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2)回延安 同步练习(答案)
2019-2020学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2)回延安 同步练习(答案),八年级下语文同步练习,莲山课件.
大自然的语言
1.选出下列加粗字注音正确的一项( )
A.萌发(ménɡ) 酝酿(yùen) 销声匿迹(nì)
B.孕育(yùn) 落叶(luò) 衰草连天(āi)
C.翩然(piān) 连翘(qiáo) 风雪载途(zǎi)
D.融化(rónɡ) 观测(ɡuān) 草长莺飞(zhǎnɡ)
2.下列加下加粗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历代的国画创作者更是不惜笔墨描绘花开的胜景,让人在艺术品中感受花香鸟语的氛围。
B.寒冬腊月,屋外衰草连天, 大兴西甜瓜种植基地的温室大棚却是绿意融融。
C.在百年风雨回眸,风雪载途的历史记忆里,只有建筑始终用最直白的语言诉说着城市的源远流长。
D.每年暑假,有关部门都会加大对游泳池卫生的管理力度,变化一年比一年大,年年如是。
3.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______,动物的养育往来。( )
A.发荣
B.荣枯
C.枯落
4.下列谚语中不同类的一项是( )
A.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
B.清明前后,栽瓜种豆
C.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
D.春雾雨,夏雾热,秋雾晴天冬雾雪
5.“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地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这段文字运用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方法是( )
A.说明 拟人 比喻
B.叙述 拟人 比喻
C.描写 对偶 拟人
D.抒情 比喻 拟人
6.下列各句中说明纬度差异的一项是( )
A.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
B.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年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年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C.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D.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应。
7.下面对课文《大自然的语言》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把决定物候现象的因素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此外,从空间方面到时间方面又是一种排列顺序。这样安排使文章条理清晰。
B.“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的原因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
C.在说明经度的差异对物候的影响时,因为这是读者比较熟悉的现象,所以作者特意举了两个常见的例子,以引起读者的认同。
D.最后一段使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年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古今差异。
8.请根据病因修改下列画线句子的语病。
①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展示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②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原理,③从而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①句词语搭配不当,修改意见:__________
②句用词不当,修改意见:__________
③句缺少句子成分,修改意见:__________
9.读下面《大自然的语言》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下面是一个例子。
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1.根据选段内容,判断下面说法的正确的两项( )( )
A.物候学就是观察物候现象的科学。
B.研究物候现象所用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C.“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中“这里”指“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
D.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2.文中划横线一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冬眠的奥秘
张劲硕
①严寒的冬天,我们总是向往着在被窝里长眠一冬——能像狗熊和青蛙那样冬眠就好了。然而我们大都不知道:那些冬眠的动物们,掌握着我们人类尚不知晓的惊天奥秘。
②冬眠是动物应对恶劣环境的一种策略,科学上叫“蛰伏”。有人会问,冬天里睡得多、睡得久,不就是冬眠吗?它们还真不是一回事儿,只是二者的区别不太容易看出来。拿鱼来说,有几类鱼是会冬眠的,包括我们熟悉的鲤鱼、乌鳢,还有海里的鳗鲡。每当冬天来临,它们就把自己调到冬眠档:不吃、不喝、不游动。这看似与正常档的睡觉并无二致,但请注意它们的鳃!鱼类靠鳃呼吸,平时就算身体静止不动,鳃也会轻轻开合扇动。而进入冬眠的鱼,鳃也几乎不动,完全处于麻痹状态。除了呼吸,冬眠动物的体温、心跳等生命指征也都降到极低的水平,新陈代谢速率变得非常缓慢,与休克和死亡标准只差那么一点点——这就是冬眠与睡觉的本质区别。
③冬眠的意义在于,尽量减少身体内外的生命活动,将能量消耗降到最低,以挨过环境严酷的时间段。动物冬眠时,能把生命的时钟调得极慢。比如生活在北美洲的普通箱龟,冬眠时心脏5-10分钟才跳1次,实在让人惊叹。更夸张的是,它们几乎完全不呼吸,只靠皮肤吸入少许氧气!
2019-2020学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1)社戏 同步练习(答案)
2019-2020学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1)社戏 同步练习(答案),八年级下语文同步练习,莲山课件.
④科学家还发现,冬眠不是“习惯养成”的问题,而是遗传基因决定的“天赋”。这种“天赋”还与寿命的长短有联系。一般来讲,哺乳动物的寿命与体型相关,体型小的新陈代谢快,寿命短;体型大的新陈代谢慢,寿命长。比如大象就活80年,兔子七八岁就算高寿。而蝙蝠打破了这个规律——冬眠的菊头蝠和同体型的、不冬眠的老鼠相比,前者可以活到30多岁,后者却只有3、4岁。如果在同一物种中比较,如蝙蝠或者棕熊,依然是冬眠的寿命要长很多。
⑤冬眠是当下的热门研究领域。如果人类能像动物们一样冬眠,收获的就绝不仅仅是睡大觉的幸福感,也许还能长生不老。虽然对蝙蝠和棕熊等冬眠动物的研究能确定冬眠基因与长寿有关。但这些动物毕竟与我们人类相差太远。不过,在2004年,有个轰动科学界的发现:居然有一种猴子能冬眠!而人类跟猴子同属灵长类动物,基因相似性很高。如果猴子能冬眠,这意味着我们人类也有可能做到。到那时,我们的寿命说不定可以达到100岁!
(选自《博物》总第146期,有删减)
1.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朗读第②段,指出冬眠动物与睡觉的本质区别。
3.第③段加粗词语“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
更夸张的是,它们几乎完全不呼吸,只靠皮肤吸入少许氧气!
4.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5.作者说“我们的寿命说不定可以达到100岁”,其推测依据有哪些?请结合④⑤两段简要概括。
6.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类要与动物和谐相处。你知道哪些写动物的古诗?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 。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A项中的“酝”应读yùn;B项中的“衰”应读shuāi;C项中的“载”应读zài。
2.答案:D
解析:“年年如是”的意思是“每年都像这样”。本句意在强调“变化一年比一年大”,用在这里不合语境。
3.答案:B
解析:荣枯,指繁茂和枯萎,草木的茂盛和干枯。枯落,意思是凋落、衰残。根据句意,应用“荣枯”一词。
4.答案:B
解析:B项属于农谚。故选B。
5.答案:C
解析: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修辞手法的种类很多,内容博杂。常见的需要学生掌握的修辞手法共有八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地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这段文字运用的表达方式是描写;修辞方法是对偶、拟人。
6.答案:C
解析:A.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说明不同地区苹果开花时间不同。)
B.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年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年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通过不同时间的比较,说明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在慢慢变化。)
C.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通过比较说明纬度差异。)
D.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应。 (说明高下不同。)
7.答案:C
解析:C项既然说读者熟悉了,何必又举常见例子。故选C。
8.答案:把“展示”换成“包含”; 把“原理”换成“现象”; 在“从而”后加“了解”
解析:①“展示”和“知识”搭配不当,应把“展示”换成“包含”。②“桃花开”“燕子来”是自然现象,而不是自然原理,应把“原理”换成“现象”。③“从而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这句话缺少与“气候变化”和“影响”搭配的谓语。应在“从而”后加“了解”。
9.答案:1.CD; 2.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了说明物候学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避免一些损失。
解析:1.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A、物候学就是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一门科学。B、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以及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说明方法根据说明方法的各种类型来判别,说明方法的作用一般都是该段的中心句或该段的主要内容。
10.答案:1.从人们向往冬眠引出冬眠的动物有着人类尚不知晓的惊天奥秘这个话题,新颖别致,发人深思,易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在结构上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2.冬眠动物的体温、心跳等生命指征也都降到极低的水平,新陈代谢速率变得非常缓慢,与休克和死亡标准只差那么一点点。
3.不能。“几乎完全不呼吸”说明还是有呼吸的,去掉“几乎”二字后,意思变成了一点儿都不呼吸,这与常识不符合,也不符合科学真理,这正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与准确性。所以不能去掉。
4.列数字、作比较。通过冬眠菊头蝠与冬眠老鼠的比较,以准确的数字说明了蝙蝠打破了“体型小的新陈代谢快,寿命短;体型大的新陈代谢慢,寿命长”这个规律,突出了说明对象的特征,增强了说明的效果,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5.①冬眠可以提高寿命。②体型大的新陈代谢慢,寿命长——人类的体型相对比较大;③人类和猴子同属灵长类动物,基因相似性很高,猴子能冬眠,人类当然也可以。
6.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解析:1.说明文开头的作用一般有:①内容上概括本段内容,引出说明对象,说明这个对象的特征; ②形式上主要从说明方法的作用回答; ③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④引出下文的说明。第①段从人们向往冬眠引出冬眠的动物有着人类尚不知晓的惊天奥秘这个话题,新颖别致,发人深思,易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在结构上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2.从文中找到与之有关的文字,认真研读,思索感悟,概括出来即可。从文中“冬眠动物的体温、心跳等生命指征也都降到极低的水平,新陈代谢速率变得非常缓慢,与休克和死亡标准只差那么一点点”可归纳得出。
3.完成这类考题,可从以下两点入手:①在语境中体会加点词语的准确性;②重视具有修饰性功能的词语表义的准确性。不能。“几乎完全不呼吸”说明还是有呼吸的,去掉“几乎”二字后,意思变成了一点儿都不呼吸,这与实际不符合,这正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与准确性.所以不能去掉。
4.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解题时要熟练掌握常用的说明方法以及其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③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④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⑤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⑥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或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或事理)。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5.本题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能力。要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需要在文章各个部分寻找关键的词语,提取关键的信息来组织表达。
2019-2020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15)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 同步练习(答案)
2019-2020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15)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 同步练习(答案),八年级下语文同步练习,莲山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