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案,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莲山课件.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课题 |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
备课时间 |
|
课节累计 |
1 |
||||||||||||
科目 |
历史 |
班级 |
|
课 时 |
1课时 |
||||||||||||
一、三维目标 |
|||||||||||||||||
1.知识与技能:了解红军长征过程中艰难险阻;知道红军长征的原因和遵义会议的内容;分析理解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提供多个学习条件,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合作讨论,积极发言增强合作和协调意识,促进学生思维和能力的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感受在困难面前我们红军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让学生逐渐形成不怕困难、积极向上的心态;通过感受地方的红色文化教育,传承红军精神,培养学生爱乡爱国责任感和使命感 |
|||||||||||||||||
二、重点和难点 |
|||||||||||||||||
1.教学重点: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遵义会议。
2.教学难点:遵义会议。 |
|||||||||||||||||
三、教学流程 |
|||||||||||||||||
教学环节 (一)启 1. 回顾旧知 (1)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什么事件? (2)哪一次会议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里取得的”著名论断? (3)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哪一事件? (4)哪次起义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 2. 导入新课
上图中展示的是毛泽东《七律·长征》,概括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赞扬了红军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那么,中国工农红军为什么要长征?他们在途中遭遇了哪些艰难险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去感受红军长征的伟大征程! (二)读 导学提纲: 1.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的原因?(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原因?) 2.红军长征的时间、目的、开始地点、初期和后期路线? 3.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内容和意义? 4.长征的结果和两次会师分别是什么? 5.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6.什么是长征精神? (三)议 讨论导学提纲中没有解决的问题 (四)知 一:战略战役和遵义会议 1.教师讲解:由于红军和根据地的发展,使国民党统治集团大为震惊。从1930年底,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结果均被红军粉碎。 2.教师引导:请学生阅读教材,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和结果? 学生回答:博古、李德在军事上的“左”的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3.教师提问:长征初期,红军情况如何? 学生回答: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8万人西进,冲破了敌人的四道封锁线,但人员损失过半。在这样的情况下,博古等人执意要去湘西,而敌人已经在红军去湘西的路上布置了新的防线,此时毛泽东提出放弃进军湘西,而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得到大家的认可,于是红军强渡乌江,攻克了遵义。 4.教师过渡:红军占领遵义后,中共中央在此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成为影响中国革命的一次重要会议。那么这次会议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我们一起来看。 5.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列表概况有关遵义会议的有关信息。
教师强调: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处理党内事务,是总结中国革命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认识到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正确性,从而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指向成熟的标志。 二:过雪山草地 1.教师出示图片,说一说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困难?
学生回答:恶劣的自热环境,如终年积雪的雪山,一望无际的草原,缺衣少食;还有敌人的围追堵截。 2.教师讲解:遵义会议后,红军克服重重困难,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冲破敌人的包围,进入甘肃。 三: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长征的胜利要关注几次会师,其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学生回答:两次,分别是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和陕北红军在吴起镇的会师;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和红四方面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的会师。长征结束的标志是甘肃会宁三大主力会师。 2.教师出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
教师讲述:同学们从图中可以看出,红军的长征经过了赣、闽、粤、湘、桂、黔、滇、川、康、青、甘、陕12个省,越过了五岭山脉,湘江、乌江、金沙江、大渡河及雪山、草地等,历经25000里。这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真正的前所未有的征途。 3.教师提问:同学们,关于长征胜利的意义,你觉得有哪些?(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五) 教师总结: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达标测评 巩固新知 1. “一送红军,下了山,秋风细雨,缠绵绵。……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人马,再回山。”这是电视剧《长征》的主题歌,红军被迫离开中央苏区的主要原因是( C )
A.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B.共产党主要领导人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C.“左”倾错误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D.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2.“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红军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长征组歌》。你认为“红军主力上征途”的主要目的是( B ) A.准备北上抗日 B.保存实力,进行战略大转移 C.红军的战略战术 D.扩大革命根据地,传播革命火种 3.
下图是位于灌阳县的新圩酒井红军烈士纪念碑。1934年11月,在掩护中央红军抢渡湘江后,有100多名红军伤员因来不及转移被国民党反动派残忍地丢进了这个深不可测的井中。为缅怀先烈,特立此碑。请指出中央红军突破湘江后前行的路线是( D ) A.井冈山方向 B.湘西方向 C.瑞金方向 D.贵州遵义方向 4.一位历史学家在评论1935年的一次会议时说:“这次政治局扩大会议的召开是史无前例的,它是中国共产党党史上一个里程碑。”这次“会议”是( B )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二大 D.八七会议 5.在某红色旅游景点,导游介绍说:“这里召开的一次会议,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这一景点是在( A ) ,A.遵义 ,B.南昌 ,C.广州 ,D.嘉兴 6.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下列关于遵义会议叙述不准确的是( B ) A.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 B.解决了张国焘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 C.确定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D.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 7.红军长征途中,哪一军事行动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C ) A.突破乌江 B.巧渡金沙江 C.四渡赤水河 D.强渡大渡河 8.小明中考后准备参加“重走长征路”旅游活动,如果你是导游,请你为小明选择一条最合适的旅游线路( A ) A.瑞金——遵义——吴起镇——会宁 B.上海——遵义——西安——吴起镇 C.瑞金——武汉——西安——会宁 D.上海——瑞金——武汉——吴起镇 9.“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首诗写于l935年10月,叙述的长征历程中没有涉及到的事件是( B ) A.强渡大渡河 B.红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 C.飞夺泸定桥 D.巧渡金沙江 10.长征,人类战争史的奇迹。红军长征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主要是指( C ) A.国民党不再“围剿”红军 B.革命取得了成功 C.保存了革命的基干力量 D.国民党已无力“围剿”红军
|
教学 时间
5分钟
7分钟
5分钟
20分钟
8分钟
|
教学 手段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多媒体展示导学提纲
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多媒体展示学生答、互批
|
|||||||||||||||
四、板书设计: 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长征开始 开始:1934年10月 初期受挫 时间:1935年1月 历史转折——遵义会议 内容: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等 意义:历史转折,成熟标志 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抵达甘肃 胜利会师 胜利会师:陕北会师——1935年10月;会宁会师——1936年10月 意义:宣告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伟大意义:挽救革命 长征精神
五、教学反思
|
|
|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20课正面战彻战教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20课正面战彻战教案,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正面战彻战,莲山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