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PPT课件:《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PPT课件:《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化学课件,莲山课件.
美术馆里有一幅描写亚当和夏娃的画。
一个英国人看了,说:”他们一定是英国人,男士有好吃的东西就和女士分享。” 一个法国人看了,说:”他们一定是法国人,情侣裸体散步。” 一个苏联人看了,说:”他们一定是苏联人,他们没有衣服,吃得很少,却还以为自己在天堂!” 1986年在苏联流传的一则笑话。这则笑话把苏联比作一列因铁轨已到尽头,无法继续前进的火车。每个领导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处理这场危机:斯大林下令把司机和列车员枪决;赫鲁晓夫则为他们平反;勃列日涅夫把窗帘拉上并命令左右摇动列车,造成列车正在运行的假象;戈尔巴乔夫则拉开窗帘,把身子探出窗外大声喊到:前面没有铁轨了,前面没有铁轨了!
他们几位为苏联做了些什么呢?他们的所作所为给苏联带来了哪些影响呢?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斯大林经济体制的特征及弊端
主要特征
(1)单一的公有制
(2)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排斥市场
(3)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主要弊端
(1)片面发展重工业
(2)为支持工业,不惜损害农民利益,损害了农民的积极性
(3)计划指令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1894—1971),原苏联领导人。1953—1964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美苏核对抗,冷战期间的苏联主要领导人;第二次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等事件的主要策划者。在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通过秘密报告的方式,揭露了斯大林在大清洗中的行为,引起震惊。
一.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
1.背景:
(1)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著,尤其是农业集体化的消极影响越来越明显。
(2)赫鲁晓夫上台并巩固了自己在苏联的最高领导地位。
2. 改革的主要措施
农业:
①废除谷物的义务交售制,提高农产品的收
购价格;
②允许农民发展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的
自主权;
③大规模垦荒,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课件:《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课件:《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化学课件,莲山课件.
扩种玉米。
工业:将部分企业的管理权下放给加盟共和国,给予企业部分权利;一定程度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调动生产积极性。
种植玉米的面积从1954年的430万顷扩大到1962年的3700万顷。扩种玉米对畜牧业有促进作用。但是,由于许多地方的气候不宜种玉米,产量很低。也有些地区因日照量不够,玉米结不了穗。还有些地区因扩种玉米影响了小麦生产。扩种玉米的计划最终失败了。 3.评价
⑴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重点是农业,收效甚微,但取得一定成就 。
⑵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有利推动社会主义国家改革。
⑶对斯大林模式弊端缺乏科学认识,无法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只是在原有经济体制上的局部调整。
失败的原因
1. 缺乏全面和正确的战略方针和思路(指导思想),带有很大的盲动性。
2.对斯大林模式弊端缺乏科学认识,没有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只是在原有经济体制上的局部调整。
3. 赫鲁晓夫自身的不足和缺点(个人作风急噪,反复无常)。
4. 1964年粮食减产,加速了赫鲁晓夫的下台。
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1906-1982),1931年加入苏联共产党,1944年升为少将。1964年参与推翻赫鲁晓夫的政变,自任苏共第一书记。在他统治下,苏联的军事、经济大大增强。苏联在他统治下成为与美国不相上下的超级大国。1968年派军队侵略捷克斯洛伐克。1977年至1982年他去世前,任最高苏维埃主席。
二、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1982)
1.改革内容
①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导;
②坚持集中计划管理,扩大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③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进经营管理;
④注重发展重工业,特别是与军事有关的工业部门.
苏联为在军事上赶上美国,扭转在军事上不利的地位,加大军费开支。70年代军费开支都保持在每年超过美国20%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40% 。——《世界现代史》
材料:1975年以后,苏联国民经济的持续低速发展,1985年苏联的国民收入为美50%(苏联称67%);社会总产值为美40%; 工业劳动生产率为美50-55%; 农业劳动生产率25%; 科技落后美国10-20年。苏联的农业拖了国民经济的后腿, 基本上仍是靠天吃饭。水浇地面积仅占播种面积的7.3%。有人把勃列日涅夫时期称为“停滞的年代”。
历史典故素材:祁黄羊举贤去私
历史典故素材:祁黄羊举贤去私,历史典故,作文,莲山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