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反对党八股》——破立之中见真章-教学设计

《拿来主义》精品教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拿来主义》精品教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相关作者详情,从历史的角度了解但是社会背景下的“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和“拿来主义”;2.能力目标:学习本文运用的“破立”行文方法,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感知全文

《反对党八股》——破立之中见真章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课题《反对党八股》——破立之中见真章教科书书名:《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必修上册》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19年8月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能够准确分析全文的论证过程:整体呈“金字塔

简介:高中必修一12拿来主义文章背景  自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以来,反动统治者,尤其是国民党反动派在各个方面奉行卖国政策。30年代,国民党反动派实行反革命的文化“围剿”,各种错误思潮也随之泛滥,封建的遗老遗少们叫嚷复古主义,卖国求荣的“全盘西化”论喧嚣一时。左翼文化队伍中对要不要继承文化遗产的问题也思想混乱,颇多分歧。面对如此背景,鲁迅先生写下了这篇杂文,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拿来主义”这一主张。课文概括选自《鲁迅全集》第六卷的《且介亭杂文》(“且介”读作“租界”,因为有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的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鲁迅先生有很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对帝国主义十分憎恨,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憎恨。“且介亭”标明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地讽刺了国民党统治下半殖民半封建的黑暗现实。)“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创造的词语。什么叫“拿来主义”呢? 为什么对文化遗产必须采取“拿来”的态度呢? 这就是我们学习这篇文章要弄明白的问题。本文写于一九三四年六月四日。“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把魔爪伸向华北,蒋介石反动统治集团越来越依附英美帝国主义,肆无忌惮地出卖民族利益,讨好帝国主义,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方面奉行一条彻头彻尾的卖国投降路线。英美帝国主义除了肆意践踏我国领土主权,疯狂掠夺我国经济资源外,还用腐朽没落的西方文化腐蚀我国人民,反动政府和帝国主义互相勾结,一个“送去”,一个“送来”,中国面临着“殖民地化”的严重危机。整体把握全文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2段)揭露“送去主义”在学艺上的表现及其鼓吹者的媚外行径,与一味“送去”针锋相对,提出“拿来”。第二部分(第3~5段)揭露送去者与“送来”者的奴才主子关系,辨明“抛来”与“抛给”的不同,提出“拿来主义”。12 第三部分(第6~7段)揭露“送来者”的真面目,划清“拿来”与“送来”的界限,提出“拿来主义”的要旨: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第四部分(第8~10段)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指出“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应是“占有”“挑选”和创造,最后得出结论。可以看出,作者在第一部分着重批判“送去”;第二部分深入批判“送去”,指出“送去”和“送来”者的奴才主子关系;第三部分着重批判“送来”。这三个部分以破为主,批判逐层深入。其中第三部分列举“送来”的货色与第一部分列举“送去主义”在学艺上的表现相呼应,文章从“送去”“送来”两个角度证明实行“拿来主义”的必要性,也便于读者对“送去”“送来”加以比较。文章的前三个部分破中有立。第一部分提出“拿来”,第二部分提出“拿来主义”,第三部分阐述“拿来主义”的要旨,完整地提出了论点。文章的第四部分,以立为主,立中有破,对“拿来主义”做了正面的分析,对论点用比喻进行正面的、直接的、具体的阐述。在本文中,作者把批判继承文化遗产这个重大问题,精当地概括为“拿来主义”。1.“占有”,即“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作者批判了那种在旧的遗产面前吓破了胆、无所措手足的“孱头”,也批判了那种为表示自己的“革命”而故意毁坏遗产的“昏蛋”,更痛斥了那种欣然接受遗产中不良成分的毒害的“废物”,为提出正面主张做好了准备。2.“挑选”,即“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作者认为,文化遗产可以分为三种:有益无害的(即“鱼翅”),要“拿来”,而且“使用”;既有毒素又有用处的(即“鸦片”),要吸取、使用它有用处的方面,清除它有害的方面;人民根本不需要的(即“烟枪”“烟灯”和“姨太太”),原则上加以“毁灭”(只留少许送博物馆)。总之,根据人民的利益,“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3.创新,即“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占有”、“挑选”,是为了推陈出新。具体到文艺建设方面,也是如此。作者说:“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二、问题探究1.作者在阐述“拿来主义”之前,为什么先谈“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12 这样写有两个作用。一是先不谈“拿来主义”,却大谈“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表面上绕了弯子,实际上先破后立、破中有立,把“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作为“拿来主义”的铺垫,“拿来主义”的提出就顺理成章了。二是“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是作为“拿来主义”的对立物出现的,与“拿来主义”形成鲜明对比,把“拿来主义”衬托得更加突出。2.实行“拿来主义”有什么条件?文章说:“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徘徊不敢走进门”的“孱头”,“放一把火烧光”的“昏蛋”,“欣欣然的蹩进卧室”的“废物”,均是实行“拿来主义”的障碍,都在扫除之列。3.这篇杂文在写法上主要有什么特点?本文以小见大,就近取譬,用细小的、人们熟悉的事物作比喻来阐明一个抽象的深刻的道理。对于批判继承这样的重大问题,如果摆开阵势铺开来谈,在千把字的杂文中几乎是不可能谈好的。作者通过比喻来谈,化抽象为具体,化艰深为浅显,化枯燥为生动,使读者一读就懂,为之折服。在本文中,不仅整个比喻(“大宅子”)是贴切的,而且每一局部的比喻也是贴切的。用“孱头”“昏蛋”“废物”来批判三种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观点和态度;用“鱼翅”“鸦片”“烟灯和烟枪”及“姨太太”来比喻文化遗产中的三种组成成分;用“占有”、“挑选”、创新来说明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三个步骤,都十分贴切,丝丝入扣。关于练习一 阅读课文,理清作者思路,总体把握文意,说说课文中“拿来主义”的含义是什么。设题意图: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理清思路,从而把握文意,领会文章的主旨。参考答案:12 文章说:“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可见,“拿来”与“送去”是相对而言的。“‘送去’之外,还得‘拿来’”,不是说只拿来不送去,而是说既要送去,也要拿来,是双向交流,是中国与外国经济、技术、文化的交流。鲁迅首先是从中国与外国的关系上提出“拿来主义”的,不仅指文艺,但包括文艺,而且文章最后落脚在文艺。“拿来主义”的具体含义,就是对文化遗产和外国的东西,“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是“占有”、“挑选”、创新。二 运用比喻,以小见大地阐明抽象、深刻的道理,是这篇课文的一个特点。举例说明本文是怎样运用比喻来阐明道理的。你能不能用其他的比喻来说明这些道理?与同学交流一下。设题意图:引导学生领悟本文的一个主要的写作特点。参考答案:从全文说,基本上是一个比喻,用“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和外国文化。从局部说,那些比喻也用得十分贴切。例如,用“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用“鸦片”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但也有某些有益的成分;用“烟枪和烟灯”“姨太太”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至于能不能用其他的比喻来说明这些道理,可以让学生试作论析。三 下边几个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用得准确、生动,有的含有讽刺的意味,试做分析。1.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2.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3.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4.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设题意图:主要是引导学生揣摩语言,领会文章的讽刺、幽默的风格。参考答案:1.“捧”“挂”带有奚落意味。2.“算得显出一点进步”是反语。3.“丰富”“大度”语带讽刺。4.“摩登”有幽默意味,捎带着表现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12 强化练习题  A卷 [Y]1.根据语境,确定“或”字的意义:A.或者B.有的①几百年以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                              [    ]②(一个穷青年)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                                            [    ]③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    ]阅读选文,完成文后问题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得“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阿刺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可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①总之,我们要拿来。②我们要或存放,或使用,或毁灭。③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④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⑤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Y]2.第一段中的“鱼翅”、“烟枪和烟灯”、“姨太太”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    ]A.借代B.暗喻12 C.明喻D.借喻它们各指什么?“鱼翅”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烟枪和烟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姨太太”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Z]3.第二段层次划分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Z]4.下面各句分别阐明“拿来主义”的问题是什么?①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②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③我们要或存放,或使用,或毁灭。(    )④他占有,挑选。(    )⑤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    )参考答案 A卷 12 1.所考知识点:词语的理解。解题过程点拨及答案:答案应为①B  ②A  ③B。“或者”和“有的”要区分其意义和用法,“或者”为选择关系,“有的”为并列关系。2.所考知识点:借代和借喻的区分。解题过程点拨及答案:借代和借喻要区分开来,借代是甲乙两事物相关,或材料代,或质地代,或局部代……借喻是比喻,只有喻体出现,本体和喻词不出现,喻体和本体有相似点。正确答案应为D。3.所考知识点:文段思路,层次。解题过程点拨及答案:该段文字是从正反两方面分析的。层次划分应为D。4.所考知识点:文句理解,提要概括。解题答案:①实行“拿来主义”的原因;②实行“拿来主义”的前提条件;③实行“拿来主义”的态度、方法;④同③;⑤实行“拿来主义”的结果。练习测试一  一、下列词语中加黑的字注音、书写均无误的一组是( )。   A.残羹冷灸(gēng)冠冕堂皇(miǎn)   B.鸦片(yā)脑髓(suǐ)   C.自栩(xǔ) 玄虚(xúan)   D.吝啬(sè) 蹩进(piē)  二、下列词语中加黑字意义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   A.长歌当哭得当 当天   B.无缘无故 变故 事故12    C.博而不精 精华酒精   D.一一列举 举例 举止  三、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组是( )。  ①南京的夏季是气温最高的地区之一。  ②只要认真努力地学习,就会有真才实学。  ③这时全场人的眼睛都集中到主席台上。  ④经过努力,王琳终于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⑤一个科学家能够以自己杰出的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奖金,这是非常荣誉的事情。  ⑥他战胜了许多困难,取得了显著成就。  ⑦大会批判了这种错误观点。   A.②③④  B.②④⑤   C.④⑤⑥  D.④⑥⑦  四、对以下句义理解正确的有( )。  ①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清政府奉行的是闭关自守的政策。)  ②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鲁迅先生充分肯定了“送出去”。)  ③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鲁迅先生十分形象地提出了“拿来主义”的主张。)  ④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  (只要坚持和实行了拿来主义,文艺就会成为新文艺。)  五、阅读并回答问题。12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  1. 鲁迅先生为什么说“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    2.以上文字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结论是什么?    3.作者将“尼采”“发了疯”和“中国也不是”放在一起,批判“送去主义”,“尼采”和“中国”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六、下面一段文字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A.比喻论证 B.对比论证 C.类比论证  答( )  七、阅读并回答问题。  ①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②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③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④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1.本段文字第一层应划在(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  2.首句与②③④句的关系是( )。  A.解说 B.递进 C.总分 D.条件  八、指出课文中下列词语的含义。12   1.拿来  2.使用  3.毁灭  九、指出下列比喻的本体。  1.主人  2.宅子  3.新人  4.新宅子  十、阅读并回答问题。  中国人怎么了?如今的消费越来越高档。餐厅、时装屋、卡拉OK厅等,都朝豪华奢侈大踏步前进。消费如同①发狂的牛,再也不听指挥了。社会尚属初级阶段,如此挥霍消费怎么得了?  有识之士站出来,首先劝告消费者:你有钱也没必要乱花呀,还不如用来修公园、修足球场、盖民房哩;转身又向商家忠告:算算帐,中国的大款毕竟是少数,热闹一阵最终没人买东西,你就不怕蚀本吗?  道理正确,语言清楚,就是效果甚微。我们的有识之士,仿佛②拽着牛尾巴,正被消费狂牛拖着走呢。真是无可奈何牛奔去。  引导消费,关键是③牵住牛鼻子。  牛鼻子在哪里?累进所得税法,正是引导消费的牛鼻子。  但是这牛鼻子也是不好牵的。政府职能不转变,体制不改革,税法也会成为一纸空文。牵牛鼻子又脏又累,还要冒着被牛角顶一家伙的危险,官员情愿吗?还是执牛耳更潇洒!  ④执牛耳者,诸侯会盟时,割耳滴血入酒盅的领导也。当盟主,比作牧童气派多了,高贵多了,虽然指挥不了牛,但座次保持了。  牛尾只能炖汤,执牛耳只能显威风,牛鼻绳能牵牛,却要当社会的放牛娃。真难选择!  1.指出下面比喻修辞的本体。12   ①发狂的牛  ②执牛耳者  2.指出下面论证了什么观点。  ①拽着牛尾巴  ②牵住牛鼻子  3.作者用比喻论证要证明什么?反对什么?   参考答案  一、B  二、A  三、D  四、①③④  五、  1.鲁迅先生是顺着对方的观点往下说,有意识地将敌论引入荒谬的境地。  2.举例论证的方法,进一步批判了“送去主义”。  3.“尼采”“发了疯”,中国如实行“送去主义”将亡国灭种,作者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  六、A  七、1.B2.C  八、1.对中外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 2.对中外文化遗产中的精华应持的态度 3.对文化遗产中有害无益的东西应持的态度  九、1.能够实行拿来主义的人 2.中外文化遗产 3.能够实行拿来主义,善于吸收中外文化遗产精华的人 4.新文化  十、1.①盲目消费的热潮 ②面对消费热潮不敢正确引导的人 2.①指被消费热潮拖着走 ②要想正确引导消费的方法 3.要想正确引导消费,必须要做牵牛鼻子的人,批评了在消费热潮面前畏首畏尾,被盲目拖着走的态度。12  12
简介:高中必修一12拿来主义文章背景  自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以来,反动统治者,尤其是国民党反动派在各个方面奉行卖国政策。30年代,国民党反动派实行反革命的文化“围剿”,各种错误思潮也随之泛滥,封建的遗老遗少们叫嚷复古主义,卖国求荣的“全盘西化”论喧嚣一时。左翼文化队伍中对要不要继承文化遗产的问题也思想混乱,颇多分歧。面对如此背景,鲁迅先生写下了这篇杂文,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拿来主义”这一主张。课文概括选自《鲁迅全集》第六卷的《且介亭杂文》(“且介”读作“租界”,因为有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的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鲁迅先生有很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对帝国主义十分憎恨,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憎恨。“且介亭”标明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地讽刺了国民党统治下半殖民半封建的黑暗现实。)“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创造的词语。什么叫“拿来主义”呢? 为什么对文化遗产必须采取“拿来”的态度呢? 这就是我们学习这篇文章要弄明白的问题。本文写于一九三四年六月四日。“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把魔爪伸向华北,蒋介石反动统治集团越来越依附英美帝国主义,肆无忌惮地出卖民族利益,讨好帝国主义,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方面奉行一条彻头彻尾的卖国投降路线。英美帝国主义除了肆意践踏我国领土主权,疯狂掠夺我国经济资源外,还用腐朽没落的西方文化腐蚀我国人民,反动政府和帝国主义互相勾结,一个“送去”,一个“送来”,中国面临着“殖民地化”的严重危机。整体把握全文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2段)揭露“送去主义”在学艺上的表现及其鼓吹者的媚外行径,与一味“送去”针锋相对,提出“拿来”。第二部分(第3~5段)揭露送去者与“送来”者的奴才主子关系,辨明“抛来”与“抛给”的不同,提出“拿来主义”。12 第三部分(第6~7段)揭露“送来者”的真面目,划清“拿来”与“送来”的界限,提出“拿来主义”的要旨: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第四部分(第8~10段)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指出“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应是“占有”“挑选”和创造,最后得出结论。可以看出,作者在第一部分着重批判“送去”;第二部分深入批判“送去”,指出“送去”和“送来”者的奴才主子关系;第三部分着重批判“送来”。这三个部分以破为主,批判逐层深入。其中第三部分列举“送来”的货色与第一部分列举“送去主义”在学艺上的表现相呼应,文章从“送去”“送来”两个角度证明实行“拿来主义”的必要性,也便于读者对“送去”“送来”加以比较。文章的前三个部分破中有立。第一部分提出“拿来”,第二部分提出“拿来主义”,第三部分阐述“拿来主义”的要旨,完整地提出了论点。文章的第四部分,以立为主,立中有破,对“拿来主义”做了正面的分析,对论点用比喻进行正面的、直接的、具体的阐述。在本文中,作者把批判继承文化遗产这个重大问题,精当地概括为“拿来主义”。1.“占有”,即“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作者批判了那种在旧的遗产面前吓破了胆、无所措手足的“孱头”,也批判了那种为表示自己的“革命”而故意毁坏遗产的“昏蛋”,更痛斥了那种欣然接受遗产中不良成分的毒害的“废物”,为提出正面主张做好了准备。2.“挑选”,即“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作者认为,文化遗产可以分为三种:有益无害的(即“鱼翅”),要“拿来”,而且“使用”;既有毒素又有用处的(即“鸦片”),要吸取、使用它有用处的方面,清除它有害的方面;人民根本不需要的(即“烟枪”“烟灯”和“姨太太”),原则上加以“毁灭”(只留少许送博物馆)。总之,根据人民的利益,“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3.创新,即“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占有”、“挑选”,是为了推陈出新。具体到文艺建设方面,也是如此。作者说:“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二、问题探究1.作者在阐述“拿来主义”之前,为什么先谈“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12 这样写有两个作用。一是先不谈“拿来主义”,却大谈“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表面上绕了弯子,实际上先破后立、破中有立,把“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作为“拿来主义”的铺垫,“拿来主义”的提出就顺理成章了。二是“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是作为“拿来主义”的对立物出现的,与“拿来主义”形成鲜明对比,把“拿来主义”衬托得更加突出。2.实行“拿来主义”有什么条件?文章说:“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徘徊不敢走进门”的“孱头”,“放一把火烧光”的“昏蛋”,“欣欣然的蹩进卧室”的“废物”,均是实行“拿来主义”的障碍,都在扫除之列。3.这篇杂文在写法上主要有什么特点?本文以小见大,就近取譬,用细小的、人们熟悉的事物作比喻来阐明一个抽象的深刻的道理。对于批判继承这样的重大问题,如果摆开阵势铺开来谈,在千把字的杂文中几乎是不可能谈好的。作者通过比喻来谈,化抽象为具体,化艰深为浅显,化枯燥为生动,使读者一读就懂,为之折服。在本文中,不仅整个比喻(“大宅子”)是贴切的,而且每一局部的比喻也是贴切的。用“孱头”“昏蛋”“废物”来批判三种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观点和态度;用“鱼翅”“鸦片”“烟灯和烟枪”及“姨太太”来比喻文化遗产中的三种组成成分;用“占有”、“挑选”、创新来说明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三个步骤,都十分贴切,丝丝入扣。关于练习一 阅读课文,理清作者思路,总体把握文意,说说课文中“拿来主义”的含义是什么。设题意图: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理清思路,从而把握文意,领会文章的主旨。参考答案:12 文章说:“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可见,“拿来”与“送去”是相对而言的。“‘送去’之外,还得‘拿来’”,不是说只拿来不送去,而是说既要送去,也要拿来,是双向交流,是中国与外国经济、技术、文化的交流。鲁迅首先是从中国与外国的关系上提出“拿来主义”的,不仅指文艺,但包括文艺,而且文章最后落脚在文艺。“拿来主义”的具体含义,就是对文化遗产和外国的东西,“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是“占有”、“挑选”、创新。二 运用比喻,以小见大地阐明抽象、深刻的道理,是这篇课文的一个特点。举例说明本文是怎样运用比喻来阐明道理的。你能不能用其他的比喻来说明这些道理?与同学交流一下。设题意图:引导学生领悟本文的一个主要的写作特点。参考答案:从全文说,基本上是一个比喻,用“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和外国文化。从局部说,那些比喻也用得十分贴切。例如,用“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用“鸦片”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但也有某些有益的成分;用“烟枪和烟灯”“姨太太”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至于能不能用其他的比喻来说明这些道理,可以让学生试作论析。三 下边几个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用得准确、生动,有的含有讽刺的意味,试做分析。1.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2.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3.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4.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设题意图:主要是引导学生揣摩语言,领会文章的讽刺、幽默的风格。参考答案:1.“捧”“挂”带有奚落意味。2.“算得显出一点进步”是反语。3.“丰富”“大度”语带讽刺。4.“摩登”有幽默意味,捎带着表现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12 强化练习题  A卷 [Y]1.根据语境,确定“或”字的意义:A.或者B.有的①几百年以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                              [    ]②(一个穷青年)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                                            [    ]③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    ]阅读选文,完成文后问题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得“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阿刺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可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①总之,我们要拿来。②我们要或存放,或使用,或毁灭。③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④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⑤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Y]2.第一段中的“鱼翅”、“烟枪和烟灯”、“姨太太”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    ]A.借代B.暗喻12 C.明喻D.借喻它们各指什么?“鱼翅”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烟枪和烟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姨太太”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Z]3.第二段层次划分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Z]4.下面各句分别阐明“拿来主义”的问题是什么?①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②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③我们要或存放,或使用,或毁灭。(    )④他占有,挑选。(    )⑤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    )参考答案 A卷 12 1.所考知识点:词语的理解。解题过程点拨及答案:答案应为①B  ②A  ③B。“或者”和“有的”要区分其意义和用法,“或者”为选择关系,“有的”为并列关系。2.所考知识点:借代和借喻的区分。解题过程点拨及答案:借代和借喻要区分开来,借代是甲乙两事物相关,或材料代,或质地代,或局部代……借喻是比喻,只有喻体出现,本体和喻词不出现,喻体和本体有相似点。正确答案应为D。3.所考知识点:文段思路,层次。解题过程点拨及答案:该段文字是从正反两方面分析的。层次划分应为D。4.所考知识点:文句理解,提要概括。解题答案:①实行“拿来主义”的原因;②实行“拿来主义”的前提条件;③实行“拿来主义”的态度、方法;④同③;⑤实行“拿来主义”的结果。练习测试一  一、下列词语中加黑的字注音、书写均无误的一组是( )。   A.残羹冷灸(gēng)冠冕堂皇(miǎn)   B.鸦片(yā)脑髓(suǐ)   C.自栩(xǔ) 玄虚(xúan)   D.吝啬(sè) 蹩进(piē)  二、下列词语中加黑字意义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   A.长歌当哭得当 当天   B.无缘无故 变故 事故12    C.博而不精 精华酒精   D.一一列举 举例 举止  三、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组是( )。  ①南京的夏季是气温最高的地区之一。  ②只要认真努力地学习,就会有真才实学。  ③这时全场人的眼睛都集中到主席台上。  ④经过努力,王琳终于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⑤一个科学家能够以自己杰出的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奖金,这是非常荣誉的事情。  ⑥他战胜了许多困难,取得了显著成就。  ⑦大会批判了这种错误观点。   A.②③④  B.②④⑤   C.④⑤⑥  D.④⑥⑦  四、对以下句义理解正确的有( )。  ①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清政府奉行的是闭关自守的政策。)  ②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鲁迅先生充分肯定了“送出去”。)  ③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鲁迅先生十分形象地提出了“拿来主义”的主张。)  ④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  (只要坚持和实行了拿来主义,文艺就会成为新文艺。)  五、阅读并回答问题。12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  1. 鲁迅先生为什么说“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    2.以上文字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结论是什么?    3.作者将“尼采”“发了疯”和“中国也不是”放在一起,批判“送去主义”,“尼采”和“中国”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六、下面一段文字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A.比喻论证 B.对比论证 C.类比论证  答( )  七、阅读并回答问题。  ①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②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③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④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1.本段文字第一层应划在(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  2.首句与②③④句的关系是( )。  A.解说 B.递进 C.总分 D.条件  八、指出课文中下列词语的含义。12   1.拿来  2.使用  3.毁灭  九、指出下列比喻的本体。  1.主人  2.宅子  3.新人  4.新宅子  十、阅读并回答问题。  中国人怎么了?如今的消费越来越高档。餐厅、时装屋、卡拉OK厅等,都朝豪华奢侈大踏步前进。消费如同①发狂的牛,再也不听指挥了。社会尚属初级阶段,如此挥霍消费怎么得了?  有识之士站出来,首先劝告消费者:你有钱也没必要乱花呀,还不如用来修公园、修足球场、盖民房哩;转身又向商家忠告:算算帐,中国的大款毕竟是少数,热闹一阵最终没人买东西,你就不怕蚀本吗?  道理正确,语言清楚,就是效果甚微。我们的有识之士,仿佛②拽着牛尾巴,正被消费狂牛拖着走呢。真是无可奈何牛奔去。  引导消费,关键是③牵住牛鼻子。  牛鼻子在哪里?累进所得税法,正是引导消费的牛鼻子。  但是这牛鼻子也是不好牵的。政府职能不转变,体制不改革,税法也会成为一纸空文。牵牛鼻子又脏又累,还要冒着被牛角顶一家伙的危险,官员情愿吗?还是执牛耳更潇洒!  ④执牛耳者,诸侯会盟时,割耳滴血入酒盅的领导也。当盟主,比作牧童气派多了,高贵多了,虽然指挥不了牛,但座次保持了。  牛尾只能炖汤,执牛耳只能显威风,牛鼻绳能牵牛,却要当社会的放牛娃。真难选择!  1.指出下面比喻修辞的本体。12   ①发狂的牛  ②执牛耳者  2.指出下面论证了什么观点。  ①拽着牛尾巴  ②牵住牛鼻子  3.作者用比喻论证要证明什么?反对什么?   参考答案  一、B  二、A  三、D  四、①③④  五、  1.鲁迅先生是顺着对方的观点往下说,有意识地将敌论引入荒谬的境地。  2.举例论证的方法,进一步批判了“送去主义”。  3.“尼采”“发了疯”,中国如实行“送去主义”将亡国灭种,作者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  六、A  七、1.B2.C  八、1.对中外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 2.对中外文化遗产中的精华应持的态度 3.对文化遗产中有害无益的东西应持的态度  九、1.能够实行拿来主义的人 2.中外文化遗产 3.能够实行拿来主义,善于吸收中外文化遗产精华的人 4.新文化  十、1.①盲目消费的热潮 ②面对消费热潮不敢正确引导的人 2.①指被消费热潮拖着走 ②要想正确引导消费的方法 3.要想正确引导消费,必须要做牵牛鼻子的人,批评了在消费热潮面前畏首畏尾,被盲目拖着走的态度。12  12
简介:高中必修一12拿来主义文章背景  自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以来,反动统治者,尤其是国民党反动派在各个方面奉行卖国政策。30年代,国民党反动派实行反革命的文化“围剿”,各种错误思潮也随之泛滥,封建的遗老遗少们叫嚷复古主义,卖国求荣的“全盘西化”论喧嚣一时。左翼文化队伍中对要不要继承文化遗产的问题也思想混乱,颇多分歧。面对如此背景,鲁迅先生写下了这篇杂文,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拿来主义”这一主张。课文概括选自《鲁迅全集》第六卷的《且介亭杂文》(“且介”读作“租界”,因为有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的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鲁迅先生有很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对帝国主义十分憎恨,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憎恨。“且介亭”标明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地讽刺了国民党统治下半殖民半封建的黑暗现实。)“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创造的词语。什么叫“拿来主义”呢? 为什么对文化遗产必须采取“拿来”的态度呢? 这就是我们学习这篇文章要弄明白的问题。本文写于一九三四年六月四日。“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把魔爪伸向华北,蒋介石反动统治集团越来越依附英美帝国主义,肆无忌惮地出卖民族利益,讨好帝国主义,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方面奉行一条彻头彻尾的卖国投降路线。英美帝国主义除了肆意践踏我国领土主权,疯狂掠夺我国经济资源外,还用腐朽没落的西方文化腐蚀我国人民,反动政府和帝国主义互相勾结,一个“送去”,一个“送来”,中国面临着“殖民地化”的严重危机。整体把握全文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2段)揭露“送去主义”在学艺上的表现及其鼓吹者的媚外行径,与一味“送去”针锋相对,提出“拿来”。第二部分(第3~5段)揭露送去者与“送来”者的奴才主子关系,辨明“抛来”与“抛给”的不同,提出“拿来主义”。12 第三部分(第6~7段)揭露“送来者”的真面目,划清“拿来”与“送来”的界限,提出“拿来主义”的要旨: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第四部分(第8~10段)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指出“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应是“占有”“挑选”和创造,最后得出结论。可以看出,作者在第一部分着重批判“送去”;第二部分深入批判“送去”,指出“送去”和“送来”者的奴才主子关系;第三部分着重批判“送来”。这三个部分以破为主,批判逐层深入。其中第三部分列举“送来”的货色与第一部分列举“送去主义”在学艺上的表现相呼应,文章从“送去”“送来”两个角度证明实行“拿来主义”的必要性,也便于读者对“送去”“送来”加以比较。文章的前三个部分破中有立。第一部分提出“拿来”,第二部分提出“拿来主义”,第三部分阐述“拿来主义”的要旨,完整地提出了论点。文章的第四部分,以立为主,立中有破,对“拿来主义”做了正面的分析,对论点用比喻进行正面的、直接的、具体的阐述。在本文中,作者把批判继承文化遗产这个重大问题,精当地概括为“拿来主义”。1.“占有”,即“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作者批判了那种在旧的遗产面前吓破了胆、无所措手足的“孱头”,也批判了那种为表示自己的“革命”而故意毁坏遗产的“昏蛋”,更痛斥了那种欣然接受遗产中不良成分的毒害的“废物”,为提出正面主张做好了准备。2.“挑选”,即“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作者认为,文化遗产可以分为三种:有益无害的(即“鱼翅”),要“拿来”,而且“使用”;既有毒素又有用处的(即“鸦片”),要吸取、使用它有用处的方面,清除它有害的方面;人民根本不需要的(即“烟枪”“烟灯”和“姨太太”),原则上加以“毁灭”(只留少许送博物馆)。总之,根据人民的利益,“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3.创新,即“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占有”、“挑选”,是为了推陈出新。具体到文艺建设方面,也是如此。作者说:“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二、问题探究1.作者在阐述“拿来主义”之前,为什么先谈“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12 这样写有两个作用。一是先不谈“拿来主义”,却大谈“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表面上绕了弯子,实际上先破后立、破中有立,把“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作为“拿来主义”的铺垫,“拿来主义”的提出就顺理成章了。二是“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是作为“拿来主义”的对立物出现的,与“拿来主义”形成鲜明对比,把“拿来主义”衬托得更加突出。2.实行“拿来主义”有什么条件?文章说:“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徘徊不敢走进门”的“孱头”,“放一把火烧光”的“昏蛋”,“欣欣然的蹩进卧室”的“废物”,均是实行“拿来主义”的障碍,都在扫除之列。3.这篇杂文在写法上主要有什么特点?本文以小见大,就近取譬,用细小的、人们熟悉的事物作比喻来阐明一个抽象的深刻的道理。对于批判继承这样的重大问题,如果摆开阵势铺开来谈,在千把字的杂文中几乎是不可能谈好的。作者通过比喻来谈,化抽象为具体,化艰深为浅显,化枯燥为生动,使读者一读就懂,为之折服。在本文中,不仅整个比喻(“大宅子”)是贴切的,而且每一局部的比喻也是贴切的。用“孱头”“昏蛋”“废物”来批判三种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观点和态度;用“鱼翅”“鸦片”“烟灯和烟枪”及“姨太太”来比喻文化遗产中的三种组成成分;用“占有”、“挑选”、创新来说明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三个步骤,都十分贴切,丝丝入扣。关于练习一 阅读课文,理清作者思路,总体把握文意,说说课文中“拿来主义”的含义是什么。设题意图: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理清思路,从而把握文意,领会文章的主旨。参考答案:12 文章说:“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可见,“拿来”与“送去”是相对而言的。“‘送去’之外,还得‘拿来’”,不是说只拿来不送去,而是说既要送去,也要拿来,是双向交流,是中国与外国经济、技术、文化的交流。鲁迅首先是从中国与外国的关系上提出“拿来主义”的,不仅指文艺,但包括文艺,而且文章最后落脚在文艺。“拿来主义”的具体含义,就是对文化遗产和外国的东西,“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是“占有”、“挑选”、创新。二 运用比喻,以小见大地阐明抽象、深刻的道理,是这篇课文的一个特点。举例说明本文是怎样运用比喻来阐明道理的。你能不能用其他的比喻来说明这些道理?与同学交流一下。设题意图:引导学生领悟本文的一个主要的写作特点。参考答案:从全文说,基本上是一个比喻,用“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和外国文化。从局部说,那些比喻也用得十分贴切。例如,用“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用“鸦片”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但也有某些有益的成分;用“烟枪和烟灯”“姨太太”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至于能不能用其他的比喻来说明这些道理,可以让学生试作论析。三 下边几个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用得准确、生动,有的含有讽刺的意味,试做分析。1.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2.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3.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4.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设题意图:主要是引导学生揣摩语言,领会文章的讽刺、幽默的风格。参考答案:1.“捧”“挂”带有奚落意味。2.“算得显出一点进步”是反语。3.“丰富”“大度”语带讽刺。4.“摩登”有幽默意味,捎带着表现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12 强化练习题  A卷 [Y]1.根据语境,确定“或”字的意义:A.或者B.有的①几百年以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                              [    ]②(一个穷青年)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                                            [    ]③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    ]阅读选文,完成文后问题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得“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阿刺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可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①总之,我们要拿来。②我们要或存放,或使用,或毁灭。③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④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⑤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Y]2.第一段中的“鱼翅”、“烟枪和烟灯”、“姨太太”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    ]A.借代B.暗喻12 C.明喻D.借喻它们各指什么?“鱼翅”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烟枪和烟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姨太太”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Z]3.第二段层次划分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Z]4.下面各句分别阐明“拿来主义”的问题是什么?①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②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③我们要或存放,或使用,或毁灭。(    )④他占有,挑选。(    )⑤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    )参考答案 A卷 12 1.所考知识点:词语的理解。解题过程点拨及答案:答案应为①B  ②A  ③B。“或者”和“有的”要区分其意义和用法,“或者”为选择关系,“有的”为并列关系。2.所考知识点:借代和借喻的区分。解题过程点拨及答案:借代和借喻要区分开来,借代是甲乙两事物相关,或材料代,或质地代,或局部代……借喻是比喻,只有喻体出现,本体和喻词不出现,喻体和本体有相似点。正确答案应为D。3.所考知识点:文段思路,层次。解题过程点拨及答案:该段文字是从正反两方面分析的。层次划分应为D。4.所考知识点:文句理解,提要概括。解题答案:①实行“拿来主义”的原因;②实行“拿来主义”的前提条件;③实行“拿来主义”的态度、方法;④同③;⑤实行“拿来主义”的结果。练习测试一  一、下列词语中加黑的字注音、书写均无误的一组是( )。   A.残羹冷灸(gēng)冠冕堂皇(miǎn)   B.鸦片(yā)脑髓(suǐ)   C.自栩(xǔ) 玄虚(xúan)   D.吝啬(sè) 蹩进(piē)  二、下列词语中加黑字意义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   A.长歌当哭得当 当天   B.无缘无故 变故 事故12    C.博而不精 精华酒精   D.一一列举 举例 举止  三、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组是( )。  ①南京的夏季是气温最高的地区之一。  ②只要认真努力地学习,就会有真才实学。  ③这时全场人的眼睛都集中到主席台上。  ④经过努力,王琳终于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⑤一个科学家能够以自己杰出的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奖金,这是非常荣誉的事情。  ⑥他战胜了许多困难,取得了显著成就。  ⑦大会批判了这种错误观点。   A.②③④  B.②④⑤   C.④⑤⑥  D.④⑥⑦  四、对以下句义理解正确的有( )。  ①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清政府奉行的是闭关自守的政策。)  ②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鲁迅先生充分肯定了“送出去”。)  ③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鲁迅先生十分形象地提出了“拿来主义”的主张。)  ④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  (只要坚持和实行了拿来主义,文艺就会成为新文艺。)  五、阅读并回答问题。12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  1. 鲁迅先生为什么说“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    2.以上文字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结论是什么?    3.作者将“尼采”“发了疯”和“中国也不是”放在一起,批判“送去主义”,“尼采”和“中国”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六、下面一段文字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A.比喻论证 B.对比论证 C.类比论证  答( )  七、阅读并回答问题。  ①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②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③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④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1.本段文字第一层应划在(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  2.首句与②③④句的关系是( )。  A.解说 B.递进 C.总分 D.条件  八、指出课文中下列词语的含义。12   1.拿来  2.使用  3.毁灭  九、指出下列比喻的本体。  1.主人  2.宅子  3.新人  4.新宅子  十、阅读并回答问题。  中国人怎么了?如今的消费越来越高档。餐厅、时装屋、卡拉OK厅等,都朝豪华奢侈大踏步前进。消费如同①发狂的牛,再也不听指挥了。社会尚属初级阶段,如此挥霍消费怎么得了?  有识之士站出来,首先劝告消费者:你有钱也没必要乱花呀,还不如用来修公园、修足球场、盖民房哩;转身又向商家忠告:算算帐,中国的大款毕竟是少数,热闹一阵最终没人买东西,你就不怕蚀本吗?  道理正确,语言清楚,就是效果甚微。我们的有识之士,仿佛②拽着牛尾巴,正被消费狂牛拖着走呢。真是无可奈何牛奔去。  引导消费,关键是③牵住牛鼻子。  牛鼻子在哪里?累进所得税法,正是引导消费的牛鼻子。  但是这牛鼻子也是不好牵的。政府职能不转变,体制不改革,税法也会成为一纸空文。牵牛鼻子又脏又累,还要冒着被牛角顶一家伙的危险,官员情愿吗?还是执牛耳更潇洒!  ④执牛耳者,诸侯会盟时,割耳滴血入酒盅的领导也。当盟主,比作牧童气派多了,高贵多了,虽然指挥不了牛,但座次保持了。  牛尾只能炖汤,执牛耳只能显威风,牛鼻绳能牵牛,却要当社会的放牛娃。真难选择!  1.指出下面比喻修辞的本体。12   ①发狂的牛  ②执牛耳者  2.指出下面论证了什么观点。  ①拽着牛尾巴  ②牵住牛鼻子  3.作者用比喻论证要证明什么?反对什么?   参考答案  一、B  二、A  三、D  四、①③④  五、  1.鲁迅先生是顺着对方的观点往下说,有意识地将敌论引入荒谬的境地。  2.举例论证的方法,进一步批判了“送去主义”。  3.“尼采”“发了疯”,中国如实行“送去主义”将亡国灭种,作者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  六、A  七、1.B2.C  八、1.对中外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 2.对中外文化遗产中的精华应持的态度 3.对文化遗产中有害无益的东西应持的态度  九、1.能够实行拿来主义的人 2.中外文化遗产 3.能够实行拿来主义,善于吸收中外文化遗产精华的人 4.新文化  十、1.①盲目消费的热潮 ②面对消费热潮不敢正确引导的人 2.①指被消费热潮拖着走 ②要想正确引导消费的方法 3.要想正确引导消费,必须要做牵牛鼻子的人,批评了在消费热潮面前畏首畏尾,被盲目拖着走的态度。12  12
简介:高中必修一12拿来主义文章背景  自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以来,反动统治者,尤其是国民党反动派在各个方面奉行卖国政策。30年代,国民党反动派实行反革命的文化“围剿”,各种错误思潮也随之泛滥,封建的遗老遗少们叫嚷复古主义,卖国求荣的“全盘西化”论喧嚣一时。左翼文化队伍中对要不要继承文化遗产的问题也思想混乱,颇多分歧。面对如此背景,鲁迅先生写下了这篇杂文,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拿来主义”这一主张。课文概括选自《鲁迅全集》第六卷的《且介亭杂文》(“且介”读作“租界”,因为有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的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鲁迅先生有很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对帝国主义十分憎恨,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憎恨。“且介亭”标明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地讽刺了国民党统治下半殖民半封建的黑暗现实。)“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创造的词语。什么叫“拿来主义”呢? 为什么对文化遗产必须采取“拿来”的态度呢? 这就是我们学习这篇文章要弄明白的问题。本文写于一九三四年六月四日。“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把魔爪伸向华北,蒋介石反动统治集团越来越依附英美帝国主义,肆无忌惮地出卖民族利益,讨好帝国主义,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方面奉行一条彻头彻尾的卖国投降路线。英美帝国主义除了肆意践踏我国领土主权,疯狂掠夺我国经济资源外,还用腐朽没落的西方文化腐蚀我国人民,反动政府和帝国主义互相勾结,一个“送去”,一个“送来”,中国面临着“殖民地化”的严重危机。整体把握全文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2段)揭露“送去主义”在学艺上的表现及其鼓吹者的媚外行径,与一味“送去”针锋相对,提出“拿来”。第二部分(第3~5段)揭露送去者与“送来”者的奴才主子关系,辨明“抛来”与“抛给”的不同,提出“拿来主义”。12 第三部分(第6~7段)揭露“送来者”的真面目,划清“拿来”与“送来”的界限,提出“拿来主义”的要旨: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第四部分(第8~10段)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指出“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应是“占有”“挑选”和创造,最后得出结论。可以看出,作者在第一部分着重批判“送去”;第二部分深入批判“送去”,指出“送去”和“送来”者的奴才主子关系;第三部分着重批判“送来”。这三个部分以破为主,批判逐层深入。其中第三部分列举“送来”的货色与第一部分列举“送去主义”在学艺上的表现相呼应,文章从“送去”“送来”两个角度证明实行“拿来主义”的必要性,也便于读者对“送去”“送来”加以比较。文章的前三个部分破中有立。第一部分提出“拿来”,第二部分提出“拿来主义”,第三部分阐述“拿来主义”的要旨,完整地提出了论点。文章的第四部分,以立为主,立中有破,对“拿来主义”做了正面的分析,对论点用比喻进行正面的、直接的、具体的阐述。在本文中,作者把批判继承文化遗产这个重大问题,精当地概括为“拿来主义”。1.“占有”,即“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作者批判了那种在旧的遗产面前吓破了胆、无所措手足的“孱头”,也批判了那种为表示自己的“革命”而故意毁坏遗产的“昏蛋”,更痛斥了那种欣然接受遗产中不良成分的毒害的“废物”,为提出正面主张做好了准备。2.“挑选”,即“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作者认为,文化遗产可以分为三种:有益无害的(即“鱼翅”),要“拿来”,而且“使用”;既有毒素又有用处的(即“鸦片”),要吸取、使用它有用处的方面,清除它有害的方面;人民根本不需要的(即“烟枪”“烟灯”和“姨太太”),原则上加以“毁灭”(只留少许送博物馆)。总之,根据人民的利益,“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3.创新,即“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占有”、“挑选”,是为了推陈出新。具体到文艺建设方面,也是如此。作者说:“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二、问题探究1.作者在阐述“拿来主义”之前,为什么先谈“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12 这样写有两个作用。一是先不谈“拿来主义”,却大谈“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表面上绕了弯子,实际上先破后立、破中有立,把“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作为“拿来主义”的铺垫,“拿来主义”的提出就顺理成章了。二是“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是作为“拿来主义”的对立物出现的,与“拿来主义”形成鲜明对比,把“拿来主义”衬托得更加突出。2.实行“拿来主义”有什么条件?文章说:“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徘徊不敢走进门”的“孱头”,“放一把火烧光”的“昏蛋”,“欣欣然的蹩进卧室”的“废物”,均是实行“拿来主义”的障碍,都在扫除之列。3.这篇杂文在写法上主要有什么特点?本文以小见大,就近取譬,用细小的、人们熟悉的事物作比喻来阐明一个抽象的深刻的道理。对于批判继承这样的重大问题,如果摆开阵势铺开来谈,在千把字的杂文中几乎是不可能谈好的。作者通过比喻来谈,化抽象为具体,化艰深为浅显,化枯燥为生动,使读者一读就懂,为之折服。在本文中,不仅整个比喻(“大宅子”)是贴切的,而且每一局部的比喻也是贴切的。用“孱头”“昏蛋”“废物”来批判三种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观点和态度;用“鱼翅”“鸦片”“烟灯和烟枪”及“姨太太”来比喻文化遗产中的三种组成成分;用“占有”、“挑选”、创新来说明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三个步骤,都十分贴切,丝丝入扣。关于练习一 阅读课文,理清作者思路,总体把握文意,说说课文中“拿来主义”的含义是什么。设题意图: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理清思路,从而把握文意,领会文章的主旨。参考答案:12 文章说:“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可见,“拿来”与“送去”是相对而言的。“‘送去’之外,还得‘拿来’”,不是说只拿来不送去,而是说既要送去,也要拿来,是双向交流,是中国与外国经济、技术、文化的交流。鲁迅首先是从中国与外国的关系上提出“拿来主义”的,不仅指文艺,但包括文艺,而且文章最后落脚在文艺。“拿来主义”的具体含义,就是对文化遗产和外国的东西,“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是“占有”、“挑选”、创新。二 运用比喻,以小见大地阐明抽象、深刻的道理,是这篇课文的一个特点。举例说明本文是怎样运用比喻来阐明道理的。你能不能用其他的比喻来说明这些道理?与同学交流一下。设题意图:引导学生领悟本文的一个主要的写作特点。参考答案:从全文说,基本上是一个比喻,用“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和外国文化。从局部说,那些比喻也用得十分贴切。例如,用“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用“鸦片”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但也有某些有益的成分;用“烟枪和烟灯”“姨太太”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至于能不能用其他的比喻来说明这些道理,可以让学生试作论析。三 下边几个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用得准确、生动,有的含有讽刺的意味,试做分析。1.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2.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3.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4.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设题意图:主要是引导学生揣摩语言,领会文章的讽刺、幽默的风格。参考答案:1.“捧”“挂”带有奚落意味。2.“算得显出一点进步”是反语。3.“丰富”“大度”语带讽刺。4.“摩登”有幽默意味,捎带着表现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12 强化练习题  A卷 [Y]1.根据语境,确定“或”字的意义:A.或者B.有的①几百年以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                              [    ]②(一个穷青年)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                                            [    ]③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    ]阅读选文,完成文后问题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得“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阿刺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可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①总之,我们要拿来。②我们要或存放,或使用,或毁灭。③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④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⑤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Y]2.第一段中的“鱼翅”、“烟枪和烟灯”、“姨太太”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    ]A.借代B.暗喻12 C.明喻D.借喻它们各指什么?“鱼翅”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烟枪和烟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姨太太”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Z]3.第二段层次划分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Z]4.下面各句分别阐明“拿来主义”的问题是什么?①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②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③我们要或存放,或使用,或毁灭。(    )④他占有,挑选。(    )⑤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    )参考答案 A卷 12 1.所考知识点:词语的理解。解题过程点拨及答案:答案应为①B  ②A  ③B。“或者”和“有的”要区分其意义和用法,“或者”为选择关系,“有的”为并列关系。2.所考知识点:借代和借喻的区分。解题过程点拨及答案:借代和借喻要区分开来,借代是甲乙两事物相关,或材料代,或质地代,或局部代……借喻是比喻,只有喻体出现,本体和喻词不出现,喻体和本体有相似点。正确答案应为D。3.所考知识点:文段思路,层次。解题过程点拨及答案:该段文字是从正反两方面分析的。层次划分应为D。4.所考知识点:文句理解,提要概括。解题答案:①实行“拿来主义”的原因;②实行“拿来主义”的前提条件;③实行“拿来主义”的态度、方法;④同③;⑤实行“拿来主义”的结果。练习测试一  一、下列词语中加黑的字注音、书写均无误的一组是( )。   A.残羹冷灸(gēng)冠冕堂皇(miǎn)   B.鸦片(yā)脑髓(suǐ)   C.自栩(xǔ) 玄虚(xúan)   D.吝啬(sè) 蹩进(piē)  二、下列词语中加黑字意义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   A.长歌当哭得当 当天   B.无缘无故 变故 事故12    C.博而不精 精华酒精   D.一一列举 举例 举止  三、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组是( )。  ①南京的夏季是气温最高的地区之一。  ②只要认真努力地学习,就会有真才实学。  ③这时全场人的眼睛都集中到主席台上。  ④经过努力,王琳终于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⑤一个科学家能够以自己杰出的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奖金,这是非常荣誉的事情。  ⑥他战胜了许多困难,取得了显著成就。  ⑦大会批判了这种错误观点。   A.②③④  B.②④⑤   C.④⑤⑥  D.④⑥⑦  四、对以下句义理解正确的有( )。  ①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清政府奉行的是闭关自守的政策。)  ②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鲁迅先生充分肯定了“送出去”。)  ③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鲁迅先生十分形象地提出了“拿来主义”的主张。)  ④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  (只要坚持和实行了拿来主义,文艺就会成为新文艺。)  五、阅读并回答问题。12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  1. 鲁迅先生为什么说“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    2.以上文字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结论是什么?    3.作者将“尼采”“发了疯”和“中国也不是”放在一起,批判“送去主义”,“尼采”和“中国”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六、下面一段文字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A.比喻论证 B.对比论证 C.类比论证  答( )  七、阅读并回答问题。  ①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②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③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④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1.本段文字第一层应划在(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  2.首句与②③④句的关系是( )。  A.解说 B.递进 C.总分 D.条件  八、指出课文中下列词语的含义。12   1.拿来  2.使用  3.毁灭  九、指出下列比喻的本体。  1.主人  2.宅子  3.新人  4.新宅子  十、阅读并回答问题。  中国人怎么了?如今的消费越来越高档。餐厅、时装屋、卡拉OK厅等,都朝豪华奢侈大踏步前进。消费如同①发狂的牛,再也不听指挥了。社会尚属初级阶段,如此挥霍消费怎么得了?  有识之士站出来,首先劝告消费者:你有钱也没必要乱花呀,还不如用来修公园、修足球场、盖民房哩;转身又向商家忠告:算算帐,中国的大款毕竟是少数,热闹一阵最终没人买东西,你就不怕蚀本吗?  道理正确,语言清楚,就是效果甚微。我们的有识之士,仿佛②拽着牛尾巴,正被消费狂牛拖着走呢。真是无可奈何牛奔去。  引导消费,关键是③牵住牛鼻子。  牛鼻子在哪里?累进所得税法,正是引导消费的牛鼻子。  但是这牛鼻子也是不好牵的。政府职能不转变,体制不改革,税法也会成为一纸空文。牵牛鼻子又脏又累,还要冒着被牛角顶一家伙的危险,官员情愿吗?还是执牛耳更潇洒!  ④执牛耳者,诸侯会盟时,割耳滴血入酒盅的领导也。当盟主,比作牧童气派多了,高贵多了,虽然指挥不了牛,但座次保持了。  牛尾只能炖汤,执牛耳只能显威风,牛鼻绳能牵牛,却要当社会的放牛娃。真难选择!  1.指出下面比喻修辞的本体。12   ①发狂的牛  ②执牛耳者  2.指出下面论证了什么观点。  ①拽着牛尾巴  ②牵住牛鼻子  3.作者用比喻论证要证明什么?反对什么?   参考答案  一、B  二、A  三、D  四、①③④  五、  1.鲁迅先生是顺着对方的观点往下说,有意识地将敌论引入荒谬的境地。  2.举例论证的方法,进一步批判了“送去主义”。  3.“尼采”“发了疯”,中国如实行“送去主义”将亡国灭种,作者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  六、A  七、1.B2.C  八、1.对中外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 2.对中外文化遗产中的精华应持的态度 3.对文化遗产中有害无益的东西应持的态度  九、1.能够实行拿来主义的人 2.中外文化遗产 3.能够实行拿来主义,善于吸收中外文化遗产精华的人 4.新文化  十、1.①盲目消费的热潮 ②面对消费热潮不敢正确引导的人 2.①指被消费热潮拖着走 ②要想正确引导消费的方法 3.要想正确引导消费,必须要做牵牛鼻子的人,批评了在消费热潮面前畏首畏尾,被盲目拖着走的态度。12  12
简介:高中必修一12拿来主义文章背景  自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以来,反动统治者,尤其是国民党反动派在各个方面奉行卖国政策。30年代,国民党反动派实行反革命的文化“围剿”,各种错误思潮也随之泛滥,封建的遗老遗少们叫嚷复古主义,卖国求荣的“全盘西化”论喧嚣一时。左翼文化队伍中对要不要继承文化遗产的问题也思想混乱,颇多分歧。面对如此背景,鲁迅先生写下了这篇杂文,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拿来主义”这一主张。课文概括选自《鲁迅全集》第六卷的《且介亭杂文》(“且介”读作“租界”,因为有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的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鲁迅先生有很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对帝国主义十分憎恨,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憎恨。“且介亭”标明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地讽刺了国民党统治下半殖民半封建的黑暗现实。)“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创造的词语。什么叫“拿来主义”呢? 为什么对文化遗产必须采取“拿来”的态度呢? 这就是我们学习这篇文章要弄明白的问题。本文写于一九三四年六月四日。“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把魔爪伸向华北,蒋介石反动统治集团越来越依附英美帝国主义,肆无忌惮地出卖民族利益,讨好帝国主义,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方面奉行一条彻头彻尾的卖国投降路线。英美帝国主义除了肆意践踏我国领土主权,疯狂掠夺我国经济资源外,还用腐朽没落的西方文化腐蚀我国人民,反动政府和帝国主义互相勾结,一个“送去”,一个“送来”,中国面临着“殖民地化”的严重危机。整体把握全文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2段)揭露“送去主义”在学艺上的表现及其鼓吹者的媚外行径,与一味“送去”针锋相对,提出“拿来”。第二部分(第3~5段)揭露送去者与“送来”者的奴才主子关系,辨明“抛来”与“抛给”的不同,提出“拿来主义”。12 第三部分(第6~7段)揭露“送来者”的真面目,划清“拿来”与“送来”的界限,提出“拿来主义”的要旨: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第四部分(第8~10段)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指出“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应是“占有”“挑选”和创造,最后得出结论。可以看出,作者在第一部分着重批判“送去”;第二部分深入批判“送去”,指出“送去”和“送来”者的奴才主子关系;第三部分着重批判“送来”。这三个部分以破为主,批判逐层深入。其中第三部分列举“送来”的货色与第一部分列举“送去主义”在学艺上的表现相呼应,文章从“送去”“送来”两个角度证明实行“拿来主义”的必要性,也便于读者对“送去”“送来”加以比较。文章的前三个部分破中有立。第一部分提出“拿来”,第二部分提出“拿来主义”,第三部分阐述“拿来主义”的要旨,完整地提出了论点。文章的第四部分,以立为主,立中有破,对“拿来主义”做了正面的分析,对论点用比喻进行正面的、直接的、具体的阐述。在本文中,作者把批判继承文化遗产这个重大问题,精当地概括为“拿来主义”。1.“占有”,即“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作者批判了那种在旧的遗产面前吓破了胆、无所措手足的“孱头”,也批判了那种为表示自己的“革命”而故意毁坏遗产的“昏蛋”,更痛斥了那种欣然接受遗产中不良成分的毒害的“废物”,为提出正面主张做好了准备。2.“挑选”,即“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作者认为,文化遗产可以分为三种:有益无害的(即“鱼翅”),要“拿来”,而且“使用”;既有毒素又有用处的(即“鸦片”),要吸取、使用它有用处的方面,清除它有害的方面;人民根本不需要的(即“烟枪”“烟灯”和“姨太太”),原则上加以“毁灭”(只留少许送博物馆)。总之,根据人民的利益,“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3.创新,即“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占有”、“挑选”,是为了推陈出新。具体到文艺建设方面,也是如此。作者说:“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二、问题探究1.作者在阐述“拿来主义”之前,为什么先谈“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12 这样写有两个作用。一是先不谈“拿来主义”,却大谈“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表面上绕了弯子,实际上先破后立、破中有立,把“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作为“拿来主义”的铺垫,“拿来主义”的提出就顺理成章了。二是“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是作为“拿来主义”的对立物出现的,与“拿来主义”形成鲜明对比,把“拿来主义”衬托得更加突出。2.实行“拿来主义”有什么条件?文章说:“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徘徊不敢走进门”的“孱头”,“放一把火烧光”的“昏蛋”,“欣欣然的蹩进卧室”的“废物”,均是实行“拿来主义”的障碍,都在扫除之列。3.这篇杂文在写法上主要有什么特点?本文以小见大,就近取譬,用细小的、人们熟悉的事物作比喻来阐明一个抽象的深刻的道理。对于批判继承这样的重大问题,如果摆开阵势铺开来谈,在千把字的杂文中几乎是不可能谈好的。作者通过比喻来谈,化抽象为具体,化艰深为浅显,化枯燥为生动,使读者一读就懂,为之折服。在本文中,不仅整个比喻(“大宅子”)是贴切的,而且每一局部的比喻也是贴切的。用“孱头”“昏蛋”“废物”来批判三种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观点和态度;用“鱼翅”“鸦片”“烟灯和烟枪”及“姨太太”来比喻文化遗产中的三种组成成分;用“占有”、“挑选”、创新来说明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三个步骤,都十分贴切,丝丝入扣。关于练习一 阅读课文,理清作者思路,总体把握文意,说说课文中“拿来主义”的含义是什么。设题意图: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理清思路,从而把握文意,领会文章的主旨。参考答案:12 文章说:“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可见,“拿来”与“送去”是相对而言的。“‘送去’之外,还得‘拿来’”,不是说只拿来不送去,而是说既要送去,也要拿来,是双向交流,是中国与外国经济、技术、文化的交流。鲁迅首先是从中国与外国的关系上提出“拿来主义”的,不仅指文艺,但包括文艺,而且文章最后落脚在文艺。“拿来主义”的具体含义,就是对文化遗产和外国的东西,“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是“占有”、“挑选”、创新。二 运用比喻,以小见大地阐明抽象、深刻的道理,是这篇课文的一个特点。举例说明本文是怎样运用比喻来阐明道理的。你能不能用其他的比喻来说明这些道理?与同学交流一下。设题意图:引导学生领悟本文的一个主要的写作特点。参考答案:从全文说,基本上是一个比喻,用“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和外国文化。从局部说,那些比喻也用得十分贴切。例如,用“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用“鸦片”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但也有某些有益的成分;用“烟枪和烟灯”“姨太太”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至于能不能用其他的比喻来说明这些道理,可以让学生试作论析。三 下边几个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用得准确、生动,有的含有讽刺的意味,试做分析。1.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2.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3.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4.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设题意图:主要是引导学生揣摩语言,领会文章的讽刺、幽默的风格。参考答案:1.“捧”“挂”带有奚落意味。2.“算得显出一点进步”是反语。3.“丰富”“大度”语带讽刺。4.“摩登”有幽默意味,捎带着表现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12 强化练习题  A卷 [Y]1.根据语境,确定“或”字的意义:A.或者B.有的①几百年以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                              [    ]②(一个穷青年)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                                            [    ]③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    ]阅读选文,完成文后问题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得“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阿刺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可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①总之,我们要拿来。②我们要或存放,或使用,或毁灭。③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④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⑤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Y]2.第一段中的“鱼翅”、“烟枪和烟灯”、“姨太太”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    ]A.借代B.暗喻12 C.明喻D.借喻它们各指什么?“鱼翅”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烟枪和烟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姨太太”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Z]3.第二段层次划分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Z]4.下面各句分别阐明“拿来主义”的问题是什么?①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②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③我们要或存放,或使用,或毁灭。(    )④他占有,挑选。(    )⑤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    )参考答案 A卷 12 1.所考知识点:词语的理解。解题过程点拨及答案:答案应为①B  ②A  ③B。“或者”和“有的”要区分其意义和用法,“或者”为选择关系,“有的”为并列关系。2.所考知识点:借代和借喻的区分。解题过程点拨及答案:借代和借喻要区分开来,借代是甲乙两事物相关,或材料代,或质地代,或局部代……借喻是比喻,只有喻体出现,本体和喻词不出现,喻体和本体有相似点。正确答案应为D。3.所考知识点:文段思路,层次。解题过程点拨及答案:该段文字是从正反两方面分析的。层次划分应为D。4.所考知识点:文句理解,提要概括。解题答案:①实行“拿来主义”的原因;②实行“拿来主义”的前提条件;③实行“拿来主义”的态度、方法;④同③;⑤实行“拿来主义”的结果。练习测试一  一、下列词语中加黑的字注音、书写均无误的一组是( )。   A.残羹冷灸(gēng)冠冕堂皇(miǎn)   B.鸦片(yā)脑髓(suǐ)   C.自栩(xǔ) 玄虚(xúan)   D.吝啬(sè) 蹩进(piē)  二、下列词语中加黑字意义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   A.长歌当哭得当 当天   B.无缘无故 变故 事故12    C.博而不精 精华酒精   D.一一列举 举例 举止  三、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组是( )。  ①南京的夏季是气温最高的地区之一。  ②只要认真努力地学习,就会有真才实学。  ③这时全场人的眼睛都集中到主席台上。  ④经过努力,王琳终于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⑤一个科学家能够以自己杰出的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奖金,这是非常荣誉的事情。  ⑥他战胜了许多困难,取得了显著成就。  ⑦大会批判了这种错误观点。   A.②③④  B.②④⑤   C.④⑤⑥  D.④⑥⑦  四、对以下句义理解正确的有( )。  ①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清政府奉行的是闭关自守的政策。)  ②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鲁迅先生充分肯定了“送出去”。)  ③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鲁迅先生十分形象地提出了“拿来主义”的主张。)  ④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  (只要坚持和实行了拿来主义,文艺就会成为新文艺。)  五、阅读并回答问题。12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  1. 鲁迅先生为什么说“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    2.以上文字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结论是什么?    3.作者将“尼采”“发了疯”和“中国也不是”放在一起,批判“送去主义”,“尼采”和“中国”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六、下面一段文字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A.比喻论证 B.对比论证 C.类比论证  答( )  七、阅读并回答问题。  ①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②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③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④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1.本段文字第一层应划在(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  2.首句与②③④句的关系是( )。  A.解说 B.递进 C.总分 D.条件  八、指出课文中下列词语的含义。12   1.拿来  2.使用  3.毁灭  九、指出下列比喻的本体。  1.主人  2.宅子  3.新人  4.新宅子  十、阅读并回答问题。  中国人怎么了?如今的消费越来越高档。餐厅、时装屋、卡拉OK厅等,都朝豪华奢侈大踏步前进。消费如同①发狂的牛,再也不听指挥了。社会尚属初级阶段,如此挥霍消费怎么得了?  有识之士站出来,首先劝告消费者:你有钱也没必要乱花呀,还不如用来修公园、修足球场、盖民房哩;转身又向商家忠告:算算帐,中国的大款毕竟是少数,热闹一阵最终没人买东西,你就不怕蚀本吗?  道理正确,语言清楚,就是效果甚微。我们的有识之士,仿佛②拽着牛尾巴,正被消费狂牛拖着走呢。真是无可奈何牛奔去。  引导消费,关键是③牵住牛鼻子。  牛鼻子在哪里?累进所得税法,正是引导消费的牛鼻子。  但是这牛鼻子也是不好牵的。政府职能不转变,体制不改革,税法也会成为一纸空文。牵牛鼻子又脏又累,还要冒着被牛角顶一家伙的危险,官员情愿吗?还是执牛耳更潇洒!  ④执牛耳者,诸侯会盟时,割耳滴血入酒盅的领导也。当盟主,比作牧童气派多了,高贵多了,虽然指挥不了牛,但座次保持了。  牛尾只能炖汤,执牛耳只能显威风,牛鼻绳能牵牛,却要当社会的放牛娃。真难选择!  1.指出下面比喻修辞的本体。12   ①发狂的牛  ②执牛耳者  2.指出下面论证了什么观点。  ①拽着牛尾巴  ②牵住牛鼻子  3.作者用比喻论证要证明什么?反对什么?   参考答案  一、B  二、A  三、D  四、①③④  五、  1.鲁迅先生是顺着对方的观点往下说,有意识地将敌论引入荒谬的境地。  2.举例论证的方法,进一步批判了“送去主义”。  3.“尼采”“发了疯”,中国如实行“送去主义”将亡国灭种,作者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  六、A  七、1.B2.C  八、1.对中外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 2.对中外文化遗产中的精华应持的态度 3.对文化遗产中有害无益的东西应持的态度  九、1.能够实行拿来主义的人 2.中外文化遗产 3.能够实行拿来主义,善于吸收中外文化遗产精华的人 4.新文化  十、1.①盲目消费的热潮 ②面对消费热潮不敢正确引导的人 2.①指被消费热潮拖着走 ②要想正确引导消费的方法 3.要想正确引导消费,必须要做牵牛鼻子的人,批评了在消费热潮面前畏首畏尾,被盲目拖着走的态度。12  12
简介:高中必修一12拿来主义文章背景  自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以来,反动统治者,尤其是国民党反动派在各个方面奉行卖国政策。30年代,国民党反动派实行反革命的文化“围剿”,各种错误思潮也随之泛滥,封建的遗老遗少们叫嚷复古主义,卖国求荣的“全盘西化”论喧嚣一时。左翼文化队伍中对要不要继承文化遗产的问题也思想混乱,颇多分歧。面对如此背景,鲁迅先生写下了这篇杂文,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拿来主义”这一主张。课文概括选自《鲁迅全集》第六卷的《且介亭杂文》(“且介”读作“租界”,因为有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的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鲁迅先生有很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对帝国主义十分憎恨,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憎恨。“且介亭”标明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地讽刺了国民党统治下半殖民半封建的黑暗现实。)“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创造的词语。什么叫“拿来主义”呢? 为什么对文化遗产必须采取“拿来”的态度呢? 这就是我们学习这篇文章要弄明白的问题。本文写于一九三四年六月四日。“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把魔爪伸向华北,蒋介石反动统治集团越来越依附英美帝国主义,肆无忌惮地出卖民族利益,讨好帝国主义,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方面奉行一条彻头彻尾的卖国投降路线。英美帝国主义除了肆意践踏我国领土主权,疯狂掠夺我国经济资源外,还用腐朽没落的西方文化腐蚀我国人民,反动政府和帝国主义互相勾结,一个“送去”,一个“送来”,中国面临着“殖民地化”的严重危机。整体把握全文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2段)揭露“送去主义”在学艺上的表现及其鼓吹者的媚外行径,与一味“送去”针锋相对,提出“拿来”。第二部分(第3~5段)揭露送去者与“送来”者的奴才主子关系,辨明“抛来”与“抛给”的不同,提出“拿来主义”。12 第三部分(第6~7段)揭露“送来者”的真面目,划清“拿来”与“送来”的界限,提出“拿来主义”的要旨: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第四部分(第8~10段)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指出“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应是“占有”“挑选”和创造,最后得出结论。可以看出,作者在第一部分着重批判“送去”;第二部分深入批判“送去”,指出“送去”和“送来”者的奴才主子关系;第三部分着重批判“送来”。这三个部分以破为主,批判逐层深入。其中第三部分列举“送来”的货色与第一部分列举“送去主义”在学艺上的表现相呼应,文章从“送去”“送来”两个角度证明实行“拿来主义”的必要性,也便于读者对“送去”“送来”加以比较。文章的前三个部分破中有立。第一部分提出“拿来”,第二部分提出“拿来主义”,第三部分阐述“拿来主义”的要旨,完整地提出了论点。文章的第四部分,以立为主,立中有破,对“拿来主义”做了正面的分析,对论点用比喻进行正面的、直接的、具体的阐述。在本文中,作者把批判继承文化遗产这个重大问题,精当地概括为“拿来主义”。1.“占有”,即“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作者批判了那种在旧的遗产面前吓破了胆、无所措手足的“孱头”,也批判了那种为表示自己的“革命”而故意毁坏遗产的“昏蛋”,更痛斥了那种欣然接受遗产中不良成分的毒害的“废物”,为提出正面主张做好了准备。2.“挑选”,即“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作者认为,文化遗产可以分为三种:有益无害的(即“鱼翅”),要“拿来”,而且“使用”;既有毒素又有用处的(即“鸦片”),要吸取、使用它有用处的方面,清除它有害的方面;人民根本不需要的(即“烟枪”“烟灯”和“姨太太”),原则上加以“毁灭”(只留少许送博物馆)。总之,根据人民的利益,“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3.创新,即“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占有”、“挑选”,是为了推陈出新。具体到文艺建设方面,也是如此。作者说:“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二、问题探究1.作者在阐述“拿来主义”之前,为什么先谈“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12 这样写有两个作用。一是先不谈“拿来主义”,却大谈“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表面上绕了弯子,实际上先破后立、破中有立,把“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作为“拿来主义”的铺垫,“拿来主义”的提出就顺理成章了。二是“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是作为“拿来主义”的对立物出现的,与“拿来主义”形成鲜明对比,把“拿来主义”衬托得更加突出。2.实行“拿来主义”有什么条件?文章说:“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徘徊不敢走进门”的“孱头”,“放一把火烧光”的“昏蛋”,“欣欣然的蹩进卧室”的“废物”,均是实行“拿来主义”的障碍,都在扫除之列。3.这篇杂文在写法上主要有什么特点?本文以小见大,就近取譬,用细小的、人们熟悉的事物作比喻来阐明一个抽象的深刻的道理。对于批判继承这样的重大问题,如果摆开阵势铺开来谈,在千把字的杂文中几乎是不可能谈好的。作者通过比喻来谈,化抽象为具体,化艰深为浅显,化枯燥为生动,使读者一读就懂,为之折服。在本文中,不仅整个比喻(“大宅子”)是贴切的,而且每一局部的比喻也是贴切的。用“孱头”“昏蛋”“废物”来批判三种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观点和态度;用“鱼翅”“鸦片”“烟灯和烟枪”及“姨太太”来比喻文化遗产中的三种组成成分;用“占有”、“挑选”、创新来说明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三个步骤,都十分贴切,丝丝入扣。关于练习一 阅读课文,理清作者思路,总体把握文意,说说课文中“拿来主义”的含义是什么。设题意图: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理清思路,从而把握文意,领会文章的主旨。参考答案:12 文章说:“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可见,“拿来”与“送去”是相对而言的。“‘送去’之外,还得‘拿来’”,不是说只拿来不送去,而是说既要送去,也要拿来,是双向交流,是中国与外国经济、技术、文化的交流。鲁迅首先是从中国与外国的关系上提出“拿来主义”的,不仅指文艺,但包括文艺,而且文章最后落脚在文艺。“拿来主义”的具体含义,就是对文化遗产和外国的东西,“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是“占有”、“挑选”、创新。二 运用比喻,以小见大地阐明抽象、深刻的道理,是这篇课文的一个特点。举例说明本文是怎样运用比喻来阐明道理的。你能不能用其他的比喻来说明这些道理?与同学交流一下。设题意图:引导学生领悟本文的一个主要的写作特点。参考答案:从全文说,基本上是一个比喻,用“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和外国文化。从局部说,那些比喻也用得十分贴切。例如,用“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用“鸦片”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但也有某些有益的成分;用“烟枪和烟灯”“姨太太”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至于能不能用其他的比喻来说明这些道理,可以让学生试作论析。三 下边几个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用得准确、生动,有的含有讽刺的意味,试做分析。1.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2.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3.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4.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设题意图:主要是引导学生揣摩语言,领会文章的讽刺、幽默的风格。参考答案:1.“捧”“挂”带有奚落意味。2.“算得显出一点进步”是反语。3.“丰富”“大度”语带讽刺。4.“摩登”有幽默意味,捎带着表现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12 强化练习题  A卷 [Y]1.根据语境,确定“或”字的意义:A.或者B.有的①几百年以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                              [    ]②(一个穷青年)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                                            [    ]③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    ]阅读选文,完成文后问题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得“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阿刺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可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①总之,我们要拿来。②我们要或存放,或使用,或毁灭。③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④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⑤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Y]2.第一段中的“鱼翅”、“烟枪和烟灯”、“姨太太”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    ]A.借代B.暗喻12 C.明喻D.借喻它们各指什么?“鱼翅”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烟枪和烟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姨太太”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Z]3.第二段层次划分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Z]4.下面各句分别阐明“拿来主义”的问题是什么?①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②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③我们要或存放,或使用,或毁灭。(    )④他占有,挑选。(    )⑤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    )参考答案 A卷 12 1.所考知识点:词语的理解。解题过程点拨及答案:答案应为①B  ②A  ③B。“或者”和“有的”要区分其意义和用法,“或者”为选择关系,“有的”为并列关系。2.所考知识点:借代和借喻的区分。解题过程点拨及答案:借代和借喻要区分开来,借代是甲乙两事物相关,或材料代,或质地代,或局部代……借喻是比喻,只有喻体出现,本体和喻词不出现,喻体和本体有相似点。正确答案应为D。3.所考知识点:文段思路,层次。解题过程点拨及答案:该段文字是从正反两方面分析的。层次划分应为D。4.所考知识点:文句理解,提要概括。解题答案:①实行“拿来主义”的原因;②实行“拿来主义”的前提条件;③实行“拿来主义”的态度、方法;④同③;⑤实行“拿来主义”的结果。练习测试一  一、下列词语中加黑的字注音、书写均无误的一组是( )。   A.残羹冷灸(gēng)冠冕堂皇(miǎn)   B.鸦片(yā)脑髓(suǐ)   C.自栩(xǔ) 玄虚(xúan)   D.吝啬(sè) 蹩进(piē)  二、下列词语中加黑字意义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   A.长歌当哭得当 当天   B.无缘无故 变故 事故12    C.博而不精 精华酒精   D.一一列举 举例 举止  三、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组是( )。  ①南京的夏季是气温最高的地区之一。  ②只要认真努力地学习,就会有真才实学。  ③这时全场人的眼睛都集中到主席台上。  ④经过努力,王琳终于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⑤一个科学家能够以自己杰出的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奖金,这是非常荣誉的事情。  ⑥他战胜了许多困难,取得了显著成就。  ⑦大会批判了这种错误观点。   A.②③④  B.②④⑤   C.④⑤⑥  D.④⑥⑦  四、对以下句义理解正确的有( )。  ①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清政府奉行的是闭关自守的政策。)  ②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鲁迅先生充分肯定了“送出去”。)  ③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鲁迅先生十分形象地提出了“拿来主义”的主张。)  ④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  (只要坚持和实行了拿来主义,文艺就会成为新文艺。)  五、阅读并回答问题。12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  1. 鲁迅先生为什么说“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    2.以上文字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结论是什么?    3.作者将“尼采”“发了疯”和“中国也不是”放在一起,批判“送去主义”,“尼采”和“中国”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六、下面一段文字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A.比喻论证 B.对比论证 C.类比论证  答( )  七、阅读并回答问题。  ①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②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③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④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1.本段文字第一层应划在(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  2.首句与②③④句的关系是( )。  A.解说 B.递进 C.总分 D.条件  八、指出课文中下列词语的含义。12   1.拿来  2.使用  3.毁灭  九、指出下列比喻的本体。  1.主人  2.宅子  3.新人  4.新宅子  十、阅读并回答问题。  中国人怎么了?如今的消费越来越高档。餐厅、时装屋、卡拉OK厅等,都朝豪华奢侈大踏步前进。消费如同①发狂的牛,再也不听指挥了。社会尚属初级阶段,如此挥霍消费怎么得了?  有识之士站出来,首先劝告消费者:你有钱也没必要乱花呀,还不如用来修公园、修足球场、盖民房哩;转身又向商家忠告:算算帐,中国的大款毕竟是少数,热闹一阵最终没人买东西,你就不怕蚀本吗?  道理正确,语言清楚,就是效果甚微。我们的有识之士,仿佛②拽着牛尾巴,正被消费狂牛拖着走呢。真是无可奈何牛奔去。  引导消费,关键是③牵住牛鼻子。  牛鼻子在哪里?累进所得税法,正是引导消费的牛鼻子。  但是这牛鼻子也是不好牵的。政府职能不转变,体制不改革,税法也会成为一纸空文。牵牛鼻子又脏又累,还要冒着被牛角顶一家伙的危险,官员情愿吗?还是执牛耳更潇洒!  ④执牛耳者,诸侯会盟时,割耳滴血入酒盅的领导也。当盟主,比作牧童气派多了,高贵多了,虽然指挥不了牛,但座次保持了。  牛尾只能炖汤,执牛耳只能显威风,牛鼻绳能牵牛,却要当社会的放牛娃。真难选择!  1.指出下面比喻修辞的本体。12   ①发狂的牛  ②执牛耳者  2.指出下面论证了什么观点。  ①拽着牛尾巴  ②牵住牛鼻子  3.作者用比喻论证要证明什么?反对什么?   参考答案  一、B  二、A  三、D  四、①③④  五、  1.鲁迅先生是顺着对方的观点往下说,有意识地将敌论引入荒谬的境地。  2.举例论证的方法,进一步批判了“送去主义”。  3.“尼采”“发了疯”,中国如实行“送去主义”将亡国灭种,作者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  六、A  七、1.B2.C  八、1.对中外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 2.对中外文化遗产中的精华应持的态度 3.对文化遗产中有害无益的东西应持的态度  九、1.能够实行拿来主义的人 2.中外文化遗产 3.能够实行拿来主义,善于吸收中外文化遗产精华的人 4.新文化  十、1.①盲目消费的热潮 ②面对消费热潮不敢正确引导的人 2.①指被消费热潮拖着走 ②要想正确引导消费的方法 3.要想正确引导消费,必须要做牵牛鼻子的人,批评了在消费热潮面前畏首畏尾,被盲目拖着走的态度。12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