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三单元第二课:《促进民族大融合》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三单元第二课:《促进民族大融合》课件,促进民族大融合,莲山课件.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第3课 促进民族大融合
一场惊世骇俗的婚礼
一、概念释疑
俗称孝文汉化,是指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孝文帝在位时推行的改革。
二、 课堂合作探究
探究一 鼎新与革故——落后民族的智慧选择
材料一 《魏书·李冲传》曰:“旧无三长,惟立宗主督护,所以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 《魏书·食货志》亦云:“魏初不立三长,故民多荫附。荫附者皆无官役,豪强征敛,倍于公赋。”
材料二 对于拓跋贵族残酷的掠夺,时人谢灵运曾说:“北境自染逆虏,征调赋敛,靡有止已。所求不获,辄致诛殒,身祸家破,阖门比屋。”
(1)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背景:鲜卑政权进入中原后,制度不够完善,
致使阶级矛盾尖锐,民族矛盾激化。
材料三下图是北魏鲜卑族的“扬场图”和“耕牛图”的墓葬壁画
材料四 把游牧民和被征服的农民固定在土地上,成为国家的编户农民,计口授田,有利于中原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同时加速了北魏经济方式的进一步封建化,最终使落后的游牧经济为先进的封建农业经济所代替。 ——杨建新《浅析中国历史上有影响的两次少数民族改革》
材料五北魏孝文帝的文化习俗改革是从婚俗改革开始的,……拓跋贵族与汉族高门建立了广泛的姻亲关系。……在把宗族十姓改为汉姓的同时,还特别规定十姓百世不通婚。——史仲文《中国全史》
(2)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措施:推行均田制(计口授田),发展封建农业经济;
禁止鲜卑宗族通婚,提倡鲜卑贵族与汉族通婚;
改汉姓、讲汉话、变制度、易服装等。
探究二 争鸣与反思——文明交融的理性思考
材料一 499年孝文帝去世后,北魏即进入内部动乱不已的多事之秋,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三单元第二课ppt课件:《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三单元第二课ppt课件:《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莲山课件.
二十余年之后,爆发了六镇起义,再过十余年,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二国。因此,有学者认为造成北魏后来局面的根源,实际上可以追溯到孝文帝改革。因为,孝文帝舍平城迁洛阳,改鲜卑武勇之风为汉人文弱之风,进一步削弱北魏军事力量,这是他终不能强大魏国的重要原因。并说孝文帝的改革,学来的主要是汉人的繁缛腐朽,丢掉的恰恰是拓跋的长处——勇武质朴,这就加速了北魏的衰亡。
不同意。在孝文帝改革的推动下,鲜卑族接受了汉族先进的文化与制度,加速了鲜卑族迈入先进文明经济和文化体系的步伐,并对消除民族隔阂和孕育隋唐时期灿烂的文明,作出重大的贡献。客观上适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符合进步的时代潮流。因此,对孝文帝改革应充分肯定。
同意。在孝文帝统治期间,他通过改革,学习汉族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用汉族的文化改造了鲜卑族,这些措施使鲜卑族丢弃了本民族的特色,导致了鲜卑族军事力量的衰退和统治力量的削弱,加速了北魏的衰亡。
“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
——习近平
三、 思维延伸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我们提倡的“文化自信”有其深厚根基,是可以真正践行的。
——习近平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请你从历史中寻找我国“文化自信” 的根基。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三单元第二课课件:《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三单元第二课课件:《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莲山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