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课程标准:概述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一、对外开放的背景:

1.吸取闭关锁国导致中国长期落后的历史教训;

2、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走向缓和;

3.借鉴新兴工业国家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经验;

一、对外开放的背景:

1.吸取闭关锁国导致中国长期落后的教训;

2、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走向缓和;

3.新兴工业国家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经验借鉴;

4. 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5.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二、对外开放的过程

(一)经济特区的创办

  1、过程:

(1)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2)1988年,海南岛

结合课本P58学思之窗思考:

为什么国家首先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呢?

2、经济特区“特”的具体表现:

“特”:指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

(1)特区建设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

(2)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

(3)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对外商投资给予优惠和方便。

3、影响:

(1)经济特区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排头兵;

    仅深圳就引来了65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项目22 050项,外商企业13 747家,合同利用外资276.1亿美元。

     (2)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

(3)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

    二十多年来,深圳人创下了230多项“全国第一”:物价改革、打破铁饭碗、 股份制试点、证券市场、企业产权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住房制度改革、对外企实行国民待遇、社会保障……

3、经济技术开发区

(1)概况:从1988年至2002年,全国共设立了49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2)目的:以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加工出口产品; 

(3)特点:知识密集型。

(4)作用:是学习先进管理经验、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场所, 是了解国际行情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