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铜仁市思南中学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贵州省铜仁市思南中学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贵州省,铜仁市思南中学,莲山课件.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二中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一、选择题

1. 下列叙述中符合种群密度概念的是( )

A. 某地区灰仓鼠每年新增的个体数

B. 一亩水稻的年产量

C. 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

D. 某湖泊每平方米水面鲫鱼的数量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同种生物个体同时生活着的个体数量,A、某地区灰仓鼠每年新增的个体数为出生率,不属于种群密度,A错误;B、一亩水稻的年产量不是种群密度,B错误;C、杂草不一定是同一个物种,不是一个种群,C错误;D、某湖泊每平方米水面鲫鱼的数量为种群密度,D正确。

考点:种群密度

【名师点睛】种群的特征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在单位空间内的个体数量,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年龄组成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间接影响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性别比例只影响出生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但能够预测和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

2. 下图是某地三种食虫蝙蝠觅食活动的时间分布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银毛蝙蝠、蓬毛蝙蝠比棕蝙蝠更适于夜间捕食,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B. 三者的活动高峰时间相互错开,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互利共生关系

C. 竞争和捕食的存在会限制种群的活动时间和活动范围

D. 蝙蝠的夜间觅食能有效降低被许多天敌捕食的风险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分析曲线可知,银毛蝙蝠和蓬毛蝙蝠的活动时间比棕蝙蝠相晚,更适于夜间捕食,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A正确;三种蝙蝠之间属于竞争关系而不是捕食关系,三者的活动高峰时间相互错开,有利于降低它们之间的竞争压力,B错误;竞争和捕食的存在会限制种群的活动时间和活动范围,C正确;蝙蝠夜间觅食,既可降低与白天觅食的食虫鸟之间的竞争关系,也避免遭遇许多天敌的白天捕食,D正确。

3.在沙漠的一个灌木群落中,某种基于种子繁殖的灌木,其分布型随着生长进程会发生改变,幼小和小灌木呈集群分布,中灌木呈随机分布,大灌木呈均匀分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这种改变使群落的水平结构发生变化

B. 这种改变是群落演替所引起的结果

C. 均匀分布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种内竞争

D. 集群分布主要是由种子不能远离母株所致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种群的特征包括数量特征、遗传特征和空间特征。2、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3、生物群落不是一成不变的,他是一个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在群落的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些物种的种群消失了,另一些物种的种群随之而兴起,最后,这个群落会达到一个稳定阶段。像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群落的演替。

【详解】该种灌木空间结构的改变会改变群落的水平结构,A正确;
这种改变只是灌木种群在空间上的分布变化,不属于群落的演替过程,B错误;
大灌木在空间上的均匀分布是个体的所需的空间较大,相互之间种内竞争的结果,C正确;
幼小灌木和小灌木的集群分布,与种子不能远离母株有关,D正确。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种群的特征、群落的空间特征、群落的演替和种间关系,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

4.下图为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J.m-2.a-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为第六营养级

B. 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

C. 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1357J.m-2.a-1

D. 该食物网中的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答案】B

【解析】

【详解】图中最长食物链: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幽蚊幼虫→太阳鱼→鲈鱼,所以最高营养级为第五营养级;A错误。

该食物网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两者同化量的比值,即(4200+3780)/31920=25%;B正确。

太阳鱼的同化能量除去自身呼吸作用消耗部分外,其他用于生长发育繁殖,本题只有太阳鱼和下一个营养级鲈鱼的同化量,无法计算出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量;C错误。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共同组成,食物网中的生物只包括了生产者和消费者,少了必要成分分解者;D错误。

【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的概念、结构和能量流动

5.下列有关基因分离定律的几组比例,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

A. F2的表现型比为3:1 B. F1产生配子的比为1:1

C. F2的基因型比为1:2:1 D. 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

【答案】B

【解析】

【分析】

基因的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杂合子Aa可以产生A:a=1:1,测交后代1:1、自交后代基因型1:2:1、表现型3:1均是杂合子产生2种比例相等配子的结果。其中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F1产生配子的比为1:1。综上所述,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6.艾弗里及其同事为了探究S型肺炎双球菌中何种物质是“转化因子”,进行了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下列叙述中有误的是

A. 肺炎双球菌的细胞结构中没有核膜(无成形的细胞核)

B. 该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

C. 该实验的设计思路是单独观察S型细菌的DNA和蛋白质等成分的作用

D. 在培养R型菌的培养基中添加S型菌的DNA后,观察发现只有S型菌落

【答案】D

【解析】

【分析】

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结论是:S型细菌中必然存在“转化因子”。

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得出的结论: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有实验过程可知R型细菌发生转化的条件是:由S型细菌的DNA存在。

【详解】A、肺炎双球菌是原核生物,其细胞结构中没有核膜,A正确;

B、该实验把DNA和蛋白质进行了分离,然后单独的去研究了它们的作用,故可以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B正确;

C、该实验的设计思路是把S型细菌的DNA和蛋白质等成分分开,然后单独地、直接地观察S型细菌的DNA和蛋白质等成分的作用,C正确;

D、在培养R型菌的培养基中添加S型菌的DNA后,观察发现既有S型菌落,也有有R型菌落,D错误。

故选D。

【点睛】考查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对本实验的设计思路和实验结果的掌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甲肾上腺素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递质,也是一种胺类激素。该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但是当去甲肾上腺素分泌较多时又可以作用于突触前膜,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都有与去甲肾上腺素结合的受体

B. 去甲肾上腺素经过扩散作用由突触间隙到达突触后膜

C. 去甲肾上腺素分泌过多作用于突触前膜属于反馈调节

D. 去甲肾上腺素经过体液只能运输给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

【答案】D

【解析】

【详解】A.依题意可知:甲肾上腺素能作用于突触后膜和突触前膜,所以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都有与去甲肾上腺素结合的受体,A项正确;

B.去甲肾上腺素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经过扩散作用由突触间隙到达突触后膜,B项正确;

C.去甲肾上腺素分泌较多时,作用于突触前膜,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属于反馈调节,C项正确;

D.去甲肾上腺素也是一种胺类激素,激素经过体液运输到全身,但只能作用于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D项错误;

因此,本题答案选D。

8.如图表示黄化燕麦幼苗体内生长素分布情况。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 生长素在燕麦幼苗体内分布很广,但主要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B. 图中曲线的变化趋势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C. 燕麦幼苗的不同部位对同样浓度的生长素可能有不一样的反应

D. 在图示的芽鞘和根中,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答案】B

【解析】

【分析】

考查有关生长素的知识。

生长素的运输

①:横向运输(只发生在胚芽鞘尖端):在单侧光刺激下生长素由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运输

②:纵向运输(极性运输,主动运输):从形态学上端运到下端,不能倒运

③非极性运输:自由扩散,在成熟组织,叶片,种子等部位.

生长素产生: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

在植物体中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生长素的分布:植物体的各个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分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详解】A、由分析可知:生长素在燕麦幼苗体内分布很广,但主要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A正确;

B、图中曲线的变化趋势说明生长素的分布,不能表现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B错误;

C、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故燕麦幼苗的不同部位对同样浓度的生长素可能有不一样的反应,C正确;

D、在植物成熟的组织中会有非极性运输,由于图示为幼苗,故在图示的芽鞘和根中,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D正确。

故选B。

9.某些麻醉剂是一种神经递质的阻断剂,当人体使用这些麻醉剂后,痛觉消失了,而其它大部分神经的传递功能正常。这一事实说明(    )

A. 不同的神经纤维是以不同的递质传递

B. 所有的神经之间的递质可能相同

C. 神经递质会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

D. 麻醉剂能作用于大脑皮层,使人意识模糊

【答案】C

【解析】

【分析】

考点是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涉及相关基本知识理解和题干信息的提取和应用分析能力。

【详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A错误.

麻醉剂只能使痛觉消失,其它大部分神经的传递功能正常,说明神经元之间的递质不同,B错误.

不同的神经递质(兴奋性神经递质或抑制性神经递质)会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C正确.

麻醉剂只能使大脑皮层的痛觉消失,但不影响意识D错误.

【点睛】兴奋在反射弧的传导包括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神经元间的传递;神经递质和受体具有特异性;大脑皮层具有感觉、思维、记忆等多种功能。

II卷   非选择题

10.如图①~③分别表示人体细胞中发生的3种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                      ②                         ③

1)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的过程有________。

2)过程①②③中,能在人体神经细胞和造血干细胞中都发生的是__________。

3)已知过程①的DNA所含氮元素都是15N,若将该DNA的片段放入14N的环境中复制2次,则含有15N的链占总链数的________。

4)若要过程③中合成的肽链中亮氨酸(密码子为UUA、UUG、CUU、CUC、CUA、CUG)转变成色氨酸(密码子为UGG),可以通过改变DNA模板链上的一个碱基来实现,即由________。

5)人体不同组织细胞中核DNA的种类______,不同细胞形态、结构、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_____。

6)过程②中识别起始点的物质是________。如果图②的α链中A占23%,U占25%,那么在相应的的DNA片段中, G占_________。

【答案】    (1). ① ②    (2). ② ③    (3). 1/4    (4). A变为C    (5). 相同    (6).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7). RNA聚合酶    (8). 26%

【解析】

【分析】

 

DNA复制

DNA转录

河北省石家庄市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河北省石家庄市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河北省,石家庄市,莲山课件.

翻译

时间

细胞分裂的间期

个体生长发育的整个过程

场所

主要在细胞核

细胞质中的核糖体

条件

DNA解旋酶,DNA聚合酶等,ATP

RNA聚合酶等,ATP

酶,ATP,tRNA

模板

DNA的两条链

DNA的一条链

mRNA

原料

含A T C G的四种脱氧核苷酸

含A U C G的四种核糖核苷酸

20种氨基酸

模板去向

分别进入两个子代DNA分子中

与非模板链重新绕成双螺旋结构

分解成单个核苷酸

特点

半保留复制,边解旋边复制,多起点复制

边解旋边转录

一个mRNA上结合多个核糖体,依次合成多肽链

碱基配对

A→T,G→C

A→U,T→A,G→C

A→U,G→C

遗传信息传递

DNA→DNA

DNA→mRNA

mRNA→蛋白质

实例

绝大多数生物

所有生物

意义

使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

表达遗传信息,使生物表现出各种性状

 

题图分析:图中①为DNA复制过程,②为转录,③为翻译过程。

【详解】(1)由分析可知:DNA的复制和转录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即图中的①和②。

2)过程①②③中,由于人体神经细胞不再分裂,故能发生的过程是②和③,造血干细胞能够分裂,故三个过程在其中都发生,故②和③都能在人体神经细胞和造血干细胞中发生。

3)已知过程①的DNA所含氮元素都是15N,若将该DNA的片段放入14N的环境中复制2次,则会产生4个DNA分子,由于DNA复制过程是半保留复制,则其中含有15N的链始终是2个,而总链数为8个,故含有15N的链占总链数的比例为1/4。

4)由亮氨酸(密码子为UUA、UUG、CUU、CUC、CUA、CUG)转变成色氨酸(密码子为UGG),且通过改变DNA模板链上的一个碱基来实现,通过对比可知:需要由密码子UUG 变为UGG,对应到DNA分子中应为AAC变为ACC,即DNA的摸板链中发生A转变为C之后即可满足题目中的亮氨酸到色氨酸的转变。

5)由于人体不同组织细胞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经过有丝分裂分化而来的,故不同组织细胞中核DNA的种类相同,但由于细胞分化导致不同组织细胞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结构、功能不同,其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示。

6)过程②为转录,该过程中识别起始点的物质是RNA聚合酶。图②中的α链为RNA单链,若其中A占23%,U占25%,由于在DNA分子中和所对应的RNA中互补碱基含量之和有恒等关系,即 A+T的占比在DNA分子中和DNA的单链中以及所对应的RNA恒等。那么可知A+T的占比为23%+25%=48%,则G+C=52%,又因在DNA分子中G和C的量相等,故G占26%。

【点睛】考查基因的表达有关知识。熟悉基因表达的过程中的基本知识是正确解题必须的,本题难度中等,易错点是最后一问。

11.如图l表示某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部分简图,Ⅰ、Ⅱ、Ⅲ代表该生态系统的三个营养级,括号中数值表示一年内同化的能量转化值(单位:百万千焦/平方米)。图2表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其中甲、乙、丙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组成成分,A、B、C、D是乙中的四种生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要正确表示图1所示的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情况,图1中应该补充的能量流动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湖泊生态系统在受到轻度污染后,能够迅速恢复,这是通过 _______反馈调节机制来实现的,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

3)写出图2中可能存在的食物网_______ (写出一个即可)。

4)图2中A和B之间信息传递的种类可能有 ___________。

【答案】    (1). Ⅱ→a     (2). 负    (3). 恢复力稳定性    (4).     (5). 物理、化学、行为信息

【解析】

【分析】

本题结合图示,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详解】(1)生态系统流入每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去向包括本身呼吸消耗、流入下一个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图1中应该补充的能量流动情况是Ⅱ→a。

2)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生态系统在受到轻度污染后,能够迅速恢复,就是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来实现的;生态系统受到干扰后,恢复到原来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状态,是恢复力稳定性。

3)图中甲是生产者,B、C、D是消费者,按照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10-20 %的特点分析,它们之间的食物网可能是。

4)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种类有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

【点睛】每一营养级的能量可能分为四部分:下一营养级同化,自身呼吸消耗,未利用,分解者利用;根据能量流动构建食物网时,只要在能量传递效率的范围内即可。

12.下图是动物体部分稳态的调节示意图(A、B、C、D表示激素),据图回答:

 

(1)下丘脑是调节内脏活动的神经中枢。若刺激某人下丘脑中的某区域,导致皮肤毛细血管扩张、汗腺分泌增加,则该区域是________中枢;出汗后会导致此人血浆渗透压________,引起________________的释放。

(2)为了解下丘脑和其他激素的关系,某科研小组切断家兔下丘脑和垂体之间的联系,测定并记录实验前、后家兔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发现二者的含量分别________________。

(3)下丘脑内存在着中间神经元。若使用某种药物使分解某种神经递质的酶失活,则会使突触后膜________。若另一药物能阻断突触处神经冲动的传递,已知它对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和降解(或再摄取)等都没有影响,那么导致神经冲动不能传递的原因可能是该药物影响了神经递质与________ 上 ________的结合。

(4)寒冷时激素B的分泌会______,产生冷觉的部位在_______,寒冷时人体体温调节的方式是________。激素B的靶细胞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体温调节    (2). 升高    (3). 抗利尿激素    (4). 减少、减少    (5). 持续兴奋或抑制    (6). 突触后膜    (7). 受体    (8). 增多    (9). 大脑皮层    (10). 神经-体液调节    (11). (几乎)全身的细胞

【解析】

【分析】

1、下丘脑在机体稳态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①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②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③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促激素。在外界环境温度低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促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④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

2、

3、甲状腺激素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尤其对神经中枢的发育和功能有重要影响,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促进物质代谢。甲状腺激素的化学本质为氨基酸的衍生物。

4、题图分析:图中A代表的是促甲状腺激素;B为甲状腺激素;C为肾上腺素;D为胰高血糖素。

【详解】(1)若刺激某人下丘脑中的某区域,由于机体表现为皮肤毛细血管扩张、汗腺分泌增加,故可知该区域是体温中枢;出汗后会导致此人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引起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分泌抗利尿激素,并通过垂体后叶释放出来。

(2)下丘脑是内分泌活动的枢纽,若切断家兔下丘脑和垂体之间的联系,由于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则会引起家兔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下降。

(3)下丘脑内存在着中间神经元。若使用某种药物使分解某种神经递质的酶失活,则会引起神经递质持续起作用,导致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持续型兴奋或抑制;若另一药物能阻断突触处神经冲动的传递,由于它对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和降解(或再摄取)等都没有影响,那么导致神经冲动不能传递的原因只能是该药物影响了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 的受体的结合,从而导致兴奋无法传递。

(4)寒冷时,皮肤中的冷觉感受器兴奋,沿着传入神经,将兴奋传到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引起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该激素随体液传送到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进而引起激素B的分泌增加,使得人体产热量增加;同时下丘脑还会将兴奋传到大脑皮层,产生冷觉,由此可见寒冷时人体体温调节的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激素B为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机体产热,故其靶细胞几乎为全身各处细胞。

【点睛】考查下丘脑的作用,熟知下丘脑的枢纽地位及其在体温调节中的作用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3.植物生命活动受多种激素的调控,下图甲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根和茎生长的影响,图乙表示种子在解除休眠过程中几种激素的变化情况。下表丙是不同浓度的油菜素内酯水溶液对芹菜幼苗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表丙:不同浓度的油菜素内酯水溶液对芹菜幼苗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a~e依次增大)

组别

清水

浓度a

浓度b

浓度c

浓度d

浓度e

平均株高/cm

16

20

38

51

42

24

 

(1)若某植物幼苗已表现出向光性,且测得其背光面的生长素浓度为2m,则其向光面生长素浓度范围为______。

(2)从图乙可以看出__________对种子萌发起抑制作用,该激素对叶和果实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种子萌发起促进作用。

(3)油菜素内酯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多方面的促进作用,被称为“第六大植物内源激素”。表丙中实验结果能否说明油菜素内酯对芹菜生长具有两重性?__________,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小于m(或(0,m))    (2). 脱落酸    (3). 促进衰老和脱落    (4). 赤霉素    (5). 否    (6). 实验结果只表明a~e各浓度均有促进作用,没有体现抑制作用

【解析】

【分析】

名称

合成部位

存在较多的部位

功能

生长素

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

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蔬果

赤霉素

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

普遍存在于植物体内

①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②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

细胞分裂素

主要根尖

细胞分裂的部位

促进细胞分裂

脱落酸

根冠、萎蔫的叶片

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中

①抑制细胞分裂②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乙烯

植物的各个部位

成熟的果实中较多

促进果实成熟

 

2、生长素的作用表现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生长素所发挥的作用,因为浓度、植物细胞的成熟情况和器官的种类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不同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双子也植物>单子叶植物,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敏感程度表现为根>芽>茎。

3、向光性的原因是:在单侧光照射下,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在尖端的部位发生横向运输向背光侧转移,导致生长素在背光侧分布多,促进生长快,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少,促进生长慢,从而出现向光性弯曲。

【详解】(1)由分析可知:某植物向光性原因是背光侧生长素多于向光侧,从而比向光侧长得快的缘故,若测得其背光面的生长素浓度为2m,则其向光面生长素浓度应小于2m,且生在效应比背光侧弱,故向光面生长素浓度范围为小于m(或(0,m))。

(2)由图乙并结合分析可知:脱落酸对种子萌发起抑制作用,该激素能促进叶和果实衰老和脱落,赤霉素能打破种子的休眠,对种子萌发起促进作用。

(3)油菜素内酯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多方面的促进作用,被称为“第六大植物内源激素”。因为表丙中实验结果显示a~e各浓度均表现为促进作用,没有体现抑制作用,故通过表丙中实验结果不能说明油菜素内酯对芹菜生长具有两重性。要表现出两重性,必须有一组的实验结果低于清水组

【点睛】熟知植物其他激素以及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图表分析能力也是本题考查的重要内容。

河北省石家庄市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河北省石家庄市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河北省,石家庄市,莲山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