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1邓稼先 教案
2020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1邓稼先 教案,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邓稼先,莲山课件.
2020新课标高考生物必刷卷(九)
(考试时间:45分钟试卷满分:9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骨架由蛋白质纤维组成,与信息传递等活动有关
B.液泡是植物细胞重要的细胞器,内有无机盐、色素等,不含蛋白质
C.小肠黏膜属于生物膜系统,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极为重要
D.活的动物细胞会被台盼蓝染成蓝色,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答案】A
【解析】A.细胞骨架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活动有关,A正确;
B.液泡是植物细胞重要的细胞器,内有无机盐、色素等,也含蛋白质,B错误;
C.小肠黏膜不属于生物膜系统,C错误;
D.死亡的动物细胞会被台盼蓝染成蓝色,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D错误。
2.下图表示中心法则,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过程①③⑥都会在人体的遗传信息传递及表达时发生
B.人体细胞内的过程③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产物有mRNA、tRNA、rRNA
C.过程③存在A-U、C-G、T-A、G-C的碱基配对方式
D.过程⑤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过程⑥发生在核糖体上
【答案】D
【解析】人体细胞能进行的是①DNA的复制、③转录、⑥翻译,A正确;人体细胞内的过程③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产物都是mRNA、tRNA、rRNA等,B正确;过程③为转录,即以DNA单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存在A-U、C-G、T-A、G-C碱基配对方式,C正确;过程⑤没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过程⑥发生在核糖体上,D错误。
3.下表中人体不同细胞的寿命和分裂能力不同,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细胞种类 |
寿命 |
能否分裂 |
小肠上皮细胞 |
1~2天 |
能 |
癌细胞 |
无限增殖 |
能 |
红细胞 |
120天 |
不能 |
白细胞 |
5~7天 |
大多数不能 |
A.吞噬细胞的寿命比红细胞短,这与其吞噬病原体有关
B.癌细胞的无限增殖是因为正常基因突变为原癌基因
C.通常情况下,细胞的分化程度越高,细胞分裂能力越弱
D.小肠上皮细胞寿命最短,与基因控制的衰老和凋亡有关
【答案】B
【解析】A、细胞凋亡的速率与它们的功能有关系,吞噬细胞能吞噬进入人体的细菌和病毒以及代谢产生的对人体有害的“异物”,吞噬后就死亡并被排出,所以其凋亡的速率很快,A正确;
B、癌细胞的无限增殖是由原癌基因及抑癌基因突变引起的,B错误;
C、通常情况下,细胞的分化程度越高,其全能性就越低,细胞分裂能力就越弱,C正确;
D、人体不同组织的细胞寿命不同,是由遗传物质决定,与基因控制的衰老和凋亡有关,D正确。
4.下图为某家族遗传家系图。甲病和乙病均为单基因遗传病,控制两病的基因独立遗传,其中Ⅱ4不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病与乙病的遗传方式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Ⅱ1和Ⅲ5关于甲病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
C.若Ⅲ2与Ⅲ7结婚,生一个患乙病孩子的概率为1/6
D.若Ⅲ7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则产生异常生殖细胞的最可能是其父亲
【答案】C
【解析】A、根据分析可知,甲病为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误;B、若A、a代表甲病的致病基因,Ⅱ1的女儿患甲病,则其关于甲病的基因型为XAXa,Ⅲ5(双亲不患甲病,却有一个患甲病的兄弟)关于甲病的基因型为1/2XAXA、1/2XAXa,故Ⅱ1和Ⅲ5关于甲病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2,B错误;
C、若用B、b代表乙病的致病基因,则Ⅲ2关于乙病基因型为1/3BB或2/3Bb,Ⅲ7关于乙病基因型为Bb,二者结婚生一个患乙病孩子的概率为2/3×1/4=1/6,C正确;
D、若Ⅲ7的染色体组成为XXY,则其基因型可表示为XaXaY,由于Ⅲ7的父亲Ⅱ4不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Ⅲ7的XaXa只能来自母亲,即母亲形成了性染色体多一条的异常卵细胞,D错误。
5.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B.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稳态
C.“空调病”、“高原反应”和过敏反应都是内环境稳态失调所致
D.免疫系统是机体的防御系统,不是维持稳态的调节系统
【答案】D
【解析】A、内环境稳态保证了细胞代谢过程所需要的各种物质和条件,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A正确;
B、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B正确;
C、“空调病”、“高原反应”和过敏反应都是内环境稳态失调所致,C正确;
D、免疫系统既是机体的防御系统,也是维持稳态的调节系统,D错误。
6.某森林生态系统中主要有甲、乙、丙、丁4个种群,各种群生物有机物同化量的比例关系如下表。下列情况在这4个种群构成的食物网(链)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生物种类 |
甲 |
乙 |
丙 |
丁 |
同化有机物所占比例/% |
86 |
12 |
1.1 |
0.9 |
A.四个种群构成两条食物链
B.甲为生态系统的生产者
C.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小于第三营养级
D.乙的个体数量大于甲
【答案】C
【解析】A、由于丙、丁同化有机物所占比例相差太小,很可能处于同一个营养级,所以四个种群可以构成两条食物链,即甲→乙→丙、甲→乙→丁,A正确;
B、甲同化有机物的量占86%,最可能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B正确;
C、由于能量流动逐级递减,所以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不可能小于第三营养级,C错误;
D、乙的营养级虽然较高,但其个体数量可以大于甲,D正确。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9~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7~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39分)
29.(9分)光补偿点是指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相等时的光照强度。
某科研小组欲比较甲、乙植物的光补偿点大小,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2020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教案
2020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教案,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回忆鲁迅先生,莲山课件.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14套带孔、能密闭的透明玻璃罩,随机分为7组,每组2套。
第二步:每组2套分别放入生理状况相同的甲植物和乙植物,以及一定浓度的二氧化碳缓冲液,连上02分析仪。
第三步:将7组装罝分别放在7种不同强度光源下相同时间,记录密闭容器中氧气浓度的变化。
结果分析:以横坐标表示光照强度,纵坐标表示02的变化置,将所得数据连接成曲线;曲线与横坐标交点处的光照强度即为该植物的光补偿点大小。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
(2)在每套装置中放入一定浓度的二氧化碳缓冲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
(3)若甲植物是阴生植物,乙植物是阳生植物,则甲植物的光补偿点__________(填“大干”“等于”或“小于”)乙植物。
(4)若将乙植物置于缺镁培养液中,则其光补偿点将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原因是__________。
(5)欲测甲植物的呼吸速率,可将该装罝置于_________环境中进行。
【答案】(9分,除标明外,每空1分)
(1)光照强度 容器内氧气浓度的变化
(2)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二氧化碳,同时维持装置中二氧化碳含量相对稳定(2)
(3)小于
(4)变大 镁是叶绿素的组成部分,缺镁导致叶绿素不能合成,光合速率下降,为使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需提高光照强度,故光补偿点变大(2)
(5)黑暗(或遮光)
【解析】(1)由实验步骤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强度,因变量是容器内氧气浓度的变化。
(2)由于该实验测量的是容器内氧气浓度的变化,所以实验过程需保证二氧化碳含量相对稳定,同时需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二氧化碳,所以使用二氧化碳缓冲液。
(3)阴生植物的光补偿点小于阳生植物。
(4)镁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缺镁导致叶绿素不能合成,光合速率下降,为使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需提高光照强度,故光补偿点变大。
(5)测甲植物的呼吸速率,需避免其进行光合作用,故将该装置置于黑暗环境中进行。
30.(9分)恒温动物的体温存在调定点机制,即有一个确定的数值(如人体为37℃),若体温偏离这一数值,机体就会启动相应的调节机制。回答下列问题:
(1)当突然受到寒冷刺激时,人会打寒战,请写出人体打寒战的反射弧:________。
(2)驾车时,打开空调降低室内温度,驾驶员神经兴奋性提高(不易犯困)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3)当病原体入侵人体后,释放的毒素会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将调定点数值上调,引起人体的________产生________(填“冷觉”或“热觉”)。此时,人体代谢活动增强,释放更多的能量使毒素灭活。
(4)温度感受器分布在________(至少答出2点)等处。
(5)发热病人通过________调节网络,使调定点回复,从而维持内环境稳态。
【答案】(9分,除标明外,每空1分)
(1)寒冷刺激→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骨骼肌战栗(2分)
(2)人在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而甲状腺激素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2分)
(3)大脑皮层 冷觉
(4)皮肤、黏膜、内脏器官(2分)
(5)神经—体液—免疫
【解析】(1)当突然受到寒冷刺激时,人会打寒颤,这属于非条件反射,其反射弧的感受器为皮肤的冷觉感受器,神经中枢为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效应器为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骨骼肌,因此以反射通的形式表示的该调节过程为: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骨骼肌战栗。
(2)人在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而甲状激索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所以人在寒冷环境比炎热环境中更容易集中精力,神经兴奋性更高。
(3)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当病原休入侵人体后,释放的毒素会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将调定点数值上调,引起人体的大脑皮层产生冷觉。
(4)温度感受器分布在皮肤、黏膜、内脏器官等处。
(5)发热病人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使调定点回复,从而维持内环境稳态。
31.(9分)下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表示________,b表示_________。图中②过程代表_____________生理过程。
(2)如果补充图中的虚线箭头,将原来e的食物来源改为一半来源于d,一半来源于a,理论上,a供养的e的数量将会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途中的数字表示碳元素传递的数量,则夏季②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①+④+⑨。
(4)由于碳循环平衡被破坏而引起大气中CO2迅速增加,形成温室效应,请结合图中箭头,写出减缓温室效应的具体措施(写出两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9分,除标明外,每空1分)
(1)生产者 分解者或化石燃料 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
(2)增多 调整后的膳食结构,增加了e对a的摄入,减少了通过c和d进行的能量散失,e获得的能量增加(2分)
(3)大于
(4)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植树造林,增加植物的光合作用(2分)
【解析】(1)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图中a表示生产者,b表示分解者或化石燃料。图中②过程代表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过程。
(2)根据食物链越短,能量损失越少的原则分析,将原来e的食物来源改为一半来源于d,一半来源于a,理论上,新增的食物链较原来食物链相比变短,所以a供养的e的数量将会增多,理由是调整后的膳食结构,增加了e对a的摄入,减少了通过c和d进行的能量散失,e获得的能量增加。
(3)如果途中的数字表示碳元素传递的数量,由于夏季绿色植物不断生长积累有机物,说明夏季②光合作用固定的碳量大于植物流出的碳量之和,即①+④+⑨。
(4)温室效应主要与人类对化石燃料⑤利用过度有关,缓解温室效应的措施主要有植树造林、减少化学燃料的燃烧、开发新能源等。
32.(12分)二倍体水稻的3对相对性状中宽叶(A)对窄叶(a)、不抗病(B)对抗病(b)、粒多(D)对粒少(d)为显性。现有各种纯合水稻植株,某研究小组从中选取水稻进行了甲、乙两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1)根据甲组实验可知,控制甲组每对性状的基因_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组F1宽叶粒多个体产生的配子基因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若将乙组实验获得的F1进行自交,其后代表现为窄叶粒少的个体占___________。
(3)综合分析甲、乙两组实验,某同学作出推测:若将纯合抗病粒多个体与不抗病粒少个体杂交,F1可产生四种配子,且比例为1:1:1:1。你是否支持该同学的观点?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2分,每空2分)
(1)遵循 宽叶个体自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宽叶:窄叶=3:1;不抗病个体自交后代表现型不抗病:抗病=3:1
(2)AD:Ad:aD:ad=4:1:1:4 4/25
(3)支持 由甲组实验可知基因A/a与基因B/b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根据乙组实验可知基因A/a与基因D/d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基因B/b与D/d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而F1的基因型为BbDd,经自由组合可产生等量的4种配子
【解析】(1)根据甲组实验可知,宽叶个体自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宽叶:窄叶=(455+158):(151+50)≈3:1;不抗病个体自交后代表现型不抗病:抗病=(455+151):(158+50)≈3:1,说明控制甲组每对性状的基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2)由于二倍体水稻的3对相对性状中宽叶(A)对窄叶(a)、粒多(D)对粒少(d)为显性,乙组F1窄叶粒少个体产生的配子基因型为ab,可知F2的基因型及比例AaDd:Aadd:aaDd:aadd=400:100:400:100=4:1:1:4,可体现出宽叶粒多个体产生的配子基因型及比例,即为AD:Ad:aD:ad=4:1:1:4,若将乙组实验获得的F1进行自交,其后代表现为窄叶粒少的个体占4/10×4/10=16/100=4/25。
(3)支持,由甲组实验可知基因A/a与基因B/b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根据乙组实验可知基因A/a与基因D/d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基因B/b与D/d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若将纯合抗病粒多个体与不抗病粒少个体杂交,F1的基因型为BbDd,经自由组合F1可产生四种配子,且比例为1:1:1:1。
(二)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2道题中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7.[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
请回答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应用和保存以及物质提取的问题:
(1)微生物培养过程常用的对涂布器进行灭菌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培养酵母菌常用到的培养基是____(填名称)。
(2)从土壤中分离尿素分解菌的过程中,应向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____________指示剂。
(3)对于需要临时保藏的菌种,首先要将菌种接种到试管的固体斜面培养基上,等菌落长成后,再_________。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菌种,可以采用__________的方法。
(4)从橘皮中提取橘皮精油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法,从胡萝卜中提取胡萝卜素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法。
【答案】(15分,除标明外,每空2分)
(1)灼烧法 麦芽汁琼脂培养基
(2)酚红
(3)将试管放入4℃的冰箱中保藏 甘油管藏
(4)压榨(3分) 萃取
【解析】(1)微生物培养过程常通过灼烧法对涂布器进行灭菌;培养酵母菌常用到的培养基是麦芽汁琼脂培养基。
(2)分离尿素分解菌应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细菌在分解尿素的过程中会合成脲酶,脲酶将尿素分解成氨,使培养基碱性增强,PH升高,该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指示剂变红。
(3)对于需要临时保藏的菌种,首先要将菌种接种到试管的固体斜面培养基上,等菌落长成后,再将试管放入4℃的冰箱中保藏。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菌种,可以采用甘油管藏的方法。
(4)从橘皮中提取橘皮精油常用压榨法,从胡萝卜中提取胡萝卜素常用萃取法。
38.[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利用小鼠制备的抗人绒毛促性腺激素单克隆抗体做成的“早早孕试剂盒”,检测早孕的准确率在90%以上。请回答该“单抗”制备的有关问题:
(1)在该“单抗”的生产过程中,将_________作为抗原对小鼠进行注射。
(2)从小鼠体内脾 脏中得到了B细胞,设法将鼠的骨髓瘤细胞与该细胞融合,再用特定的__________培养基进行筛选,选出融合的杂种细胞,对该细胞还需进行__________培养和_________检测,经多次筛选,就可获得足够数量的符合需要的杂交瘤细胞,该细胞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在体外大规模培养该杂交瘤细胞,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保证被培养的细胞处于____________的环境中,例如向培养液中加一定量的抗生素等;为保证营养在使用合成培养基时,通常需加入血清、血浆等一些天然成分。需提供____________(气体),维持培养液的PH。
(4)单克隆抗体最广泛的用途是用作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5分,除标明外,每空2分)
(1)人绒毛促性腺激素
(2)选择性 克隆化 抗体(2分) 既能迅速大量繁殖,也能产生专一的抗体
(3)无菌无毒 CO2
(4)体外诊断试剂
【解析】(1)抗体能够与抗原进行特异性结合,据此可知:若生产抗人绒毛促性腺激素单克隆抗体,则应将人绒毛促性腺激素作为抗原对小鼠进行注射。
(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是:首先利用已免疫的B淋巴细胞和小鼠的骨髓瘤细胞融合,再通过特定的选择培养基筛选获得杂交瘤细胞,然后再通过克隆化培养和专一抗体阳性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该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是:既能迅速大量繁殖,也能产生专一的抗体。
(3)若在体外大规模培养该杂交瘤细胞,需要采取动物细胞培养技术,保证被培养的细胞处于无菌无毒的环境。在使用合成培养基培养该杂交瘤细胞时,通常需加入血清、血浆等一些天然成分。需提供CO2,以维持培养液的PH。
(4)单克隆抗体最广泛的用途是用作体外诊断试剂。
2020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2说和做 教案
2020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2说和做 教案,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莲山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