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2019年北京市通州区高考物理二模试卷 一、(选择题共48分)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下列核反应方程中,属于β衰变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β衰变生成电子,新原子核的质量数不变,而核电荷数增加1个;由此分析可知,A是β衰变,B是核聚变,C是a衰变,D是人工核反应,A正确,BCD错误。 2. 分子动理论较好地解释了物质的宏观热力学性质。据此可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显微镜下观察到墨水中的小炭粒在不停的作无规则运动,这反映了液体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 B.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一定先减小后增大 C. 分子势能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可能先减小后增大 D. 在真空、高温条件下,可以利用分子扩散向半导体材料掺入其它元素 【答案】B 【解析】 选B.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A正确.分子之间的距离大于10-10 m时,分子间作用力随着分子间距的增大,可能先增大后减小,也可能一直减小,B错误.当分子间距从小于10-10m变化到大于10-10 m时,分子势能先减小后增大,C正确.由扩散运动知识可知D正确. 此处有视频,请去附件查看】 3.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中,将所用器材按要求安装在如图甲所示的光具座上,然后接通电源使光源正常工作。像屏上出现的干涉条纹如图乙所示,下列操作中,一定可以使条纹间距变大的是(  ) A. 换一个紫色滤光片 B. 换一个高聚焦凸透镜 C. 增大单缝与双缝间的距离 D. 增大双缝到像屏的距离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根据双缝干涉条纹间距规律公式可知,使条纹间距变大的方式有:增大双缝到光屏的距L,减小双缝间距d,增大单色光的波λ。因为红光的波长大于紫光的波长,所以换一个紫色滤光片,会使条纹间距变小。A错误; B、换一个高聚焦凸透镜,只是使光屏上所成的像更清晰些,不影响条纹间距大小;B错误; C、增大单缝与双缝间的距离,光屏上的成像情况不受影响;C错误; D、增大双缝到像屏的距离,可使条纹间距变大,D正确。 4.用传感器测量一物体的重力时,发现在赤道测得的读数与其在北极的读数相差大约3‰.如图所示,如果认为地球是一个质量分布均匀的标准球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北极处物体的向心力为万有引力的3‰ B. 在北极处物体的重力为万有引力的3‰ C. 在赤道处物体的向心力为万有引力的3‰ D. 在赤道处物体的重力为万有引力的3‰ 【答案】C 【解析】 【详解】AB、在北极处,没有向心力,重力等于万有引力,A、B错误。 C、在赤道处, ,再结合题意=3‰知,在赤道处: =3‰,C正确。 D、赤道处: =997‰,D错误; 5.图甲为一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图象,图乙为横波中x=2m处质点A的振动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波传播方向沿x轴负方向 B. 波的传播速度大小为2m/s C. 在t=0时刻,图甲中质点A的振动速度大小为0 D. 在t=1s时刻,图甲中质点A的位置坐标为(0,20) 【答案】B 【解析】 A项:t=0s时A点在平衡位置上,由乙图知下一时刻向上振动,从而确定了该波沿x轴正向传播,故A错误; B项:由甲图得到该波的波长为8m,由乙图得到该波的周期为4s,所以波速为,故B正确; C项:在t=0时,质点A处于平衡位置,所以质点的振动速度最大,故C错误; D项:在t=0时,质点A处于平衡位置,接下来向上振动,经过,质点A位于波峰,位置坐标为(2m,20cm),故D错误。 6.如图所示,两平行金属板中有相互垂直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一个α粒子从两板正中央垂直电场、磁场入射,它在金属板间运动轨迹如图中曲线所示,则在α粒子飞跃金属板间区域过程中(  ) A. α粒子的动能增大 B. α粒子的电势能增大…简介:2019年北京市通州区高考物理二模试卷 一、(选择题共48分)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下列核反应方程中,属于β衰变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β衰变生成电子,新原子核的质量数不变,而核电荷数增加1个;由此分析可知,A是β衰变,B是核聚变,C是a衰变,D是人工核反应,A正确,BCD错误。 2. 分子动理论较好地解释了物质的宏观热力学性质。据此可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显微镜下观察到墨水中的小炭粒在不停的作无规则运动,这反映了液体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 B.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一定先减小后增大 C. 分子势能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可能先减小后增大 D. 在真空、高温条件下,可以利用分子扩散向半导体材料掺入其它元素 【答案】B 【解析】 选B.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A正确.分子之间的距离大于10-10 m时,分子间作用力随着分子间距的增大,可能先增大后减小,也可能一直减小,B错误.当分子间距从小于10-10m变化到大于10-10 m时,分子势能先减小后增大,C正确.由扩散运动知识可知D正确. 此处有视频,请去附件查看】 3.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中,将所用器材按要求安装在如图甲所示的光具座上,然后接通电源使光源正常工作。像屏上出现的干涉条纹如图乙所示,下列操作中,一定可以使条纹间距变大的是(  ) A. 换一个紫色滤光片 B. 换一个高聚焦凸透镜 C. 增大单缝与双缝间的距离 D. 增大双缝到像屏的距离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根据双缝干涉条纹间距规律公式可知,使条纹间距变大的方式有:增大双缝到光屏的距L,减小双缝间距d,增大单色光的波λ。因为红光的波长大于紫光的波长,所以换一个紫色滤光片,会使条纹间距变小。A错误; B、换一个高聚焦凸透镜,只是使光屏上所成的像更清晰些,不影响条纹间距大小;B错误; C、增大单缝与双缝间的距离,光屏上的成像情况不受影响;C错误; D、增大双缝到像屏的距离,可使条纹间距变大,D正确。 4.用传感器测量一物体的重力时,发现在赤道测得的读数与其在北极的读数相差大约3‰.如图所示,如果认为地球是一个质量分布均匀的标准球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北极处物体的向心力为万有引力的3‰ B. 在北极处物体的重力为万有引力的3‰ C. 在赤道处物体的向心力为万有引力的3‰ D. 在赤道处物体的重力为万有引力的3‰ 【答案】C 【解析】 【详解】AB、在北极处,没有向心力,重力等于万有引力,A、B错误。 C、在赤道处, ,再结合题意=3‰知,在赤道处: =3‰,C正确。 D、赤道处: =997‰,D错误; 5.图甲为一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图象,图乙为横波中x=2m处质点A的振动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波传播方向沿x轴负方向 B. 波的传播速度大小为2m/s C. 在t=0时刻,图甲中质点A的振动速度大小为0 D. 在t=1s时刻,图甲中质点A的位置坐标为(0,20) 【答案】B 【解析】 A项:t=0s时A点在平衡位置上,由乙图知下一时刻向上振动,从而确定了该波沿x轴正向传播,故A错误; B项:由甲图得到该波的波长为8m,由乙图得到该波的周期为4s,所以波速为,故B正确; C项:在t=0时,质点A处于平衡位置,所以质点的振动速度最大,故C错误; D项:在t=0时,质点A处于平衡位置,接下来向上振动,经过,质点A位于波峰,位置坐标为(2m,20cm),故D错误。 6.如图所示,两平行金属板中有相互垂直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一个α粒子从两板正中央垂直电场、磁场入射,它在金属板间运动轨迹如图中曲线所示,则在α粒子飞跃金属板间区域过程中(  ) A. α粒子的动能增大 B. α粒子的电势能增大…简介:2019年北京市通州区高考物理二模试卷 一、(选择题共48分)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下列核反应方程中,属于β衰变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β衰变生成电子,新原子核的质量数不变,而核电荷数增加1个;由此分析可知,A是β衰变,B是核聚变,C是a衰变,D是人工核反应,A正确,BCD错误。 2. 分子动理论较好地解释了物质的宏观热力学性质。据此可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显微镜下观察到墨水中的小炭粒在不停的作无规则运动,这反映了液体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 B.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一定先减小后增大 C. 分子势能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可能先减小后增大 D. 在真空、高温条件下,可以利用分子扩散向半导体材料掺入其它元素 【答案】B 【解析】 选B.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A正确.分子之间的距离大于10-10 m时,分子间作用力随着分子间距的增大,可能先增大后减小,也可能一直减小,B错误.当分子间距从小于10-10m变化到大于10-10 m时,分子势能先减小后增大,C正确.由扩散运动知识可知D正确. 此处有视频,请去附件查看】 3.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中,将所用器材按要求安装在如图甲所示的光具座上,然后接通电源使光源正常工作。像屏上出现的干涉条纹如图乙所示,下列操作中,一定可以使条纹间距变大的是(  ) A. 换一个紫色滤光片 B. 换一个高聚焦凸透镜 C. 增大单缝与双缝间的距离 D. 增大双缝到像屏的距离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根据双缝干涉条纹间距规律公式可知,使条纹间距变大的方式有:增大双缝到光屏的距L,减小双缝间距d,增大单色光的波λ。因为红光的波长大于紫光的波长,所以换一个紫色滤光片,会使条纹间距变小。A错误; B、换一个高聚焦凸透镜,只是使光屏上所成的像更清晰些,不影响条纹间距大小;B错误; C、增大单缝与双缝间的距离,光屏上的成像情况不受影响;C错误; D、增大双缝到像屏的距离,可使条纹间距变大,D正确。 4.用传感器测量一物体的重力时,发现在赤道测得的读数与其在北极的读数相差大约3‰.如图所示,如果认为地球是一个质量分布均匀的标准球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北极处物体的向心力为万有引力的3‰ B. 在北极处物体的重力为万有引力的3‰ C. 在赤道处物体的向心力为万有引力的3‰ D. 在赤道处物体的重力为万有引力的3‰ 【答案】C 【解析】 【详解】AB、在北极处,没有向心力,重力等于万有引力,A、B错误。 C、在赤道处, ,再结合题意=3‰知,在赤道处: =3‰,C正确。 D、赤道处: =997‰,D错误; 5.图甲为一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图象,图乙为横波中x=2m处质点A的振动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波传播方向沿x轴负方向 B. 波的传播速度大小为2m/s C. 在t=0时刻,图甲中质点A的振动速度大小为0 D. 在t=1s时刻,图甲中质点A的位置坐标为(0,20) 【答案】B 【解析】 A项:t=0s时A点在平衡位置上,由乙图知下一时刻向上振动,从而确定了该波沿x轴正向传播,故A错误; B项:由甲图得到该波的波长为8m,由乙图得到该波的周期为4s,所以波速为,故B正确; C项:在t=0时,质点A处于平衡位置,所以质点的振动速度最大,故C错误; D项:在t=0时,质点A处于平衡位置,接下来向上振动,经过,质点A位于波峰,位置坐标为(2m,20cm),故D错误。 6.如图所示,两平行金属板中有相互垂直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一个α粒子从两板正中央垂直电场、磁场入射,它在金属板间运动轨迹如图中曲线所示,

吉林长春市实验中学2018-2019高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试卷(含答案)

长春市实验中学 2018-2019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物理试卷 命题人:谭本立 审题人:孔祥楠 考试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1-7为单选,8-10为多选,选不全得3分,错选不

则在α粒子飞跃金属板间区域过程中(  ) A. α粒子的动能增大 B. α粒子的电势能增大…简介:2019年北京市通州区高考物理二模试卷 一、(选择题共48分)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下列核反应方程中,属于β衰变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β衰变生成电子,新原子核的质量数不变,而核电荷数增加1个;由此分析可知,A是β衰变,B是核聚变,C是a衰变,D是人工核反应,A正确,BCD错误。 2. 分子动理论较好地解释了物质的宏观热力学性质。据此可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显微镜下观察到墨水中的小炭粒在不停的作无规则运动,这反映了液体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 B.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一定先减小后增大 C. 分子势能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可能先减小后增大 D. 在真空、高温条件下,可以利用分子扩散向半导体材料掺入其它元素 【答案】B 【解析】 选B.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A正确.分子之间的距离大于10-10 m时,分子间作用力随着分子间距的增大,可能先增大后减小,也可能一直减小,B错误.当分子间距从小于10-10m变化到大于10-10 m时,分子势能先减小后增大,C正确.由扩散运动知识可知D正确. 此处有视频,请去附件查看】 3.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中,将所用器材按要求安装在如图甲所示的光具座上,然后接通电源使光源正常工作。像屏上出现的干涉条纹如图乙所示,下列操作中,一定可以使条纹间距变大的是(  ) A. 换一个紫色滤光片 B. 换一个高聚焦凸透镜 C. 增大单缝与双缝间的距离 D. 增大双缝到像屏的距离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根据双缝干涉条纹间距规律公式可知,使条纹间距变大的方式有:增大双缝到光屏的距L,减小双缝间距d,增大单色光的波λ。因为红光的波长大于紫光的波长,所以换一个紫色滤光片,会使条纹间距变小。A错误; B、换一个高聚焦凸透镜,只是使光屏上所成的像更清晰些,不影响条纹间距大小;B错误; C、增大单缝与双缝间的距离,光屏上的成像情况不受影响;C错误; D、增大双缝到像屏的距离,可使条纹间距变大,D正确。 4.用传感器测量一物体的重力时,发现在赤道测得的读数与其在北极的读数相差大约3‰.如图所示,如果认为地球是一个质量分布均匀的标准球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北极处物体的向心力为万有引力的3‰ B. 在北极处物体的重力为万有引力的3‰ C. 在赤道处物体的向心力为万有引力的3‰ D. 在赤道处物体的重力为万有引力的3‰ 【答案】C 【解析】 【详解】AB、在北极处,没有向心力,重力等于万有引力,A、B错误。 C、在赤道处, ,再结合题意=3‰知,在赤道处: =3‰,C正确。 D、赤道处: =997‰,D错误; 5.图甲为一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图象,图乙为横波中x=2m处质点A的振动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波传播方向沿x轴负方向 B. 波的传播速度大小为2m/s C. 在t=0时刻,图甲中质点A的振动速度大小为0 D. 在t=1s时刻,图甲中质点A的位置坐标为(0,20) 【答案】B 【解析】 A项:t=0s时A点在平衡位置上,由乙图知下一时刻向上振动,从而确定了该波沿x轴正向传播,故A错误; B项:由甲图得到该波的波长为8m,由乙图得到该波的周期为4s,所以波速为,故B正确; C项:在t=0时,质点A处于平衡位置,所以质点的振动速度最大,故C错误; D项:在t=0时,质点A处于平衡位置,接下来向上振动,经过,质点A位于波峰,位置坐标为(2m,20cm),故D错误。 6.如图所示,两平行金属板中有相互垂直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一个α粒子从两板正中央垂直电场、磁场入射,它在金属板间运动轨迹如图中曲线所示,则在α粒子飞跃金属板间区域过程中(  ) A. α粒子的动能增大 B. α粒子的电势能增大…简介:2019年北京市通州区高考物理二模试卷 一、(选择题共48分)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下列核反应方程中,属于β衰变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β衰变生成电子,新原子核的质量数不变,而核电荷数增加1个;由此分析可知,A是β衰变,B是核聚变,C是a衰变,D是人工核反应,A正确,BCD错误。 2. 分子动理论较好地解释了物质的宏观热力学性质。据此可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显微镜下观察到墨水中的小炭粒在不停的作无规则运动,这反映了液体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 B.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一定先减小后增大 C. 分子势能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可能先减小后增大 D. 在真空、高温条件下,可以利用分子扩散向半导体材料掺入其它元素 【答案】B 【解析】 选B.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A正确.分子之间的距离大于10-10 m时,分子间作用力随着分子间距的增大,可能先增大后减小,也可能一直减小,B错误.当分子间距从小于10-10m变化到大于10-10 m时,分子势能先减小后增大,C正确.由扩散运动知识可知D正确. 此处有视频,请去附件查看】 3.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中,将所用器材按要求安装在如图甲所示的光具座上,然后接通电源使光源正常工作。像屏上出现的干涉条纹如图乙所示,下列操作中,一定可以使条纹间距变大的是(  ) A. 换一个紫色滤光片 B. 换一个高聚焦凸透镜 C. 增大单缝与双缝间的距离 D. 增大双缝到像屏的距离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根据双缝干涉条纹间距规律公式可知,使条纹间距变大的方式有:增大双缝到光屏的距L,减小双缝间距d,增大单色光的波λ。因为红光的波长大于紫光的波长,所以换一个紫色滤光片,会使条纹间距变小。A错误; B、换一个高聚焦凸透镜,只是使光屏上所成的像更清晰些,不影响条纹间距大小;B错误; C、增大单缝与双缝间的距离,光屏上的成像情况不受影响;C错误; D、增大双缝到像屏的距离,可使条纹间距变大,D正确。 4.用传感器测量一物体的重力时,发现在赤道测得的读数与其在北极的读数相差大约3‰.如图所示,如果认为地球是一个质量分布均匀的标准球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北极处物体的向心力为万有引力的3‰ B. 在北极处物体的重力为万有引力的3‰ C. 在赤道处物体的向心力为万有引力的3‰ D. 在赤道处物体的重力为万有引力的3‰ 【答案】C 【解析】 【详解】AB、在北极处,没有向心力,重力等于万有引力,A、B错误。 C、在赤道处, ,再结合题意=3‰知,在赤道处: =3‰,C正确。 D、赤道处: =997‰,D错误; 5.图甲为一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图象,图乙为横波中x=2m处质点A的振动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波传播方向沿x轴负方向 B. 波的传播速度大小为2m/s C. 在t=0时刻,图甲中质点A的振动速度大小为0 D. 在t=1s时刻,图甲中质点A的位置坐标为(0,20) 【答案】B 【解析】 A项:t=0s时A点在平衡位置上,由乙图知下一时刻向上振动,从而确定了该波沿x轴正向传播,故A错误; B项:由甲图得到该波的波长为8m,由乙图得到该波的周期为4s,所以波速为,故B正确; C项:在t=0时,质点A处于平衡位置,所以质点的振动速度最大,故C错误; D项:在t=0时,质点A处于平衡位置,接下来向上振动,经过,质点A位于波峰,位置坐标为(2m,20cm),故D错误。 6.如图所示,两平行金属板中有相互垂直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一个α粒子从两板正中央垂直电场、磁场入射,它在金属板间运动轨迹如图中曲线所示,则在α粒子飞跃金属板间区域过程中(  ) A. α粒子的动能增大 B. α粒子的电势能增大…简介:2019年北京市通州区高考物理二模试卷 一、(选择题共48分)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下列核反应方程中,属于β衰变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β衰变生成电子,新原子核的质量数不变,而核电荷数增加1个;由此分析可知,A是β衰变,B是核聚变,C是a衰变,D是人工核反应,A正确,BCD错误。 2. 分子动理论较好地解释了物质的宏观热力学性质。据此可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显微镜下观察到墨水中的小炭粒在不停的作无规则运动,这反映了液体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 B.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一定先减小后增大 C. 分子势能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可能先减小后增大 D. 在真空、高温条件下,可以利用分子扩散向半导体材料掺入其它元素 【答案】B 【解析】 选B.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A正确.分子之间的距离大于10-10 m时,分子间作用力随着分子间距的增大,可能先增大后减小,也可能一直减小,B错误.当分子间距从小于10-10m变化到大于10-10 m时,分子势能先减小后增大,C正确.由扩散运动知识可知D正确. 此处有视频,请去附件查看】 3.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中,将所用器材按要求安装在如图甲所示的光具座上,然后接通电源使光源正常工作。像屏上出现的干涉条纹如图乙所示,下列操作中,一定可以使条纹间距变大的是(  ) A. 换一个紫色滤光片 B. 换一个高聚焦凸透镜 C. 增大单缝与双缝间的距离 D. 增大双缝到像屏的距离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根据双缝干涉条纹间距规律公式可知,使条纹间距变大的方式有:增大双缝到光屏的距L,减小双缝间距d,增大单色光的波λ。因为红光的波长大于紫光的波长,所以换一个紫色滤光片,会使条纹间距变小。A错误; B、换一个高聚焦凸透镜,只是使光屏上所成的像更清晰些,不影响条纹间距大小;B错误; C、增大单缝与双缝间的距离,光屏上的成像情况不受影响;C错误; D、增大双缝到像屏的距离,可使条纹间距变大,D正确。 4.用传感器测量一物体的重力时,发现在赤道测得的读数与其在北极的读数相差大约3‰.如图所示,如果认为地球是一个质量分布均匀的标准球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北极处物体的向心力为万有引力的3‰ B. 在北极处物体的重力为万有引力的3‰ C. 在赤道处物体的向心力为万有引力的3‰ D. 在赤道处物体的重力为万有引力的3‰ 【答案】C 【解析】 【详解】AB、在北极处,没有向心力,重力等于万有引力,A、B错误。 C、在赤道处, ,再结合题意=3‰知,在赤道处: =3‰,C正确。 D、赤道处: =997‰,D错误; 5.图甲为一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图象,图乙为横波中x=2m处质点A的振动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波传播方向沿x轴负方向 B. 波的传播速度大小为2m/s C. 在t=0时刻,图甲中质点A的振动速度大小为0 D. 在t=1s时刻,图甲中质点A的位置坐标为(0,20) 【答案】B 【解析】 A项:t=0s时A点在平衡位置上,由乙图知下一时刻向上振动,从而确定了该波沿x轴正向传播,故A错误; B项:由甲图得到该波的波长为8m,由乙图得到该波的周期为4s,所以波速为,故B正确; C项:在t=0时,质点A处于平衡位置,所以质点的振动速度最大,故C错误; D项:在t=0时,质点A处于平衡位置,接下来向上振动,经过,质点A位于波峰,位置坐标为(2m,20cm),故D错误。 6.如图所示,两平行金属板中有相互垂直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一个α粒子从两板正中央垂直电场、磁场入射,它在金属板间运动轨迹如图中曲线所示,则在α粒子飞跃金属板间区域过程中(  ) A. α粒子的动能增大 B. α粒子的电势能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