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案

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案,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莲山课件.

13课 东汉的兴衰

 

了解东汉的建立,知道东汉外戚、宦官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东汉兴衰的基本脉络,引导学生思考光武中兴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认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史料、历史年表研读,了解中国古代纪年的主要方法,掌握识读历史年表的基本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东汉的建立及光武中兴局面的形成,认识光武帝调整统治政策,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重点

光武中兴。

难点

外戚、宦官专权。

创设情境——东汉·印象

多媒体出示图片:马踏飞燕、东汉错银铜牛灯、洛阳钟鼎青铜器东汉铜车马。

导语:汉唐王朝缔造了我国古代社会的辉煌,久享赞誉。提及汉朝,跃入脑海的是太祖刘邦的开国之功、武帝刘彻的文韬武略。对于东汉历史,却比较陌生,今天我们一起踏寻东汉的文物古迹,学习第13课《东汉的兴衰》。

一、光武中兴

1.新莽篡汉

教师讲解:西汉王朝自汉武帝病逝后,即位皇帝或为幼主,或为昏君,导致外戚势力庞大,西汉帝国日渐衰微。王莽是汉元帝的皇后王政君的侄子,王氏家族利用外戚的身份,长期握有朝廷内外的军政大权。公元9年,王莽接受孺子婴禅让后称帝,改国号为新,改长安为常安,西汉灭亡。

多媒体出示材料:

任己而不师古秦氏以之致亡;师古而不适用王莽所以身灭。

——《宋书·礼志序》

知识拓展:王莽改制

教师讲解:王莽代汉建新后,宣布推行新政,史称“王莽改制”。王莽仿照《周礼》的制度推行新政,屡次对土地、币制、商业和官名县名进行改革。由于政策多有不合实情之处,百姓未蒙其利,先受其害,而且朝廷朝令夕改,使得百姓官吏不知所从,不断引起贵族和平民的不满。

问题:从王莽改制的失败中,同学们认为在改革时应当注意哪些问题呢?

学生:改革要符合客观规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关注民生。

2.东汉建立

教师讲解:王莽的改制不仅未能挽救西汉末年的社会危机,反而使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公元17年,全国发生蝗灾、旱灾,饥荒四起,各地农民纷起,形成赤眉、绿林大规模的起义,当时身为汉朝宗室后裔的刘秀乘势而起,在公元25年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请同学们动笔制作两汉朝代更替的时间轴,以便我们更直观地了解东汉政权的建立。

师生活动:指导学生制作两汉朝代更替时间轴。

3.光武中兴

创设情境:光武帝刘秀完成了统一大业,恢复了汉室的统治。但连年征战,天下百姓久遭战祸,财物耗尽,天下太平是众心所向。假如你是光武帝刘秀,你会采取怎样的措施改善社会状况?你又会借鉴哪些前人的经验?

学生:学习西汉初期的“休养生息”,轻徭薄赋。

(建武十七年)幸章陵……宗室诸母因酣悦相与语曰:文叔少时谨信与人不款曲唯直柔耳。今乃能如此!帝闻之大笑曰:吾理天下亦欲以柔道行之。

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

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莲山课件.

——《后汉书·光武帝纪》

问题探究一:光武帝以柔道治理天下,他具体会从哪些方面着手呢?

学生:减轻农民负担、惩治腐败、妥善处理民族关系等。

问题探究二:他最后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史料一 (光武帝)诏曰:天地之性人为贵。其杀奴婢不得减罪。”……诏陇、蜀民被略为奴婢自讼者及狱官未报一切免为庶人。

——《后汉书·光武帝纪》

史料二 其令司隶、州牧各实所部省减吏员。县国不足置长吏可并合者上大司徒、大司空二府。于是条奏并省四百余县吏职减损十置其一

——《后汉书》

学生:阅读归纳。

经济上,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政治上,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教师补充:此外,光武帝着力于缓和民族矛盾,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并大力提倡儒学,表彰有气节的人。你知道汉光武帝时期“强项令”董宣的故事吗?

学生: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姐姐湖阳公主的仆人杀人后藏匿在湖阳公主家中,董宣乘公主外出的机会将这个仆人正法。湖阳公主企图借弟弟光武帝的威势压倒董宣,可董宣不买账,在皇帝面前据理力争,坚持原则,不肯违心认错,被光武帝封为“强项令”。

问题探究三:光武帝的一系列措施效果如何?

学生:平息了西汉末年以来的混乱,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教师过渡:汉光武帝后的明帝、章帝在位期间,东汉进入全盛时期,史称“明章之治”。但是在汉章帝后期,东汉朝政走向衰落,因何原因东汉历经三代便由盛转衰?

二、东汉的衰落——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史料一 东汉后期灾荒连年广大农民无衣无食汉桓帝建和元年“二月荆、扬二州人多饿死。永兴元年“秋七月郡国三十二蝗河水溢百姓饥穷流冗道路至有数十万户冀州尤甚

——《后汉书·桓帝纪》

史料二 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一首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问题:两则材料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社会情况?

学生:民不聊生、政治腐败。

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示意图

皇帝早逝——幼主即位(母后临朝)——外戚专权(君权旁落)——皇帝长大(依靠宦官)——诛杀外戚(夺回君权)——宦官得宠(把持朝政)——皇帝早逝

问题:东汉时期宦官外戚专权会导致什么后果?

学生:政治腐朽、社会混乱、人民遭殃。

教师过渡:外戚和宦官为了各自的利益,相互争斗,导致中央政权变得衰弱混乱,政治上也变得越来越黑暗,到了东汉末年由于灾害不断,最终导致农民起义不断发生。

三、黄巾起义

史料一 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

史料二 《后汉书·皇甫嵩传》记载黄巾起义爆发后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向()京师震动”。

问题一:材料一反映出当时民间什么样的情绪?

学生:不满与反抗。

问题二:依据材料二,想想为什么黄巾起义会得到天下响应?

学生:外戚和宦官轮流专权,政治极端腐败黑暗;自然灾害不断,农民面临死亡的威胁。

教师讲解:

黄巾起义:东汉朝廷腐败,宦官外戚争斗不止,边疆战事不断,国势日趋疲弱,又因全国大旱,颗粒无收而朝廷赋税不减,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在张角的号令下,纷纷揭竿而起,他们头扎黄巾,高喊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向官僚地主发动了猛烈攻击,并对东汉朝廷的统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这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以宗教形式组织的暴动之一。最终黄巾起义以失败而告终,但军阀割据、东汉名存实亡的局面已不可挽回,最终导致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西汉后期,王莽篡汉建立新朝,西汉灭亡,王莽政权被起义军推翻。公元25年,西汉皇族刘秀即位称帝,建立东汉。光武帝刘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到光武帝末年,出现了光武中兴的盛世局面。东汉中期以后,从和帝开始,以后几代皇帝即位时年龄都很小,造成了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政治黑暗,终于导致黄巾起义爆发。经过黄巾起义的沉重打击,东汉政权走向衰败。

13课 东汉的兴衰

东汉的兴衰

 

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

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三国鼎立,莲山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