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四川省宜宾市第一中学高三(上)政治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

2020四川省宜宾市第一中学高三(上)政治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四川省,宜宾市第一中学,莲山课件.

2020浙江省东阳中学高二语文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6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桎梏kù    jiān     kēng    沉湎 miǎn

B. 荟萃cuì    xún     yíng    

C. 载zài    赡shàn    唠lāo    拴shuān

D. 镌juān   胸襟jīn     哽咽 yè    拖累lěi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中字音的能力。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本题,

A项,“桎梏”的“梏”应读“gù”。

B项,“徇私”的“徇”应读“xùn”。

C项,“唠叨”的“唠”应读“láo”。

故选D。

【点睛】注意常见多音字、形似字的读音,侧重两个方面: 

(1)容易读错的字,包括形近而音不同的字和声旁已不代表读音的字。 

(2)多音多义字,音随义移。对多音字的把握,掌握“音随意转”的原则:注意从词语含义上去吧;从词性上去吧;通过书面语与口头语的不同记忆;关注一下常考的字。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一撇一捺,一竖一钩,自有章法又流派各异。汉字之美,不仅中国文人骚客爱墨如宝,如今,不少外人也视其为时尚,他们把汉字纹在身上,穿在身上,溶进生活。

B. 然而在向老人告别的灵堂里,并没有低沉的音乐,回响在那里的却是一曲脍灸人口的《在那遥远的地方》。

C. 这首歌还获得了中国唱片总公司颁发的“金唱片奖”,并与《半个月亮爬上来》一起入选为“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

D. 每当精神远离我们的时候,美育便脱颖而出,帮助人们摆脱人性的畸型状态。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的是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 错别字,顾名思义是指错字和别字。别字在古代也称作“白字”。错别字的出现,原因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主观原因是自己不重视,认字不细心,不会写也不查字典,粗枝大叶,草率从事。这类题只能多写多记。注意一些形近字和生僻字。本题,

A项,“溶进”应该为“融进”。

B项,“脍灸人口”应该为“脍炙人口”。

D项,“畸型”应该为“畸形”。

故选C。

【点睛】辨析汉字字形类题目,音同、音近和形近易混淆字是考查的重点。这就需要要注意平时多积累,还要掌握做题的技巧,排除法是较好的方法。一般而言,字形题考查的常见类型有以下五种:音近(同)形似而误、音同而误、形近而误、同义异形词、义近致误。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据经营者透露,近年来新兴的书吧,以其丰富的藏书和优雅的音乐、良好的服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慷慨解囊。

B. 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再次暴露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到位、安全管理不严格等问题,人们对这场本不该发生的事件痛心疾首。

C. 普通专科毕业生论学历不如本科毕业生,论技能不如高职毕业生,高不成低不就的身份是其就业前景不容乐观的主要原因。

D. 在一次新生欢迎仪式上,校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七月流火,天气虽然炎热,但充满热情的岂止是天气?”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词语)的能力。成语主要有语意内涵不明、褒贬误用、对象错配、似是而非四种误用方式,成语只能分类记忆,没有什么捷径,如果不知道意思一切方法都失灵,所以要注意平时的积累。本题,

A项,慷慨解囊:形容毫不吝啬地拿出钱来帮助别人。不合 “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慷慨解囊”语境。

B项,痛心疾首:比喻痛恨到极点或悲痛,伤心到了极点,此处用其第二个意思,使用正确。

C项,高不成低不就:高者无力得到,低者又不屑迁就,形容求职或婚姻上的两难处境。“高不成低不就”修饰“身份”不当。

D项,七月流火:出自《诗经》,指天气转凉。不合“天气虽然炎热”的语境。

故选B。

【点睛】成语考查形式有判断成语(词语)使用的正误和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等。掌握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望文生义、重复、褒贬不当、用错对象、矛盾。成语(词语)使用的正误需要正确理解词语的意义,辨明感情色彩,弄清使用对象以及使用的特殊要求,避免因成语造成病句等;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词语)填空需要仔细分析语境,理解成语(词语)的意义,同时还要辨明意义相近的词语的细微差别。解答此题要注意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一般错误的类型不会一样,所以可以用排除法确定成语的错误类型,错误选项,同时,注意多义成语的积累记忆。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 今年年初民间发起的“光盘行动”,成为“厉行勤传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之风中的一抹亮色,但也有人担心“光盘行动”能坚持多久?

B. 阐述性说明文,着眼于对事物形成、发展等原理进行探讨,有着较深的内涵,如《“物种起源”绪论》《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

C. 至于整株树以至成片的树林,那就成为“飞焰欲横天”(明郭子章),“红云几万重”(宋邓肃)那样绚丽烂漫的动人景色了。

D.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安倍不顾中方坚决反对,悍然参拜靖国神社,日方必须承担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必须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另外,标点符号运用起来也有很大灵活性,必须与语段的思路层次结合起来考虑,才能用得准确。本题,

A项,句末问号应改为句号。

B项,“物种起源”是书名,且在双书名号内,应该用单书名号。

D项,引号内的句号应移至引号外。

故选C。

【点睛】标点符号要求学生熟悉标点符号的种类,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作用及书写位置,着重掌握冒号、分号、破折号、引号、问号的用法及标号与点号的运用;能给现代文、文言文加标点;对错、漏标点能加以改正或补出,做到书写规范,使用正确。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镶嵌着云石围板的紫檀木罗汉床,体现了古人以朴为雅的审美原则,彰显了古人追求的“清雅”品位、古文人推崇的生活景致和精神向往。

B. 2018年平昌冬奥会花样滑冰男单自由滑比赛结束,卫冕冠军羽生结弦获得金牌,成为自1952年以来,首位连续蝉联冬奥会男单冠军的选手。

C. 教育培训机构往往以高强度培训、大量做题、提前教育、全民奥数等模式,培训学生的应试能力和考试技巧,从而提高考试成绩,以此获得家长的认可。

D. 在中国人的餐饮中,远不是一个“吃”字能够概括的,它包含了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化内涵和异常丰厚的人文情怀。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A项,“彰显了古人追求的‘清雅’品位、古文人推崇的生活景致和精神向往”搭配不当,谓动词“彰显”与宾语“生活景致”“精神向往”搭配不当。B项,“连续蝉联”赘余,“蝉联”的意思是“连续不断获得”,“蝉联”本身就包含了“连续”的意思。D项,“在中国人的餐饮中,远不是一个‘吃’字能够概括的”成分残缺,这属于滥用介词导致主语缺失。可以把“在……中”去掉,让“中国人的餐饮”做句子的主语。故选C。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比如A项,“彰显”后面有三个宾语,而“彰显”只能与 “品位”搭配,却不能与“生活景致和精神向往”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6.下列对课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自由,毋宁死》第一段先是否定其他发言人的爱国精神与见识才能,然后表明自己不怕冒犯各位的尊严而缄口不语,而是要阐明自己的观点。

B. 《奥林匹克精神》第一段简要回顾了过去五年内经力了世界崩溃的奥林匹克精神没有成为时代劫难的牺牲品,将承担崭新的重要角色。

C. 《白发的期盼》文中记者和高先生的对话及录音部分,说明老人见不到自己带大的孙子的难耐的想念之情,只好以养鸟等行为打发时光。

D. 《永不消逝的歌声》节目中《眼泪花儿》一曲,是王洛宾艺术人生故事的转折情节。“五朵梅”哀婉的歌声留住了艺术家的心:最美的歌就在我们脚底下。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综合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本题A项,“第一段先是否定其他发言人的爱国精神与见识才能”错误,第一段先是肯定了其他发言人的爱国精神与见识才能,这样既有礼貌,又有利于别人倾听自己的意见。故选A。

【点睛】解答课文内容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需要熟悉课文内容,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能够准确判断。

 

7.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B.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C.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D.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这是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首先应了解常见的修辞手法,把握各自的特点,然后对句子做出辨析。A项,“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距离天空不满一尺,这是使用夸张的修辞,突出山峰之高,蜀道之险。B项,“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琵琶声错落有致,疾乱中自有章法,像珍珠掉落玉盘一样清脆动听,这是使用比喻。C项,“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陡峭的山崖散乱地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地搏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此处把“浪花”比作“雪”,使用比喻的修辞。D项,“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年年今天的夜里,都能见到那素绡般的皎月,而年年今天的夜里,心上人都远在千里之外,此处把“月华”比作“白练”,使用比喻的修辞。

 

8.在高三年级“成人仪式”上,一位母亲分享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并对同学提出希望,接着将由学生代表发表成人感言。如果你是主持人,如何串起两人的发言?请拟写一段120字左右的串词。要求:①引用古诗文名句;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③语言连贯、得体,感情真挚。

【答案】示例:这位妈妈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成长是艰难而又幸福的,充满了泪水和欢笑,您对我的恳切希望就像一盏明灯,指引前进的方向,鼓励我们走好人生每一步。“少年心事当拿云”,在这神圣时刻,我们同学又有什么想说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听所。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一位母亲分享了自己的成长经历,接着将由学生代表发表成人感言,如何串起两人的发言,围绕一个主题选择编排的,这样串词就容易围绕主题进行。串词,抒情重于叙述多排比、重复句、注重音节。串词要求语言优美,它必须追求朗朗上口、铿锵有力,讲究抑扬顿挫,因而,串词语言注意章节美。主题为高三年级“成人仪式”,还需要注意题干要求,引用古诗文名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汉代艺术的美学风貌

人对世界的征服和琳琅满目的对象,表现在具体形象、图景和意境上,则是力量、运动和速度,它们构成汉代艺术的气势与古拙的基本美学风貌。

这种“气势”甚至经常表现为速度感。而所谓速度感,不正是以动荡而流逝的瞬间状态集中表现着运动加力量吗?你看那著名的“马踏飞燕”,不就是速度吗?你看那“荆轲刺秦王”,匕首插入柱中的一瞬间,那不也是速度吗?激烈紧张的各种战斗,戏剧性的场面、故事,都是在一种快速运动和力量中以展现出磅礴的“气势”。一往无前不可阻挡的气势、运动和力量,构成了汉代艺术的美学风格。它与六朝以后的安祥凝练的静态姿式和内在精神是何等鲜明的对照。

也正因为是靠行动、动作、情节而不是靠细微的精神面容、声音笑貌来表现对世界的征服,于是粗轮廓的写实,缺乏也不需要任何细部的忠实描绘,便构成汉代艺术的“古拙”外貌。汉代艺术形象看来是那样笨拙古老,姿态不符常情,长短不合比例,直线、棱角、方形又是那样突出、缺乏柔和……,但这一切都不但没有减弱反而增强了上述运动、力量、气势的美。如果没有这种种“拙笨”,也就很难展示出那种种外在动作姿态的运动、力量、气势感了。过分弯的腰,过分长的袖,过分显示的动作姿态……,“笨拙”得不合现实比例,却非常合乎展示出运动、力量的夸张需要。“气势”与“古拙”在这里是浑然一体的。

如果拿汉代画像石与唐宋画像石相比较,如果拿汉俑与唐俑相比较,如果拿汉代雕刻与唐代雕刻相比较,汉代艺术尽管由于处在草创阶段,显得幼稚、粗糙、简单和拙笨,但是上述那种运动、速度的韵律感,那种生动活跃的气势力量,就反而由之而愈显其优越和高明。尽管唐俑也有动作姿态,却总缺少那种狂放的运动、速度和气势;尽管汉俑也有静立静坐形象,却仍然充满了雄浑厚重的运动力量。汉代艺术那种蓬勃旺盛的生命,那种整体性的力量和气势,是后代艺术所难以企及的。

形象如此,构图亦然。汉代艺术还不懂后代讲求的以虚当实、计白当黑之类的规律,它铺天盖地,满幅而来,画面塞得满满的,几乎不留空白。这也似乎“笨拙”。然而,它却给予人们以后代空灵精致的艺术所不能替代的丰满朴实的意境。它比后代空灵的美更使人感到饱满和实在。与后代的巧、细、轻相比,它确乎显得分外的拙、粗、重。然而,它不华丽却单纯,它无细部而洗练。它由于不以自身形象为自足目的,就反而显得开放而不封闭。它由于以简化的轮廓为形象,就使粗犷的气势不受束缚而更带有非写实的浪漫风味。当时民间艺术与文人艺术尚未分化,从画像石到汉乐府,从壁画到工艺,从陶俑到隶书,汉代艺术呈现出来的毋宁更多是整体性的民族精神。如果说,唐代艺术更多表现了中外艺术的交融,从而颇有“胡气”的话;那么,汉代艺术却更突出地呈现着中华本土的音调传统:那由楚文化而来的天真狂放的浪漫主义,那在满目琳琅的人对世界的行动征服之中的古拙气势的美。

 (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文物出版社1982年版,有删节)

9. 下列选项不能体现汉代艺术美学风貌的是

A. 激烈紧张的各种战斗,戏剧性的场面、故事,都是在一种快速运动和力量中以展现出磅礴的“气势”。

B. 过分弯的腰,过分长的袖,过分显示的动作姿态……,“笨拙”得不合现实比例,却非常合乎展示出运动、力量的夸张需要。

C. 汉代艺术尽管由于处在草创阶段,显得幼稚、粗糙、简单和拙笨,但是上述那种运动、速度的韵律感,那种生动活跃的气势力量,就反而由之而愈显其优越和高明。

D. 汉代艺术以其空灵的意境,以简化的轮廓为形象,就使粗犷的气势不受束缚而更带有非写实的浪漫风味。

10.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粗轮廓的写实、夸张的动作姿态以及简洁飞扬的整体形象,成为汉代艺术的生命。

B. 汉代艺术那种蓬勃旺盛的生命,那种整体性的力量和气势是汉代艺术“气势”与“古拙”浑然一体的具体表现。

C. 古拙与气势是汉代艺术形象的外在体现,又共同显示出汉代艺术的美学风貌。

D. 尽管唐俑也有动作姿态,却总缺少那种狂放的运动、速度和气势,显然作者不欣赏唐代的艺术。

11. 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分析造成汉代艺术“气势”与“古拙”整体风貌特征的原因。

【答案】9. D    10. B    

11. ①汉代艺术还不懂后代讲求的以虚当实、计白当黑之类的规律;

②当时民间艺术与文人艺术尚未分化, 汉代艺术呈现出来的毋宁更多是整体性的民族精神;

③汉代艺术更突出地呈现着中华本土的音调传统:那由楚文化而来的天真狂放的浪漫主义。

【解析】

9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文中概念的能力。考核概念的题目命题点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上,主要错误是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曲解文意、答非所问等类型。命题的方式一般为对文中相关概念的要点进行组合,或对文中的句子进行转换,改变文中句子之间的关系等。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与文中概念的内涵、外延的细微差别。

ABC三项从“气势”和“古拙”角度去展现汉代艺术的整体风貌特征,符合题干的要求。

D项,空灵的意境是后代的艺术特征,而不是唐(汉)代的艺术特征。原文“后代讲求的以虚当实、计白当黑之类的规律”“它却给予人们以后代空灵精致的艺术所不能替代的丰满朴实的意境”。

故选D。

10题详解】

此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仔细区分选项表述与文中内容的差别。

A项,“成为汉代艺术的生命”错误,汉代艺术生命通过它们显现,但它们不是艺术生命。

C项,“汉代艺术形象外在体现”错误,气势是汉代艺术内在的本质

D项,“作者不欣赏唐代的艺术”,作者只是用客观冷静的视角去评价审视各个时代不同的艺术风貌,并没有太多主观的个人感情色彩。

故选B。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要求概括分析造成汉代艺术“气势”与“古拙”整体风貌特征的原因,注意根据文中先关句子作答。

此题可根据文中的相关句子“一往无前不可阻挡的气势、运动和力量,构成了汉代艺术的美学风格”“于是粗轮廓的写实,缺乏也不需要任何细部的忠实描绘,便构成汉代艺术的‘古拙’外貌”“汉代艺术尽管由于处在草创阶段,显得幼稚、粗糙、简单和拙笨,但是上述那种运动、速度的韵律感,那种生动活跃的气势力量,就反而由之而愈显其优越和高明”“铺天盖地,满幅而来,画面塞得满满的,几乎不留空白”“汉代艺术呈现出来的毋宁更多是整体性的民族精神”“,汉代艺术却更突出地呈现着中华本土的音调传统:那由楚文化而来的天真狂放的浪漫主义”概括答题要点。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核的重点基本是文中的重点概念、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等。考核概念命题点主要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上;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的考核;论点、论据和论证重点在判断论点,分析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辨析论证方法和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集中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基本的设错类型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答非所问、张冠李戴、论点论据不配、论证方法错误、结构分析错误等。

 

(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完美的猎物

〔加拿大〕莫洛迪·坎贝尔 著 张维 译

    上年纪的老妇人可以说是最完美的猎物。

    萨莎按捺不住内心的窃喜,但表面上却装出十分尊敬的样子,欠着身子饶有兴趣地倾听着老妇人说话。

    “你喜欢猫吗?呃、呃……刚才你说你叫什么来着?”

    萨莎乐不可支,强忍着不动声色。“我喜欢猫,你养猫了吗?”她飞快地回答,同时扫了一眼这套公寓,屋内的高档家具登时映入了她的眼帘。

    “正打算养,”老妇人颤巍巍地说,“我找钟点工就是为了帮我照料猫咪。”

    萨莎朝老妇人笑了笑。她确信自己很有把握做这个活——她以前从未失过手。白发苍苍,不爱打扮,衣着朴素……这样的老家伙们最容易摆平。萨莎要的薪酬比那些中介机构开价低得多,只要给现金就行,有了现金干什么事情都方便。

    老妇人还在那里喋喋不休地唠叨着她的猫,萨莎的眼睛却一个劲地在房间里扫来扫去。昂贵的家具,高雅的雕塑,餐柜上摆放着银光闪闪的蜡烛台,那八成都是些纯银的。毫无疑问,主人的卧室里肯定还有许多珠宝和大量的现金,像她这样的老家伙一般都不大喜欢银行卡。萨莎沾沾自喜,想象着即将到手的果实。寻找贵重物品的藏匿之处对萨莎来说是小菜一碟。

    “亲爱的,再加点茶?”

    萨莎欣然应允,笑容可掬。老妇人拿茶壶的那双手青筋毕露,满是皱纹的手背上布满了深褐色的老年斑。萨莎灵巧地迎上茶杯,让茶壶里的茶水恰到好处地倒入她的杯中。

    “天哪!”老妇人失声咕哝了一句。

    “莫蒂菲夫人,没什么事吧?”

    “哦,没什么,”她显得很尴尬,“实在对不起,我需要去……”说着,她摇晃着身体从沙发上站起来,拖着沉重的步伐朝卧室奔去。

2020四川省宜宾市四中高三(上)政治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

2020四川省宜宾市四中高三(上)政治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四川省,宜宾市四中,莲山课件.

    去卫生间了,萨莎自言自语地嘀咕着。她一边品茶,一边微笑,即将来临的财运使她非常开心。这些老家伙们从来都懒得查看证明、介绍信什么的,这绝对有机可乘。呵呵,这些老人们都是些“菜鸟”。

    萨莎靠在长沙发上闭上眼睛,接下来的事情对她来说易如反掌。

    20分钟过后,穿着外套的埃尔维拉·莫蒂菲从卧室走出来,直接来到躺在沙发上的萨莎·萨罕斯卡身边,她仍然步履艰难,但脸上却带着古怪的笑容。

    老妇人从萨莎身上飞快地摘下三根金项链、一对厚实的金耳环,还有金手镯和金戒指,她动作如此熟练,令人瞠目结舌。她把这些战利品统统塞进外套里面装有拉链的那个贴身口袋里。

   那双枯枝般的手指紧接着又在萨莎的手袋里寻找,翻出了她的钱包。

    竟然有800美元!这足以让我过上一段好日子,老妇人喃喃自语。最近账单上的各种费用都涨得相当厉害。

    老妇人把沙发后面的一个包打开,从里面拿出一个长长的蓝色热水瓶,十分小心地把茶壶、茶杯、小奶壶里所有的东西都倒进瓶里,把每件茶具都用事前准备好的布袋套好。整理好这一切以后,她拉上包上的拉链,起身站了起来。

    老妇人的眼睛最后在房间里打量着。临时找一套这样的公寓十分方便,房主及其家人一般总是在这个时候离家外出度周末。

    沙发上的姑娘仍然沉睡不醒。挑选这样的目标就意味着机会和成功,因为她或他们绝不会去报警。这些年轻人总是自以为是,其实很愚蠢。即使她真的敢去报警,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因为这个年龄的老妇人看上去都差不多,年轻人绝对分辨不出谁的头发更白,谁的皱纹更多。

    老妇人弯下腰来注视着自己的猎物,摇了摇头。这些年轻人真的都是一些菜鸟!

(选自《译林》,有删改)

12. 作者的题目有什么含义及作用?

13. 请简要分析老妇人有哪些性格特点。

14. 小说对“萨莎”进行描写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15. 小说篇幅短小,但能“尺水兴波”,与作者妙用伏笔有关。请举例赏析。

【答案】12. ①“完美的猎物”,猎物直接体现小说的主题,点明是一起诈骗事件;②有利于情节的展开,老妇人和萨莎都把对方当成了自己的诈骗对象即猎物。对萨沙,老妇人年老体弱,容易下手;对于老妇人,萨沙自以为是、疏于防范,且不敢报警;③题目与文中的首尾照应,圆和如一,突出了中心。    

13. “老妇人”是一个靠诈骗为生的惯犯。她善于伪装,警惕性强,心思缜密,专挑偷盗诈骗者下手,善于揣摩被害者心理,经验丰富,手法熟练。如“你喜欢猫吗?呃、呃……刚才你说你叫什么来着?”、“颤巍巍”等动作语言的描写表明老妇人的善于伪装;而“飞快地摘下三根金项链、一对厚实的金耳环……”“她动作如此熟练,令人瞠目结舌”等描写说明她经验丰富,手法熟练;从“十分小心地把茶壶等东西倒进瓶里,把每件茶具都用事前准备好的布袋套好”,可见其警惕性强,心思缜密;而她挑选这类骗子作为施骗对象,看准其不敢报案。表现出她善于揣摩人的心理。    

14. ①语言描写:如“我喜欢猫,你养猫了吗?”她飞快地回答,“ 莫蒂菲夫人,没什么事吧?”这表现了萨莎的见风使舵和善于察言观色。 ②神态描写:表面上却装出十分尊敬的样子,欠着身子饶有兴趣地倾听着老妇人说话,表现出萨莎的伪装的谦恭内心的虚伪,她一边品茶,一边微笑,表现了萨莎自认为即将得手,内心的自鸣得意。 ③动作描写:说话同时扫了一眼这套公寓,眼睛一个劲地在房间里扫来扫去。流露出她的诈骗盗窃的本能反应。灵巧地迎上茶杯,让茶壶里的茶水恰到好处地倒入她的杯中。体现她的迎合别人故作乖巧,萨莎靠在长沙发上闭上眼睛。乐不可支,体现其放松警惕,自以为胜利在望,洋洋自得。 ④心理描写:去卫生间了,萨莎自言自语地嘀咕着。即将来临的财运使她非常开心。这些老家伙们从来都懒得查看证明、介绍信什么的,这绝对有机可乘。表现出萨莎对自己的骗术十分有信心,并且为此而沾沾自喜。(四点任选三点)    

15. 小说中多处运用伏笔。如“亲爱的,再加点茶?”即是典例。首先,老妇人用热情的语调、亲和的态度与慈祥的笑容用以松懈对方,从而为“下手”创造机会;其次,用再加点茶来实施计划,且能引发读者想像。此伏笔可谓妙手。再如,小说中两次写老妇人步履艰难,一则是向萨莎示弱,消解她的防范心理;二则用老妇人的“步履艰难”与老妇人“枯枝般的手指”“飞快地摘下”且能“寻找猎物”的迅捷作对比,对人物进行辛辣讽刺。(只要举例恰当,且能简要分析,即可酌情给分)

【解析】

12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结合文章的内容。情节的推进和人物的塑造等角度分析。

根据文章的内容,文章写的是一次诈骗事件,“猎物”即诈骗的对象,“完美的猎物”直接体现小说的主要内容;

从情节看,老妇人和萨莎都把对方当成了自己的诈骗对象即猎物,文章围绕各自的“猎物”展开,“猎物”推动情节的发展;

从照应的角度看,标题“完美的猎物”,开头“上年纪的老妇人可以说是最完美的猎物”,结尾“老妇人弯下腰来注视着自己的猎物,摇了摇头。这些年轻人真的都是一些菜鸟”相互照应,浑然一体。

点睛: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和文章的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情节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题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看标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运或物象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要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含义的分析注意从表层和深层的角度进行分析,表层含义注意结合小说的情节作答,深层含义注意结合文章的主旨作答。

13题详解】

此题考核赏析文章的人物形象的能力,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

此题要求分析老妇人有哪些性格特点,注意抓住文中对老妇人的相关描写“你喜欢猫吗?呃、呃……刚才你说你叫什么来着?”、“颤巍巍”等动作语言的描写表明老妇人的善于伪装;而“飞快地摘下三根金项链、一对厚实的金耳环……”“她动作如此熟练,令人瞠目结舌”“十分小心地把茶壶等东西倒进瓶里,把每件茶具都用事前准备好的布袋套好”概括即可。

14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能力,要求分析小说对“萨莎”进行描写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及其作用,答题时注意结合文章的句子之处描写手法,分析效果可从反应人物的性格特征的角度分析。

此题和结合文章的句子“我喜欢猫,你养猫了吗?”她飞快地回答,“ 莫蒂菲夫人,没什么事吧?”“表面上却装出十分尊敬的样子,欠着身子饶有兴趣地倾听着老妇人说话”“说话同时扫了一眼这套公寓,眼睛一个劲地在房间里扫来扫去。流露出她的诈骗盗窃的本能反应。灵巧地迎上茶杯,让茶壶里的茶水恰到好处地倒入她的杯中”“去卫生间了,萨莎自言自语地嘀咕着。即将来临的财运使她非常开心。这些老家伙们从来都懒得查看证明、介绍信什么的,这绝对有机可乘”分析文章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小说的情节安排的能力,要求分析伏笔的手法,所谓的伏笔就是后面的结果在前面有相关的交代,答题时注意找到相关的情节即可。

此题可结合文中的“亲爱的,再加点茶?”“步履艰难”两处伏笔分析,“亲爱的,再加点茶?”老妇人用热情的语调、亲和的态度与慈祥的笑容用以松懈对方和实施计划;小说中两次写老妇人步履艰难,一则是向萨莎示弱,消解她的防范心理;二则用老妇人的“步履艰难”与老妇人“枯枝般的手指”“飞快地摘下”且能“寻找猎物”的迅捷作对比。

 

三.古诗文阅读(共3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书黄梦星卷

【明】王阳明

潮有处士黄翁保号坦夫者,其子梦星来越,从予学。越去潮数千里,梦星居数月,辄一告归省其父;去二三月辄复来。如是者屡屡。梦星性质温然,善人也,而甚孝。然禀气差弱,若不任于劳者。窃怪其乃不惮道途之阻远,而勤苦无已也,因谓之曰:“生既闻吾说,可以家居养亲而从事矣。奚必往来跋涉若是乎?”

梦星跽而言曰:“吾父生长海滨,知慕圣贤之道,而无所从求入。既乃获见吾乡之薛、杨诸子者,得夫子之学,与闻其说而乐之,乃以责梦星,曰:‘吾衰矣,吾不希汝业举以干禄。汝但能若数子者,一闻夫子之道焉,吾虽啜粥饮水,死填沟壑,无不足也矣。’梦星是以不远数千里而来从。每归省,求为三月之留以奉菽水,不许;求为逾月之留,亦不许。居未旬日,即已具资粮,戒童仆,促之启行。梦星涕泣以请,则责之曰:“唉!儿女子欲以是为孝我乎?不能黄鹄千里,而思为翼下之雏,徒使吾心益自苦。’故亟游夫子之门者,固梦星之本心;然 不能久留于亲侧,而倏往倏来,吾父之命不敢违也。

予曰:“贤哉,处士之为父!孝哉,梦星之为子也!勉之哉!卒成乃父之志,斯可矣。

今年四月上旬,其家忽使人来讣云,处士没矣。呜呼惜哉!呜呼惜哉!圣贤之学,其久见弃于世也,不啻如土苴。苟有言论及之,则众共非笑诋斥,以为怪物。惟世之号称贤士大夫者,乃始或有以之而相讲究,然至考其立身行己之实,与其平日家庭之间所以训督期望其子孙者,则又未尝不汲汲焉惟功利之为务;而所谓圣贤之学者,则徒以资其谈论、粉饰文具于其外,如是者常十而八九矣。求其诚心一志,实以圣贤之学督教其子,如处士者,可多得乎!而今亡矣,岂不惜哉!岂不惜哉!阻远无由往哭,遥寄一奠以致吾伤悼之怀而叙其遣子来学之故若此以风励夫世之为父兄者亦因以益励梦星使之务底于有成以无乃父之志

1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然禀气差弱                            禀气:脾气

B. 既乃获见吾乡之薛、杨诸子者            获见:获得接见

C. 故亟游夫子之门者                      亟:急切

D. 则众共非笑诋斥                        非笑:讥笑

1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善人也,而甚孝                         因人之力而敝之

B. 乃以责梦星                             作《师说》以贻之

C. 则责之曰                               则思知足以自戒

D. 处士之为父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1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黄梦星不顾身体羸弱,在潮州和越州两地来回奔波,向王阳明学习先贤之道,文章刻画了一位勤勉好学的少年形象。

B. 黄保十分向往圣贤的学问,但因为自己身处海滨,找不到可以学习交往的朋友,就把做学问的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

C. 作者批评了当时一些读书人只做表面文章,名与实往往相背离的情况,推崇黄保真心实意教育儿子努力学习的品性。

D. 文章语言平实,细节生动,叙述黄梦星求学艰苦历程,侧面表现了黄保的不求功利诚心向学,显示出高明的写作技巧。

19. 用“/”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

遥寄一奠以致吾伤悼之怀而叙其遣子来学之故若此以风励夫世之为父兄者亦因以益励梦星使之务底于有成以无忘乃父之志

20.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窃怪其乃不惮道途之阻远,而勤苦无已也。

(2)圣贤之学,其久见弃于世也,不啻如土苴。

【答案】16. A    17. C    18. B    

19. 遥寄一奠/以致吾伤悼之怀/而叙其遣子来学之故若此/以风励夫世之为父兄者/亦因以益励梦星/使之务底于有成/以无忘乃父之志。    

20. (1)我私下里奇怪梦星竟然不惧路途之艰险遥远,不停辛苦地来来往往。

2)圣贤的学问,长时间被人们抛弃了,比不上渣滓糟粕(还不如土块草芥)。

【解析】

16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能力。文言实词的理解,重在平时积累,但也不能死记硬背,记忆时要结合句意,注意归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本题,

A项,句意为:但是身体素质稍差。禀气:体质。选项加点词的解释错误。

B项,句意为:后来得以认识家乡的薛先生、杨先生等人。获见:获得接见。选项加点词的解释正确。

C项,句意为:所以,每次急着来到您这里求学。亟:急切。选项加点词的解释正确。

D项,句意为:人们就会起嘲笑而诋骂。非笑:讥笑。选项加点词的解释正确。

故选A。

17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根据句意和对文言文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要根据语境判断在选项中的含义。本题,

A项,前句句意为:是一个温和而善良的人,并且很孝顺。而:连词,表并列。后句句意为: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而:连词,表转折。选项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不相同。

B项,前句句意为:因此对我说。以:连词,因此。后句句意为:写这篇《师说》来赠送他。以:目的连词,用来。选项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不相同。

C项,前句句意:就责骂我说。则:承接连词。后句句意为:就想到该知足来警惕自己。则:承接连词。选项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

D项,前句句意为:黄先生作为父亲。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后句句意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之:代词,指代“我”。选项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不相同。

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不正确”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B项,“找不到可以学习交往的朋友”错误,“无所从求入”的意思,不是找不到朋友,而是找不到方法。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本题中,“遥寄一奠以致吾伤悼之怀而叙其遣子来学之故若此以风励夫世之为父兄者亦因以益励梦星使之务底于有成以无忘乃父之志”,意思是“只有远远地表示祭莫,以表达我悲伤的情怀。并记下黄先生让他儿子来求学的事情,以感化和勉励世上的父辈兄长,也因此更加激励梦星,使他努力取得成功,以不忘记他父亲的愿望。” 主要根据标志性词语来断开,“以”表目的,放在句首,之前断开;“而”表并列,之前断开;“以”表目的,之前断开;根据相同句式“以风励夫世之为父兄者/亦因以益励梦星”之间断开;“使”“以”表目的,之前断开。断为“遥寄一奠/以致吾伤悼之怀/而叙其遣子来学之故若此/以风励夫世之为父兄者/亦因以益励梦星/使之务底于有成/以无忘乃父之志。

20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第一: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第二: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第三: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第四: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本题(1)中,“窃”,私下;“惮”,畏惧;“乃”,竟然;“已”,听。(2)“不啻”,不如;“土苴”,渣滓糟粕。

【点睛】翻译句子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达到“信、达、雅”的标准。同时要注意实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的翻译;还要注意一些虚词,一些虚词,也有意义;再就是注意一些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到位。翻译文言首先要有语境意识,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参考译文:

潮州有个未出仕的读书人,叫黄保,号坦夫,他的儿子黄梦星来到越地,向我学习。越地距离潮州几千里,梦星住几个月后,就请一次假,回去探望他的父亲。回家两三个月后,又再来越地。如此去而复返很多次了。梦星品性很好,是一个温和而善良的人,并且很孝顺,但是身体素质稍差,好像受不住劳苦。我暗地里奇怪梦星竟然不惧路途之遥远,而不断辛苦地来来往往。于是我对星说:“你已经听了我说的道理,可以在家里住着,在侍奉亲人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为什么一定要像这样来来去去地跋山涉水呢?”

梦星跪下来说:“我父亲生长在海边,知道向往圣贤的学问却没有找到学习方法。后来得以认识家乡的薛先生、杨先生等人,从他们那儿知道了您的学术思想,了解您的学术思想后十分高兴。因此对我说:‘我老了,我不指望你参加科举,求取禄位。你只要能像这几个人,懂得先生所说的道理,我即使吃稀饭,喝清水,死了以后丢弃在沟壑之中,也心满意足了无遗憾了。’我因此不远千里来向您学习。每次回家探亲,希望留上三个月,以侍奉父母亲,父亲都不答应;要求留下一个多月,父亲也不答应。住了不到十天,父亲就已经准备了路费和干粮,告诫随身书童和仆人,催促我出发。我哭着请求,父亲就责骂我说:“小孩子想这样来孝顺我吗?不能像黄鹄那样千里翩翔,总学着翅膀下的小鸟,这样只能使我心里更加难受。’所以,每次急着来到您这里求学,固然是我的本心;但是不能长时间留在父母旁,一会儿来越,一会儿回潮,却是我父亲的命令,我不敢违背啊。”

我感叹道:“贤明啊,黄先生作为父亲;孝顺啊,你作为儿子。努力吧,一定要成就你父亲的愿望,这才行啊。”

今年四月上旬,黄梦星家忽然来人告丧,说黄先生去世了。唉,真是可惜啊。唉,真是可惜啊。圣贤的学问,长时间被人们像抛弃糟粕一样不顾了。假使有人谈到圣贤之学,人们就会起嘲笑而诋骂,认为是奇谈怪论。只有那些号称贤士大夫的人,他们开始才可能会互相讲求圣贤之学,但是考察一下他们为人处世的实际情况,考察一下他们平日在家庭之中,教育和期望他们子孙的实际内容,又未尝不是急切地想着功名利禄?而所谓的圣贤之学,只是他们用来谈论和标榜自己的表面文章,像这样的人常常占十之八九。要想找真心实意、确确实实用圣贤之学教育和期望其子孙,像黄先生这样的人,找得到多少呢?可是,黄先生现在去世了。难道不是十分可惜吗?难道不是十分可惜吗?路途遙远,无法前往悼念,只有远远地表示祭莫,以表达我悲伤的情怀。并记下黄先生让他儿子来求学的事情,以感化和勉励世上的父辈兄长,也因此更加激励梦星,使他努力取得成功,以不忘记他父亲的愿望。

 

(二)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双调]沉醉东风•村居

茅舍宽如钓舟,老夫闲似沙鸥。江清白发明,霜早黄花瘦,但开樽沉醉方休。江糯吹香满穂秋,又打够重阳酿酒。

注释:①江糯:江南地区特产的糯谷,又叫江米。

 

21. 请简析前两句中“宽”和“闲”所蕴含的意思。

22. “江清白发明,霜早黄花瘦,但开樽沉醉方休。”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21. “宽”实际上是窄,以“茅舍宽如钓舟”来形容茅舍的窄小; “闲”的不是沙鸥,而是“老夫”,说明作者生活自由。    

22. 清江映白发,早降的寒霜使菊花凋零,作者借酒浇愁,流露出年华老去,青春不再的凄苦之情。

【解析】

21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诗歌重点字意思的能力。此题可以将各个解释放入各自的中具体语境(上下文语境)中去贯通文意,解释准确而无滞碍之处者应是正确的。本题,“茅舍宽如钓舟,老夫闲似沙鸥”,意思易懂,茅草屋窄的就像小舟,我悠闲的就像江面飞翔的沙鸥。首句即用“茅舍”领起,点出环境,用“宽如钓舟”写明住宅的简陋。第二句用一“闲”表达了诗人对村居的乐趣。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诗歌情感态度的能力。答情感题,不仅要借助诗词的字、词、句和所用意象来分析诗歌的感情,还要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准确理解所用典故等,进行综合解读。本题,这支曲子题为村居,“江清白发明,霜早黄花瘦,但开樽沉醉方休”,意思是,江水清澈衬托我头上白发更加清晰,霜降的早菊花分外凋零,只来举起酒杯一醉方休吧。写出村居的时日已经不短,虽然可以赏菊饮酒,但是头上都有了白发,感叹韶华易逝,青春不再。年华老去,青春不再的凄苦之情。

【点睛】抒情诗往往借助客观事物来表达感情,这种承载主观感情的客观事物也是景物形象。高考对景物形象的考查,一般有两种类型,即考查意象类和考查意境类。此题属于对诗歌意境情感的探究,探究诗歌的主旨要从诗歌的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关键词语中寻找。

 

23.古诗文默写。任选4题。

1)人生得意须尽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惟有饮者留其名。

2)__________________,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___________________。

3)天姥连天向天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

4)三顾频烦天下计,___________________,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月涌大江流。_________________,官应老病休。

【答案】    (1). 莫使金樽空对月。    (2). 天生我材必有用    (3). 早岁那知世事艰    (4). 铁马秋风大散关    (5). 势拔五岳掩赤城。    (6).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7). 两朝开济老臣心    (8). 长使英雄泪满襟    (9). 星垂平野阔    (10). 名岂文章著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此题属于直接默写,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此题中需注意“樽”“材”“襟”的书写。

【点睛】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言和名篇。所谓“名言”,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常见的”是为考生备考限定一个大致范围,意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日常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常会遇到的,如中学课本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以及所涉及到的名句名篇。

 

四.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对于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历来有各种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生活是艺术的来源,艺术必须为生活服务,如白居易曾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也有人认为“艺术至上”,它启迪了生活,如王尔德就曾说过:“不是艺术模仿生活,而是生活模仿艺术。”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论述文,表达你对艺术与生活关系的理解。

要求:(1)题目自拟,观点自定。(2)不得少于800字。(3)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例文】

生活是艺术的泉源

白居易有言:“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丰富的社会生活“时”和“事”,是艺术创作的源泉,也是艺术创作的服务对象。生活是艺术的源泉,源头有活水,因而艺术创作始终生机勃勃,清澈如许。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首先缘于生活为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曹雪芹创作《红楼梦》,于悼红轩,反复披删,似乎是在闭门造车。倘没有自己大起大落的生活经历,倘没有“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生活阅历,他能创作出“万艳同悲”“千红一哭”这样一部煌煌巨著?

现实生活就是一棵终古长青的树,艺术家们从中摘取一枝一叶来感受树的成长。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是这样,菲茨杰拉德创作《了不起的盖茨比》、奥斯汀创作《傲慢与偏见》、马尔克斯创作《霍乱时期的爱情》也是这样。他们都是从丰富的社会生活里,找到合意的题材,结合生花妙笔,才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干脆把自己称作是时代的“书记员”。马克思认为读他的《人间喜剧》给予读者的关于他那个时代的知识,比任何一个历史学家所能给予读者的要多得多。这就是生活何以是艺术的源头活水的理由。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其次缘于生活能够启发、教育艺术创作者,使他们的创作能遵循生活规律,服务于生活。较之丰富的社会生活,艺术永远是消瘦、单薄的。艺术创作者以一己之力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记录生活,所见所感总是有限的。列夫•托尔斯泰创作《复活》时便经历了这样的苦恼。他力图通过主观臆想,让男女主人公精神复活后,幸福结合,双双移居国外,使小说有一个完满的结局。但俄罗斯的现实生活启发、教育了托尔斯泰。男女主人公的结局在他定稿的小说里并没有生活在一起,而是分开了。生活自有生活的逻辑,其规律是不能违背的。托尔斯泰的创作服务于生活,因而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我们今天读《复活》,一方面感慨于其结局的不尽如人意,一方面也深为生活的清醒、严酷而惊悸。

艺术创作者如果否认生活的上述功能,而是高踞生活之上,肆意肢解成漠然无视生活,结果会怎样呢?

艺术创作者倘若不注重生活体验,失掉了生活给予他的丰富题材以及启发、教育,他的创作势必进入停滞状态。中国南北朝时的诗人江淹,富贵显达后整日歌舞宴乐、游手好闲,与生活处于间离状态,结果落了个“江郎才尽”的结局。他和他的那些无病呻吟、缺乏生活根柢的作品,都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一个艺术创作者只有尊重生活,遵循生活规律,将生活看作艺术创作的源泉,他的创作才能根深木茂、源远流长。

【解析】

【详解】此题通过材料考查学生的分析、整合、写作能力。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对于名言警句、诗句、歌词等材料,审题时要善于全面准确,提炼观点的原则有两个,一是要做到准确,并力求新颖,离材料中心最近的是最佳观点;二是力争所选观点要有话可说、有例可证、有理可议。

【审题】有关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原材料提出两种意见:艺术必须为生活服务,艺术启迪了生活。实际上,这两种观点并没有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也就是说,艺术既可以为生活服务,也同时启迪了生活。艺术来源于生活,这几乎是成为一个定论的观点,但是否必须为生活服务,可以讨论。白居易的观点是持肯定态度的。艺术的功用要以应时需,这代表了现实主义的立场,也比较能让人接受。艺术的时代特征及实用价值,可以成为这种观点的论证关键。王尔德的观点也是围绕艺术的功用而谈。他认为是生活模仿艺术,这是针对艺术具有时代前瞻性而言。也不难理解,有许多艺术形式与艺术内容,影响了当代人尤其是上流阶层的生活追求。

由上述分析,可知这个题目主要争论点是围绕艺术的功用,不能单是理解成艺术创作的来源问题,或者是艺术与生活的相互依存的关系。

【立意】生活需要艺术;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艺术与生活相辅相成等等。

【结构】紧扣材料中心拟定题目《生活是艺术的泉源》,然后层次分明,“生活是艺术的源泉,首先缘于生活为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举曹雪芹写《红楼梦》的例子,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写《人间喜剧》的例子;“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其次缘于生活能够启发、教育艺术创作者,使他们的创作能遵循生活规律,服务于生活”,举列夫•托尔斯泰创作《复活》的例子;反面论述,“艺术创作者倘若不注重生活体验,失掉了生活给予他的丰富题材以及启发、教育,他的创作势必进入停滞状态”。最后重申论点“生活是艺术的源泉”。

【素材】1. 路遥先生当年领奖的致辞:“艺术劳动应该是一种最诚实的劳动。我相信,作品中任何虚假的声音可能瞒过批评家的耳朵,但读者是能听出来的。只要广大的读者不抛弃你,艺术创造之火就不会在心中熄灭。人民是我们的母亲,生活是艺术的源泉,人民生活的大树万古长青,我们栖息于它的枝头就会情不自禁地为此而歌唱。”

2.《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取材于路遥先生原著的电视剧,当年小说发表后曾激励了无数青年人的拼搏奋斗。作为一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鼓舞人民砥砺前行的正能量作品,《平凡的世界》播出后深深影响了今天的年轻人。观众认为这部充满泥土味、真实感人的电视剧彰显了温暖现实主义的强大力量,证明了习总书记讲话中所强调的“以人民为中心”创作导向的正确性,证实了“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

3. 《平凡的世界》在今天80后和90后的年轻观众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这大概是我所拍摄作品中年轻观众反响最强烈的一部电视剧。小说在电视剧播出后再度热卖乃至脱销,还被部分高校列为今年大学新生的入学礼物,有许多年轻学子给我来信交流,这一切都让我和我的创作团队感受到了为人民创作的幸福感。当然这一切都首先来源于生活,正如路遥先生当年所谈到的“作家必须要体验生活,而这种体验要引起自己心弦的震动,而不是站在一旁观察、了解、采访、记故事,这样写出来的作品必然是干瘪的。所谓写最熟悉的生活、最熟悉的人物,也就是写自己最熟悉的体验。”我们在拍摄这部作品时,用了长达数月的时间在陕北体验生活,不仅仅是对生活外在形式的体验,更是情绪、情感的体验,而情绪和情感是作品中最重要的、也是最感人的内容。故事是可以虚构的,但是创作者的感情和体验决不能虚构。

【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 

1、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 

2、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2020四川省新津中学高二(上)政治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

2020四川省新津中学高二(上)政治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四川省,新津中学,莲山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