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北航附中2019—2020学年度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语文试卷(无答案)

北京市海淀区北航附中2019—2020学年度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语文试卷(无答案),北京市,海淀区,北航附中,八下语文期末,莲山课件.

2020年春七年级期末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总分:120分

一、积累运用。(共17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排(yá)    丰(ráo)  (bìnɡ)  锋芒必lù)

B.(shè)     (wú)     愧(zuò)    毛骨然(sǒnɡ)

C.俯kàn)   金(tuò)    (chì)    忧心忡(zhōnɡ)

D.(ɡǎo)     字tiě)机(zhù)      不期而(zhì)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为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邓稼先被称为“‘两弹’元勋”是当之无愧的。

B.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对社会的引导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C.IS恐怖分子在叙利亚被政府军打击后,气冲斗牛,扬言要实施报复。

D.生态环境部部长在记者会上表示对监测数据造假深恶痛绝

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

A.经过群众推荐、集中展示、点赞评议等环节,共有10位优秀医务人员入选“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2020年4月月度人物。

B.古风音乐的受众群体在近期,或者可能在十年内,都会有一个持续的增长。

C.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促进亚洲文明的交通互鉴开辟了一条新路。

D.举办世界智能大会,旨在搭建一个为世界智能科技领域共赢共享、交流合作的平台。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喷出火焰、热得难受、热爱祖国、履行职责”这几个短语结构相同。

B.“唉、喂、嗯、啪”这些词都是叹词。

C.《海底两万里》是法国著名的科幻和探险小说家凡尔纳的“海洋三部曲”之一。凡尔纳被人们誉为“科学时代的预言家”和“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D.《孙权劝学》选自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5.阅读下面的选段,完成小题。(2分)

(A)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不尽合自己的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

(B)祥子的车卖了!他像傻了一般,看着大家忙乱,他只管往外掏钱。他的眼红得可怕,眼角堆着一团黄白的眵目糊;耳朵发聋,愣愣磕磕地随着大家乱转,可不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他连哭都哭不出声来!

A段中祥子“几乎要哭出来”的原因是                               

B段中祥子“连哭都哭不出声来”的原因是                             

6.“天下国家”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人们就经常讨论。孟子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班级开展以“天下国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3分)

(1)你知道哪些爱国的诗句或名言,请写出一句。(1分)

(2)请你为这次活动设计几种活动形式。(2分)

活动形式一:举办“天下家国”文学主题讲座

活动形式二:        活动形式三:

二、现代文阅读(28分)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共3题,10分)

  人类的体温为何是37摄氏度?

①我们已经习惯自己的体温,以至对它视若无睹,除非中暑、发烧、寒冷,才会关注它。如果静下来思考我们的体温为何如此,会发现其中暗含着更加久远的故事:恒温动物异军突起,与变温动物争夺天下。这是一场考验能源获取、动员效率、反应速度,甚至需要抵御生化武器的持久战争。最终,恒温动物完成了改朝换代的壮举,彻底占据了天空和大地。

②我们都知道人类的体温是37摄氏度,其实人类的体温会因为身体部位和时间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③然而,恒定的体温并非理所当然。当体温高于环境温度,身体因为热传导与辐射持续丧失热量,且温差越大,热量损失越快。若要维持体温不变,就必须在体表建立有效的隔热层,同时在体内源源不断地制造热量,才能平衡损失。这意味着人类必须频繁地进食、进水,才能保证体温不会大幅变化。相比之下,对体温不那么讲究的变温动物,在相同的体重下,对能量的需求只有恒温动物的1/10,这让它们更加容易在食物匮乏的环境中生存下来。

④这样看来,变温动物的生存策略似乎更加高明。但实际情况是,奢侈消耗热量的哺乳类和鸟类,反而完全占据了大地与天空、高山与两极,它们才是当今世界占统治地位的物种。

⑤这是因为,恒温动物具有明显的生存优势。

⑥当气温太高,缺乏体温调节能力的变温动物必须躲藏起来,防止体温过高导致死亡;当气温太低,它们又需要寻找外部热源,或者进行休眠。恒温动物受气温影响更小,因而能适应更多变的环境,抢占更多生态位。这也就解释了为何在南北两极有很多哺乳动物和鸟类,却没有爬行动物。

⑦变温动物在外界气温变化较大时,还会行动缓慢、反应迟钝。这是因为动物体内控制所有生化反应速率的酶,对温度变化非常敏感,相差10摄氏度,都会带来2到3倍的变化。而恒温动物总是保持在自己的最佳温度,生化反应速率更高,因而拥有更加出色的反应和运动能力。

⑧然而问题还没有解决,虽然恒温具有这些优势,人类为何会停留在37摄氏度?

⑨其实不止是人类,一些常见的哺乳动物的体温也都非常接近这个数值。鸟类的体温更高一点,不过一般也相差不大。

⑩如果我们把常温、常压下水的冰点和沸点及其之间的温度,看作一条线段,那么就会发现,黄金分割的另一端是38.2摄氏度,非常接近于我们的平均体温。大概这只是一个美妙的巧合。但生物学家卡萨德瓦利发现,黄金体温确实存在,而问题的关键与毫不起眼的真菌有关。

11自然界存在着种类繁多的真菌,其中不乏致命的杀手。比如蛙壶菌,对几种蛙类来说,感染就意味着死亡。熊蜂微孢子虫,会在熊蜂体内大量繁殖,导致它们肚子太大无法弯腰交配。尽管能接触到超过4 000种真菌,哺乳类动物却只会感染其中不到500种,大部分也不会致病。对鸟类的研究也同样显示,真菌能引发的鸟类疾病非常少。这让它们相对于容易感染真菌的动物,具有很大生存优势。

除了免疫系统的功劳,体温也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大多数真菌的活动温度在4到30摄氏度,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真菌能在37摄氏度以上的环境中存活。

13提高体温可以杀灭更多真菌,但是更高的体温也消耗更多热量,在不生病和不饿死之间,人类或是其他动物必须选择一个平衡点。卡萨德瓦利对这两者进行建模和计算,发现存在一个投入与收益的最优解:36.7摄氏度。

14体温低于这个“黄金体温”的哺乳动物,都更易感染真菌。比如在北美,异温性的蝙蝠在休眠时体温会下降到环境温度,这让它们很容易感染真菌,引发白鼻子综合征,并大批死亡。

于是,在残酷的自然选择和简单的数学原理之下,人类的体温就固定为37摄氏度。

(选自《读者》2019年第9期,有改动)

7.结合全文,说说人类的体温为何是37摄氏度。(3分)

8.第⑦自然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4分

9.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恒温动物与变温动物不同地位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B.在食物匮乏的环境中,变温动物对能量的需求少,生存能力更强。

C.哺乳类动物和鸟类之所以很少受到真菌感染,应完全归功于体温。

D.37摄氏度是恒温动物在不生病和不饿死之间选择的一个平衡点。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共3题,9分)

畅销读物无法成为经典

①文学经典是一个弹性概念,通常是指那些影响长存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典范、指标、基石的意义。其实,这些作品大多留有知识精英的印痕,切合他们的总体心理需求——因为只有读书人才能掌控评说、课堂、图书馆、文学史。经过一段不太长的岁月,很多文学作品依赖众多读书人的齐心合力,仍能顽强地保值增值,一次次重返书架。

②读书人各种各样,不同读书人有着不同的文学标尺,但不管他们之间差别多大,既然都读书,都在书里泡,就如同一群棋友对棋艺还是套形成大致相近的评价标准,读书人对“经典”也会有相近的认识。这样,有些作品的“经典性”也许跨不出政治的边界,有些作品的“经典性”只在特定区域有效;但《罗密欧与朱丽叶》《西厢记》《红楼梦》之类就不一样了。这些读书人所共有的爱恨情仇,能引起更广泛和更持久的共鸣,成为兴奋的更大公约教。

③这印证了一种说法:凡经典都是建构之物,有一个经典化的过程,常常取决于什么人、为了什么,凭借什么来上下其手。

④在这里,较小的公约数常常离不开政治、区域等方面的特定推力,而较大的公约数则有赖于读书人更为广泛的通则和共鸣。

⑤不过,这并非事实的全部。地摊上那些花哨的畅销读物能不能成为经典?那么多抓人眼球的文字,明明挠到了很多人的痒痒肉,不胫而走,呼风唤雨,为什么就很难碰上“经典化”的好运气?甚至捞不到一个较小的公约数?可见,建构并非无条件的,无法由知识精英们来随心所欲。在罗兰·巴特笔下,葡萄酒是法兰西人建构出来的一种文化图腾,不一定天经地义。这也许没错。但法兰西人再任性,再有能耐,也没法把阴沟水建构成至尊国宝。这里的区别在于:与阴沟水不同,葡萄酒具备了基础条件,具备了候补图腾的可能性,在营养、口感、气味、色泽等方面显示出无可替代的价值。这就是事买的另一半真相:思想与艺术终究是硬道理。

⑥天不变道亦不变,道不变文亦不变。只要人还没有变成机器人,只要这个最大的“天(自然)”还没变,那么人类较为广泛和持久的价值共约,就会构成经典化的隐秘门槛,把泡沫逐渐淘汰。托尔斯泰作为一个“思想大户”,乔伊斯作为一个“艺术大户”,就这样跨入了门槛。相比之下,大仲马、张恨水一类超级写手,再热闹也还是偏轻偏小,在大指标上不给力,就可能过不了经典化的门槛。

⑦不难看出,经典化是一个动态过程,却是一种有界限的分布函数。换句话说,“建构”是知识精英们做的加法;而淘汰和遗忘则取决于天下人心,是更多人在更久岁月里操作的减法,一种力度更大的减法。

⑧前者有偶然性,后者有必然性。换句话说,前者是运之所成,靠机缘;后者则是命之所限,靠实力和品质。

    (原文/韩少功,基于命题需要文章有改动)

10. 下列对“经典”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甘肃省庆阳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PDF版,无答案)

甘肃省庆阳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PDF版,无答案) ,甘肃省,庆阳第四中学,八下语文期末,莲山课件.

A. 经典通常指那些具有典范、指标、基石意义的作品,经典也是一个弹性概念。

B. 经典往往由知识精英们创作而成,经典作品身上大多留有知识精英的思想痕迹。

C. 读书人掌控着评说、课堂、图书馆、文学史,所以经典的确定往往与他们有关。

D. 经典切合读书人的总体心理需求,所以他们齐心合力,使经典的价值历久不衰。

11. 下列对“经典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 “经典化”的过程有赖于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读书人对文学作品大致相近的评价标准。

B. “经典化”往往离不开某些方面的特定推力,更离不开读书人更为广泛的通则和共鸣。

C. “经典化”往往经由特定的人,基于特定的目的,凭借特定的方式来建构。

D. “经典化”的结果最终取决于天下人心对精英们的“建构”的淘汰和遗忘程度。

12. 下列对“畅销读物无法成为经典”的原因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 畅销读物往往不具备作为经典所必需的良好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B. 畅销读物虽然能够流行于世,但却过不了经典化的隐秘门槛。

C. 畅销读物往往不符合人类长久以来秉持的较为广泛的价值共约。

D. 畅销读物虽然能够被“建构”,但却无法经受时间的检验。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共3题,9分)

北京槐

①一直对北京充满向往,且越和着祖国强劲发展的律动前行,就越热切地渴盼亲近北京。心向往之,却身不能至,有时竟美慕起扎根于京、生长于京的那些树木来。有幸在今年,在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的特殊年份,我到北京工作了一段时日,从而有缘深度融入,亲身感受她的气息与热度,触摸她的厚重与脉动。在诸多树木中,能广而久、亲而详地记录北京时事变迁的,当槐树莫属。北京的槐树与北方其他地域的槐树并无二致,可不管古木还是新枝,皆因生在首都,长于街巷,既浸润尊贵之气,又沾染烟火之气;既历经悠悠过往,更亲历火热时代,从而修为了独特的气质。故而,我愿亲切地称之为“ 北京槐”。

②槐树之于北京,就如胡杨之于大漠,提起来便有种难以言表的情结。这情结,既来自于槐树的古老、广布、寻常,更来自于槐树的质朴、坚韧、蓬勃。张恨水在《五月的北平》中记述:“尤其槐树,不分大街小巷,不分何种人家,到处都栽着。在五月里,你如果登上景山之巅,对北平城作个鸟瞰,你就看到北平市房舍全参差在绿海里。这绿海就大部分是槐树造成….北平这个地方,实在适宜于绿树的点缀,而绿树能亭亭如盖的,又莫过于槐树。”可见,槐树在北京由来已久,且一直都在。

③初到北京时,正值槐树萌芽。与太行深山家乡小城的槐树一模一样,高高的干、黑黑的枝、嫩嫩的芽,一眼便可识得。如今,离家在外,望见这熟稔的槐树,便如遇到老乡一般,我急忙上前,张开双臂,搂住树干,打个招呼,瞬时有了种莫名的安全感。与北京槐成了朋友,既成朋友,便时常拜访,一年有期。

④槐树开花的时节,我们在一起。粉白的槐花隐在墨绿的槐叶之间,色彩明丽,相映成趣,构成北京五月标志性的绝美画面,令心一片静净。更可人的是,那满胡同弥散的馥郁的槐花香,甜甜蜜蜜,偶尔佐进些沿街门店的卤煮、烤鸭、烧烤、糕点香味,全然将工作的疲累与离乡的寂寞驱散尽净,周身舒爽地轻快漫步。

⑤槐树葱郁的时节,我们在一起。槐树高大,枝叶繁茂,自然长成大伞模样,撒下一片阴凉。夏日的北京很是炎热。每每骑车或散步走过槐阴路,我都要紧行几步,如获救星般地躲到浓阴之下休息片刻,大口呼吸着凉凉的风,如获重生,再次登程。如遇雨天,到槐树下避个雨,也是惬意得很,偶尔有几滴雨从叶隙滴落,滴在发间、脖颈,倏地一凉,倒是有趣。

⑥槐树叶落的时节,我们在一起。我踩着枯黄的落叶,仰面接几片落叶,感受着那曲曲折折的叶脉间所蕴含的生命轮回的律动。

⑦槐树覆雪的时节,我们在一起。那风骨外露的黑色枝干,在寒冷的西北风中抖落二身枯叶,昂首挺胸傲然迎接瑞雪的降临。让白雪映衬下的苍劲虬枝定格成凄美的瞬间,入照片入画作,入文入诗,成为永恒。

⑧槐树再度萌芽的时节,我们还将在一起,共叙一年友情,然后,挥手告别,期待有缘再会。槐与“怀”同音,我会在家乡的槐树下,怀想起北京槐,就像在北京想起家乡槐一样。

⑨我有时走在槐阴下就想,这些槐树像极了众多游子,扎根于此,耐得了孤寂,耐得了寒暑,耐得了贫瘠,在北京开枝散叶,可那深扎于北京土地的根系却指向一个个遥远的故乡。不由得对所有在北京漂泊或定居的游子心生敬意,太多的艰辛与苦楚定如这繁密的槐叶一般生了落,落了生,最终滋养自己,站立成一株挺拔的槐,庇护着北京这个大家与个人专属小家的一方晴空,为后来者遮风挡雨,虽渐渐韶华远去,却更加根深叶茂。

⑩如今,我每天从古老的什刹海胡同出发,穿过现代的金融街到达工作地,无数棵高大茂盛的槐树被我甩在身后。我们在前行,北京在前行,中国在前行,唯有这些极具生命力与忍耐力的北京槐,一直站在这里,见证这座古城从历史走来,与时代前行,向未来进发的速度与非凡。   

(原文/张金刚,基于命题需要文章有改动)

1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解的一项是(   ) (3 分)

A.我愿亲切地称之为“北京槐”,是因为北京的槐树与北方其他地域的槐树并无二致。

B.文中第②段引用张恨水的记述是为了强调槐树在北京由来已久,且一直都在。

C.极具生命力与忍耐力的北京槐,见证了北京的历史、现在与向未来进发的速度与非凡。

D.本文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借物抒情。

14.结合语境,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第⑦段中画线句子。(3分)

15.作者在文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3 分)

三、古诗文阅读(25分)

16.根据提示填空。4分)

 1)杨花榆荚无才思,                 。(韩愈《晚春》)

 2)                  ,一山放出一山拦。(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3)《登幽州台歌》中从天地落笔,表现出生不逢时的孤独和伤感的句子是:                                          

 4)贾生中托古讽今,寄寓诗人怀才不遇之愤懑的诗句是              

                  

(二)文言文阅读(共4题,15分)

河中石兽

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7.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山门圮于河   圮:倒塌         B.棹数小舟     棹:小船

C.不亦颠     颠:错乱         D.是非木杮     是:这

18.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求二石兽于水中    其一犬坐      

B.以为顺流下矣      以修身,俭以养德

C.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为人谋而不忠乎    

D.一老河兵闻之      其反激之力

19.下面对课文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庙僧认为石兽被河水冲走,所以顺流寻找。
B.讲学家认为“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所以石兽只能越埋越深。
C.老河兵则从实际经验出发,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提出了在上游寻找的正确看法。

D.本文告诉我们,实际经验远比知识重要。

20.翻译下列句子。(6分,每小题3分)

1)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三)古诗词赏析(6分)

21.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2)题。(6分)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下列各项中,对本诗赏析错误的项是( )(3分)
A.全诗紧扣“望”字,从朝至暮,由近及远,句句写向岳而望,热情讴歌泰山的秀美景色和雄伟气势。
B.首联以设问统领下文,一望无际的青翠之色烘托泰山的高耸入云,也蕴含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C.颈联写细望所见,对仗工整。写出了诗人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广阔,也蕴含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D.尾联似写登山,实为明志,点明全诗主旨,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

2)“阴阳割昏晓”一句中的“割”字炼得极好,请欣赏“割”字的妙处。

四、写作表达(5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

新型冠状病毒侵袭中国后,除了钟南山院士之外,还有一个高龄老人也第一时间冲在第一线,这位老人就是人工肝技术的开拓者——李兰娟院士。李兰娟院士曾说:“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一个团队可以创造奇迹” 。

确实如此,一个人的力量或许是有限的,但聚集在团队中,就是无限的;一个人的力量或许是渺小的,但在关键的时候,也有可能是巨大的。力量不只是力气,更是智慧与信仰。有了精神的小屋,才盛得下喜怒,输得出力量。

请以“一个人的力量”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②字数不少于600字;③不得透露个人真实姓名、班级;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贵州省六盘水市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卷(PDF版 无答案)

贵州省六盘水市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卷(PDF版 无答案) ,贵州省,六盘水市,七下语文期末,莲山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