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提升练习(附答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提升练习(附答案),六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提升练习,莲山课件.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所谓家国天下,乃是以自我为核 心的社会连续体。每一个自我都镶嵌在从家国到天下的等级性有机关系之中,从自我出发,逐 一向外扩展,从而在自我、家族、国家和天下的连续体中获得同一性。 中国的古代社会政治关系,不是用以契约为核心的法来调节,而是以伦理性的礼乐制度构 成基本的社会框架。家国一体的礼乐制度,来自西周的分封制。天子封诸侯为立国,诸侯分封 土地和人民给卿大夫为立家,进而形成金字塔形的封建等级制度。所谓家国天下,就是由这种 宗法分封制联为一体的卿大夫、诸侯与天子。天子代表天下(相当于现代意义上的国),诸侯 代表列国(相当于现代意义上的地方),卿大夫代表采邑(相当于现代意义上的家乡);家国天 下之间,通过层层分封与效忠而形成血缘——文化——政治共同体,既是亲戚,又是君臣,如 同一个大家族。春秋战国之际礼崩乐坏,但家国一体却在大一统的秦汉体制中得以延续和发扬 光大。到汉武帝之后,法家的郡县制与儒家的礼乐制合流,董仲舒提出的“三纲”思想成为两 千年中华帝国的意识形态核心,宗法家族的父子、夫妇伦理与国家的君臣之道高度同构,王朝 的政治关系是家族伦理关系的放大,伦理与政治高度一体化。 家国与天下,是肉身与灵魂的关系。天下代表了至真、至美、至善的最高价值,这一价值 要在人间实现,必须通过宗法家族和王朝国家的制度肉身,这些制度是由将伦理与政治合为一 体的名教、典章制度和风俗组成,由此,天下价值不远人,就在人间的礼法秩序与日常生活之 中。离开了家国的肉身,天道将沦为无所依傍的孤魂。另一方面,宗法秩序的正当性、国家秩 序的合法性,无法自证其身,只能从超越的天下意识,从更高的天命、天道、天理中获取。家 国对于中国人来说之所以神圣,之所以具有不可撼动的现实权威性,乃是因为它是天下价值的人间体现。 在以自我为出发点的家国天下连续体之中,家国不过是中介物,最重要的乃是自我和天下 这两极。天下在古代中国有两个密切相关的含义:一个是普遍的宇宙价值秩序,类似于西方的 上帝意志,与天命、天道、天理等同,是宇宙与自然最高之价值,也是人类社会和自我的至善 所在;另一个含义是从小康到大同的礼治,是人类社会符合天道的普遍秩序。前一个天下,因 为作为价值体等同于天命、天道、天理,所以不必经过家国的中介,自我便可以与其沟通,孟 子有“天民”之说,此说以后为宋明理学特别是阳明心学发扬光大。一个人的内心因为先天拥 有良知,可以直接与天理打通,良知即天理,天理即良知,自我与天下有直接的通道,不必经 过家国的转手。后一个天下,乃是现实世界中的文化伦理秩序,个人若要与天下打通,必须经 过“齐家治国”,才能达致“平天下”,因而家国成为从自我到天下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而 与出世的佛教、向往天国的基督教不同,儒家的个人良知之实现,必须通过在家族与王朝的公 共事务之中从事道德实践。所谓致良知中的“致”,不仅是对天理的领悟,更是对天理的践行。 (节选自许纪霖 《家国天下:现代中国的个人、国家与世界认同》)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家国天下推崇自我至上,并且从家国到天下的等级性有机关系中获得同一性。 B.家国一体的礼乐制度来自于西周的分封制度,在后世的历史中已经不复存在。 C.天下代表的最高价值要在人间实现,必须依托于宗法家族和王朝国家的制度。 D.自我与天下有直接的通道,人们不必经过家国的中介,就能达致“平天下”。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先揭示了家国天下的内涵,接着阐明了自我、家族、国家和天下之间的关系。 B.文章借助于具体的历史事实,论述了家国天下与中国古代社会政治之间的联系。 C.文章通过“天下”两种含义的辨析,论证了家国天下连续体中天下和自我的重要。D.文章开头和尾段都引用孟子的言论,突出了“孟子推重家国天下”这一中心论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社会治理仅仅重视伦理性的礼乐制度,一贯无视以契约为核心的法律制度。 B.中国人认为家国是天下价值的人间体现,觉得它具有神圣而不可撼动的现实权威性。 C.董仲舒“三纲思想”提出后就成了中国封建帝国意识形态核心,政治伦理化更明显。 D.儒家“致良知”是在从事家国事务行动中实现良知,知行合一,不只是对天理的领悟。 【答案】 1.C 2.D 3.A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 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 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A 项,两处错误。第一,“推崇自我至上”错误,原文是“所谓家国天下,乃是以自我为核心 的社会连续体”,“以自我为核心”并非是“推崇自我至上”。第二,“从家国到天下的等级 性有机关系中获得同一性”错误,原文是“每一个自我都镶嵌在从家国到天下的等级性有机关 系之中,从自我出发,逐一向外扩展,从而在自我、家族、国家和天下的连续体中获得同一性”, 即家国天下在自我、家族、国家和天下的连续体中获得同一性,不能将“自我”排除在外。 B 项,“在后世的历史中已经不复存在”错误,原文是“春秋战国之际礼崩乐坏,但家国一体 却在大一统的秦汉体制中得以延续和发扬光大。到汉武帝之后,法家的郡县制与儒家的礼乐制合流,董仲舒提出的“三纲”思想成为两千年中华帝国的意识形态核心,宗法家族的父子、夫 妇伦理与国家的君臣之道高度同构,王朝的政治关系是家族伦理关系的放大,伦理与政治高度 一体化”。由此可见,家国一体的礼乐制度在后世的历史中得到了延续和发扬,而不是“在后 世的历史中已经不复存在”。 D 项,信息杂糅,根据文章最后一段“前一个天下,因为作为价值体等同于天命、天道、天理, 所以不必经过家国的中介,自我便可以与其沟通……后一个天下,乃是现实世界中的文化伦理 秩序,个人若要与天下打通,必须经过“齐家治国”,才能达致“平天下”,因而家国成为从 自我到天下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可知,“自我与天下有直接的通道,人们不必经过家国的中 介”属于前一个天下,而“达致‘平天下’”则属于后一个天下。 故选 C。 2.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 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 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 “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D 项“突出了‘孟子推重家国天下’这一中心论点”错误,本文重在阐述家国天下的内涵、发 展以及对中国社会政治的巨大影响等,中心论点大致可以概括为“中国古代社会政治关系推重 家国天下”,而孟子言论只是作者论述家国天下思想的论据之一,文章开头和尾段都引用孟子 的言论是为了增加文章的说服力。 故选 D。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 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 一致。 A 项有两处错误。第一,偷换概念,“中国古代社会治理”错误,根据原文第二段“中国的古 代社会政治关系,不是用以契约为核心的法来调节,而是以伦理性的礼乐制度构成基本的社会 框架。”可知,“重视伦理性的礼乐制度”的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关系”,而不是“中国古 代社会治理”。第二,“仅仅”“一贯无视”说法绝对,原文是“中国的古代社会政治关系, 不是用以契约为核心的法来调节,而是以伦理性的礼乐制度构成基本的社会框架。”,由此可 见,中国的古代社会政治关系“只是”以伦理性的礼乐制度构成“基本”的社会框架,而不能 说“仅仅重视伦理性的礼乐制度”。同时,文章提到“到汉武帝之后,法家的郡县制与儒家的 礼乐制合流”,可见,在中国古代社会政治关系中,以契约为核心的法并不是被“一贯无视”。 故选 A。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2019·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二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已经给我们提示了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总思路: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要“创造 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是在原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概念或事物的基础上主观能 动地转化成为前所未有的、客观能够认可的概念或事物;“创新”,是在原有思维模式或行为范 式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地发展成为超出原有思维模式或行为范式的新思维、新理论、新模式、 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因此,中医药创新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固本”原则。创新以传承为本,“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中医药学的创新不是毁古弃旧、标新立异,更不是空穴来风、无中生有,而是厚积薄发的必然产物。 二是“强基”原则。创新以需求为基,“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创新要做真正有益 于学科发展、人民需求的创造与发明,脱离了实际需求的创新就是毫无应用价值的“屠龙术”。 三是“守恒”原则。创新,是“知行合一”的持久战。“思贵专一,不容浅尝者问津;学黄沉 潜,不容浮躁者涉猎。”科学研究、继承创新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要创新就必须守得住初心、 耐得住寂寞、经得住挫折。创新最需要的是“恒心”,要像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那样抓住研习 中医药典籍获得的灵感,坚持几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地研究工作,有着百折不挠、深掘精研、不 断创造、创新、提升的意志与精神。 四是“出新”原则。创新以创举为功,“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要特别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高标准、严要求、细落实,才能真正实现创新。虽然创新非一朝一夕可以成 功,但每一个致力创新的中医人都应明志笃行,以创新高度为追求,开拓进取,填补空白,实现有品 质、有价值、有成就的成功创新。 (摘编自孙光荣《创新:知行合一持久战》) 材料二 中医诊断学基础表格 四诊 望、闻、问、切 八纲 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辨证 八纲辨证、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六经辨证、 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 诊断 常见疾病诊断及证候诊断;症状鉴别;病案书写(摘编自《中医诊断学基础表格总结》) 材料三 中医药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是我国最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国家影响力的学科 门类,它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作出过不朽的贡献,在现代医学较为发达的今天,仍然在为维护 人类健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近几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热”催生下,中医药作为非物 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看,世代相传的中医药, 作为社会实践的知识、技能,是我国文化独特的表现形式之一,无疑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国家中 医药管理局于 2006 年成立了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专家组和办公室,组织开 展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和申报工作。我国在 2008 年 10 月报送联合国教科文 组织“非物质文化遣产代表作”项目中,“中医”是我国上报 35 个项目中的首选项,而且这是 决策层认定的“最重要、无需讨论与评审”的“名列榜首”的选项。可见,从国家层面上对中 医药“申遗”是非常重视的。 (摘编自张宗明《中医药文化遗产的保护、继承与发展》) 4.下列内容不符合中医药创新所坚持的原则的一项是( ) A.“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B.“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C.“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 D.“上善若水,处下不争;大道至简,淳朴自然。”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习近平总书记为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提示的总思路是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要“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其中中医药创新应坚持四大原则。B.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 2006 年成立的申报世界非物 质文化遗产委员会负责组织开展。 C.中医诊断学以四诊、八纲、辨证和诊断为基础,讲究在“望闻问切”的基础上结合“八纲” 对病人进行分析“辨证”,从而做出诊断。 D.国家对中医药“申遗”是非常重视的,“中医”是我国在 2008 年 10 月报送联合国教科文 组织 35 个“非遗代表作”项目的首选项。 6.请结合材料,分析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由。 【答案】 4.D 5.B 6.具有代表性:中医药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是我国最具有国际竟争力和国家影响 力的学科门类。具有实际贡献: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巨大贡献,现在仍然起着不可代替的 作用。是我国文化独特的表现形式之一: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看,世代相传的中医药,作为社 会实践的知识、技能是我国文化独特的表现形式之一。 【解析】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 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 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本题 A.符合“固本”原则,原文是说“一是‘固本’原则。创新以传承为本,‘合抱之木, 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B.“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表达的“惟精惟一”与文中的“思贵专一,不容浅尝者问津;学贵沉潜,不躁者涉猎”内涵一致,符合中医药创新的“守恒”原则; C.符合“出新”原则,原文是说“四是‘出新’原则。创新以创举为功,‘取法于上,仅得为 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 D.于文无据,从材料一第一至五段中看出,“上善若水,处下不争,大道至简,淳朴自然”指 善行、处世、自然简朴,不是中医药创新所坚持的“创新以传承为本”“创新以需求为基”“创 新,是‘知行合一’的持久战”“创新以创举为功”原则。 故选 D。 5.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 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本题 B 项,从材料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 2006 年成立了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委 员会、专家组和办公室,组织开展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和申报工作”中看出, “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 2006 年成立的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负责组织开展”表述 有误。 故选 B。 6.此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考生要浏览材料、圈出相关内容,然后 进行整合概括。 从材料三“中医药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是我国最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国家影响力 的学科门类,它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作出过不朽的贡献,在现代医学较为发达的今天,仍然 在为维护人类健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看出,中医药具有代表性,它是我国优秀传统 文化的杰出代表,是我国最具有国际竟争力和国家影响力的学科门类,它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 息做出巨大贡献,现在仍然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从材料三“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看,世 代相传的中医药,作为社会实践的知识、技能,是我国文化独特的表现形式之一”中可看出,它是我国文化独特的表现形式之一,是世代相传的中医药,是我国文化独特的表现形式之一。 【点睛】 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 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 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 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 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 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 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 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 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 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 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3 小题,共 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船魂 王海洋 夕阳西下,晚风渐起。乌蟒河缓缓而流。 河对岸静泊着水泥船,岸上还是低矮的小茅棚,它们的主人还是艄公何大伯吗? 何大伯是给了我第二次生命的人。当年我和母亲去外婆家,搭的就是他的船。我和同船玩 闹的另一个孩子都落水了。何大伯跳下水,救起了我,另一个孩子却让激流永远地卷走了。那是他自己的孩子小驹儿呀…… 何大伯,今天我看你来了。 可是,我却怕何大伯认出我来。 一个老者走出了小茅棚,望望对岸。船过来了。是何大伯!我的心突突地跳起来。 他老了,背弯了,头发、胡子全白了。两只眼睛失去了神采,表情是那样的漠然。深深的 愧疚压着我的心,假如他的驹儿不被激流卷走,假如他的第二个儿子还在他身边…… 何大伯看了我一眼,扭过头,说了声:“上船吧,同志。” 难道他真不认识我了?我工作了,成了一名年轻的法官,已有 9 年没来看他了。不认识也 好,哦,不,也许怪我没先叫他,可是…… 上了船,他只是摇桨,默不作声,我打破了宁静,说:“今天没什么风浪嘛,老人家。” “有风浪也不怕,撑船的怕什么风浪?”声音沙哑,却带着当年的豪气。 船到河心,夕阳已落,河水一片混沌。“这水比以前浑多了。”我说。 “清也好,浑也好,只要有船,就能渡人。”何大伯接过我的话,眼睛却不看我,只是摇 桨。 “还要有像你这样的老艄公才行啊。”我说。 “不行,老喽。再干 6 年,我小儿子白龙回来啦,就交给他。” 他说得那样平静,我的心却提上嗓子眼,不敢看他。 船到岸边,我身上没零钱,只好掏出一张百元钞给他。 “怎么,用大票子吓我?”他露出一丝笑意。 他边点钱边说:“现在我烟酒都断了。等儿子回来,我想买条新船。” “买条新船好啊。”我说。 “只是,我看,光靠我这条船不行啊。”大伯叹了口气:“别看我老了,但还看得清。你看,有些伢仔整天不务正业,偷吃扒拿,就是不上过日子这条船;有的当干部,不但不吃苦在 前,还多吃多拿,坑害百姓,不给政府撑好船。最叫我憋气的是政府要法办,让他们吃点苦, 受点教育,家里还护着,请客送礼,替他们开脱。要我说,没有政府这条大船,老百姓的一河 清水就让他们搅浑了,迟早他们把自己给呛死。” 我边听边点头赞许。何大伯,你或许不知道,你的小儿子白龙的案子就是我判的啊。20 年前,你为了救我失去了大儿子驹儿,可是后来,我却没给你的小儿子白龙留一点情面…… “哦,你看,天不早了,快回去吧,我这人瞎啰嗦。” 我百感交集下了船。回望对岸又有人朝河边走来,突然有了一个想法,复又上船,“老人 家,我想帮你摆一次渡。” 老人疑惑地看了我一眼。我抓过竹篙,一头抵向岸边。 一双手,一双厚实、温暖的手死死地捂住了我拿竹篙的手。 我扭头看他,他却侧脸,目光投向了远方浩渺苍茫的水面,嘴中嗫嚅着什么…… 良久,他才转身,老泪纵横,那双手把我的手捂的更紧了:“你……你……哦,同志,要 给老百姓做条好船啊。” (摘编自《小小说》)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夕阳西下,晚风渐起”的景物描写,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也为整个故事 渲染了一种凝重的氛围。 B.小说对何大伯的肖像描写,一方面说明何大伯年纪的变化,同时也说明了何大伯经历的种 种生活磨难,读来令人动容。 C.小说的语言质朴无华,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增添了小说真实性,省略号的多处运用,恰 到好处,留给读者思考的空间。D.小说中的“我”怀着忐忑的心情去坐船,因为“我”对何大伯既感激又愧疚,其中也包含 何大伯因年老眼花没认出“我”的遗憾。 8.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概括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义。 9.小说结尾写“我想帮你摆一次渡”,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分析。 【答案】 7.D 8.本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清”“浊”比喻社会风气好坏,“船”指有作为的政府, “渡人”指政府能让老百姓过上美好的生活,表明何大伯相信政府能使社会风气好转。 9.①从情节看,丰富了小说的情节,将故事推向高潮。②从效果看,这一情节是“我”情感 的爆发,起到感染读者的作用。③从形象看,这一情节哄托了何大伯深明事理的形象。④从主 旨看,小说通过感恩、愧疚、崇敬、感动的情感变化, 富主旨。(毎点 2 分,意思对即可给分, 答出任意三点即给满分) 【解析】 7.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本题考查 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解答时首先要通读全文,了解文章 的大意,梳理出文章结构,然后分析文章中的人物及表达技巧,,再仔细阅读选项,一一比对, 找出答案。D 项“年老眼花没认出我”错,从结尾看,何大伯已认出“我”。 8.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的深刻内涵,理解句子就是对句子深层意思的领会,对句子 所用修辞方法的理解,对句子在文中表达作用 的分析,对作者用意的解说。因此,要在把握 文章中心的基础上,审读具体语言环境,联系作者的写作意图,思考关键语句的,辨析修辞方 法及作用,仔细揣摩文章的语言,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当,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本题中要理解的句子是“清也好,混也好,只要有船,就能渡人。”这句话表层意思很简单,但通过对 下文的阅读,“大伯叹了口气:“别看我老了,但还看得清。你看,有些伢仔整天不务正业, 偷吃扒拿,就是不上过日子这条船;有的当干部,不但不吃苦在前,还多吃多拿,坑害百姓, 不给政府撑好船。最叫我憋气的是政府要法办,让他们吃点苦,受点教育,家里还护着,请客 送礼,替他们开脱。要我说,没有政府这条大船,老百姓的一河清水就让他们搅浑了,迟早他 们把自己给呛死。”“老泪纵横,那双手把我的手捂的更紧了:“你……你……哦,同志,要 给老百姓做条好船啊。”可知这句话中的关键词“船”具有比喻意义,指有作为的政府,“清 也好,混也好”的“清”指社会上的好风气,“混”指不良的社会风气。“只要有船,就能渡 人。”表明何大伯相信政府。 点睛:理解句子含义。所谓理解句子含义,指的是既要说出句子的表层意思,又要说出句子的 深层意思。理解句子有以下几种方法: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性词语;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有些 句子的含义与上下文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顾及全篇,才能理解句子的含义;从比喻、象征意 义中去理解。 9.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小说结尾的作用,题干是“小说结尾写‘我想帮你摆一次渡’,有什 么作用?”小说结尾的常见作用结构上有点题、首尾呼应、总结全文、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等作用;内容上有突出人物品质或精神、点明中心、深化主旨等作用;还可以从阅读者的角度 分析。这篇小说主要写了“我”对主人公何老伯小时候救我的感恩以及“我”作为法官在判处 他小儿子时没留情面的愧疚,但是老人对“我”的做法是十分理解而且怕我尴尬还进行了开导; “我”也理解了老人,出于对老人这种谅解的感激要帮老人摆一次渡。结合此内容从情节、人 物形象、主旨这几方面分析。情节上是文章的结尾也是高潮,人物形象上突出了老人深明大义 的形象,表现了老人舍己为人,热爱社会的精神。通过我的情感变化也丰富了文章主旨。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中彦,字才甫。少以父任仕宋。睿宗经.略.陕西,中彦降,除招抚使。从下熙、河、阶、 成州,授彰武军承宣使。王.师.得金、洋诸州,以中彦领兴元尹。师还,为秦凤经略使。秦州当 要冲而城不可守,中彦徒治北山,因险为垒。筑腊家诸城,以扼蜀道。皇统初,为宁州刺史。 宗室宗渊殴死僚佐梁郁。郁远人,家贫无能赴告者。中彦力为正其罪,竟置于法。改彰德军节 度使,均赋调法,奸豪无所蔽匿,人服其明。正隆,营汴京新宫,中彦采运关中材木。青峰山 巨木最多,而高深阻绝。中彦使构崖架壑,起长桥十数里,以车运木,若行平地,连通汴梁, 明年,作河上浮梁。舟之始制,匠者未得其法,中彦手制小舟才数寸许,不假胶漆而首尾自相 钩带,诸匠无不骇服,其智巧如此。浮梁巨舰毕功,中彦召役夫数十人,治地势顺下倾泻于河, 取新秫秸密布于地,复以大木限其旁,凌晨督众乘霜滑曳之,殊不劳力而致诸水。逾年,除南 京留.守.。时淮楚用兵,土民与戍兵杂居,讼牒纷纭,所司皆依违不决。中彦得戍兵为盗者,悉 论如法。为临洮尹兼熙秦路兵马都总管。巩州刘海构乱,既败,籍民之从乱者数千人,中彦惟 论为首者戮之。西羌吹折、密臧、陇逋、庞拜四族恃险不服,使侍御史沙醇之就中彦论方略, 中彦曰此羌服叛不常若非中彦自行势必不可即至积石达南寺酋长四人来与之约降事遂定赏而 遣之。还奏,上大悦,遣张汝玉驰驿劳之,赐以球文金带,用郊恩加仪同三司。以疾卒官,年 七十五。百姓哀号辍市,立像祀之。 (节选自《金史·列传第十七》)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彦曰/此羌服叛不常/若非中彦/自行势必不可/即至积石达南寺/酋长四人来/与之约降/事 遂定/赏而遣之B.中彦曰/此羌服叛不常/若非中彦自行/势必不可/即至积石达南寺/酋长四人来/与之约降/事 遂定/赏而遣之 C.中彦曰/此羌服叛不常/若非中彦/自行势必不可/即至积石达南寺/酋长四人来与之/约降事 遂/定赏而遣之 D.中彦曰/此羌服叛不常/若非中彦自行/势必不可/即至积石达南寺/酋长四人来与之/约降事 遂/定赏而遣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经略,官名,南北朝时曾设经略之职,唐初边州置经略使,宋置经略安抚使,掌一路民兵 之事,皆简称“经略”。文中指筹划治理。 B.王师,天子的军队,国家的军队,此指宋的部队,与陆游《示儿》中“王师”义同。 C.浮梁,此指浮桥,用船、筏或浮箱联结起的桥,与《琵琶行》“浮梁”义不同。 D.留守,官名;此指军队离开南京向别处进发时,留驻张中彦镇守,行监管之责。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中彦多处征战,善于防守。他跟从睿宗攻下黑、河、阶、成州,被任命为彰武军承宣使; 任秦风经略使时,迁移治所,修筑营垒,扼守入川通道。 B.张中彦聪慧工巧,善于营建。他让人崖谷架梁,于深山中运出大木;制作的小船模型,让 工匠都惊服;大船建好后,用巧法不怎么费力就拖船入水。 C.张中彦治理果决,宽严相宜。他敢于您治犯法的朝廷宗室示渊,依法惩处盗窃的戍卒;刘 海作乱平定后,他未追究跟从的自姓,只处死了首恶刘海。 D.张中彦威信过人,受到拥戴。西羌四个部族依仗地势,不服管辖,他亲自前往,酋长四人 求见,不战而降;去世后,百姓号泣去市哀悼,立像祭祀。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改彰德军节度使,均赋调法,奸豪无所蔽置,人服其明。 (2)时准楚用兵,土民与戍兵杂居,讼牒纷纭,所司皆依违不决。 【答案】 10.B 11.B 12.C 13.(1)后来他又调任彰德军节度使,实施平均田赋征收制度,土豪劣绅没有办法逃避,人 们都叹服他的英明。 (2)当时准楚地区打仗,当地百姓与戍守的兵卒杂居在一起,诉讼的状纸头绪纷繁,经管的 官员都对应该依从还是违背某一方而犹豫不决。 【解析】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 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 语,谓话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司,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 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 “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要特別注意。 作答时可先略过停顿一致的地方,对不一致的地方进行分析判断,用排除法选择。 本题句子大意是:张中彦说:“这些羌人服从反叛没有常性,如果不是我中彦亲自前去,这种 形势一定不能解决。”当即,中彦到了积石达南寺,酋长四人来求见,中彦同他们约定招降的 办法,事情最终平定,中彦赏赐了他们然后让他们回去了。“势”作“不可”的主语,应在“势” 前断开,排除 A、C 两项。“与之约降”意思是和他定下投降的盟约,中间不应断开,排除 D项。 故选 B。 11.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 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 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 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作答。本题选“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B 项,“此指宋的部队,与陆游《示儿》中‘王师’义同”理解有误。由原文“少以父任仕宋。 睿宗经略陕西,中彦降,除招抚使”可知,张中彦降金,“王师”指金朝(古代女真族建立的 王朝)的部队。 故选 B。 12.本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力分析综合 C。解答理解文 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 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译错等。做 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 问题。本题要求选“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 项,“只处死了首恶刘海”理解有误,原文说“籍民之从乱者数千人,中彦惟论为首者戮之”, “为首者”指“民之从乱者”中的带头的,
2020通化外国语学校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通化外国语学校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通化外国语学校,八年级历史期末试卷,莲山课件.
不是指刘海。 故选 C。 13.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 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本题关键点 有: (1)改,改任;均赋,平均田赋;奸豪,地方上有势力而横行不法的人;无所,没有地方;蔽置,逃避。 (2)用兵,使用武力,进行战争;讼牒,诉状;纷纭,多而杂乱;所司,主管的官吏;依违, 依从或违背,指模棱、犹豫。 【点睛】 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 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 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 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 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张中彦,字才甫。年轻的时候,因为父亲的关系,在宋朝为官。金睿宗进军陕西的 时候,张中彦投降,被金任命为招抚使。跟从皇帝攻克熙、河、阶、成州,后又被任命为彰武 军承宣使。金兵取得金、洋等州。朝廷让中彦兼任兴元尹。军队撤回之后,取代李彦琦任秦凤 的经略使。秦州处在交通要道,城池不易防守,张中彦把治所迁移到北山,依据险要地势来修 筑城堡。又修筑了腊家等几个城堡,扼守进入四川的通道。皇统初年,任宁州刺史。金朝的宗 室宗渊打死了部属梁郁。梁郁是偏远之地的人,家中贫困没有能上告的人。中彦尽力为他公平 处理,最终将罪人宗渊依法治罪。后来又调任彰德军节度使,实施平均田赋的征收制度,使土 豪劣绅都不能逃避赋税,人们都叹服他的英明。正隆年间,营造汴京新宫,中彦采运关中材木。 青峰山巨木最多,然而山高谷深,阻绝道路。中彦让人沿着山崖架通沟壑,建造十几里的长桥, 用车运输木料,如同走在平地上,连通到汴梁。第二年,在河上作浮梁。一开始制作船只,工 匠不知道方法,中彦亲手制作的小船才几寸,不借助胶漆而首尾自动相互勾连,诸位工匠没有 不惊骇佩服的,他的智慧巧妙就像这样。浮梁巨舰建造完,中彦召集几十个船夫,依着地势顺 势而下倾泄到河里,取来新的秫秸秆遍布地上,再用大的木材限制它的两旁,凌晨督促众人乘着霜滑而拖拽,一点也不费力地就把大船放进了水中。过了一年,中彦被任命为南京留守。当 时淮楚地区正筹备军事行动,土民与戍守的兵卒杂居在一起,诉讼的状纸头绪纷繁,经管的官 员都对应该依从还是违背某一方而犹豫不决。张中彦查得戍守的兵卒盗窃的,都依法论罪。起 用为临洮尹兼熙秦路兵马都总管。巩州刘海作乱,失败以后,统计的跟从作乱的百姓有数千人, 张中彦只是给为首的论罪并处死了他。西羌的吹折、密臧、陇逋、庞拜四族依仗着地势奇险, 不服从奇人的管辖,朝廷派侍御史沙醇之到中彦处讨论处置的方略,张中彦说:“这些羌人服 从反叛没有常性,如果不是我中彦亲自前去,这种形势一定不能解决。”当即,中彦到了积石 达南寺,酋长四人来求见,中彦同他们约定招降的办法,事情最终平定,中彦赏赐了他们然后 让他们回去了。回来上奏朝廷,皇上很高兴,派张汝玉骑快马到驿站慰劳他,赐给他球文金带, 用同三司一样的加恩礼。因病在任上去世,享年七十五。百姓罢市哀悼号泣,并立像来祭祀他。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2020·永济中学高二月考)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各题。 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 苏 轼 十日春寒不出门,不知江柳已摇村。 稍闻决决流冰谷,尽放青青没烧痕。 数亩荒园留我住,半瓶浊酒待君温。 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 (注)本诗写于苏轼被贬黄州的第二年,潘、古、郭三人是作者在黄州结识的好友。岐亭, 在今湖北麻城西南,苏轼在黄州期间时常往游。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春天来得很快,诗人因“春寒”,仅仅十天不出门,而江边柳树已是一片嫩绿。 B.颔联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既拟写了溪流潺潺之声,又描写了小草新绿之色,写出了春的 生机。 C.颈联是写送别的情形,作者用“留”“待”两字表达了朋友们为其饯行的深情厚谊。 D.尾联的“细雨梅花正断魂”,写出了去年的今日,诗人与友人依依惜别时的悲伤心情。 15.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尾联貌似与送别没多大关系,实际扣送别很紧,请对尾联进行简要 赏析。 【答案】 14. D 15. 尾联写送别很巧妙。运用虚写,回忆“去年今日”,即前一年苏轼赴黄州,凄风苦雨 的途中,只有梅花相伴,细雨断魂,暗寓迁谪之感。而一年以前的孤独和凄凉正好与今年朋友 送别的深情厚谊形成对比,即不只是回忆“去年今日”,也是在写“今年今日”,朋友间的深 情厚谊,消释了诗人人生旅程的孤苦和寂寥。 【解析】 14.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 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 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 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 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D 项,“写出了去年的今日,诗人与友人 依依惜别时的悲伤心情”错误,从诗中来看,“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由“去年今日关山路”可知,去年的今日,诗人奔赴黄州途中孤苦寂寥,只有梅花相伴。故选 D 项。 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尾联貌似与送别没多 大关系,实际扣送别很紧,请对尾联进行简要赏析”,然后理解尾联的意思,看写了什么内容, 使用什么手法,与“送别”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意思 是“去年今日我走在关山道路,细雨中梅花开放正暗自断魂”,这是诗人在送别之时想到“去 年今日”的情景,属于虚写,此时此刻朋友正送别诗人,朋友之间洋溢着深情厚谊,而去年的 今天,诗人只身一人行走在旅途之中,只有梅花细雨相伴,凄苦无比,今年和去年的情形构成 对比,突出朋友之情对诗人孤苦寂寥的人生旅程的安慰之状,看似与“送别”无关,实际恰恰 展现了友人之间的情深意重。考生围绕这些内容作答即可。 【点睛】 诗歌鉴赏的选择题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 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意象意境分 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 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 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 赏析语句题是以句子为赏析对象的一种题型。“句子”可以是某联或某阕这些局部语言。题干 用语一般为“请赏析……句”“请赏析……联的妙处”“请从角度赏析……两句”。赏析语句 是与赏析字词或整首诗相并列的一种题型。这种题型综合性强、自由度大,它可以从内容、形 象、语言、表达技巧、情感等角度赏析,有时可以等同于词语赏析题、分析表达技巧题或 句 子情感分析题,但毕竟不能完全等同。有时又因赏析角度的不固定性,使答题的自由度较大,同时难度也较大。赏析语句分两种题型:一是定向赏析型,题干规定好了鉴赏角度,如从虚实 结合角度赏析该句;二是综合赏析型,未规定赏析角度,需要考生自行选择角度,如“请任选 一个角度赏析某……”。这就可以从描写的角度、修辞的角度、抒情方式的角度、遣词造句的 角度等方面赏析。答题的时候,可以先分析诗句的意思,看诗句是写景还是抒情,写景是写了 什么景,突出景物什么特点,景物是实实在在的,还是诗人想象的,由此可以考虑是否使用虚 实结合或相衬;是动态的画面,还是静态的场景,由此可以考虑动静结合或相衬;景是乐还是 哀,情是喜还是悲,由此可以考虑是借景抒情还是以乐景衬哀情;有没有使用什么修辞,一般 考虑比喻、比拟、借代和夸张;句式如何,是否对仗;有无动词、形容词、副词,这些词语在 表达情感方面有无明显的表现力,等等。答题步骤:解释该句的含意、表达的情感;指出它在 炼字、词法、句法、章法,尤其是表达技巧方面的特点;根据该句在全诗中的位置分析其对全 诗所起的结构作用;点出其对表达主旨和情感所起的作用。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3 小题,6 分) 16.(2019·安徽省寿县第一中学高二期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琵琶女的演奏非常感人,在演奏结束后,诗人用“__________, __________”两句场景描写来衬托演奏技艺之高超。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一句,点出了南朝刘义隆北伐 时渴望建立功勋,而“____________”一句则与之形成对比,写出惨败的结果,告诚南宋统治 者应吸取历史教训。 (3)苏轼在《赤壁赋》中借“水”“月”阐述了天地万物“变”与“不变”的道理,从“变” 的角度看“______________”,从“不变”的角度看“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名篇名句默写的能力。高考名篇名句默写分情景式默写和一般式默写,本题属于 情景式默写,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和内涵的理解。因此在默写的时候,我们就要在紧扣文章内 容的基础上,把握好情景式默写题所提示的语境,包括题干所给出的叙述性情景,以及题干给 出的要默写语句的关键词,题干提示所要默写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等。特别要注意所默写语句 中的难写字、易混字、易错字、通假字,还有虚词等。 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舫、唯、居胥、仓皇、瞬。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浩荡的长江从青藏高原奔流而下,由巴蜀至荆楚,再从吴越奔流入海,一条承载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希望的黄金水道,从古奔腾至今。时至今日,国人已然认识到,长江是我国重要的生 态宝库,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有重大的保护价值。湖北作为“长江之腰”,在长江生态环 境保护中, 。 淡水资源被污染,江岸生态被破坏,这是长江的伤口,也是中华民族的重症。唯 有 ,才能彻底治疗。《关于大力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决定》应运而 生,为湖北治理长江污染、发展长江经济提供了“尚方宝剑”。近两年来,此《次定》深入贯 彻执行,湖北段长江生态也得到了极大改进,广袤的荆楚大地旧貌换新颜。看,汉口江滩的沙 场、仓库等杂乱无章的现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芦花栈道的 ;有着“光灰城市”之 称的黄石也果断关闭“五小”企业、拆除非法码头,形成了绿色发展的新模式,摘掉了“光灰 城市”的帽子。( )。猛药去疴, 。整个黄金水道绿意盎然。生态环境是面向未来的最大竞争力,必 须穿“新鞋”,走“绿道”,用环境治理留住绿水青山,用绿色发展赢得金山银山。只有这样, 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才能永葆生机,长江经济带的深入发展也或可期待。 17.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责无旁贷 釜底抽薪 人声鼎沸 不分畛域 B.义不容辞 对症下药 人声鼎沸 不废江河 C.责无旁贷 对症下药 人潮涌动 不分畛域 D.义不容辞 釜底抽薪 人潮涌动 不废江河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此《决定》深入贯彻执行,极大改进了湖北段长江生态。 B.此《决定》得到深入贯彻执行,湖北段长江生态因而得到极大改善。 C.深入贯彻执行此《决定》,极大改进了湖北段长江生态。 D.湖北段长江生态得到极大改善,此《决定》从而也得到深入贯彻执行。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湖北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为未来发展留足了绿色空间,共抓大保护,不 搞大开发。 B.湖北为未来发展留足了绿色空间,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 搞大开发。 C.湖北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为未来发展留足了 绿色空间。 D.湖北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未来发展留足了 绿色空间。【答案】 17.C 18.B 19.D 【解析】 17.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应首先明确成语的意思,然 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责无旁贷: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旁人。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 推辞。此处不是道义上,而是责任。用“责无旁贷”。对症下药:比喻针对事物的问题所在, 采取有效的措施。釜底抽薪:意为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才能使水止沸。借以比喻从根本上解决 问题。衔接前文伤口、重症,用“对症下药”。人声鼎沸: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 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人潮涌动:人群像潮水一样涌来,形容人很多的样子。此处并非指芦 花栈道人声嘈杂扰人,排除“人声鼎沸”,用“人潮涌动”。不废江河:语出杜甫诗“尔曹身 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指初唐四杰在文学与学术上各有建树,如同长江黄河万古长流。 后因以“不废江河”赞美作家及其著述流传不朽。不分畛域:不分界限,也比喻不分彼此。文 段中说治理水道,用“不分畛域”恰当。故选 C。 18.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答题时应先分析原句,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 审主干再查附加成分,找出语病,并加以修改,再仔细比对选项所给出的修改方案,找出答案。 画线句子成分残缺,“此《次定》深入贯彻执行”应改为“此《次定》得到深入贯彻执行”“生 态也得到了极力改进”搭配不当,“生态”与“改进”不能搭配,应改为“生态因而得到极大 改善”。所给选项中,A 项,“《决定》深入贯彻执行”成分残缺,“改进了湖北段长江生态” 搭配不当;B 项修改正确;C 项,“改进了湖北段长江生态”搭配不当;D 项,因果关系倒置,不符合文意。故选 B。 19.此题以语句复位的形式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从话题统一、内 容前后勾连、事理相承、意境协调、句式一致等角度思考。本题中,“修复长江生态处于压倒 性位置”是原则,应置于句首;排除 B、C 两项。“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是具体做法, 应紧跟其后;“为未来发展留足了空间”是结果,且衔接后文“面向未来”,置于句尾,排除 A 项,故选 D。 【点睛】 第 1 题考查近义成语辨析的能力。成语的测试重点是:感情色彩的误用,望文生义,适用对象 弄错,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语境或逻辑错误。本题以选词填空的形式考查成语的使用能力, 解答的基本原则是同中求异,具体方法:从色彩方面辨析,包括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两方面; 从词的意义方面辨析,包括词义的范围大小、词义的侧重点、词义的轻重、词义的具体与概括 等方面;从运用上辨析,包括习惯搭配、词性和句法功能、适用的对象等。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海底世界很神奇,潜水看海底景观是很多潜水爱好者的选择。然而,①_____。海里突发 状况较多,如果对潜水水域的水况等不了解,最好不要贸然下水。无限风光在险峰,海洋世界 也会给潜水爱好者类似的错觉:②_____。但是,在水下同一个深度停留的时间过长,潜水员 会因吸取高分压氮气而麻醉,产生“氮醉”,产生幻觉。一旦发生氮醉,等潜伴发现往往已经 来不及施救。因此,潜水不要盲目地追求深度,③_____。否则即便只有 3 米的深度,也会发 生氮醉。 【答案】①潜水是一项高危险性运动 ②认为越到深处越能看到新奇的景象 ③不要在一个深度停留过长时间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握 语段,注意前后语境的关联。再根据语境合理推导出所要填写的内容。第一处,根据“然而” 可知后文所填内容与前文内容相反,在结合后文的“海里突发状况较多”,可知第一处是要说 潜水是一项很危险性的运动;第二处根据标点符号冒号可知,后文是对前文内容“无限风光在 险峰”的解释,结合潜水的特点可填入类似的句子“认为越到深处越能看到新奇的景象”;第 三处根据上文主要谈论的是在水下同一个深度停留的时间过长带来的后果,后文用“因此”进 行总结,可填入“不要在一个深度停留过长时间”。 21.某同学拟了一个被拒绝后常见的四种反应及应对方式的构思框架,请把下面这个构思框架 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100 字。(5 分) 【答案】示例:面对拒绝,有人会说“算了”,然后结束这件事,另作打算;有人会说“好吧”, 心中闷闷不乐,感觉被挫败;有人会问“凭什么”,随后不断怀疑、批判;有入会问“为什么”, 接着分析原因,再作尝试。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命题提供一个框 架图,答题前必须先读懂这个框架图的意思,弄明白题干对答题的要求。必须注意的是,题干 说的是“一个被拒绝后常见的四种反应及应对方式的构思框架”,要求“把这个构思框架写成 一段话”,因此答案除了必须符合题干明确提出的要求之外,在内容上还必须包括四种反应及 其应对方式。组织此题答案,应该要注意话语的完整性和流畅性,因此,在开头必须有一句话 指出语境,后面的内容应该将框架图中所有的内容组织进去。比如下面的答案:面对拒绝,有 人会潇洒地说一句“算了”,然后彻底结束,换个想法;有人会怏怏地说“好吧”,内心却深 感郁闷,产生挫败感;有人则会反问“凭什么”,然后怀疑之,批判之;还有一些人会追问“为 什么”,然后不断地分析,勇敢地再尝试。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读懂框架图内容。此图圆圈中的“拒绝”照应题干中的“被拒绝后 常见的四种反应”一语,而四个方框内写的则是四种反应的具体内容,因此答案必须将四种反 应完整的写进去,同时注意词语的准确和表达的清晰。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小王子问:“仪式是什么?”狐狸说,“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 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法国童话《小王子》) 材料二:古人云,“沐浴焚香,抚琴赏菊”,在弹琴之前,要有沐浴焚香的仪式;茶道也 有异曲同工之妙,一杯香茗出自碾茶、擦杯、注水、出汤等繁琐的细节;节日庆典,更是少不 了各种仪式。 材料三:当下社会,高效便捷无处不在,吃饭可以刷刷手机,点个外卖;逢年过节,在酒 店包桌酒席,便可推杯换盏,简单省事;交往不必相约会面,加个微信就好……对仪式和有仪式感的生活,你怎么看?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面向本校同学写一篇演讲稿, 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参考范文: 给仪式一点空间 各位同学: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给仪式一点空间》。 清明时节雨纷纷,今年的清明仍在眼前:长辈们恭谨地洒下纸钱,淋上黄酒,将甘蔗整齐 码在坟头,孩子们在烛光前虔诚地叙述思念…… “繁琐”的仪式,我们一步也不肯落下,那牵引出来丝丝缕缕情意与悠悠中华文化,令人 动容。快节奏的生活,我们该慢下来守护仪式,守护一种习惯,守护背后深情与文化,守护一 种认真生活的态度。 “爆竹声声一岁除”,年初一,各家各户总要点上红火的鞭炮,并且进行祭祖仪式,这种 仪式随着历史长河流传至今,成为一种习惯,不易改变。仪式成为习惯后不易改变,也不必大 费周章去改变。复旦大学教授严复锋说:“习惯的意义在于维持生活的安稳感。”仪式流传千 年,已经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若强行改变,会给人多大的不适感?人生活不安稳,社会又 如何安定?所以,应该给仪式一点空间,维持生活的常态,而不轻易改变。 不改变仪式,亦在于对它背后的人情与中华文化的珍视;这些情,这些文化,纵世事百变, 依旧动人。广东婚礼仪式中有一环节是新娘梳头。“一梳梳到尾,二梳白发齐眉,三梳儿孙满 地”,母亲在待嫁女儿身旁一下下梳着,这古朴的仪式中,蕴含了多少美好祝愿与不舍。这正 是仪式的意义所在,无论是清明祭祖还是春节仪式,都源于人与人之间温热的情感:亲情,友情,爱情……除此以外,还是一份对中华文化的守护。在婚礼上,按仪式,新娘都要给公公、 婆婆递上“媳妇茶”,这是中华孝道的体现。而在希腊,婚礼仪式上他们会跳圆圈舞,这与希 腊的热情一脉相承。中华文明蕴藏在种种仪式中,也正是这些仪式,让中华文明区别于其他文 明。 而仪式,也是现代人表达感情,给每一天制造不同的惊喜感觉的手段,是一种乐活的生活 态度。和郑重写下一行字相似,收藏家在接收心仪收藏品前总要进行净身仪式,这净身里,道 尽了多少欢喜与爱惜。没错,生活节奏是很快,但我们不能一味的快,应该偶尔慢慢下来,在 小小仪式之间,觅到丝丝缕缕的快乐,从一种愉悦的状态出发,重新上路,怎知不会更快?给 仪式留一点空间吧。仪式既成习惯不易改变,不如留下,收获心安;仪式背后的深情也不会因 落伍沦落到抛弃地步;仪式带来的乐活态度也足以让我们在快节奏中收获喜悦。如此,为何要 改? 同学们,愿你我在仪式之间,收获幸福与温情。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作文任务十分明确——对仪式和有仪式 感的生活,你怎么看?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面向本校同学写一篇演讲稿,体现你的认识与 思考。任务驱动型作文隶属于材料作文,对于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 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 审题:本次作文意在引导考生思考生活、关注心灵,且考查考生的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考生 要思考“仪式”和“仪式感”两个词语的不同内涵,对于“仪式”,材料的解读是“使某一天 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仪式”借助形式符号,侧重指礼仪秩序等 流程;“仪式感”则重在“感”,表达人们在“仪式”之中获得的情感体验、心理认同、价值归属。前者是后者的载体,后者是前者的内核。 对于“仪式”和有“仪式感”的生活,命题人并未表明自己的价值判断,考生可以见仁见智, 能自圆其说即可。考生既可以肯定,写生活需要仪式感:仪式不等于形式的外壳,诗与远方需 要寄托;仪式感让平凡的生活成为诗意的世界。也可以否定:没有仪式感又何妨,何必追求形 式,踏实生活即可;真正的仪式在人们的心中;少些仪式,生活会更加高效自由。也可辩证看: 可以没有仪式,但不能没有仪式感;仪式感未必都要有仪式。视角可微观,感受自我在生活中 通过小仪式带来的积极正能量;视角也可宏大,思考仪式对于文化与文明传承的重要意义。 参考立意: 1、驾仪式之舟,览生活之美。 2、仪式方法,精神生活。 3、仪式可贵,追之有度。 4、仪式之式可无,仪式之感为重。 5、生活在仪式的渲染下绽放。 素材积累: 1、人们借助仪式的秩序流程可获得一种仪式感。 这种仪式感可让人们的心态变得积极,对平常普通、重复单调的生活满怀期待、充满信心。 一个对生活缺乏热爱的青年人,可能会陷入痛苦、颓废甚而走向佛系,而十八岁的成人礼仪式 能激发他们认识到生命是需要承担责任的,在未来过一个有意义、有趣味的人生更加重要。罗 曼·罗兰曾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2、仪式还可以増加情感体验,让人们获得一种心理上的满足感和归属。 过生日时,朋友齐聚帯来欢乐,生日礼物增加惊喜,我们感受到自己是被爱的;同时,生 日又提醒我们,这是母亲的受难日,我们要永存感激之心,学会去爱人。新人举办结婚庆典共同许下承诺,既会向往未来的美好生活,也会铭记操劳双亲的付出。酒席上朋友们祝福新人, 共话家常,相互敬酒,好不热闹,生活的烟火气息弥漫开来,温润了情感,也暂时缓解了生活 中的其他压力。 3、仪式对于国家而言更加重要,它能够增加亿万国人的家国认同感、使命感与民族向心 力。 在迎接祖国七十周年庆典活动中,全国各地儿女手挥五星红旗同唱一首《我和我的祖国》, 每个中国人的心中都涌上一腔爱国热情。祖国 70 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咫尺眼前,我们在为祖 国强大感到骄做、自豪和幸福时,又会涌起为祖国未来建设添砖加瓦的使命感。同时,仪式能 够增强文化自信并让文化得以传承。《兰亭集序》中的“修禊”传統至今仍在不少地方被保留 下来,更不用说像元育、端午、中秋这样的传统节日,我们在特定的日子会吃元宵、粽子、月 饼,这便是文化传統的一脉相承,代代相传,这种情结扎根于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是我们的 精神源泉。 层次分析: 本文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论点是:给仪式一点空间。首先通过生活中我们比较熟悉的清 明节、春节来引出观点:应该给仪式一点空间,维持生活的常态,而不轻易改变。然后说到给 仪式一点空间的原因,一是因为不改变仪式,亦在于对它背后的人情与中华文化的珍视;二是 因为仪式,也是现代人表达感情,给每一天制造不同的惊喜感觉的手段,是一种乐活的生活态 度。最后提出倡议,总结全文:愿你我在仪式之间,收获幸福与温情。 【点睛】 写作策略: ①引: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 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②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 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③提: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④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 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 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得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⑤深: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⑥结: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 不要画蛇添足。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模拟试卷1(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模拟试卷1(附答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模拟试卷,莲山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