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知识点精编汇总填空练习(共五大模块)(附参考答案)
高中生物知识点精编汇总填空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高中生物主要分为五个模块:(1)分子与细胞(2)遗传和进化(3)稳态与环境(4)生物技术实践(微生物工程)(5)现代生物科技技术(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细胞及其分子组成1.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有()
高中生物知识点精编汇总填空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高中生物主要分为五个模块:(1)分子与细胞(2)遗传和进化(3)稳态与环境(4)生物技术实践(微生物工程)(5)现代生物科技技术(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细胞及其分子组成1.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有()
简介:高中生物必修3基础知识填空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人体的体液由存在于细胞内的____________和存在于细胞外的____________组成。2、由___________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3、用箭头连接表示下面三者之间的关系。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_______________。5、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_____溶液。6、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溶液渗透压与溶液的____________成正比。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________和_________。8、正常人的血浆近_______性,pH为_________。血浆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_______、_______等离子有关。9、___________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10、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直接环境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毛细淋巴管的直接环境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11、目前普遍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_______________的。12、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必要条件。稳态遭到破坏,会出现细胞代谢__________。1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_______,其结构基础是______________。14、反射弧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递是________向的。15、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_________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_________向的。16、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__。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____。17、神经纤维某处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细胞膜外侧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_________部位流向_________部位;细胞膜内侧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__________部位流向_________部位。18、突触是由前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_,与后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___相接触而形成。其组成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由于________只存在于________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_____________上,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_________向的。20、一般来说,位于__________的低级中枢受_________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21、当大脑皮层的________区受损伤,患运动性失语症。22、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在小脑、脑干和大脑中,与有关生理功能相对应的结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3、___________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___________分泌促胰液素。24、人的血糖水平正常值为__________________。6 25、血糖的来源主要有三个途径:(1)____________的消化、吸收;(2)__________的分解;(3)______________的转化。血糖的去路也有三条途径:(1)氧化分解成__________,释放_______;(2)合成_______________;(3)转化成__________________。26、胰高血糖素是由__________细胞分泌的,具有__________作用,胰岛素是由_________细胞分泌的,具有__________作用。它们之间相互_________,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27、在血糖调节过程中,胰岛素的作用结果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胰高血糖素也是如此,这种调节方式称为____________。该调节方式对于机体____________具有重要意义。28、在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过程中,下丘脑分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激素,该激素能作用于____________,使之分泌_________________激素,此激素作用于_____________,使其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几乎对_______________都能起作用。29、激素调节的特点:(1)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2)通过__________运输;(3)作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0、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调节。其中__________调节是主要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一方面,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___________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___________可以看做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另一方面,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___________的发育和功能,如幼年时___________缺乏(如缺碘),就影响脑的发育,成年时,甲状腺素分泌不足会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31、人体有三道防线,第一、二道防线属____________免疫,第三道防线属__________免疫。32、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主要靠____________增殖分化成_______________,再由____________产生___________发挥作用;细胞免疫主要靠__________增殖分化成______________,再由_____________接触__________发挥作用。33、过敏反应是指已__________的机体,在_______次接受__________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称为___________。免疫失调疾病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4、过敏反应的特点:(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5、免疫系统通过它的__________功能、______、______功能,实现它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36、胚芽鞘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_________,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_________,发生向光弯曲的部位是____________。37、生长素属________激素,而生长激素则属于_________激素。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长激素则由___________合成。38、生长素能从形态学_______端运输到形态学________端,这叫___________运输。39、生长素的作用具有_________性,即低浓度时______________,高浓度时_____________。生长素二重性的实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0、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叫_________________。6 41、植物激素是由_____________产生,能从_________部位运送到___________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___________影响的__________量有机物。42、植物的向光性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造成的:单侧光照射后,胚芽鞘_________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__________一侧,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________,从而造成向光弯曲。43、常见的植物激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能致使水稻患恶苗病,__________能促进果实成熟,_____________能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44、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_________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_____________共同调节。45、植物生长调节剂虽然也具有类同植物激素的功效,但因其是人工合成的,不是植物激素。其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优点。46、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_________种生物的_________个体形成种群。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种群的集合,构成_________。47、种群在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它是种群最_________的数量特征。48、估算植物种群密度常用__________法,其常用的取样方法有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_。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_____________,不能掺入______________。49、估算动物种群密度常用______________法。50、根据种群的年龄结构,可将种群的年龄组成分为三种类型,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1、“J”型增长曲线出现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52、“S”型增长曲线出现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3、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__________________,又称______。54、K值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__________的影响。55、种间关系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56、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57、森林中的植物有垂直分层现象,这主要与________有关。森林中的鸟类有垂直分层现象,这主要与________有关。58、发生在裸岩上的群落演替为______演替,弃耕农田上的演替为______演替。59、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60、由___________与它的____________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______。6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__________是必不可少的成分。联系着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成分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6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3、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_______。64、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____________________渠道进行的。65、草→ 蚱蜢→蛙→蛇→鹰,成分: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营养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66、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6 67、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从_______________开始。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68、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大约是___________。69、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般不超过________个营养级。70、下一营养级不能得到上一营养级的全部能量,原因有:(1)各营养级生物体内的大量能量被________________;(2)其次是上一个营养级的部分能量_________________;(3)还有少数能量被________利用。71、在能量金字塔最下端的是第____营养级,含能量最____。最上端的是最___营养级,含能量最________。72、从能量金字塔以看出,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________。73、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________关系,使能量____。74、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5、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中的存在形式: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76、碳在生物体内的主要存在形式:_____________。77、大气CO2中的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8、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发生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之间。79、生态系统中,碳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_____________。80、在生态系统中,将CO2 释放到大气中的过程是____________。81、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关系:二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质是能量的___________,能量是物质循环的___________。8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有重要作用:(1)_____________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2)_____________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3)信息还能够调节_____________关系,以维持____________的稳定。83、生态系统所具有的________或__________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84、恢复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遭到外来干扰因素_________以后_________到原状的能力。一般来说,恢复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成_________。85、一个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其恢复力稳定性越________。86、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87、生物多样性包括__________多样性、__________多样性和________多样性。88、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_________价值、_________价值和__________价值。89、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可以概括为__________保护和__________保护两大类。_______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90、我们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__________、___________开发利用,而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_______________就是最好的保护。91、今天,___________________观念已是针对全球性生态环境等问题形成的新思维。它的含义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它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6 附:部分参考答案1.细胞内液、的细胞外液2.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淋巴3、用箭头连接表示下面三者之间的关系。4.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5.盐6.渗透压、酸碱度、温度7.溶液的浓度、无机盐、蛋白质、Na+和Cl-8.中、7.35-7.45、HCO3- 、HPO4-9.内环境10.血浆和组织液、淋巴和组织液11.神经—体液—免疫、有一定限度的12.正常生命活动、紊乱 13.反射、反射弧14。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单向15.双向、单向的16.外正内负、外负内正 17.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18。突触小体的膜、细胞体或树突的膜、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19.神经递质、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单向20.脊髓、脑21.S22.大脑,小脑,脑干23.促胰液素、小肠粘膜24.0.8-1.2g/L25.(1)食物(2)肝糖原的分解;(3)脂肪等非糖物质(1)CO2和水,能量;(2)肝糖原和肌糖原;(3)转化成脂肪,某些氨基酸等。 26.胰岛A细胞、升血糖、胰岛B细胞、降血糖、拮抗27.反馈调节、维持稳态28.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全身所有细胞29.(1)微量和高效;(2)通过体液运输; (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30.神经和体液、神经调节中枢神经,体液调节 神经系统 甲状腺激素 31.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32.B细胞、浆细胞、浆细胞、抗体、T细胞、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靶细胞 33.免疫、再、相同、过敏原、自身免疫疾病(实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反应(实例:皮肤荨麻疹)、免疫缺陷病 (实例:艾滋病)34.(1)发作迅速、反映强烈、消退较快; (2)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 (3)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35.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36.尖端、尖端、尖端以下37.植物、动物、幼嫩的牙,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垂体 38.上、下、极性运输39.两重性、促进、抑制、顶端优势、根的向地性。6 40.顶端优势41。植物体内、产生部位、作用部位、显著、微量42.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向光不均匀43.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乙烯、脱落酸。赤霉素、乙烯、脱落酸44、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45、植物生长调节剂虽然也具有类同植物激素的功效,但因其是人工合成的,不是植物激素。46、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构成生物群落。47、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它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48、估算植物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其常用的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及等距取样法。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49、估算动物种群密度常用标志重捕法。50、根据种群的年龄结构,可将种群的年龄组成分为三种类型,即增长型、稳定型、衰退性。51、“J”型增长曲线出现的条件: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52、“S”型增长曲线出现的条件食物和空间等有限53、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54、K值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环境的影响。55、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寄生和互利共生等。56、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57、森林中的植物有垂直分层现象,这主要与光照强度有关。森林中的鸟类有垂直分层现象,这主要与食物种类有关。58、发生在裸岩上的群落演替为初生演替,弃耕农田上的演替为次生演替。59、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60、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6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物质和能量、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其中,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分解者是必不可少的成分。联系着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成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6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指的是食物链(网)63、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64、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网)渠道进行的。 65.成 分: 生产者 初级消费者 次级消费者 三级消费者 四级消费者 营养级:第一营养级 第二营养级 第三营养级 第四营养级 第五营养级66、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67、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全部太阳能。68、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大约是10%~20%。6
简介:高中生物必修3基础知识填空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人体的体液由存在于细胞内的____________和存在于细胞外的____________组成。2、由___________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3、用箭头连接表示下面三者之间的关系。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_______________。5、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_____溶液。6、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溶液渗透压与溶液的____________成正比。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________和_________。8、正常人的血浆近_______性,pH为_________。血浆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_______、_______等离子有关。9、___________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10、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直接环境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毛细淋巴管的直接环境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11、目前普遍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_______________的。12、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必要条件。稳态遭到破坏,会出现细胞代谢__________。1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_______,其结构基础是______________。14、反射弧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递是________向的。15、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_________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_________向的。16、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__。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____。17、神经纤维某处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细胞膜外侧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_________部位流向_________部位;细胞膜内侧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__________部位流向_________部位。18、突触是由前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_,与后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___相接触而形成。其组成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由于________只存在于________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_____________上,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_________向的。20、一般来说,位于__________的低级中枢受_________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21、当大脑皮层的________区受损伤,患运动性失语症。22、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在小脑、脑干和大脑中,与有关生理功能相对应的结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3、___________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___________分泌促胰液素。24、人的血糖水平正常值为__________________。6 25、血糖的来源主要有三个途径:(1)____________的消化、吸收;(2)__________的分解;(3)______________的转化。血糖的去路也有三条途径:(1)氧化分解成__________,释放_______;(2)合成_______________;(3)转化成__________________。26、胰高血糖素是由__________细胞分泌的,具有__________作用,胰岛素是由_________细胞分泌的,具有__________作用。它们之间相互_________,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27、在血糖调节过程中,胰岛素的作用结果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胰高血糖素也是如此,这种调节方式称为____________。该调节方式对于机体____________具有重要意义。28、在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过程中,下丘脑分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激素,该激素能作用于____________,使之分泌_________________激素,此激素作用于_____________,使其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几乎对_______________都能起作用。29、激素调节的特点:(1)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2)通过__________运输;(3)作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0、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调节。其中__________调节是主要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一方面,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___________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___________可以看做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另一方面,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___________的发育和功能,如幼年时___________缺乏(如缺碘),就影响脑的发育,成年时,甲状腺素分泌不足会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31、人体有三道防线,第一、二道防线属____________免疫,第三道防线属__________免疫。32、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主要靠____________增殖分化成_______________,再由____________产生___________发挥作用;细胞免疫主要靠__________增殖分化成______________,再由_____________接触__________发挥作用。33、过敏反应是指已__________的机体,在_______次接受__________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称为___________。免疫失调疾病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4、过敏反应的特点:(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5、免疫系统通过它的__________功能、______、______功能,实现它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36、胚芽鞘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_________,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_________,发生向光弯曲的部位是____________。37、生长素属________激素,而生长激素则属于_________激素。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长激素则由___________合成。38、生长素能从形态学_______端运输到形态学________端,这叫___________运输。39、生长素的作用具有_________性,即低浓度时______________,高浓度时_____________。生长素二重性的实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0、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叫_________________。6 41、植物激素是由_____________产生,能从_________部位运送到___________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___________影响的__________量有机物。42、植物的向光性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造成的:单侧光照射后,胚芽鞘_________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__________一侧,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________,从而造成向光弯曲。43、常见的植物激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能致使水稻患恶苗病,__________能促进果实成熟,_____________能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44、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_________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_____________共同调节。45、植物生长调节剂虽然也具有类同植物激素的功效,但因其是人工合成的,不是植物激素。其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优点。46、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_________种生物的_________个体形成种群。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种群的集合,构成_________。47、种群在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它是种群最_________的数量特征。48、估算植物种群密度常用__________法,其常用的取样方法有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_。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_____________,不能掺入______________。49、估算动物种群密度常用______________法。50、根据种群的年龄结构,可将种群的年龄组成分为三种类型,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1、“J”型增长曲线出现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52、“S”型增长曲线出现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3、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__________________,又称______。54、K值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__________的影响。55、种间关系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56、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57、森林中的植物有垂直分层现象,这主要与________有关。森林中的鸟类有垂直分层现象,这主要与________有关。58、发生在裸岩上的群落演替为______演替,弃耕农田上的演替为______演替。59、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60、由___________与它的____________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______。6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__________是必不可少的成分。联系着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成分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6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3、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_______。64、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____________________渠道进行的。65、草→ 蚱蜢→蛙→蛇→鹰,成分: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营养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66、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6 67、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从_______________开始。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68、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大约是___________。69、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般不超过________个营养级。70、下一营养级不能得到上一营养级的全部能量,原因有:(1)各营养级生物体内的大量能量被________________;(2)其次是上一个营养级的部分能量_________________;(3)还有少数能量被________利用。71、在能量金字塔最下端的是第____营养级,含能量最____。最上端的是最___营养级,含能量最________。72、从能量金字塔以看出,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________。73、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________关系,使能量____。74、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5、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中的存在形式: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76、碳在生物体内的主要存在形式:_____________。77、大气CO2中的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8、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发生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之间。79、生态系统中,碳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_____________。80、在生态系统中,将CO2 释放到大气中的过程是____________。81、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关系:二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质是能量的___________,能量是物质循环的___________。8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有重要作用:(1)_____________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2)_____________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3)信息还能够调节_____________关系,以维持____________的稳定。83、生态系统所具有的________或__________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84、恢复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遭到外来干扰因素_________以后_________到原状的能力。一般来说,恢复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成_________。85、一个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其恢复力稳定性越________。86、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87、生物多样性包括__________多样性、__________多样性和________多样性。88、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_________价值、_________价值和__________价值。89、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可以概括为__________保护和__________保护两大类。_______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90、我们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__________、___________开发利用,而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_______________就是最好的保护。91、今天,___________________观念已是针对全球性生态环境等问题形成的新思维。它的含义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它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6 附:部分参考答案1.细胞内液、的细胞外液2.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淋巴3、用箭头连接表示下面三者之间的关系。4.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5.盐6.渗透压、酸碱度、温度7.溶液的浓度、无机盐、蛋白质、Na+和Cl-8.中、7.35-7.45、HCO3- 、HPO4-9.内环境10.血浆和组织液、淋巴和组织液11.神经—体液—免疫、有一定限度的12.正常生命活动、紊乱 13.反射、反射弧14。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单向15.双向、单向的16.外正内负、外负内正 17.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18。突触小体的膜、细胞体或树突的膜、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19.神经递质、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单向20.脊髓、脑21.S22.大脑,小脑,脑干23.促胰液素、小肠粘膜24.0.8-1.2g/L25.(1)食物(2)肝糖原的分解;(3)脂肪等非糖物质(1)CO2和水,能量;(2)肝糖原和肌糖原;(3)转化成脂肪,某些氨基酸等。 26.胰岛A细胞、升血糖、胰岛B细胞、降血糖、拮抗27.反馈调节、维持稳态28.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全身所有细胞29.(1)微量和高效;(2)通过体液运输; (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30.神经和体液、神经调节中枢神经,体液调节 神经系统 甲状腺激素 31.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32.B细胞、浆细胞、浆细胞、抗体、T细胞、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靶细胞 33.免疫、再、相同、过敏原、自身免疫疾病(实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反应(实例:皮肤荨麻疹)、免疫缺陷病 (实例:艾滋病)34.(1)发作迅速、反映强烈、消退较快; (2)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 (3)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35.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36.尖端、尖端、尖端以下37.植物、动物、幼嫩的牙,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垂体 38.上、下、极性运输39.两重性、促进、抑制、顶端优势、根的向地性。6 40.顶端优势41。植物体内、产生部位、作用部位、显著、微量42.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向光不均匀43.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乙烯、脱落酸。赤霉素、乙烯、脱落酸44、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45、植物生长调节剂虽然也具有类同植物激素的功效,但因其是人工合成的,不是植物激素。46、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构成生物群落。47、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它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48、估算植物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其常用的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及等距取样法。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49、估算动物种群密度常用标志重捕法。50、根据种群的年龄结构,可将种群的年龄组成分为三种类型,即增长型、稳定型、衰退性。51、“J”型增长曲线出现的条件: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52、“S”型增长曲线出现的条件食物和空间等有限53、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54、K值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环境的影响。55、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寄生和互利共生等。56、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57、森林中的植物有垂直分层现象,这主要与光照强度有关。森林中的鸟类有垂直分层现象,这主要与食物种类有关。58、发生在裸岩上的群落演替为初生演替,弃耕农田上的演替为次生演替。59、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60、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6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物质和能量、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其中,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分解者是必不可少的成分。联系着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成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6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指的是食物链(网)63、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64、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网)渠道进行的。 65.成 分: 生产者 初级消费者 次级消费者 三级消费者 四级消费者 营养级:第一营养级 第二营养级 第三营养级 第四营养级 第五营养级66、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67、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全部太阳能。68、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大约是10%~20%。6
简介:高中生物必修3基础知识填空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人体的体液由存在于细胞内的____________和存在于细胞外的____________组成。2、由___________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3、用箭头连接表示下面三者之间的关系。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_______________。5、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_____溶液。6、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溶液渗透压与溶液的____________成正比。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________和_________。8、正常人的血浆近_______性,pH为_________。血浆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_______、_______等离子有关。9、___________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10、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直接环境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毛细淋巴管的直接环境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11、目前普遍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_______________的。12、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必要条件。稳态遭到破坏,会出现细胞代谢__________。1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_______,其结构基础是______________。14、反射弧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递是________向的。15、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_________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_________向的。16、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__。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____。17、神经纤维某处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细胞膜外侧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_________部位流向_________部位;细胞膜内侧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__________部位流向_________部位。18、突触是由前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_,与后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___相接触而形成。其组成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由于________只存在于________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_____________上,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_________向的。20、一般来说,位于__________的低级中枢受_________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21、当大脑皮层的________区受损伤,患运动性失语症。22、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在小脑、脑干和大脑中,与有关生理功能相对应的结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3、___________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___________分泌促胰液素。24、人的血糖水平正常值为__________________。6 25、血糖的来源主要有三个途径:(1)____________的消化、吸收;(2)__________的分解;(3)______________的转化。血糖的去路也有三条途径:(1)氧化分解成__________,释放_______;(2)合成_______________;(3)转化成__________________。26、胰高血糖素是由__________细胞分泌的,具有__________作用,胰岛素是由_________细胞分泌的,具有__________作用。它们之间相互_________,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27、在血糖调节过程中,胰岛素的作用结果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胰高血糖素也是如此,这种调节方式称为____________。该调节方式对于机体____________具有重要意义。28、在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过程中,下丘脑分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激素,该激素能作用于____________,使之分泌_________________激素,此激素作用于_____________,使其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几乎对_______________都能起作用。29、激素调节的特点:(1)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2)通过__________运输;(3)作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0、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调节。其中__________调节是主要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一方面,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___________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___________可以看做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另一方面,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___________的发育和功能,如幼年时___________缺乏(如缺碘),就影响脑的发育,成年时,甲状腺素分泌不足会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31、人体有三道防线,第一、二道防线属____________免疫,第三道防线属__________免疫。32、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主要靠____________增殖分化成_______________,再由____________产生___________发挥作用;细胞免疫主要靠__________增殖分化成______________,再由_____________接触__________发挥作用。33、过敏反应是指已__________的机体,在_______次接受__________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称为___________。免疫失调疾病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4、过敏反应的特点:(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5、免疫系统通过它的__________功能、______、______功能,实现它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36、胚芽鞘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_________,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_________,发生向光弯曲的部位是____________。37、生长素属________激素,而生长激素则属于_________激素。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长激素则由___________合成。38、生长素能从形态学_______端运输到形态学________端,这叫___________运输。39、生长素的作用具有_________性,即低浓度时______________,高浓度时_____________。生长素二重性的实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0、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叫_________________。6 41、植物激素是由_____________产生,能从_________部位运送到___________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___________影响的__________量有机物。42、植物的向光性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造成的:单侧光照射后,胚芽鞘_________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__________一侧,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________,从而造成向光弯曲。43、常见的植物激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能致使水稻患恶苗病,__________能促进果实成熟,_____________能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44、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_________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_____________共同调节。45、植物生长调节剂虽然也具有类同植物激素的功效,但因其是人工合成的,不是植物激素。其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优点。46、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_________种生物的_________个体形成种群。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种群的集合,构成_________。47、种群在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它是种群最_________的数量特征。48、估算植物种群密度常用__________法,其常用的取样方法有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_。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_____________,不能掺入______________。49、估算动物种群密度常用______________法。50、根据种群的年龄结构,可将种群的年龄组成分为三种类型,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1、“J”型增长曲线出现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52、“S”型增长曲线出现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3、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__________________,又称______。54、K值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__________的影响。55、种间关系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56、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57、森林中的植物有垂直分层现象,这主要与________有关。森林中的鸟类有垂直分层现象,这主要与________有关。58、发生在裸岩上的群落演替为______演替,弃耕农田上的演替为______演替。59、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60、由___________与它的____________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______。6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__________是必不可少的成分。联系着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成分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6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3、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_______。64、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____________________渠道进行的。65、草→ 蚱蜢→蛙→蛇→鹰,成分: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营养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66、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6 67、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从_______________开始。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68、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大约是___________。69、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般不超过________个营养级。70、下一营养级不能得到上一营养级的全部能量,原因有:(1)各营养级生物体内的大量能量被________________;(2)其次是上一个营养级的部分能量_________________;(3)还有少数能量被________利用。71、在能量金字塔最下端的是第____营养级,含能量最____。最上端的是最___营养级,含能量最________。72、从能量金字塔以看出,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________。73、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________关系,使能量____。74、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5、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中的存在形式: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76、碳在生物体内的主要存在形式:_____________。77、大气CO2中的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8、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发生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之间。79、生态系统中,碳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_____________。80、在生态系统中,将CO2 释放到大气中的过程是____________。81、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关系:二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质是能量的___________,能量是物质循环的___________。8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有重要作用:(1)_____________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2)_____________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3)信息还能够调节_____________关系,以维持____________的稳定。83、生态系统所具有的________或__________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84、恢复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遭到外来干扰因素_________以后_________到原状的能力。一般来说,恢复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成_________。85、一个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其恢复力稳定性越________。86、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87、生物多样性包括__________多样性、__________多样性和________多样性。88、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_________价值、_________价值和__________价值。89、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可以概括为__________保护和__________保护两大类。_______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90、我们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__________、___________开发利用,而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_______________就是最好的保护。91、今天,___________________观念已是针对全球性生态环境等问题形成的新思维。它的含义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它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6 附:部分参考答案1.细胞内液、的细胞外液2.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淋巴3、用箭头连接表示下面三者之间的关系。4.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5.盐6.渗透压、酸碱度、温度7.溶液的浓度、无机盐、蛋白质、Na+和Cl-8.中、7.35-7.45、HCO3- 、HPO4-9.内环境10.血浆和组织液、淋巴和组织液11.神经—体液—免疫、有一定限度的12.正常生命活动、紊乱 13.反射、反射弧14。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单向15.双向、单向的16.外正内负、外负内正 17.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18。突触小体的膜、细胞体或树突的膜、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19.神经递质、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单向20.脊髓、脑21.S22.大脑,小脑,脑干23.促胰液素、小肠粘膜24.0.8-1.2g/L25.(1)食物(2)肝糖原的分解;(3)脂肪等非糖物质(1)CO2和水,能量;(2)肝糖原和肌糖原;(3)转化成脂肪,某些氨基酸等。 26.胰岛A细胞、升血糖、胰岛B细胞、降血糖、拮抗27.反馈调节、维持稳态28.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全身所有细胞29.(1)微量和高效;(2)通过体液运输; (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30.神经和体液、神经调节中枢神经,体液调节 神经系统 甲状腺激素 31.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32.B细胞、浆细胞、浆细胞、抗体、T细胞、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靶细胞 33.免疫、再、相同、过敏原、自身免疫疾病(实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反应(实例:皮肤荨麻疹)、免疫缺陷病 (实例:艾滋病)34.(1)发作迅速、反映强烈、消退较快; (2)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 (3)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35.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36.尖端、尖端、尖端以下37.植物、动物、幼嫩的牙,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垂体 38.上、下、极性运输39.两重性、促进、抑制、顶端优势、根的向地性。6 40.顶端优势41。植物体内、产生部位、作用部位、显著、微量42.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向光不均匀43.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乙烯、脱落酸。赤霉素、乙烯、脱落酸44、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45、植物生长调节剂虽然也具有类同植物激素的功效,但因其是人工合成的,不是植物激素。46、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构成生物群落。47、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它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48、估算植物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其常用的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及等距取样法。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49、估算动物种群密度常用标志重捕法。50、根据种群的年龄结构,可将种群的年龄组成分为三种类型,即增长型、稳定型、衰退性。51、“J”型增长曲线出现的条件: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52、“S”型增长曲线出现的条件食物和空间等有限53、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54、K值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环境的影响。55、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寄生和互利共生等。56、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57、森林中的植物有垂直分层现象,这主要与光照强度有关。森林中的鸟类有垂直分层现象,这主要与食物种类有关。58、发生在裸岩上的群落演替为初生演替,弃耕农田上的演替为次生演替。59、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60、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6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物质和能量、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其中,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分解者是必不可少的成分。联系着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成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6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指的是食物链(网)63、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64、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网)渠道进行的。 65.成 分: 生产者 初级消费者 次级消费者 三级消费者 四级消费者 营养级:第一营养级 第二营养级 第三营养级 第四营养级 第五营养级66、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67、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全部太阳能。68、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大约是10%~20%。6
简介:高中生物必修3基础知识填空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人体的体液由存在于细胞内的____________和存在于细胞外的____________组成。2、由___________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3、用箭头连接表示下面三者之间的关系。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_______________。5、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_____溶液。6、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溶液渗透压与溶液的____________成正比。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________和_________。8、正常人的血浆近_______性,pH为_________。血浆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_______、_______等离子有关。9、___________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10、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直接环境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毛细淋巴管的直接环境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11、目前普遍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_______________的。12、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必要条件。稳态遭到破坏,会出现细胞代谢__________。1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_______,其结构基础是______________。14、反射弧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递是________向的。15、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_________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_________向的。16、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__。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____。17、神经纤维某处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细胞膜外侧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_________部位流向_________部位;细胞膜内侧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__________部位流向_________部位。18、突触是由前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_,与后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___相接触而形成。其组成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由于________只存在于________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_____________上,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_________向的。20、一般来说,位于__________的低级中枢受_________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21、当大脑皮层的________区受损伤,患运动性失语症。22、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在小脑、脑干和大脑中,与有关生理功能相对应的结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3、___________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___________分泌促胰液素。24、人的血糖水平正常值为__________________。6 25、血糖的来源主要有三个途径:(1)____________的消化、吸收;(2)__________的分解;(3)______________的转化。血糖的去路也有三条途径:(1)氧化分解成__________,释放_______;(2)合成_______________;(3)转化成__________________。26、胰高血糖素是由__________细胞分泌的,具有__________作用,胰岛素是由_________细胞分泌的,具有__________作用。它们之间相互_________,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27、在血糖调节过程中,胰岛素的作用结果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胰高血糖素也是如此,这种调节方式称为____________。该调节方式对于机体____________具有重要意义。28、在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过程中,下丘脑分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激素,该激素能作用于____________,使之分泌_________________激素,此激素作用于_____________,使其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几乎对_______________都能起作用。29、激素调节的特点:(1)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2)通过__________运输;(3)作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0、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调节。其中__________调节是主要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一方面,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___________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___________可以看做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另一方面,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___________的发育和功能,如幼年时___________缺乏(如缺碘),就影响脑的发育,成年时,甲状腺素分泌不足会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31、人体有三道防线,第一、二道防线属____________免疫,第三道防线属__________免疫。32、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主要靠____________增殖分化成_______________,再由____________产生___________发挥作用;细胞免疫主要靠__________增殖分化成______________,再由_____________接触__________发挥作用。33、过敏反应是指已__________的机体,在_______次接受__________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称为___________。免疫失调疾病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4、过敏反应的特点:(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5、免疫系统通过它的__________功能、______、______功能,实现它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36、胚芽鞘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_________,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_________,发生向光弯曲的部位是____________。37、生长素属________激素,而生长激素则属于_________激素。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长激素则由___________合成。38、生长素能从形态学_______端运输到形态学________端,这叫___________运输。39、生长素的作用具有_________性,即低浓度时______________,高浓度时_____________。生长素二重性的实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0、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叫_________________。6 41、植物激素是由_____________产生,能从_________部位运送到___________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___________影响的__________量有机物。42、植物的向光性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造成的:单侧光照射后,胚芽鞘_________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__________一侧,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________,从而造成向光弯曲。43、常见的植物激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能致使水稻患恶苗病,__________能促进果实成熟,_____________能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44、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_________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_____________共同调节。45、植物生长调节剂虽然也具有类同植物激素的功效,但因其是人工合成的,不是植物激素。其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优点。46、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_________种生物的_________个体形成种群。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种群的集合,构成_________。47、种群在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它是种群最_________的数量特征。48、估算植物种群密度常用__________法,其常用的取样方法有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_。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_____________,不能掺入______________。49、估算动物种群密度常用______________法。50、根据种群的年龄结构,可将种群的年龄组成分为三种类型,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1、“J”型增长曲线出现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52、“S”型增长曲线出现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3、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__________________,又称______。54、K值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__________的影响。55、种间关系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56、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57、森林中的植物有垂直分层现象,这主要与________有关。森林中的鸟类有垂直分层现象,这主要与________有关。58、发生在裸岩上的群落演替为______演替,弃耕农田上的演替为______演替。59、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60、由___________与它的____________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______。6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__________是必不可少的成分。联系着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成分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6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3、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_______。64、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____________________渠道进行的。65、草→ 蚱蜢→蛙→蛇→鹰,成分: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营养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66、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6 67、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从_______________开始。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68、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大约是___________。69、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般不超过________个营养级。70、下一营养级不能得到上一营养级的全部能量,原因有:(1)各营养级生物体内的大量能量被________________;(2)其次是上一个营养级的部分能量_________________;(3)还有少数能量被________利用。71、在能量金字塔最下端的是第____营养级,含能量最____。最上端的是最___营养级,含能量最________。72、从能量金字塔以看出,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________。73、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________关系,使能量____。74、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5、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中的存在形式: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76、碳在生物体内的主要存在形式:_____________。77、大气CO2中的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8、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发生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之间。79、生态系统中,碳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_____________。80、在生态系统中,将CO2 释放到大气中的过程是____________。81、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关系:二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质是能量的___________,能量是物质循环的___________。8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有重要作用:(1)_____________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2)_____________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3)信息还能够调节_____________关系,以维持____________的稳定。83、生态系统所具有的________或__________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84、恢复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遭到外来干扰因素_________以后_________到原状的能力。一般来说,恢复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成_________。85、一个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其恢复力稳定性越________。86、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87、生物多样性包括__________多样性、__________多样性和________多样性。88、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_________价值、_________价值和__________价值。89、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可以概括为__________保护和__________保护两大类。_______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90、我们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__________、___________开发利用,而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_______________就是最好的保护。91、今天,___________________观念已是针对全球性生态环境等问题形成的新思维。它的含义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它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6 附:部分参考答案1.细胞内液、的细胞外液2.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淋巴3、用箭头连接表示下面三者之间的关系。4.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5.盐6.渗透压、酸碱度、温度7.溶液的浓度、无机盐、蛋白质、Na+和Cl-8.中、7.35-7.45、HCO3- 、HPO4-9.内环境10.血浆和组织液、淋巴和组织液11.神经—体液—免疫、有一定限度的12.正常生命活动、紊乱 13.反射、反射弧14。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单向15.双向、单向的16.外正内负、外负内正 17.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18。突触小体的膜、细胞体或树突的膜、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19.神经递质、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单向20.脊髓、脑21.S22.大脑,小脑,脑干23.促胰液素、小肠粘膜24.0.8-1.2g/L25.(1)食物(2)肝糖原的分解;(3)脂肪等非糖物质(1)CO2和水,能量;(2)肝糖原和肌糖原;(3)转化成脂肪,某些氨基酸等。 26.胰岛A细胞、升血糖、胰岛B细胞、降血糖、拮抗27.反馈调节、维持稳态28.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全身所有细胞29.(1)微量和高效;(2)通过体液运输; (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30.神经和体液、神经调节中枢神经,体液调节 神经系统 甲状腺激素 31.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32.B细胞、浆细胞、浆细胞、抗体、T细胞、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靶细胞 33.免疫、再、相同、过敏原、自身免疫疾病(实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反应(实例:皮肤荨麻疹)、免疫缺陷病 (实例:艾滋病)34.(1)发作迅速、反映强烈、消退较快; (2)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 (3)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35.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36.尖端、尖端、尖端以下37.植物、动物、幼嫩的牙,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垂体 38.上、下、极性运输39.两重性、促进、抑制、顶端优势、根的向地性。6 40.顶端优势41。植物体内、产生部位、作用部位、显著、微量42.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向光不均匀43.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乙烯、脱落酸。赤霉素、乙烯、脱落酸44、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45、植物生长调节剂虽然也具有类同植物激素的功效,但因其是人工合成的,不是植物激素。46、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构成生物群落。47、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它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48、估算植物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其常用的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及等距取样法。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49、估算动物种群密度常用标志重捕法。50、根据种群的年龄结构,可将种群的年龄组成分为三种类型,即增长型、稳定型、衰退性。51、“J”型增长曲线出现的条件: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52、“S”型增长曲线出现的条件食物和空间等有限53、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54、K值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环境的影响。55、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寄生和互利共生等。56、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57、森林中的植物有垂直分层现象,这主要与光照强度有关。森林中的鸟类有垂直分层现象,这主要与食物种类有关。58、发生在裸岩上的群落演替为初生演替,弃耕农田上的演替为次生演替。59、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60、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6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物质和能量、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其中,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分解者是必不可少的成分。联系着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成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6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指的是食物链(网)63、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64、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网)渠道进行的。 65.成 分: 生产者 初级消费者 次级消费者 三级消费者 四级消费者 营养级:第一营养级 第二营养级 第三营养级 第四营养级 第五营养级66、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67、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全部太阳能。68、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大约是10%~20%。6
简介:高中生物必修3基础知识填空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人体的体液由存在于细胞内的____________和存在于细胞外的____________组成。2、由___________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3、用箭头连接表示下面三者之间的关系。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_______________。5、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_____溶液。6、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溶液渗透压与溶液的____________成正比。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________和_________。8、正常人的血浆近_______性,pH为_________。血浆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_______、_______等离子有关。9、___________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10、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直接环境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毛细淋巴管的直接环境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11、目前普遍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_______________的。12、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必要条件。稳态遭到破坏,会出现细胞代谢__________。1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_______,其结构基础是______________。14、反射弧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递是________向的。15、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_________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_________向的。16、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__。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____。17、神经纤维某处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细胞膜外侧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_________部位流向_________部位;细胞膜内侧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__________部位流向_________部位。18、突触是由前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_,与后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___相接触而形成。其组成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由于________只存在于________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_____________上,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_________向的。20、一般来说,位于__________的低级中枢受_________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21、当大脑皮层的________区受损伤,患运动性失语症。22、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在小脑、脑干和大脑中,与有关生理功能相对应的结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3、___________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___________分泌促胰液素。24、人的血糖水平正常值为__________________。6 25、血糖的来源主要有三个途径:(1)____________的消化、吸收;(2)__________的分解;(3)______________的转化。血糖的去路也有三条途径:(1)氧化分解成__________,释放_______;(2)合成_______________;(3)转化成__________________。26、胰高血糖素是由__________细胞分泌的,具有__________作用,胰岛素是由_________细胞分泌的,具有__________作用。它们之间相互_________,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27、在血糖调节过程中,胰岛素的作用结果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胰高血糖素也是如此,这种调节方式称为____________。该调节方式对于机体____________具有重要意义。28、在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过程中,下丘脑分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激素,该激素能作用于____________,使之分泌_________________激素,此激素作用于_____________,使其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几乎对_______________都能起作用。29、激素调节的特点:(1)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2)通过__________运输;(3)作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0、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调节。其中__________调节是主要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一方面,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___________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___________可以看做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另一方面,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___________的发育和功能,如幼年时___________缺乏(如缺碘),就影响脑的发育,成年时,甲状腺素分泌不足会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31、人体有三道防线,第一、二道防线属____________免疫,第三道防线属__________免疫。32、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主要靠____________增殖分化成_______________,再由____________产生___________发挥作用;细胞免疫主要靠__________增殖分化成______________,再由_____________接触__________发挥作用。33、过敏反应是指已__________的机体,在_______次接受__________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称为___________。免疫失调疾病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4、过敏反应的特点:(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5、免疫系统通过它的__________功能、______、______功能,实现它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36、胚芽鞘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_________,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_________,发生向光弯曲的部位是____________。37、生长素属________激素,而生长激素则属于_________激素。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长激素则由___________合成。38、生长素能从形态学_______端运输到形态学________端,这叫___________运输。39、生长素的作用具有_________性,即低浓度时______________,高浓度时_____________。生长素二重性的实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0、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叫_________________。6 41、植物激素是由_____________产生,能从_________部位运送到___________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___________影响的__________量有机物。42、植物的向光性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造成的:单侧光照射后,胚芽鞘_________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__________一侧,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________,从而造成向光弯曲。43、常见的植物激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能致使水稻患恶苗病,__________能促进果实成熟,_____________能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44、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_________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_____________共同调节。45、植物生长调节剂虽然也具有类同植物激素的功效,但因其是人工合成的,不是植物激素。其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优点。46、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_________种生物的_________个体形成种群。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种群的集合,构成_________。47、种群在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它是种群最_________的数量特征。48、估算植物种群密度常用__________法,其常用的取样方法有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_。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_____________,不能掺入______________。49、估算动物种群密度常用______________法。50、根据种群的年龄结构,可将种群的年龄组成分为三种类型,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1、“J”型增长曲线出现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52、“S”型增长曲线出现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3、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__________________,又称______。54、K值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__________的影响。55、种间关系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56、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57、森林中的植物有垂直分层现象,这主要与________有关。森林中的鸟类有垂直分层现象,这主要与________有关。58、发生在裸岩上的群落演替为______演替,弃耕农田上的演替为______演替。59、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60、由___________与它的____________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______。6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__________是必不可少的成分。联系着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成分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6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3、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_______。64、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____________________渠道进行的。65、草→ 蚱蜢→蛙→蛇→鹰,成分: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营养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66、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6 67、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从_______________开始。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68、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大约是___________。69、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般不超过________个营养级。70、下一营养级不能得到上一营养级的全部能量,原因有:(1)各营养级生物体内的大量能量被________________;(2)其次是上一个营养级的部分能量_________________;(3)还有少数能量被________利用。71、在能量金字塔最下端的是第____营养级,含能量最____。最上端的是最___营养级,含能量最________。72、从能量金字塔以看出,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________。73、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________关系,使能量____。74、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5、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中的存在形式: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76、碳在生物体内的主要存在形式:_____________。77、大气CO2中的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8、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发生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之间。79、生态系统中,碳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_____________。80、在生态系统中,将CO2 释放到大气中的过程是____________。81、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关系:二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质是能量的___________,能量是物质循环的___________。8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有重要作用:(1)_____________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2)_____________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3)信息还能够调节_____________关系,以维持____________的稳定。83、生态系统所具有的________或__________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84、恢复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遭到外来干扰因素_________以后_________到原状的能力。一般来说,恢复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成_________。85、一个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其恢复力稳定性越________。86、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87、生物多样性包括__________多样性、__________多样性和________多样性。88、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_________价值、_________价值和__________价值。89、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可以概括为__________保护和__________保护两大类。_______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90、我们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__________、___________开发利用,而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_______________就是最好的保护。91、今天,___________________观念已是针对全球性生态环境等问题形成的新思维。它的含义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它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6 附:部分参考答案1.细胞内液、的细胞外液2.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淋巴3、用箭头连接表示下面三者之间的关系。4.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5.盐6.渗透压、酸碱度、温度7.溶液的浓度、无机盐、蛋白质、Na+和Cl-8.中、7.35-7.45、HCO3- 、HPO4-9.内环境10.血浆和组织液、淋巴和组织液11.神经—体液—免疫、有一定限度的12.正常生命活动、紊乱 13.反射、反射弧14。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单向15.双向、单向的16.外正内负、外负内正 17.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18。突触小体的膜、细胞体或树突的膜、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19.神经递质、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单向20.脊髓、脑21.S22.大脑,小脑,脑干23.促胰液素、小肠粘膜24.0.8-1.2g/L25.(1)食物(2)肝糖原的分解;(3)脂肪等非糖物质(1)CO2和水,能量;(2)肝糖原和肌糖原;(3)转化成脂肪,某些氨基酸等。 26.胰岛A细胞、升血糖、胰岛B细胞、降血糖、拮抗27.反馈调节、维持稳态28.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全身所有细胞29.(1)微量和高效;(2)通过体液运输; (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30.神经和体液、神经调节中枢神经,体液调节 神经系统 甲状腺激素 31.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32.B细胞、浆细胞、浆细胞、抗体、T细胞、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靶细胞 33.免疫、再、相同、过敏原、自身免疫疾病(实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反应(实例:皮肤荨麻疹)、免疫缺陷病 (实例:艾滋病)34.(1)发作迅速、反映强烈、消退较快; (2)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 (3)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35.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36.尖端、尖端、尖端以下37.植物、动物、幼嫩的牙,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垂体 38.上、下、极性运输39.两重性、促进、抑制、顶端优势、根的向地性。6 40.顶端优势41。植物体内、产生部位、作用部位、显著、微量42.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向光不均匀43.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乙烯、脱落酸。赤霉素、乙烯、脱落酸44、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45、植物生长调节剂虽然也具有类同植物激素的功效,但因其是人工合成的,不是植物激素。46、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构成生物群落。47、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它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48、估算植物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其常用的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及等距取样法。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49、估算动物种群密度常用标志重捕法。50、根据种群的年龄结构,可将种群的年龄组成分为三种类型,即增长型、稳定型、衰退性。51、“J”型增长曲线出现的条件: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52、“S”型增长曲线出现的条件食物和空间等有限53、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54、K值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环境的影响。55、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寄生和互利共生等。56、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57、森林中的植物有垂直分层现象,这主要与光照强度有关。森林中的鸟类有垂直分层现象,这主要与食物种类有关。58、发生在裸岩上的群落演替为初生演替,弃耕农田上的演替为次生演替。59、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60、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6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物质和能量、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其中,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分解者是必不可少的成分。联系着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成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6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指的是食物链(网)63、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64、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网)渠道进行的。 65.成 分: 生产者 初级消费者 次级消费者 三级消费者 四级消费者 营养级:第一营养级 第二营养级 第三营养级 第四营养级 第五营养级66、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67、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全部太阳能。68、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大约是10%~20%。6
简介:高中生物必修3基础知识填空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人体的体液由存在于细胞内的____________和存在于细胞外的____________组成。2、由___________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3、用箭头连接表示下面三者之间的关系。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_______________。5、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_____溶液。6、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溶液渗透压与溶液的____________成正比。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________和_________。8、正常人的血浆近_______性,pH为_________。血浆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_______、_______等离子有关。9、___________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10、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直接环境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毛细淋巴管的直接环境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11、目前普遍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_______________的。12、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必要条件。稳态遭到破坏,会出现细胞代谢__________。1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_______,其结构基础是______________。14、反射弧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递是________向的。15、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_________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_________向的。16、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__。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____。17、神经纤维某处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细胞膜外侧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_________部位流向_________部位;细胞膜内侧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__________部位流向_________部位。18、突触是由前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_,与后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___相接触而形成。其组成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由于________只存在于________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_____________上,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_________向的。20、一般来说,位于__________的低级中枢受_________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21、当大脑皮层的________区受损伤,患运动性失语症。22、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在小脑、脑干和大脑中,与有关生理功能相对应的结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3、___________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___________分泌促胰液素。24、人的血糖水平正常值为__________________。6 25、血糖的来源主要有三个途径:(1)____________的消化、吸收;(2)__________的分解;(3)______________的转化。血糖的去路也有三条途径:(1)氧化分解成__________,释放_______;(2)合成_______________;(3)转化成__________________。26、胰高血糖素是由__________细胞分泌的,具有__________作用,胰岛素是由_________细胞分泌的,具有__________作用。它们之间相互_________,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27、在血糖调节过程中,胰岛素的作用结果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胰高血糖素也是如此,这种调节方式称为____________。该调节方式对于机体____________具有重要意义。28、在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过程中,下丘脑分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激素,该激素能作用于____________,使之分泌_________________激素,此激素作用于_____________,使其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几乎对_______________都能起作用。29、激素调节的特点:(1)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2)通过__________运输;(3)作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0、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调节。其中__________调节是主要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一方面,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___________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___________可以看做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另一方面,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___________的发育和功能,如幼年时___________缺乏(如缺碘),就影响脑的发育,成年时,甲状腺素分泌不足会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31、人体有三道防线,第一、二道防线属____________免疫,第三道防线属__________免疫。32、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主要靠____________增殖分化成_______________,再由____________产生___________发挥作用;细胞免疫主要靠__________增殖分化成______________,再由_____________接触__________发挥作用。33、过敏反应是指已__________的机体,在_______次接受__________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称为___________。免疫失调疾病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4、过敏反应的特点:(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5、免疫系统通过它的__________功能、______、______功能,实现它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36、胚芽鞘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_________,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_________,发生向光弯曲的部位是____________。37、生长素属________激素,而生长激素则属于_________激素。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长激素则由___________合成。38、生长素能从形态学_______端运输到形态学________端,这叫___________运输。39、生长素的作用具有_________性,即低浓度时______________,高浓度时_____________。生长素二重性的实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0、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叫_________________。6 41、植物激素是由_____________产生,能从_________部位运送到___________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___________影响的__________量有机物。42、植物的向光性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造成的:单侧光照射后,胚芽鞘_________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__________一侧,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________,从而造成向光弯曲。43、常见的植物激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能致使水稻患恶苗病,__________能促进果实成熟,_____________能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44、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_________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_____________共同调节。45、植物生长调节剂虽然也具有类同植物激素的功效,但因其是人工合成的,不是植物激素。其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优点。46、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_________种生物的_________个体形成种群。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种群的集合,构成_________。47、种群在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它是种群最_________的数量特征。48、估算植物种群密度常用__________法,其常用的取样方法有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_。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_____________,不能掺入______________。49、估算动物种群密度常用______________法。50、根据种群的年龄结构,可将种群的年龄组成分为三种类型,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1、“J”型增长曲线出现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52、“S”型增长曲线出现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3、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__________________,又称______。54、K值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__________的影响。55、种间关系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56、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57、森林中的植物有垂直分层现象,这主要与________有关。森林中的鸟类有垂直分层现象,这主要与________有关。58、发生在裸岩上的群落演替为______演替,弃耕农田上的演替为______演替。59、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60、由___________与它的____________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______。6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__________是必不可少的成分。联系着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成分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6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3、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_______。64、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____________________渠道进行的。65、草→ 蚱蜢→蛙→蛇→鹰,成分: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营养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66、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6 67、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从_______________开始。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68、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大约是___________。69、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般不超过________个营养级。70、下一营养级不能得到上一营养级的全部能量,原因有:(1)各营养级生物体内的大量能量被________________;(2)其次是上一个营养级的部分能量_________________;(3)还有少数能量被________利用。71、在能量金字塔最下端的是第____营养级,含能量最____。最上端的是最___营养级,含能量最________。72、从能量金字塔以看出,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________。73、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________关系,使能量____。74、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5、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中的存在形式: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76、碳在生物体内的主要存在形式:_____________。77、大气CO2中的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8、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发生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之间。79、生态系统中,碳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_____________。80、在生态系统中,将CO2 释放到大气中的过程是____________。81、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关系:二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质是能量的___________,能量是物质循环的___________。8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有重要作用:(1)_____________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2)_____________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3)信息还能够调节_____________关系,以维持____________的稳定。83、生态系统所具有的________或__________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84、恢复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遭到外来干扰因素_________以后_________到原状的能力。一般来说,恢复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成_________。85、一个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其恢复力稳定性越________。86、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87、生物多样性包括__________多样性、__________多样性和________多样性。88、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_________价值、_________价值和__________价值。89、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可以概括为__________保护和__________保护两大类。_______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90、我们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__________、___________开发利用,而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_______________就是最好的保护。91、今天,___________________观念已是针对全球性生态环境等问题形成的新思维。它的含义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它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6 附:部分参考答案1.细胞内液、的细胞外液2.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淋巴3、用箭头连接表示下面三者之间的关系。4.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5.盐6.渗透压、酸碱度、温度7.溶液的浓度、无机盐、蛋白质、Na+和Cl-8.中、7.35-7.45、HCO3- 、HPO4-9.内环境10.血浆和组织液、淋巴和组织液11.神经—体液—免疫、有一定限度的12.正常生命活动、紊乱 13.反射、反射弧14。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单向15.双向、单向的16.外正内负、外负内正 17.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18。突触小体的膜、细胞体或树突的膜、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19.神经递质、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单向20.脊髓、脑21.S22.大脑,小脑,脑干23.促胰液素、小肠粘膜24.0.8-1.2g/L25.(1)食物(2)肝糖原的分解;(3)脂肪等非糖物质(1)CO2和水,能量;(2)肝糖原和肌糖原;(3)转化成脂肪,某些氨基酸等。 26.胰岛A细胞、升血糖、胰岛B细胞、降血糖、拮抗27.反馈调节、维持稳态28.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全身所有细胞29.(1)微量和高效;(2)通过体液运输; (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30.神经和体液、神经调节中枢神经,体液调节 神经系统 甲状腺激素 31.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32.B细胞、浆细胞、浆细胞、抗体、T细胞、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靶细胞 33.免疫、再、相同、过敏原、自身免疫疾病(实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反应(实例:皮肤荨麻疹)、免疫缺陷病 (实例:艾滋病)34.(1)发作迅速、反映强烈、消退较快; (2)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 (3)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35.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36.尖端、尖端、尖端以下37.植物、动物、幼嫩的牙,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垂体 38.上、下、极性运输39.两重性、促进、抑制、顶端优势、根的向地性。6 40.顶端优势41。植物体内、产生部位、作用部位、显著、微量42.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向光不均匀43.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乙烯、脱落酸。赤霉素、乙烯、脱落酸44、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45、植物生长调节剂虽然也具有类同植物激素的功效,但因其是人工合成的,不是植物激素。46、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构成生物群落。47、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它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48、估算植物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其常用的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及等距取样法。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49、估算动物种群密度常用标志重捕法。50、根据种群的年龄结构,可将种群的年龄组成分为三种类型,即增长型、稳定型、衰退性。51、“J”型增长曲线出现的条件: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52、“S”型增长曲线出现的条件食物和空间等有限53、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54、K值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环境的影响。55、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寄生和互利共生等。56、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57、森林中的植物有垂直分层现象,这主要与光照强度有关。森林中的鸟类有垂直分层现象,这主要与食物种类有关。58、发生在裸岩上的群落演替为初生演替,弃耕农田上的演替为次生演替。59、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60、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6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物质和能量、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其中,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分解者是必不可少的成分。联系着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成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6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指的是食物链(网)63、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64、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网)渠道进行的。 65.成 分: 生产者 初级消费者 次级消费者 三级消费者 四级消费者 营养级:第一营养级 第二营养级 第三营养级 第四营养级 第五营养级66、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67、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全部太阳能。68、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大约是1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