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千克和克 第1课时 千克的认识 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千克和克 第1课时 千克的认识 教案及教学反思,千克和克,千克的认识,莲山课件.

2课时 克的认识

 

教材第31~33页例2、例3及相关练习。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克的质量观念,知道称较轻的物品的重量,要用克作单位。

2.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用天平称比较轻的物品的方法,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进行估算,逐步提高估算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重点:初步认识重量单位克。

难点:正确建立1克的质量观念,并理解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

 

电子秤、黄豆、2分硬币、羽毛、学生尺、橡皮筋、纸币、铅笔屑等物品。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质量单位千克,谁来说一说1千克的物品拎在手上有什么感觉?

互相交流后指名回答。

师小结并提问:同学们经常逛超市,不知你们是否注意到,物品的重量除了用千克来表示,还可以用什么单位?(板书:克)你了解到哪些商品的重量是以克为单位的?这些商品为什么不以千克为单位呢?

小结引出新课:出示例题图,板书:克的认识。克也可以用符号“g”来表示。(板书:g)那么1克有多重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些内容。

 

1.认识克。

谈话: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秤,今天我们就借助电子秤来称物品的重量。

学生活动,分别称出2分、1角、1元硬币的重量。

学生交流称出的结果。

2.感受1克。

师:大家都称出2分硬币重1克,现在请你掂一掂,感受一下1克有多重。

再掂一掂1角和1元硬币,感受它们的重量。

3.感受几克。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多彩的“分数条” 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多彩的“分数条” 教案及教学反思,多彩的分数条,莲山课件.

谈话:小组合作,称出10克黄豆,数一数有多少粒。

学生小组合作,操作交流。教师巡视。

提问:10克黄豆有多少粒呢?请每组的小组长数一数。指名回答,全班交流,老师板书数的结果。

提问:根据我们数的结果,你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感受到:10克黄豆只有几十粒,1克是很轻的。)

谈话:你们小组称出几十粒黄豆,你就拿几粒放在手里掂一掂,这就是1克的重量。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1克黄豆拿在手上有什么感觉。指名说一说,全班交流。

4.完成教材第32页“试一试”。

谈话:用电子秤称一称数学书大约有多少克,再称一称你的文具盒大约有多少克,分别用手掂一掂。

学生活动后指名回答,全班交流。

5.了解千克与克之间的进率。

出示一袋盐。

谈话:这袋盐的重量是500克,那么两袋这样的盐是多少克呢?指名回答。(板书:1000克)你是怎样算出来的?(500×2)

把这两袋盐放到以千克为单位的台秤上。

提问:这个台秤上的刻度是以什么为单位的?(千克)这两袋盐重多少千克?(1千克)你发现了什么?(板书:1千克=1000克)

 

 

 

 

1.教材第32页“想想做做”第1题。

看一看物品外包装上的净含量,各重多少克?

2.教材第32页“想想做做”第2题。

盘秤上刻度分别以什么作质量单位的?读出每个水果各重多少克?

3.教材第33页“想想做做”第4题。

算一算,进行千克与克的简单换算。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紧扣现有的知识,事先让学生了解除了用千克作单位外,还可以以克为单位。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克”常用来表示比较轻的物品重量,从而自然引出学习的重点和难点——1克有多重。然后通过几次掂一掂、比一比,充分感受1克的重量,增加对1克的感性认识。这一单元所认识的“千克”和“克”和我们的生活是紧密相联的,仅仅靠课堂上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回到生活中,让学生在实际的应用中进一步体会,从而能准确牢固地建立起1克、1千克的质量观念。同时,长期引导学生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对学生自觉地学习数学、应用数学是非常有帮助的。在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重让学生进行估测,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在估测中准确建立“克”与“千克”的质量观念,另一方面也能够提高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二年级语文上册单元试卷,莲山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