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历史复习精选考点试题:两次工业革命时期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2020高考历史复习精选考点试题:两次工业革命时期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高考历史,高考历史复习试题,两次工业革命,莲山课件.
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2010—2019)政治
专题07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考点1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2019·全国卷Ⅱ·T17)某省探索在全省乡镇(街道)设立监察办公室,对基层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进行监察。截至2018年7月底,全省1389个乡镇(街道)全部完成监察办公室设置和人员任职工作。在乡镇(街道)设立监察办公室的作用在于
①提高司法工作的独立性②实现乡镇监察全覆盖
③完善基层政府组织结构④防止基层公权力滥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监察机关的知识。材料中,通过在全省乡镇(街道)设立监察办公室,对基层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进行监察,截止18年7月底,全省乡镇(街道)全部完成监察办公室设置和人员任职工作,可见,这有利于实现乡镇监察全覆盖,能够防止基层公权力的滥用,故②④正确;司法工作的主体是司法机关,材料没体现,①排除;监察办公室属于监察机关,不是行政机关,材料中的做法并不能完善基层政府组织机构,③错误。故选C。
2.(2018·浙江高考真题)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中共中央的建议,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了宪法修正案议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并高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使党的主张上升为国家意志。这表明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最高立法权和监督权
②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是有机统一的
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④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执政方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人大的职权、民主集中制、依法执政。①:题干并未涉及全国人大行使最高监督权,①不符合题意。②:题干表明经过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使党的主张上升为国家意志,这样通过法定程序使党的主张上升为国家意志表明我国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②符合题意。③: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并高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可表明在人民代表大会上充分发扬民主,实行必要的集中,少数服从多数,坚持了民主集中制,③符合题意。④: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执政方式,而非依法治国,④错误。故本题选B。
3.(2017·全国卷Ⅲ·T17)西藏自治区某少数民族人大代表履职13年,共提交42项建议和议案,与所在县每个乡定点联系人保持定期联系,呼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就提高边民补贴和偏远地区的工程造价标准等提出建议。该代表通过上述行为
①行使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职权 ②反映基层群众的意见和要求
③行使自治区人大代表的立法权 ④行使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自治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②:西藏自治区某少数民族人大代表履职期间提交建议和议案,与所在县每个乡定点联系人保持定期联系,呼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就提高边民补贴和偏远地区的工程造价标准等提出建议。这说明人大代表行使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职,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①②符合题意。③:人大代表没有立法权,这是人大的职权,③错误。④:材料中人大代表并不是行使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自治权,④错误。故本题选A。
4.(2016·浙江高考真题)在认真审议了市人民法院的工作报告后,出席s市人民代表大会的474位代表中只有218位代表投了赞成票,该法院的工作报告未能通过。在这个过程中
①人大代表行使了质询权 ②人大代表行使了表决权
③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了监督权 ④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了立法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在认真审议了市人民法院的工作报告后,出席s市人民代表大会的474位代表中只有218位代表投了赞成票,该法院的工作报告未能通过。在这个过程中人大代表行使了表决权,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了监督权,②③项符合题意;材料不体现人大代表行使了质询权,①项与题意不符;材料不体现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了立法权,④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
5.(2015·安徽高考真题)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必须问法于民、立法为民,既要发挥人大代表在立法活动中的作用,又要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这意味着
①社会主义民主是人人享有的广泛民主 ②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
③人大代表代表人民参加行使国家权力 ④公民要积极依法行使立法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人民代表大会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分析解读材料的能力。解答此题可运用排除法。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存在全民的民主,故排除①;立法权是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不是公民的权利,故排除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既要发挥人大代表在立法活动中的作用,又要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这表明人大代表代表人民参加行使国家权力,同时也说明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故②③符合题意。故选C。
6.(2014·上海高考真题)人大代表是人民权力的受托者。以下体现人大代表履行职责的行为是
A.为灾区组织慈善义卖活动B.参加所在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
C.联名向本级人大提交环境保护议案D.应邀列席党支部群众路线教育活动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为灾区组织慈善义卖活动是慈善组织的职责,而不是人大代表的职责,故排除。B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参加所在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是公民的权利,而不是人大代表履行职责的行为,故排除。C选项观点正确且与题意相符,联名提交议案是人大代表的提案权,故入选。D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应邀列席不是人大代表职责,故排除。
7.(2013·重庆高考真题)全国人大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民意的集合体。读下表,回答问题。
表中反映
A.全国人大的职权正在逐步增加B.全国人大代表的职责发生改变
C.全国人大的组织活动原则发生变化D.全国人大代表的结构进一步优化
【答案】D
【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第十二届代表中,工人农民、专业技术人员、女性代表比例增加,党政干部代表比例减少,这说明了代表结构的优化,故D选项符合题意,应选;A、B、C说法明显错误,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8.(2012·广东高考真题)下表2011年工作总结的部分内容。
2011年
联名向县人大提交“加快我县生态农业发展的思路”议案,联名对县政府财政预算中的采购项目提出质疑并要求答复,对县农业局“农机支农”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根据其内容,可以看出
A.人大代表有依法行政的义务B.人大代表有权提出意见并直接处理问题
C.人大代表有权监督政府的工作D.该代表行使了提案权、审议权、问责权
【答案】D
【解析】本题以某人大代表的工作总结为背景,考查政治生活中有关人大代表职权的相关知识。A项错误,人大代表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没有依法行政的义务,履行依法行政义务的主体是政府;B项错误,人大代表可以意见,但不能直接处理问题;C项强调人大代表有权监督政府的工作,我国公民依据宪法享有监督权,包括监督政府的权利,因此分析材料可知,此项对材料的总结不全面,故舍去;D项正确,材料中的向县人大提交议案体现了人大代表的提案权,对县政府的财政预算提出质疑并要求答复体现了审议权与质询权,对县农业局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体现了问责权。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9.(2011·海南高考真题)2011年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期间,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和专门委员会,紧紧围绕“十二五”时期发展的主题、主线、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通过提案建言献 策。会议共收到提案5762件,其中,委员提案4 965件,八个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提案285件。政协委员、政协参加单位提交提案
①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重要方式
②是人民政协实现工作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
③是人民政协行使社会管理职能的重要载体
④是协助党和国家机关实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重要渠道
A.①② B.①④ C.②⑨ D.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民政协。政协委员、政协参加单位提交提案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重要方式,是协助党和国家机关实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重要渠道,①④符合题意。
10.(2010·上海高考真题)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下列属于其职能的是
A.批准2010年中央预算B.建议更加关心新生代农民工
C.修改《保守国家秘密法》D.决定政协委员陈竺担任卫生部部长
【答案】B
【解析】A: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决定权,有权批准中央预算,人民政协无权批准,A项错误。B:人民政协行使行使参政议政,民主协商的相关职能,向国家提出相关建议,建议更加关心新生代农民工,体现了政协的职能,B正确。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有权修改《保守国家秘密法》,人民政协无权修改,C错误。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任免权,决定政协委员陈竺担任卫生部部长,人民政协无此权力,D错误。
本题选B项。
11.(2017·全国卷Ⅰ·T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条规定,有关公职人员在“就职时必须依法宣誓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效忠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
2017年10月12日,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立法会新当选议员的宣誓仪式上,个别候任议员在宣誓时擅自篡改誓词或在誓词中增加其他内容,蓄意宣扬“港独”主张。个别候任议员的闹剧引发其宣誓是否有效以及是否应该重新安排宣誓的争议,并由此影响到立法会的正常运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规定,2017年11月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条的解释》,就相关公职人员“就职时必须依法宣誓”作如下解释:宣誓是该条所列公职人员就职的法定条件和必经程序;宣誓必须符合法定的形式和内容要求;宣誓人拒绝宣誓,即丧失就任该条所列相应公职的资格;宣誓必须在法律规定的监誓人面前进行。
结合材料,说明为什么必须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香港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条作出解释以及这一解释的重要意义。
【答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根据宪法和香港基本法的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有解释基本法的权力。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根本利益,遏制“港独”;维护宪法和香港基本法的尊严;维护“一国两制”方针和香港法治秩序。
【解析】全国人大解释法律是因为全国人大具有立法权,是我国的立法机关。这对法律解释的意义在于体现了国家的管辖权,是民主集中制的要求,是维护国家统一、坚持党的领导的要求。本题要侧重从两个方面回答,一是全国人大常委会为什么能解释,二是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法律的重要意义。
12.(2013·全国卷Ⅱ·T3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城镇化,指农村人口、剩余劳动力和企业逐渐在空间上聚集而转化为城镇的经济要素,成为促进经济发展重要动力的过程。
材料一
2004年,某县在R镇征地近2000亩(1公顷=15亩)建立了一个工业园,在一家知名装备制造企业入驻后.150多家配套企业相继入园,2012年该园区实现产值120亿元。在园区周围,学校、医院、银行等纷纷出现.2012年,该镇人口由2.3万增加到3.5万,新增人口中有7000多人足脱离土地的农民,他们在接受培训后成为园区的产业工人。务工农民留下的土地由一些经管大户集中起来、统一经管,建立了一批优质稻米、蔬菜和水果等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该镇90%的劳动力实现当地就业,人均收入明显增加。
材料二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被征地农民的许多现实问题受到广泛关注.M省2010年对1 460户被征地农民进行了入户调查.调查显示,被征地农民户均失地2.1亩,99%的家庭得到各种形式的补偿,每户平均获得政府货币补偿76271元;与土地被征前相比,34%的家庭收入增加,户均增加7125元,37%的家庭年收入下降,户均减少10409元,其余家庭收入变化不明显;69%的农民拥有固定职业,31%的农民没有固定职业;在有固定职业的农民中,10%的农民是通过政府、社区介绍就业的;70%的农民拥有医疗保险,17%的农民拥有养老保险,3%的农民拥有失业保险。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城镇化对R镇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2)假设你是M省人大代表,请结合材料二向政府部门提出解决被征地农民问题的政策建议。
【答案】(1)企业的聚集发挥了规模经济优势,带动了产业发展,促进了产值增加;农民转变为产业工作,为园区和该镇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土地的统一集约经营,提高了农业生产率,推动了现代农业发展;居民收入的增加,刺激了消费,带动了服务业的发展(或有利于扩大内需)。
(其他诸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统筹城乡发展”等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2)被征地农民获得的补偿较低,要提高补偿标准,完善补偿机制。部分被征地农民就业困难、收入减少,应提供就业指导服务和政策支持。部分被征农民未被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之中,应扩大保障体系覆盖面,并提高保障水平。加强对征地补偿安置工作的监督,保障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
【解析】(1)本题属于原因类试题,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相关信息,结合设问回答问题的能力。设问考查城镇化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因此解答本题的第一步是认真研讨材料,从中获取能推动经济发展的因素,即制造企业与配套企业的入园、人口的增加,特点是农民的入城、土地的集中与统一经营、人均收入的明显增加等等;第二步分析这些因素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即提供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劳动力、发展现代化经济、收入增加导致的消费的发展、同进也体现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统筹城乡发展等;第三步将第一、二步相结合,即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也是组织答案的过程,要注意不能脱离材料。
(2)本题从人大代表角度考查,属于“措施类”试题,解答此类试题坚持“措施从问题中来的原则”。首先从材料二中寻找被征地的农民面临哪些问题,即补偿标准低、就业困难、收入减少、社会保障不健全、合法权益无法保障等等问题;其次上述问题采取解决办法,同时要强调主体是人大代表,向政府提出“政策建议”,即要从政策层面上提出建设,而不是具体措施;最后组织答案,坚持一个措施解决一个问题的模式。
13.(2014·全国卷Ⅱ·T38)(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现的今天,不断出现新产品和新服务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与次同时,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事件和犯罪行为频发,个人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材料一:信息消费是指一种直接或间接以信息产品(如计算机、手机、智能电视机等)和信息服务(如电话、短信、微薄、有线电视等)为消费对象的消费活动。
近年来,信息消费日益成为消费热点,2012年,我国已是全球最大的通信和互联网用户市场。网民数量高达5.64亿。2013年,我国信息消费总额为2.2万亿,较上年(下称“同比”)增长28%,同期,全国智能手机销售4.23亿部,同比增长99%,约占国内手机市场的70%,智能电视机销售2113万台,同比增长31%,约占国内电视机市场的40%。2012年,全国电话业务量同比下降5%,短信量下降25%,与此形成的是QQ、微薄、微信的注册用户数和相应的移动互联网业务数据流量则大幅增长。
材料二 2009年,我国公民个人信息纳入刑法保护。201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2012年上半年,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机关抓获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嫌疑人1700余名,201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其他部门制定的个人信息保护国家标准正式实施。该标准规定,个人信息管理者在处理个人信息时要遵循安全保障等原则,在收集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和指纹等个人敏感信息之前,要得到个人信息主体的明确授权。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概括我国当前信息消费的特点,并分析发展信息消费的积极作用。(14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阐明为什么要对公民个人信息进行保护,并分别说明人大和政府应怎样保护公民个人信息。(12分)
【答案】(1)特点:我国信息消费市场规模大、网民数量多;信息产品消费总体发展迅速,但细分产品市场发展不均衡;信息服务中的传统业务萎缩,新型业务发展迅速。
作用: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提升生活水平;引导企业推动技术创新,实现产品升级,提供更好的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拉动内需,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经济增长。
(2)公民个人信息属于公民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侵害公民个人信息,不仅是对公民合法权益的侵害,也会扰乱正常的社会秩序。
人大要制定和完善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的法律,监督法律的实施。政府要履行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的职责,健全保护机制,依法打击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
【解析】试题分析:(1)概括信息:根据材料逐一仔细概括,关键是要点要全。从材料中“2012年我国已是全球最大的通信和互联网市场,网民数量高达5.64亿”可概括出“我国信息消费市场规模大、网民数量多”;从材料中“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不断出现新产品和新服务,信息消费日益成为消费热点,较上年增长28%,”可概括出“信息消费总体发展快速,新产品和新服务不断涌现,新型业务发展迅速”;从材料中电话、短信、彩信业务的下降,QQ、微博、微信用户大幅增加可概括出“传统业务萎缩、新型业务发展迅速”;但我国信息消费仅局限在智能手机、电视方面,体现了“其产品市场发展不均衡”。
发展信息消费的积极作用:我们应该从对消费者(有利于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提高人民的生活消费质量和水平);对企业(①技术创新:引导企业推动技术创新,实现产品升级;②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有利于拉动内需、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增长);对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意义: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和服务业发展,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这一问我们一定要视野开阔,从不同的角度(消费者、企业、国家)谈意义。
(2)为什么要保护: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国家尊重和保障公民的正当合法权益。如何保护:重点回答人大与政府的职权。人大要行使立法权(制定和完善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的法律)和监督权(监督法律的实施);政府要依法行政(打击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正确履行职能(履行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的职责)、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健全保护机制),从以上角度展开,结合材料阐述。
考点2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2019·江苏高考真题)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期间,政协委员就中长期人口变动与经济社会发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高等教育发展、文物保护等问题积极建言献策。这体现了人民政协
A.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B.积极履行社会建设的职能
C.积极履行参政议政的职能 D.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人民政协的知识。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期间,政协委员就中长期人口变动与经济社会发展等问题积极建言献策,体现了人民政协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积极建言献策,履行参政议政的职能,C符合题意;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A错误;人民政协不属于政府机构,不能履行社会建设的职能,也不能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BD错误。故选C。
2.(2018·全国高考真题)2016年以来,受中共中央委托,各民主党派中央分别赴8个贫困人口多、贫困发生率高的中西部省区,深入了解脱贫攻坚工作实际,协助总结各地经验和做法,就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监督性意见建议。民主党派的上述做法
①创新了外部监督的形式,提升了人民政协的履职能力
②发挥了民主党派自身优势,推进了中央决策部署的落实
③贯彻了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增强了民主监督的针对性
④彰显了民主党派的协商功能,开创了多党合作的新路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民主党派是人民政协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政协是各民主党派发挥参政议政、民主协商作用的平台,①中“人民政协的履职能力”与题意不符;受中共中央委托,各民主党派中央赴中西部省区深入了解脱贫攻坚工作实际,发挥了民主党派自身优势,推进了中央决策部署的落实,②符合题意;就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监督性意见建议,民主党派贯彻了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增强了民主监督的针对性,③符合题意;④中“开创了多党合作的新路径”表述错误。故选C。
3.(2017·浙江高考真题)(题文)2016年,浙江省开展“三级政协联动、万名委员同行、助推‘五水共治’”专项集体民主监督活动,两万多名政协委员实地察看江河溪4万多公里,提出意见建议7100多条,其中被采纳的有5400多条。这一活动表明,人民政协
①是民主决策的重要机构 ②是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
③具有参政议政的职能 ④具有民主监督的职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人民政协。浙江省开展“三级政协联动、万名委员同行、助推‘五水共治’”专项集体民主监督活动,这一活动表明人民政协是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具有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职能,②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
4.(2016·天津高考真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该文件广泛听取了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今年两会上,代表和委员拿到的“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就是在该文件的指导下制定的。这说明
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②我国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③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代表人民行使决定权
④人民政协是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履行参政议政的国家职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③: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决定权是人大的职权,人大代表有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和质询权,③错误。④:人民政协是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履行参政议政的职能,但不是国家职能,④错误。①②:《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形成过程说明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实施政治领导,我国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①②适合题意。故本题选A。
5.(2015·上海高考真题)为切实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次制度化发展,我国从政权机关、党派团体、基层组织、社会组织等方面拓宽协商民主渠道。我国政权机关的协调渠道主要包括
A.政党协商、政协协商 B.政党协商、政府协商
C.人大协商、政府协商 D.人大协商、政协协商
【答案】C
【解析】解答政治生活的试题要区分好是国家机关,还是社会组织,A:国家职能主要靠国家机构来实现,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协都是组织,
2010-2019十年高考政治真题分类汇编08当代国际社会(附解析)
2010-2019十年高考政治真题分类汇编08当代国际社会(附解析),高考政治真题分类汇编,莲山课件.
不属于国家机关的范畴,政党协商和政协协商不属于我国政权机关的协调渠道,A不符合题意。B:政党协商不属于我国政权机关的协调渠道,B不符合题意。C:人大是我国权力机关,政府是我国行政机关,人大协商和政府协商属于我国政权机关的协调渠道,C符合题意。D:政协协商不属于我国政权机关的协调渠道,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6.(2014·重庆高考真题)随着党风廉政建设的推进,某些干部2014年春节过得有些“乏味”:年礼没人送,不敢开公车走亲访友,有人宴请也不敢答应。于是他们感慨“为官不易”,当官没意思。对这一观念进行批驳,应运用的理论有
①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发展党内民主 ②权力是把双刃剑,能做好事也能做坏事
③公民对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的权利④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某些干部感慨“为官不易”,当官没意思,要对对这一观点进行批驳,首先要弄清他们感慨的原因是什么。某些干部之所以发出如此感慨是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手中的权力应该为民所用,不应该滥用,故题肢②④正确。题肢①解决的措施,故排除;题肢③与题意无关。答案选D。
7.(2012·江苏高考真题)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回顾90年中国的发展进步,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这要求中国共产党
①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②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
③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④坚持执政为民的理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政府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而不是党。故②项错误。办好中国的事情,要求中国共产党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坚持执政为民的理念。本题选C项。
8.(2011·北京高考真题)毛泽东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这段话强调中国共产党要
A.善于运用统一战线 B.紧紧依靠人民群众
C.发挥人民首创精神 D.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该题考查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题干说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例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说明共产党必须要依靠人民群众,故B符合题意,ACD均与题意不符,故答案应选B。
9.(2011·福建高考真题)2011年2月,中共中央举办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胡锦涛总书记在开班式上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材料表明了中国共产党
A.依靠依法执政来保证科学执政B.提高社会管理和依法行政水平
C.创新社会管理,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职能D.努力提高执政能力.不断完善执政方式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是坚持科学执政的体现,有利于提高执政能力,不断完善执政方式,故D符合题意。题中并未涉及依法执政,A排除。B、C错误,中国共产党不是政府机关,不能代替履行政府职能,B、C均属于政府的职责,故排除。
10.(2011·四川高考真题)一位从事基层民政工作的全国人大代表,十几年来坚持走访当地居民家庭,记了70多本“民情日记”和“民心日记”,一次次地在人民代表大会上提出议案,帮助群众排忧解难。这表明,该人大代表
①履行了严格执法行政的义务 ②履行了反映群众意见的义务
③行使了依法提出议案的权利 ④履行了密切联系群众的义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依法行政的主体是政府,①本身说法错误,首先排除,该题是四选三的题目,由此就可以判断该题的正确选项了。该人大代表深入群众进行走访,提出议案,反映群众意见,为群众排忧解难,他正确行使了人大代表的权利,履行了人大代表的义务,②③④说法正确。该题选D。
11.(2019·全国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人民政协也将迎来70华诞。人民政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由34个界别组成,包括中国共产党、8个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各界的代表,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归国侨胞的代表,以及特别邀请的人士。
2018年,全国政协召开了1次全体会议、2次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2次专题协商会、19次双周协商座谈会、2次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会、1次网络讨论会、18次对口协商会、4次提案办理协商会,进一步形成常态化、多层次、各方面有序参与的协商议政格局。
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人民政协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案】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人民政协汇聚了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代表人士,具有独特的政治优势;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参政议政,民主协商和民主监督;通过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安排集中各种意见和建议,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解析】本题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为背景,以人民政协的构成及2018年人民政协的会议材料设置试题情境,从政治生活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人民政协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人民政协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知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设问指向中的“人民政协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给考生提示,回答本题要用到人民政协的知识,考生可回忆人民政协的知识:人民政协的性质、人民政协的职能、人民政协的主题、协商民主的渠道的内容、协商民主制度的意义等。将这些知识点整合,梳理,简单结合材料,可以形成答案要点。
12.(2013·安徽高考真题)“收入倍增”和“教育发展”关乎民生之利,为人民群众所广泛关注。某校高三学生在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过程中,围绕这两项内容进行了交流。请你参与其中。
第一组 聚焦“民富”
十八大报告提出,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到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目前,实现这一目标最大挑战是经济下行压力,需要激发人民群众智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在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居民收入倍增。
(1)结合第一组观点,回答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并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说明居民收入倍增目标确定的理论依据。
第二组 热议“教育”
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综观国际国内大势,立足基本国情,十八大提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教育的力量,将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力量,是国家的力量。
(2)联系第二组观点,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教育在推动国家经济发展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答案】(1)如何实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确定居民收入倍增目标,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做到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科学执政和民主执政。充分发扬民主,激发人民创造热情;遵循社会主义建设规律,通过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居民收入倍增。
理论依据: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倍增目标是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提出的。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倍增目标的确定,有利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促进生产力发展。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倍增目标的确定符合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要求。
(2)教育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来促进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促进劳动者就业和自主创业,改善人民生活。通过培养人才,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通过培养人们的市场经济意识,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营造有利的文化环境。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审设问,第一小问审设问可知,考查:“《政治生活》中中国共产党有关知识”;主体:中国共产党;题型是措施型试题;切入点是如何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审材料可知中国共产党做法:激发人民群众智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答题思路:“激发人民群众智慧”体现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做到发展依靠人民;坚持科学执政和民主执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体现中国共产党遵循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审设问可知考查范围:《哲学与生活》历史唯物主义知识,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主要包括: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等考点;关键点和切入点:居民收入倍增目标的确定理论依据;题型:认识型试题。理论依据就是上述原理。
(2)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开放性较大,注重对学生概括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考查。审设问可知:考查范围:《经济生活》; 切入点:教育在推动国家经济发展中是如何发挥作用即教育对经济的作用。教育对经济的作用主要体现:教育与劳动者关系;教育与科教兴国的关系;教育与科技自主创新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系。
13.(2013·上海高考真题)实现民族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伟大的梦想。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探索民族复兴的道路,然而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经历长期的艰苦斗争,求得民族独立,建立新中国。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带领人民艰苦创业,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现在,我国政权稳定、社会和谐,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党同志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继续朝着民族复兴的目标前行。
党历来重视青年工作,为他们的成长、成才提供了广阔的舞台。青年也通过努力学习和实践,在党领导的民族复兴征程中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运用党的领导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上述材料。
【答案】上述材料表明,党领导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并朝着民族复兴的目标前进,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是我们事业的领导核心。
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艰苦奋斗,实现民族独立,建立新中国,表明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实现民族复兴,党号召并团结凝聚全国人民朝着民族复兴的目标继续前进,表明党的领导是中国发展和进步的客观要求。
为实现党领导的民族复兴事业,青年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表明青年自觉拥护党的领导。党领导的民族复兴大业,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解析】本题考查政治生活中中国共产党的知识;材料主要说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确立是历史发展的结果和人民的必然选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取得的一个个成就,又说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我们必须坚持党的领导;青年学生只有在党的领导下,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才能实现自己梦想进而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
考点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1.(2019·全国卷Ⅰ·T17)某市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中,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国民教育、社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全过程,在颁金节、古尔邦节等民族节日期间举行多民族的联谊活动,把少数民族风俗、民情等融入舞蹈、声乐剧目之中,创建活动取得显著成效。上述做法
①促进了各民族的和睦共处②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
③开创了经济文化融合发展的新局面④是民族自治地方自主管理教育文化事业的体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实行民族团结原则的意义。某市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国民教育、社会教育和职业教育,在民族节日期间举行多民族的联谊活动,把民俗、民情融入节目之中,效果显著,说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促进了各民族的和睦共处,增进了民族情感和文化认同,①②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反映经济与文化的相互融合,③与题意无关;材料中没有反映该市是民族区域自治地方,④不符合题意。故选A。
2.(2019·江苏高考真题)2019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60年来,西藏社会实现了由封建农奴制度向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性飞跃,西藏发展实现了由贫穷落后向文明进步的伟大跨越。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因为
①始终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②民族区域自治提供了根本制度保证
③西藏人民充分享有当家作主的权利④民族间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已经改变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60年来西藏所取得的这些成就,是因为始终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①入选;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依靠人民创造丰功伟绩,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西藏人民充分享有当家作主的权利,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③符合题意;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为西藏取得这些成就提供了基本政治制度保证,而不是提供了根本制度保证,②错误;60年来西藏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民族间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依然存在,需要今后进一步缩小,④说法不符合事实。故选A。
3.(2018·天津高考真题)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召开前夕,全国政协委员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前往青海、西藏八个地市州调研,通过和农牧民接触,细致调查,结合数据和实例为参加政协会议准备提案。十一世班禅的做法
A.说明佛教能够与社会主义相适应B.表明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C.行使了政协委员对国家大事的决定权D.表明爱国宗教人士是国家建设的积极力量
【答案】D
【解析】十一世班禅的做法表明爱国宗教人士是国家建设的积极力量,要积极支持他们为社会多做贡献,D项符合题意;十一世班禅的做法说明佛教能够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而不是与社会主义相适应,A项说法错误;生存权和发展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B项说法错误;政协委员可以参政议政,但没有决定权,C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
4.(2019·全国卷Ⅲ·T16)2018年,西藏自治区开始实施以“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为主题的乡村振兴工程,将边民脱贫致富和守边固边相结合,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短板,加快边境地区发展。边疆民族地区实施乡村振兴工程
①是充分发挥民族地区资源优势的要求②保障了自治区少数民族人民的自治权
③是保证边防安全、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举措④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激发各族人民的爱国热情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③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干,题干中西藏自治区实施乡村振兴将边民脱贫致富和守边固边相结合,有利于保证边防安全、维护国家统一,入选。④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干,题干中西藏自治区实施乡村振兴能够加快边境地区发展,从而实现共同富裕,入选。①选项观点与题干不符,题中边疆民族地区实施乡村振兴工程并没有涉及民族地区资源优势,排除。②选项观点表述错误,边疆民族地区实施乡村振兴工程,保障了自治区各族人民的自治权,并不仅仅是少数民族的自治权,排除。故本题选D。
5.(2017·全国卷Ⅱ·T18)某社区有汉、回、白、彝、傣等二十多个民族居住。每逢民族节日,各族群众都一起欢庆,“同过民族节,众筹百家宴”。在泼水节大家到民族团结广场相互泼水祈福,在火把节组织篝火晚会一起载歌载舞,在开斋节一起吃馓子、油香……该社区各族群众同过民族节
①是各民族实现共同繁荣的有效途径②体现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③实现了多民族地区社区组织的自我完善④是各民族相互尊重、文化交融的生动写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民族关系、民族原则。②④:“同过民族节,众筹百家宴”,这体现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是各民族相互尊重、文化交融的生动写照,②④符合题意。①: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在民主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社区群众同过民族节日并没有体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各族群众同过民族节,并不是各民族实现共同繁荣的有效途径,①不合题意。③:题干只涉及社区内的各族人民共同庆祝多种民族节日,并没有体现民族地区的社区组织,③项不合题意。答案选C。
6.(2016·全国卷Ⅰ·T18)为落实全面依法治国要求,我国采取一系列举措推动民族语言和汉语双语法官的培养。例如。截至2015年,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藏汉双语法官培训师资库和5个培训基地,西藏自治区有兼通藏汉双语的法官199名,约占全国总数的62%。为民族地区培养民汉双语法官有利于
①民族地区各级法院变通执行国家法律 ②保障民族地区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诉讼权利
③民族地区个民族的相互沟通和团结 ④确定民族语言作为民族自治机关公务语言的地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②③:培养双语法官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地区公民的合法权利,促进民族沟通和团结,②③适合题意。①: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人大和政府,法院不是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①错误。④:“确定民族语言作为民族自治机关公务语言的地位”说法不符合现实,④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7.(2015·江苏高考真题)西藏自治区教育系统推行以藏语文授课为主的双语教学体系,内地西藏班中学也开设藏语文课;西藏地区现有各类宗教活动场所1 787座,每逢重大宗教节日都循例举行各种活动。由此可见
①我国坚持民族平等原则 ②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③文化有明显的区域特色 ④我国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①说法正确,西藏自治区教育系统推行以藏语语文授课为主的双语教学体系体现了各少数民族有使用本民族语言和文字的权利,体现了我国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故入选;②说法错误,传统建筑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排除;③说法正确,西藏地区现有各类宗教活动场所1787座,每逢重大宗教节日都循例举行各种活动体现了文化具有区域性的特点,故入选;④说法错误,我国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排除。故选:A。
8.(2014·山东高考真题)某同学为一次政治讨论课准备了一些材料,内容涉及民主党派参与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人选的协商、民族自治机关依法行使自治权、居民委员会邀请居民代表对社区事务提出建议。据此推断,该次政治课要讨论的主题是我国的
A.政党制度 B.根本政治制度
C.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D.基本政治制度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D:根据题意,题中内容民主党派参与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协商,涉及我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自治机关依法行使自治权,涉及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居民委员会邀请居民代表对社区事务提出建议,涉及我国的基层民主自治制度,上述三项制度都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D符合题意。A:政党制度仅仅是上述现象的内容之一,A与题意不符。B:上述政治内容体现的是基本政治制度,而不是根本政治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与题意不符。C: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仅仅是上述政治内容之一,C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D。
9.(2014·天津高考真题)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47个聚居民族繁衍生息,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实现了民族平等和各民族大团结,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与合作的密切程度前所未有。正是这种大团结、大统一、大交流,有力地促进了新疆各民族经济和文化的迅速发展,这表明
①民族团结是民族平等的政治基础
②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①: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①错误。④: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④错误。②③: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10.(2011·海南高考真题)中国伊斯兰教协会2001年成立中国伊斯兰教教务指导委员会,正式开展“解经”工作。10年来相继出版的4辑《新编卧尔兹演讲集》,从教义和教规角度对伊斯兰教经典作出了既符合伊斯兰教信仰精神、又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解释。中国伊斯兰教协会进行的“解经”工作
①保障了伊斯兰教教职人员的权利②消除了信教群众在教义理解上的差异
③有助于丰富伊斯兰教文化内涵④有利于引导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社会主义社会。中国伊斯兰教协会进行的“解经”工作有助于丰富伊斯兰教文化内涵,有利于引导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③④符合题意。
11.(2011·江苏高考真题)2010年8月,江苏举行“七彩假日——民族团结‘手拉手、一家亲、一世情’”夏令营活动,此次活动是贯彻落实《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的实际行动。在中小学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
①是实现民族平等的文化基础 ②有利于增强青少年的民族团结意识
③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和谐共处 ④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重要途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①表述错误排除;在中小学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有利于增强青少年的民族团结意识,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和谐共处。答案为C
12.(2010·重庆高考真题)国家制定了许多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和制度。例如:①优先在民族地区安排资源开发项目;②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医疗卫生事业给予政策倾斜;③保证各级各类少数民族干部的相应比例;④尊重和照顾少数民族饮食、年节等方面的习俗。其中体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的是
A.①②B.①③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是考查我国的民族政策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判断能力。①②属于国家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故选A。保证各级各类少数民族干部的相应比例、尊重和照顾少数民族的习俗体现了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③④不选。
13.(2011·重庆高考真题)2011年,中央决定大幅度减免新疆困难地区企业所得税,免除新疆困难地区公益性项目的配套资金,同时,全国19个省市对口援助新疆资金将超过100亿元。这些举措体现了
①我国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②国家富强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
③民族地区的发展是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④国家方针政策和民族地区具体特点的结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②③本身说法错误,排除;中央对新疆地区的优惠政策,是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的体现,“对口援疆项目”把国家的方针政策与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相结合,①④说法正确。该题选B。
2020高考历史复习精选考点试题:两极格局下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2020高考历史复习精选考点试题:两极格局下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高考历史,高考历史复习试题,两极格局,莲山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