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刘姥姥进大观园教案
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刘姥姥进大观园教案,刘姥姥进大观园,莲山课件.
23 三顾茅庐
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三国演义》,把握课文内容。
2.把握本章节中刘备和诸葛亮的性格特征。
过程与方法
1.了解本章节烘托手法的运用。
2.培养学生掌握批注式阅读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感知文中刘备的礼贤下士、求贤若渴,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志存高远。
2.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重点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难点
体会并学习本章节烘托手法的运用。
朗读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
《三国演义》相关资料、多媒体课件。
1课时
诸葛亮在中国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人物。在任何时候提到诸葛亮,作为一个中国人,都会有一种由衷的自豪感。因为,这是一个土生土长的,百分之百的中国的智多星。今天,我们学习《三国演义》中的“三顾茅庐”这一章节,不过是诸葛亮众多故事之一,但是,仅仅从这一个故事中,诸葛亮的足智多谋的性格特征我们就可见一斑。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元末明初小说家。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汉族,山西并州太原府人。罗贯中早年曾参与反元的起义斗争。明朝建立之后,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罗贯中编著的小说有《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传》《三遂平妖传》。其中《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罗贯中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1.三顾茅庐。
“茅庐”即草庐。汉末,诸葛亮隐居隆中,刘备三次亲临拜访,邀请诸葛亮帮助打天下。后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人。
2.刘备(161~223),三国时蜀汉的建立者。公元221年称帝,建都于成都,国号汉。
3.诸葛亮(181~234),字孔明,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向刘备提出联合孙权、对抗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从此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著作有《诸葛亮集》。
4.《三国演义》以宏大的结构描绘了魏、蜀、吴三国间尖锐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展示了三国时期近百年的战争史,描写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外交手段。起自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作品谴责了统治者的残暴和丑恶,反映了动乱时代人民的痛苦和对清明政治、对仁君的向往,体现了鲜明的“拥刘反曹”的倾向。
1.自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2.小说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
刘备、诸葛亮、张飞。
3.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刘备三顾诸葛亮,孔明隆中对策,感其诚,出山辅佐。
(一)探究刘备的人物形象。
1.圈画出文中与刘备相关的描写。
2.小组合作,讨论并归纳刘备的形象特点。
谦虚、礼贤下士、不耻下问、求贤若渴、宽宏气度、诚心诚意。
3.作者用了哪些方法体现刘备的特点?
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写作学习改写教案
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写作学习改写教案,学习改写,莲山课件.
作者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侧面描写来体现刘备的特点。
(1)语言描写:“汝若同往,不可失礼”“有劳仙童转报:刘备专来拜见先生”“且勿惊动”“望先生不弃鄙贱,曲赐教诲”“先生不出,如苍生何”……
(2)动作描写:“只在门首等着”“玄德拱立阶下”“又立了一个时辰”“玄德闻言,避席拱手谢曰”“刘备闻言,顿首拜谢”……
(3)侧面描写:通过张飞的语言描写,对比突出了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对贤才的渴求,衬托出刘备的谦虚、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的特点。
张飞的性格特点:鲁莽、急躁、讲义气。
4.文中哪些事件或语句体现出刘备的礼贤下士、求贤若渴?
(1)斥责张飞;
(2)见面之前,刘备的言行;
(3)听了诸葛亮的《隆中对》,刘备说的话:“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
(4)泣请孔明,“泪沾袍袖,衣襟尽湿”。
从以上几点我们可以领悟刘备对诸葛亮态度认真,恭恭敬敬,体会他尊重人才、呵护人才、求贤若渴的品质。
(二)探究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1.圈画出文中与诸葛亮相关的描写。
2.小组合作,讨论并归纳诸葛亮的形象特点。
淡泊名利、高雅不群、超拔不凡、不出门便知晓天下事、足智多谋。
3.你认为使孔明最终决定出山辅佐刘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刘备的诚意感动了诸葛亮。
(2)诸葛亮既有安邦定国之才,亦有建功立业之志。躬耕南阳不过虽逢其时、未逢其主之权宜之计。
4.作者用了哪些方法体现诸葛亮的特点?
语言描写、外貌描写、侧面描写(人物描写及环境描写)。
5.诸葛亮人称“卧龙”,课文是怎样写他的雄才大略呢?
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顿开茅塞”,“如拨云雾而睹青天”。
6.小说中多次出现诗词,有什么作用?
小说中三次使用诗词:第一次是孔明醒后所吟的诗,表现诸葛亮淡泊名利的品质;后两首是后人的赞诗,是对诸葛亮的才华与品质的赞誉。三首诗从不同的方面表现了诸葛亮的才华和人生追求。
(三)研读孔明对策。
1.孔明为刘备献策包括哪几层意思?
(1)分析曹操、孙权两大势力的状况,分清敌友,采取不同的方针。
(2)指出荆、益二州在战略上的重要地位和夺取的可能性。
(3)规划政治蓝图,打消刘备疑虑。
2.孔明为刘备规划的政治蓝图是什么?
汉室兴,大业成。
3.怎样实现这一目标?
以人和为基础,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业,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取中原。
小说通过刘备“三顾茅庐”,既表现了他为兴蜀汉大业而礼贤下士的宽宏气度和不耻下问、求贤若渴的精神,也展现了未出山便晓天下事的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1.故事情节生动曲折。
2.人物形象个性鲜明。
3.铺垫烘托突出形象。
三顾茅庐
“立足语言文字运用,提升语文核心素养”是我这节课教学理念的支撑。学生对课文内容较为感兴趣,但在学习中感受刘备的礼贤下士、求贤若渴及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志存高远是学生理解的重难点。为此,我在教学中重点抓住文中描写刘备、诸葛亮动作、语言、神态等词句细细品味,感受人物的形象,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中试卷,莲山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