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开学第一课教案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开学第一课教案,开学第一课,莲山课件.

 语 文 园 地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2.通过多个句子的对比,找出多个句子在描写事物的方法上有何相似之处,掌握对比的修辞手法;了解什么是“一词多义”,学习如何正确把握词语的意思并造出符合词义的句子。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蝉》,把握五言古诗的朗读节奏;了解诗人虞世南,理解并背诵《蝉》,体会作者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学习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2.了解什么是“一词多义”,学习如何正确把握词语的意思并造出符合词义的句子。

3.理解并背诵古诗《蝉》,体会作者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

【教学准备】

1.收集一词多义的词语。

2.学生查找关于诗人虞世南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本单元的4篇课文。今天,我们将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板书:语文园地)

2.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本单元的4篇课文,都是在写什么的?(写事物)仅仅是写事物吗?有没有其他内涵?(蕴含作者浓浓的感情,引发作者深深的思考)

二、交流平台。

1.同学们已经发现了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写事物的,或蕴含着作者浓浓的感情,或引发了作者深深的思考。

2.请同学们齐读一下“交流平台”中第2、3位同学说的话,并回顾《白鹭》和《珍珠鸟》两篇课文,想一想,这两篇课文是如何通过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把你的发现与周围的同学交流一下。

3.交流完毕,请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发现。

(《白鹭》一课通过描写白鹭的外形特点及生活习性,表达了作者对白鹭平凡的赞美和对白鹭的喜爱之情;《珍珠鸟》通过描写珍珠鸟由怕人到亲近人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抒发了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情感。)

设计意图:

回忆单元训练点,进一步巩固、复习。

三、深入探究。

1.思考:在我们平时的学习中,总会用到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手法。比如,妈妈包的饺子,饺子里蕴含着母亲对孩子的爱。还有没有同学能够举出其他的例子呢?(梅花——不畏寒冷,在冬天开放,常比喻那些品格高尚的人;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2.学习完“交流平台”这一板块的内容,现在我们来研究一下修辞手法。

请同学们看“词句段运用”的第1部分,齐读句子并说说它们的相同之处。

(1)句子有什么相似之处?(用某种事物与其他事物作比较)

(2)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更直接地突出所描写事物的特点)

(3)这种通过比较来描写事物的方法,在修辞手法中叫作什么?(板书:对比)

(4)请用对比的修辞手法造一个句子。

设计意图:

体会文章中的写法,学生能学以致用。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回顾了本单元的课文内容,我们学习了如何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还掌握了一种修辞手法——对比,在以后的写作中,同学们可以大胆运用这些方法,给我们的文章增加亮点。

【板书设计】

语 文 园 地

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妈妈包的饺子、梅花、蜡烛等)

修辞手法 对比(更直接地突出所描写事物的特点)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和一种修辞手法——对比,那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另一个新的知识点。请同学们看课本“词句段运用”的第2部分。

1.比较每组句子中的加点词语的意思,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交流。(这些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有时意思是不同的)

2.(1)读第1、2句,说说这两个“开辟”的意思有何不同。

(第一个“开辟”是开拓的意思,第二个“开辟”是开创的意思)

(2)读第3、4句,说说这两个“姿态”的意思有何不同。

(第一个“姿态”是指物体呈现的样子,第二个“姿态”是态度、气度的意思)

3.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意思,我们叫作“一词多义”。(板书:一词多义)

设计意图:

一个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的表达方法,学生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义。

二、结合理解,深入运用。

1.下面我们用课文中的“温和”来造两个句子,注意结合不同的词义。学生完成练习,自由发言分享。

2.在我们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还有哪些一词多义的词语呢?思考一下,请同学们回答。

(眉目:这个女孩眉目清秀。 这件事情总算有眉目了。)

(意识:我意识到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他的意识渐渐模糊,最后晕了过去。)

(算账、舒展、究竟等)

三、循序渐进,日积月累。

1.列举含有“蝉”的成语。

(1)噤若寒蝉:闭口不作声。像寒秋的蝉不再鸣叫,形容不敢作声。

(2)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螳螂正要捉蝉,不知黄雀在后面正想吃它。比喻只看见前面有利可图,不知道祸害就在后面。

(3)金蝉脱壳:蝉变为成虫时要脱去一层壳。比喻用计脱逃而使对方不能及时发觉。

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作者简介:虞世南(558—638),初唐书法家、文学家。字伯施,越州余姚(今属浙江)人。历任秘书监等职,封永兴县公。人称“虞永兴”。能文辞,工书法,亲承王羲之七代孙僧智永传授,继承了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传统,外柔内刚,笔致圆融遒丽,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为“初唐四大家” 。

(2)写作背景:受太宗知遇之恩而作。

3.注意读音、节奏,五言诗朗读节奏的划分。

4.大致理解诗句内容。

第一句:蝉垂下像帽带一样的触角,喝着清澈的露水。

第二句:悦耳的叫声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

第三句:因为它居在高树上,声音自然传得远。

第四句:这并不是借助秋风的传送。

5.品读诗句。

(1)一、二句描写了蝉的哪些方面?有什么作用?

描写了蝉的形状、食性和声音。

暗示自己身份高贵和品格高洁。

(2)联系全诗说说“高”的含义。

高: ①指蝉所居的梧桐树高;②指品格高洁。

(3)三、四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体现了作者的什么情怀?

(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

作者认为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强调人格的力量。表达了作者对高洁品格的热情赞颂。

(4)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托物言志)

6.学习了这首诗,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我们应该注重自身的修养,让自己成为一个品格高洁的人。

7.总结。

诗人笔下的蝉是人格化了的蝉。三、四句借蝉抒怀:品格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

8.背诵古诗。

四、布置作业。

自己搜集两个一词多义的词语,并根据不同的语境造句。

【板书设计】

语 文 园 地

词句段运用   一词多义

  蝉   托物言志   品格高洁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1 草原教案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1 草原教案,草原,莲山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