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化学专题训练第十一单元盐化肥(含解析)

2020年中考化学专题训练第十一单元盐化肥(含解析),盐化肥,莲山课件.

第十单元 酸和碱

一、单选题                                                   

1.下列验证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

A.

B.

C.

D.

2.如图所示,向试管中加入哪种物质后,气球有可能鼓起来(  )

 

A. 冰块

B. 硝酸铵

C. 食盐

D. 氢氧化钠

3.根据下列实验现象可以判断某溶液一定呈碱性的是(  )

A. 溶液中滴入石蕊仍为紫色

B. 溶液中滴入酚酞显红色

C. 溶液中滴入石蕊显红色

D. 溶液中滴入酚酞不显色

4.盐酸、稀硫酸在水溶液中都能产生H+,故有许多共同的性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打开盛有浓盐酸和浓硫酸的试剂瓶瓶塞,在瓶口都有白雾

B. 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可用于除铁锈

C. 浓盐酸、浓硫酸都可用来干燥氧气

D. 在稀盐酸、稀硫酸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都有白色沉淀

5.肥皂水呈弱碱性,则肥皂水的pH可能是(  )

A. 9.5

B. 7.0

C. 5.6

D. 1.2

6.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食盐可用作调味品

B. 熟石灰可用于改良碱性土壤

C. 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D. 盐酸可用于金属除锈

7.向某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所得溶液的pH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曲线图合理的是(  )

A. B. C. D.

8.下列制备CuCl2溶液的方法中,可行的是(  )

A. Cu放入稀盐酸中充分搅拌

B. CuO放入稀盐酸中充分搅拌

C. Cu放入稀硫酸中搅拌后再加稀盐酸

D. Cu(OH)2放入MgCl2溶液中充分搅拌

9.推理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 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 碱中都含有氢氧根,所以碱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C. 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后溶液变红,所以CO2是酸

D. 碱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所以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都是碱

10.某同学郊游时不慎被蜜蜂蛰伤,蜜蜂的刺液是酸性的,为减轻疼痛可以在蛰伤处涂抹(  )

A. 食醋(pH≈2)

B. 牛奶(pH≈6.5)

C. 矿泉水(pH≈7)

D. 肥皂水(pH≈10)

11.下表是一些食物的pH,胃酸过多的病人空腹时最宜食用的是(  )

 

A. 橘子        B. 葡萄         C. 牛奶           D. 玉米粥

12.下列四个图像分别表示四个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A. 服用某种胃药[主要成分为Al(OH)3]治疗胃酸过多

B. 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

C. 常温下,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

D. 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直至有少量晶体析出

13.通过对化学知识的学习我们知道:酸性溶液对橡胶制品具有较强的腐蚀作用,而碱性溶液对玻璃制品也有一定的腐蚀性。据此你觉得下列试剂的存放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14.如图所示,将密闭的相互连通的装置放在天平上,调节天平使之平衡,经过一段时间后,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指针偏左,食盐溶液一定变稀,烧碱潮解

B. 指针偏右,食盐溶液一定饱和,烧碱潮解

C. 指针偏左,食盐溶液一定变浓,烧碱潮解

D. 指针偏右,食盐溶液一定变浓,烧碱潮解

15.根据学科实验现象,可以判断其溶液一定呈酸性的是(  )

A. 滴加酚酞溶液显红色的溶液

B. 滴加石蕊溶液显蓝色的溶液

C. 能够与碱发生反应的溶液

D. 常温下,pH<7> 二、填空题                            

16.化学兴趣小组以碱的性质为主题,进行探究学习,请完成下列问题。

(1)小组同学将无色酚酞溶液分别滴入NaOH溶液、Ca(OH)2溶液中,溶液均由无色变为________色。

(2)NaOH和Ca(OH)2都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具体”到“抽象”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思想,通过对NaOH和Ca(OH)2性质的认识,抽象得出碱类物质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碱类物质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本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Ca(OH)2溶液与Na2CO3溶液反应后所得混合物进行过滤,向滤液中滴入几滴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则原滤液中溶质的组成可能是________。

17.同学们在学习酸碱的化学性质时构建了如图知识网络,A、B、C、D是不同类别的无机化合物,“-”表示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实验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质C应是酸、碱、盐中的哪类物质?________。

(3)写出图中一个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同学们在课外学习活动中知道了钠和镁着火不能用CO2来灭火。他们通过查阅资料发现 Mg 能在CO2中燃烧:2Mg+CO2===2MgO+C,但没有找到有关钠能否与CO2反应的介绍.有同学认为钠能发生类似于CO2与镁的反应,可能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于是同学们展开了以下探究:

[实验]将燃着的钠伸入装有干燥的CO2的集气瓶中,钠能在CO2中继续燃烧。

[查阅资料]Na2O是白色固体,能与CO2反应生成Na2CO3,与H2O反应生成NaOH。

[提出猜想]同学们认为钠在CO2中燃烧的产物应该与 Mg 在CO2中燃烧的产物情况有所不同,并对产物提出了以下凡种猜想:通过理论分析,猜想________(填序号)肯定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验证猜想]①Na2O、C ②________、C ③NaOH、C ④Na2O、Na2CO3、C

通过理论分析,猜想________(填序号)肯定是错误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验证猜想]

 

在步骤(2)中BaCl2溶液加入至过量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步骤(3)中也可以通过加入的________方法进行检验(任写一种试剂)

[结论]猜想________(填序号)正确。

19.中和反应在生活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某实验小组的同学选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稀盐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

(1)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组认为氢氧化钙溶液与稀盐酸反应时没有明显现象,可依据中和反应是________反应(选填“放热”或“吸热”)来验证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该验证实验中用到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和________等。小组认为也可借助于下列溶液来验证反应是否真的发生,你觉得可行的是________。

A.无色酚酞溶液 B.氯化钠溶液 C.硫酸铜溶液

(3)小华同学向盛有氢氧化钙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竟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此时他立即停止了滴加,小组决定对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根据中和反应的原理,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还可能含什么溶质呢?

[猜想假设]猜想甲:含有Ca(OH)2;

猜想乙:含有HCl;

猜想丙:含有HCl与Ca(OH)2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

①小夏认为不需要实验就能否定丙的猜想,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腾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并振荡,观察到溶液不变色,于是他排除了猜想甲,你认为他排除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小飞只用一种溶液完成了对猜想乙的验证,请你帮他完成实验表格:

 

[反思拓展]

中和反应的微观实质就是酸中的氢离子和碱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了水,即:氢离子+氢氧根离子=水,将该表达式用化学符号表示为________。

20.如图所示,进行中和反应实验:

(1)在A的实验中,滴入酚酞溶液后,溶液由无色变为________色。

(2)写出C的溶液中溶质可能存在的几组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3)若73 g质量分数为20%的盐酸与127 g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中和,试计算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1.某化学小组以“酸碱盐”为主题,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探究活动。

探究1:研究常见的物质——氢氧化钠和盐酸的反应程度。

 

探究2:研究酸的性质——硫酸、盐酸和锌反应

通过探究实验,同学们发现硫酸和盐酸溶液都可以和锌反应产生氢气。产生这种共同现象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3:探索未知——浓硝酸和铜制取气体。

已知Cu+4HNO3(浓)===Cu( NO3)2+H2O+2NO2↑。NO2能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NO和NO2都是空气的污染物。

(1)利用该反应制取二氧化氮的发生装置,应选用图所示装置中的________。收集NO2的方法为________。

(2)反应NO+X→NO2中,X的化学式应为________;若用浓硝酸和铜制取NO,应采用的收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4:兴趣小组同学向盛有澄清石灰水1 000 g的大烧杯中加入10 g碳酸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后过滤去沉淀,剩余液体总质量为1 009.8 g,那么所加碳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

 

22.同学们在学习酸碱的化学性质时构建了如图知识网络,A、B、C、D是不同类别的无机化合物,“—”表示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及反应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质C应是酸、碱、盐中的哪类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图中一个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硫酸和盐酸既是实验室常用的试剂,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它们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点。

(1)它们都能使紫色石蕊试剂变为______色。

(2)它们都能除铁锈,写出盐酸与铁锈主要成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它们都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该类反应叫______反应。

(4) 打开两瓶分别盛有浓硫酸和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出现白雾的是________。

24.盐酸是实验室常用的重要试剂,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探究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设计下列实验方案:向5 mL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3滴酚酞溶液,然后逐滴加入稀盐酸,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①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向稀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盐酸至过量,溶液pH变化的曲线正确的是________(填写字母标号)。

 

 

(2)实验室可以利用稀盐酸等药品,通过连接下图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氢气。

 

①制取二氧化碳气体装置的连接顺序是________(填写字母,下同),制取氢装置的连接顺序是________。

②块状固体加入试管中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检查发生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氯化钠是重要的调味品。如图分别表示生成氯化钠的不同化学反应,请根据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①图1是金属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微观示意图.由图1可知,元素的化学性质与________(填字母序号)密切相关。

A.最外层电子数 B.质子数

C.电子层数

②图2描述了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微观实质,图中A、B、C三处中B处应填入的化学符号是________。

③图3所示物质Na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如图所示,进行中和反应实验

 

(1)B中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C的溶液(除酚酞外)溶质可能存在的几组情况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3)反应过程中,不断滴入稀硫酸的话,温度会如何变化?________。

三、实验与探究                                                 

27.在一次化学实验课上,老师让同学们对两个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一: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中是哪一种粒子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

[猜想]可能是水分子、钠离子或氢氧根离子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

[实验]

(1)在第一支试管中加入约2 mL蒸馏水,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现象:溶液不变色;

(2)在第二支试管中加入约2 mL氯化钠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第三支试管中加入约2 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用注射器向充满某种气体的软塑料瓶中注入一种液体(如图),振荡,发现塑料瓶变瘪,探究气体和液体可能是什么物质?

[猜想]气体和液体可能是________(写一组即可)。

[实验]用试管取少量实验后塑料瓶中的溶液,加入试剂________,产生相应的现象,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价]上述实验完成后,能否验证你的猜想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在一支试管中放入一小段镁条(已擦去氧化膜),再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镁条表面有________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现问题]为了再次观察上述反应现象,小林同学用较长的镁条重做上述实验,但发现了异常现象,试管中出现了白色沉淀。

[实验验证1]小林同学针对两次实验的不同,设计对比实验方案,探究出现异常现象的原因。

 

[得出结论]镁条与盐酸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与________有关。

[追问]白色沉淀是什么物质?

[查阅资料]①20 ℃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镁54.8 g;

②镁能与热水反应产生一种碱和氢气;

③氯化银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

[做出猜想]猜想一:镁;猜想二:氯化镁;猜想三:氢氧化镁,猜想的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验证2]将白色沉淀洗涤干净,分别取少量沉淀于A、B、C试管中,进行如表实验:

 

四、计算题                                                                   

29.某化学活动小组用稀盐酸对赤铁矿中Fe2O3含量进行测定(杂质不与盐酸反应且不溶于水),得到一黄色残液。为防止直接排放造成环境污染,对其进行了处理,过滤该残液,取100 g滤液,向其中不断加入某未知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所得

实验数据如下表:

 

(资料:FeCl3+3NaOH===Fe(OH)3↓+3NaCl)

通过对上述实验数据的分析,选择合理的数据,计算所加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A项,实验通过两者混合后总体积变小(CO2被吸收),说明CO2能与烧碱溶液反应;B项,实验控制可燃物温度相同、可燃物与空气接触相同,乒乓球片更易燃烧,说明其着火点比纸片低,正确;C项,实验中,互不接触的两种试剂在玻璃管中出现反应的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D项,用有气体产生的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要想得出“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的结论,反应需在密闭装置中进行。

2.【答案】D

【解析】根据气球能鼓起来的原因考虑,只有瓶内气压增大才能使气球鼓起来,再根据如何能使瓶内气压增大来思考:由于试管与瓶子里面是不相通的,所以使气球鼓起来的原因只能是由于热胀冷缩造成的。A项,冰块溶于水会使试管温度降低,瓶内气体因遇冷收缩气压变小,导致气球变瘪,错误;B项,硝酸铵溶于水会吸热使试管降温,瓶内气体因遇冷收缩气压变小,导致气球变瘪,错误;C项,食盐溶于水温度保持不变,瓶内气压不变,所以气球不变,错误;D项,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会使试管内温度升高,瓶内气压因气体受热膨胀而增大,故气球鼓起来,正确。故选D。

3.【答案】B

【解析】酸性和中性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变红,酸性液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碱性溶液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在中性溶液中石蕊仍然是紫色。

4.【答案】B

【解析】A项,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易挥发出氯化氢气体,而氯化氢气体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形成盐酸小液滴,所以瓶口有白雾;但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不具有挥发性,故没有白雾,错误;B项,稀盐酸和稀硫酸都能与铁锈(氧化铁)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水,正确;C项,由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故常用做干燥剂;但浓盐酸不具有吸水性,故不能做干燥剂,错误;D项,稀硫酸能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硫酸钡沉淀;而稀盐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了可溶性的氯化钡和水,故没有沉淀生成,错误。

5.【答案】A

【解析】A项,pH=9.5,大于7,显弱碱性;B项,pH=7,显中性;C项,pH=5.6,小于7,显酸性;D项,pH=1.2,小于7,显酸性。故选A。

6.【答案】B

【解析】A项,食盐是常用调味品;B项,熟石灰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C项,干冰可以用于制冷可用于人工降雨;D项,盐酸可以和铁锈成分氧化铁反应。

7.【答案】C

【解析】向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所得溶液的pH由小于7逐渐升高,当盐酸和氢氧化钠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等于7,继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时,溶液的pH大于7。故选C。

8.【答案】B

【解析】根据物质间的反应制备某种物质,解答时只要判断出每一组物质能否发生反应,然后看能否生成要制备的物质即可。A项,铜和稀盐酸不反应,不能制得氯化铜,错误;B项,氧化铜可以盐酸反应而生成氯化铜,正确;C项,铜不能够和酸反应,所用不能够用此方法来制取氯化铜,错误;D项,氢氧化铜不溶于水,不可以和MgCl2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铜,错误。

9.【答案】B

【解析】A项,非金属氧化物与碱溶液的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错误;C项,二氧化碳属于氧化物,错误;D项,碳酸钠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其属于盐溶液,错误。

10.【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酸碱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因为蜜蜂的刺液是酸性的,因此需要碱性物质来中和,在所给选项中,肥皂水的pH>7,呈碱性,符合题意。

11.【答案】D

【解析】人的胃液中含有盐酸,对于胃酸过多的人应降低其酸性,可食用碱性食物以中和多余的酸。A项,

2020年中考化学专题训练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含解析)

2020年中考化学专题训练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含解析),化学与生活,莲山课件.

橘子的pH小于7,显酸性,错误;B项,葡萄的pH小于7,显酸性,错误;C项,牛奶的pH小于7,显酸性,错误;D项,玉米粥的pH大于7,显弱碱性,正确。

12.【答案】B

【解析】A项,稀盐酸显酸性,服用某种胃药[主要成分为Al(OH)3]治疗胃酸过多时,酸性变弱,pH变大,错误;B项,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先与稀硫酸反应,不生成沉淀,然后才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沉淀,正确;C项,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锌的反应速率快,铁最终产生的氢气质量大,错误;D项,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达到饱和之前,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达到饱和之后,硝酸钾的溶解度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错误。

13.【答案】C

【解析】A项,硫酸显酸性,会腐蚀橡皮塞,使橡皮塞和玻璃瓶粘在一起不易打开,错误;B项,碳酸钠显碱性,会腐蚀玻璃瓶塞,使两者粘在一起不易打开,错误;C项,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会腐蚀玻璃瓶塞,但是瓶塞是橡胶的,正确;D项,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会腐蚀玻璃瓶塞,使两者粘在一起不易打开,错误。

14.【答案】D

【解析】由于烧碱具有吸水性,导致天平右边质量增加;左边不饱和食盐水溶剂水减少,溶液变浓,质量减少;所以天平指针一段时间后偏右,故选D。

15.【答案】D

【解析】A项,滴加酚酞溶液显红色的溶液是碱性溶液,错误;B项,滴加石蕊溶液显蓝色的溶液是碱性溶液,错误;C项,能够与碱发生反应的溶液除了酸之外还可以是某些盐、某些酸性氧化物等,错误;D项,常温下,pH<7> 16.【答案】(1)红

(2)CO2+2NaOH===Na2CO3+H2O(或CO2+Ca(OH)2===CaCO3↓+H2O)

(3)碱溶液中都含有OH-

(4)NaOH或NaOH和Ca(OH)2

【解析】(1)NaOH溶液、Ca(OH)2溶液均显碱性,可使无色的酚酞溶液变红;

(2)NaOH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方程式分别是:CO2+2NaOH===Na2CO3+H2O;CO2+Ca(OH)2===CaCO3↓+H2O;

(3)通过上述分析可知:碱类物质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碱类物质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本质原因是溶液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

(4)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盐酸和碳酸盐反应生成气体,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向滤液中滴入几滴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则原滤液中溶质一定不含有碳酸钠,一定含有氢氧化钠;若氢氧化钙和碳酸钠恰好反应,则溶质是氢氧化钠,若反应物过量,还可能含有氢氧化钙。

17.【答案】(1)Fe2O3+6HCl===2FeCl3+3H2O 红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

(2)盐

(3)Ca(OH)2+2HCl===CaCl2+2H2O

【解析】(1)氧化铁是红色(或红棕色)的金属氧化物,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即Fe2O3+6HCl===2FeCl3+3H2O,现象是:红色(或红棕色)固体不断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2)根据图示可以看出C既可以和盐酸反应又可以和氢氧化钙反应,应该是一种(可溶性)盐;(3)中和反应是酸和碱之间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氢氧化钙是强碱,盐酸是强酸,二者之间可以发生中和反应。

18.【答案】4Na+CO2 2Na2O+C ③ NaOH中有氢元素而反应物中没有氢元素 Na2CO3 ③ NaOH中有氢元素而反应物中没有氢元素 C(碳) 有白色沉淀生成 酚酞 Na2O 完全除去碳酸钠,以免碳酸钠干扰氢氧化钠的检验 CuSO4溶液 ④ 

【解析】由题目给出的信息可知:根据Mg在CO2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判断,钠和二氧化碳中反应生成氧化钠和碳,配平即可;做出猜想后,通过理论分析,猜想③肯定是错误的,因为NaOH中有氢元素而反应物中没有氢元素;将产物溶于适量水中,部分溶解,试管底部有黑色固体,一定有碳;取(1)所得少量上层清液,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肯定有Na2CO3;取(2)所得少量上层清液,加入酚酞溶液,溶液变成红色,燃烧产物中肯定有Na2O;加入过量BaCl2溶液的目的是:完全除去碳酸钠,以免碳酸钠干扰氢氧化钠的检验;在步骤( 3 )中也可以通过加入CuSO4溶液、CuCl2溶液、或紫色石蕊溶液等,进行检验;通过探究可知,猜想④是正确的。

19.【答案】(1)Ca(OH)2+2HCl===CaCl2+2H2O

(2)放热 温度计 AC

(3)[提出问题]氯化钙

[实验探究]

①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二者不共存

②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使酚酞溶液变红,现不变红,故溶质不可能含氢氧化钙

③碳酸钠 气泡产生

[反思拓展]H++OH-===H2O

【解析】(1)根据题中的叙述找出反应物、生成物,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书写方程式,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钙和水;

(2)根据温度计示数的变化确定反应是否放热,根据加入试剂法确定两种物质是否恰好完全反应解答。

(3)[提出问题]根据氢氧化钙溶液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进行解答;

[实验探究]①根据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进行解答即可;

②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遇中性或是酸性溶液不变色,可以据此解答;

③氯化钙溶液可以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沉淀,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可以据此解答,注意加入的碳酸钠溶液必须是足量的。

20.【答案】(1)红 (2)NaCl或NaCl与HCl (3)11.7%

【解析】(1)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变成红色,其溶液的酸碱度大于7;

(2)如果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完全反应,则可知其溶质为NaCl;又因为溶液无色,则氢氧化钠反应完全,可能稀盐酸过量,此时溶质为NaCl和HCl两种;

(3)设生成NaCl的质量为x

 

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NaCl%= 。

21.【答案】探究1:Na2CO3(或CaCO3) 有气泡产生

探究2:硫酸和盐酸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

探究3:(1)B 向上排空气法 (2)O2 排水法

探究4:2.12%

【解析】探究1:因盐酸能与碳酸盐反应产生气泡的明显现象,可以用来检验盐酸。

探究2:酸的共同特征是电离出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决定了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探究3:(1)制取二氧化氮的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属于固液、常温型。

因为二氧化氮易与水反应,故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根据相对分子质量法比较:46>29可知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故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2)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反应物为氧气;因为浓硝酸和铜反应先生成二氧化氮,再由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同时说明一氧化氮难溶于水,故采用排水法收集。

探究4:根据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可知,生成CaCO3沉淀的质量为1 000 g+10 g-1  009.8 g=0.2 g

设:反应物中Na2CO3的质量为x

 

碳酸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

22.【答案】(1)Fe2O3+6HCl===2FeCl3+3H2O 红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

(2)盐

(3)Ca(OH)2+H2SO4===CaSO4+2H2O

【解析】由题中所提供的信息知(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及反应的现象为Fe2O3+6HCl===2FeCl3+3H2O;红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2)因为物质C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故应是酸、碱、盐中的盐类;(3)图中一个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H2SO4===CaSO4+2H2O。

23.【答案】(1)红 (2)Fe2O3+6HCl===2FeCl3+3H2O (3)中和(或复分解) (4)浓盐酸

【解析】根据酸的通性分析。(1)硫酸和盐酸都属于酸,它们的阳离子都是H+,故都能使紫色石蕊试剂变红;(2)由于酸液能和某些金属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盐酸与铁锈(氧化铁)反应会生成氯化铁和水,故其反应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3)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是复分解反应的一种;(4)浓盐酸具有强烈的挥发性,并且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在瓶口会与水蒸气形成白雾,而浓硫酸没有此性质,所以打开两瓶浓酸,瓶口出现白雾的是浓盐酸。

24.【答案】(1)①氢氧化钠溶液变为红色,又逐渐变成无色 ②A

(2)① a、c、b  a、b、c

②先将试管倾斜,用镊子夹取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使块状固体缓缓滑到试管底部

③将橡胶管用止水夹夹住,然后通过长颈漏斗向试管内注水,当水浸没长颈漏斗下端后,长颈漏斗内的水面不再下降,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解析】(1)①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加入酚酞溶液后可使其变为红色。随着滴加盐酸,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溶液碱性逐渐减弱直至变为中性,酚酞在中性中呈无色;所以可以观察到氢氧化钠溶液变为红色,又逐渐变成无色。

②实验开始时溶液呈碱性,其pH大于7;随着盐酸的加入,溶液的碱性逐渐减弱,pH逐渐减小。当加入盐酸的量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呈中性,pH等于7;再加入盐酸,溶液呈酸性,pH小于7。所以应选A项。

(2)①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应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所以收集时应从c管通入。因此仪器连接顺序为a、c、b。

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应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所以收集时应从b 管通入。因此仪器连接顺序为a、b、c  。

②块状固体加入试管中的方法是先将试管倾斜,用镊子夹取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使块状固体缓缓滑到试管底部。

③检查发生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将橡胶管用止水夹夹住,然后通过长颈漏斗向试管内注水,当水浸没长颈漏斗下端后长颈漏斗内的水面不再下降,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25.【答案】A H+ +3 Cl2+2NaClO2===2ClO2+2NaCl

【解析】(1)元素的化学性质于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

(2)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了水分子,B处是盐酸电离出来的氢离子;

(3)在NaClO2中,钠元素是+1价,氧元素是-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是x,则有(+1)+x+(-2)×2=0,x=+3;据图可以看出,该反应是  Cl2和NaClO2反应生成了ClO2和NaCl,故填+3,Cl2+2NaClO2===2ClO2+2NaCl。

26.【答案】(1)H2SO4+2NaOH===Na2SO4+2H2O (2)Na2SO4 Na2SO4与H2SO4 (3)升高

【解析】氢氧化钠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的溶液C为无色,酚酞在酸性和中性溶液中为无色,若恰好反应则溶液中只含有硫酸钠,若硫酸过量则还含有硫酸钠;中和反应是释放能量的过程。

27.【答案】实验一:(2)溶液不变色 (3)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NaOH溶液中是OH-使无色酚酞溶液变为红色

实验二:CO2和NaOH溶液(合理均可) 盐酸 Na2CO3+2HCl===2NaCl+CO2↑+H2O 不能,因上述实验只能验证气体可能是CO2,而不能确定是何碱液

【解析】实验一:(1)蒸馏水中只含有水分子,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说明水分子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2)用试管取约2  mL氯化钠溶液,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会观察到溶液不变色,说明钠离子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3)用试管取约2  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会观察到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说明NaOH溶液中是OH-使无色酚酞溶液变为红色。

实验二:二氧化碳气体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从而造成瓶内气体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塑料瓶变瘪。

取少量实验后塑料瓶中的溶液是碳酸钠溶液,滴加稀盐酸,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CO2↑+H2O;可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塑料瓶重新鼓起来。

上述实验完成后,由于只能验证气体可能是CO2,而不能确定是何碱液,故不能验证猜想说法正确。

28.【答案】气泡 Mg+H2SO4===MgSO4+H2↑

[得出结论]镁条长度

[做出猜想]Mg+2H2O===Mg(OH)2+H2↑

[实验验证2]没有气泡产生 消失 不消失 Ag+

【解析】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溶液和氢气,在一支试管中放入一小段镁条(已擦去氧化膜),再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镁条表面有气泡产生,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Mg+H2SO4===MgSO4+H2↑。

[做出猜想]由小林同学的实验,镁条长度越长,产生白色沉淀越多,则镁条与盐酸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与镁条长度有关。

由题意,镁能与热水反应产生一种碱和氢气,即镁与热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氢气,猜想三为氢氧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2H2O===Mg(OH)2+H2↑。

[实验验证2]A项,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由实验结论,猜想一不正确,但这种白色沉淀能溶于盐酸,则没有气泡产生,白色沉淀消失。

B项,20  ℃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镁54.8 g,易溶于水,由实验结论,猜想二不正确,则加入足量水,白色沉淀不消失。

C项,加入适量稀硝酸,白色沉淀消失,说明白色沉淀能与酸反应;继续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出现大量白色沉淀,说明生成了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次沉淀应为氯化银沉淀,则原白色沉淀中含有的离子是:Mg2+、Ag+。

29.【答案】设与生成2.14 g-1.07 g氢氧化铁所消耗的20 g溶液中NaOH溶质的质量为x。

 

答: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

【解析】从表中加入的氢氧化钠可以看出40  g以前没有生成沉淀,是在中和盐酸,140 g和160  g氢氧化钠都是生成沉淀5.35 g,由于无法判断是否是60 g才开始沉淀,和140才完全沉淀,所以不能利用以上数值。但是从60到80,可以判定20 g氢氧化钠一定对应2.14 g-1.07  g沉淀氢氧化铁沉淀。所以以此为计算依据。

2020年中考化学专题训练第九单元溶液(含解析)

2020年中考化学专题训练第九单元溶液(含解析),溶液,莲山课件.

Tagg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