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

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莲山课件.

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知道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知识与能力

了解春秋时期从经济发展到社会制度的深刻变化,政治局面上诸侯争霸斗争及其影响。认识春秋时期是生产力飞跃进步、社会制度大变革、政治局面大动荡的时代,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与历史认知的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铁器、牛耕出土文物图片和相关文献记载的认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感性认识,培养证据意识;通过春秋时期与西周相关制度的对比,理解社会制度的变化和西周制度的瓦解,培养学生比较思维能力;通过对诸侯争霸战争影响的讨论,认识争霸战争具有利于局部统一、促进民族交融的积极作用,培养学生开放创新的思维品质和用联系、辩证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理解生产力发展引起社会转型,认识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树立发展生产力的观念。通过霸业兴替的探究,认识综合国力和软实力对国家生存和大国崛起的意义。

重点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诸侯争霸。

难点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王室衰微。

由学生讲述春秋时期经典战争故事,如晋楚之争、秦晋之争等,并出示图片:春秋战车、越王勾践剑、甲胄等,营造古代战争的气氛。

导语:这些故事和图片仿佛把我们带到了那个短兵相接的战场,那么那个历史时期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战火不断?今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了解那个动荡的春秋时期。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1.明确概念

大屏幕展示资料,由学生阅读: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国都从镐京迁到洛邑,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东周时期。东周的前期被称为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公元前476)

2.经济发展

阅读教材及春秋时期农具改进、经济发展的相关史料。

史料一 春秋时期冶铁技术逐渐提高比青铜硬度更高、更易于普及的铁制农具逐渐代替青铜工具而广泛使用形成了有翻土垦荒的犁(代替了用耒耜翻土的工具)铲土、耘苗、松碎表土的铲除草、间苗的锄平地、起肥用的耙开沟、做垄的锸收割谷物的镰等多种不同功能的农具大大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史料二 铁器时代继青铜时代之后的又一个时代。它以能够冶铁和制造铁器为标志。我国迄今为止已发现最早的铁制品为河北藁城和北京平谷刘家河等地商代遗址中出土的铁刃铜钺距今约3 000余年表明这一时期人们已经认识并开始利用铁。

史料三 铁犁牛耕这是指耕种的方式而二牛抬杠是铁犁牛耕中大多数的形式犁衡左右各一轭各挽一牛此即所谓二牛抬杠。春秋时期牛耕的运用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重大变革。

思考: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铁制农具为什么能较快推广?铁制农具的出现产生了什么作用?可以先讨论,然后再回答。

教师总结:推广:铁制农具与石农具和青铜农具相比,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当时的冶铁工业已经相当发达,能够生产大量铁器。

作用: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促进了农耕经济的发展,为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成为春秋大变革的经济基础。

二、王室衰微

史料一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料二 王曾派人向鲁国求傅”(丧葬费)“告饥”“求车”“求金

史料三 公元前707周王率军讨伐郑国王师惨败周王被射中了肩膀天子威信扫地从此一蹶不振。

思考:以上三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周平王东迁以后,周王室的势力大减,天下共主的地位已名存实亡,反而在政治、经济上需要依赖强大的诸侯,王室的政治、经济地位日渐衰微。

【问题探究】

春秋时期诸侯取代周王室操纵了国家政治,那么国家将面临怎样的命运?

学生:西周分封制遭到破坏,王室衰微,必然导致诸侯间的争霸战争,国家处于混乱状态。

教师: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成“礼乐征伐自诸侯出”,从此社会进入了动荡时期。春秋时期140多个诸侯国中比较强大的诸侯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争夺霸主的地位。

三、诸侯争霸

1.春秋霸主

教师:春秋时期的诸侯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争夺霸主地位,先后有几位诸侯取得了霸主的地位,请大家在教材中找到春秋时期先后出现过哪几位霸主

学生: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先后称霸中原。

教师补充:春秋前期这几位诸侯先后称霸中原,到了春秋后期,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曾先后称霸,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2.故事呈现

关于这几位霸主的故事有很多,同学们都知道哪些?

学生说出熟悉的管鲍之交、一鸣惊人、退避三舍、问鼎中原、卧薪尝胆等故事名称。

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

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百家争鸣,莲山课件.

教师提供图片,如齐桓公、管仲、晋文公、楚庄王等。

(1)齐桓公首霸

这些霸主中最先称霸的是齐桓公,他为什么能首先称霸呢?

观察教材P31《春秋争霸形势图》,了解齐国的地理位置。

学生:濒临海洋,盛产鱼和盐,经济富庶。

除了地理优势之外,一个国家要想强大更重要的是什么因素?

学生:人才。

当时的齐桓公是一位贤能的国君,我们刚才的故事中也提到过他都任用了哪些人才?

学生:管仲、鲍叔牙等。

齐桓公任用管仲在齐国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

学生: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使齐国国富兵强。齐桓公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号令诸侯,于是齐桓公便成了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

(2)晋楚争霸

齐桓公首霸之后,一些大诸侯争相效仿,其中典型的是晋和楚,晋楚争霸过程中发生了我国历史上哪次著名的战役?(城濮之战)

学生根据课前预习搜集的资料讲述城濮之战的经过,并且知道一鸣惊人、问鼎中原、退避三舍这些成语都出自晋楚争霸。

城濮之战:公元前6324月,楚军和晋军在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交战。晋文公兑现当年流亡楚国许下退避三舍的诺言,下令晋军后退,避开楚军锋芒。楚国大将子玉不顾楚成王告诫,率军冒进,被晋军歼灭两翼,楚军大败。

(3)吴越争霸

长江中下游的吴越争霸也持续了很多年,我们熟悉的卧薪尝胆的成语就出自于此,哪位同学来讲述一下这个故事?

学生:讲述卧薪尝胆的故事。

春秋末期,越王勾践每天睡在柴草上,临睡前,用舌头舔舔鹿胆的苦味,以此来提醒自己过往的苦日子,要发愤图强,报仇复国。

原来吴王夫差发兵打败了越国,越王勾践被抓来吴国当了马夫,日夜侍候马匹。对于一个君王来说,这实在是非常难堪的。但是勾践暗下决心,一定要光复自己的国家,所以他没有露出丝毫的抗拒神态,老老实实养马。

勾践还装出对夫差忠心耿耿的样子,用心替他驾驭马车,态度谦卑。夫差认为勾践真心归顺了,就放他回国。

勾践回国后,决心要使越国富强起来。他亲自参加耕种,和百姓同甘共苦,他担心眼前的安逸生活消磨了志气,就卧薪尝胆,还常自问:你忘了在吴国的耻辱吗?

经过20年的充分准备,勾践认为时机已经成熟,就在吴国没有防备的情况下,领兵把吴国打得大败。夫差感到很羞愧,举剑自刎而死。

教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齐桓公、晋文公、越王勾践确立霸业的不同过程,大家能否概括出他们能成就霸业的原因?

学生: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国家逐渐富强起来。

晋文公勤政为民,成就霸业。

越王勾践忍辱负重,雪耻复国。

教师:这些人物成就霸业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学生:要取得成功,就必须要有远大的志向和坚定的毅力,同时还要勤奋、要勇于创新和改革等。

教师点拨:这些人物故事告诉我们,兴人是兴国的关键。我们应该从小树立远大目标,为将来建设祖国、振兴中华做好准备。

【问题探究】

讨论: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产生了哪些影响呢?

出示两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影响恶劣,战争导致民不聊生,百姓不能安居乐业;国家分裂,社会动荡不安。

第二种观点:春秋时期争霸战争的积极性:一方面长期战争使得中原民族与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逐渐交融;另一方面春秋争霸战争使得一些小的诸侯国被消灭,形成了几个大的诸侯国,为战国时期以及之后的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这两种观点,你更赞同哪一种?

(学生分组讨论并派代表回答)

学生甲:我赞同第一种观点。因为长期的战争,使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的生产、生活无法正常进行,破坏了社会的生产,人民生活非常艰难,有人甚至失去生命。

学生乙:我赞同第二种观点。战争虽然有巨大的破坏作用,但是一些诸侯国为了取得战争的胜利,采取了许多改革措施使自己的国家实力壮大,这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通过争霸战争,诸侯国的数量逐渐减少,为以后的统一创造了条件,同时在战争中各民族的交流也在进行,促进了民族交融。

教师点拨:(1)争霸的实质是大国为争夺土地、人口和对其他诸侯国的控制权而发动的。

(2)争霸加速了新旧制度的更替。

(3)推动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4)促进了民族交融。

春秋时期经济不断发展,尤其是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而随着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不断,先后涌现出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中原霸主。战争给人们带来了灾难,但春秋的争霸战争,形成了几个大的诸侯国,加速了中原与周边少数民族的民族交融。

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

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秦统一中国,莲山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