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ppt课件,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化学课件,莲山课件.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课标要求
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斯大林经济体制的特征及弊端
主要特征 (1)单一的公有制
(2)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排斥市场
(3)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主要弊端
(1)片面发展重工业
(2)为支持工业,不惜损害农民利益,损害了农民的积极性
(3)计划指令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1986年在苏联流传一则笑话。这则笑话把苏联比作一列因铁轨已到尽头,无法继续前进的火车。每个领导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处理这场危机:斯大林下令把司机和列车员枪决;赫鲁晓夫则为他们平反;勃列日涅夫把窗帘拉上并命令左右摇动列车,造成列车正在运行的假象;戈尔巴乔夫则拉开窗帘,把身子探出窗外大声喊到:“前面没有铁轨了,前面没有铁轨了!”
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1894—1971)1953年至1964年担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冷战期间的苏联主要领导人,第二次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等事件的主要策划者。在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通过秘密报告的方式,揭露了斯大林的一些错误行为,引起了全世界的震惊。
1971年在沉寂中病逝,当时苏联的各大报纸在报道中甚至没有明显突出他的名字。有人说他是“鲁莽的改革家”。
材料一: 赫鲁晓夫当政的1953~1964年,苏联工业年增长率始终保持在9.1%~13.2%,普通人生活明显改善。赫鲁晓夫大造廉价的五层楼房,当时圆了数千万人的住房梦。
材料二:赫鲁晓夫不顾苏联的自然条件,到处提倡种植玉米,很多地区因日照不够,玉米不能成熟,造成这些地区的饲料严重短缺,牲畜大量减少。他下令开展的垦荒运动不仅没有解决苏联的粮食问题,反而使许多土地成为荒漠。1957年,赫鲁晓夫提出几年内按人口平均计算的畜产品产量赶上美国的口号。1961年他又宣称苏联将在1980年建成共产主义。
材料三:1964年赫鲁晓夫70岁生日时,苏联几乎重演了1929年斯大林50岁诞辰的那一幕。1963年全国性大报共刊登了他的120幅照片,1964年头9个月竟至140幅。当年,斯大林巨照载之极端也不过一年只有10~15次。
有人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也是斯大林的守墓人。”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课件,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化学课件,莲山课件.
请说明理由。
进步性: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打开改革之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精神。
局限性: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无法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
二、勃列日涅夫改革
改革前期:
推行“新经济体制”国民经济一定程度上获得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军事和综合国力增强,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
三、戈尔巴乔夫改革
改革重点在经济领域:是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实际上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材料:1986~1988年,苏联的国民收入增长率年均为28%,1989年下降到26.4%,而1990年则出现负增长下降4%,国民生产总值下降2%,社会劳动生产率下降3%。
1991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为负8%,劳动生产率增长负9%,国民收入增长负10%。
材料:1991年苏联市场供应的1200多种基本消费品中95%缺货;在200多种食品中,180多种缺货。许多大城市不得不实行凭票供应、凭身份证供应和限量供应。在物价暴涨、商品短缺的情况下,人民的实际生活水平显著下降。1989年居民的实际生活水平下降7%,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居民达4100万人占总人口的1/7,1990年达1/3,失业人口达2000万人。
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
材料:首先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以取代科学社会主义作为指导思想。
在实践中主张“公开性,民主化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多元化”——这些造成了人们思想的混乱。民族主义势力泛滥,民族矛盾激化。苏共内部产生严重分歧,各派之间的斗争日趋激烈和公开化,苏联的政治经济形势迅速恶化。
1990年苏联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决议,从宪法中删去关于共产党领导作用的条文。
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
1.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特点
(1)经济改革未达到预期的效果,转而进行政治改革。
(2)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3)政治改革中放弃了党的领导地位,实行政治多元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五单元作文:扩写《夸父追日》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五单元作文:扩写《夸父追日》,夸父追日,作文,莲山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