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山东省济南市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答案)

2020年山东省济南市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答案),八年级下语文期中考,莲山课件.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1.下列加点字音、形全对的一项是(  )

A. 执拗(niù)馈赠(kuì)狼籍(jí)和煦(xùn)

B. 锁事(suǒ)嫁奁(lián)睥睨(pì)迸射(bìng)

C. 诘责(jié)文皱皱(zhòu)锃亮(zèng)囿于(yòu)

D. 媲美(pì)缄默(jiān)哂笑(shěn)酬和(hè)

2.在下面语段空白处依次填入四个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爱因斯坦非常重视想象力,他说:“,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

①想象力能概括世界上的一切②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③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④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A. ③①④②

B. ②①③④

C. ①③④②

D. ③②①④

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3.古诗文默写。

①“______ ,______ ”一句用两个典故写出了作者遭贬回京之际的悲愤之情。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②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以“______ ,______ ”这一名句展现了伟大的

济世情怀。(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③李商隐希望有信使替自己捎去书信以表离别之恨、相思之苦、爱之坚贞的句子是:

______ ,______ 。(李商隐《无题》)

④范仲淹“______ ,______ ”的古仁人之心教导着我们要以淡定的心态去面对人

生中的荣与辱、得与失。(范仲淹《岳阳楼记》)

三、其他(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

4.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四、名著导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5.依据你对《名人传》的了解,完成下列考题。

①罗曼•罗兰在《名人传》中叙述了______ 、______ 、______ 三位名人充满坎坷

与苦难的一生,他把《名人传》的首席位置给予了______ 。

②请你依据另外两位名人中其中一人的事迹品行对出下联。

上联:搏命运风浪,谱出支支悲壮乐曲

下联:______ 。

五、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6.阅读宋词,回答问题。

玉楼春

辛弃疾

风前欲劝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未随流落水边花,且作飘零泥上絮。

镜中已觉星星误,人不负春春自负。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

1)“未随流落水边花,且作飘零泥上絮”,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2)下阕前两句写出了哪些“愁”?

六、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13.0分)

7.解释句中加点字。

①负势竞上______

②亲旧知其如此______

③属予作文以记之______

④颇示己志______ 。

8.阅读古文,回答问题。

虎门节马节马者,都督陈连升之马也。庚子冬,沙角陷,公父子死之。马为逆夷

①所获。至香港,群夷饲之不食,近则蹄击,跨则堕摇,逆怒刀斫②不从。放置香

港山中,草亦不食,向沙滩北面悲鸣;饲必以手捧之,若置地,则昂首而去,以其地为夷有也。每华人围视,指为陈公马,即泪涔涔下;或呼能带归,亟摇尾随之。

然逆终不肯放还,以致饥饿骨立,犹守节不变。道光壬寅③四月,马卒于香港。

【注释】①逆夷:对外国侵略者的蔑称,这里指当时侵略中国的英军。②斫

zhuò):大锄,引申为用刀、斧等砍削。③道光壬寅:即1842年。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近则蹄击______

②指为陈公马______

③马卒于香港______

2)翻译句子。

或呼能带归,亟摇尾随之。

3)依据本文内容,说说作者为什么称文中的马为“节马”?

七、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29.0分)

9.阅读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午夜电话

【美】利斯蒂•克雷格①我们都知道午夜的时候突然来一个电话会是什么样的感觉。这个电话也是一样。我一听到电话铃响,就立刻从床上爬起来去抓话筒,同时看了看时钟上的红色数字,各种各样的恐惧想法充斥着我睡意朦胧的大脑。

“你好?”我的心突然沉重地一跳,下意识地把话筒握得更紧一些,丈夫把脸转过来。

②“妈妈?”由于静电干扰,我几乎听不清电话里的低语声,但是我立即想到了

我的女儿。当电话另一端那个年幼带着哭腔的绝望声音变得越来越清晰的时候,我伸手握住了丈夫的手腕。“妈妈,我知道现在已经很晚了。但是,不要……不要说话,听我说完,在你问话之前。是的,我喝了酒。我一路驾车回来,跑了好多英里的路……”

我猛吸了一口凉气,松开丈夫的手腕,把手覆在前额上。

③“我很害怕。如果警察对你说我已经死了,这会对你造成多大的伤害?我想……

回家。我知道离家出走是错误的。我知道你很为我担心。我几天前就应该给你打电话了,但是我害怕……害怕……”极度压抑着痛苦的啜泣声通过话筒灌注到我的心里面。我女儿的面孔立即浮现在我的脑海里,睡意朦胧的意识变得清晰起来:“我想……”

“不!请让我把话说完!请求你!”她恳求道,声音里没有太多的愤怒,但充满了绝望。

我住口不言,开始考虑该说什么。她继续说:“我很害怕,妈妈。非常害怕!”

声音再次中断了,我咬着嘴唇,觉得自己的眼睛湿润了。丈夫问:“是谁?”我摇摇头,因为我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他跳下床,拿了另一台电话,贴在耳边听着。

她一定听到电话里的咔嗒声,因为她问:“你还在听吗?请不要挂断电话!我需要你,我觉得很孤独。”我抓着话筒,“是的,我在听,我不会挂的。”我说。

“我早就应该告诉你,妈妈……我知道我应该告诉你。但是我们一谈话,你就只是告诉我我应该怎样做。你从不肯听我说,你从不肯听我告诉你我的感觉,好像我的感觉一点也不重要。因为你是我的母亲,你认为你知道所有的答案。但是有时候,我不需要答案,我只想有人听我说。”

我觉得喉间哽着一块硬块,眼睛注视着床头柜上那本打开的小册子《如何跟你的孩子交谈》.“我在听着呢。”我轻声说。

④“我看见这个电话亭,我仿佛又听到你说不应该喝酒,更不应该酒后开车的

……于是我叫了一辆出租车,我想回家……”

“你做得很对,亲爱的。”我说,我觉得心里轻松了些。我丈夫坐得离我更近一点,把他的手指插进我的手指中。我从他的触摸中知道他的心里想的和我一样,并且认为我说的恰到好处。“你要等出租车。在出租车来之前不要挂断电话。”。

⑤“出租车来了。”

听到电话里有人叫“出租”的那一刻,我才如释重负。“我回家了,妈妈。”话筒里一片寂静。

我下了床,眼里盈满了泪水。我来到我的16岁女儿的房间里。黑暗,沉寂,笼罩着房间里的一切。丈夫来到我身后,用胳膊搂着我。我擦去脸颊上的泪水:“我们必须学会聆听。”我对他说。他深思了一秒钟,然后问道;“你认为她会知道她拨错号码了吗?”

⑥我看着我们熟睡中的女儿,然后转向他说:“也许这不是一个拨错的号码。”

“妈妈,爸爸,你们在干什么?”女儿的声音从棉被底下传出来,有点模糊。

“我们正在练习。”我回答。

“练习什么?”她咕哝了一句。

“练习聆听。”我轻声说着,用手抚摸着她的脸颊。

1)第③部分的画线句中的省略号省略的内容是什么?请补充“我”想说的话。

2)文章运用了大量的动作描写,其中的一些动词用得尤为精妙,请找出一个例句,分析动词的作用。

例句:______ 。

作用:______ 。

3)在这个“午夜电话”引发“我”的自省之前,“我”的心情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的变化,请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恐惧→ ______ → ______ → ______ →自省

4)联系上下文,简析第⑥部分画线句“也许这不是一个拨错的号码”的含义。

5)有人认为本文的题目改为“练习聆听”才恰当,也有人认为原题更好,你的意见呢?请从结构脉络、内容思想或艺术效果等方面,任选两个角度阐述理由。

10.阅读文章,完成问题。

中国的那些乐器①乐器和人一样也是有性格的。就像是人的嗓子,有的人嗓子可以唱得高一些,有的人嗓子却只能唱低音。什么样的嗓子唱什么样的歌是不能乱来的,这也有一种看不到的规律在里边,如果违反了这种规律,唱出来的就会是噪音而难以入耳。

②中国乐器的性格大多都是悲剧性格的,比如二胡,就是一种很悲剧性的乐器,

所以瞎子阿炳才会用它来演奏内心的凄苦。想象他一边拉着二胡一边在江南细细的雨里慢慢走动,又是细细长长的巷子,巷子里的石板路面一块一块都给雨水打得一片湿亮。这应该是晚上,二胡着了雨的湿气就更没了悲剧性之外的那一点点亮丽。

③马头琴更是这样,而且往往是拉马头琴的人还在那里调着琴弦,那悲剧的味道

就出来了。它是一种骨子里哀伤的乐器。草原的晚上是一无遮拦的空旷,你站到蒙古包的外边去,天和地都是平面的,没有树也没有山,什么都没有,忽然,马头琴就那么浑厚地响起来了,听马头琴演奏这支曲子的时候你最好要喝一些烈酒,但是不能太醉,也不能一点也不醉。这时候你也许会被马头琴感动得流泪–那是一种极好的体验。二胡和马头琴相比,还有那么一点点亮丽在里边。马头琴即使演奏那些调侃一些的曲子,仍脱不掉悲剧的味道。这悲剧的味道让人产生强烈的及时行乐的欲望,这倒合乎常理,越悲伤的人越想去行乐。

④箫是孤独而不合群的避世者,别的乐器是声,而箫却是韵,需要更大的耐性去

领略,需要想象的合作,不是铺排得很满,而是残缺的,像马远的山水,再好,只是那么一个角落,树也是一棵两棵地吝啬在那里半死不活,需要读它的人用想象和它进行一种合作。听箫曲要闭上眼睛,要让自己暂时离开柴米油盐的现实,饿着肚子和有着强烈的肉欲是无法欣赏箫的。箫的性格其实是悲剧性的,要以惨淡的江天做背景,天色是将明未明的那种冷到人心上的深蓝,冷冷的,还有几粒残星在天上,雁呢,已经在天上起程了,飞向它们永远的南国,飞得很慢,这就是箫的背景,红红的满江边的芙蓉花是和它不协调的。箫和笛大不一样,笛是亮丽的,“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这一声笛是何等的亮丽,也是这一声笛,月色才显得更加皎洁,诗的境界才不至于太凄冷。笛是欢快的,跳跃的,但在山西的北部,笛这种乐器一出现在二人台这种地方小戏里,就很怪地尖利利地变得凄苦起来。笛是乡村的,箫却是书生化了的,这是不同的角色,根本的不同,想象不出来一个牧童坐在牛背上吹箫。笛的悲剧性是要在一定的背景下才能表现出来的,比如《红楼梦》中凹晶馆中赏月时那冷不丁突然响起的一声笛,直让人心惊胆跳,像见了鬼,又好像一个平时温和的人一下子暴跳起来发了脾气,猛厉、没由来、让人防不住,几乎是绝望了的意思,一声就够了,这时候也只有笛才能压得住那种强作欢乐却已悲从中来的场面,如果让箫出场,会压不住那种气氛,那气氛太大,太沉,太暗,只有笛才压得住。

⑤说起听音乐,真不知道人们在那里听什么?乐器是有性格的,它静静地待在那

里什么也不是,一旦被人操纵着,它的性格就出来了,该是什么就是什么,往往是到后来不再是人操纵乐器,而是乐器操纵了人。

1)第①段中的“这种规律”指的是什么?

2)马头琴被称为是“一种骨子里哀伤的乐器”,作者的依据有哪两点?

3)第④段中,作者提到“马远的山水”,其用意是什么?

4)请结合文章内容举例分析对比手法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八、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30.0分)

11.城市里,乡野间,总能见到一些枝繁叶茂的大树,粗壮的枝干,撑起繁密的枝叶,

如一把巨伞,荫蔽着树下的生灵。仰望大树,有时会沉醉在绿荫中,有时会生出莫名的感动,或许还有敬畏和沧桑感。请以“仰望大树”为题,写一篇借物抒情的文章。600字以上。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

A.有误,“狼籍”应写作“狼藉”,“和煦”应写作“héxù”;

B.有误,“锁事”应写作“琐事”,“迸溅”应读作“bèng jiàn”;

C.有误,“文皱皱”应写作“文绉绉”应读作“wén zhōu zhōu”;

D.正确.

故选:D.

本题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辩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理解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熟练

地语感,注意读音,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的读音.

2.【答案】D

2020年福建省厦门市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答案)

2020年福建省厦门市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答案),八年级下语文期中考,莲山课件.

【解析】

因为横线前一句里有“爱因斯坦非常重视想象力”一句,所以,后面他说的话一定是突出“想象力”的,只有“①”、“③”句里有“想象力”一词,所以排除掉②、④句为首句的可能性,而经过阅读,确定③句为首句,而②句与③形成因果关系,所以它排第二句,④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我们可以读出“想象力”应该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而且①中有“想象力”一词,可以和④共用一个主语“想象力”.

所以该语段的顺序是③②①④.

答案:D.

此题可根据关联词语判断法和排除法来思考.

做此题时,可按照语段的用对比提出观点(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论证知识的局限(因为知识是有限的)—–想象力的重要—-进一步论证想象力的重要线索来思考.

3.【答案】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情为探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解析】

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重点字:赋)

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重点字:庇、俱)

3)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情为探看(重点字:蓬、殷)

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重点字:己)

此题根据情境进行默写,答题时注意分析语境,回忆诗文中与之对应的诗句,注意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名句背诵的方法:

①读写结合:放声读,才能读准字音;动手写,才能掌握字形;

②读思结合:“仰天长啸”不忘“低头沉思”,通过吟诵,体会诗文的情感、节奏、韵律;借助沉思,走入诗境,加深理解;

③变换节奏:快读,要一气呵成,脱口而出;慢读,要涵咏诗韵,品味诗意;

④分类记忆:可按时间(朝代)、作者、主题等进行分类后再记忆;

⑤化整为零:注重平时复习,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分散记忆,每次复习时都要动笔将自己掌握的排除掉,下次复习时“集中火力”对准没有掌握的,逐步“缩小包围圈”,重点突破.

此外,还可根据实际采用分组进行、互相提问和反复复习等方法.在做默写题时要注意规范书写,做完后及时检查一下,看有无错别字,改正笔误.

4.【答案】重点词有:晖:日光

句意:一天之中,或早或晚,阴晴不定,气候、景色千变万化.

答案:一天之中,或早或晚,阴晴不定,气候、景色千变万化.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

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5.【答案】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列夫•托尔斯泰;贝多芬;砍生活荆棘,雕出辉煌作品

【解析】

①本题考从某种常识.《名人传》里的三人,一个是德国的音乐家贝多芬,一个是意大利的雕塑家、画家、诗人米开朗琪罗,另一个是俄国作家、思想家、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

②本题考查的是对联的知识.解答这道题,我们要熟知对联的基本知识,对联即对偶,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意义相关,抓住这个特点,我们就可以做了,分析上联:“悲壮乐曲”写贝多芬,下联要求写雕塑家、画家、诗人米开朗琪罗,“辉煌作品”.

答案:

①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列夫•托尔斯泰贝多芬

②砍生活荆棘,雕出辉煌作品

本道题考查学生对《名人传》有关文学常识的掌握情况.

本题不难,学生对所要填空的知识比较了解,容易记忆.阅读名著,要了解名著的故事内容,对所读名著有关的知识信息要大致了解,比如作者的情况,对名著中的人物,要掌握其形象特征.

6.【答案】解答:(1)“未随流落水边花,且作飘零泥上絮”,其意为岸边的落花没能伴随流水而去,却成为在泥土上飘舞的飞絮,显然是把花比喻成飞絮.本句反“落花随流水”之意,表现自己不随波逐流、孤独寂寞的心境.(2)下阕前两句的关键点在“星星”,只要结合“镜中”,可以想到“星星”即为白发,那么就能理解到时光易逝之愁

和人生报复未实现之愁,本题可解.

答案:(1)比喻.不随波逐流、孤独寂寞的心境.

2)时光易逝、老之已至之愁;老之已至,毫无建树之愁.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鉴赏.

解答本题要注意(1)中是把花而不是把人比喻成飞絮,同时要理解“星星”是指白发这个关键点.

7.【答案】争着;旧交;通“嘱”,嘱托;稍微

【解析】

①句意: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竞:争着

②句意: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旧:旧交

③句意: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属:通“嘱”,嘱托

④句意:也稍微透露出他的志趣.颇:稍微

答案:①争着②旧交③通“嘱”,嘱托④稍微

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

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

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8.【答案】用马蹄;是;死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①句意:如果有英军靠近,马就会用蹄子踢他们.蹄:用马蹄

②句意:说它是陈连升的马.为:是

③句意:这匹马在香港死去.卒:死

2)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

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重点词有:或:有的人

句意:有的人对它叫喊,可以带它回家,它马上摇着尾巴跟着他.

3)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具体内容分析.

答案:(1)①用马蹄②是③死

2)有的人对它叫喊,可以带它回家,它马上摇着尾巴跟着他.

3)联系马的行为,归结到刚烈、忠诚、爱国、有民族气节等品行上去,答出两方面即可得分.参考译文:这匹贞节的马是都督陈连升的马.庚子年冬天,沙角沦陷,陈连升父子殉国.都督陈连升的战马被英国侵略军掳至香港.这匹马守节不吃英军喂它的饲料,如果有英军靠近,马就会用蹄子踢他们.凡是爬上马背的英军都被它奋力甩下,即使愤怒的英军拔刀相向,战马也宁死不从.英军把它放到香港山上,它连草也不吃,每天就朝着沙滩北面故乡的方向悲鸣嘶叫.国人喂它吃饲料,要捧在手里才行,一放在地上它就昂首走开,不再食用,因为这是被英军占领的土地.每次有国人围观它,说它是陈连升的马,它就泪水涔涔;当有人招呼它,说能带它回去,马就急忙摇着尾巴追随着他.然而英军始终不肯放还它,以至于它因为饥饿而瘦骨嶙峋,但是马仍然保守贞节不改变.道光壬寅四月,这匹马在香港死去.

“之”的用法:

①旁人皆为之感怆(之:代词,代指这件事)

②吾欲之南海,何如?(之:往,到…去)

③都督陈连升之马也(之:的)

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⑤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之:补充音节)

9.【答案】当电话另一端那个年幼带着哭腔的绝望声音变得越来越清晰的时候,我伸手握住了丈夫的手腕.;这句话中运用了一个“握”字,生动形象地写出我听到电话里的哭诉时内心的恐慌.;醒悟;紧张;轻松

【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分析概括作品内容,并进行推断与想象.解答此题关键是要联系前后文,抓住人物在事件中的言行表现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来分析,揣摩人物当时的心理活动.结合前一句话:“睡意朦胧的意识变得清晰起来”,可以看出我已经明白这是一个打错的电话,所以我想说的话是:对不起,我想你打错电话了,你不是我女儿,我女儿正在家中睡觉.

2)本题考查词语的赏析.解答此题关键要结合词语所处的语境,弄清这个词语的表述对象,然后综合词义与表达效果这两方面因素进行揣摩.如:当电话另一端那个年幼带着哭腔的绝望声音变得越来越清晰的时候,我伸手握住了丈夫的手腕.这句话中运用了一个“握”字,生动形象地写出我听到电话里的哭诉时内心的恐慌.

3)本题考查人物情感的梳理与信息筛选.解答此题关键要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理清情节,按顺序找出有我描写的句子,从中筛选出有效信息.可以整理为:醒悟(清醒)、紧张(担忧)、轻松.

4)本题考查句子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关键要结合语境去思考,不能仅停留于句子的表面义,努力结合主旨挖掘深层含义.结合全文来看,这句话的意思是:这不仅仅只是一个打错的电话,它让我们帮助到那个离家出走的女孩;而且通过这个电话明白了如何教育孩子、如何与孩子沟通.

5)本题考查标题的探究.解答此题先要确定自己的观点,然后按题目的要求从结构、思想内容与艺术效果等方面分析.比如:我认为原题更好.因为接听“午夜电话”是主要内容,由此引出父母要善于倾听孩子心声的主旨;同时作为文章线索,贯穿全文情节之中,围绕“午夜电话”,情节一波三折,结构层次分明;以此为题能吸引读者.

答案:

1)对不起,我想你打错电话了,你不是我女儿,我女儿正在家中睡觉.

2)示例:当电话另一端那个年幼带着哭腔的绝望声音变得越来越清晰的时候,我伸手握住了丈夫的手腕.这句话中运用了一个“握”字,生动形象地写出我听到电话里的哭诉时内心的恐慌.

3)恐惧→醒悟(清醒)→紧张(担忧)→轻松→自省

4)(1)能通过这个电话帮助到那个离家出走的女孩,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2)通过这个电话对孩子的思想有所了解,明白了如何教育孩子、如何与孩子沟通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5)【示例1】原题更好.因为接听“午夜电话”是主要内容,由此引出父母要善于倾听孩子心声的主旨;同时作为文章线索,贯穿全文情节之中,围绕“午夜电话”,情节一波三折,结构层次分明;以此为题能吸引读者.

【示例2】“练习聆听”更好.打电话的“女儿”与其母亲之间的矛盾在于聆听,接电话的“我”也很注重与孩子的交谈;“聆听”在小说中有多处伏笔与照应,推进了情节发展;“练习聆听”也在结尾卒章显志,以此为题可以突显文章主题.这篇小说讲述的是一个打错电话的故事,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首段),交代午夜时分,家中的电话响起;第二部分( “你好?”到“话筒里一片寂静”),叙述一位离家出走的女孩打错电话请求母亲聆听她的心里话,我努力

做到并安慰她,直到她坐上出租车;第三部分(“我下了床,眼里盈满了泪水”到结尾),叙述我与丈夫由这一通打错的电话,学会了聆听孩子的心声.一次错打的电话,让我和丈夫懂得了怎样与孩子真正的沟通,也告诉每一位家长,

我们要学会聆听孩子的心声.

本题考查的内容有:分析概括作品内容,并进行推断与想象,词语的赏析,人物情感的梳理与信息筛选,标题的探究.题目难度都较大,其中第五题最难,要将两个标题从不同角度进行比较,分析自己观点的成立的理由.

10.【答案】(1)本题考查代词指代对象的理解.解答此题根据语境,可以从前文找到答案.代词“这”指找的一般是前文的内容,作者运用比喻的方式,指出乐器是有性格的,不同的乐器性格不同,什么样的乐器就只能演奏什么样的曲子,不能乱来.

2)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解答此题确定答案相对应的段落,从中找出描绘马头琴琴声的句子进行筛选即可.文段第三段介绍马头琴的琴声,“拉马头琴的人还在那里调着琴弦,那悲剧的味道就出来了”,“马头琴即使演奏那些调侃一些的曲子,仍脱不掉悲剧的味道”这两个句子即可表现它是“一种骨子里哀伤的乐器”.

3)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要结合前后文内容理解句意.从整个句子可以看出,作者在第四段首用了一个生动的比喻来表达箫声的特色,作者以马远的山水来比喻箫声,意在点明听箫“需要读它的人用想象和它进行一种合作”.

4)本题考查对比手法的理解与作用分析.对比手法: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主题.作者在文中将二胡与马头琴对比,箫与笛的对比,来突出它们大多具有悲剧性.

答案:

1)乐器是有性格的,不同的乐器性格不同,什么样的乐器就只能演奏什么样的曲子,不能乱来.

2)(1)拉马头琴的人还在那里调着琴弦,那悲剧的味道就出来了.(2)马头琴即

使演奏那些调侃一些的曲子,仍脱不掉悲剧的味道.

3)以马远的山水画比喻箫声,生动形象地点明了箫声的残缺之美,需要听它的人用

想象和它进行一种合作,需要用大的耐性去领略箫声的韵味.

4)二胡与马头琴的对比,箫与笛的对比(答出乐器特点上的不同,归结到乐器有性格、中国乐器大多具有悲剧性这一共同点上)

【解析】

这篇文章作者与众不同,从性格来介绍中国的乐器.作者认为乐器是有性格的,不同的乐器性格不同,什么样的乐器就只能演奏什么样的曲子,不能乱来.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①),开篇入题,指出不同的乐器有不同

的性格;第二部分(②~④),以二胡、马头琴、箫为例,介绍中国乐器的悲剧性格;第三部分(⑤),总结全文,指出不同的乐器有不同的性格,人不可按自己

的喜好乱来.

表现手法要辨清

1、托物言志:通过咏物来抒情中,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

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2、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同类事物衬托是“正衬”;相反事物衬托是“反衬”,以次衬主.

3、对比手法: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主题.

4、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赞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5、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

6、以动衬静是写作的一种手法是一种对比的方式.以动态的景物来反衬静

态的景象.烘托出一种更宁静的环境的一种表现手法.

7、借物抒情,是一种以描写事物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写作方法.运用借物抒情的方法,关键是找准物品的特点与自己的感情引起共鸣的地方,使物品

与感情相统一,使感情有所依托.

8、虚写是文艺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多用于文学、艺术创作的过程.用具体

之物来表现抽象之物,借虚拟之笔映衬客观实体,作者虽渲染了某些人物﹐

却不使其出场﹐只让读者觉得它的存在﹐借以影响着在场人物的命运或结局.虚写可以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使文章更具有一种含蓄的美.

11.【答案】【例文】

仰望大树

那是一棵不起眼的树,却始终占据着我心灵的制高点,令我景仰.

那实在是一棵不起眼的树!它不是森林的成员点缀高山的清幽;它也不是行道的卫士守护人间的安宁;它更不是花园的盆景倍受世人的呵护.它只是荒无人烟地带的一块岩石缝中的孤独者.它实在是太孤独了!它所能依靠的便是头顶的烈日与脚下深处的泥土.偶有飞鸟经过也一定是累着了,做个短暂的逗留,便一去无影踪了.而它却鬼使神差般地走进我的世界.

那时的我是多么的迷惘!我是农村长大的农民的儿子,没文化的父母除了勤劳的双手似乎没有了任何的本事.我看着别人家的孩子在父母的强大的呵护中幸福的成长,只能对着自己贫寒的家境独自叹息.就是这时,那树闯入我的视野.

是呀,那又的确不是一般的树.荒凉的环境中,一大片坚硬的岩石倒让那树尤其的显眼:翠绿的叶一片挨着一片,好象一不小心就要滴下过剩的绿色,对了,那岩石上的青苔就是树上滴下的绿吧.可是每片叶子总是负着沉重的绿硬是努力的向上,似乎毫不隐瞒对阳光的贪婪.你看,就连那粗大的枝干也禁受不住这毫无节制的茂密而日渐弯曲了.但我知道,那树的枝干是乐意的,你看,那满是皱起的树皮不就是满心的喜悦化成的笑容?我被震撼了:这是一棵多么富有生气的树呀!它没有呵护却能自强不息.它简直就是岩石上的一道风景了.

我不禁向前走去.我才看清,原来那树就长在岩缝中的.也许当初只是一棵不经意被吹落的种子吧.如今已经长成了大树了,我的双手合不拢它的树干.就连坚硬的岩石也被渐渐粗大的干慢慢的挤破,那裂纹如同那树的根须.可就是看不到土.也许那树当初还是种子时,岩缝中是有泥土的吧.那一定是种子成大了,泥土也吸干了,于是,那树便靠着长成的根,先破开岩石再往深处寻觅更多的泥土了.这样的想法让我的心为之一颤.我终于明白了,这棵种子长成了参天的大树,它不是依靠现成的泥土,它是用自己的根破开岩石去自己寻找的.

我开始变得兴奋,我忍不住张开双臂丈量树的宽度.当我的胸膛贴进那树,我仿佛听到那树的心脏在强有力的跳动.是呀,那就是我自己的心在跳动呀.我知道了,我手中正握着一把泥土,那正是父母的勤劳的呵护,我要用这份其实是丰厚的呵护去长成自己的根,再去寻觅更深更多的泥土,我不是也能长成参天大树的吗?

那棵令我景仰的树,是你让我拥有了强大的心灵,你实在是一棵了起的树.

【解析】

这道题目是命题作文,前面有一段提示性语言,为我们打开思路,此题目难

度不大.

【审题立意】“仰望”的意思有两种,一为“向高处(远处)看”,一为“敬仰而有所期望”,它强调对象的启发、引导、激励、关怀、反省等精神作用.仰望着”,应理解为一种向上的灵性书写,强调的是精神境界的提升,追求人性的深层体认.

【思路点拨】因为题目为“仰望大树”,大树可以是原义的大树,也可以是比喻义的大树,这两种思路都为我们打开了写作思路.

【思维指南】“仰望”,不在于仰望这一个动作,也不在于让我们简单地谈谈别

人有什么品格,而在于通过仰望别人的某种品格,让我们学习别人的这种品格,从而缩小与别人的差距,最终提高我们自己的思想品格.

【文体选择】从作文的文体上来看,我们的考生既可以写成记叙文,以叙事为主.也可以写成议论文.

【例文点评】本文开门见山,奠定歌颂的感情基调.歌颂树的坚强品质,感悟生命的崇高意义.主体部分由外而内,刻画树的外形及内在品质.结尾呼应首段,结构完整;画龙点晴,升华主题.

2020年湖北省襄阳市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答案)

2020年湖北省襄阳市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答案),八年级下语文期中考,莲山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