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必修2基础提升专练:古代商业的发展(含解析)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必修2基础提升专练:古代商业的发展(含解析),高一历史基础提升练习题,古代商业的发展,莲山课件.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必修2基础提升专练: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含解析)
1.1980年,考古工作者在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发掘中,发现了大量精美的青铜器,他们认为这些青铜器全面反映了西南地区的青铜文明。由此,可推断三星堆应是( )
A.原始社会的遗址 B.商周时代的遗址
C.秦汉时期的遗址 D.宋之后的遗址
解析商周时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青铜文明时期,因此,B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答案B
2.有学者认为:中国是丝绸之国,丝织品产量很大,除国内使用外,还销往西域、中亚、西亚乃至欧洲。从那时起,中国通向中亚、欧洲的商路,开始以丝绸而驰名世界。材料中的“那时”指的是(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解析西汉武帝时期,丝绸之路正式开通,东西方贸易更加频繁。故答案为B项。
答案B
3.南京博物院保存着一块明代洪武朝景德镇官窑瓷片(如下图),其内、外壁各绘两条龙纹,内心绘三朵短脚飘带云。据此推知,该窑( )
A.重视制作工艺水平
B.粉彩瓷的制作工艺日趋成熟
C.产品主要销往民间
D.主要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生产
解析由题干中“内、外壁各绘两条龙纹,内心绘三朵短脚飘带云”推知,该窑注重工艺美观,故A项正确;粉彩瓷是除珐琅彩之外,清宫廷又一创烧的彩瓷,在明代还没有出现,故B项错误;官窑产品主要供应皇室、官府,不进入市场,故C、D两项错误。
答案A
4.明代邝璠在《便民通书》中写道:“绢帛绫绸叠满箱,将来裁剪做衣裳。公婆身上齐完备,剩下方才做与郎。”这表明家庭手工业品主要用于( )
A.自我消费 B.交纳赋税
C.市场出售 D.馈赠亲友
解析题干材料表明,家庭手工业的纺织品主要用于给家人“做衣裳”,因此,A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答案A
5.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记载:“(明代)海上(松江府一带)官民军灶,垦田几二百万亩,大半种棉,当不止百万亩。”由此可见( )
A.松江是明代纺织业中心
B.明代政府重视垦田种棉
C.明代棉花种植超过粮食种植
D.棉花成为松江主要作物
解析题干材料表明,松江府一带垦田“几二百万亩”,大半用来种植棉花,这说明棉花成为松江主要作物,故D项正确;题干材料只是反映了松江棉花种植多,不能说明松江是纺织业中心,故A项不正确;材料只是反映了松江地区的棉花种植,一个地区的特殊现象不能说明整个明代的现象,故B、C两项均不正确。
答案D
6.据史料载:“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这一现象最有可能首先出现于明代的( )
A.苏州 B.开封
C.北京 D.西安
解析“计日受值”体现出雇佣关系,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在我国其最早出现于明朝中后期江南的一些手工业部门中。故选A项。
答案A
能力提升
1.《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材料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 )
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
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
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
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
解析《周礼·考工记》所提供的材料,详细记载了木工、金工、皮革工、漆工、刮摩工及抟埴工等工种,这是当时手工业分工细致的写照。
答案C
2.唐初规定:凡是接受政府均田的人户,每丁每年要向国家交纳一定量的田租和调帛或布,此外还要定期服徭役,也可纳绢、布代役。就手工业的发展来看,该项规定最有利于( )
A.保障官营手工业的运营
B.扩大民营手工业的规模
C.促进家庭手工业的发展
D.促进手工业技术的革新
解析材料中规定的核心,是受田人丁要向国家交纳粮食或布帛。布帛在当时主要是家庭手工业的产品,因此,C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必修2基础提升专练:古代的经济政策(含解析)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必修2基础提升专练:古代的经济政策(含解析),高一历史基础提升练习题,古代的经济政策,莲山课件.
答案C
3.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座,民窑不过20座。但是,到明末,民窑已达到二三百座,并且“官搭民烧”现象逐步增多。这反映了( )
A.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B.民营手工业逐步占据主导地位
C.官营手工业已经破产
D.皇室贵族瓷器需求量日益减少
解析由材料“明末,民窑已达到二三百座,并且‘官搭民烧’现象逐步增多”可知,明中后期民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并在制瓷等行业超过官营手工业,故B项正确。
答案B
4.明初规定:轮班匠须一年或五年一班轮流到官营手工作坊服役,每班平均三个月。(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起,轮班匠一律征银,政府则以银雇工。清政府决定废除这一制度,“各省俱除匠籍为民”。这种变化( )
A.与政府空前强化专制集权相悖
B.体现出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
C.容易导致传统手工技艺的失传
D.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解析由材料“轮班匠一律征银,政府则以银雇工……‘各省俱除匠籍为民’”可知匠户人身依附关系减弱,成为自由劳动力,这种变化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故D项正确。
答案D
5.据《天工开物》载,明朝中叶“(棉花的种植)遍布天下,地无南北皆宜之,人无贫贵皆赖之”;纺织业中出现的花楼机能在绫绢上提织各种花纹。这主要表明( )
A.明朝棉纺织业超过丝织业
B.花楼机运用到棉纺织业中
C.明代纺织业发达
D.花楼机提升了丝织品的质量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明代不但棉织业发达,而且丝织业发达,所以C项正确。A、B两项说法错误,D项只反映出材料一方面的含义。
答案C
6.日本所藏中国宋代提举两浙路市舶司“公凭”(官方文书)记载:泉州客商李充“自己船一只”“往日本国”,随船货物有象眼四十匹、生绢十匹、白绫二十匹及大量瓷器。该史料反映了宋代( )
A.商贸活动不再受到官府的监管
B.中日之间官民互惠贸易的繁荣
C.“朝贡”贸易体制尚未发展起来
D.“海上丝绸之路”商品外销情况
解析从材料中可知李充是在官方“公凭”下才去的日本,“公凭”是市舶司发给经营海外贸易商人的凭证,说明当时商贸活动受到官府的监管,A项错误;材料中的描述仅是中国商人与日本贸易,无法体现中日之间官民互惠贸易的繁荣,B项不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朝贡”贸易,C项与材料无关;从李充的随船货物可以了解到“海上丝绸之路”商品外销情况,故D项正确。
答案D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齐国)太公……乃劝以女工之业……织作冰纨绮绣纯丽之物,号为冠带衣履天下。
——《汉书·地理志》
材料二 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矣。
——(清)王应奎《柳南续笔》
材料三 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
——《孟子·尽心上》
材料四 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
(1)据材料一、材料二,分析纺织业的主要原料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据材料二分析变化的原因。
(2)据材料三、材料四,古代中国纺织业的经营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1)变化:由丝发展到棉。原因:棉布保暖性能好,结实耐用;生产棉布的成本相对较低。
(2)变化:由把纺织业作为家庭副业到采取工场化经营。说明:这种变化反映出古代中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商品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自由手工业者的数量扩大并成为手工业生产的主导,手工业产品大量增加,各具特色的专业化工商业市镇大量涌现,“匠有常主,计日受值”的生产方式更为普遍。
材料二 明清时期,官府对手工业产品收取重税。万历(1573~1620年)中后期,矿监、税使四处搜刮。苏州大涝,桑蚕减产,丝织品的税收却有增无减,以致“穷民之以丝为生计者,岌岌乎无生路矣”。官局垄断了丝织业,以低价强迫民间机户限期为官局生产,甚至还强制压价收买,往往“十不还一,无异空取”。官府对民间工匠管制很严,康熙时规定,有些工匠需编甲,“五人连环互保,取结报册”,限制他们的人身自由。对丝绸出口,官府严加限制。清朝规定,江苏省的出海船只,“每年每船准绸缎三十卷,每卷重一百二十斤”,私自将丝绸贩卖出洋的,将被治罪,“船只货物入官”。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的发展出现了哪些新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政府限制民营手工业发展的措施。
(3)材料二所述现象对材料一所说的新生产方式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参考答案(1)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地区性分工更加明确;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产生。
(2)对手工业产品收取重税;官局垄断,以低价强买;官府对民间工匠严格管制;严格限制出口。
(3)明清时期的封建统治和对外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必修2基础提升专练:发达的古代农业(含解析)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必修2基础提升专练:发达的古代农业(含解析),高一历史基础提升练习题,发达的古代农业,莲山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