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检测练习题(答案)
2019-2020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检测练习题(答案),九年级下语文单元检测,莲山课件.
一、基础·运用(共 24 分)
在纪念甲骨文发现 120 周年之际,学校组织到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证古泽今——纪念甲骨文发现一百二十周年文化展”。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下面是展览“前言”中的部分文字。阅读这段文字,完成1~4题。(共8分)
甲骨文是 3000 多年前商朝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兽骨上契①刻的文字。1899 年,王懿荣在无意间发现了一种叫龙骨的药材上刻有图形文字,经推断正是商朝王室使用的文字。甲骨文得以发现。这些文字,埋①(藏/葬)在中国人的文化基因中,融化在中国人的血液里,生成了最深沉、持久的力量。
作为我国迄今可见最早成体系的文字,甲骨文不仅仅是一个文明的符号、文化的标志,还印证了包括《史记》在内的一系列文献的真实,把有文字记载的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了近 5 个世纪。在已知的四大古文字体系中,唯有以殷墟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国古文字体系,一脉相②(成/承),绵延发展,成为今天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口仍在使用的文字,并对中国人的价值认同、思维方式、审美观念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甲】。2017 年,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表明了世界对甲骨文的重要文化价值及其历史意义的高度认可,促进了中国文化在世界的传播。
注:①[契]用刀雕刻。
1.依次给这段文字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占(zhān)契(qì)
B.占(zhān)契(qiè)
C.占(zhàn)契(qì)
D.占(zhàn)契(qiè)
2.结合语境,在①②处依次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①藏②成
B.①藏②承
C.①葬②成
D.①葬②承
3.右图是“证古泽今——纪念甲骨文发现一百二十周年文化展”的宣传海报。结合本次展览“前言”的内容,你认为“证古泽今”在这个情境中具体指的是。(2分)
4.在【甲】处填入一句承上启下的话,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甲骨文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B.甲骨文也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C.甲骨文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
D.甲骨文也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
5.作为此次参观活动的志愿讲解员,小明同学拟写了下面一段讲解词。在讲解词【甲】【乙】两处分别填入短语和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本次展览包括“契文重光”“契文释史”“契于甲骨”三个单元,通过近 190 件甲骨、青铜、书籍实物构成的叙事链条,讲述甲骨被【甲】的惊世过往,重温甲骨文背后的商周文明,致敬甲骨学者们的卓越成就【乙】通过展览叙事,甲骨文中传承的文化基因为人民群众所感知,成为丰富人民精神生活和构
筑民族价值认同的重要载体。
A.【甲】发现与发掘【乙】分号
B.【甲】发掘与发现【乙】句号
C.【甲】发现与发掘【乙】句号
D.【甲】发掘与发现【乙】分号
6.下面是四位同学分别写下的参观感受,其中语言表达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今天使用的每一个汉字,都是3000年前甲骨文基因的延续。
B.片片甲骨,带我走进汉字的童年,让我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C.甲骨文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这一点不由分说。
D.甲骨文不仅是中国最早的文献遗产,更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灿烂的瑰宝。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第7~8题。(共4分)
“武”,甲骨文由“戈”(表兵器)和“止”(脚趾,表示行进)组成,表示持戈而行。由甲骨文可以看出,其造字本义是肩扛兵器,出征作战。而《说文解字》在解释此字时,采用了《左传》中楚庄王的说法,认为能止息兵戈才是真正的“武”。“止戈为武”的“贵和”思想,是中华民族历经长期战争痛苦所提炼出来的智慧。平天下之乱,除万民之害,①的战争是正义战争;而对外扩张,进行掠夺,②的战争是非正义战争。
从“止戈为武”的战争观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和平、追求和平的民族。“武”字虽小,其中却蕴含了中华民族丰富的精神文化。
7.上文中提到《左传》,旁边这幅书法作品书写的就是《左传》中楚庄王说的那段话。
下面对这幅书法作品的鉴赏,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笔画平正方整,蚕头雁尾。
B.结构动静相宜,稳中求变。
C.章法参差错落,张弛有度。
D.气韵生动自然,收放自如。
8.根据语义,分别在横线①②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①恃强扶弱②诛暴凌弱
B.①诛暴扶弱②恃强凌弱
C.①诛暴凌弱②恃强扶弱
D.①恃强凌弱②诛暴扶弱
茶,是一种植物,却与我们的文化根脉相连。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阅读下面的文段,按要求完成9~12题。(共8分)
①中华茶艺,孕育于汉魏,滥(伤觞)于隋唐,发展于宋元,成熟、光大于明清。茶由药用而变为日常饮品,已逐步超越了自身的物质属性,而迈入一个精神领域,成为一种文化、一种修养、一种人格、一种境界的象征。与此相应,茶具的发展,也表现为由大趋小,自简趋(烦繁),复又返璞.归真、从简行事的过程。它与时代风气相涤荡,逐渐趋于艺术化和人文化。
②唐代以前的茶具,文献有所提及,但大都语焉不详。那时茶具与食器不甚分明,相混而用。自从“茶圣”陆羽创作了《茶经》后,“茶道大行”,中国的茶,也由此进入了一个新境界。《茶经•器》列举了数十种煮茶和饮茶的器具,成套茶具,曾风靡.朝野,以致“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
③如果说唐代茶具以古朴为特点,那么,宋代茶具则以绮.丽为时尚。宋代茶具,较之唐代,变化的主要方面是煎水用具改为茶瓶,茶盏尚黑,又增加了“茶筅(xiǎn)”。这一切,都是与宋代风行的“斗茶”(一种近乎游戏的饮茶方式)时尚相适应的。
④明清茶具呈现一种返璞归真的趋向,表现为(祟崇)尚陶质、瓷质。但这类陶瓷茶具之精巧绮丽,又非唐人、宋人所能企及。明代开始,对茶盏色泽的要求,又出现一大转变。明人屠隆《考盘余事》中称“质厚难冷,莹白如玉,可试茶色,最为要用”;许次纾《茶疏》说“纯白为佳”。到了后来,白瓷茶具发展至“薄如纸,白如玉,声如磬.,明如镜”的程度,成为十分雅致的艺术品。
⑤明清茶具,最为后人所称(到道)的,除了白瓷,就是江苏宜兴的紫砂陶壶、陶盏的创制和普及了。明代宜兴紫砂茶壶,造形典雅,工艺独具匠心,一些制壶名师的作品更是珍奇瑰宝。
⑥茶具的发展,。这一轨迹,与茶自身的发展,饮茶方法的演进,也是同步合拍的。
9.对文中加点字读音、横线处选填汉字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滥伤返璞.(pǔ)归真 B.自简趋繁风靡.(mǐ)
C.崇尚声如磬.(pán) D.称到绮.(qǐ)丽
10.在文中第⑥段“”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富丽、古朴、典雅三种不同时代的审美趣味从中涌现出来
B.流露出富丽、古朴、典雅三种不同时代的审美趣味
C.典雅、富丽、古朴三种不同时代的审美趣味从中映现出来
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陈小手》同步练习
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陈小手》同步练习,九年级下语文同步练习,陈小手,莲山课件.
D.显示出古朴、富丽、典雅三种不同时代的审美趣味
11.对下面四幅与茶有关的名家书法作品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第一幅作品虽然只有十四个字,但通篇气韵生动,神采飞扬。
B.第二幅作品用墨丰赡,骨力洞达,丰秀雅逸。
C.第三幅作品无一倦笔,劲实端严,颇有二王楷法。
D.第四幅作品方劲古拙,讲究“蚕头雁尾”和“一波三折”。
第一幅《苦笋帖》(唐•怀素 ) 第二幅《啜茶帖》(宋•苏轼)
第三幅《茶录》(宋•蔡襄) 第四幅《奉同公择尚书咏茶碾煎啜三首》(宋•黄庭坚)
12.如果为茶室选择一幅对联,上联为“石鼎火红诗咏后”,从下面句子中选择下联,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
A .小窗横幅画江南 B. 非叶非花自是香
C .竹炉汤沸客来时 D. 含露梅边煮岭云
二、古诗文阅读(共22分)
(一)古诗文默写(6分)
13. ,坐断东南战未休。(《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14. ,胡天八月即飞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5. 《十五从军中》中,暗示老人一家“人亡”的句子是: , 。
16.《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出了潼关地势险要的句子是: ,
。
(二)古诗阅读(6分)
文天祥
,。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7.请把本诗首联补充完整(2分)
1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以死明志,丹心光照千秋。
B.首联写自己步入仕途和四年抗敌的经历,“辛苦”和“寥落”两个词道尽坎坷的人生际遇,感情深沉,悲郁感人。
C.颔联将国家命运与个人不幸联系在一起,写危难形势,抒忧患之情,比喻形象,对仗工整。
D.颈联运用拟人手法,将“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与自己的心情巧妙结合起来,感人至深。19.本诗表现了诗人的国家之痛和的决心。(2分)
(三)文言文阅读(10 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2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不敢稍逾.约(2)色愈恭,礼愈至.
(3)媵人持汤.沃灌(4)腰.白玉之环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援疑质理
(2)以中有足乐者
22.请从选文中找出表现作者善于向“先达”请教的语句。(2分)
三、名著阅读(共5分)
23.为传承名著经典,我区举办了主题为“传承经典,感悟人生”的读书报告会,作为参赛选手,请你从《红星照耀中国》与《傅雷家书》中挑选一本进行介绍,你会推荐哪本书籍?请结合书籍的内容,说明你的推荐理由。(4分)
答:
四、现代文阅读(共9分)阅读现代文,完成27-29题。
①2019 年的金秋,我随《香港商报》组织的作家采风团来到兰州,当飞机在空中缓缓飞翔,开始降落时,我不由得大吃一惊,碧蓝的天空下面,一座五彩斑斓的城市,中间分明有一条大河穿越。这不是一般的河流,而是大名鼎鼎,金光闪闪的黄河!从高空俯视,黄河犹如一条金色的腰带,柔软的波浪在车水马龙,在广厦万间的城市中间自由地流淌。大诗人李白曾挥笔:“黄河之水天上来……”我想,他应该这样写下句:流过兰州宽阔的胸怀!……
②特别是当我攀登到我下榻的白云宾馆,真就弄不清我是走进梦境还是仙境。因为夜色刚刚降临,宾馆窗外的霓虹灯五光十色地闪烁着,黄河两岸所有的楼厦墙面犹如巨大的电视屏幕,都在放射着赤橙黄绿的耀眼画面。猛然间我发现,就在这迷幻般的光彩中,黄河竟然贴着宾馆的楼根浩荡前行!我像个孩子,在心里不断地惊呼,这是黄河吗?这真就是黄河吗?这真真就是我在书本上,在梦境中,在世界江河的排行榜上看到的黄河吗?……
③我在窗前足足站立了半个小时,欣赏着现代与历史交辉的壮丽场景,因为我感到宾馆的大玻璃窗,也是个巨大的电视屏幕。我用手机拍摄窗外的视频,发给家乡的朋友们。他们惊呼,问我这是欧洲还是美洲,是世界上哪一个国家?我立即斩钉截铁地回复——这是中国的兰州。
④然而,朋友们百分之百地不相信,这怎么会是兰州?怎么会是那个荒凉的西部城市!……但仅仅是在几个小时前,在我从家乡大连机场登机时,我也与我的朋友们有一样的想法,认定兰州是荒凉的西部城市,再美能美到哪里去呢!肯定是风沙滚滚,肯定是严冬酷夏,肯定是令人呼吸困难的高原……
⑤我突然为兰州感到委屈,同时为兰州感到骄傲。
⑥第二天一早,我在黎明中就走出宾馆房间,站在观景台似的宾馆门前,呼吸着清爽的空气,因为此时沿海城市的大连还在混沌的热气中蒸腾,而这里却是避暑胜地。昨晚电光闪射的斑斓场景悄然而逝,城市建筑从五彩的光色中显露出真正的面容,国画一样的山水楼阁渐渐凸现出立体的美感,突然,一轮红日从东方——从黄河滔滔向前的尽头冉冉升起,像一个硕大的蛋黄,那样亲切,那样温柔,世界变得清晰了。陡然,这个亲切的“大蛋黄”爆发出火热的激情,骤然射出万道金光,国画般淡青色的城市也瞬间亮出坚实并优美的形象,她怀抱里的黄河此时似乎是激动了,千千万万涌动的波浪,犹如千千万万金色的小手,充满滔滔不绝的情感,一齐朝红日升腾的方向挥舞,俨然拥抱升腾的太阳。
⑦我真切地感到,黄河的水波是那样金灿灿的黄,兰州的天空是那样明朗朗的蓝。是黄河的金黄显示出兰州的湛蓝,还是兰州的湛蓝衬托出黄河的金黄?黄河啊黄河,你使兰州更加靓丽,兰州啊兰州,你使黄河更加壮美。猛然间,电击般的灵感在我的脑海里闪现出一句话:,这就是我要写的文章题名。
⑧兰州是我国有名的工业城市,著名的“兰化”就座落在这里,工业污染是全世界城市都很难解决的难题,兰州怎么会如此“春光明媚”呢?后来经过了解,才知道为了这一片片绿色的城市屏障,兰州人付出了数十年的艰难辛苦,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因为我乘飞机从大连飞向兰州时,途经黄土高原的上空,就已经感到大自然的严酷。可过了黄土高原再往西,更是一片接着一片光秃秃的山梁沟壑。只是接近兰州,才突然看到绿宝石般的世界。以为这是大自然对兰州的赏赐,其实是兰州人的奋斗成果。问题是在沿海城市的山区里,栽活一棵树都相当艰难,而在兰州火烧般干渴的荒山上栽树,谈何容易!英雄的兰州人却为此而奋勇拼搏。他们在干硬的荒山上挖出成千上万个深坑,趁黄河封冻时,凿出一块块冰团,车拉人抬肩扛,将成千上万个冰块送上百米高山,埋入土坑里。第二年春天到来,这些凝固的黄河冰块融化,滋润着成千上万亩干渴的荒山,然后,嫩绿的小树苗在黄河滋润的荒山上茁壮成长,一年一年拔高,终于成林。正因为树林面积扩大,这些年兰州的雨水也就多起来。
⑨令作家们十分敬佩的是,在流经兰州的 150 多公里长的黄河两岸,特别是在市区沿岸,兰州人已经建起将近 200 万平方米绿地;12 万多平方米绿化带犹如长城一样耸立在黄河沿岸,16000 多株行道树整齐排列;11 个公园,14 组雕塑群美化着这座大河流经的城市。但兰州人并不满足,他们成立的“兰州黄河风情线大景区管理委员会”,正继续全力奋战,美化了再美化,实施夜景亮化工程,更上一层楼地提升兰州城市品位。
⑩短短的一周,我们采风团在兰州不但是走马观花,简直就是“跑”马观花。但就是“飞”马观花,也只是看到兰州风光的一角。所以,当我采风结束后,兰州的每一处绿化、每一种景观都让我流连忘返,仿佛我不是要返回故乡,而是正恋恋不舍地与故乡离别。为此,当我回到大连,下飞机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想转身再度登上飞机,飞回可亲可爱的兰州!……
作者:邓刚(有删改)
24.梳理文章内容,完成表格。(3分)
25.结合第⑦段及整篇文章内容,在第⑦段横线处给文章补充一个恰当的题目。(2分)答:
26.文中两段画线句分别是对兰州夜景和晨景的描写,二者在内容、情感、语言、手法等方面都有着共同点。
请你任选一点,结合这两处,作简要分析。(4分)
答:
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范进中举》同步练习
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范进中举》同步练习,九年级下语文同步练习,范进中举,莲山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