北京市门头沟区2020届高三语文二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

北京市门头沟区2020届高三语文二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北京市,门头沟区,莲山课件.

房山区2020年高三衔接诊断测试(二)

语文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与此同时,也带来了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的新问题。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已经进入规模化退役期,到2020年,退役电池累计约为25吉瓦时。面对如此庞大的数量,如何做好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置换等工作,成为一道现实考题。截至2019年9月,共设立了2882个动力蓄电池回收服务网点,但真正从回收网点回收的电池寥寥无几。

如果在保修期内,客户有更换电池的需求,会主动联系汽车生产企业;如果在保修期外,情况则比较复杂。电池回收公司的负责人表示,按照规定,汽车生产企业是电池回收的责任主体,负有监管责任,但是退役电池所有权在客户手里,公司没有处理权。如果退役电池还有可用之处和利润空间,客户并不一定愿意将其交给车企处理,往往有自己的考虑。商用车客户以国有公交公司为主,对回收退役电池比较配合。私人购买的乘用车,其动力蓄电池追踪回收起来比较困难,要一对一沟通。即便是在售卖车辆时的协议中有一条协议是“客户有配合动力蓄电池回收的责任”,但也没有多大约束力。

由于退役电池属于一般的工业固废,回收没有特别门槛,只需有正常资质即可。除了负有电池回收主体责任的汽车生产企业之外,还有专门的回收企业可以回收。然而,如果回收后的退役电池没有用到正规渠道,例如制成了小型充电宝等,不仅存在安全隐患,而且也会从监管的视野中消失。

2018年7月31日,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综合管理平台在北京启动,这是实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溯源管理的关键一步,对有效推动电池回收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国家溯源平台以国标电池编码为信息载体,完成动力蓄电池全生命周期各环节相关信息的采集,形成涵盖动力蓄电池生产、使用、报废、回收、利用全过程信息链条有效监管,动力蓄电池可真正做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节点可控。2019年7月,200万辆新能源汽车成功对接国家溯源平台,平台在实现动力蓄电池监管车辆数跨入“百万级”的基础上再上一层楼,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取材于人民网相关文章)

材料二

电动玩具上不能用的电池,放在遥控器里却可以继续使用。同理,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容量衰减至80%以下时,虽不能完全满足汽车动力需求,但可以用于其他领域,这就是梯次利用。

动力蓄电池由一个个小电芯组成,它们串联成各种规格的模组,再通过串并联组成电池包。使用若干年后,电池包容量会逐步衰减,无法在汽车上继续使用。如果将电池包还原成模组,再经过重组和检测,符合通信基站所需的大小尺寸和电压等级,便可以供通信基站“备电”使用,即在停电后用来供电。目前很多企业在积极探索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的新途径,比如,国网江苏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将其用来“储能”。由于电费实施峰谷分时计价,供电企业需要在晚上充电储能,白天再将电力释放出来,这样能为客户节约大量电费。

一般情况下,如果容量性能降到30%以下,动力蓄电池就不能再梯次利用,只能拆解报废。电池被拆解后,可回收其中有利用价值的再生资源,例如钴、锂等贵金属,这些资源将再转化为电池的制作材料,这是构建动力蓄电池全生命周期价值链回收利用体系中最后也是最关键的环节。

动力蓄电池的拆解方法可以分为物理拆解和化学拆解两种。由于化学拆解中使用的强酸强碱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所以国家并不鼓励这种方法。一家新能源公司研发出了等离子拆解法,即对废旧锂电池实施等离子分离、固体物分离、气体无害化处理等程序,提取可利用的再生资源。这种新型的化学拆解方法能够有效地规避强酸强碱的使用,防止损害环境。目前这项新技术已在部分地区推广。

除了拆解过程可能造成污染,高成本也是阻碍退役电池回收再生的难题。据拆解企业负责人介绍,广泛使用的磷酸铁锂电池,回收价值较低,处置成本过高,再生收益远不抵其再生成本,这也大大影响回收企业的积极性。有数据统计,一台纯电动汽车的电池从自动化组装到出库最快仅需2分钟,但电动车的电池拆解则需要2名工人操作近8小时才能完成。

总之,废旧电池的处理不应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现在,除了通过技术创新降低回收成本,发放补贴也是广为认同的方案。为了实现精准补贴,部分地区仿照家电回收补贴的做法,设立专项基金;不过,对于是否适合补贴、如何制定标准、怎样具体操作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取材于人民网相关文章)

1. 根据材料一,对网点回收电池寥寥无几原因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汽车生产企业虽是电池回收的责任主体但没有处理权。

B. 客户往往有自己的考虑,不愿将旧电池交给车企处理。

C. 私人在购车时签定了配合回收的协议,但约束力不大。

D. 电池回收门槛虽不高,但是具有回收资质的企业较少。

2. 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只有汽车生产企业才可以回收退役蓄电池。

B. 用退役电池制成的小型充电宝有安全隐患。

C. 国家溯源平台可以对蓄电池信息进行监管。

D. 国家溯源平台监管的车辆数已达到百万级。

3. 根据材料二,下列不属于梯次利用的一项是(   )

A. 在日常生活中,电动玩具上不能用的电池,放在遥控器里依然可以继续使用。

B. 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容量不能完全满足汽车动力需求时还可用于其他领域。

C. 动力蓄电池由一个个电芯串联成各种规格的模组,再通过串并联组成电池包。

D. 汽车上不能用的电池包经还原、重组和检测符合标准的供通信基站备电使用。

4. 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拆解报废是蓄电池全生命周期价值链回收利用中最关键的环节。

B. 蓄电池在化学拆解中都会产生强酸强碱,从而会造成环境污染。

C. 由于退役蓄电池回收成本较高,因此回收企业的积极性并不高。

D. 电动车电池的组装、出库与拆解相比,耗费更多的时间和人力。

5. 综合以上两则材料,简要回答如何破解蓄电池回收处理难题。

【答案】1. D    2. A    3. C    4. C    

5. (1)运行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综合管理平台。(2)探索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3)加大技术研发力度,避免在拆解中对环境造成污染。(4)通过技术创新降低蓄电池回收成本。(5)发放电池回收补贴,设立专项基金。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非连续性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需要考生认真阅读材料信息,概括各段材料的主要内容,辨析其中的异同点。之后浏览选项,将选项内容与原文进行分析比较。

D项,无中生有,“具有回收资质的企业较少”错,原文没有提及;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应对此类试题,首先要读懂所给的材料,其次浏览选项,然后在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整合或转述)和文中内容的差别,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逻辑错误、强加因果、因果颠倒、篡改原文、无中生有等问题。

A项,说法绝对,“只有”一词太绝对,原文第三自然段中“除了负有电池回收主体责任的汽车生产企业之外,还有专门的回收企业可以回收”。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非连续性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逐个分析选项,分别找出选项中的关键词,然后依据选项中的关键词在原文中确定有效的答题区间,注意有时答题区间并非一个。考生要全面、准确地比较选项和原文,看二者的意思是否一致。

C项,表述的是动力蓄电池的组成,而非梯次利用。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一般分三步:首先要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其次是概括每一段的观点;最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比对理解,筛选出正确答案。

A项,曲解文意,“拆解报废是蓄电池全生命周期价值链回收利用中最关键环节”错,原文材料二第三段中说“拆解后回收再生资源,将其转化为电池制作材料是最后也是最关键的环节”。

B项,说法绝对,“蓄电池在化学拆解中都会产生强酸强碱,从而造成环境污染”错,材料二第四段“这种新型的化学拆解方法能够有效地规避强酸强碱的使用,防止损害环境”可知;

D项,曲解文意,“出库与拆解相比,耗费更多的时间和人力”错,材料二第五段“但电动车的电池拆解则需要2名工人操作近8小时才能完成”,正好说反了。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归纳和分析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认真分析题干,明确题干问什么,我们要答什么。其次要回归文本,逐段分析,全面归纳,切不可凭自己的整体理解答题。最后不要忽略了材料的出处,有时材料出处的标题可以帮助我们归纳材料的主要内容,甚至标题就是材料的主要内容。

材料一的第四段“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综合管理平台在北京启动,这是实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溯源管理的关键一步,对有效推动电池回收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可知,运行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综合管理平台;材料二第一段“但可以用于其他领域,这就是梯次利用”和第二段“目前很多企业在积极探索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的新途径”可知,探索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材料二第四段“这种新型的化学拆解方法能够有效地规避强酸强碱的使用,防止损害环境。目前这项新技术已在部分地区推广”可知,加大技术研发力度,避免在拆解中对环境造成污染;材料二最后一段“为了实现精准补贴,部分地区仿照家电回收补贴的做法,设立专项基金”可知,通过技术创新降低蓄电池回收成本;材料二最后一段“;不过,对于是否适合补贴、如何制定标准、怎样具体操作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可知,发放电池回收补贴,设立专项基金。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可参考以下技巧:

1.关注材料的标题出处。2.概括材料中心,理清材料关系。3.客观题要了解设误方式,包括以偏概全、混淆是非、夸大缩小、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混淆时态、偷换概念、因果混乱。4.主观题要遵循审题干、定范围、选要点、巧归纳的步骤。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2分。

(一)(共16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太仓公者,齐太仓长,姓淳于氏,名意。少而喜医方术。高后八年,更受师同郡元里公乘阳庆。庆年七十余,无子,使意尽去其故方,更悉以禁方予之,传黄帝、扁鹊之脉书,五色诊病,知人死生,决嫌疑,定可治,及药论,甚精。受之三年,为人治病,决死生多验。然左右行游诸侯,不以家为家,或不为人治病,病家多怨之者。

意家居,诏召问治病诸事,具悉而对。

问:“所诊治病,病名多同而诊异,或死或不死,何也?”对曰:“病名多相类,不可知,故古圣人为之脉法,以起度量,立规矩,悬权衡,案绳墨,调阴阳,别人之脉各名之,与天地相应,参合于人,故乃别百病以异之,有数者能异之,无数者同之。然脉法不可胜验,今臣意所诊者,皆有诊籍。所以别之者,臣意所受师方适成,师死,以故表籍所诊,期决死生,观所失所得者合脉法,以故至今知之。”

问:“知文王所以得病不起之状?”对曰:“不见文王病,然窃闻文王病喘,头痛,目不明。臣意心论之,以为非病也。以为肥而蓄精,身体不得摇,骨肉不相任,故喘,不当医治。脉法曰‘年二十脉气当趋’。文王年未满二十,方脉气之趋也而徐之,不应天道四时。后闻医灸之即笃,此论病之过也。臣意论之,以为神气争而邪气入,非年少所能复之也,以故死。”

问:“诊病决死生,能全无失乎?”对曰:“意治病人,必先切其脉,乃治之。败逆者不可治,其顺者乃治之。心不精脉,所期死生视可治,时时失之,臣意不能全也。”

太史公曰:女无美恶,居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疑。故扁鹊以其伎见殃,仓公乃匿迹自隐而当刑。故老子曰“美好者不祥之器”,岂谓扁鹊等邪?若仓公者,可谓近之矣。

(取材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6.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决死生多验            决:判断

B. 然脉法不可胜验          胜:完全

C. 以故表籍所诊            籍:记录

D. 后闻医灸之即笃          笃:确定

7.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太仓公者,齐太仓长    今臣意所诊者

B. 不以家为家            或不为人治病

C. 故乃别百病以异之      其顺者乃治之

D. 更悉以禁方予之        故扁鹊以其伎见殃

8.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然左右行游诸侯               然而他常到四周的各个诸侯国游历行医

B. 别人之脉各名之              另外给人的脉络各自命名

C. 有数者能异之,无数者同之     医术高明 人能区别其不同之处,医术不高的就将其混为一类

D. 士无贤不肖,入朝见疑        士人无论贤与不贤,进入朝廷就会遭人疑忌

9. 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淳于意年轻时虽医术高明,但有时不愿给人看病,所以常遭家人怨恨。

B. 淳于意治病既参照圣人制定的标准,又能结合病人实际情况区别对待。

C. 淳于意认为年轻人脉气旺盛应该注意加强运动,这样才符合自然规律。

D. 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对扁鹊、仓公因医技高超而惨遭不幸的极大同情。

10. 根据文意,简要概括仓公医术精湛的主要原因。

【答案】6. D    7. C    8. B    9. A    

10. ①向名师学习。②在实践中领悟。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D项,笃:确定,错。应该是“严重”。句意是:后来听说医生用灸法为他治疗,病情就加重了。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可用结构分析法,分析该虚词在句中的结构作用,从而推测其意义。

A相,第一个助词,表停顿;第二个代词,……的人。用法不同,意义不同。

B项,第一个动词,当作;第二个介词,替,给。用法不同,意义不同。

C项,都是副词,才。用法相同,意义相同。

D项,第一个介词,把;第二个介词,因为。用法相同,意义不同。

故选C。

【8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的原则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看每个选项中的每一个字是不是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

B项,“别”,另外,错,应该是“区别”;“各”,各自,错,应该是“不同的”。正确的翻译为:区别人的各种脉象后再用不同的名称加以命名。

故选B。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手法错误等。

A项,“所以常遭家人怨恨”错,原文第一段中“病家多怨之者”,所以应该是遭到病人的怨恨。

故选A。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探究文中某个问题的能力。答此类题型,首先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通过对原文内容的把握,找好答题区间。尤其是文言文,必须逐词逐句的翻译原文,只有这样,才能对文章有个细致的了解。

原文第一段中“更受师同郡元里公乘阳庆。庆年七十余,无子,使意尽去其故方,更悉以禁方予之,传黄帝、扁鹊之脉书,五色诊病,知人死生,决嫌疑,定可治,及药论,甚精。受之三年,为人治病,决死生多验”可知,向名师学习,所以医术精湛;第三段中“今臣意所诊者,皆有诊籍。所以别之者,臣意所受师方适成,师死,以故表籍所诊,期决死生,观所失所得者合脉法,以故至今知之”可知,在实践中领悟,所以医术精湛。

【点睛】课外文言文的阅读理解题目四步骤:

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解题方法。答题时需要根据具体的题型选择对应的答题方法,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译文:

太仓是齐国国家粮库的管理长官,临淄人,姓淳于,名叫意。他年轻时却喜好医术。汉高后八年,二次拜师向同郡元里的公乘阳庆学习医术。(此时)阳庆七十多岁,没有能继承医术的后代,便让淳于意把从前学的医方全部抛开,把自己掌握的秘方全给了他,传授给他黄帝、扁鹊的脉书,(教他)依据病人面色诊断疾病,(据此)预断病人生死,判断疑难病症,确定是否可以治疗(的法则),还教授了论述药理的书,都十分精辟。(淳于意)学习了三年,给人治病,预断死生多有验证。然而他常到四周的各个诸侯国游历行医,很少居家,有时不肯为某些人治病,这些病家对他多有怨恨。

淳于意居家时,皇帝下诏询问一些有关治病的事情,都详细做了回答。

问:“你所诊治的疾病,许多病名相同而诊断方法不同,有人死了,有人还活着,这是为什么?”(意)回答说:“从前病名大多类似,不能确切辨知,所以古代的圣人创立诊脉方法,用来设置诊治法度,确立治疗规矩,制定治疗标准,按照诊治规则,调和人的阴阳,区别人的脉象后再各自命名,(脉法)与自然变化相应,参照人体的具体情况而与之相符合,所以才能区别各种疾病并且用不同方式诊治,医术高明的人针对名称相同的病区别其不同之处,医术不高的人看到的病是相同的。然而脉法不能完全准确,现在我诊治的病人,都有诊治记录。我用这样方法区别疾病,是因为我跟老师学医刚刚学成,老师就过世了,我沿用旧法记录诊治的情形,预料判断(病人)生死的时间,用来观察诊断治病的成功失败是否合乎脉法,因此到现在能够辨知各种疾病。

又问:“你知道齐文王生病不起的原因吗?”回答说:“我没有亲眼看到齐文王的病情,不过我听说齐文王有气喘、头疼、视力差的病。我分析情况,认为这不是病症。我认为他身体肥胖而脂肪蓄积,身体得不到活动,骨胳不能支撑肉躯,所以才气喘,不适宜药治。依照脉理说:‘二十岁时,人的脉气正旺,应该多多运动。’齐文王年龄不满二十岁,正是脉气旺盛应该多跑动却懒于走动,这不符合四季的自然规律。后来听说医生用灸法为他治疗,病情就加重了,这是诊断病情的错误。据我判定,这是身体内正气衰减而病邪之气侵入体内的表现,这不是年青人能够抵抗住的,因此他死了。”

又问:“你诊断病情、判断死生,能完全没有失误吗?”回答说:“我医治病人时,一定先切脉(了解病症),然后才去医治。脉象衰败与病情相反的情况就不能够医治了,脉象和病情相顺应的情况才可以医治。如果心神不能分辨脉象的时候,把本来无法治好的病也看作能治好的病,就会经常失误,我也不能做到十全十美。”

太史公说:“女人无论美与丑,住进宫中就会被人嫉妒;士人无论贤与不贤,进入朝廷就会遭人疑忌。所以扁鹊因为他有高超的医术而被杀害,太仓公于是自隐行迹还被判处刑罚。所以老子说‘美好的东西都是不吉祥之物’,难道说的只是扁鹊这样的人吗?像太仓公这样的人,也和这句话所说的意思接近啊!”

(二)(共6分)

阅读下面《论语》(节选)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②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11. 第①则文句中的“数”,有人认为是屡次之意,也有人理解为算计。请你分别按照这两种理解来解释全句的意思。

12. 从上面两则文字可以看出,在为人处世方面,孔子主张遵循怎样的原则?请用4字短语回答。

【答案】11. 答案示例:

第一种:服事君主太过殷勤,反而会招来羞辱;与朋友交往太过亲密,反而会遭到疏远。(或:“进谏君主过于频繁,就会遭受侮辱;劝告朋友过于频繁,反而会被疏远。”)

第二种:服事君主时,精于算计,最终只会自取其辱;与朋友交往时,过于计较得失,也会让朋友越来越疏远。    

12. 答案示例:适可而止(适度交往,中庸之道)

【解析】

【11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重点词语并翻译句子的能力,重点词语关注一词多义现象,根据具体语境选择准确的词语的解释,翻译句子时力求准确。

(1)“数”是“屡次”的意思。大致意思是:如果你有事没事总是跟在国君(领导)旁边,虽然表示亲近,但离自己招致羞辱就不远了;你有事没事总是跟在朋友旁边,虽然看起来亲密,但离你们俩疏远也就不远了。

(2)“数”是“算计”的意思。大致意思是:如果你在君主(领导)身边做事时,处理事情总是小心翼翼,唯恐惹怒“龙颜”,事事精于算计,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君主(领导)的不信任,最终只会自取其辱而被疏远;与朋友交往时也是如此,朋友之间的交往本应该坦诚相待,但如果事事过于计较得失,那么彼此就会失去信任,导致关系越来越疏远,最终失去朋友。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探究名著中的某些问题,理解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解答此题必须先亮出观点,然后对观点进行分析,要求不能脱离原文,准确把握作者的态度倾向。

第一句句意 ,子游说:“进谏君主过于频繁,就会遭受侮辱;劝告朋友过于频繁,反而会被疏远。”

第二句句意是,子贡问怎样对待朋友,孔子说:“忠诚地劝告他,恰当地引导他,如果不听也就罢了,不要自取其辱。”

这两则告诫我们,无论对朋友还是对领导,都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掌握好亲疏的分寸。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去尊重每一个人,彼此之间留一点空隙,留一点余地。朋友之道,亲人之道,皆是如此。稍微保持一点距离,得到的往往是海阔天空更深厚的情谊。人应该有私人的空间,即使在志同道合的情况下,还应保留各自不同的地方,过于频繁的交往求同,必然会招致侮辱和疏远,这就要求人们应该懂得进退有度,适可而止。综上所述,答案可以组织为:适可而止,适度交往,中庸之道。

【点睛】“文本中的某些问题”即疑点和难点,既包括主要存在于文本中能体现或实现作者写作意图、与文章主旨密切相关的、凸显文本核心价值的重点问题,也包括主要存在于文本中客观存在的读者不清楚或不容易弄清楚的难点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有两层含意:一是不能止于对文本的认同,也不能因袭他人的成说,而要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力求提出的见解具有独创性;二是提出的见解虽不要求得出最终的科学结论,但要求能自圆其说,因此要进行有理有据的分析。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26分。

(一)(共12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

月夜听卢子顺弹琴

李白

闲夜坐明月,幽人弹素琴。

忽闻悲风调,宛若寒松吟。

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1】。

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听蜀僧濬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2】,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3】。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释:【1】《悲风》《寒松》《白雪》《绿水》都是琴曲名。【2】绿绮:古琴名。【3】有《风入松》琴曲名。

13. 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首前两联叙述并描绘卢子顺所弹琴声仿若寒松在风中发出的悲凉之音。

B. 第二首前两联叙述并描绘蜀僧弹奏的乐声像连绵的高山涧谷中的松涛一般。

C. 两首诗都重在表现琴乐的艺术魅力,所以诗人都没有写弹琴的时间和地点。

D. 两首诗不仅描绘了音乐所引发的听者的艺术想象,而且还暗示了乐曲名称。

14. 咏乐诗中往往会融入诗人 感慨。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首融入自己听不懂幽人所弹琴曲、不能做其知音的愧疚之情。

B. 第一首隐含了对弹琴之人在洁白的雪花纷纷飞扬中乱弹琴的批评。

C. 第二首用“为我一挥手”表达蜀僧用弹琴的方式来寄寓离别之悲。

D. 第二首用“客心洗流水”表达听了动人的琴声后受到陶冶的感受。

15. 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两首诗的结尾方式有何不同。

【答案】13. C    14. D    

15. 答案示例:

第1首诗用议论的笔法结尾,“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两句直接表明了诗人对世上没有人赏识弹琴者的感慨,也暗含了怀才不遇的伤感。

第2首诗以景结情,用“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诗句中碧山黄昏秋云显现的景象暗含了对弹琴者让人陶醉的艺术水平的赞美。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比较鉴赏能力。做这类题(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C项,第一首诗提到了弹琴的时间“月夜”,第二首诗中“不觉青山暮,秋云暗几重”也暗示了弹琴的时间,故选项中“均未提及弹琴的时间”有误。

故选C。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情感态度的能力。答题前先要基本读懂诗歌,然后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还要结合诗题和注释进行分析,从而把握诗歌表达的情感。

A项,诗人自己并非听不懂幽人所弹琴乐,也没有因此而来的愧疚之情。诗人是对弹琴人得不到世人欣赏而发出知音难遇的感慨,也隐含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悲叹。

B项,曲解了“白雪乱纤手”的内涵——纤手弹奏之中仿佛可以看到白雪纷纷扬扬飘舞的情景,可见弹琴人琴艺高超;同时,也用“白雪”暗含了所弹琴曲的名称。

C项,“为我一挥手”是正面描写蜀僧弹琴的动作,“为我”表明弹者与听者的友情,“挥手”是描摹弹琴的动作,而非告别。

故选D。

【15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这类题,首先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诗歌,借助诗歌注释及关键意象,充分理解诗歌内容及情感;继而在此基础之上,结合知识储备,具体分析作品所运用的表现手法。本题考查两首诗结尾方式的特点。

第一首,“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此句借用“钟子期”“俞伯牙”典故喻己,紧扣上文,这是采用议论的方式结尾,首尾呼应,使结构更为严谨,表达出诗人知音难觅的孤寂落寞之情感。

第二首,“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以景结情,两句写诗人听完蜀僧弹琴,举目四望,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青山已罩上一层暮色,灰暗的秋云重重叠叠,布满天空。这是以感觉时间过得快来表现听者沉浸于琴声达到入神的状态,衬托出弹者技艺高超。

【点睛】诗歌的对比阅读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一道题目中出现两首诗歌,另一种是运用一首诗歌和课本中的一首诗歌进行对比,一般选择课本的首歌都是要求背诵的名篇。命题方式有比较异同、相同点或不同点,有时给出比较的对象,有时不给。如果给出就按要求进行比较,如果不给可以从诗歌的意象的选取、诗歌的意境特征、情感差别、手法的运用、写景的角度、诗歌的格调等方面着眼分析,此题为比较异同,并且给出比较的范围,较为容易,结合诗歌作答即可。注意意境的概括和手法的分析。本题的考点是比较分析诗歌的思想情感的同异。情感比较题首先要读懂相关诗句的内容,然后分析情感的异同。回答时,要先回答相同点,再结合相关内容分别答出不同点。

《月夜听卢子顺弹琴》赏析:

“闲夜坐明月,幽人弹素琴”运用铺叙的手法,描绘一幅夜里闲坐、明月当空、静听幽人弹素琴的落寞景致,为下文“世上无知音”的孤寂惆怅之情作铺垫,埋伏笔。

“忽闻悲风调,宛若寒松吟”用借喻手法:忽闻“悲声调”,宛若“寒松吟”,喧染悲凉的氛围,把加深悲愁的情愫活灵活现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用拟人手法: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便于作者尽情发挥,以情景交融的方式,把作者知音难觅的孤寂真情实感融入诗中,进而达到引人入胜之效果。

“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此句借用“钟子期”、“俞伯牙”典故喻己,紧扣上文,首尾呼应,使结构更为严谨,表达出诗人知音难觅的孤寂落寞之情感。

诗中《悲风》、《寒松》、《白雪》、《绿水》都是古曲名,意在描写隐士卢子顺弹琴的高超的艺术水平,进而发出“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的感叹。

这首诗写听幽人弹琴,借以慨叹世无知音。思想情绪未免有些消极,但其中也必定饱含着诗人一生坎坷、历尽艰难的辛酸痛苦。一首诗中列出四首琴曲名来,可见李白对琴道是很熟悉的。其中写《渌水》时,言其作用可以“清虚心”,这是李白的一个重要音乐观点。其所以如此,恐与李白多受老庄思想影响有密切关系。

从写作上看,首写弹琴,中写琴曲,末写慨叹。在写琴曲时,诗人以《寒松吟》比《悲风》,虽是以琴曲比琴曲,却又使人能从曲名上想到它们之间的必然联系,因为“悲”与“寒”皆冷色字,感情色彩是一致的,“风”与“松”则使人想到松涛,并进而想到乐音的特色。又琴曲有《风入松》,传为嵇康所作,“风”与“松”相连,可使人想起这一琴曲。此可见诗人的比喻是如何贴切!再者,“《白雪》乱纤手”一句,诗人不仅以一“乱”字,写出弹琴动作的特点,而且从《白雪》还可使人想到纤手的白嫩,这样的配词,真是妙不可言!

《听蜀僧濬弹琴》赏析:

这首五律写的是听琴,听蜀地一位法名叫濬的和尚弹琴。首联“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两句,说明这位琴师是从四川峨眉山下来的。李白是在四川长大的,四川绮丽的山水培育了他的壮阔胸怀,激发了他的艺术想象。峨眉山月不止一次地出现在他的诗里。他对故乡一直很怀恋,对于来自故乡的琴师当然也格外感到亲切。所以诗一开头就说明弹琴的人是自己的同乡。“绿绮”本是琴名,汉代司马相如有一张琴,名叫绿绮,这里用来泛指名贵的琴。司马相如是蜀人,这里用“绿绮”更切合蜀地僧人。“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简短的十个字,把这位音乐家写得很有气派,表达了诗人对他的倾慕与敬佩。

颔联两句“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正面描写蜀僧弹琴。“为我”二字表明弹者与听者的友情。“挥手”是描摹弹琴的动作,语出嵇康《琴赋》:“伯牙挥手,钟期听声。”这两句用大自然万壑松涛之声比喻琴音的清越宏远,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琴声极其铿锵有力的特点。

颈联两句写听琴的感受。出句“客心洗流水”,就字面讲,是说听了蜀僧的琴声,自己的心好像被流水洗过一般地畅快、愉悦。

清脆、流畅的琴声渐远渐弱,和薄暮的钟声共鸣着,诗人这才发觉天色已经晚了:“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尾联两句写诗人听完蜀僧弹琴,举目四望,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青山已罩上一层暮色,灰暗的秋云重重叠叠,布满天空。这是以感觉时间过得快来表现听者沉浸于琴声达到入神的状态,衬托出弹者技艺高超。

唐诗里有不少描写音乐的佳作。白居易的《琵琶行》用“大珠小珠落玉盘”来形容忽高忽低、忽清忽浊的琵琶声,把琵琶所特有的繁密多变的音响效果表现了出来。另一位诗人李颀有一首《听安万善吹觱篥歌》,用不同季节的不同景物,形容音乐曲调的变化,把听觉的感受诉诸视觉的形象,取得很好的艺术效果。李白这首诗描写音乐的独到之处是,除了“万壑松”之外,没有别的比喻形容琴声,而是着重表现听琴时的感受,表现弹者、听者之间感情的交流。其实,“如听万壑松”这一句也不是纯客观的描写,诗人从琴声联想到万壑松声,联想到深山大谷,是结合自己的主观感受来写的。

律诗讲究平仄、对仗,格律比较严。而李白的这首五律却写得极其清新、明快,似乎一点也不费力。其实,无论立意、构思、起结、承转,或是对仗、用典,都经过一番巧妙的安排,只是不着痕迹罢了。这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的艺术美,比一切雕饰更能打动人的心灵。

(二)(共8分)

16.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①庄子《逍遥游》想象奇特,富有浪漫气息,用“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的大鹏来寄托高远的人生理想。

②辛弃疾善于借用典故以言明心志,他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以廉颇自况,用“凭谁问,______,_____”表达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愤慨之情。

③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以“______,_____”表达了古仁人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千百年来激励了无数有志之士。

④一个人做事没有“志”就不能达到目标,正如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所说“________”;如果竭尽全力而没有达到目标也不用感到遗憾,王安石这样说:“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 廉颇老矣    (3). 尚能饭否    (4). 先天下之忧而忧    (5). 后天下之乐而乐    (6).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7).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8). 可以无悔矣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理解性默写这种类型,要求考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情境默写成为近几年高考默写的一种新方式,考生要注意在平时背诵文章时注意理解文章的大意。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抟”“廉”“忧”“至”等字,默写时要写准确。本题还要注意不要错写漏写虚词。

【点睛】名句名篇记忆默写时应注意:

1.要整体背诵,不要孤立记诵名句。

2.古代诗歌、散文名篇里的名句都要同等重视。

3.要记忆准确,默写正确。要格外注意难写、易混易错的字。

4.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背诵。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记得牢。

5.平时背诵既要“口到”,更要“心到”“手到”。

6.要把握字的准确读音,要克服粗心的毛病、要日积月累,学以致用。

(三)(共6分)

17.这一歌词与探春的哪些主要经历相关?请结合原著简要分析。

《红楼梦》第五回中,贾宝玉在梦中看到的“金陵十二册正册”中有关于探春的歌词:“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舰,千里东风一望遥。”

【答案】这一歌词与探春的以下主要经历相关:(1)在探春的带动下,大观园中创办了海棠诗社,探春写的诗虽然比不过黛玉和宝钗,相比迎春、惜春而言,也有一定的水平,可见探春的才气与志向。(2)探春曾和李纨、宝钗一起临时管理家事,她不被家仆蒙蔽,明察秋毫,决断力强,并对大观园的管理进行了有力的改革,既增加了收益,又减少了浪费,可见其才志之高。(3)王熙凤带着家仆抄检大观园的过程中,探春愤怒之中打了王善保家一耳光,表达自己对抄家的不满,也体现了贾家衰败之际她的无奈与痛苦。(4)探春最终由贾政做主,远嫁海疆,离家千里。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名著阅读的能力。阅读名著,感知作品内容,了解故事情节是怎样发生、发展、达到高潮、最后怎样结束的,矛盾又是怎样解决的等等,了解人物性格及主题思想都是在情节的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渐展现出来的。回答本题时,先要根据题目的提示在记忆仓库中搜索,叙述时既要注意合乎原著的有关内容、语言要通顺,还应注意须分点陈述。

《红楼梦》中的判词一般是对人物的命运与结局进行隐讳的总结。这道题中的判词说的是探春,前两句先是写出了探春的才华和志向,可惜生不逢时,正是赶在贾府即将走向衰落的“末世”。“才自精明”是写她精明能干,有心机,能决断。如:凤姐小产,家中事情由李纨和探春管理;赵姨娘的兄弟死了,探春按惯例给二十两赏银,赵姨娘不满,探春坚持原则,并痛斥赵姨娘说她“没有脸面”和“忘了根本”;平儿说“如今请姑娘裁夺,添加些也是可以的”,遭探春拒绝,并把爷儿们每月上学多领的八两银子也一概免了。治理大观园时,兴利除弊,富有改革精神;再是抄检大观园时,她无所畏惧,为维护自己的尊严打了王保善家的一记耳光,表现出决断果敢的气概。在“敏探春兴利除宿弊”的管理才能以及在“鸳鸯女誓绝鸳鸯偶”里替王夫人给贾母解围都展示她的才能。“志自高”是说她有远大抱负。小说对她闺房的描写,显示出她的脱俗与高雅。探春对贾府面临大厦将倾的危局颇有感触,她想用“兴利除弊”的微小改革来挽回这个封建大家庭的颓势,具体的办法就是“节流”和“开源”,但这只能是心劳日拙,无济于事。“清明涕泪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意思是:清明节江边流泪相送探春出嫁,天长路远,梦魂难度,相隔千里,往后只能在睡梦中与家人团聚;暗示了探春最后的结局是远嫁。

【点睛】名著名篇复习,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对名著内容情节叙述的时间要素,高考试题中有时故意将情节发生的时间倒置,或者随意更改,以此来考查对该情节的记忆程度;

2.命题者在设置错误选项时,往往故意变更情节发生的地点,将此地发生的事情说成是彼地发生的事情。解答这类题时,应注意选项中表示地点的词语,识别其中地点变更的陷阱;

3.把甲的事件、语言、肖像、动作说成是乙的,或将甲的性格、功过、典型意义说成乙的,这是错误选项中常出现的张冠李戴式的陷阱。考生必须多加注意,

河南省平顶山市2020届高三语文5月联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河南省平顶山市2020届高三语文5月联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高三语文5月联考试题,河南省,平顶山市,莲山课件.

识别其中的陷阱;

4.文学名著中人物关系错综复杂,考生在应在平时多加注意;

5.注意准确交代主要人物与核心事件,理清人物间的关系,突出重要细节;

6.熟记名著常识 相关内容,熟记小说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

7.对人物思想性格的认识、理解以及典型情节的识记和复述能力,考生应注意扣紧题干的要求,抓住人物主要思想性格,从典型事例、主要故事情节中来概括。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9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跟着父亲读古诗

20世纪70年代初,我还是学龄前稚童,父亲便开始让我背诵古诗。

听上去平淡无奇——如今谁家孩子不从“鹅鹅鹅”开始背诵几十首古诗,好像都不好意思说幼儿园毕业了。但是相信我,在那个年代,这也算是逆时代潮流的举动。我带着一点违禁的提心吊胆,开始读父亲手写在粗糙文稿纸背面的诗词。

我背的第一首诗开头一句是“白日依山尽”,接下来背的诗句还有“床前明月光”和“慈母手中线”。然后,应该是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我心目中,这首诗有的地方好理解,有的地方我完全不明白。什么是“城阙”?什么叫“三秦”?“宦游人”是什么?继续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当时我还没有见过海,“海”字让我想到的是父亲所在的上海。既然一年只能在寒暑假见父亲两次,上海一定非常非常远,那是“海内”还是“天涯”?

我背诵的第一阕词,对一个小女孩来说,是非常生硬突兀的——岳飞的《满江红》。后来我不止一次想过,如果我有女儿,即使不让她背李清照、柳永,至少也会选晏殊、周邦彦吧?现在的我对当年的父亲笑着说:“爸爸,你也太离谱了。”当时因为这阕词生字多,我背得很辛苦。等放暑假,父亲回来了,居然没有抽查这阕词,让我暗暗失望。那时候,因为常年不在一起生活,我有些敬畏父亲,竟不敢自己主动卖弄一下,背给他听。

按现在的养育标准看,我还在襁褓中时,父母就被迫分居两地,我的整个童年父亲都不在身边,心理阴影该有多大啊!幸亏父亲不在的时候,有他亲手录的古诗词陪着我。

父亲出差给我带回一套唐诗书法书签。“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首诗我很喜欢,但是不太明白杜牧到底想说什么。读着读着,眼前好像出现了一幅画面,像在去上海的火车上看到的烟雨朦胧的田野那样,我被一种奇异的感觉笼罩了。我独自惊喜了一会儿,又有一点隐隐的担忧:怎么读不出要人上进的意思?

等到可以天天见到父亲,我已经不需要再问,我自己明白:把千里之外的景色“拘”到读诗人的面前,让人仿若置身其境,这个诗人便可称得上手段了得。诗不一定要用来包裹人生道理,不说“苦寒”,单纯写梅花也是可以的。明白了这一点,我有一种被赦免的轻松感,从此便自由自在地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词来读了。

我十二岁那年,随母亲移居上海,全家团聚。仿佛一下子海阔天空了,我可以很方便地从父亲的书架上接触到许多古典诗词读本,而且编选者都是真正的大家。就在这些诗词选里,我第一次看到在书上随手标记、评点的做法——父亲在这些书里,用铅笔、红铅笔、蓝色钢笔做了各种记号(估计是每读一遍用一种颜色的笔标记,有三种颜色表示至少读了三遍)。

父亲觉得好的地方,会画圈。若是句子好,先画线然后在线的尾巴上加圈;整首好,则在标题处画。好,一个圈;很好,两个圈;极好,三个圈。觉得不好,是一个类似于拉长了的顿号那样的一长点。父亲画三个圈的情况自然不多,所以每次遇到,我都要整理衣裳、清清嗓子,认认真真地读上几遍。有时候我会忍不住对父亲说,某一首诗真是好,我完全同意他的三个圈。父亲大多只是笑笑,并不和我展开讨论。那是20世纪80年代,他忙着准备讲义和伏案著书,我虽然到了他眼皮底下,他却常常没空理我。于是我也只能用在书上点点画画写写的方式来抒发自己的读后感——父亲破天荒地允许我在他的书上做记号,当然只能用铅笔。父亲在苦熬他的文章或者讲义,我虽然就坐在他对面,但是不敢打扰他,只能在他读过的书里通过各自的评注和他“聊天”。

一天,我捧着一本古诗站到父亲面前,破釜沉舟般地对他说:“这首诗,我不同意你的观点。”惜时如金的父亲有点抵挡不了,想早点溜进书房:“以后再说吧。”我不依不饶:“你给我五分钟。”于是父亲坐了下来,听完我机关枪扫射般的一通话,想了想,说:“虽说诗无达诂,不过你的观点好像比我当年的更有道理。”没等我发出欢呼,他又接着说,“哪天我去看朱先生,带你一起去吧。”朱先生是父亲特别尊敬的老师朱东润先生!我觉得自己整个人闪闪发光起来。

就在那一天,我觉得自己长大了。

(取材于潘向黎的同名散文,有改动)

18. 下列对加点词语在文中含义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带着一点违禁的提心吊胆    违禁:违反禁令,这里指与时代潮流不合拍

B. 我还在襁褓中时          襁褓: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

C. 父亲破天荒地允许我在他的书上做记号  破天荒:未经开辟的或荒芜的

D. 破釜沉舟般地对他说          破釜沉舟:比喻下定决心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19.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在开头两段写自己在学龄前背诗是“逆时代潮流的举动”,表明父亲让自己背诗的意图是想引领时代潮流。

B. 父亲让作者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诗句,是希望年幼的作者能够想到他在上海工作,不要忘记他。

C. 作者写自己从父亲带给她的书签上的唐诗读不出要人上进的意思,是想表达父亲带给她的书签质量不是很高。

D. 结尾“那一天”,是指父亲肯定作者对古诗所持不同见解的那一天;结尾段只有一句,戛然而止,余味悠长。

20. 结合上下文,分别谈谈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与欣赏。

①把千里之外的景色“拘”到读诗人的面前,让人仿若置身其境,这个诗人便可称得上手段了得。

②我觉得自己整个人闪闪发光起来。

21. 作者父亲有在诗词选里随手标记、评点的习惯。

①父亲的这种做法给作者怎样的影响?

②请结合你读书的经历,谈谈你对这种做法的看法。

【答案】18. C    19. D    

20. 答案示例:

①“拘”有逮捕、扣押以及束缚、限制等义,在文中有凝练、凝聚之义,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作者对诗人捕捉自然美景并能用诗句将其恰切描绘出来的艺术水平的赞赏。

②“闪闪发光”本为形容物体的词,表现物体光彩耀眼;作者借用此词表达了自己得到父亲的肯定与激励后自信与喜悦交织的心理;新颖生动,富有表现力。    

21. (1)答案要点:

这种做法让作者对做标记、评点的这种圈点批注读书法有了深刻的印象;

让作者格外关注父亲圈点的好句子,并产生了深刻的体验;

让作者也学会了用这种在书上评注的方式来抒发自己的感想,并跟父亲交流看法;

让作者于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2)答案示例:

我认为这样的读书法有助于加深对所读作品的理解,并能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我平常读书的时候,也会采用这样的读书法:对于自己喜欢的句子会用曲线标出;对于文中用得极为恰切的词语或句子,则会在空白处写出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对于有疑问的地方,会用问号标注,以备进一步探究。采用这样的读书法常常让我在读书的过程中乐在其中,获益匪浅。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联系词语所在的句子的内容及前后句。理解词语必须联系语境,做到“词不离句”,一般有临时性词义的词语、有特殊用法的词语等要这样来理解。联系文章的主题或作者的情感态度揣摩词语的含义。一般分析具有深层含义或特定意义的词语、能点明中心或主旨的词语等依据此法。联系作者写作时的写作意图和社会背景等理解词语的含义。

C项,文中说“于是我也只能用在书上点点画画写写的方式来抒发自己的读后感——父亲破天荒地允许我在他的书上做记号,当然只能用铅笔”, 可推知“破天荒”在这里指“前所未有的、以前从没发生过的”的意思。

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赏析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信息区间,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然后仔细分析。

A 项,“表明父亲让自己背诗的意图是要引领时代潮流”错。原文说“那个年代,这也算是逆时代潮流的举动”,可以推知,作者在开头两段写自己在学龄前背诗是“逆时代潮流的举动”,作者是想表明自己当时背诗的行为是不被允许的“违禁”之举。

B 项,“是希望年幼的作者能够想到他在上海工作,不要忘记他”错。原文第三段说“当时我还没有见过海,‘海’字让我想到的是父亲所在的上海。既然一年只能在寒暑假见父亲两次,上海一定非常非常远”,可知由“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联想到“上海”,是作者背诗时自然引发的,并非“父亲”的主观愿望。

C 项,“是想表达父亲带给她的书签质量不是很高”错。通过第七自然段尤其是“诗不一定要用来包裹人生道理,不说‘苦寒’,单纯写梅花也是可以的”,可知作者写自己从书签上的唐诗读不出要人上进的意思,是为了跟下文她的领悟形成对比,以表现她在读诗过程中认识的提升。

故选D。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中重要词语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文章中的“重要词语”,常指的是那些或含义深刻(关涉主旨意蕴),或有特定义(关涉语境临时之义),或有指代义的词语;同时要注意词语的特殊性,即运用了该词语的比喻义(要搞清楚其比喻的对象,即本体)、双关义(谐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象征义(象征的对象是什么)、反语义、色彩义(褒贬互换)等。这些词语的含义往往不是词典所解释的普通含义,而是在具体语境中的特殊含义。

第一句,“①把千里之外的景色“拘”到读诗人的面前,让人仿若置身其境,这个诗人便可称得上手段了得。”“拘”本意有逮捕、扣押以及束缚、限制等含义,在文中有“凝练、凝聚”之义,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作者对诗人捕捉到自然美景并能用诗句将其恰当描绘出来的艺术水平的赞赏,表现了此时的欣喜之情。

第二句,“我觉得自己整个人闪闪发光起来”,“闪闪发光”本是形容物体的词,表现物体光彩耀眼;本文中,结合原文“没等我发出欢呼,他又接着说,“哪天我去看朱先生,带你一起去吧。”朱先生是父亲特别尊敬的老师朱东润先生!我觉得自己整个人闪闪发光起来”的描述,作者借用“闪闪发光”这个词语表达了自己得到父亲的肯定与激励后自信与喜悦交织的复杂心理,描写的新颖生动,富有表现力。

【21题详解】

①本题考查小说重要情节的作用。这类题可以从两个大的角度考虑:一是内容上,二是结构上。内容上是指情节与环境、人物、主题、读者之间的作用;结构上是指情节本身的作用。答题前需要熟读文本,根据文本内容具体作答。因为本题考查的是“父亲的这种做法给作者怎样的影响?”学生只需从内容上分析即可。

首先,“就在这些诗词选里,我第一次看到在书上随手标记、评点的做法——父亲在这些书里,用铅笔、红铅笔、蓝色钢笔做了各种记号”,这种做法让作者对做标记、评点的这种圈点批注读书法有了深刻的印象;

“父亲画三个圈的情况自然不多,所以每次遇到,我都要整理衣裳、清清嗓子,认认真真地读上几遍”让作者格外关注父亲圈点的好句子,并产生了深刻的体验;

“于是我也只能用在书上点点画画写写的方式来抒发自己的读后感”,让作者也学会了用这种在书上评注的方式来抒发自己的感想,并跟父亲交流看法;

“我捧着一本古诗站到父亲面前,破釜沉舟般地对他说:‘这首诗,我不同意你的观点’”,让作者于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②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总览全文,整体把握。对作品做体验式探究的前提是对作品有充分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厘清全文脉络,明白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对全文有一个整体认识和把握。其次联系生活,明确观点。在对文本准确把握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阅读感受或生活体验,分析评判作者的观点。分析时要客观求是,评判时要辩证分析、公正公允。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语言要精练、简明、严谨,答题要规范。

答案示例:这种读书方法有助于加深对所读作品的理解,并能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是一种不错的方法,可以借鉴。我平常读书的时候,也会采用这样的读书法:对于自己喜欢的句子会用重点符号标出;对于文中用得极为恰切的词语或句子,则会在空白处写出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对于有疑问的地方,会用问号标注,以备进一步探究。采用这样的读书法常常让我在读书的过程中乐在其中,获益匪浅,提高了我的阅读能力及理解能力,水平有了大幅提升。

【点睛】“谈谈你对这种做法的看法”,此类题一般都是探究题,一般考查主要存在于文本中能体现或实现作者写作意图、与文章主旨密切相关的、凸显文本核心价值的重点问题,也包括主要存在于文本中客观存在的读者不清楚或不容易弄清楚的难点问题。这类题往往需要“提出自己的见解”,其中有两层含意:一是不能止于对文本的认同,也不能因袭他人的成说,而要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力求提出的见解具有独创性;二是提出的见解虽不要求得出最终的科学结论,但要求能自圆其说,因此要进行有理有据的分析。

五、本大题共3题,共65分。

22.语言基础运用

5月22日上午10点,“2020脱贫攻坚看贵州”云上展馆正式开馆。运用了VR等新媒体技术的云上展馆将在全国两会期间持续展出,全息式、全景式展现贵州决胜决战脱贫攻坚的成绩、举措和思路。据悉,        。

(1)将下面四个句子分别填入文中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并得到了中国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的大力支持

②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中共贵州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③云上展馆由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指导

④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承办

A.②③④①    B.③②④①    C.③④②①    D.②④①③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结合文意将它修改为正确的句子。

【答案】(1)B

(2)答案示例:

(2020脱贫攻坚看贵州”云上展馆)全息式、全景式展现贵州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思路、举措和成绩。

【解析】

【详解】(1)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握语段,注意前后语境的关联再根据语境合理推导出所要填写的内容。这是一道考查语句衔接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分析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语句之间的陈述对象的一致性以及语句强调的重心。

结合前句的叙述主体为“云上展馆”,所以“云上展馆由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指导”与前文联系最密切,应以③开头,排除AD两项;

根据此次“云上展馆”主管部门重要性的先后顺序,应先是“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中共贵州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主办”,其次是“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承办”,最后是“并得到了中国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的大力支持”,排除C项。

故选B。

(2)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调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全息式、全景式展现贵州决胜决战脱贫攻坚的成绩、举措和思路”语序不当,应先“决战”后“决胜”,“成绩、举措和思路”的正确语序应是先“思路”后“举措”再“成绩”。

【点睛】排序类试题要求考生在注意语言表达的整体性、连贯性原则以外,还要多角度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口。对语句排序试题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揣摩语段的整体意义,理清选项内容所提供的信息和表达内容的主旨。2.分析选项内容与整体语段的语境联系。3.进行对比分析,排除干扰项。该类试题几个选项在语句的数量或内容上基本相同,只是顺序不同,或者语句的语调点不同,选择时,找准选项的相异点,以此为突破口,选出最恰当的一项。4.通读语段,看看整个语段衔接是否紧凑合理。

微写作(10分)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23.有人说:“有希望的地方,痛苦也成欢乐。”请从《平凡的世界》《边城》《呐喊》《老人与海》《红岩》中任选一处能体现这句话的情节。要求:对情节进行描述,结合作品内容点评。不超过150字。

【答案】名著《红岩》绣红旗这一情节中,她们拆下红色被面,缝上黄纸星星,她们怀着美好的畅想在狱中绣红旗。虽然红旗不够标准,但是绣红旗是她们看到了曙光和希望,是对革命胜利的激喜和欢乐,正是因为看到了希望,所以在这最黑暗的牢狱之内,她们才能无视死亡威胁,将黑暗与痛苦转化成了希望和激喜。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结合平时积累进行思考、解答。解答此种类型的题目,需要学生平时多读经典作品,多记忆,多感悟。

本题要求从所列名著中选取一个,能体现“有希望的地方,痛苦也成欢乐”, 这句话可以理解为人生的路上一定会遇到许多的艰辛和痛苦,但是想到前方有美好的理想和希望在等待着自已,这种喜悦自然就淹没经受的痛苦。名著《红岩》中,狱中绣红旗这一情节能很好的体现。在解放前最黑暗的时候,暗无天日和死亡的威胁,没有击垮她们胜利的信念,仍被关押在重庆白公馆监狱中的罗广斌和一些革命志士们,得知了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就提议“制作一面五星红旗吧,等解放的时候,高举着这面红旗冲出牢房!” 然后她们怀着美好的畅想,拆下红色被面,缝上黄纸星星,她们热情很高、每个举动又恭谨又认真,她们制作的是“不够标准”的国旗,但在这痛苦黑暗的处境当中,当听到新中国成立的消息时,她们的激动与喜悦蔓延开来,“呀!同志们,我们的国家成立了!”激喜的人们,低声欢呼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样的激喜和欢乐,正是因为看到了革命的胜利,看到了曙光和希望,这面用信仰织就的旗帜,就是革命先辈们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抛头颅、洒热血的最佳见证之一,也是她们将希望与力量孕育的地方。

【点睛】名著阅读的考点:客观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名著基本内容的掌握程度,一般不会涉及细节,但名著的作者、创作背景、主要人物、人物冲突、人物性格等还是要有所了解。主观题主要考察学生以名著中的相关特征、人物为支点,在比较的前提下完成小作文。

24.新修订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已于5月1日正式施行,有的同学却不能认真执行,认为垃圾分类是小题大做。请你为校园广播站拟一份广播稿对这些同学进行劝导。要求:语言简明得体,有说服力。不超过150字。

【答案】同学们,大家好!欢迎聆听校园广播。垃圾分类处理是非常有意义的,垃圾分装是把垃圾当成资源,分装的垃圾被分送到各个回收部门,不占用土地,促进无害化处理,还会减少环保部门的劳作。分装垃圾只需我们的举手之劳,为了我们美丽的校园,让我们行动起来,从垃圾分类回收做起,善待我们的校园,共创一个美好的校园环境。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的表达与运用,具体考察“广播稿”这种应用文体。广播稿的拟写应注意,要先打招呼,请听众收听,增强吸引力;语言要通俗化、口语化,避免同音歧解和同意反复,句子要短,多用人称名词,不该省的字千万不要省略,主题要集中。本题是某学校广播站针对有的同学不能认真执行垃圾分类,认为垃圾分类是小题大做的广播稿,首先要有引起听众收听的开头导入语,主体部分要针对学生们不重视垃圾分类的现状,指出垃圾分类的意义,最后有所号召和呼吁,起到宣传和引导的作用。同时要注意规定的字数。

【点睛】如何拟好广播稿,要注意以下方面:

第一,要有口语化的语言,多用短句,少用或不用长句。少用方言、土语,尽量不用群众不熟悉的简化词或简称。用书面词汇、文言词汇和单音词。把单音词改成双音词;书面语改成口头语;文言词改用白话;音同字不同的词要改换。

第二,结构简洁。广播稿由于受到时间的限制,更要注意干脆利落。突出句子的主干,不滥用不必要的附加成分。用准确的词贴切地表达要说的意思,不说空话、套话。不用倒装句,不用倒叙和插叙。广播稿的叙事,一般按事物过程的发展顺序,因为这样顺乎人们听的思路和习惯。

第三,内容生动。采用多种写作方法,避免单调乏味。句式富于变化,运用设问、排比、对偶等句式,使文章有文采;适当选择主动句、被动句、肯定句、否定句等句式使文章有感染力。具体的事例比抽象的议论更能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第四,主题集中。开头要吸引观众,主体要设计悬念,结尾要不落俗套。

第五、音调和谐。广播稿要避免连续出现仄声字,平仄声要互相交错、配合得当,读起来就会抑扬顿挫,悦耳动听。

25.18岁成人礼是一个人生命里的重要仪式,请你为18岁的自己写一首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感情真挚,富有文采。不超过150字。

【答案】【例文】

青春多彩而美丽,但稍纵即逝。青春是握在手里的细沙,总在不经意间漏去;青春是小溪里的流水,稍纵即逝。所以,我应该把握住青春的每一天,用拼搏的形式让青春变成美丽的诗行。成人礼,我要以青春的名义激励自己:我,面对青春,我用汗水与激情接纳,我不懒惰,我不懈怠,我有信心,我乘风破浪,矢志远航,舍我其谁?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写作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题目的基本意图,明确题目要求,注重平时积累,紧紧围绕题干要求进行写作。这道题目具有诗意,要求学生为18岁的自己写一首诗或一段抒情文字。十八岁,意味着一场庄重的成人礼,是一场人生的蜕变,是一段充满着无限激情和憧憬的年龄,亦是对爱情充满期待和热忱的年纪。在具体写作的时候,要注意“成人礼”的含义,它是一个人由少年期进入青年期的一道槛。一个人一旦迈过这道坎,穿越成人门,跨过成人桥,这不仅意味着他的生理和心理都已经走向成熟,它更标志着他拥有了进入成人社会的资格;这不仅意味的是花样的年华,它更昭示着一种荣光,提醒着一种责任,诠释着一份爱的胸怀!语言表达时应生动些,要注意结合一定的修辞手法来增加文采,力求语言生动形象,内容具体完整,同时还需要注意字数的精简。

【点睛】微写作的考查要求常常与表达方式、修辞、句式、人称、角度等语言表达联系起来。从本质上说,微写作是语言综合运用题。微写作的形式多样化,可以改写、扩写、缩写、仿写以及种种片段性写作。

作文(5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26.作文①

在抗疫战场上,老当益壮的专家学者科研攻坚,舍身忘死的医护工作者救死扶伤,善良勇敢的普通民众守望相助……他们用实际行动为我们诠释了幸福的含义。

请以“谈幸福”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阐述你对幸福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自主立意,观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具有逻辑性;语言得体。不少于700字。

【答案】幸福的味道

人生时时刻刻都有幸福,需要我们用心体验,人生处处都有幸福,需要我们努力抓住。 岸与岸没有多少距离,只要有桥,或者翅膀;山与山没有多少距离,只要有路,或者脚步;人与幸福也没有多少距离,只要有爱,或者努力,跋涉沙漠的旅人,攀登高峰雪山的勇者,他们从战胜困难到取得成功的经历中感受幸福。 离开了家,能让你了解家;离开了幸福,能让你懂得幸福。当新冠疫情来临时,我们在医护人员和广大志愿者、奉献着的庇护下,体会到了幸福。

2020年的开端,正在大家欢天喜地迎接着新年,兴高采烈地准备着阖家团圆时,一场疫病从武汉出发向神州大地席卷而来。我们还未搞清楚它姓甚名谁时,它已像一阵突如其来的龙卷风,卷走了一些人宝贵的生命,使这本该充满着阖家欢乐欢声笑语的美好时节里,人们的内心变得压抑、恐慌。“它”就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也许经过痛苦的洗礼,才能更深地体会到幸福的滋味。这幸福的真谛吧!幸福是自己去寻找的,而不是上帝施给你的。只有忍受折磨和痛苦,经历艰难的寻找和探索,才能找到真正的幸福。

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医务人员义无反顾,挺身而出。他们成了逆向而行的孤胆英雄。在生死时速的生命通道上,毅然担起了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社会重任。84岁的钟南山院士,本该退休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却在国家最需要他的时候,人民最需要他的时候,再次“挂帅出征”,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看着他疲惫的身影,心中除了感动还是感动。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夜以继日,不眠不休,他们拼尽全力,与病毒较量,为生命站岗。他们逆行的背影,是庚子年最美的风景。是他们的付出,换来我们的幸福安宁。

还有一群背影,我看不到他们真实的面目,只知道他们是新闻报道的书写者,他们是图片影像的记录者。他们为民生福祉急急奔走,为城市建设悉心戮力,为国家发展鼓劲呐喊。重大疫情面前,总会有他们的背影,他们不是不惧危险,只为传播最真实的声音。是他们的付出,换来我们的幸福和安心。

在这种危机时刻,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们都站在了抗击疫情的第一线,众志成城为我们打开了绿色的保护伞。在人们纷纷避让不及的时候,他们逆行的身影是最美的风景线,是寒冷冬日里的一股暖流。

有一样东西,像春风,轻轻地拂过人的心畔;有一样东西,像清泉,静静地流过人的心田;有一样东西,像薄云,悄悄地掠过人的头顶;有一样东西,像太阳,默默地温暖人的心灵。这样东西有一个温馨的名字——幸福。

【解析】

【详解】审题:本题是话题作文。话题作文,是一种用一段导引材料启发思考,激发想象,用话题限定写作范围的作文题型。“话题”就是指谈话的中心;以所给的话题为中心,并围绕这个中心内容而进行选材写出的文章就是“话题”作文。这类作文题表面上一般不含有观点,内容上不予限制,形式上往往也是体裁不限。“话题”作文其实只是提供了一个话题, 即规定了表达的中心内容,而不限制取材范围和表达方式的作文形式。本题以“谈幸福”为话题,那么考生在书写的时候不能离开‘幸福’,是什么使你感到幸福?幸福又是什么?这些问题需要通过看材料锁定幸福的含义。本题的材料是涉及到新冠疫情下专家、医护人员、志愿者们等等这些在危难之时乐于奉献、勇于奉献的人们,是他们的奋不顾身、一往无前,为我们撑起了一片天,他们的付出,他们舍小家顾大家的行为,让我们体会到了什么是幸福,也让我们体会到了身为中国人的幸福和自豪。考生围绕疫情下他们的付出谈体会,引出幸福。

立意:

1.幸福的地图  

2.“大树底下好乘凉”

3.暖暖的幸福

素材:

1.幸福是什么?蜡烛告诉我,幸福就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尽自己的一点热来温暖人们,尽自己的一点光来照亮人们前进的道路。骏马告诉我,幸福就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可以在辽阔的草原上尽情地奔跑。雄鹰告诉我,幸福就是展翅高飞博击长空,朝着自己的梦想一点点地飞近……哦,原来幸福就是奉献,就是自由,就是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

2.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一种幸福,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去帆济沧海”是一种幸福,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一种幸福,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一种幸福,……既然我们不能拥有一个轰轰烈烈的幸福,那就让我们张开双手拥抱一个个平平淡淡的幸福吧! 在快乐时,能让人感到幸福;在悲伤时,更能让人反思幸福。

3.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马克思

4.我觉得人生在世,只有勤劳,发奋图强,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共产主义贡献自己的一切,这才是最幸福的。——雷锋

5.疫情发生时,一个特殊的群体站了出来了。他们就是抗击病毒的医生们。大批大批的人,都躲在家里,小心翼翼地躲避病毒。而他们却毅然决然地踏着坚定的步伐,逆流而上,走向病毒爆发的心脏区域——武汉。他们是一群拿着注射器与手术刀的战士,舍生忘我,就想尽己所能,抵御病毒,挽救患者。而他们当中,最首当其冲的,竟然是已至耄耋之年的呼吸道专家——钟南山院士!他今年已经是84岁高龄,这个年龄绝大部分的老人都该是颐养天年的时候,可他却在祖国需要他的时候,挺身而出,第一时间逆行奔赴到武汉,科学专业地给出指导建议。很快,全国都行动起来了,各地大力驰援武汉,同时做好本地隔离防护。面对疫情,我们团结有信心打胜仗。因为我们背后相信钟爷爷,正如17年前面临“非典”疫情时,他就一直在非典的最前沿工作。大家都怕和不敢接近的患者,是钟爷爷一句话“把重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给了大家太多的信心。17年后,他老人家又一次冲在了前线!这一次,他再三地告诫大家远离武汉,远离湖北,他自己和其他医生却毅然前往,直击一线战场。

5.在新型冠状病毒侵害同胞之时,在武汉城人心惶惶之时,在祖国和人民需要之时,这些伟大的医护人员勇敢地站出来,站到离病毒感染最近的一线。今年84岁高龄,为国家操劳了一辈子,和病毒战斗了一辈子的钟南山院士就是最有代表性的最美“逆行者”。他们第一时间投入到与病毒博弈的战场上去,去从鬼门关争分夺秒地拉回一个个痛苦的生命,他们是勇敢无畏、可亲可敬的“逆行者”。

6.在隔离区,最美“逆行者”们为了避免被病毒感染,他们身着笨拙的防护服穿梭在几平米宽的空间,近距离接触那些被感染的患者。他们对患者体贴入微,悉心照料,一连熬战几小时,甚至昼夜坚守。由于防护服透气性不好,再加上工作时间较长,好多医护人员汗流浃背,手掌被捂得发白,起皱。还有病患和医护人员人数增多,造成医疗物资紧缺,防护服只能穿一次,好多医护人员为了节省耗材,每天穿上让人不舒服的成人纸尿裤现在病房里工作。“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看着这些白衣天使为了挽救陌生的生命而消耗自己的身体,难道我们不感动吗?难道我们不敬仰吗?

结构:本文开头使用排比句式引出幸福的含义,提出中心论点:疫情之下,体会到幸福的味道。然后结合钟南山的例子,结合医护人员奉献的例子,谈自己的体会,谈危机时刻被保护被庇佑的幸福。最后照应开头,重申幸福。前后照应,结构完整,思路清晰。

【点睛】“话题”作文其实只是提供了一个话题, 即规定了表达的中心内容,而不限制取材范围和表达方式的作文形式。以话题为内容的开放式命题与以往的命题作文相比较,它的好处是给考生写作的空间更大,发挥的余地更大。

27.作文②

请以“最好的礼物”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主题积极健康,有思想内涵;写现实生活,有场面描写、细节描写;语言得体。不少于700字。

【答案】【例文】

最好的礼物

礼物,是收到时的喜悦与幸福;礼物,是打开一层层包装纸时的期待与满足;礼物,是揭开它神秘面纱时的惊喜与感激。

翻开记忆的“史册”,我发现,最好的礼物是一个微笑。

微笑,让我重拾信心。

晴朗的天空下起了雨。当我满怀期待的接过试卷,可那触目惊心的红色数字着实把我吓了一跳,心理防线全部崩溃,眼泪像断了线的风筝,不受控制的从眼角落下。我呆呆的坐在座位上,周围是同学们的讨论声……老师走了过来,看着我的试卷,什么都没说,只是拍了拍我的肩,给了我一个微笑,那是鼓励的微笑。“是啊,哭又有什么用?没有流过血的手指弹不出世间的绝唱,这次没考好,下次再努力啊!”我心里这样想着,擦干眼泪,拿起试卷,开始仔细研究错题。微笑,让我重拾信心。

微笑,让我看到宽容。

公交车上。像是把大团棉花塞进袋子里一样,不给人们一点呼吸的空间。巨大的吵杂声中夹杂着司机的呼喊声:“都不要挤!前面的往后走走!”面对无奈的现实,我只能呆呆的站着。有一个人背着包走过去撞到了我,我不小心踩到了旁边的人的脚。“这下完了!”我心里暗暗想着,又抓紧给人家道歉,头顶传来的不是愤怒的呵斥声,而是一句轻轻的“没关系”,我不好意思的笑了笑,他也礼貌性的回了一个微笑。没有尴尬,也没有酿成一场闹剧。微笑,让我看到宽容。

微笑,让我学会感激。

微风轻轻吹,太阳微微笑。当我享受着这美好的早晨,欢喜的骑着自行车上学时,却听见“喔”的一声,骑车骑不动了,糟了,链子掉了,还真是关键时刻掉链子,这可怎么弄啊!正当我看着残局却无从下手时,一个路人走过来看到了我,问我怎么回事,我告诉他链子掉了,他转身找了一个木棍,别住链子,用手一挑就上去了。我赶忙说谢谢,他给我一个微笑,还告诉我下次要小心。心底里滑过一股暖流,微笑,让我学会感激。

礼物不必是贵的,真心就好。一个微笑,比阳光更灿烂;一个微笑,比白云更柔和;一个微笑,比玫瑰更艳丽。一个微笑,能让我们学到很多。

微笑,是最好的礼物!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道命题作文,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根据给定的题目进行写作。虽是命题作文一定也要重视审题,并在审题时抓住关键词。同时,命题作文在限定标题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定了选材的范围和文章的立意方向。要求考生明确写作范围,在做出理性的思考后进行写作。

【审题】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目中的中心语是礼物。礼物是在社会交往中,为了表达祝福和心意或以示友好,人与人之间互赠的物品。题目中的“礼物”可以理解为实物,也可以理解为虚拟的东西。由此,本文的写作对象就确定下来了。内容要紧扣“最好的礼物”来分析。首先是“最好的”,这里最好的可以理解为最重要的、最感动的、最美好的、最有价值的……情感态度上要突出正能量,写出这份礼物对自己的积极意义和影响。其次是“礼物”,可作为实物理解,也可看作是比喻的修辞,可以理解为感动、收获、体悟等等。从题目“最好的礼物”可知,选取的素材不能太宏大,应该从生活中的细节去联想。例如,可能是生病时得到父母的照顾,得到了亲情这份最好的礼物.也可以是从老师鼓励的话语中汲取到力量,得到了鼓励这份最好的礼物,或是在困难的时候得到朋友无私的帮助,得到了友谊这份最好的物等等。

文体上,本题限定是记叙文,在写作中要注意所叙之事必须真实感人;要把握好感情基调,主题要积极向上,注意在行文中将一些真实细腻的情感生动细腻地描写出来;写现实生活,有场面描写、细节描写;要叙议结合,在叙事中恰当地穿插抒情议论,深化主题。

参考立意:

1、父母无私的爱的养育。

2、经历苦难之后的成长。

3、不断学习所积累下来的智慧。

4、朋友之间无声的支持。

素材:

1.在我 桌前有一个钟,是时间老人送给我最好的礼物。它嘀嘀嗒嗒响个不停,听着这声音,我好象看到时间老人匆匆的从我身边跑过,我想伸手抓住它,但它却从我指缝间溜开了,但我什么都没抓住。时间啊,你这珍贵的礼物,你在哪里?时间在树林里还是在花丛里,是在玩耍中还是在睡梦里?它是那样飘渺不定,却有存在,它是公平的,它给每个人已机会却又不纵容他们的懒惰。在小树林里,我看见了时间,它将每一片树叶吹落地面,看到婴儿,我想起了时间,它在一分一秒地把人推向未知、未来和死亡。可我终究没能看见时间到底在哪里?这珍贵的礼物永远是一个谜。

2.我曾想,我最需要和希望的礼物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温暖的拥抱?一个热情的鼓励?一缕和煦的春风?一个受人尊敬的目光?一个成功的人生?细想,这些都不是我内心真正渴望的,那么,什么样的礼物才是我真正想要的呢?我想了很久,始终得不到答复。我之所以这么认真,是因为我想要给自己一份最好的礼物,我渴望,有一天会突然得到一份大大的礼物。

3.那天,爸爸说带我去喝咖啡,我有些好奇,爸爸说给我最好的生日礼物就在咖啡厅。来到街角那静谧的咖啡厅,坐在咖啡厅内,听着播放的古雅、舒缓的曲子,身心也渐渐放松,我点了一杯卡布奇诺,爸爸点的是一杯美式咖啡,呆坐在咖啡厅内,环视四周,咖啡厅采用的米色、粉色格调的壁纸,桌椅是纯白色,淡淡的香醇迷漫在整个咖啡厅,还有那古朴的音乐,一切显得那么和谐……“您的两杯咖啡。”服务生把端着的咖啡放到我面前,打断了我的思绪,“嗯,好的。”我稍稍加了一点糖,用汤匙搅拌了几下,端起杯子,啜了一小口,一股浓浓的苦味便在我的嘴里回转、融化,我调动所有味觉细胞,得出来的结论仍是:苦。爸爸看着我皱眉的样子,便对我说:“人生何尝不是如此?你再尝尝。”听了爸爸的话,我端起杯子,又喝了一小口,但是这次,不仅有苦,竟还多了几分香醇,“咖啡好就好在这,虽苦却有种别样的香醇,也正像人生,挫折、困难就似这杯咖啡的苦,但是,聪明的人却能从困难中有所发现,从困难中崛起,重新开始。这就像苦背后隐着的醇。”我看看爸爸,又看看冒着热气的咖啡,口中还含着那抹残香,我笑了,这真的是最好的礼物,继续品尝着那杯咖啡,每一口都勾起了我那些苦尽甘来的回忆……

行文结构:文章首先通过一个排比句,引出自己的观点——最好的礼物是一个微笑,然后分三个方面展开叙述,即“微笑,让我重拾信心”“微笑,让我看到宽容”“微笑,让我学会感激”,文中作者通过细致的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使文章生动形象,最后呼应题目和前文,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

湖北省黄冈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6月第二次模拟试题(Word版附答案)

湖北省黄冈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6月第二次模拟试题(Word版附答案),高三语文6月模拟试题,湖北省,黄冈中学,莲山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