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应急管理局2021党建与中心融合工作情况汇报材料
学校学生因病缺勤追踪与登记制度为了保障广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有效防止传染病疫情在学校的发生,早期发现传染病病人和疑似病人,做到早隔离,早治疗,根据《中传染病防治法》制定本校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1、班主任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
市应急管理局2021党建与中心融合工作情况汇报材料今年以来,市应急管理局党委始终坚持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同频共振,统筹安全与发展,把扎实做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实践,压紧压实责
简介: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1.种子发芽实验1.许多植物的新生命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2.我们可以通过对比实验来验证种子发芽所必需的条件。在实验中只能改变一个条件(我们要 研究的条件),同时保证其他条件不变。3.实验:绿豆种子发芽和土壤的关系(1)准备两个玻璃皿。(2)在其中一个玻璃皿里铺上土壤,另一个不铺。(3)在两个玻璃皿里各放 3 粒绿豆。(4)定期给两个玻璃皿里浇同样多的水。(5)坚持每天观察种子的变化并记录下来。4.设置两组进行对比,是为了通过对比实验效果来分析改变的因素对实验的影响。5.在实验中,每一个玻璃皿中至少放3粒种子是为了减少实验的偶然性,使实验结论更准确。一粒种子可能会因自身原因不能发芽,影响实验结果。2.比较种子发芽实验1.在绿豆种子发芽和土壤的关系的实验中,两组种子都发芽了,说明土壤不是绿豆种子发芽必 需的条件。2.绿豆种子发芽和温度的关系(1)常温组有两粒种子未发芽,低温组有 1 粒种子发芽了,这属于实验中的偶然现象。(2)常温组多数种子发芽了,而低温组多数种子未发芽,这说明温度是绿豆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3.绿豆种子发芽和光照的关系4.比较种子发芽实验说明:有光组和无光组的种子都发芽了,这说明光照(阳光)不是绿豆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1)绿豆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空气,三个条件要同时具备。(2)阳光和土壤不是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3.绿豆苗的生长1.研究绿豆苗的生长是否需要阳光(1)改变的条件:光照。3 (2)不变的条件:水、温度、土壤、空气等。(3)实验记录项目高度茎、叶的颜色茎的粗细阳光下的绿 豆苗短而直茎是暗红色、 叶 是翠绿色粗壮黑暗处的绿 豆苗长而弯茎是白色, 叶是 黄色很细(4)实验结论:绿豆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绿豆苗的生长需要阳光。2.光合作用:在光照条件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绿色叶片中制造生存所需 的养料,并释放出氧气。3.不同环境里的植物对阳光、水分等条件的需求不同。 植物能适应环境,降水量大的地区生长 的植物的叶片会很大(如芭蕉), 降水量小的地区生长的植物的叶片会很小(如松树), 有的甚至 会退化成刺(如仙人掌)。4.植物具有向阳性、向水性等特性。4.蚯蚓的选择1.蚯蚓生活在地下,可以推测它喜欢黑暗的环境。2.干土里很难发现蚯蚓,推测它不喜欢干燥的环境。3.蚯蚓适宜生活在黑暗、潮湿的环境中。 4.在“了解蚯蚓对环境的选择”的实验中, 反复进行多次实验,可以避免偶然因素干扰实验结果,使实验结论更准确。5.动物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动物在长期生活繁行的过程中也形成了适应环境的特征。5.当环境改变了1.绿豆苗和它周围的各种生物形成了一个群落。当环境改变的时候, 动物会努力适应新环境;为适应环境的变化,动物会有一些特殊的行为。 2.青蛙在不同的季节会有不同的行为 春:孵化 夏:捕食 秋:挖洞 冬:冬眠3.四季的田野3 4.青蛙具有冬眠行为,青蛙冬眠主要是为了适应冬季寒冷、缺少食物等恶劣环境。蛇、熊等也 会冬眠。5.丹顶鹤具有迁徙行为,丹顶鹤迁徙主要是为了适应气候、日照及食物等因素的变化。大雁、 燕子等也会迁徙。6.食物链和食物网1.食物是动物的必要需求,动物消耗食物而获得能量。2.食物链: 绿豆苗→蚜虫→瓢虫→蜘蛛(1)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构成很多的“链条”状的联系,像这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2)一般用箭头表示食物链中 “谁被谁吃”的关系。箭头方向也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 (3)食物链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4)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以生产者为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3.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相互联系在一起呈现出的网状结构,叫食物网。7.设计和制作生态瓶1.绿豆苗和它周围的各种生物形成了一个群落。2.群落里的各种生物与环境中的非生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构成了一个整体,我们把这个整体叫生态系统。3.群落是一定范围内(如池塘)的所有生物,而生态系统是一定范围内(如池塘)的所有生物和非生物。4.制作生态瓶剪开瓶子——放入沙和水——放入植物——放入动物(1)放人顺序:沙子→水→植物→动物。(2)生态瓶中的生物:植物(水草、浮萍等)、动物(小鱼、小虾、田螺等)。 (3)生态瓶中的非生物:水、沙、阳光、空气。 5.改变生态瓶里的生物数量和非生物条件,生态瓶会发生变化。如果拿掉部分水草或加入两条小鱼都会导致小鱼缺氧而浮到水面。3
简介: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1.种子发芽实验1.许多植物的新生命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2.我们可以通过对比实验来验证种子发芽所必需的条件。在实验中只能改变一个条件(我们要 研究的条件),同时保证其他条件不变。3.实验:绿豆种子发芽和土壤的关系(1)准备两个玻璃皿。(2)在其中一个玻璃皿里铺上土壤,另一个不铺。(3)在两个玻璃皿里各放 3 粒绿豆。(4)定期给两个玻璃皿里浇同样多的水。(5)坚持每天观察种子的变化并记录下来。4.设置两组进行对比,是为了通过对比实验效果来分析改变的因素对实验的影响。5.在实验中,每一个玻璃皿中至少放3粒种子是为了减少实验的偶然性,使实验结论更准确。一粒种子可能会因自身原因不能发芽,影响实验结果。2.比较种子发芽实验1.在绿豆种子发芽和土壤的关系的实验中,两组种子都发芽了,说明土壤不是绿豆种子发芽必 需的条件。2.绿豆种子发芽和温度的关系(1)常温组有两粒种子未发芽,低温组有 1 粒种子发芽了,这属于实验中的偶然现象。(2)常温组多数种子发芽了,而低温组多数种子未发芽,这说明温度是绿豆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3.绿豆种子发芽和光照的关系4.比较种子发芽实验说明:有光组和无光组的种子都发芽了,这说明光照(阳光)不是绿豆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1)绿豆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空气,三个条件要同时具备。(2)阳光和土壤不是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3.绿豆苗的生长1.研究绿豆苗的生长是否需要阳光(1)改变的条件:光照。3 (2)不变的条件:水、温度、土壤、空气等。(3)实验记录项目高度茎、叶的颜色茎的粗细阳光下的绿 豆苗短而直茎是暗红色、 叶 是翠绿色粗壮黑暗处的绿 豆苗长而弯茎是白色, 叶是 黄色很细(4)实验结论:绿豆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绿豆苗的生长需要阳光。2.光合作用:在光照条件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绿色叶片中制造生存所需 的养料,并释放出氧气。3.不同环境里的植物对阳光、水分等条件的需求不同。 植物能适应环境,降水量大的地区生长 的植物的叶片会很大(如芭蕉), 降水量小的地区生长的植物的叶片会很小(如松树), 有的甚至 会退化成刺(如仙人掌)。4.植物具有向阳性、向水性等特性。4.蚯蚓的选择1.蚯蚓生活在地下,可以推测它喜欢黑暗的环境。2.干土里很难发现蚯蚓,推测它不喜欢干燥的环境。3.蚯蚓适宜生活在黑暗、潮湿的环境中。 4.在“了解蚯蚓对环境的选择”的实验中, 反复进行多次实验,可以避免偶然因素干扰实验结果,使实验结论更准确。5.动物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动物在长期生活繁行的过程中也形成了适应环境的特征。5.当环境改变了1.绿豆苗和它周围的各种生物形成了一个群落。当环境改变的时候, 动物会努力适应新环境;为适应环境的变化,动物会有一些特殊的行为。 2.青蛙在不同的季节会有不同的行为 春:孵化 夏:捕食 秋:挖洞 冬:冬眠3.四季的田野3 4.青蛙具有冬眠行为,青蛙冬眠主要是为了适应冬季寒冷、缺少食物等恶劣环境。蛇、熊等也 会冬眠。5.丹顶鹤具有迁徙行为,丹顶鹤迁徙主要是为了适应气候、日照及食物等因素的变化。大雁、 燕子等也会迁徙。6.食物链和食物网1.食物是动物的必要需求,动物消耗食物而获得能量。2.食物链: 绿豆苗→蚜虫→瓢虫→蜘蛛(1)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构成很多的“链条”状的联系,像这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2)一般用箭头表示食物链中 “谁被谁吃”的关系。箭头方向也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 (3)食物链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4)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以生产者为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3.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相互联系在一起呈现出的网状结构,叫食物网。7.设计和制作生态瓶1.绿豆苗和它周围的各种生物形成了一个群落。2.群落里的各种生物与环境中的非生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构成了一个整体,我们把这个整体叫生态系统。3.群落是一定范围内(如池塘)的所有生物,而生态系统是一定范围内(如池塘)的所有生物和非生物。4.制作生态瓶剪开瓶子——放入沙和水——放入植物——放入动物(1)放人顺序:沙子→水→植物→动物。(2)生态瓶中的生物:植物(水草、浮萍等)、动物(小鱼、小虾、田螺等)。 (3)生态瓶中的非生物:水、沙、阳光、空气。 5.改变生态瓶里的生物数量和非生物条件,生态瓶会发生变化。如果拿掉部分水草或加入两条小鱼都会导致小鱼缺氧而浮到水面。3
简介: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1.种子发芽实验1.许多植物的新生命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2.我们可以通过对比实验来验证种子发芽所必需的条件。在实验中只能改变一个条件(我们要 研究的条件),同时保证其他条件不变。3.实验:绿豆种子发芽和土壤的关系(1)准备两个玻璃皿。(2)在其中一个玻璃皿里铺上土壤,另一个不铺。(3)在两个玻璃皿里各放 3 粒绿豆。(4)定期给两个玻璃皿里浇同样多的水。(5)坚持每天观察种子的变化并记录下来。4.设置两组进行对比,是为了通过对比实验效果来分析改变的因素对实验的影响。5.在实验中,每一个玻璃皿中至少放3粒种子是为了减少实验的偶然性,使实验结论更准确。一粒种子可能会因自身原因不能发芽,影响实验结果。2.比较种子发芽实验1.在绿豆种子发芽和土壤的关系的实验中,两组种子都发芽了,说明土壤不是绿豆种子发芽必 需的条件。2.绿豆种子发芽和温度的关系(1)常温组有两粒种子未发芽,低温组有 1 粒种子发芽了,这属于实验中的偶然现象。(2)常温组多数种子发芽了,而低温组多数种子未发芽,这说明温度是绿豆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3.绿豆种子发芽和光照的关系4.比较种子发芽实验说明:有光组和无光组的种子都发芽了,这说明光照(阳光)不是绿豆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1)绿豆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空气,三个条件要同时具备。(2)阳光和土壤不是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3.绿豆苗的生长1.研究绿豆苗的生长是否需要阳光(1)改变的条件:光照。3 (2)不变的条件:水、温度、土壤、空气等。(3)实验记录项目高度茎、叶的颜色茎的粗细阳光下的绿 豆苗短而直茎是暗红色、 叶 是翠绿色粗壮黑暗处的绿 豆苗长而弯茎是白色, 叶是 黄色很细(4)实验结论:绿豆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绿豆苗的生长需要阳光。2.光合作用:在光照条件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绿色叶片中制造生存所需 的养料,并释放出氧气。3.不同环境里的植物对阳光、水分等条件的需求不同。 植物能适应环境,降水量大的地区生长 的植物的叶片会很大(如芭蕉), 降水量小的地区生长的植物的叶片会很小(如松树), 有的甚至 会退化成刺(如仙人掌)。4.植物具有向阳性、向水性等特性。4.蚯蚓的选择1.蚯蚓生活在地下,可以推测它喜欢黑暗的环境。2.干土里很难发现蚯蚓,推测它不喜欢干燥的环境。3.蚯蚓适宜生活在黑暗、潮湿的环境中。 4.在“了解蚯蚓对环境的选择”的实验中, 反复进行多次实验,可以避免偶然因素干扰实验结果,使实验结论更准确。5.动物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动物在长期生活繁行的过程中也形成了适应环境的特征。5.当环境改变了1.绿豆苗和它周围的各种生物形成了一个群落。当环境改变的时候, 动物会努力适应新环境;为适应环境的变化,动物会有一些特殊的行为。 2.青蛙在不同的季节会有不同的行为 春:孵化 夏:捕食 秋:挖洞 冬:冬眠3.四季的田野3 4.青蛙具有冬眠行为,青蛙冬眠主要是为了适应冬季寒冷、缺少食物等恶劣环境。蛇、熊等也 会冬眠。5.丹顶鹤具有迁徙行为,丹顶鹤迁徙主要是为了适应气候、日照及食物等因素的变化。大雁、 燕子等也会迁徙。6.食物链和食物网1.食物是动物的必要需求,动物消耗食物而获得能量。2.食物链: 绿豆苗→蚜虫→瓢虫→蜘蛛(1)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构成很多的“链条”状的联系,像这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2)一般用箭头表示食物链中 “谁被谁吃”的关系。箭头方向也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 (3)食物链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4)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以生产者为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3.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相互联系在一起呈现出的网状结构,叫食物网。7.设计和制作生态瓶1.绿豆苗和它周围的各种生物形成了一个群落。2.群落里的各种生物与环境中的非生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构成了一个整体,我们把这个整体叫生态系统。3.群落是一定范围内(如池塘)的所有生物,而生态系统是一定范围内(如池塘)的所有生物和非生物。4.制作生态瓶剪开瓶子——放入沙和水——放入植物——放入动物(1)放人顺序:沙子→水→植物→动物。(2)生态瓶中的生物:植物(水草、浮萍等)、动物(小鱼、小虾、田螺等)。 (3)生态瓶中的非生物:水、沙、阳光、空气。 5.改变生态瓶里的生物数量和非生物条件,生态瓶会发生变化。如果拿掉部分水草或加入两条小鱼都会导致小鱼缺氧而浮到水面。3
简介: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1.种子发芽实验1.许多植物的新生命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2.我们可以通过对比实验来验证种子发芽所必需的条件。在实验中只能改变一个条件(我们要 研究的条件),同时保证其他条件不变。3.实验:绿豆种子发芽和土壤的关系(1)准备两个玻璃皿。(2)在其中一个玻璃皿里铺上土壤,另一个不铺。(3)在两个玻璃皿里各放 3 粒绿豆。(4)定期给两个玻璃皿里浇同样多的水。(5)坚持每天观察种子的变化并记录下来。4.设置两组进行对比,是为了通过对比实验效果来分析改变的因素对实验的影响。5.在实验中,每一个玻璃皿中至少放3粒种子是为了减少实验的偶然性,使实验结论更准确。一粒种子可能会因自身原因不能发芽,影响实验结果。2.比较种子发芽实验1.在绿豆种子发芽和土壤的关系的实验中,两组种子都发芽了,说明土壤不是绿豆种子发芽必 需的条件。2.绿豆种子发芽和温度的关系(1)常温组有两粒种子未发芽,低温组有 1 粒种子发芽了,这属于实验中的偶然现象。(2)常温组多数种子发芽了,而低温组多数种子未发芽,这说明温度是绿豆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3.绿豆种子发芽和光照的关系4.比较种子发芽实验说明:有光组和无光组的种子都发芽了,这说明光照(阳光)不是绿豆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1)绿豆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空气,三个条件要同时具备。(2)阳光和土壤不是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3.绿豆苗的生长1.研究绿豆苗的生长是否需要阳光(1)改变的条件:光照。3 (2)不变的条件:水、温度、土壤、空气等。(3)实验记录项目高度茎、叶的颜色茎的粗细阳光下的绿 豆苗短而直茎是暗红色、 叶 是翠绿色粗壮黑暗处的绿 豆苗长而弯茎是白色, 叶是 黄色很细(4)实验结论:绿豆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绿豆苗的生长需要阳光。2.光合作用:在光照条件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绿色叶片中制造生存所需 的养料,并释放出氧气。3.不同环境里的植物对阳光、水分等条件的需求不同。 植物能适应环境,降水量大的地区生长 的植物的叶片会很大(如芭蕉), 降水量小的地区生长的植物的叶片会很小(如松树), 有的甚至 会退化成刺(如仙人掌)。4.植物具有向阳性、向水性等特性。4.蚯蚓的选择1.蚯蚓生活在地下,可以推测它喜欢黑暗的环境。2.干土里很难发现蚯蚓,推测它不喜欢干燥的环境。3.蚯蚓适宜生活在黑暗、潮湿的环境中。 4.在“了解蚯蚓对环境的选择”的实验中, 反复进行多次实验,可以避免偶然因素干扰实验结果,使实验结论更准确。5.动物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动物在长期生活繁行的过程中也形成了适应环境的特征。5.当环境改变了1.绿豆苗和它周围的各种生物形成了一个群落。当环境改变的时候, 动物会努力适应新环境;为适应环境的变化,动物会有一些特殊的行为。 2.青蛙在不同的季节会有不同的行为 春:孵化 夏:捕食 秋:挖洞 冬:冬眠3.四季的田野3 4.青蛙具有冬眠行为,青蛙冬眠主要是为了适应冬季寒冷、缺少食物等恶劣环境。蛇、熊等也 会冬眠。5.丹顶鹤具有迁徙行为,丹顶鹤迁徙主要是为了适应气候、日照及食物等因素的变化。大雁、 燕子等也会迁徙。6.食物链和食物网1.食物是动物的必要需求,动物消耗食物而获得能量。2.食物链: 绿豆苗→蚜虫→瓢虫→蜘蛛(1)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构成很多的“链条”状的联系,像这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2)一般用箭头表示食物链中 “谁被谁吃”的关系。箭头方向也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 (3)食物链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4)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以生产者为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3.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相互联系在一起呈现出的网状结构,叫食物网。7.设计和制作生态瓶1.绿豆苗和它周围的各种生物形成了一个群落。2.群落里的各种生物与环境中的非生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构成了一个整体,我们把这个整体叫生态系统。3.群落是一定范围内(如池塘)的所有生物,而生态系统是一定范围内(如池塘)的所有生物和非生物。4.制作生态瓶剪开瓶子——放入沙和水——放入植物——放入动物(1)放人顺序:沙子→水→植物→动物。(2)生态瓶中的生物:植物(水草、浮萍等)、动物(小鱼、小虾、田螺等)。 (3)生态瓶中的非生物:水、沙、阳光、空气。 5.改变生态瓶里的生物数量和非生物条件,生态瓶会发生变化。如果拿掉部分水草或加入两条小鱼都会导致小鱼缺氧而浮到水面。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