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山东省菏泽市中考政治试题 (含答案)

2018年山东省菏泽市中考政治试题 (含答案),山东省菏泽市,中考政治真题,中考政治,莲山课件.

专题地球上的水环境

 


01





 

考查角度1

 

以区域水体为背景,考查影响水循环速度的因素

 

  (2018年全国)贝加尔湖(下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据此完成下题。

 

贝加尔湖湖水更新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

A.湖面蒸发弱     B.湖泊面积大

C.湖水盐度低 D.湖水深度大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及其影响。影响水体更新的因素有降水量、水流速度、水量等。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湖泊水量巨大,故湖水更新缓慢。

  答案D

考查角度2

 

结合示意图考查影响水循环环节的因素

 

  (2017年全国)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1~2题。

 

1.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

                  

A.远大于2000毫米 B.约为2000毫米

C.约为210毫米 D.远小于210毫米

2.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

A.坡面 B.洪积扇

C.河谷 D.湖盆

解析1,影响蒸发的因素有气温、风力、湿度等。蒸发能力与气温、风力呈正相关,与湿度呈负相关;而实际蒸发量还与当地可被蒸发的水量多少呈正相关。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说明该盐湖多年平均入湖水量与出湖水量(蒸发量)相差不大,则该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与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相当;而材料中提到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C项正确。第2,图中只有坡面海拔最高、坡度最大,降水后绝大部分的雨水快速转化为地表径流,流向其他地势较低处,而在坡面存储水量最少,故此处可供蒸发的水量最少,所以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坡面。

答案1.C2.A

考查角度3

 

结合图文资料考查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2016年全国)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1~3题。

 

1.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降水变率增大

D.河道淤积

2.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

降水量增加坡面径流增加蒸发()量增加地下径流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解析1,森林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森林植被遭破坏后,降水较多的季节下渗量减少,从而使更多的降水转化为坡面径流,使河流汛期径流量增加;汛期地下水减少使其在枯水期补给河流的水量也减少,进而导致枯水期水位下降,所以河流径流量的年内波动强烈。降水变率主要取决于该地的气候,小范围森林植被遭到破坏,对降水影响较小;河道淤积是森林植被遭破坏后,雨水冲刷地面,河水含沙量增加的结果,而不是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的原因。第2,森林植被恢复后,植被覆盖率增加,植物蒸腾作用会明显加强,但是山地绿化只是小范围的植被变化,对降水影响较小,①说法错误,③说法正确;植被恢复后下渗增加,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加,②说法错误,④说法正确。第3,森林植被恢复后,蒸发()量增加,所以甲、乙两河径流总量会减少;根据图中岩层倾斜状况可知,同一岩层的海拔在甲河流一侧高于乙河流一侧,因此降水时甲河流一侧山体的降水转化形成的地下水就会成为乙河流的补给水源,导致甲河流径流量减少,乙河流径流量增加。

答案1.B2.C3.D

考查角度4

 

结合示意图考查水循环原理的应用

 

  (2015年全国)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下图示意雨水花园结构。据此完成1~3题。

 

1.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  )

A.为植物提供养分 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

C.吸附雨水污染物 D.保持土壤水分

2.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  )

A.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

B.种植土层和砂层

C.砂层和砾石层

D.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

3.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  )

A.提供园林观赏景观 B.保护生物多样性

C.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 D.调节局地小气候

解析1,考查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在种植土层上部铺设树皮覆盖层,能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因此起到保持土壤水分的作用。第2,读图可知,组成种植土层和砂层的颗粒物质较小,雨水下渗需要的时间较长,因此对下渗雨水的净化作用较强。第3,由材料可知,雨水花园模仿浅凹绿地,“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因此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

答案1.D2.B3.C

 

  1.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自然因素

(1)影响蒸发的因素

 

(2)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

 

(3)影响降水的因素

 

(4)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

 

影响因素

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年降水量

决定地表径流量大小的最主要因素

流域面积

(支流数量)

与地表径流量呈正相关

植被

涵养水源,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

地质条件

(土壤质地)

河流流经喀斯特地貌区、沙质土壤区,河水易下渗,会减少地表径流的流量

蒸发

主要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对地表径流影响大

人类活动

沿岸取水会导致径流量减少

 

  (5)影响下渗的因素

 

(6)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

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可参考影响地表径流、下渗的因素,并重点考虑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因为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溶洞、地下河流众多,储存有大量的地下水。

2.水循环原理的运用

水循环是自然界中重要的物质循环之一,其循环过程受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同时也会对其他自然要素产生重要影响。常考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分析湖泊性质

湖泊根据湖水性质可分为淡水湖和咸水湖。从水循环过程看,注入湖泊的河水从陆地上带来盐分,如果没有河水或者地下水的排盐作用,湖水经过强烈的蒸发之后就形成咸水湖;如果有河水或者地下水常年流出,起到排盐作用,就形成淡水湖。

(2)分析水土流失强弱

水土流失强弱与水循环的地表径流有着直接关系。受地表植被、地形坡度、降水量的大小等影响,如果地表径流水量大、流速快,流水侵蚀作用强,水土流失就重,相反就轻。如植树造林、修筑梯田、平整土地等人类活动,都是为了减小地表径流的水量和流速,以达到治理水土流失的目的。

(3)分析沼泽湿地的形成

影响沼泽湿地的环节有降水、蒸发、下渗和地表径流等,例如高纬地区沼泽地的形成原因一般包括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有河水、季节性积雪融水等的汇入,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存在地下冻土不易下渗,蒸发量小等。

3.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人类主要通过影响水循环的环节来影响水循环,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分析时可从四个角度进行:

 

分析角()

内容

时间尺度

主要是改变水资源的季节分配和年际变化,如修建水库和植树造林

空间尺度

主要是改变水资源空间分布,如跨流域调水

生态环境角度

大面积排干沼泽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所以应保护沼泽地;过量抽取地下水会导致地面下陷、海水倒灌;人类对植被的破坏,使降水以地表径流的形式迅速向河道汇集,河流径流变化幅度增大,易造成旱涝灾害

水资源角度

人类对水资源加以利用时,应充分了解水循环的规律,如果开发利用的速度超过了水资源循环的速度,则会出现水资源枯竭。人类生产或生活中直接排放的未经处理的污水也会加剧对水资源的破坏,使世界大部分地区面临水资源短缺的危机

 

 

 

  读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天然林区多年平均径流深度与森林覆盖率关系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曲线①②③依次代表(  )

                  

A.年径流量、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B.年径流量、地下径流、地表径流

C.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年径流量

D.地下径流、地表径流、年径流量

2.在黄土高原地区退耕还林可以(  )

A.增加地表径流量 B.增加径流总量

C.减少地下径流量 D.控制土壤侵蚀

解析1,读图,①径流深最大,基本等于②③之和,为年径流量。随着森林覆盖率提高,森林调蓄径流能力增强,地下径流会增多,地表径流会减少,为地下径流,③为地表径流。第2,在黄土高原地区退耕还林可以提高森林覆盖率,再读图可知,随着森林覆盖率增加,年径流量减少、地下径流量增加、地表径流量减少,土壤侵蚀得到控制。

答案1.B2.D

  图甲为祁连山地区水循环示意图,Ⅰ为境外水汽输入量,P为总降水量,E为本地蒸发量,O为输出水汽总量,R为径流量;图乙为该地区由水汽输送和蒸发引起的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3~4题。

 

 

3.2002年相比,2009年祁连山地区(  )

A.Ⅰ一定增加 B.P一定增加

C.O一定减小 D.R一定减小

4.2002年相比,2009年祁连山降水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A.输入水汽增多 B.输入水汽减少

C.蒸发水汽增多 D.蒸发水汽减少

解析3,由图乙可知,2009年由水汽输送和蒸发引起的总降水量大于2002,P一定增加。材料信息不能确定其他要素的变化。第4,由图示可知,2002年和2009年由水汽输送引起的降水没有差别,但因蒸发引起的降水2009年大于2002,则可能是蒸发水汽多而降水多。

答案3.B4.C

   新疆的坎儿井是人工开挖可自流引水的古代水利工程,是绿洲农业及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它由竖井、暗渠(含集水段与输水段)、地面输水的明渠道和储水用的涝坝等部分组成(如图)。近几十年来,坎儿井水量衰减或干枯等现象威胁绿洲。读图,回答5~7题。

 

5.坎儿井水冬季不断流,其主要原因是(  )

有地下水补给全球气候变暖,冰雪融化增多

暗渠输送,受气候影响小山地阻挡冬季风,冬季不易结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绿洲位于坎儿井的(  )

A.竖井周围 B.明渠两侧

C.坎儿井上游 D.涝坝下游

7.近几十年来,坎儿井水量衰减的主要原因是(  )

A.超采地下水导致区域地下水位下降

B.城市化使硬覆盖增多,下渗减少

C.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强烈

D.沙砾石层,使井水下渗,水量变少

解析5,冬季该区域气温在0 ℃以下,所以可以排除②④,该区地下水受外界影响小,可以补给坎儿井。第6,绿洲主要分布在坎儿井水露出的地方,即图中的涝坝下游。第7,坎儿井衰退,主要与其补给水源的减少有关,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减少,水位下降,补给坎儿井的水量随之减少。

答案5.C6.D7.A

下渗率指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内由地表渗入地下的水量,常用mm/h计。在某种情况下,降雨渗入地下时的最大下渗率,下渗容量,不同的下垫面其下渗容量不同。降雨损失量包括地表的截留、下渗、填洼与蒸发等。图为下渗率随时间变化图,为不同地表降雨损失量随时间变化图。读图,回答8~10题。

 

 

8.在同一区域中,中四个时间点降雨累积损失量最大的是(  )

A.t1 B.t2 C.t3 D.t4

9.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下列地表中下渗容量最大的是(  )

A.草地 B.水泥路面

C.裸地 D.沥青路面

10.若降水量相同,与图对应正确的是(  )

A.草地、裸地、沥青路面、混凝土方砖

B.草地、裸地、混凝土方砖、沥青路面

C.混凝土方砖、沥青路面、草地、裸地

D.混凝土方砖、裸地、沥青路面、草地

解析8,降雨损失量包括地表的截留、下渗、填洼与蒸发等。如图所示,在同一区域中,t1时段下渗率最大,t4时段最小,但降雨损失率是时间越长,累积损失越大,从开始降雨时间越长,降雨累积损失量越大,所以,t4时累积降雨损失量大。第9,不同的下垫面其下渗容量不同。若其他条件相同,则草地的下渗率最大,其下渗容量也最大。第10,的降雨损失量累积最多,④最少;下渗率大,其下渗容量也大;若降水量相同,草地、裸地、混凝土方砖、沥青路面对雨水的截留、下渗依次减弱。

答案8.D9.A10.B

02

考点1

 

 

考查角度

 

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特征分析

 

1.(2016年全国)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罗讷河发源于瑞士境内的冰川,在法国境内的流域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94%,历史上曾是一条野性河流,经常洪水泛滥。19世纪以来,法国对罗讷河进行多次整治,并于1931年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作为罗讷河综合整治和开发的唯一授权机构。下图示意罗讷河流域的地形。

 

  分别指出罗讷河上游(瑞士境内)、北部支流(索恩河)和地中海沿岸支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

解析河流的流量受气候影响。根据经纬度及地形等可判断,罗讷河发源于冰川,受气温影响,河流有春汛和夏汛。北部支流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降水均匀,径流量全年稳定。地中海沿岸支流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为枯水期,冬季为丰水期。

答案上游(瑞士境内):有春汛,夏季径流量大,冬季为枯水期。北部支流(索恩河):全年径流量比较稳定,无明显枯水期。地中海沿岸支流:夏季为枯水期,冬季为丰水期。

  (2018年全国)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7,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下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2~3题。

降水序号

降水历时()

降水量/mm

汾川河洪峰情况

1

2

53.0

无明显洪峰

2

4

80.3

无明显洪峰

3

5

100.1

无明显洪峰

4

2

73.2

无明显洪峰

5

2

90.7

洪峰流量346 m3/s

6

2

54.4

洪峰流量1750 m3/s

 

2.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  )

                  

A.减小降水变率 B.减少河水含沙量

C.增加降水量 D.加大河流径流量

3.5次降水产生洪峰的原因是此次降水(  )

历时长强度大下渗少植被截流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2,考查植被的作用。由材料可知,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所以无法减小降水变率;植被覆盖率大幅度增加,植物根系增多,保持水土能力增强,地表径流含沙量减少;从材料中无法获取植被增加导致该地降水量增大的相关信息;植被覆盖率增加,涵养水源的能力增强,下渗量增大,地表径流量减少,河流径流量减少。第3,考查河流洪峰产生的原因。依据表中数据可知,5次降水只有2,历时较短;2天时间内降水量达到90.7 mm,比前几次降水强度大;该月降雨天数较多,且连续性较强,土壤含水量趋于饱和,使下渗量减少,且该次降水强度大,历时短,地表径流增加,形成河流洪峰;由于植被覆盖率没有变化,植被截流量不变。

  答案2.B3.B

 

  1.河流特征分析

(1)水文特征

 

水文特征要素

特征

影响因素

流量

大或小

以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由降水量多少决定;流域面积大,通常流量也大

水位及其

变化(汛期)

水位高或低,水位变化大或小(汛期长或短)

取决于河流的补给类型: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变化决定

含沙量

大或小

与流域内植被状况、地形坡度、地面物质结构及降水强度等有关

结冰期

有或无,长或短

最冷月均温>0 ,无结冰期;最冷月均温<0> ,有结冰期

凌汛

有或无

发生凌汛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有结冰期;有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河段

 

  (2)水系特征

 

2.河流补给类型

 

补给类型

雨水

季节性积雪融水

冰川融水

湖泊水

地下水

补给特点

一般补给时间较集中,河流水位猛涨猛落,水量变化大

有季节性,水量变化大

补给均匀,有调节作用

补给均匀,稳定而可靠

汛期

雨季

春季

夏季

无明显汛期

无明显汛期

径流特点

随降雨量的变化而变化,季节变化、年际变化一般都较大

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

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季节变化大,而年际变化小;越往下游,水量越少

与河流水互补,水位高的补给水位低的,径流稳定

 

 

(续表)

补给类型

雨水

季节性积雪融水

冰川融水

湖泊水

地下水

径流变化

示意图

 

 

 

 

 

举例

我国季风区河流和世界绝大多数河流

我国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特别是东北地区)的河流

高山地区(我国西北及青藏高原地区)

普遍;长江中下游河段

普遍;我国济南小清河上游、西南部喀斯特地貌区

 

  3.人类活动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人类活动

流量和水位变化

含沙量变化

破坏植被

地表径流增加,汛期提前,水位陡涨陡落

增加

植树种草

河流径流量减少,汛期推迟,水位升降缓慢

减少

修建水库

调节径流,下游水位变化平稳

水库下游含沙量减少

围湖造田

湖泊对河流径流调节作用减弱,水位陡涨陡落

硬化路面

地表径流量增加,下渗量减少,水位陡涨陡落

铺设渗水砖

地表径流量减少,下渗量增加,水位变化平缓

 

 

 

河流流量过程线图的判读方法

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表述了河流径流的特征和运动的基本规律,也就是河水的空间来源和时间变化的总体反映,它是由纵横坐标组成的坐标图。具体判读步骤如下:

(1)识别图中纵横坐标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单位及方法,特别是纵坐标应更加关注,如代表几个地理事物,各个地理事物是用什么形式表示的等。

(2)以横坐标的时间变化为主线,分析其水文特征,如流量大小、汛期及流量的季节变化、冰期及断流情况,以及流量的年际变化情况等。阅读图中流量过程曲线,依纵坐标中流量数据(绝对值或相对值)推断河流全年流量(或多年平均流量)的大小。分析图中流量过程曲线弯曲的变化幅度,可以确定河流流量的枯水期、丰水期(或枯水年、丰水年)的时间段,丰水期和枯水期流量的差值大小;是否有断流,断流出现在哪几个月等,说明河流流量年内季节变化规律(或流量的年际变化规律)

  (3)运用实例简要分析河流流量与沿线地理环境的关系

地区

 

天气

 

气候(北半球)

 

(4)流量过程曲线反映的主要内容

流量的大小。

从曲线变化幅度了解水量的季节变化。

从曲线高峰期了解汛期出现的时间和长短。

从曲线低谷区了解枯水期出现的时间和长短。

(5)从流量过程曲线分析原因

流量是由河水来源决定的。

洪水期出现在夏秋、枯水期出现在冬春的河流,一般多为雨水补给,但地中海气候区河流刚好相反。

汛期出现在夏季的河流,除由雨水补给外,也可能有冰川融水补给。

春季和夏季出现两个汛期的河流,除由雨水补给外,还可能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河流在冬季断流可能是河水封冻的缘故,内流河往往是气温低,冰川不融化,没有冰川融水补给所致。

曲线变化和缓,多为地下水补给,也可能是热带雨林气候区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河流。

人类活动:兴修水利、人工造林可增加降水。

 

国家地理频道探寻欧洲河流摄制组到欧洲采访,历时一年,绘制出欧洲四条河流年相对流量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河流流量变化受气温影响显著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①②③④四条河流依次位于(  )

A.欧洲北部、欧洲东部、欧洲南部、欧洲西部

B.欧洲西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部、欧洲南部、欧洲东部

C.欧洲南部、阿尔卑斯山区、欧洲东部、欧洲西部

D.欧洲东部、欧洲北部、欧洲西部、阿尔卑斯山区

解析欧洲南部为地中海气候,冬雨型,本区域河流冬季径流量丰富,应为图。欧洲东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相对较小,但冬季气温低,积雪量丰富,春季积雪融化,河流以春汛为主,应为图。阿尔卑斯山体海拔高,冰川丰富,河流补给主要为高山冰雪融水,汛期在夏季,应为图。欧洲西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降水均匀,因此河流径流量变化小且稳定,应为图。受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和高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径流量变化受气温影响明显。

答案1.B2.C

 

考点2流域开发与治理

 

 

考查角度

 

2020届高考地理复习练习题(五):地表形态变化 专题训练

2020届高考地理复习练习题(五):地表形态变化 专题训练,高考地理复习,地表形态变化,莲山课件.

以较熟悉的著名河流为素材,考查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

 

  (2016年全国)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罗讷河发源于瑞士境内的冰川,在法国境内的流域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94%,历史上曾是一条野性河流,经常洪水泛滥。19世纪以来,法国对罗讷河进行多次整治,并于1931年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作为罗讷河综合整治和开发的唯一授权机构。下图示意罗讷河流域的地形。

 

 

  (1)下表列出罗讷河整治不同阶段的主要措施。请在下列整治和开发目标中进行选择,完成下表。请将选出的各整治和开发目标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整治和开发目标:防洪改善水质发电增加生物多样性土地开发开采河沙改善航运条件

阶段

时间

主要措施

主要整治和开发目标

第一

阶段

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

整治河道,裁弯取直,消除河道分汊

     

    

第二

阶段

20世纪20~80年代

进行梯级开发,整理河谷滩地等

     

     

    

第三

阶段

20世纪90年代以来

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

恢复河流生态

 

  (2)说明法国为整治和开发罗讷河而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的原因。

  (3)说明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对恢复河流生态的作用。

解析(1),不同时期的整治措施不同,整治和开发的目标也不一样。整治河道,裁弯取直,更有利于通航,改善了航运条件;河流流速更快,汛期便于防洪。梯级开发,整理河谷滩地,可以发电;同时水库使上游水位升高,改善了航运条件;整理河谷滩地利于土地的开发利用。第(2),根据材料可知,“国立罗讷河公司是罗讷河综合整治和开发的唯一授权机构,而河流综合整治和开发涉及多个区域、多个部门的利益,统一开发能促使利益最大化,也有利于效率的提高。第(3),“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的作用有恢复自然状态、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强河流净化能力等。

答案(1)①改善航运条件防洪发电改善航运条件土地开发(防洪)(:填写顺序不分先后)

(2)因为河流跨多个行政区,涉及水资源利用、航运、防洪、发电、土地利用等多方面的利益,只有国家唯一授权机构才能协调各行政区、各部门的利益,并从河流整体进行综合整治,以实现整治效益最大化。

(3)恢复河流的自然状态(自然河道、沿岸湿地等),扩展河道宽度,延长河流长度,降低河流流速和洪水峰值;恢复河流生态系统,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强河流的自然生产力和对污染的净化能力。

 

  1.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评价

流域自然环境是开发的基础,在对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进行评价时,要先确定流域的自然特征,然后结合各自然要素的相互关系和影响,确定河流利用方式和流域开发方向。具体分析如下:

 

2.河流流域开发方式及其内容

(1)水能资源的开发

分析时可从开发条件(河流水量大小、落差大小、结冰期长短、地形地质条件是否适合开发),开发需求(本地区用电需求、经济发展程度、输电技术水平)等方面入手。

 

(2)内河航运价值开发

分析时可从河流航运的因素如径流量、水位季节变化、河道特点(宽、深)、通航里程、地势起伏、干支流分布与水系的发达程度、通航时间长短(结冰期有无、长短)、经济腹地的大小及其经济的发达程度、联运条件等方面入手。

 

(3)水资源利用

解决季节性用水不足主要靠修建水库蓄水,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主要靠跨流域调水或修引水工程的方式,解决水质型缺水主要靠水污染整治与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4)产业发展与城市布局

对农业来说,流域开发能为中下游平原提供灌溉水源;对工业来说,可提供水源和运输条件;对城市布局来说,可提供供水与水运条件。

3.流域综合治理的措施与目的

首先根据流域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确定制约流域发展的不利因素,然后根据制约因素探索综合治理的对策。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如下表所示:

 

治理措施

目的

建设水利工程

开发水能;调蓄径流,加强灌溉

修建分洪、蓄洪区

调蓄洪水,减轻洪灾

 

 

(续表)

治理措施

目的

修筑河堤,疏浚河道

防洪和航运

保护自然植被,植树造林

减轻水土流失及减小河流含沙量

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地选择开发重点

减轻生产活动对流域生态环境的压力,促进流域经济发展

控制工业及生活废弃物排放

减轻河水污染,提高水质

 

 

 

 

 

理顺河流(流域)类问题的探究思路

(1)河流(流域)类问题的探究思路

图像信息区域位置判断、自然特征描述知识迁移流域内要素关系分析、不同流域特征差异比较思维模型利于人地关系探究(开发与整治)

(2)河流(流域)思维模型流程图

 

 

读非洲刚果河流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刚果河流域的地形、地势特征。

(2)说明刚果河流域水能资源丰富及目前开发利用率较低的根本原因。

解析(1),从地形类型及其起伏状态进行说明。第(2),从水量和落差两方面分析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开发程度主要是由资金和技术等开发能力及其市场需求等条件决定的。

答案(1)地形以盆地和高原为主;地势四周高、中部低。

(2)水能丰富的原因: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丰富,流域面积大,径流量大;流域地势落差大。

开发利用率低的原因:社会经济落后(市场需求量小;资金不足;开发技术水平低)

 

 

  下图示意黄河上游刘家峡水库多年平均各月蓄水变化量。读图,回答1~2题。

 

1.该水库的水位最高的月份是(  )

                  

A.3 B.6 C.8 D.9

2.进入该水库的河水有两个汛期,其主要补给水源为(  )

A.季节性积雪融水和雨水

B.冰雪融水和雨水

C.地下水和冰雪融水

D.地下水和雨水

解析1,若图中数据为水库多年平均蓄水的变化量,则正数表明水量增加、负数表明水量减少,如果为0应是水量最大值或最小值;图示9月正处于水量由盈余转为亏损时,水量最大而水位最高。第2,从水库的蓄水量变化,可知有两个高峰:3月和7~9月。因水库水量主要来自河水,则进入该水库的河流有两个汛期,就是水库蓄水量变化的高峰期。3月气温升高而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较多,7~9月黄河上游降雨较多而补给量较大。

答案1.D2.A

  防洪是三峡工程的核心效益,2003年起工程开始按蓄清排浑的原则开始调度运行。三峡工程在极大地缓解其下游防洪压力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江、湖的交互作用。读图,回答3~5题。

 

 

3.水库正常蓄水位是正常运行情况下所蓄到的最高水位,又称正常高水位。对图145 m限制水位的正确理解通常是(  )

A.汛期的限制水位

B.汛期来临前的限制水位

C.枯水期必须保证的水位

D.枯水期运行时的最低水位

4.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对大坝下游至城陵矶段干流冲淤带来的变化是(  )

A.水库来沙量增多,河流淤积严重

B.水库来水量增多,河流淤积严重

C.河流水动力增强,河流淤积严重

D.河流水动力增强,造成河床沉积物粗化

5.2003年以来,鄱阳湖出现了枯水期水位连创新低状况,与三峡工程关联度最高的原因是(  )

A.枯水季节三峡水库蓄水降低了大坝下游的长江水位,加大了江、湖水面落差

B.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导致长江流域的降水量减少,气候变干

C.三峡水库的调节作用降低了大坝下游长江汛期水位,加大了江、湖水面落差

D.鄱阳湖流域水利设施(水库)的增加,水库蓄水导致入湖水量减少

解析3,以防洪为主的水库,一般要在汛期来临前主动降低水位、腾出库容,为洪水来时能多蓄水做准备。第4,上游水库蓄水,会使泥沙在库区沉积,从而减轻下游泥沙淤积;同时水库放水会加大对下游河床的冲刷,使下游河床中较小的泥沙被搬运带走,从而造成河床沉积物粗化。第5,鄱阳湖与长江水之间具有相互补给关系,枯水期湖泊水补给长江水;图示三峡水库枯水期蓄水水位较高,会减少下泄水量,从而使大坝下游河段水位更低;导致更多的鄱阳湖水外泄补给长江,使鄱阳湖水位比常年更低。

答案3.B4.D5.A

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凌汛是河道中冰凌对水流的阻碍作用所引起的一种涨水现象,会引发冰凌灾害。黄河下游是黄河出现凌汛现象的重要河段之一,两岸筑有大堤,是著名的悬河。近几年,由于气温升高、河流水量减少,黄河下游的凌汛灾害出现了变化。下图为黄河下游河段示意图。

 

(1)说明图示河段冬春季节的水文特征。

(2)据材料推断近几年黄河下游凌汛灾情的变化。

解析(1),结合该河流所在地理位置,从河流流量及其变化、含沙量、结冰期及凌汛等方面说明其水文特征。第(2),结合近几年气候变暖趋势,从凌汛发生的时间及强度等方面说明灾情的变化。

答案(1)水量少(径流量小),水位低,含沙量较小,有结冰期(有凌汛)

(2)冬季气温升高,黄河下游冰层变薄(结冰河段缩短);河流水量减少,发生凌汛时水位较低,凌汛灾情减轻;河流结冰推迟和融冰提前,改变了凌汛出现的时间。

03  

 

考查角度1

 

结合区域图考查洋流分布规律

 

  (2014年安徽卷)欧洲鳗孵化于马尾藻海,幼体随着洋流到达欧洲西部沿海,然后进入河流生活,成年后回到马尾藻海,产卵后死亡。读图,完成下题。

 

  欧洲鳗从马尾藻海西南部迁往欧洲,首先借助的洋流属于(  )

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寒流暖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图为北大西洋海区及其周边地区。欧洲鳗从马尾藻海西南部迁往欧洲所经过的海区为大西洋中低纬度海区,首先借助的洋流为墨西哥湾暖流,属于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答案B

 

考查角度2

 

结合区域图考查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

 

  (2014年海南卷)某年3P(位置见下图)发生强烈地震,引发大规模海啸,导致附近某核电站核物质泄漏。泄漏到海洋的核物质主要通过洋流扩散。图中所示甲、乙、丙、丁四地中,环境受本次核物质泄漏影响最大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解析读图可知,经过P地的洋流为日本暖流,P地到丙地顺着日本暖流和北太平洋暖流的流向,因此丙地受到核物质泄漏影响最大。

答案C

考查角度3

 

结合热点事件考查洋流对极地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

 

  (2017年江苏卷)2017420,一座巨型冰山搁浅于纽芬兰岛东南部小镇费里兰,小镇突然成了拥挤的旅游景点。图搁浅冰山照片,北大西洋中高纬度洋面年平均水温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每年春季纽芬兰岛附近会出现大量冰山,这些冰山源自         ,其对附近海水性质可能产生的影响有          

(2)冰山分布范围与大洋表层水温状况有关。北大西洋中高纬地区水温分布特点有       ,主要影响因素有        

(3)此外,冰山出现的时间、数量还受气温变化影响。随全球气温转暖,北大西洋中冰山出现的变化趋势有             

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纽芬兰附近出现的大量冰山来自极地地区。冰山融化需要吸收热量,且冰山为淡水资源,其融化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海水的盐度与温度。第(2),北半球海水温度随纬度增加而降低,北半球中高纬海区,西侧为寒流,东侧为暖流,暖流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所以其同纬度水温分布为西低东高,西部温差大,东部温差小。影响水温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和洋流。第(3),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地冰川逐渐融化,北大西洋中的冰山数量会增多,冰川出现的时间会提前。

答案(1)极地地区(格陵兰岛冰川;北冰洋冰川)水温降低;盐度降低

(2)同纬度西低东高;随纬度增加水温降低;西部温差大,东部温差小洋流(西部寒流,东部暖流);纬度

(3)时间提前;数量增多

 

 

  1.依据世界主要洋流分布模式图,归纳洋流分布规律

 

 

北半球中高纬海区,形成以副极地为中心的气旋型环流;大洋西岸为寒流,东岸为暖流

 

中低纬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反气旋型环流,北顺南逆。大洋西岸为暖流,东岸为寒流

 

南半球中高纬终年受西风影响,形成西风漂流;随着西风的强弱变化,冬季更强

 

南半球高纬海区的南极环流,受极地东风影响,自东向西逆时针围绕南极洲运动

北半球印度洋海区,受季风影响形成季风洋流冬逆夏顺。如下图所示:

 

冬夏季的季风洋流,均为暖流。夏季,盛行风为西南风,季风洋流自西向东流;冬季,盛行风为东北风,季风洋流自东向西流。注意索马里半岛沿岸夏季为寒流,其成因为受离岸风影响

 

 

  2.综合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类型

影响

案例

气候

在高低纬之间进行热量输送与交换,对全球热量平衡有重要意义

低纬度海区,海水温度不会持续上升

影响陆地沿岸气候

暖流对陆地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

北大西洋暖流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起了巨大作用

寒流对陆地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沿岸寒流对秘鲁及澳大利亚西海岸荒漠环境的形成起了一定作用

海洋生物(形成大渔场)

寒、暖流交汇处

纽芬兰、北海道和北海渔场的形成

上升流

秘鲁渔场的形成

海洋环境

加快海水净化速度,扩大海洋污染范围

南、北极海洋动物体内发现了低纬度地区使用的农药

海洋航运

顺洋流航行速度快,逆洋流航行速度慢

最佳航线的选择

 

  【拓展】1.渔场成因的分析方法

(1)结合成因分析,由果及因推理成因。渔场即渔业资源丰富、鱼类汇集、渔业活动频繁的场所。据此推理鱼类汇集的成因。思考过程:鱼类汇集饵料(浮游生物)丰富营养盐类、有机物质丰富深层无机盐上泛特殊的海域位置。而特殊的海域位置包括温带海区、大陆架海区、寒暖流交汇海区、上升流海区、河流入海口附近。具体分析如下所示:

寒暖流交汇处或有上升流(冷海水上泛),将海底的营养盐类带到海水表层。

在大陆架海区,由于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浮游生物多。

河流入海口地区,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

(2)联系洋流分布推导渔场分布。如温带沿海海域是渔场分布的主要海域,这里的渔场大多是寒暖流交汇形成的。热带和副热带海区的渔场主要分布于离岸风盛行、上升流势力强大的海域,多位于副热带大陆的西岸海域,如南北美大陆和非洲大陆西岸等海域。

2.海雾的形成与洋流的关系分析

海雾的形成与洋流存在的密切关系,可以分成以下三种情况。

低纬寒流流经海区。低纬海区水温高,海水蒸发量大,大气中水汽丰富,有寒流流经海区,沿海空气与寒流水面接触,下层冷却,形成了稳定的逆温层,水汽凝结形成雾。如秘鲁沿海多雾与秘鲁寒流有关。

寒暖流交汇处海区。寒流有降温减湿的作用,上空的空气较寒冷;暖流(增温增湿)上空有温暖湿润的水汽(夏季时,这股水汽更加湿润)。在寒暖流交汇处,寒流为冷源,暖流为热源,会形成局部热力环流,暖流上空的空气上升并向寒流上空流动,由于气流受冷却作用,下部温度降低,形成逆温结构,进而成雾。如北海海区终年多雾。

中高纬度暖流流经海区。中高纬度地区(特别是冬季)空气温度低,暖流蒸发的暖湿空气降温凝结形成雾。如冬、春季节北太平洋暖流流经海域多雾。

 

 

洋流的判断及应用

(1)判断洋流流向的方法

洋流成因法:根据洋流分布与气压带、风带之间的内在联系判断。

洋流性质法:等温线凸出的方向就是洋流的流向。

(2)判断洋流性质的方法

等温线判断法

 

由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是暖流;由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是寒流。

纬度判断法

海水表面温度的分布由低纬向高纬递减,所以洋流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一般为暖流;反之则为寒流。如下图所示,A为暖流,B为寒流。

 

根据大洋环流模式图判断

a.中低纬度大洋东岸为寒流,大洋西岸为暖流。

b.中高纬度大洋东岸为暖流,大洋西岸为寒流。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甲洋流一定是(  )

                  

A.自北向南流 B.自南向北流

C.暖流 D.寒流

解析读图可知,洋流位于大洋的东部,30°附近大陆的西岸,如果此图示意南半球,则洋流自南向北流,属于寒流;如果此图示意北半球,则洋流自北向南流,属于寒流,综合考虑,图中洋流一定是寒流。

答案D

2.图中洋流(  )

A.对沿岸地区具有增温增湿作用

B.可以加快该海域船只的航行速度

C.有利于该海域渔场的形成

D.抑制沿岸荒漠环境的形成与发展

解析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图中洋流是寒流,对沿岸地区具有降温减湿作用;没有确定航向,不能说明可以加快该海域船只的航行速度;寒流具有上升流性质,能够把海底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有利于该海域渔场的形成;降温减湿加剧了沿岸的干旱程度,促进了荒漠环境的形成与发展。

答案C

 

 

  下图示意某海域沿19° S的表层海水温度变化曲线。读图,回答1~2题。

 

1.该海域可能是(  )

                  

A.非洲大陆东岸海域

B.南大西洋西部海域

C.南太平洋西部海域

D.南美大陆西岸海域

2.该海域洋流对环境的影响是(  )

A.促使沿岸气候增温增湿

B.大气稳定性强、能见度高

C.利于海洋生物繁殖

D.促使途经海轮航速加快

解析1,离海岸越近,19° S表层海水温度越低,说明沿岸受寒流降温影响,因此该海域应位于南半球中低纬大洋的东部(大陆西岸)。由图可知,沿岸水温与外海水温相差较大,说明此寒流势力较强,降温幅度大,是南美大陆西岸海域秘鲁寒流的可能性最大。第2,结合材料可知,该海域为上升流区,表层海水营养盐丰富,有利于浮游生物等海洋生物繁殖。寒流降温减湿;该海区位于中低纬海区,水温高,水汽充足,而寒流起降温作用,使流经地区多海雾,能见度降低;因不知途经此海域的海轮的航向,无法推测海轮是逆流还是顺流。

答案1.D2.C

读大西洋洋流分布图,回答3~4题。

 

3.海上航行的船只最可能遭遇漂浮的冰山威胁的地点是(  )

A.a B.b C.c D.d

4.某日,c处航行的船只遭遇沙尘天气,输送沙尘的是(  )

A.西南季风 B.副热带高压

C.热带气旋 D.东北信风

解析3,主要考查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由图可知,cd两处海域纬度偏低,水温较高,又远离冰山源地,不会遭遇漂浮的冰山威胁。ab两处海域纬度位置偏高,a处海水从高纬度向低纬度流动,又受拉布拉多寒流影响,遭遇漂浮冰山威胁的可能性极大。b处海水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气温升高,遭遇漂浮冰山威胁的可能性小。第4,主要考查大气环流。由图可知,c处位于非洲北部大陆的西岸,为北半球东北信风带。故在c处航行的船只遭遇沙尘天气,输送沙尘的是东北信风。

答案3.A4.D

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为某大陆沿海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图中M海域渔业资源丰富,是世界重要渔场之一,主要生产鳕鱼、沙丁鱼等。

 

(1)说明图中M海域渔场的成因。

(2)分析图示沿海和内陆地区年平均气温较低的原因。

(3)某国一艘轮船正沿图中航线自北向南航行,分析洋流对该轮船航行的影响。

(4)分析图示沿海地区沙漠分布面积较广的原因。

解析(1),读图可知,图中海域位于非洲西南部地区,有本格拉寒流流经,该洋流为上升补偿流,将深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利于浮游生物生长,鱼类饵料丰富,有利于渔场形成。第(2),图示沿海和内陆地区年平均气温较低的原因主要从影响气温的因素进行分析。纬度相同,沿海气温较低主要是受洋流影响而形成的,本格拉寒流流经该地海域,起到降温作用;而内陆气温较低与高海拔有关。第(3),某国一艘轮船正沿图中航线自北向南航行,而航行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反,所以影响航行速度,同时,寒流流经海域多海雾,能见度低,影响航行安全。第(4),沿海地区沙漠分布面积较广的原因主要从大气环流、洋流等角度分析影响降水的因素,由于降水少,气候干旱,沙漠分布广。从大气环流看,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和东南信风影响,加之沿岸寒流降温减湿,所以沙漠广布。

答案(1)该海域受东南信风的影响,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形成离岸风;沿海地带的表层海水被吹离海岸,底层冷海水上泛,形成上升流;底层大量的营养盐类物质被上升流带到表层,为浮游生物提供养分,浮游生物繁盛,鱼类饵料丰富,利于渔场形成。

(2)沿海地区常年受(本格拉)寒流的影响,导致沿海气温较低;内陆地区海拔高,气温较同纬度平原地区偏低。

(3)(本格拉)寒流流向(自南往北流)的影响,轮船航行速度较慢,能耗增加;(本格拉)寒流降温作用影响,沿岸多海雾,能见度较低,影响轮船的航行安全。

(4)沿海地区地处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岸,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下沉气流影响,降水稀少,地表干旱严重;受来自大陆干燥的东南信风影响,空气干燥,水汽较少;沿岸(本格拉)寒流的减湿作用明显,干旱加剧,导致沿海地区沙漠广布。

 

一、选择题

  水面蒸发是最大可能蒸发量,属于水分供应不受限制的蒸发。气温是影响蒸发的重要因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气温升高时,水面蒸发量也相应增加。然而,在气候变暖的情况下,世界不少地区观测到的水面蒸发量却呈现持续下降趋势。据此回答1~3题。

1.一般情况下,世界上水面蒸发最旺盛的地区位于(  )

                  

A.赤道附近 B.回归线附近

C.南极地区 D.温带大陆内部

2.不少地区的水面蒸发量出现持续下降趋势,其原因可能是这些地区(  )

A.大气湿度逐渐下降

B.水体面积逐渐减少

C.大气云量逐渐增加

D.大风天气逐渐增多

3.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水面蒸发量呈下降趋势,这会使(  )

A.区域水循环变活跃

B.空气水汽含量增加

C.农作物收获期提前

D.农业干旱得到缓解

解析1,影响水面蒸发的主要因素有太阳辐射、温度、气流、水域面积等,温度越高、气流流速越快,水域面积越大,蒸发量越大。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虽然高温,但是降水多,盛行下沉气流,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蒸发;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气候炎热干燥,降水稀少,蒸发旺盛。第2,气温升高时,水面蒸发量也相应增大,但是在气候变暖的情况下,世界不少地区观测到的水面蒸发量却呈现持续下降趋势,这主要是因为气候变暖,气温上升,蒸发量加大,空气中的水汽增多,云量增加,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水面接受的太阳辐射减少,使蒸发量下降。第3,水面蒸发量下降,区域水循环变得缓慢,空气水汽含量减少,农作物收获期延迟,农业干旱得到缓解。

答案1.B2.C3.D

奥里诺科河上游水流湍急,沿途接纳众多支流,流量很大。下游流经奥里诺科平原,地势低平,河面展宽。图示意奥里诺科河流域及其甲、乙水文站的位置,示意甲、乙水文站全年水位差(正值表示甲水文站水位高于乙水文站水位)。读图,回答4~5题。

 

4.下列月份,乙水文站测得阿普雷河水流速度最慢的是(  )

A.3 B.4 C.7 D.8

5.甲水文站测得奥里诺科河含沙量逐渐变小的时间段是(  )

A.1~3 B.5~7

C.7~9 D.9~11

解析4,由图可知,图中甲、乙水文站4月和11月水位差为0。乙水文站位于阿普雷河与奥里诺科河交汇处附近,甲、乙水文站的水位差直接影响阿普雷河河水的流向与流速,故乙水文站测得的阿普雷河的流速取决于两个水文站之间的水位差,水位差越小,则流速越慢。据以上分析可知4月和11月水位差最小,故乙水文站测得的阿普雷河的流速最慢时间就出现在这两个月份,结合选项可知B项正确。第5,河流的含沙量与河流流量、流速密切相关,河流流量越大、流速越快,搬运能力就越强,河流的含沙量就越大,反之越小。读图可知,9~11,两个水文站之间的河流水位差逐渐变小,流速则逐渐变慢。奥里诺科河流域属于热带草原气候,一年分为雨季和旱季,流域内大部分地区雨季在4~9,10月至翌年3月为旱季,9~11月的干流流量在变小,河流的搬运能力也逐渐变弱,泥沙不断沉积于河道,9~11月甲水文站含沙量逐渐变小。

答案4.B5.D

柔鱼为大洋性暖水域鱼类,集中分布在日本暖流向北或东北移动的暖水分支海域及其周围海域。柔鱼的洄游与日本暖流的流动关系密切,冬生和春生的柔鱼群体,其幼体早期生活在35° N以南的海区,在该海区生长到稚鱼阶段后向北洄游,10~11月以后,柔鱼达到性成熟高峰期,并随着寒流的扩展向南洄游。读西北太平洋柔鱼作业渔场示意图(图中数字表示月份),回答6~8题。

 

6.下面四幅海域等温线(单位:℃)图表示四个不同的渔场,同样情况下能形成大型柔鱼渔场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7.渔船在西北太平洋捕捞柔鱼的最佳时间为(  )

A.5~6 B.5~8

C.8~10 D.11月至次年1

8.某年日本暖流势力较弱,则较正常年份(  )

A.主要的柔鱼渔场位置会偏东偏北

B.捕捞柔鱼的渔船作业时间延长

C.柔鱼的渔获量会大幅增加

D.捕捞柔鱼的渔船作业时间推迟

解析6,在等温线图中,洋流的流向与等温线弯曲方向一致,据此可以判断①②渔场位于寒暖流交汇地带,且位于暖水区域,鱼类饵料丰富,易形成大型柔鱼渔场。第7,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图中渔船的作业时间为6~10,8~10月捕捞区域较广,也是柔鱼的成熟期,因此是捕捞柔鱼的最佳时间。第8,日本暖流势力较弱年份,北方南下的千岛寒流势力相对增强,会使寒暖流交汇位置偏南偏西,因此主要的柔鱼渔场位置会偏南偏西;日本暖流势力较弱,则柔鱼的产卵期较往年晚,适宜成熟柔鱼个体生长的时间较往年缩短,故捕捞作业的时间缩短、渔获量减少;柔鱼发育成熟的时间较往年推迟,因此捕捞柔鱼的渔船作业时间推迟。

答案6.A7.C8.D

坎儿井的原理是利用地形条件,通过人工地下暗渠,将水源引流至山麓涝坝(小型蓄水池),为干旱地区提供灌溉用水和生活用水。近年来,我国吐鲁番盆地大量建设机电井导致坎儿井水量锐减。下图示意吐鲁番盆地局部区域涝坝和机电井分布情况。读图,回答9~11题。

 

9.推断该地交通线路的大致走向为(  )

A.西北东南走向 B.东北西南走向

C.环湖分布 D.字形爬升

10.坎儿井中的水可以四季长流,其主要原因是(  )

A.高山冰雪融水的补给

B.当地较为稳定的山地降水补给

C.灌区调蓄工程的建设

D.集水区的地下水较为稳定

11.图中水量减少最明显的涝坝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9,西北地区降水少,水源成为区域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当地的聚落一般建在山麓及水源较为充沛的地带。交通线路连接聚落,便于联系居民点,也便于修建,这里的交通线路一般建在山麓地带、水源较充足的地方。根据材料,涝坝建在山麓地带,且水源较为充足,故交通线路大致与涝坝的分布相一致,连接涝坝可以看到,四地连线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故该地交通线的走向大致为东北西南走向。第10,坎儿井中的水可以四季长流说明坎儿井的水源补给比较稳定。根据材料,坎儿井中的水来自人工地下暗渠中的地下水,地下水相对稳定;坎儿井中的水并非直接来自冰雪融水或降水;绿洲农业一般分布在山麓地带的绿洲,调蓄工程位于灌区,坎儿井位于山区,基本不受灌区调蓄工程影响。第11,图中四个涝坝,①位于山麓,水源大多可以汇入,机井在其一侧,机井对涝坝的影响不大;③处的机井位于上游源头,此处集水量小,对下游山麓的涝坝影响相对较小;④处机井距涝坝远,距坎儿井也远,对涝坝影响较小;②处的机井位于涝坝上游多个坎儿井汇水地带,随着机井的大量抽水,会使位于其下游的处涝坝中的水量明显减少。

答案9.B10.D11.B

二、非选择题

1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科罗拉多河发源于落基山脉,上游穿行于山区,年均降水量200~500 mm;中游流经科罗拉多高原,形成著名的科罗拉多大峡谷,从谷底到顶部分布着不同地质年代的岩层,并含有代表性的生物化石;下游地势低洼,年均降水量不足100 mm

科罗拉多河曾经狂野不羁(流量大,流速快),每年春末夏初,河水挟带近亿吨泥沙流入墨西哥境内的加利福尼亚湾,在河口堆积形成巨大的三角洲。20世纪30年代开始,美国在科罗拉多河干支流修建众多水利工程,该河被驯服,但下游径流量锐减,三角洲沦为沙漠。下图示意科罗拉多河流域。

 

(1)简析科罗拉多河狂野不羁(流量大,流速快)的原因。

(2)分析科罗拉多河下游水量锐减对三角洲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

解析(1),科罗拉多河发源于落基山脉,科罗拉多河狂野不羁(流量大,流速快)的原因,可以从地形、降水、河流流域面积等方面回答。第(2),科罗拉多河下游水量锐减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水质变差,三角洲土壤肥力下降,海水入侵,海岸线侵蚀加剧,三角洲面积缩小,湿地减少。

答案(1)上游降水量大;地势高,气温低,积雪量大;春末夏初气温回升,积雪迅速融化,河道流量大增;中上游支流多,流域面积广,汇入干流水量大;河流中上游落差大,河水流速快。

(2)下游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水质变差;来水来沙减少,三角洲土壤肥力下降;海水入侵,海岸线侵蚀加剧,三角洲面积缩小;湿地减少,影响植物的生长与动物的栖息,生物多样性减少;蒸发旺盛,气候更加干旱,荒漠化加剧。

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伊犁河是亚洲中部的一条国际河流,全长1236 km,流域面积15.1km2,是巴尔喀什湖的主要补给水源。在伊犁村(卡普恰盖)以上,河道蜿蜒曲折,流经多沼泽与湖泊的宽谷中。自伊犁村(卡普恰盖)以下,进入卡普恰盖峡谷,水流清澈。伊犁河上游水资源最为丰富,干支流均有汛期,且干流汛期较长、流量相对平稳。下图为伊犁河流域水系示意图。

 

  20世纪60年代,哈萨克斯坦在伊犁河中游修建了一座多目标的综合性水利工程——卡普恰盖(伊犁村)水库,每年从水库调配41亿m3的水量用于供水和灌溉,主要供给阿拉木图。多年来,随着伊犁河流域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河水污染、湿地面积不断减少,水资源问题也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

(1)说明伊犁村以下河段水流清澈的主要原因。

(2)分析伊犁河干流汛期长、流量平稳的原因。

(3)分析卡普恰盖水库的修建对巴尔喀什湖的不利影响。

(4)从公平性和持续性原则的角度,简述保护该流域水环境的措施。

解析(1),河水清澈说明含沙量低,含沙量低的原因除与植被覆盖率有关外,还与沼泽、上游水库的修建有关。当河流流经沼泽地时,流速变慢,泥沙会沉积在沼泽地中,沼泽对泥沙起过滤的作用,这样河流的泥沙含量减少。上游有水库,泥沙大量沉积在库区。影响伊犁村以下河段水流清澈的主要原因是沼泽和上游的水库。第(2),流域内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春季自下游到中游,积雪依次融化,形成春汛;夏季,上游地区冰雪融化加上山地降水,形成夏汛;故汛期长。伊犁河流域常年受西风影响,来自大西洋的水汽常年补给,中上游河段多沼泽、湖泊,调蓄作用显著,故流量稳定。第(3),不利影响主要有供水灌溉消耗伊犁河大量水量,使注入巴尔喀什湖的径流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含盐量升高、水质变差;生物多样性减少;下游三角洲地区出现环境恶化。第(4),图中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主要指区域的公平性,就是河流上中下游区域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要从资源的节约、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防治污染等角度分析。

答案(1)上游修建有多个水库,泥沙大量沉积库区;上游沼泽广布,对水流起到过滤作用,导致下游河段泥沙来源减少。

(2)春季冰雪融化,夏季冰川融化且受西风影响,降水丰富,故汛期长;伊犁河流域常年受大西洋(西风带)水汽影响,降水均匀;加上两侧山脉冰川及流域内湖泊(水库)、沼泽等的有效调节,流量相对平稳。

(3)使注入巴尔喀什湖的径流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湖泊面积缩小;含盐量升高、水质变差;生物多样性减少,环境恶化。

(4)从公平性的角度,要建立流域协同治理机制,统筹兼顾、合理分配水资源的利用。从持续性的角度,要进行水资源功能区规划,科学使用水资源、注重流域内植被保持,建设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加强污水治理,防治河流污染。

备注:以上内容仅显示部分,需完整版请下载!

2020届高考地理复习练习题(六):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 专题训练

2020届高考地理复习练习题(六):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 专题训练,高考地理复习,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莲山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