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提升练习(附答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提升练习(附答案),六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提升练习,莲山课件.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唐诗的自然精神 唐诗有诸多丰富的精神特色,其中自然精神对唐诗的浸润十分深刻,甚至可以说,在很大 程度上,自然精神塑造了唐诗令后世无限企慕的艺术境界。 自然精神发端于先秦道家自然哲学,老子说“道法自然”,“道”是世界的根本,“道” 就是“自然”,它就是它自己的样子,独立而不改。然而人生和社会常常是背离“道”,背离 “自然”的,人应该超脱这种“背离”,去体会恒常不变的本然之道。被后人誉为古今隐逸诗 人之宗的陶渊明,他的诗歌有浓厚的自然之趣,《饮酒》中的“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写黄昏中归巢的飞鸟,正是一幅万物归于本然的画卷。陶渊明用他的方式,展开了诗歌自然之 美的隽永画卷,而这幅画卷,正是在唐代呈现出了丰富而灿烂的内容。 唐代超一流的诗人中,王维和李白的诗歌都深受自然精神的影响。自然精神对王维的影响, 主要体现在山水诗方面,贯穿其中的山水审美精神,不以描摹山水之形态为旨归,而是要通过 俯仰山水去体会自然之道。 中国的山水诗追求“静”的境界,这个静是哲学上的静,是内心安静澄明的状态,王维的 山水诗是展现“静”的绝佳典范。王维刻画山水,广阔浩渺而辽远,进入一种超脱现实功利的 辽远境界,是一种精神之“远”。王维被称为“诗佛”,他的山水诗对“静”与“远”的刻画, 萦绕着深邃的“空”趣。例如《新晴野望》,描绘一场雨水后天清地朗开阔澄澈的原野,其中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两句,写河水映照阳光,远方青翠的山峰因空气清澈而呈现在诗 人的眼前,爽朗明澈的诗境,又是精神宁静澄明的写照。其《汉江临泛》“江流天地外,山色 有无中”,写江水浩渺,天水相接相融,远山似有若无,这是山水之远,更是精神之远。《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诗中幽远的山林是充满深邃“空”趣的至静之境。这是唐 诗艺术最深刻的地方,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理解唐诗的自然精神,提到的第二位大诗人是李白,李白更是自然精神塑造的诗人,今天 的我们要理解他,要抓住他的两个鲜明的精神特质,即大鹏精神和赤子之心。 大鹏精神,这个“大鹏”就是《庄子·逍遥游》中的大鹏。李白一生皆以大鹏自比,他说 自己“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李白的豪迈 奔放,就是大鹏扶摇高举的境界。然而同时也要看到,李白和庄子是有所不同的。庄子所说的 逍遥远游之境,和人世是有对立的,超脱流俗的同时,也有背离常情的怪诞,自己的妻子去世 不仅不悲痛反而鼓盆而歌,这和常人表达感情的方式很不一样。李白不是这样,他天才豪放, 但身上毫无怪诞之处,他的悲欢喜怒同于常人,却又比常人表达得更浓烈,更为本然。这种本 然的表达,使李白的诗歌经常呈现出天真如赤子的境界。他的《长干行》,刻画一位女子与丈 夫两小无猜,笔触极为纯净天真,“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王维和李白的诗歌正是在自然精神的浸润下,呈现出许多难以言传的艺术神妙。宋代以下, 随着思想文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唐诗所赖以形成的许多精神氛围发生了改变。这些都增加了 理解唐诗的难度。理解唐诗应深入其精神文化背景,对唐诗的自然精神,对唐诗神妙的艺术之 美,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不断去品味和思考。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现实的人生常常背离“道”,背离“自然”,“道法自然”就是超脱“背离”,回复本然。 B.陶渊明归隐田园,寻求悠然心会的真意,呈现出晋代诗歌自然之美中丰富而灿烂的内容。 C.山水诗追求静、远、空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恰恰是自然精神在山水诗上的体现。 D.宋代以后,唐诗赖以形成的许多精神氛围改变了,后世理解唐诗有了一定的难度。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论证结构清晰,提出中心观点后论述了自然精神的内涵,再使用例证法证明论点。 B.文章引用王维的诗歌《鹿柴》,论证了王维山水诗在深远幽静中具有的深邃“空”趣。 C.文章论述李白诗歌的自然精神时采用了类比论证手法,突出李白身上的赤子之心。 D.文章结论指出唐诗自然精神的形成跟文化背景有关,对于读者品读唐诗很有启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自然精神来自于道家思想,唐诗具有自然精神,说明道家思想在唐代的精神氛围中占主要 地位。 B.王维《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两句明白如话,但创造出了一种广阔高 远的诗境。 C.王维的《鸟鸣涧》诗“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写回荡在山涧中的鸟鸣,反衬出山林的 幽静深广。 D.李白在庐山上纵目远望,“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是大鹏的视野,是与世 人对立的逍遥远游之境。 【答案】 1.B 2.C 3.C 【解析】 1.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 后仔细对照原文和选项,重点是注意选项的表述和原文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 B 项,“诗歌自然之美中丰富而灿烂的内容”是在唐代呈现出来的,陶渊明所在的晋代开启了自然之美的画卷。原文“陶渊明用他的方式,展开了诗歌自然之美的隽永画卷,而这幅画卷, 正是在唐代呈现出了丰富而灿烂的内容”。 故选 B。 2.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 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 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 C 项,“文章论述李白诗歌的自然精神时采用了类比论证手法”错,结合文章第六段“然而同 时也要看到,李白和庄子是有所不同的……”应该是与庄子形成对比,所以是对比论证,不是 类比论证。 故选 C。 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应首先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 然后筛选出每一段的关键句,尤其是首段的中心句,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 态度,最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对比分析,找出正确答案。本题, A 项,逻辑错误,由“自然精神来自于道家思想,唐诗具有自然精神”推导不出“道家思想在 唐代的精神氛围中占主要地位”,可以说一定程度上说明道家思想在唐代占有重要地位。 B 项,是“澄澈宁静”,不是“广阔高远”。 D 项,“与世人对立的逍遥远游之境”是庄子的境界,并不是本文论述的李白的大鹏精神。 故选 C。 【点睛】 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 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看 看有没有曲解文意、张冠李戴、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本报讯 中国银联昨天发布了 2018 移动支付安全大调查分析报告。据统计,当前我国手 机支付用户规模已经达到了 5.7 亿,去年三季度,银行业处理移动支付业务的笔数,同比增幅 高达 7 成多,移动支付已经成为餐饮、便利店、网购、交通、医疗、外卖等日常消费中,最常 用的支付手段之一。 调查显示,受调查人群去年使用移动支付每月平均消费了 2600 元。其中,创业人群月消 费金额最高,超过 3000 元;全职主妇、IT 从业人员每月消费也都超过 2800 元;学生群体每 月消费金额为 1952 元,但他们每支出 5 元,就有 2 元是通过移动支付方式花出去的。调查还 显示,实体零售店、网购、公共交通、外卖、购买火车票机票,是使用移动支付最多的 5 种场 景。从地域来看,上海、浙江、江苏三地使用移动支付的人群最多。在支付方式上,二维码支 付占据移动支付主流地位,占比超过八成。移动支付使用方便,但它所面临的风险也比传统支 付方式更多。指纹支付等生物识别方式普及很快,在 35 岁以下男性中,生物识别已经成为使 用率最高的验证方式。中国银联风险控制部高级主管王宇表示,生物识别技术的应用,既简化 了用户的一些交互环节,同时也在安全的认证技术上有所提升,让持卡人在移动消费当中,更 方便、更快捷,也更安全。 (摘编自孙奇茹《调查显示:去年移动支付人均月消费 2600 元》,《北京日报》2019 年 01 月 24 日) 材料二内地游客洪小姐来到香港,放下行李第一件事是去找“网红”牛腩店。尴尬的是,她忘了 换港币,而小店老板娘只收现金。洪小姐举着手机找了十几家小店,最后沮丧地发现,街头小 店只收现金。最后,她只有无奈地回酒店换钱。 在深圳河两岸,移动支付的使用有天壤之别。对此感受深刻的,不只是内地游客,一向以 金融科技领先为傲的香港特区政府官员,更急于改变这一现状。 香港金管局总裁陈德霖,是金融科技的积极推动者。他直言,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必须有 一个世界级的金融基建尤其是支付系统去支撑,才能成功。 近年来,香港推动移动支付的步伐明显加快。但与内地城市覆盖达九成以上的移动支付相 比,时至今日,香港移动支付比例仍不到两成,活跃用户更少,移动支付的使用场景也有些寥 落。有些人费解,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为什么对于金融科技创新的接纳速度如此之慢? 成熟支付社会养成的习惯是最大阻碍。香港移动支付虽然尚不普及,但“非现金”支付却 已运行 20 多年。香港市民惯用的“八达通”卡于 1997 年面世,这张集交通、餐饮、购物、 服务、门禁等功能于一体的卡片,发行已超过 3500 万张,已经覆盖香港市面逾 1.5 万家服务 商的 2.4 万个零售场所,几乎满足了市民所有日常消费的支付需求。据统计,香港信用卡支付 占比 53%,超过 95%的市民则经常用“八达通”和现金。 香港市民对个人信息的安全顾虑,特别是移动支付需要绑定银行卡和获取用户资料,让谨 慎的香港人望而却步。“从微信香港钱包的运行经验来看,香港市民对于隐私、数据的敏感是 推行移动支付的难点之一。”腾讯金融科技部副总裁陈起儒说。至于很多小店只收现金,则是 因为生存不易需精打细算,接受信用卡需要安装设备,还要收手续费,只能婉拒。 (摘编自王旭、张欢《移动支付,香港急起直追》,人民网 2019 年 01 月 11 日) 材料三2014~2020 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统计及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2018 年 1 月 2 日) 材料四 如今,移动支付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支付方式和生活方式,也逐渐改变了民俗习惯。 当线上支付成习惯,实体红包被线上红包替代,“年味儿”正在被科技重新定义。 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春节期间,除了贴对联、买年货、包饺子、看春晚等传统习俗外, 抢红包、扫“福”字等活动逐渐成为新习俗。 春节期间的线上红包为人们创造了新的感情沟通方式,通过参与抢红包等活动增进与亲人 朋友的沟通,让春节更有“味道”。 有专家说:“社会的发展变化使过去的‘年味儿’有所削弱,但新媒体通过流量构建新的 民俗,让人们参与狂欢,从而获得春节新的仪式感。” 与此同时,业内人士提示,在参与春节抢红包等活动的同时,用户应注意个人信息安全, 不要贪图小利、因小失大。春节期间,有不法分子借此机会制作虚假的二维码或分享链接,一 旦用户扫描或点击链接,有可能被盗取个人信息甚至被盗取钱财。开心过春节、幸福领红包的 同时,也要擦亮眼睛,不要误入陷阱。 (摘编自刘峣、刘奇《春节“红包大战”硝烟再起》,人民网 2019 年 02 月 01 日)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2018 年受调查者使用移动支付时,创业人群月消费金额超过 3000 元,学生群体则不足 2000 元,人们移动支付占支出的 40%。 B.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移动支付的使用却远远不如大陆,主要原因是香港人一时难以改 变成熟支付社会养成的支付习惯。 C.《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的数据显示,2014~2020 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持续增 长,增速呈下降上升再到不断下降的趋势。 D.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线上抢红包已经成为春节期间人们感情沟通的新方式,这是随时代 发展科技进步产生的新年俗。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调查显示,在中国大陆,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地方,移动支付使用越多,长江三角洲地 区移动支付使用的人群最多。 B.香港移动支付不普及,是因为香港“非现金”支付已经非常成熟,基本满足了市民支付需 求,没必要再用移动支付来代替。 C.预计 2020 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增长速度下降,是因为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已经十分 巨大,增速下降属正常现象。 D.业内人士提示,在参与春节抢红包等活动时不能见红包就抢,见链接就点,还是需要仔细 辨认,防止误入诈骗陷阱。 6.移动支付给人们生活带来哪些积极影响?存在的最大隐患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 4.A5.B 6.积极影响:①改变了人们的支付方式,催生了新的产业,为网络购物等提供了必要条件。 ②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让生活更方便快捷。③改变了民俗习惯,出现了线上抢红包、扫“福” 字等新的习俗。 最大隐患:安全问题。一是个人信息安全,二是资金安全。 【解析】 4.本题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做好这类题,考生除了要审清题目要求,明确所 问,还要具备筛选并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筛选信息时一定要全面迅速,提取对照时一定要 敏感、细致、准确。要做好此类型,平时应该积累易错类型及常见问题,比如判断绝对,时态 有误,杂糅、遗漏、多余信息,偷换概念等等。 A 项,“人们移动支付占支出的 40%”错误。由材料一第二段“学生群体每月消费金额为 1952 元,但他们每支出 5 元,就有 2 元是通过移动支付方式花出去的”可知,选项范围扩大,应该 是“学生群体”,并非“人们”。 故选 A。 5.本题考查对文中相关内容的概括分析能力。做这种题,通常是先整体把握文意,获取作者 的观点或态度;然后对照选项在文中提取相关信息,加以细致比对后判断正误即可。常见错误 点和设题类型做到心中有数,表述不一致的未必就是错的,一定要深入细致分析比较,灵活理 解变通思考。总之要静下心来耐心地仔细地推敲和琢磨。 B 项,“……没必要再用移动支付来代替”错误。选项表述绝对化,由材料二第三段“香港金 管局总裁陈德霖,是金融科技的积极推动者……香港推动移动支付的步伐明显加快”可知,在 香港推行动移动支付有一定意义的,并非“没必要”。 故选 B。6.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基本的能力。信息筛选的题目, 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答题的方向,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 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次,找到关键词语,联 词成句分条作答;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 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本题为综合筛选,学生需浏览题目, 确定关键词为“移动支付”“生活”“积极影响”,然后从文本中梳理出相关信息,再从分析 这些信息入手,进行分析概括,注意分点作答。 由材料一第一段“据统计,当前我国手机支付用户规模已经达到了 5.7 亿,去年三季度,银行 业处理移动支付业务的笔数,同比增幅高达 7 成多,移动支付已经成为餐饮、便利店、网购、 交通、医疗、外卖等日常消费中,最常用的支付手段之一”可知,移动支付改变了人们的支付 方式。 由材料一第二段“实体零售店、网购、公共交通、外卖、购买火车票机票,是使用移动支付最 多的 5 种场景”可知,移动支付催生了新的产业,为网络购物等提供了必要条件,让生活更方 便快捷。 由材料四第二段“抢红包、扫‘福’字等活动逐渐成为新习俗”可知,移动支付改变了民俗习 惯,出现新的习俗。 存在的最大隐患:由材料二第五段“香港市民对个人信息的安全顾虑,特别是移动支付需要绑 定银行卡和获取用户资料,让谨慎的香港人望而却步”可知,移动支付的最大隐患包括安全问 题。 由材料四第五段“春节期间,有不法分子借此机会制作虚假的二维码或分享链接,一旦用户扫 描或点击链接,有可能被盗取个人信息甚至被盗取钱财”可知,移动支付的最大隐患包括资金 安全。【点睛】 阅读题目设干扰项的方法有:1.故意将“未然”表述或推断为“已然”。2.故意将“主要的” (主要矛盾、主要方面、主要原因)和“次要的”(次要矛盾、次要方面、次要原因)倒置。 3.故意将“部分”(对部分事物情况的判断)表述为“整体”(对某种同类属性的所有事物 情况的判断)。4.故意将“前期”和“后期”顺序颠倒。5.故意将“选择”(具备其中一个 原因或条件即可)表述为“兼备”(必须同时具备多个原因或条件)。6.故意将“肯定”和“否 定”颠倒。7.故意将“原因”和“结果”颠倒,或强加因果。8.故意将“此”和“彼”颠倒。 9.故意凭空捏造,将“无据”表述成“有据”。10.故意将客观的内容进行夸大。夸大其功 能和效用。以上“十个注意”要在具体的阅读训练中多加留意。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3 小题,共 15 分) (2020·江西省新余一中高二复课开学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流浪狗 崔立 有一天,我们楼下门口处,出现了一条流浪狗。很小的一条狗,狗毛呈白色,像是出生不 久的。冬日的天,足够冷,我看着那条流浪狗,使劲地抖动着自己的头,以运动来取暖。间或, 发出阵阵哀怨的声音。 我匆匆赶着去上班,也来不及多去关注它。我走过的时候,就在想,这狗,肯定是被遗弃 了吧。定是被哪个不负责任的主人,嫌家里狗太多,便把它给赶了出去。说实话,我不讨厌狗, 但也真没想过要养。养狗太麻烦,要喂它吃喝,给它洗澡,最主要的,还要给它安排住宿的地 方。把一只狗安置在自己家里,我可想都不敢想! 晚上回来时,天还没黑。我看到那条流浪狗,还蹲在门口。不过,看起来,它似乎比我舒服一些。我上了一天的班,还饥肠辘辘的,它比我好,躺的位置上多了一只碗,碗里竟已盛满 了各种各样的食物,可能是周边的好心人舍给它的。 我上了楼。胡乱地端出冰箱里的剩菜剩饭,放在微波炉里热了几分钟。一个人的日子总是 那么寂寥,我又想起了那条流浪狗,觉得自己和那条狗,似乎也有一些共同之处。我吃了几口 菜,看到了里面的几块大肉。我就不再吃了,端着只碗盛上肉,下了楼,倒进流浪狗的碗中。 流浪狗似乎认真看了我一眼,并且还朝我摇起了尾巴。 第二天一早,我下楼时,想着那只流浪狗,还在不在楼下。推开楼下的大铁门,流浪狗果 然还在,它蜷缩着身子,躲在旁边的几株小海桐之间,借以来取暖。我看着,不觉有些心酸。 我跑回了屋,想起自己还有一条不大盖的小毯子,也许,这流浪狗会用得着吧。 晚上,当我再度下班回家时,流浪狗睡觉的地方,已经多了好几条被子,它躺在那些被子 中间,似乎很满足。 后来的一天,我感冒了,高烧烧到 40 度。我请假,到医院配了许多的药,然后就睡了一 天。晚上,我昏昏沉沉地还在睡着,间或能听到窗外噼里啪啦的雨声。我的脑子里忽然想起了 楼下的那条流浪狗,这么大的雨,它要被淋透了吧。我是很想跑下楼去看看它,但刚直起身子, 很快又躺了下去。我根本就没有气力挣扎着起来,接着,又昏昏沉沉地睡着了。 天亮时,我醒来了,觉得神清气爽,也听不见了雨声。再摸摸额头,已经没有一点烫意, 看来这感冒已经被我扛过去了。我猛然想起了那条流浪狗,快速跑到楼下,以为它一定被淋得 很落魄。可是——我呆住了,流浪狗身上的毛,是干的。离它不远处,立起了一个小木屋。 结尾一:我回到楼上时,找出手机想看看时间,才发现上面的十几个未接来电,还有一条 短信,是爸妈发来的。他们好像已经知道我感冒了,只说了一句,想回家,随时都回来吧。那 十几个未接来电,也都是他们打的。昨天因为我想好好睡一觉,都调了静音。 我的眼眶瞬时就红了。当年,为了一段莫名其妙的所谓爱情,我固执己见地和爸妈大吵了一架,然后毅然决然地 搬了出去,并且即便证明自己是错了,还是高昂着头不想低下。 结尾二:这个小木屋是谁搭的呢?我还在疑惑时,隔壁的一个年轻人告诉我,是楼下的那 对老夫妻搭的,他看见他们在楼下噼噼啪啪地忙了大半天。那对老夫妻,是有名的厉害,并且 又吝啬。我有些不信,他们怎么可能劳神费力去搭个什么小木屋呢? 不久。又听到一个消息,几年前被老夫妻赶出门的儿子,也被迎了回来。 (转载《小小说选刊》2013 年 19 期)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本文写了一个由一条流浪狗引发的故事,虽然情节简单,但曲折跌宕,使小说在平淡的叙 述中营造了不平常的效果。 B.文中的“我”开始见到流浪狗时不大关注它,到后面却越来越想到它,说明“我”是一个 非常有同情心的人。 C.小说开头写狗在寒冷的冬天里,用使劲地抖动自己的头来取暖,以及间或发出阵阵哀怨的 声音,意在与后面狗得到照顾形成对比。 D.文中写“我”和邻居们为流浪狗送食物、送被盖、搭木屋等种种行为,彰显了人与动物之 间和谐友爱的主题。 8.简要分析小说中“小木屋”的作用。 9.作者为小说续写了两个结尾,你认为哪个结尾更好?请从情节、人物、主题三个方面加以 分析。 【答案】 7. C8. ①“小木屋”的出现,是邻居们对流浪狗照顾的进一步体现,在结构上为后续结尾做 了铺垫。②“小木屋”表面上是老夫妻同情流浪狗而给它搭建的一个家,实际上是老夫妻自己 把儿子赶出家门后歉疚之心的具体表现,委婉地传达了老夫妻希望儿子能够回家的愿望。 9. 认为结尾一更好:①从情节上看,交代了我离家在外的理由,与前文我对流浪狗的种 种照顾行为相呼应;并且这种结尾,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②从人物上看, 结尾表现了我敢于担当、勇于认错的特点,丰富了人物形象。③从主题上看,我感冒时爸妈打 来十几个电话,还发了一条信息,让我重新感受到了家的温暖,鲜明地突出了“呼唤回家”的 主题。 认为结尾二更好:①从情节上看,交代了“小木屋”的来历,产生了顺理成章的效果,使文章 内容更完整、严谨。同时,这种大团圆的结尾也符合普通人的审美心理。②从人物上看,向来 厉害又吝啬的老夫妻因同情流浪狗为它搭建一个家,突出了老夫妻对儿子的歉疚和牵挂之心, 丰富了人物形象。③从主题上看,不久,几年前被老夫妻赶出门的儿子也被迎了回来,以此突 出了“回家”的主题。 【解析】 7.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 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 A 项,“曲折跌宕”错。这是对小说情节的理解有误。B 项,“说明‘我’是一个非常有同情 心的人”有误;“我”关注它是因为觉得自己和那条狗,似乎也有一些共同之处。D 项,本文 的主题是“呼唤回家”。 8.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简要分析小说中‘小木屋’的作用”,这是考查小说中物象的作用。 此类题目一般从情节、形象以及主旨上作答。首先找出写“小木屋”的内容,出现在后文,因 有了这个小木屋,故有了后文的结尾,可见小木屋的内容为下文的情节做了铺垫;从形象和主旨来看,小木屋是老夫妻给流浪狗搭建的一个家,而这个小木屋是老夫妻表达把儿子赶出家门 的歉疚之心的表现,传达出希望儿子回见的愿望。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看清题干要求,注意设问方式。“物象”作用题的提问方式一般分 为两类。一是限定角度。二是笼统提问。二、认真阅读文本,明确思考角度。解答“物象作用” 题,一般可以从情节安排、形象塑造、主题表达、情感抒发、手法运用、读者感受等角度思考。 情节安排物象在情节安排上常见的作用有叙事线索、伏笔照应、设置悬念、强化情节、推动情 节发展等。作为叙事线索的物象一般可以推动情节发展并使故事情节更集中。形象塑造物象在 塑造形象方面的作用一般为丰富人物内涵、衬托人物品格、烘托人物心理等。主题表达物象大 多是小说主题的载体,可以揭示、丰富、凸显或深化小说的主题。情感抒发物象往往是情感的 寄托物,可以表现小说人物的喜怒哀乐,也可以传达作者的爱憎之情。手法运用从手法运用方 面分析物象的作用也是思考的角度之一,涉及到的手法有衬托、对比、侧面烘托等。本题中, 主要从情节的铺垫、情感的表达以及主旨的凸显等几个角度作答。 9.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作者为小说续写了两个结尾,你认为哪个结尾更好?请从情节、 人物、主题三个方面加以分析”。这是针对小说的结尾设题。题干已经给出了答题的角度,无 论选取哪个结尾,首先应明确结尾的方式和内容,然后再从这三个方面作答。第一个结尾,交 代了“我”离家在外的理由,从情节上来看,这一内容与上文“我”对流浪狗的照顾相呼应; 从形象上来看,让“我”的形象更为丰富,表现了“我”敢于担当、勇于认错的特点;从主题 上来看,这一结尾凸显了“呼唤回家”这一主旨。第二个结尾交代了“小木屋”的来历,这让 前文“小木屋”的出现合乎情理;从形象上看,表现了老夫妻对儿子的歉疚和牵挂;从主题上 来看,凸显了“回家”这一主题。 点睛:小说结尾的设题方式有如下几种:1、这篇小说的结尾令人印象深刻,请赏析它的妙处。 2、谈谈你对这篇小说结尾的看法。3、有人说这篇小说的结尾很震撼人心,有人说还是去掉结尾好。你认为怎样更好?为什么?4、两个结尾,哪个更好一些?本题就属于第四种,考生应先 回答认可哪一个结尾,明确观点之后,再抓住自己选择的结尾内容从如下几个角度分析理由。 1、情节角度:①陡生波澜,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震撼人心。②与前文的内容/伏笔照应,使 情节连贯/基调一致。2、主题角度:深化主题+结合内容具体分析(讽刺,揭露……)。3、手法 角度:戛然而止,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4、情感角度:悲剧性结尾,(与……形 成强烈的对比)震撼人心,有极大的感染力。喜剧性结尾,符合主人公的意愿,给人以愉悦、 和谐之感。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司马池,字和中,自言晋安平献王孚后,征东大将军阳葬安邑澜洄曲,后魏析安邑置夏县, 遂为县人。池少丧父,家赀数十万,悉推诸父,而自力读书。时议者以蒲坂、窦津、大阳路官 运盐回远闻,乃开山口道,自闻喜逾山而抵垣曲,咸以为便。池谓人曰昔人何为舍迳而就迂殆 必有未便者众不以为然未几山水暴至盐车人牛尽没入河众乃服举进.士.,当试殿廷而报母亡,友 匿其书。池心动,夜不能寐,曰:“吾母素多疾,家岂无有异乎?”因语其友,而友止以母疾 告,遂号恸而归。后中第,授永宁主簿。历建德、郫县尉。蜀人妄言戍兵叛,蛮将入寇,富人 争瘗①金银逃山谷间。令闾丘梦松假他事去府,主簿称疾不出,池摄县事。会上.元.张灯,乃纵 民游观,凡三夕,民心遂安。枢密使曹利用奏为群牧判官,辞不就,朝廷固授之。利用尝委括 大臣所负进马价,池曰:“令之不行,由上犯之。公所负尚多,不先输,何以趣他人?”利用 惊曰:“吏绐我已输矣。”亟命送官。数日而诸负者皆入。利用贬,其党畏罪,徒而毁短者甚 众,池独扬言于朝,称利用枉,朝廷卒不问。会诏百官转对,池言:“唐制门.下.省.,诏书之出,有不便者得以封还。今门下虽有封驳之名,而诏书一切自中书以下,非所以防过举也。”转运 使江钧、张从革劾池决事不当十余条,及稽留德音,降知虢州。初,转运使既奏池,会吏有盗 官银器,械州狱,自陈为钧掌私厨,出所卖过半;又越州通判载私物盗税,乃从革之姻,遣人 私请。或谓池可举劾以报仇,池曰:“吾不为也。”人称其长者。徙知晋州,卒。子旦、光, 从.子.里。光自有传。 (节选自《宋史·司马池传》) 注: ①瘗(yì):掩埋、埋葬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池谓人曰/昔人何为舍迳/而就迂殆必有未便者/众不以为然/未几/山水暴至/盐车人牛尽没/ 入河众乃服/ B.池谓人曰/昔人何为舍迳/而就迂殆必有未便者/众不以为然/未几/山水暴至/盐车人牛尽没 入河/众乃服/ C.池谓人曰/昔人何为舍迳而就迂/殆必有未便者/众不以为然/未几/山水暴至/盐车人牛尽没 入河/众乃服/ D.池谓人曰/昔人何为舍迳而就迂/殆必有未便者/众不以为然/未几/山水暴至/盐车人牛尽没/ 入河众乃服/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殿试由皇帝亲自出题考试,乡试中选者始得参与。 B.上元,节日名。正月是农历的元月,俗以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也叫元宵节。 C.门下省,官署名。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府机构之一,后与尚书省、中书省合成“三省”。 D.从子,侄儿。古时统指血缘隔得更远的子侄辈,后来人们将亲兄弟之子称为“从子”。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池孝心可嘉,他早年把数十万家资让给各位叔伯。举进士时听闻母亲去世,号恸而归。 B.司马池为官有方,处事得当。蜀人妄传谣言,导致富人逃到山谷,县令、主簿都借故推脱, 他主政县事,安抚民心。 C.司马池为人正直,直言敢谏。曹利用被贬官,只有他敢于直言;应对诏问,直陈部门之间 配合不当,有违古制。 D.司马池心胸坦荡,
2020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三)
2020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三),高二语文期末试卷,莲山课件.
宽容大度。他被江钧、张从革以处事不当为由弹劾而遭降职,后来他并 未因此报复。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池心动,夜不能寐,曰:“吾母素多疾,家岂无有异乎? (2)利用惊曰:“吏绐我已输矣。”亟命送官。 【答案】 10.C 11.A 12.A 13.(1)司马池心里不安,晚上也睡不着,说:“我的母亲向来多病,家里怎么会没有异常 之事呢?” (2)曹利用惊讶地说:“官员骗我说已经送交了。”于是赶紧下令将它送交朝廷。 【解析】 10.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要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 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做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 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捕一定 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 “舍迳而就迂”由“而”连接的短语,中间由连词连接构成并列结构不需要再断开,排除 AB。 “盐车人牛尽没入河”“入河”是“没”的宾语,中间不能割裂。 故选 C。 11.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需要在平时学习中多 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 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 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 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A 项,进士,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殿试由皇帝亲自出题考试,乡试中选者始得参与。“贡 试中选者才能参加殿试考试” 故选 A。 12.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 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 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 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 A 项,“举进士时听闻母亲去世,号恸而归”叙事错误,原文是“友止以母疾告”,号恸而 归。朋友只告诉他母亲病了,司马池闻言号恸大哭着跑回去了。 故选 A。 1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 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 注意以下重点字词: (1)心动:心里不安;寐:睡觉;素:向来;岂无:怎么会没有。 (2)惊:惊讶;绐:欺骗;输:送交;亟:赶紧,立刻。 【点睛】 人物传记类的文言文,有着特殊的阅读规律和方法。 一、以表明时间的词语为纲绳,去串起人物的一生经历。 二、以表明官职的升贬为轴心,去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 三、以问人物、时间、地点、事件以及事件经过为切口,去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 四、以传记的写作特点为楔子,去把握人物的性格和作者的观点。 译文: 司马池,字和中,自己说是晋安平献王司马孚的后裔。因征东大将军司马阳葬于安邑澜洄 曲,后魏分为安邑置夏县人。司马池即为夏县人。司马池早年丧父,家资数十万,他全部让给 各位叔伯,而自己则奋力读书。当时有人报告皇上说蒲坂、窦津、大阳路官运盐来回路程太远, 朝廷于是开辟山口的道路,从闻喜越山抵达垣曲,大家都认为山含口道开通后方便了。唯司马 池对人说“:以前的人为什么舍近求远走迂回之路,一定是走现在这条路有不方便的地方。” 众人听后大不以为然。不久,山洪暴发,盐车人马全部都被淹入河中,于是大家都很佩服司马 池。考进士,正当要举行殿试时,突然有信报司马池母亲死了。朋友将报丧信藏起来没有告诉 他。司马池心里不安,晚上也睡不着。说“:我的母亲素来多病,家里怎么会没有异常之事呢?” 于是就与自己的朋友谈,朋友只告诉他母亲病了,司马池闻言号恸大哭着跑回去了。后来考中 进士第,授永宁主簿。历任建德、郫县县尉。蜀人妄传戍兵叛乱,蛮族将会入侵。于是富人争 相将金银埋藏后逃到山谷间躲起来。县令闾丘梦松亦假借有别的事情离开县府,主簿也称病不出门。司马池管理县中事务。在元宵灯会,司马池让老百姓尽情游观,一连进行了三个晚上, 于是民心安定下来。枢密使曹利用上奏要司马池任群牧判官,司马池辞谢不赴任,但朝廷坚持 授给了他。曹利用曾经委托他负责征大臣们所欠的进马费用。司马池说:“命令不实行,是因 为上级违犯了它。你所欠的马费还很多,不先送,怎么去催促他人呢?”曹利用惊讶地说“: 官员骗我说已经送交了。”于是赶紧下令将它送给朝廷。数日之中各位欠债的人都完成了任务。 后来曹利用被贬官,他的同党害怕治罪,因而反过来又讲他坏话的人很多,唯独司马池在朝廷 赞扬他,并说曹利用是冤枉的,朝廷最终没有问罪。正值皇帝下诏百官轮流应对。司马池说“: 唐朝之制,凡皇帝诏书制定以后如有不方便的地方,门下省即负责封还不下发。现在门下省虽 仍有封驳之名,但一有诏书出来中书省一律下达。这样就不能避免皇帝的失误了。”转运使江 钧、张从革弹劾司马池处事不当有十余条,以及他不将皇帝的命令传达下去的过错。于是降为 虢州知州。当初,转运使已经上奏弹劾司马池,正碰上有个官吏偷盗官府银器案,犯人被带上 镣铐投进州监狱,犯人自己陈述是为江钧掌管私人钱柜的。官府银器已经被他拿出卖掉的超过 了半数。后又发现有越州通判私载个人货物、偷税之事。与张从革有姻亲关系,曾派人私下去 拜见他。有人说这下司马池可以检举弹劾江钧、张从革报仇了。但司马池说:“我不做。”故 大家都称赞他有长者风度。后调任晋州知州,死于此任。有子司马旦、司马光,另有侄子司马 里。司马光自己另有传。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2020·儋州市第一中学高二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梵隐院 ① 方丈梅 晏敦复 ② 亚 ③ 槛倾檐一古梅,几番有意唤春回。吹香自许仙人下,照影还容高士来。 月射寒光侵涧户,风摇翠色锁阶苔。 游蜂野蝶休相顾,本性由来不染埃。 注:①梵隐院:在浙江定海。②晏敦复:南宋诗人、正直大臣。③亚:同“压”。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以简洁的笔墨勾勒出古梅在彻骨的清寒中傲然绽放,为的是唤得春回人间,以此赞扬 梅花报春而不争春的高贵品格。 B.颔联以“吹香”和“照影”描写梅花的清香与芳姿,而这只允许仙人和高士欣赏和品鉴。 梅如人品,人如梅品,二者互赏而心志契合。 C.颈联写“月光皎洁,清辉如霜;梅摇影动,洒布阶苔”,诗人借月光把梅的精神具体化, 进一步从正面突显了梅花的高洁、晶莹洁净。 D.作者移情于物,以澄澈淡泊的胸怀观照高雅香洁的梅花,创造了“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 物”,物我一体,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什么样的品质? 【答案】 14.C 15.①尾联以比喻的手法写出梅花因本性超尘拔俗而拒绝俗人相扰;②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志趣 高洁,不与趋炎附势的人同流合污;③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孤芳自赏、正直脱俗的品格。 【解析】 14.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 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 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C 项,“从正面突显了梅花的高洁、晶莹洁净”错,非正面突显,而是用月光、梅影侧面烘托 梅花的高洁。 故选 C。 15.本题考查诗句的含义及鉴赏人物形象。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应把握住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 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人物形象相当于分析 概括人物性格,结合文本用两个字的词语或者四字短语概括出来,一般用形容词性。题目是, 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什么样的品质? “游蜂野蝶休相顾,本性由来不染埃”,这两句直接赞颂梅花品格的高洁。“游蜂野蝶”喻指 世俗中人,品格庸俗之人。花香花美自然蜂围蝶转,好像世人趋于势利。梅花则不然,它超尘 拔俗,拒绝蜂蝶相扰,因为它“本性由来不染埃”,写出梅花因本性超尘拔俗而拒绝俗人相扰。 诗人所谓的“不染埃”指的是志趣高洁,不与趋炎附势的人同流合污。志趣高洁体现着诗人对 自己的道德要求,诗中处处体现着诗人孤芳自赏、正直脱俗的志趣。 【点睛】 古诗词中,如何鉴赏人物形象:一、联系作者的个人境遇,分析人物形象 1. 抓住作者的生平 经历,思想主张。2. 抓住注解,把握诗词内容,了解背景。二、联系诗词中的意象、典故等, 分析人物形象。三、抓住动作、外貌、神态、心理、语言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四、分析形象, 注意同一形象,不同作者,不同时代,赋予不同的情感。掌握这四种方法,会有助于我们在鉴 赏古诗词时准确分析诗词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3 小题,6 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滕王阁序》中描写雨过天晴、阳光普照、天空晴朗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2)《逍遥游》中,宋荣子“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的表现是“_______,_______”。 (3)酒文化与中国古典诗词的创作有密切关系: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写诗人 被贬后独自饮酒,借酒浇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写词人用酒祭 奠江月,表达自己的情感。 【答案】云销雨霁 彩彻区明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往往取酒 还独倾 一尊还酹江月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本题考查理解性默写这种类型,要求考生平时 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 写时反复写。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销”“霁”“彻”“誉”“尊”“酹”等字,默写时 要写准确。 【点睛】 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 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 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 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 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且长盛 不衰,传遍全球。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中国人何时开始饮茶,言人人殊, 。《茶经》云: 神农《食经》“茶茗久服,有力悦志”。陆羽《茶经》以为饮茶起于神农氏,然《食经》为伪 书,尽人皆知, 。 俗话说,“三口为品”,这正是中国人对茶的品饮艺术极为朴素的认识。对于中国人来说 品茶就是品味人生,( )。在这里,茶就像人们自身气象万千的人生经验。茶之“绿”,不仅 是茶的本色,也是人类生命的本色。而茶之“苦”,不但是茶之真味,也是人生的真味。如此, 茶才 ,回味不尽,中国人对品茶,强调的是切身的感悟与体验。前人于此常有 的描绘。现代文学家林语堂有茶的“三泡”之境说,认为茶在二泡时最妙。第一次冲泡时宛如 一个十二三岁的幼女,而“二泡”时则如十六七岁之妙龄女郎,至“三泡”时已是少妇了。这 正是对苏轼的名句“从来佳茗似佳人”极为传神的演绎。此外,中国人在品饮时,注重体味茶 汤中完整的世界,即融茶之色、香、味、神、境于一体,融诸多复杂的心理过程为一体,于无 形之中完成从生理享受到精神享受的过程。中国人对于一杯茶来说,也许就是完整的一个艺术 世界。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众说纷纭 难以置信 耐人寻味 炉火纯青 B.莫衷一是 不足为据 意味深长 出神入化 C.莫衷一是 难以置信 意味深长 炉火纯青 D.众说纷纭 不足为据 耐人寻味 出神入化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茶里面既有色彩斑驳的大千世界,更有生活的酸甜苦辣B.茶里面既有色彩斑驳的大千世界,又有酸甜苦辣的生活 C.茶里面既有生活的酸甜苦辣,更有大千世界的斑驳色彩 D.茶里面既有大千世界的斑驳色彩,又有生活的酸甜苦辣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中国人对于一杯茶来说,也许就是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B.对于中国人来说,也许一杯茶就是完整的一个艺术世界。 C.一杯茶对于中国人来说,也许就是一个艺术的完整世界。 D.一杯茶对于中国人来说,也许就是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答案】 17.B 18.D 19.D 【解析】 17.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 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莫衷一是: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形容意见分歧, 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众口纷纭:人多嘴杂,各有各的说法,议论纷纷。言人人殊:指各人有 各人的意见。同一消息或事情,各人却说成各不相同的情形。“众口纷纭”与“言人人殊”重 复。同时,文意强调“得不岀一致的结论”,应选“莫衷一是”。不足为据:不能作为依据。 难以置信,出乎意料,让人很难相信。语境说《食经》是伪书,不吧、能做依据,应选“不足 为据”。意味深长:含蓄深远,耐人寻味。耐人寻味:形容值得让人仔细体会,琢磨。意味深 长强调“使人回味不尽”,与后文“回味不尽”吻合,应选“意味深长”。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炉火纯青:比喻学问、技术等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语境说中国人对 品茶的“描绘”达到一定境界,应用“出神入化”。故选 B。 18.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也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题型是语句复位题。做题时要从 话题是否统一、句间逻辑关系是否合理、语言风格是否一致、句式是否合适等角度综合考虑。 根据上文“品茶就是品味人生”,重点应是谈“人生”,因此,“斑驳色彩”与“酸甜苦辣” 均应放在句子最后,且“大千世界”在前,“生活”在后。故选 D。 19.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 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然后比对 选项,找出选项间的不同之处再比较。A 项,主客颠倒,不合逻辑。“中国人”不是“艺术世 界”。B 项,语序不当,“完整的”应调到“一个”后;C 项语序不当、搭配不当造成歧义。 “艺术”应与“完整”对调;“一个”与“艺术”也不搭配,同时,是“一个艺术”还是“一 个世界”?有歧义。故选 D。 【点睛】 语言表达连贯的语句复位题,既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也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语句复位 题指根据所提供的语境,选择与语境最相符、与上下文衔接最连贯的一句话。语句复位题一般 是定位选句,大多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做好语句复位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话题是否统一。 要注意陈述主体、陈述内容、叙述的角度要保持一致;前后是否勾连。要关注形成句群或复句 的各分句之间存在的顺承、因果、假设、并列等关系,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合理;事理是否相 承。既要注意注意逻辑关系,如因果、条件、并列、递进、总分、先后、大小、多寡、快慢、 轻重、难易、表里等的思维顺序,又要注意符合生活的事理;意境是否协调。要注意画面、情 调、风格的和谐统一。或阴沉凄凉,或欢乐热烈,或简洁明快,或隐晦曲折等,文段中所体现 的情感意蕴,同其中的物象要高度契合统一;句式是否一致。如句子的结构、关联词的搭配等,所选的句子要和语段信息前后照应,表意上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音节是否和谐。要考虑语句 前后句子的字数、音节、句式、平仄等。 20.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75 个字。 2019 年 10 月 27 日晚,武汉两江四岸灯火璀璨,武汉体育中心体育馆内万众欢腾。一名 中国军人将火种保留在“和平尊”中,主火炬塔缓缓熄灭,在上万名观众、运动员的注视下, 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在湖北省会武汉圆满闭幕。本届军运会,中国人民解放竿体育代表团以 顽强的毅力挑战极限、攀越新高,共夺得 133 枚金牌,位列金牌榜第一。此外,中国代表团 的健儿还摘取了 64 枚银牌和 42 枚铜牌,以 239 枚奖牌位列奖牌榜第一。其中的军事五项竞 赛,这个项目被视为“捍卫军旗之战”,是衙量各国单兵战斗力的一种标志。中国队屡破世界 纪录,先后打破男子障碍、女子障碍、男子团体、女子团体和女子个人全能等 5 个项目上的世 界纪录。 【答案】①2019 年 10 月 27 日晚;②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在武汉网满闭幕;③中国代表团 位列金牌榜和奖牌榜第一;④中国队屡破军事五项竞赛世界纪录。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解答本题,考生要有较强的语言转换能力,这段属于叙述类材料。 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对文段进行压缩,压缩语段的过程中要保留主要信息,也就是时间、地点、 人物、事件、结果,在压缩信息的过程中要在字数允许的范围内保留更多的信息。本文段主要 围绕第七届军人运动会闭幕式来说的,材料中说到闭幕会的时间为 2019 年 10 月 27 日晚,地 点为武汉体育中心体育馆,然后又说到中国代表团取得的成就:中国代表团位列金牌榜和奖牌榜第一,中国队屡破军事五项竞赛世界纪录。 21.(2019·安徽省高二期末)下面是“素质教育冰山模型”图,请把这个模型写成一段话, 要求内容得当,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100 个字。 【答案】在“素质教育冰山模型”中,包括技能、知识和行为范式在内的“显性素质”,只是 显露在海平面上的冰山一角,而包括思考模式和信念系统(信念、价值、规条)在内的“潜性 素质”才是冰山主体。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能力。图文转换,要求考生将图表中的信息转换成语言文字 信息,但一般不需要也不允许我们进行想象甚至虚构。这类题答题思路是:先看标题,再看画 面,不放过图中的文字,然后看图中内容,明确图中寓意指向,最后联想现实,概括答题。本 题要求请把“素质教育冰山模型”图模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得当,表述准确,语言连贯, 不超过 100 个字。图的标题是“素质教育冰山模型”。画面被海平面分两个部分:在图中分 别是显性素质和潜性素质两部分。表述时分别根据模型中标示,说出其所包含内容。同时注意 表述语言的准确和连贯,不超过 100 字。 四、写作(60 分)22.(2020·内蒙古自治区集宁一中高二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98 年,抗洪救险,我们众志成城,齐退海洋; 2003 年,抗击非典,我们众志成城,同抗疫潮; 2008 年,汶川地震,我们众志成城,并赴国难; 2020 年,新冠肺炎,我们众志成城,共克时艰。 “众志成城”,简单的一个词,却包含着多么丰富的内涵,蕴藏着多少磅礴的力量。请你根据 上面的材料,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宣讲对“众志成城”的思考 和认识。 要求:自拟题目,自选角度;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众志成城,抗击疫情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往年春节,画面是万家团圆、外出游玩、欢乐过年。但是这个鼠年春节,新型冠状病毒感 染的肺炎疫情起源武汉、席卷全国,让轻松的生活紧张起来,朋友见面、微信聊天、朋友圈分 享,三句话不离最新疫情的进展、最新防控的举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加速蔓延, 让疫情防控成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发现确诊病例,已经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 发布了加强疫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抗击新型肺炎病毒,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也是一场生 与死的较量,开不得半点玩笑,容不得半点侥幸,也来不得半点疏忽。治疗感染者、切断传染 源、排查密切接触者、做好自我防护……在疫情防控的一盘棋中,任何力量都要尽锐出战,任 何环节都不容麻痹大意。这是一场全民参与的战争。抗击疫情,不仅是武汉一地的“战役”,更是一场全国性的“战 役”;不仅是一场医疗人员的“战役”,更是一场全民的“战役”。面对严峻形势,医疗人员 加班加点奋战在防控一线,各地、各部门积极行动,加强重点地区和关键地方疫情防控,落实 属地责任,关闭活禽市场,取消春节文化活动,封闭人流多的景点,严把车站等体温筛检关口, 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这个狡猾、凶狠的“敌人”,很多人自觉加入到抗击疫情的战争当中去, 关停饭店,关闭网吧,尽量不出门,坚决不聚会,外出带口罩,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勤 洗手、多锻炼、常通风。但是也有一些人,为了博取眼球,在网络上制造传播散布谣言营造恐 怖氛围,不帮忙反添乱,不仅加剧了人们的焦虑,更影响社会秩序。散布疫情谣言和不实信息 的网民,已经受到了相应的处罚,希望广大网民不要步他们的后尘,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不 造谣,大家团结一心,相互关爱,筑起抗击疫情的铜墙铁壁。 这是一场必须打赢的战争。如果说春节前,我们对新型冠状病毒危害之大还存在各种不确 定、未知的因素的话,那么现在,一切怀疑、犹豫、懈怠、迟缓,就已经是极不合时宜或者说 麻木颟顸了。“一级响应”,就是“一级战备”,就是最充分的战争动员,这标志着这场抗击 疫情的战斗已进入最高等级,除了取胜,我们已别无退路。 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我们坚信,17 年前我们能战胜非典,今天我们在党中央坚 强领导下,也能战胜新型冠状病毒,打赢防控疫情这场攻坚战。 你我幸福,山河无恙!众志成城,中国必赢! 复兴中学一中学生 2020 年 4 月 23 日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基本能力。写材料作文,首先要读懂材料,抓住主旨,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 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其次要选择角度,准确 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 ,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 向立意。 【审题】 议论文的范畴包括“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会怎样”,那么,我们就可以按照“范 畴内容”来构思写作。“是什么”的内容:材料所给的内容是“是什么”,是“众志成城”的 “含意内容”。即:众志成城,齐退浩洋;众志成城,同抗疫潮;众志成城,并赴国难;众志 成城,共克时艰。它表面上给的是四个时间(背景),四件事,其实,“齐退浩洋;同抗疫潮; 并赴国难;共克时艰”这个“含意内容”,完全可以作为四个分论点,考生在此基础上概括出 一个中心论点统领四个分论点。而只抓住四个含意的其中一个作文是会判跑题的。材料导语说: “‘众志成城’,简单的一个词,却包含着多么丰富的内涵,蕴藏着多少磅礴的力量”。暗示 考生,还可以从“众志成城”的含义角度作文。“是什么”,还包括“众志成城”的含义内容。 那么“众志成城”的含义是“大家同心协力,就像城墙一样的牢固,比喻大家团结一致,就能 克服困难,得到成功。”由此出发的话,在知道“众志成城”的内涵之后,分解它的要素:1.同 心协力,2.团结一致。这样得到两个分论点。再想:同心协力,团结一致,干什么?“齐退 浩洋;同抗疫潮;并赴国难;共克时艰。”以上说的是“众志成城”的含意与含义。那么,“众 志成城”的范围,即外延呢?显然是指“大家”,指全国人民。但是,你写作文时,不可能人 人都写,那就需要找典型人物、代表性人物。由他们的表现来体现“大家”“众志成城”:党 中央英明决策,解放军冲锋在前,医护工作者不辞辛苦,志愿者默默奉献。考生围绕这些分析 进行具体立意即可。 参考立意:1、众志成城,凝聚伟大的中国力量; 2、众志成城,彰显人民的壮志豪情; 3、众志成城,弘扬民族的守望相助。 参考素材: 1.疫情当前,感谢你们无私的奉献,你们化作天使与病毒抗战在一线,共同筑起了铜墙铁壁, 守护着全国人民的生命安全。你们舍弃了一个“小家”的欢聚,只为成全一个“大家”的安康, 但我们很清楚,当你们褪去了防护服,生活中的你们又是谁的孩子,你们亦或许早已成为父母, 已经有了自己的孩子,你们奉献了自己的一切,只愿守护“大家”的幸福,你们是最美丽且有 最可爱的人。 2.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带着无悔 信念舍小家奔赴一线,谱写着一个个感人故事。担心弄花护目镜,强忍泪水不哭的 90 后护士 朱海秀;行走不便,依旧坚守岗位的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哭过之后,一如既往奋战在 前线的医生胡明;为节省防护服,值班期间只吃一顿饭、只上一次厕所的医护人员等等。感动 人心的事例比比皆是,你们用无疆大爱与患者共克时艰,用“我将无我”见证医者仁心,以实 际行动践行着“救死扶伤,不辞艰辛”“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的无悔誓言。 3.惟德动天,无远弗届。国难之际,你们就像家庭里的父亲扛起了最危险,最苦最累的活,汗 水灌湿了防护服,层层口罩勒坏大鼻梁,此刻你们在战场上奋不顾身挡子弹。哪有什么岁月静 好,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感谢你们冲锋在前,与病魔争夺生命,给了患者以及全国人 民希望,你们以人间大爱和忠诚担当,始终把人民安康当成毕生的追求–践初心担使命,不负 韶华。 4.虽然你们知道身处疫情前线是拿着生命在保卫祖国,但是你们还是义无反顾的去参加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每天看着被治愈的人数在不断的上升,我们因为你们的付出而感动得热泪盈眶。 也请你们保护好自己,我们知道你们当中有还没有结婚的青年人,有刚结婚就被迫分离的新人, 还有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你们是医生,也是子女,更是为人的父母。病毒是看不见的,它 的肆虐真的吓到了全世界人民,所以请你们要为了家人,为了自己,为了整个社会,做好防护, 保护好自己不被传染。 5.因为有你,温暖了四季;感谢有你,世界更美丽。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 会来临。 6.“团结是铁,团结是钢,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风险 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重要保证。”正在进行的这场防控疫情的严峻斗争,深刻印 证了这一结论。 7.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 ,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 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 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把人民群众生命 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对加强疫情防控 作出全面部署,凝聚起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磅礴力量,为我们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 战提供了根本政治保证。 8.集中力勤大事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也是我们应急处置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的重要法宝。在农历新年第一天,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门 听取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汇报,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再研究、再部署、再动 员。党中央成立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统-指挥、分类指导各地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党中央 向湖北等疫情严重地区派出指导组,推动有关地方全面加强防控一线工作。 9.从充分发挥联防联控机制作用,加强统筹调度,及时研究解决防控工作中的问题,到广泛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构筑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再到组织动员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 员、干部把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为当前的重大政治任务,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飘 扬,这一切充分彰显了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赢 得这场严峻斗争的伟大胜利,我们要 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 坚定不移把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形成排除万难、一往无前的强大合力。 10.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疫情让人们在空间上保持距离,却让人们在心灵上 贴得更近。在这场严峻斗争中,哪里有疫情,哪里困难多,哪里就有四面援助、八方支持。从 医务工作者义无反顾冲锋在前,到防控物资相关生产企业及时复工、全力保供;从人民子弟兵 闻令而动、积极支援地方疫情防控,到科研人员争分夺秒、强化攻关;从基层群防群治构筑严 密防线,到交通运输、电力保障、市场供应等行业职工履职尽责、携手共筑坚强后盾,再到社 会各方纷纷捐款捐物……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形成抗击疫情的强大力量。赢 得这场严峻斗争的伟大胜利,我们要更加紧密团结在一起 ,坚守各自岗位,勇于担当作为, 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积合力以致胜、汇众智而成功。 11.“万夫一力,天下无敌”。从 1998 年的抗洪抢险,到 2003 年的抗击非典,再到 2008 年 的抗震救灾,一次次伟大斗争告诉我们:越是面对挑战,越需要团结的力量;越是攻坚克难,越 需要群策群力。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中国人民克服不了的困难、 迈不过去的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我们有信心,我们有能力! 行文结构: 本题要求写演讲稿,在文体上要符合演讲稿的格式。文章需要有一个明确的标题。演讲稿要求: 对象明确——面对校内的老师和同学;身份明确——复兴中学的一位中学生;事件明确——全 国人民在 2020 年抗击疫情中表现出众志成城的精神。正文部分,可以采用并列式。文章中要 联系自身实际和时代特点,要有家国情怀和时代担当。最后,要有祝福语。【点睛】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 (一)一个响亮的标题。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 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 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 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 (二)引述+表态+观点。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 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 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 (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 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 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 (四)进一步深入阐述。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 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 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 求。 (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 章就逊色许多。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 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此题可明确自己的 立意后按上述的方式行文。
2020年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题(答案)
2020年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题(答案),四年级下数学期末复习,莲山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