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辽宁省庄河市高级中学高二(上)政治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

2020辽宁省庄河市高级中学高二(上)政治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辽宁省,庄河市高级中学,莲山课件.

2020四川省双流棠湖中学高三()政治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

1. 读下图(D为需求曲线,S为供给曲线,S′为变化后的供给曲线),假设其他条件不变,下列情况与图中反映的信息相符的是

 

①因极端低温天气,某县荔枝减产四五成

②关税下调,某产品价格与供给发生变动

③最严限购实施一年,某地楼价上涨50%

④“饥饿营销”策略使企业获利能力提高

A. ①④ B. ③④ C. ①② D. ②③

【答案】A

【解析】

图表反映了随着商品供给的减少,价格上涨,因极端低温天气,某县荔枝减产四五成,价格上涨,①符合题意;关税下调不会导致供给减少,②不符合题意;限购实施,会引起需求量的下降,价格会下跌,③不符合题意;“饥饿营销”是指商品提供者有意调低产量,通过调控供求关系、制造供不应求假象,以维护产品形象并维持商品较高售价和利润率的营销策略,会引起价格上涨,④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A。

【考点定位】供求影响价格、企业的经营

【巧思妙解】解答曲线类试题一般按照“三步走”的方法。

第一步,解读题干文字信息,准确把握题意。结合文字背景,明确曲线呈现的原因,以及曲线表达的主旨。

第二步,将曲线信息转化为文字信息,复合型曲线可以拆分为单曲线,明确曲线表达的经济信息。

第三步,对比文字信息、曲线信息和题肢选项,找出正确答案。

 

2.2017年7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发布会,财政部副部长表示,2017年以来,我国有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经济发展保持了稳中向好态势。2017年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4306亿元,同比增长9.8%。下列选项中能正确表示积极财政政策措施传导路径的有:

①降低企业社保缴费比例→企业生产成本降低→扩大投资→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②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企业税负加重→生产扩大→促进经济发展

③降低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增加市场货币流通量→消费扩大→拉动经济增长

④增加社会保障支出→增强居民收入预期→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税费是财政收入的组成部分,降低企业社保缴费比例,有助于企业生产成本降低,进而促进企业扩大投资,增强经济发展活力,①正确。

②: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会减轻企业税负,②错误。

③:降低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属于货币政策,③排除。

④:社会保障支出属于财政支出,增加社会保障支出,有助于增强居民收入预期,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有助于刺激消费,进而拉动经济增长,④正确。

故本题选B。

 

3.“×××,没有中间商赚差价!”一则广告使“中间商”成为焦点。中间商是指在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参与商品交易业务,促使买卖行为发生和实现的经济组织或个人。批发商和零售商、房地产经纪人等均属于中间商。应当如何看待中间商?下列阐释正确的有

①中间商可以缓解由产到销的困难,有助于生产企业加快资本周转速度

②中间商增加了流通环节的成本,推高了商品价格,因此没有中间商必然降低商品价格

③中间商在仓储、运输、搜集信息、借贷等环节更加专业,符合社会分工的需要

④规模越大的中间商的运营成本越大,不利于降低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符合题意,材料“批发商和零售商、房地产经纪人等均属于中间商”,这表明中间商可以缓解由产到销的困难,有助于生产企业加快资本周转速度;中间商在仓储、运输、搜集信息、借贷等环节更加专业,符合社会分工的需要;

②错误,选选“没有中间商必然降低商品价格”说法过于绝对;

④错误,规模越大的中间商不一定运营成本越大;

故选B。

 

4.收到快递后你无需再刻意把个人信息用笔涂黑或将快递单撕碎了。近日,顺丰宣布“丰密运单”全新上线。升级后的快递面单不再显示寄件人信息,同时收件人电话号码仅显示后四位数。此前京东、菜鸟网络、圆通等多家企业就已经采用不同方式隐去了快递单上的收寄件人关键信息,此类面单被统称为“隐私面单”。对快递企业这种做法最中肯的评价是

A. 维护了消费者权益,增加了自身经营成本,适当牺牲经济效益来实现社会效益,值得点赞

B. 用更优质的服务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对消费者和企业是双赢的

C. 公平而充分的市场竞争是推进企业改善管理的内在动力

D. 客观上利他,主观上为已,依然是市场调节自发性弊端的表现

【答案】B

【解析】

【详解】A: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非绝对对立,A不妥。

C:竞争对企业来说是外在力量,C表述错误。

D: “隐私面单”维护消费者权益,不应看作市场调节的弊端,而是竞争的积极作用,不选D。

B:快递业顺势改革,用更优质的服务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对消费者和企业是双赢的,B项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点睛】企业成功经营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根据答题需要进行选择)

①企业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企业战略定位准确,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②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③企业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与企业形象。

 

5.“党员同志们新春好!请模范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纪律要求,共度欢乐祥和、风清气正的新春佳节!省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2018年2月11日(农历腊月廿六)上午9点,湖北省2000余名省管领导干部(包括县市区委书记)每人收到一条廉政短信,提醒他们廉洁过春节,确保节日风清气正。省纪委这样做,是为了

A. 从严治党,预防和打击犯罪

B. 反腐倡廉,抓住依法治国的关键

C. 纯洁党性,增强党的战斗力

D. 赢得民心,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答案】C

【解析】

省纪委这样做,是为了加强党风政风建设,保持党的纯洁性,增强党的战斗力,C项符合题意;打击犯罪属于国家职能,党不履行国家职能,A项与题意不符;依法治国的关键是依宪治国,B项说法错误;党风廉政建设有利于赢得民心,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但这不是目的所在,D项与及骨干及团委;正确选项为C。

 

6.2018年1月,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强调,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事关全局的重大政治体制改革,是强化党和国家自我监督的重大决策部署,要依法建立党统一领导的反腐败工作机构,构建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国家监察体系,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这一改革将

①强化对权力的约束,扎牢“不能腐”的笼子

②贯彻司法独立原则,提高监察的效率与水平 

③创新国家监察组织架构,体现党与时俱进执政能力

④扩大行政监察职能范围,构建权威高效的监察体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国家监察体制的改革,创新国家监察组织架构,体现党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将强化对权力的约束,扎牢“不能腐”的笼子,①③项符合题意;改革后的监察委员会不是司法机关,也不再属于行政机关,是专门的国家监察机关,②④项均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

【点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事关全局的重大政治改革,是国家监察制度的顶层设计。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党统一领导下的国家反腐败工作机构。实施组织和制度创新,整合反腐败资源力量,扩大监察范围,丰富监察手段,实现对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

全面覆盖,建立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监察体系,履行反腐败职责。

 

7.2017年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取得了以下积极成果:共同维护亚太开放发展的大方向;共同挖掘亚太发展新动力;共同勾画未来合作新愿景;共同推动贸易畅通。中方表示,将继续推动亚太经济合作稳定向前发展,促进亚太和世界的和平、发展、繁荣。这体现了

①国际组织在调解国际争端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②亚太经济合作与稳定符合各成员的共同利益

③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的话语权进一步增强

④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是不可阻挡的潮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材料体现了亚太经济合作与稳定符合各成员的共同利益,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是不可阻挡的潮流,②④项符合题意;各个国际组织宗旨、性质不同,职能和作用各异,对每个国际组织的作用要进行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①项说法错误;材料不体现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作用,③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

【点睛】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①国家利益不是抽象的,归根到底是该国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体现。②各国间存在着复杂的利益关系。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③国际关系的实质是一种利益关系。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8.央视国宝探秘节目《国家宝藏》一改以往文博类节目沉闷、古板的风格,通过运用巨幅屏幕、 全息影像等“高大上”的技术,邀请明星担任国宝守护人与讲解员,使那些“养在深宫人未识”的文物“活”了起来,一经播出就广受好评。该节目如此受欢迎,是因为

①优秀文化能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②以喜闻乐见的形式满足了大众的文化需求

③依托现代传媒技术增加了文物的魅力    ④文化遗产是国家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2020江苏省镇江市吕叔湘中学高二(上)政治开学考试试题(含答案)

2020江苏省镇江市吕叔湘中学高二(上)政治开学考试试题(含答案),江苏省,镇江市吕叔湘中学,莲山课件.

央视国宝探秘节目《国家宝藏》之所以受到欢迎,是因为依托现代传媒技术增加了文物的魅力,使那些“养在深宫人未识”的文物“活”了起来,以喜闻乐见的形式满足了大众的文化需求,②③项符合题意;材料不体现文化影响人的特点,①项与题意不符;④项不是该节目如此受欢迎的原因;正确选项为C。

【点睛】倡导文化多样化,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原因、含义)

1)发展大众文化的原因: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应该提供多种类型和风格的文化产品。

2)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的含义:只有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利益和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才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9.在过去30多年时间里,中国共产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    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判断的变化说明

①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②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③科学理论推动社会存在的发展    ④支配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判断变化说明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能够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实际情况主动作出判断和选择,①②项符合题意;材料不体现意识的反作用和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③项与题意不符;④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正确选项为A。

【点睛】自觉选择性是指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观的,有选择的,并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主动创造性是指意识除了反映客观世界的现象等,还能自己创造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和规律。

 

10.1962年,国家林业部决定在河北承德塞罕坝建设大型机械林场。55年来,面对极端困难的生存环境和恶劣条件,几代塞罕坝人艰苦创业、接力奋斗,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原沙地上成功营造了112万亩人工林,创造了一个荒原变林海、沙漠成绿洲的生态建设奇迹。2017年12月5日,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荣获联合国环保最高奖项“地球卫士奖”。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尊重自然规律是“荒原变林海”的基础和前提

②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消除客观条件制约

③获得“地球卫士奖”实现了建设者的真正价值

④荒原到林海的质变是几代人接续奋斗的结果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答案】A

【解析】

几代塞罕坝人艰苦创业、接力奋斗,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原沙地上成功营造了112万亩人工林,创造了一个荒原变林海、沙漠成绿洲的生态建设奇迹,从而荣获联合国环保最高奖项“地球卫士奖”,体现了尊重自然规律是“荒原变林海”的基础和前提,从荒原到林海的质变是几代人接续奋斗的结果,①④项符合题意;②项夸大了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建设者的真正价值是劳动和奉献,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

【点睛】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1)(原理)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2)(原理)人具有主观能动性。(方法论)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3)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11.康有为认为认识的产生依靠感官与外界的接触,但“吾人之至渺小,吾人之知识至有限,岂能以肉身之所见所闻而尽天下之事理乎?”所以,“天下之物至不可测”。康有为的观点

①否认了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②否认了人们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③认为人的认识不能超出感觉经验

④看到了人的认识是有限和无限的统一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答案】B

【解析】

康有为认为“天下之物至不可测”,此否认了人们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②项符合题意;康有为认为认识的产生依靠感官与外界的接触,认为人的认识不能超出感觉经验,③项符合题意;材料中康有为的观点属于不可知论,①④项均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

 

12.“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智能手机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让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手机依赖症”,使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感正成为“遗失的美好”。要找回这种一遗失的美好”就应该

①坚持矛盾的观点,权衡利弊,扬长避短

②坚持发展的观点,批判继承,与时俱进

③坚持联系的观点,创造条件,趋利避害

④坚持实践的观点,立足实际,实事求是

A. ①③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②

【答案】A

【解析】

要找回这种遗失的美好,就应该坚持矛盾的观点,权衡利弊,扬长避短。同时坚持联系的观点,创造条件,趋利避害,让智能手机在我们的生活中真正发挥其对我们有益的作用,①③项符合题意;材料所述与批判继承,与时俱进,立足实际,实事求是之间没有直接关系,②④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

【点睛】联系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因此,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总之。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材料一2018年T市计划确保新增就业48万人,同时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为此该市启动”多措并举保就业”工程,开展了一系列促就业工作。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先进制造业,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引导劳动者参加紧缺职业工种、高等级项目培训,培养与产业发展相匹配的技能人才集群。重点关注高校毕业生、贫国人员、女性等群体的就业,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为用工企业和劳动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对接服务。对于用工需求较大的互联网产业,出台人才引进、培养与奖励机制以及制定落户服务等配套政策,增加产业和人才的磁场效应。对于零就业家庭实施就业援助精准帮扶,守住稳定就业的“硬底线”。

材料二2018年高校毕业生将达820多万人。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专家指出,大量的毕业生就业,最大的挑战是结构不太合理,与市场需求不匹配,造成供求错位。解决结构性矛盾比解决总量矛盾难度更大、耗时更长。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经济知识,淡谈T市启动“多措井举保就业”工程将对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产生的积极影响,并探究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措施。

【答案】(1)①发展先进制造业、引进人才发展互联网产业,有利于创造就业岗位,增加就业容量。②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培养与产业发展相匹配的技能人才集群,有助于培养人才,提高就业质量。③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为企业和劳动者提供对接服务,对用工需求大的行业出台激励性政策,有助于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④为零就业家庭开展就业援助精准帮扶,有利于实现更充分就业。

2)①高校毕业生应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增强就业与创业本领,适应社会特别是高端岗位需求。②高校要瞄准社会发展趋势,逐步调整专业设置,提高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③国家要深化改革,建立人才培养与合理流动的体制机制,完善配套措施,为高校毕业生创造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

【解析】

本题考查就业的意义、如何解决就业问题等知识。设问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经济知识,淡谈T市启动“多措并举保就业”工程将对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产生的积极影响,并探究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措施。本题有两个问题组成,第一个问题,关键是分析保就业的举措是什么,然后归纳每项措施的意义。措施一,“发展先进制造业、引进人才发展互联网产业”,创造了更多就业岗位;措施二,“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提高了劳动力素质,提升就业质量;措施三,“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为企业和劳动者提供对接服务”,有利于劳动力市场发展,完善人力资源配置,更充分就业。第二个问题,高校毕业生如何就业?解答此题的关键是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应该从两个主体来分析,即国家和毕业生,从国家角度,针对高校毕业生采取积极的就业政策,针对高校专业设置以市场需求不匹配问题,引导高校调整专业设置,提高与市场需求匹配度;深化就业市场改革,建立完善人才流动机制。从高校毕业生看,首先是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其次是提高素养,适应高端岗位需求,最后是终身学习,提高就业创业能力。

【点睛】解决就业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①从深层次看,发展经济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要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就业岗位。

②从国家角度看,国家应积极调节就业。党和政府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制定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同时又要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③从劳动者角度看,应提高职业技能和素质,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同时又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9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启动宪法修改工作,成立宪法修改小组。11月13日,党中央发出征求对修改宪法部分内容意见的通知,请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在精心组织讨论、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提出宪法修改建议。首轮征求意见,各地区各部门和党外人士共提出2639条修改意见。12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当面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的意见和建议。2018年1月18日至19日,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期间,党中央修宪建议草案在充分吸收与会同志的意见和建议,并作进一步修改完善后获得通过。1月26日,中共中央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们对宪法修正案草案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审议,全国政协委员也围绕宪法修正案草案展开了热烈讨论。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高票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请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宪法修改过程是如何做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的。

【答案】宪法修改全过程,从启动修改工作到提出修改建议等,始终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广泛征求各地区、各部门和各界人士意见并吸收合理意见和建议,充分反映人民的需求和愿望;在“两会”审议基础上,由全国人大表决通过宪法修正案,严格遵循宪法修改的法定程序,是一次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生动实践

【解析】

本题以宪法修改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政治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

回答本题,考生可从宪法修改全过程始终坚持了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广泛征求各界人士意见充分反映了人民的需求和愿望;在“两会”审议基础上,由全国人大表决通过宪法修正案这一系列的过程体现了宪法修改过程做到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角度进行说明。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2月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20个、新世纪以来第15个持续关注“三农”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

《意见》指出,要切实保护好优秀农耕文化遗产,推动优秀农耕文化遗产合理适度利用。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划定乡村建设的历史文化保护线,保护好文物古迹、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农业遗迹、灌溉工程遗产。

《意见》强调,要制定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各地区各部门要编制乡村振兴地方规划和专项规划或方案。加强各类规划的统筹管理和系统衔接,形成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根据发展现状和需要分类有序推进乡村振兴,对具备条件的村庄,要加快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对自然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村庄,要统筹兼顾保护与发展;对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的村庄,要加大力度实施生态移民搬迁。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在乡村振兴战略中保护优秀农耕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2)结合材料,分析说明在制定乡村振兴规划过程中应如何坚持联系的观点。

3)请你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答案】(1)①优秀农耕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有促进作用,能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动力,推动乡风文明、乡村发展。

②保护优秀农耕文化有利于营造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文化环境,更好地发挥优秀文化对人生的塑造作用。

③农耕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优秀农耕文化,有利于保护文化多样性,推动文化繁荣发展。

④保护传承优秀农耕文化,可以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文化软实力,增强民族凝聚力。(若从农耕文化的创新发展方面回答也可给分,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可酌情给分。)

2)①正确认识和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根据各地发展现状和需要,科学、合理地制定规划。

②注意分析和把握各地发展的不同条件,积极利用有利条件,妥善处理不利条件,做到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③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制定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形成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同时重视部分的作用,编制乡村振兴地方规划和专项规划,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④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着眼于乡村振兴规划的整体性、有序性和优化趋向,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和处理问题。(如从其他角度回答,言之有理亦可)

3)示例:乡村振兴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乡村振兴要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乡村振兴要因地制宜、对症下药;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乡村振兴要坚持农民主体地位,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解析】

此题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的发布作为背景材料,分别从文化生活和哲学生活的角度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的作用、文化塑造人生、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文化与综合国力、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系统优化方法等相关知识。

1)此题考查文化与经济关系、文化的作用、文化塑造人生、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文化与综合国力等相关知识。此题要求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在乡村振兴战略中保护优秀农耕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从知识范围看,属于无明确知识范围限定的主观试题,考生作答时首先要依据材料判定考查的知识范围;从设问的指向性看,属于意义类的主观试题。考生作答时要结合所学知识和对材料的分析进行。依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考生可从以下角度作答:优秀农耕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有促进作用,能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动力,推动乡风文明、乡村发展;保护优秀农耕文化有利于营造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文化环境,更好地发挥优秀文化对人生的塑造作用;农耕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优秀农耕文化,有利于保护文化多样性,推动文化繁荣发展;保护传承优秀农耕文化,可以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文化软实力,增强民族凝聚力。考生围绕这些自行组织语言作答即可。

2)此题考查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系统优化方法等相关知识。此题要求结合材料,分析说明在制定乡村振兴规划过程中应如何坚持联系的观点。从知识范围看,属于有明确知识范围限定的主观试题;从设问的指向性看,属于措施类的主观试题。考生作答时要结合所学知识和对材料的分析进行。依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考生可从以下角度作答:正确认识和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注意分析和把握各地发展的不同条件,积极利用有利条件,妥善处理不利条件,做到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同时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着眼于乡村振兴规划的整体性、有序性和优化趋向,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和处理问题。考生围绕这些自行组织语言作答即可。

3)此题要求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属于半开放性的主观试题,考生作答时要注意题干的具体要求“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围绕这一要求,考生可结合自己所学知识,提出建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2020江苏省包场高级中学高二(上)政治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

2020江苏省包场高级中学高二(上)政治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江苏省,包场高级中学,莲山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