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金山中学高一信息科技下学期期中试题(答案)
2020-2021金山中学高一信息科技下学期期中试题(答案),高一下信息技术期中考试,莲山课件.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情检测
高二历史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1.公元前651年,齐桓公齐集诸侯在葵丘(开封)会盟,周天子也派代表参加,盟誓:不准以邻为壑;不准更换太子;不准以妾为妻。材料反映了当时
A. 中央集权遭到破坏 B. 诸侯争霸斗争激烈
C. 宗法制度受到挑战 D. 分封制已趋于瓦解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不准更换太子;不准以妾为妻”可知当时出现了更换太子,以妾为妻的现象,说明宗法制受到破坏和挑战,故选C项;葵丘会盟发生在春秋时期,主张“尊王攘夷”,并非是挑战中央集权,且当时也没有形成中央集权,排除A;诸侯之间的争霸斗争和分封制趋于瓦解从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排除BD。故选C。
2.《史记》记载秦二世统治残暴,登基后大肆屠戮大臣和王族。1976年在始皇陵发掘陪葬墓群,尸骨都是乱七八糟,有的头骨上还插着箭头,其中秦始皇女儿赢阴嫚,也被肢解而死。对上述材料说法正确的是
A. 《史记》的记载都是正确的 B. 文献与考古形成了的证据链
C 秦朝推行法治导致二世而亡 D. 历史研究必须依靠考古手段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尸骨都是乱七八糟,有的头骨上还插着箭头,其中秦始皇女儿赢阴嫚,也被肢解而死”可知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证明秦二世对大臣和王族的屠戮,考古发现与文献之间形成了证据链,故选B;AD项说法明显过于绝对,不符合事实,排除;秦朝是由于暴政而亡,并非是推行法治,排除C。故选B。
3.据《元史》记载,中统三年,以不只爱不干(人名)及赵璧行中书省事于山东,讨伐李璮;至元十一年中书左丞相伯颜、平章阿术为首的荆湖行省,左丞相合答为首的淮西行省,分两路平南宋。由此可知,元朝的行省制度
A. 由丞相制度演变而成
B. 在消灭地方割据中形成
C. 曾承担军事征伐的使命
D. 已形成稳定的统辖区域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以……行中书省事于,讨伐……,分两局平南宋”可知元朝曾承担军事征伐的使命,故选择C选项;行省制度的设立是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不符合史实,故排除A选项;材料“讨伐平定李璮、南宋”也不是地方割据,故排除B选项;材料中“分两路平定南宋”可以说明未形成稳定的统辖区域,故排除D选项。
4.宋代科举“取士不问家世、限制世家与孤寒竞进”,同时“严防考官营私、考生作弊”,全凭经义、诗赋和策论取士,个人的知识才能在科举考试中占了主导地位。由此可知,宋代科举
A. 提高基层官员地位
B. 推动词曲文学发展
C. 提升用人取士信度
D. 引领科学研究风气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宋代平民百姓与权贵子弟可以平等竞争,严禁考官营私和考试作弊,将选拔关键放在个人知识才能上,考试的过程、内容和评判更加标准化,这提升了科举考试的公平性和信度,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宋代科举制的变化,并未涉及基层官员地位的变化;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宋代科举制度的公平性,并未体现其对词曲文学发展的影响;D选项错误,宋代科举不涉及科学研究的内容。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5.美国汉学家白彬菊指出:军机处实现了从“君主专政”向“大臣行政”、从“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这种变化令清政权在“中年”时走向昌盛,并最终延长了其寿命。作者旨在说明军机处
A. 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 分割了皇帝的部分权力
C. 有利于建立高效政府 D. 借鉴西方近代民主制度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令清政权在‘中年’时走向昌盛,并最终延长了其寿命”可知军机处的建立有利于提高政府的效能,推动其“走向昌盛”,故选C项;军机处的设立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但不属于材料主旨,排除A;军机处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没有分割皇帝权力,排除B;军机处的出现并非是对西方近代民主制度的借鉴,排除D。故选C。
6.太平天国在一些占领区内,“监军(官名)提各乡卒长(官名)给田凭,每亩钱360文,领凭后租田概作自产,农民窃喜,陆续完纳”。这说明太平天国在一些占领区
A. 仍然承认地主土地所有制 B. 实现了土地和产品的平均分配
C. 号召农民进行抗租税斗争 D. 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部分愿望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领凭后租田概作自产,农民窃喜,陆续完纳”可知农民分到了土地,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部分愿望,故选D项;将土地分给农民破坏了地主土地所有制,A项不符合题意;“实现了平均分配”的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给农民分配土地,不是领导进行抗租税斗争,排除C项。故选D。
7.清末著名诗人丘逢甲在《元夕无月》中沉痛地写道:“满城灯市荡春烟,宝月沉沉隔海天。看到六鳌仙有泪,神山沦没已三年!三年此夕月无光,明月多应在故乡。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其中“神山沦没”事件
A. 使清政府成为列强的工具
B. 加剧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C. 刺激清政府学习军事技术
D. 开启了列强商品输出进程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神山沦没”事件指甲午战后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故B项正确。A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成为列强的工具,排除。C项,甲午战败标志着向西方学习军事技术的洋务运动走向破产,排除。D项,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的开放开启了列强商品输出进程,排除。
8.1912年2月12日,清帝颁布逊位诏书,宣布退位,有人因此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版 “光荣革命”。这一观点认为中英两国的“光荣革命”
A. 都以温和的方式改变了两国的社会性质
B. 都减少了社会动荡,避免了更大的流血牺牲
C. 都保留了君主制,没有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D. 都以非暴力方式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光荣革命”指没有发生流血的革命。材料“清帝颁布逊位诏书,宣布退位”,避免了更大的流血牺牲,这一点与与英国“光荣革命”类似,故选B;A符合英国革命的说法,不符合中国辛亥革命的说法,排除;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并没有保留君主制,排除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的是君主立宪制政体,并不是共和政体,排除D。
9.毛泽东说:“中国的革命,自从1924年开始,就由国共两党的情况起着决定的作用……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其中“巨大的成就”获得的主要原因是
A. 共产国际的大力帮助 B. 国民革命军的建立
C. 工农武装割据的建立 D. 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毛泽东所说的取得的“巨大的成就”指的是国民革命的胜利开展,这是国共两党建立统一战线的结果,故选D项;共产国际的帮助属于外部原因,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国民革命军的建立是在国共合作实现以后,也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工农武装割据是在国民革命失败以后,不是国民革命期间取得的“巨大的成就”,排除C。故选D。
10.下表内容是有关对红军长征的论述,从中可以提炼出的共同结论是
论述 出处
我们长征时只有一个思想,就是无论如何要克服这些困难,要为自己的理想奋斗到底。最后,我们完成了任务,到达了当时的目的地。 张闻天《要为自己的理想奋斗到底》
长征是一次充满集体英雄主义献身精神和理想的举世无双的行动,是人类有文字记录以来最令人振奋的大无畏事迹。 索尔兹伯力《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
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信念的胜利。 陈载舸《中华民族凝聚力学概论》
A. 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在长征中得到集中体现
B. 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举世无双的行动
C. 为理想信念面艰苦奋斗是长征胜利的法宝
D. 长征的成功展现出集体英雄主义献身精神
【答案】C
【解析】
【详解】图表中三则材料所记述内容侧重点虽有所不同,但有共同的记述内容,即理想信念是红军长征的精神动力,使红军将土在艰难环境下艰苦奋斗,最终取得长征的胜利。据此可得出C项正确。长征途中,国民党追击共产党,故A项错误;B项和D项虽然符合史实,但只是材料中信息的一个方面,不全面,不是三则材料中的共同点。
11.抗日战争期间,《大公报》在报导某次战役时写道:“(1938年)3月31日午,敌虽鼓其余勇,但已无能为力,并逐渐坠入我大规模歼灭战之圈套中,鲁南伟大之歼灭战场面已揭开序幕,精彩节目,自当陆续其后也”。据此判断,当时《大公报》报导的这次战役应是
A. 淞沪会战
B. 平型关大捷
C. 台儿庄战役
D. 百团大战
【答案】C
【解析】
据材料“(1938)年3月31日午”、“鲁南伟大之歼灭战场面已揭开序幕”可以得出所述应为鲁南会战,即台儿庄战役,C符合题意;ABD均与材料所述不符。
点睛: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内容,要求学生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的基本史实有所掌握,抗战以来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组织了几次大规模的会战,如淞沪会战、徐州会战、太原会战、武汉会战以及豫湘桂战役和枣宜会战等,对抗击日军的侵略起了极大的作用。
12.蒋介石认为中共某一军事行动“东可威胁京畿(指南京),西可威胁武汉,南可阻碍长江运输,在战略上对于国民政府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顾虑。”此军亊行动
A. 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 B. 扭转了解放战争的态势
C. 解放了长江以北地区 D. 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答案】B
【解析】
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刘邓千里跃进大别山,陈赛挺进豫西,陈毅、粟裕挺进鲁西南构成三路大军挺进中原的势态,是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向战略进攻转变的开始,扭转了解放战争的态势,B项正确。刘邓千里跃进大别山是战略反攻的开始,三大战役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排除A。刘邓千里跃进大别山发生于1947年夏,此时长江以北的华东及中原地区、平津以及东北都没有解放,排除C。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被推翻,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13.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新政协的主要任务是筹划建立新中国的有关事宜。1954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有以下部分条款:“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四、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由此可以看出
A. 政协是民主政治的核心 B. 政协的职能发生了转变
C. 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 D. 政协变为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协助国家机关……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此时政协由新中国成立前后代行国家权力的机构转变为协助国家机关的机构,体现了政协职能的转变,故选B项;我国民主政治的核心和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都是人民代表大会,排除AD;政协并非党派联合执政机构,排除C。故选B。
14.如图为20世纪50年代初北京工农速成中学的学生在学习,学校招收参加革命或产业劳动表现优秀的工农干部及工人,教授中等程度的文化科学基本知识。该类学校的创办
A. 表明中国已基本普及义务教育
B. 体现全面发展的教育指导方针
C. 着力为经济建设培养高层次人才
D. 有利于国民教育体系的初步形成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学校招收参加革命或产业劳动表现优秀的工农干部及工人,教授中等程度的文化科学基本知识”可知该类学校的创办有利于教育的发展和普及,从而推动国民教育体系的初步形成,故选D;50年代初中国不可能普及了义务教育,排除A;根据“教授中等程度的文化科学基本知识”可知并没有体现全面发展的教育指导方针,更不是培养高层次人才,排除BC。故选D。
15.新中国在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的攻关会战中,短时间内聚集了26个部、委,20个省、市、自治区参与,包括组织900多家工厂、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参加,为原子弹的制造和试验研制出10万多种专用仪器、设备和原材料。据此可知原子弹成功得益于
A.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 国内良好的经济环境
C. 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精神 D. 科教兴国战略的指导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我国第一课原子弹的爆炸是在短时间内集中了大量资源共同努力的结果,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团结协作的优越性,故选A项;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于60年代,当时我国国内的经济环境并不良好,排除B;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精神是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原因,但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C;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于90年代,与题意不符,排除D。故选A。
16.1972年7月,日本成立的田中角荣为首的新内阁就职当天就发表声明,要为加速日中邦交而努力。在中日关系出现转机的时刻,毛泽东提出:“对中日恢复邦交问题应采取积极的态度,谈得成也好,谈不成也好,总之,现在到了火候,要加紧。”“火候”形成的主要推动因素是
A.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B.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
C. 世界出现多极化发展趋势 D. 二战后第三世界的迅速崛起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72年中日关系的改善是以中美关系的改善为前提的,所以“火候”形成的主要推动因素是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故选A项;中国重返联合国并不是中日关系改善的主要推动因素,排除B;CD项与题意主旨无关,排除。故选A。
17.1982年现行宪法颁布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五次宪法修正案,先后把坚持改革开放、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私有财产保护制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写入宪法。由此可知,材料意在强调
A. 中国高度重视保障人权 B. 法律巩固社会发展的成就
C. 公民法制意识日益增强 D.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形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把坚持改革开放、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私有财产保护制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写入宪法”可知我国是通过法律的形式把新时期取得的成果巩固下来,即法律巩固了社会发展的成就,故选B项;材料内容并不是涉及人权保障,排除A;材料内容与公民法治意识的是否增强无关,排除C;D项“已经形成”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故选B。
18.邓小平说:“中央确实是不干预特别行政区 具体事务的,也不需要干预。但是特别行政区是不是也会发生危害国家根本利益的事情呢?……那个时候,北京过问不过问?……如果中央把什么权力都放弃了,就可能会出现一些混乱,
江苏省泰州市二中2019-2020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选修)(带解析Word版)
江苏省泰州市二中2019-2020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选修)(带解析Word版),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莲山课件.
损害香港的利益。”这一讲话的重点是
A. 丰富“一国两制”内涵
B. 设定香港自治底线
C. 肯定“港人治港”方针
D. 消除香港分裂势力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中强调的是中央政府对香港管理的权限问题,没有阐释“一国两制”,故A项排除;据材料中“那个时候,北京过问不过问?”“如果中央把什么权力都放弃了,就可能会出现一些混乱,损害香港的利益”可得出邓小平考虑的是对香港管理的底线,故B项正确;肯定“港人治港”不是材料的主旨,故C项排除;材料中没有谈到香港分裂的内容,故D项排除。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祖国统一大业·香港回归祖国
19.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后,伦敦工人协会向国会提出的请愿书《人民宪章》要求:年满21岁且精神正常的男子都有普选权,选举投票应秘密进行,平均分配选区。由此可知
A. 议会改革是人民获得民主权利的最好方式
B. 政党制度的成熟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C. 马克思主义学说一定程度影响了当时社会
D. 当时的民主政治与人民期望存在较大差距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伦敦工人协会提出的要求可知,当时的英国还没有实现年满21岁且精神正常的男子的普选权,没有进行秘密投票和平均分配选区,说明当时的民主政治与人民的期望之间是存在较大差距的,故选D项;“最好方式”的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事实,材料内容没有体现政党制度,1832马克思主义还没有诞生,排除ABC项。故选D。
20.《世界文明史》指出:“联邦宪法(即1787年宪法)的制定者们在殷切希望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同时,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于一切形式的专制政治的警惕。”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 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B. 建立了民主共和制
C. 确立了分权制衡的权力结构
D. 确立了责任制内阁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根据1787年宪法,美国确立三权分立的联邦体制,在这一制度下,联邦政府享有政治、经济、外交等大权,同时地方享有一定的自治权。题干材料正反映了这一特点,故C项正确;君主立宪制和责任内阁制是英国代议制特点,A和D项错误;民主共和制不符合材料中分权制衡的权力结构信息,故B项错误。
21.如图是20世纪未来主义代表画家巴拉的代表作《被皮带栓着的狗》,画布上展示在多个时间小狗不停迈动的腿,人们可以看到同一物体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该画作
A. 符合牛顿力学的绝对时空观 B. 体现浪漫主义的丰富想象力
C. 表现出现代艺术的怪诞手法 D. 反映了现实主义对社会批判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画布上展示在多个时间小狗不停迈动的腿,人们可以看到同一物体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可知这种表现手法表现出现代艺术的怪诞手法,故选C项;“人们可以看到同一物体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与牛顿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是不符合的,排除A项;绘画内容与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无关,排除BD项。故选C。
22.二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的机关报《工人之路》以通栏标题向人民发出号召:“把唯一彻底的和坚忍不拔的革命党—布尔什维克选进立宪会议!”这表明布尔什维克党在当时
A. 希望和平过渡,掌握政权
B. 决定与临时政府决裂
C. 主张立即发动武装起义
D. 力主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布尔什维克党希望以选举的和平方式进入立法机关,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以和平方式选进立宪议会,不是与临时政府决裂;C选项错误,材料表明布尔什维克党主张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不主张暴力革命;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表明布尔什维克党退出一战的要求。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23.1947年,马歇尔在哈佛大学发表演说:“这是欧洲人的事,主动必须来自欧洲”,“这个计划必须是联合性质的,假使不能商得所有欧洲国家同意,也应商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据此可知,马歇尔计划的客观作用之一是
A. 稳定资本主义秩序 B. 促进欧洲经济恢复
C. 推动西欧国家联合 D. 利用西欧对抗苏联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这个计划必须是联合性质的,假使不能商得所有欧洲国家同意,也应商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可知马歇尔计划规定接受援助的欧洲国家必须联合起来,从而在客观上推动了西欧国家的联合,故选C项;稳定资本主义秩序、促进欧洲经济恢复和利用西欧对抗苏联都是马歇尔计划实行的主观目的,不属于客观作用,排除ABD项。故选C。
24.如图是一组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的苏联漫画作品,如图为“苏联和平经济不断高涨”,如图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军事化”。该漫画作品
A. 为了服务于意识形态的竞争 B. 准确反映了美苏的经济状况
C. 揭示出“冷战”爆发的根源 D. 夸大了苏美两国军事的对抗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20世纪50年代美苏冷战已经开始,苏联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也受到美苏争霸的影响,该幅漫画中认为资本主义经济中出现军事化,明显是为当时的意识形态的竞争服务,故选A项;这幅漫画没有准确反映美苏的经济状况,也并不是在夸大美苏两国军事的对抗,排除BD项;漫画中并没有体现“冷战”爆发的根源,排除C项。故选A。
25.2017年2月13日,正在美国访问的欧盟外交官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莫里尼在华盛顿会见白宫官员时警告说:“特朗普政府最好少管欧洲政治,先顾好美国再说;在特朗普政府治下,美欧这一传统盟友关系将转型为更加务实和交易性质的关系。”欧盟这一代表的讲话
A. 说明欧盟已经成了独立的政治实体
B. 反映了美国丧失了超级大国的地位
C. 反映了欧洲彻底摆脱了美国的影响
D. 体现了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答案】D
【解析】
由于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欧盟不愿唯美国马首是瞻,因此警告“特朗普政府最好少管欧洲政治,先顾好美国再说”,故答案为D项。欧盟正在向独立的政治实体的发展过程中,排除A项;美国仍然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排除B项;C项中的“彻底”说法绝对,排除。
二、材料解析题
26.分封制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地方政治制度。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春秋时期在政治上基本继承了西周分封体制。但同时也应看到,周天子对分封制体制已失去完全的控制权,再加之分封过程已基本终止,因此分封制实际上已处于名存实亡的状态中。分封制作为一种即将过时的旧制度,已开始解体的过程,另一种即将取而代之的新制度,则在孕育滋生的过程中。
——摘编自葛志毅《周代分封制度研究》
材料二 西周的分封是层层分封,而汉代封建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每个王国领有三四郡、五六郡不等。虽说汉初封建的基础仍然是郡县制,但在理论上各诸侯王与皇帝一样,都是“有土之爵”,因而他们有自行任命官员及收取人头税与田租的两大特权。“七国之乱”被平定后,汉景帝收夺了各王国的支郡,使每个王国仅有一郡之地,并取消了诸侯王享有的前文提及的两大特权,使王国的地位等同汉郡,诸侯王只衣食租税而已。此后,封建已名存实亡,郡与国并称,作为汉代的第一级行政区划。
——摘编自李晓杰《九州郡县——中国历代地方行政制度变迁》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时期分封制名存实亡的原因,并指出“另一种即将取而代之的新制度”出现的意义。
(2)据材料二,概括汉初分封制的主要特点和汉景帝后分封制发生的变化。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到秦汉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特点。
【答案】(1)原因:周王室的衰微(周天子失去控制权)诸侯势力的壮大、分封过程基本终止。
意义:有利于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加强了中央集权;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推动大一统的进程。
(2)特点:汉初分封制层级少;分封的基础是郡县制;拥有人事任免权和财政权。
变化:王国统治范围缩小;王国地位进一步下降(成为与郡同级的行政区划);取消人事任免和财政两大特权。
(3)特点:政治制度的演变既有继承又有创新;总的趋势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解析】
【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周天子对分封制体制已失去完全 控制权,再加之分封过程已基本终止”可从社会阶级角度、国家政策角度、地方势力发展角度等进行分析; 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另一种即将取而代之的新制度为郡县制,评价它的意义可以从加强统治角度、社会发展角度、国家大一统角度进行说明。
(2)特点:根据材料“每个王国领有三四郡、五六郡不等”“汉初封建的基础仍然是郡县制”“自行任命官员及收取人头税与田租的两大特权”等可从分封制等级角度、诸侯权责角度等进行概括、总结; 变化:根据材料“使每个王国仅有一郡之地,并取消了诸侯王享有的前文提及的两大特权”“封建作为汉代的第一级行政区划”可从王国地位角度、诸侯特权角度进行分析。
(3)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西周到秦汉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特点可以从政治制度角度、中央集权加强角度进行概括。
27.周边外交是现代中国外交 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朝鲜战争”结束之后,新中国外交显示出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周边外交战略制定加快。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外国记者时表示,在成功度过了朝鲜战争的考验之后,中国要融入到世界外交的体系当中去。
材料二 1992年之后,周边外交战略和之前相比,有了重大发展。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到“促进共同经济繁荣”的“经济外交”战略,从双边关系扩大到周边地区国家整体发展。中国周边国家战略在国际制度合作上有重大创新。
——以上材料摘编自张历历《中国周边外交战略的阶段演变》
材料三 做好周边外交工作,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需要,要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周边外交,为我国发展争取良好的周边环境,使我国发展更多惠及周边国家,实现共同发展。
——2013年10月25日习近平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分析1953年我国外交发生前所未有变化的原因,并指出50年代为了融入世界外交体系做出哪些努力?
(2)据材料二,概括1992年之后我国周边外交战略有了哪些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3)据材料三,归纳新时代周边外交有哪些战略目标。
【答案】(1)原因: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努力: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
(2)变化:注重发展共同繁荣的经济外交,实行多边外交,建立新型区域合作制度。原因: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发的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
(3)积极推进周边外交,争取良好的周边环境,带动周边国家实现共同发展。
【解析】
【详解】(1)原因:根据“‘朝鲜战争’结束之后,新中国外交显示出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可从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和“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等方面进行总结概括。努力: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国50年代分别参加了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
(2)变化:根据“发展到‘促进共同经济繁荣’的‘经济外交’战略,从双边关系扩大到周边地区国家整体发展。中国周边国家战略在国际制度合作上有重大创新”可总结变化的内容。原因:1992年以后我国周边外交战略发生变化的原因可从国内和国际两方面进行总结,从国内来看主要是深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从国际来看主要是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3)根据“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周边外交,为我国发展争取良好的周边环境,使我国发展更多惠及周边国家,实现共同发展”可总结概括我国新时代周边外交的战略目标。
28.王安石的理财思想对后世的改革具有借鉴意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朝廷首先选择这一跟京师财货供应直接相关的领域,作为财政制度改革的突破口。熙宁二年,“六路均输法”正式颁行。同时宋神宗任命善于理财的薛向为江、浙、荆、淮发运使,主持均输法的实施,均输法所获的效果比较明显。改善了京师的物质供应状况,供应脱节的问题有所扭转,消费大大减少,官方平均物价的措施以及在赋税征收方面的若干变通,确实给农民带来了部分方便,大大限制了富商大贾对市场和物价的操控。
材料二 市易法也是王安石“民不加赋而国用饶”理财思想的具体体现。熙宁六年,开封市易务改为都提举市易务,统辖各地市易务。市易务经营的商品范围及其广泛,……以致人们惊呼市易务欲“收天下之货,自作经营”。市易法推行不仅限制和打击了富商大贾的利益,也损害了中小商人的利益。
——摘编自卜宪群《中国通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均输法的实施所取得的明显效果,并分析均输法顺利推行的原因。
(2)除均输法、市易法外,材料二中王安石“民不加赋而国用饶”的改革举措还有哪些?
(3)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均输法、市易法的相同影响有哪些?它们共同实质是什么?
【答案】(1)效果:改善京师物质供应,扭转供应脱节问题,减少政府支出,给农民带来部分便利,限制了富商大贾对市场和物价的操控。原因:改革领域选择准确,用人得当,政策制定有效,统治者的支持等。
(2)募役法、方田均税法、青苗法等。
(3)影响:促进商品的流通和贸易发展,限制富商大贾操纵市场和物价,增加政府收入。但损害了商人利益,不利于商业发展。实质:政府采用宏观调控物价,以经济手段干预社会经济。
【解析】
【详解】(1)效果:根据“改善了京师的物质供应状况,供应脱节的问题有所扭转,消费大大减少,官方平均物价的措施以及在赋税征收方面的若干变通,确实给农民带来了部分方便,大大限制了富商大贾对市场和物价的操控”等内容可概括均输法实施所取得的效果。原因:根据“朝廷首先选择这一跟京师财货供应直接相关的领域,作为财政制度改革的突破口。……宋神宗任命善于理财的薛向为江、浙、荆、淮发运使,主持均输法的实施”等内容并结合所学可从改革领域的选择、用人、政策的制定和统治者的支持等角度进行概括。
(2)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有募役法、青苗法和方田均税法等。
(3)影响:根据“市易务经营的商品范围及其广泛,……市易法推行不仅限制和打击了富商大贾的利益,也损害了中小商人的利益。”并结合所学可从促进商品的流通和贸易发展,限制富商大贾操纵市场和物价,增加政府收入。但损害了商人利益,不利于商业发展等方面概括相关影响。实质: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均输法和市易法的实质为政府调控物价,干预社会经济发展。
29.农奴制改革是俄国近代历史的重要转折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搞改革呢?这就是把俄国拖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力量。地主农奴主不能阻挠俄国同欧洲商品交易的增长,不能保持住旧的崩溃的经济形态。如克里米亚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解放以前农民的“叛乱”每十年都要高涨一次。这使头号大地主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承认,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下面推翻要好些。
——列宁《“农民改革”和无产阶级农民革命》
材料二 1854—1887年部分省区土地价格的变动情况。(单位:卢布)
省名 1854—1859年1861年每俄亩的平均价格 0861年每俄亩定出的赎买贷款 每俄亩农民事实上支付 自由市场上每俄亩土地价格
1863—1873年 1882年 1887年
沃罗涅日 25.93 33.11 69.26 41.07 53.87 82.41
库尔斯克 30.14 40.91 75.55 40.42 81.78 112.22
——李桂英《亚历山大二世1861年农民改革研究》
材料三 1861年俄国自上而下的改革,延缓了革命但并不能消除革命。这次改革是按照农奴主利益进行的,因此,农奴制废除的很不彻底。改革后,沙皇政权基本原封不动,大部分的土地还是掌握在贵族地主手里,保存了贵族地主大土地占有制……俄国引起革命的各种社会矛盾,依然存在,并且继续在发展。
——张兴仪《浅谈一八六一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据材料一,归纳俄国进行农奴制改革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哪些经济现象?分析这些现象对农民的影响。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1861年改革“延缓了革命但并能消除革命”。
【答案】(1)地主和农奴矛盾激化,农奴起义不断;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暴露了农奴制的落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封建农奴制的严重阻碍,使俄国远远落后于西欧国家;俄国沙皇政府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
(2)现象:赎买价格高于当时的市场价格;农民实际支付的价格更高;1863年以后,地价快速上涨。
(3)俄国废除了农奴制,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沙皇统治。但农奴制改革不彻底,政治上保留了沙皇专制制度,经济上保留了大量的农奴制参与,没有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
【解析】
【详解】(1)根据“地主农奴主不能阻挠俄国同欧洲商品交易的增长,不能保持住旧的崩溃的经济形态。如克里米亚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解放以前农民的‘叛乱’每十年都要高涨一次。这使头号大地主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承认,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下面推翻要好些”等内容可总结概括俄国进行农奴制改革的原因,即地主和农奴矛盾激化,农奴起义不断;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暴露了农奴制的落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封建农奴制的严重阻碍,使俄国远远落后于西欧国家;俄国沙皇政府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
(2)根据材料二表格中的内容可以看出,当时俄国的农民赎买土地的价格要高于市场的价格,即农民实际支付的价格更高。而且1863年以后低价出现了快速上涨。
(3)根据“这次改革是按照农奴主利益进行的,因此,农奴制废除的很不彻底。改革后,沙皇政权基本原封不动,大部分的土地还是掌握在贵族地主手里,保存了贵族地主大土地占有制”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沙皇统治,所以说是“延缓了革命”。但俄国农奴制的改革并不彻底,政治上保留了沙皇专制制度,经济上保留了大量的农奴制参与,没有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所以说不能“消除革命”。
2019北京市海淀区高三文综历史下学期期中测试卷试题(一模)(答案)
2019北京市海淀区高三文综历史下学期期中测试卷试题(一模)(答案),高三下历史期中考,北京,莲山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