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 3再别康桥 导学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 3再别康桥 导学案,再别康桥,高一语文教案设计.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 4大堰河——我的保姆第二课时导学案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11分)
镜 子
艾 青
仅只是一个平面,却又是深不可测
它最为真实,决不隐瞒缺点
它忠于寻找它的主人,谁都从中发现自己
或是醉后酡颜,或是鬓如霜雪
有人喜欢它,因为自己美
有人躲避它,因为它直率
甚至有的人,恨不得把它打碎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BD )
A.这首诗表面上写的是镜子,实际上借镜子的形象赞扬了像镜子一样正直的人,讽刺了生活中的种种不正直的现象。
B.本诗构思巧妙,诗人以偶行的简短诗节构筑全篇,其中前三节从侧面描述镜子的特征,后面四节则写镜子的遭遇。
C.诗人抓住镜子的特征,以小见大,在对人人见之不觉奇的镜子的咏叹中,揭示深刻的人生哲理,使人受到启迪。。
D.“喜欢”“躲避”“打碎”等词语语言朴实直率,风格明快,直抒胸臆,对生活中种种丑恶现象作了无情的讽刺。
E.本诗运用了对比手法。“平面”与“深不可测”对比,“醉后酡颜”与“鬓如霜雪”对比,“喜欢”与“躲避”对比。
【解析】 B“前三节从侧面描述镜子的特征”分析不当,应为从正面描写镜子的特征。D这是一首哲理诗,深刻的哲理不是直白道明,而是借助镜子含蓄说出。正因为如此,才启人深思。“语言直率,风格明快,直抒胸臆”这一说法不切合作品实际。5分,答B给2分,答D给3分。
2.这首诗中的镜子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请结合作品简要赏析。(6分)
答:镜子是一位见识深邃、直言不讳、忠诚之士。它平凡又真实,真诚又率直。“深不可测”说明见识深邃;“它最为真实、决不隐瞒缺点”说明直言不讳;“它忠于寻找它的主人”说明忠诚。
【解析】 诗歌形象题答题思路一般包括如下几步:一要分析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二要分析人物所处的环境,包括时间、地点、周围景物等。三要分析诗中出现的具体景物的含义,理解这些物象所承载的思想感情。四要知人论世,了解相关背景资料。本题比较简单,涉及不到背景资料和周围环境,只需要分析形象的动作、心理即可。6分,概括形象3分,分析形象3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3~4题。(11分)
我爱这土地[注]
艾 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8年11月17日
【注】 本诗作于抗日战争初期。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C )
A.全诗以“假如”领起,接着写鸟儿歌唱的内容,并由生前的歌唱转写鸟儿死后魂归大地,最后以鸟儿的形象代之以祖国土地的形象。
B.“嘶哑”的歌喉融入了诗人坎坷的经历和对于这片土地的热爱,在抗战时期悲壮的气氛里,诗人是不会听到“珠圆玉润”的叫声的。
C.“土地”遭受暴风雨的打击,“河流”悲哀着,“风”默默不语,“温柔的黎明”写出了祖国遭受苦难,人民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D.“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之情,他将自身融入大地,隐含了一种敢于牺牲自我的精神。
E.本诗在所描写的对象前面加上大量修饰成分,展现描写对象的神采风貌,形成一种特殊的立体感和雕塑感,抒发特殊的思想感情。
【解析】 A“代之以祖国土地的形象”分析不当,应为代之以诗人自身的形象。C“‘河流’悲哀着,‘风’默默不语”分析不当,诗中的“河流”是悲愤的,“风”是激怒的。5分,答A给2分,答C给3分。
4.这首诗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答:示例:①对祖国的挚爱。②对日本侵略者的无比憎恨。
【解析】 这首诗中最能表现主旨的诗句是“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6分,每个要点3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5~6题。(11分)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 2雨巷 导学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 2雨巷 导学案,雨巷,高一语文教案设计.
乞 丐[注]
艾 青
在北方/乞丐徘徊在黄河的两岸/徘徊在铁道的两旁
在北方/乞丐用最使人厌烦的声音/呐喊着痛苦/说他们来自灾区/来自战地
饥饿是可怕的/它使年老的失去仁慈/年幼的学会憎恨
在北方/乞丐用固执的眼/凝视着你/看你在吃任何食物/和你用指甲剔牙齿的样子
在北方/乞丐伸着永不缩回的手/乌黑的手/要求施舍一个铜子/向任何人/甚至那掏不出一个铜子的兵士
1938年春 陇海道上
【注】 1931年,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完全侵占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州国,此后陆续在华北、上海等地制造事端、挑起战争。1937年7月7日,中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国人民流离失所,饿民难民随处可见。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D )
A.“乞丐用最使人厌烦的声音/呐喊着痛苦”从听觉方面描写乞丐,意在表现诗人对乞丐的极端厌烦情绪。
B.“他们来自灾区/来自战地”虽然只交代了乞丐来自的地区,却含蓄地表现出他们成为乞丐的根本原因。
C.乞丐凝视着你吃“任何食物”,乞丐伸出“乌黑的手”,乞丐的这些行为细节,都是由于战争给带来的。
D.本诗运用切实的语言和细微准确的动作描写塑造人物,在大胆的夸张和虚构中,完成了乞丐的形象塑造。
E.“向任何人/甚至那掏不出一个铜子的兵士”从侧面表现了当时国家的贫穷,连兵士都掏不出一个铜子。
【解析】 A“极端厌烦情绪”分析不当。该处描写乞丐的令人厌烦,意在表现战争带来的罪恶。D“大胆的夸张和虚构”分析不当,本诗没有运用夸张和虚构手法。5分,答A给2分,答D给3分。
6.这首诗抒发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作品简要概括。(6分)
答:示例:①对贫困的祖国和人民的悲悯。②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③对非正义战争的厌恶。
【解析】 6分,答出一个要点给3分,给满6分为止。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7~8题。(11分)
水 鸟[注]
艾 青
两只水鸟浮动在水边
乌篷船里发出了枪声
一只在惊怖中逃逸了
另一只挣扎在受伤的痛苦里
它的翅翼无力地拍着水面
又迷乱地飞了几圈
才慢慢地向上举起
终于朝江岸的岩石
与丛林间飞去……
此刻
它在岩石的隙缝间
用自己的嘴抚自己的创伤
在寂寞的哀鸣里
期待着伴侣的来临
1940年夫夷江上
【注】 这首诗写于1940年夫夷江上。当时,帝国主义的铁蹄正在践踏中国,无数生灵遭到涂炭。
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CE )
A.“两只水鸟浮动在水边”描写了水鸟所处的环境,“乌篷船里发出了枪声”写出了水鸟惊飞、受伤的直接原因。
B.“一只在惊怖中逃逸了/另一只挣扎在受伤的痛苦里”写两只水鸟的不同遭遇,为下文刻划受伤的水鸟作准备。
C.诗人没有对枪击水鸟事件作出评论,只是直截了当地对那只受伤的水鸟发表议论,揭示了受伤水鸟的痛苦心情。
D.诗人写受伤的水鸟在水面挣扎着飞,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向岸边飞去,表现了水鸟保护自己和寻找同伴的天性。
E.这首诗用凝炼的笔墨,着重描写了受伤水鸟的心理活动,更揭示了这只水鸟身体备受伤痛和失去伴侣的痛苦。
【解析】 C“直截了当地对那只受伤的水鸟发表议论”无中生有。E“心理活动”理解不当,应为几个动作。5分,答C给2分,答E给3分。
8.这首诗表达了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答:示例:①对鸟的痛苦极为关注。诗人对受伤的鸟极为同情。②对乌篷船上的放枪者表示愤慨。因为放枪者造成了水鸟的痛苦。③憎恨威胁生命的行为。水鸟是弱小的生命,应该有自己的安静生活,不应遭到强势者的伤害。
【解析】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到,诗人对帝国主义者的憎恨,和对于惨遭伤害的民众的同情。6分,答出一个要点给3分,给满6分为止。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 1沁园春 长沙第二课时导学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 1沁园春 长沙第二课时导学案,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高一语文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