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文本阅读-《真牛》(附答案及解析)

文学类文本阅读-《喧闹与幽静》(附答案及解析)

文学类文本阅读-《喧闹与幽静》(附答案及解析)(2021·湖北武汉市·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喧闹与幽静①那天我开车去了城市郊外,在僻静处的一块石头上坐下来。四周阒无一人,静悄悄的,唯见田间玉米絮絮在微风中轻轻摆动,不知名的

文学类文本阅读-《真牛》(附答案及解析)(2021·湖南常德市·中考真题)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真牛徐慧芳爷爷对小学一年级的孙子说,牛年了,今天爷爷带你到一个地方去,让你见识一下各种各样的牛。孙子以为爷爷要带他参观动物园,开心得跳了起来。

简介:文学类文本阅读-《樟树下,外婆家》(附答案及解析)(2021·重庆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樟树下,外婆家朝颜①一群老樟树,时常绵密地铺进梦境里。顺着它们挥舞的长臂,童年、外婆、乡愁,时间的经纬,无数次重新映现在一座名叫樟树下的村庄深处。②大巴车一路畅行,开进了村委会门前的宽阔停车场,车上走下来一群来自全省各地的文艺家,作为其中一员,你忍不住动情地向众人指认这个村庄在你生命中的特殊意义——外婆家。③儿时钻进钻出的土房子、老洞水、泥巴路、猪栏牛舍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白墙黛瓦的徽派建筑,还有整洁的水泥路、青砖地。原来供全村人洗衣服的泥堰池塘,如今用片石砌得方方正正,成了荷花池。一口用来汲取饮用水的简易水井不见了,你还记得,井面上垫着一块湿滑的木板,上面长满青苔。④念书前,你是外婆家的常客,父母忙得脚不沾地的年月,一个无人看顾的野孩子,多么需要一个随时可以倚靠的温暖怀抱,外婆给了你一张共卧的床铺,还有许多个在鼾声中如梦的夜晚。只是,她和三舅三舅母共同生活的这个家很穷,给不了你像样的吃食。有一年夏天,三舅母种了一大块地的胡萝卜,于是到了收获季节,餐桌上便每天都是这一样菜,荤腥就更别提了。你瘦弱,敏感,胆小,食欲总是不佳,又从不敢像表弟妹那样无所顾忌地吐露愿望。外婆担心你瘦得不成人形,便每天晚上在你饭碗底下悄悄埋一个煎荷包蛋,用眼神暗示你到门口屋坪趁黑吃掉。那时候,鸡蛋是不舍得自己吃,要拿去卖钱的,外婆甘冒婆媳不和之风险,给予你的特殊慈爱,何尝不是那个时代不可言说的心酸。⑤外婆十几年前已长眠于村后的一座山冈。⑥那群老樟树还在,它还用宽大的枝叶覆盖一座村庄的日升月落,炊烟袅袅。五十六棵老樟树,围绕着一个村庄,已经活了一百年甚至几百年了,它们用自己的存在和气息,成就了一个村庄的符号,也丰满了几代人的记忆。⑦这是一座地道的红军村,村里人念念不忘的,有“一家五兄弟齐革命”的故事,也有“七子参军”的故事。后一个故事的主人公欧阳汝明,成家很晚,1928年,当革命的火种在瑞金点燃时,欧阳汝明做通老母亲刘氏的思想工作,又挨个说服儿子们投身革命。他的大儿子欧阳克茂参军时,不到三十岁;他的小儿子欧阳克荣随红军北上时,刚满十六岁。悲伤的是,他的七个儿子,全部壮烈牺牲在了长征路上,1934年,这里荣获了“扩红[1]第一村”的旗帜。⑧几年前,一场前所未有的精准扶贫攻坚战在这片红色土地上拉开,短短的时间,全村环境好了,产业做起来了,三舅承包的脐橙园,一年四季长得郁郁葱葱,后来,他们又加种了奈李、甜柚,还在果园里散养母鸡和花鸭,受了大半辈子穷的三舅和三舅母,笑声一日比一日爽朗。⑨若是外婆还在人世,该有多欢喜呢?⑩几声鸟鸣隐入稠密的枝叶,阳光在叶隙间跳荡,你闻到樟树的香气,像闻到一股源自光阴的醇酿。临别时,和同行的文艺家们在大樟树下合影留念,身后是一排红色大字:“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你体味着一座村庄的前世今生,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棵樟树,立于时间之中,枝叶婆娑,周身浸透绿意。(选自《民族文学》2020年第8期,有删改)[1]扩红:扩大红军的力量。46.本文着力叙写了三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另外两件。 ①②樟树下的红色故事。③47.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第⑥段画线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五十六棵这样的老樟树,……它们用自己的存在和气息,成就了一个村庄的符号,也丰满了几代人的记忆。48.请结合全文分析第⑤段的作用。49.第⑩段画线句运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法,请结合全文品析这样表达的妙处。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棵樟树,立于时间之中,枝叶婆娑,周身浸透绿意。50.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地方政府拟将欧阳汝明家打造成“红色旅游景点”,请你为该景点写一段导游词。不超过100字。【答案】46.①念书前,外婆担心我太瘦为我煎荷包蛋。(答成“外婆甘冒婆媳不和之风险,给予你的特殊慈爱”也可)②现在,精准扶贫政策让樟树下产业发达,人民生活富足。47.“村庄的符号”,老樟树己经成了村庄的标志。(“标志”答成“特征”“象征”“代表”也可):村庄名叫“樟树下”。“几代人的记忆”:当年樟树下百姓投身革命,参加红军的时代;我读书前外婆家生活艰辛的年代;如今脱贫致富的生活。48.①交代外婆去世的信息,表达了对外婆去世的遗憾、感恩、追念和怀想。②独立成段,起强调作用。③是对第4段内容的承接和收束。④与第9段形成呼应。49.把自己比拟为樟树,物我相融,表明作者与樟树都是村庄历史变革的见证者,写出了村庄给我滋养,给我希望。50.各位游客:欢迎来到“七子参军之家”,这家主人叫欧阳汝明,1928年,他做通老母亲的思想工作,说服七个儿子投身革命。后来,七个儿子全部牺牲在长征路上。这种革命精神,多么令人敬仰!【分析】4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梳理概括能力。解答时先确定答案区间,然后结合示例格式进行概括。第一件事集中在文章第④段,从“念书前,你是外婆家的常客”和“外婆担心你瘦得不成人形,便每天晚上在你饭碗底下悄悄埋一个煎荷包蛋,用眼神暗示你到门口屋坪趁黑吃掉”可以概括成:念书前,外婆担心我太瘦为我煎荷包蛋;第三件事集中在文章第⑧段,从“几年前,一场前所未有的精准扶贫攻坚战在这片红色土地上拉开”可知这里开展了精准扶贫项目,“后来,他们又加种了奈李、甜柚,还在果园里散养母鸡和花鸭,受了大半辈子穷的三舅和三舅母,笑声一日比一日爽朗”可以看出人们的生活变好了,综合概括为:现在,精准扶贫政策让樟树下产业发达,人民生活富足。47. 本题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力。解答时结合上下文解释出词语的语境义。符号的意思是象征、代表、标志等意思。“村庄的符号”意思就是这五十六棵香樟树已经是村庄的标志了,村庄以“樟树下”命名;“几代人的记忆”结合文章④⑦⑧段内容可知,“几代人”指我读书前外婆家艰苦生活时期,村民积极投身革命的时期,从几年前到现在的精准扶贫政策下的脱贫致富时期,这些时期成了人们心中永久的记忆。48.本题考查对句段的作用分析。解答时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外婆十几年前已长眠于村后的一座山冈”交代了外婆已经去世多年,那么疼爱自己的外婆不在了,也表达了作者对外婆去世的遗憾、感恩、追念和怀想;独句成段,更加强调突出了情感;结构上是对第④段外婆照顾我,心疼我的承接和收束;与第⑨段“若是外婆还在人世,该有多欢喜呢?”相照应。49.本题考查句子赏析。句中“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棵樟树”作者将自己比成一颗香樟树,“立于时间之中”说明我和香樟树站在历史长河中,见证了村庄成为“扩红[第一村”,从贫苦变得富饶的历史变迁过程,“枝叶婆娑,周身浸透绿意”可见生长旺盛,说明在见证历史的同时,村庄也滋养着我,给我希望。50.本题考查口语表达能力。导游词的内容围绕介绍欧阳汝明家的红色故事来写。从“后一个故事的主人公欧阳汝明,成家很晚,1928年,当革命的火种在瑞金点燃时,欧阳汝明做通老母亲刘氏的思想工作,又挨个说服儿子们投身革命。他的大儿子欧阳克茂参军时,不到三十岁;他的小儿子欧阳克荣随红军北上时,刚满十六岁。悲伤的是,他的七个儿子,全部壮烈牺牲在了长征路上,”可知欧阳汝明是“七子参军”故事的主人公,1928年,欧阳汝明做通老母亲的思想工作,说服七个儿子投身革命。后来,七个儿子全部牺牲在长征路上。介绍之前要有称呼,比如:各位游客;介绍完后要有总结,表达对这种革命精神的赞美和敬佩:这种为大家舍小家,无畏的革命精神多么令人敬佩!
简介:文学类文本阅读-《樟树下,外婆家》(附答案及解析)(2021·重庆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樟树下,外婆家朝颜①一群老樟树,时常绵密地铺进梦境里。顺着它们挥舞的长臂,童年、外婆、乡愁,时间的经纬,无数次重新映现在一座名叫樟树下的村庄深处。②大巴车一路畅行,开进了村委会门前的宽阔停车场,车上走下来一群来自全省各地的文艺家,作为其中一员,你忍不住动情地向众人指认这个村庄在你生命中的特殊意义——外婆家。③儿时钻进钻出的土房子、老洞水、泥巴路、猪栏牛舍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白墙黛瓦的徽派建筑,还有整洁的水泥路、青砖地。原来供全村人洗衣服的泥堰池塘,如今用片石砌得方方正正,成了荷花池。一口用来汲取饮用水的简易水井不见了,你还记得,井面上垫着一块湿滑的木板,上面长满青苔。④念书前,你是外婆家的常客,父母忙得脚不沾地的年月,一个无人看顾的野孩子,多么需要一个随时可以倚靠的温暖怀抱,外婆给了你一张共卧的床铺,还有许多个在鼾声中如梦的夜晚。只是,她和三舅三舅母共同生活的这个家很穷,给不了你像样的吃食。有一年夏天,三舅母种了一大块地的胡萝卜,于是到了收获季节,餐桌上便每天都是这一样菜,荤腥就更别提了。你瘦弱,敏感,胆小,食欲总是不佳,又从不敢像表弟妹那样无所顾忌地吐露愿望。外婆担心你瘦得不成人形,便每天晚上在你饭碗底下悄悄埋一个煎荷包蛋,用眼神暗示你到门口屋坪趁黑吃掉。那时候,鸡蛋是不舍得自己吃,要拿去卖钱的,外婆甘冒婆媳不和之风险,给予你的特殊慈爱,何尝不是那个时代不可言说的心酸。⑤外婆十几年前已长眠于村后的一座山冈。⑥那群老樟树还在,它还用宽大的枝叶覆盖一座村庄的日升月落,炊烟袅袅。五十六棵老樟树,围绕着一个村庄,已经活了一百年甚至几百年了,它们用自己的存在和气息,成就了一个村庄的符号,也丰满了几代人的记忆。⑦这是一座地道的红军村,村里人念念不忘的,有“一家五兄弟齐革命”的故事,也有“七子参军”的故事。后一个故事的主人公欧阳汝明,成家很晚,1928年,当革命的火种在瑞金点燃时,欧阳汝明做通老母亲刘氏的思想工作,又挨个说服儿子们投身革命。他的大儿子欧阳克茂参军时,不到三十岁;他的小儿子欧阳克荣随红军北上时,刚满十六岁。悲伤的是,他的七个儿子,全部壮烈牺牲在了长征路上,1934年,这里荣获了“扩红[1]第一村”的旗帜。⑧几年前,一场前所未有的精准扶贫攻坚战在这片红色土地上拉开,短短的时间,全村环境好了,产业做起来了,三舅承包的脐橙园,一年四季长得郁郁葱葱,后来,他们又加种了奈李、甜柚,还在果园里散养母鸡和花鸭,受了大半辈子穷的三舅和三舅母,笑声一日比一日爽朗。⑨若是外婆还在人世,该有多欢喜呢?⑩几声鸟鸣隐入稠密的枝叶,阳光在叶隙间跳荡,你闻到樟树的香气,像闻到一股源自光阴的醇酿。临别时,和同行的文艺家们在大樟树下合影留念,身后是一排红色大字:“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你体味着一座村庄的前世今生,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棵樟树,立于时间之中,枝叶婆娑,周身浸透绿意。(选自《民族文学》2020年第8期,有删改)[1]扩红:扩大红军的力量。46.本文着力叙写了三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另外两件。 ①②樟树下的红色故事。③47.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第⑥段画线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五十六棵这样的老樟树,……它们用自己的存在和气息,成就了一个村庄的符号,也丰满了几代人的记忆。48.请结合全文分析第⑤段的作用。49.第⑩段画线句运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法,请结合全文品析这样表达的妙处。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棵樟树,立于时间之中,枝叶婆娑,周身浸透绿意。50.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地方政府拟将欧阳汝明家打造成“红色旅游景点”,请你为该景点写一段导游词。不超过100字。【答案】46.①念书前,外婆担心我太瘦为我煎荷包蛋。(答成“外婆甘冒婆媳不和之风险,给予你的特殊慈爱”也可)②现在,精准扶贫政策让樟树下产业发达,人民生活富足。47.“村庄的符号”,老樟树己经成了村庄的标志。(“标志”答成“特征”“象征”“代表”也可):村庄名叫“樟树下”。“几代人的记忆”:当年樟树下百姓投身革命,参加红军的时代;我读书前外婆家生活艰辛的年代;如今脱贫致富的生活。48.①交代外婆去世的信息,表达了对外婆去世的遗憾、感恩、追念和怀想。②独立成段,起强调作用。③是对第4段内容的承接和收束。④与第9段形成呼应。49.把自己比拟为樟树,物我相融,表明作者与樟树都是村庄历史变革的见证者,写出了村庄给我滋养,给我希望。50.各位游客:欢迎来到“七子参军之家”,这家主人叫欧阳汝明,1928年,他做通老母亲的思想工作,说服七个儿子投身革命。后来,七个儿子全部牺牲在长征路上。这种革命精神,多么令人敬仰!【分析】4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梳理概括能力。解答时先确定答案区间,然后结合示例格式进行概括。第一件事集中在文章第④段,从“念书前,你是外婆家的常客”和“外婆担心你瘦得不成人形,便每天晚上在你饭碗底下悄悄埋一个煎荷包蛋,用眼神暗示你到门口屋坪趁黑吃掉”可以概括成:念书前,外婆担心我太瘦为我煎荷包蛋;第三件事集中在文章第⑧段,从“几年前,一场前所未有的精准扶贫攻坚战在这片红色土地上拉开”可知这里开展了精准扶贫项目,“后来,他们又加种了奈李、甜柚,还在果园里散养母鸡和花鸭,受了大半辈子穷的三舅和三舅母,笑声一日比一日爽朗”可以看出人们的生活变好了,综合概括为:现在,精准扶贫政策让樟树下产业发达,人民生活富足。47. 本题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力。解答时结合上下文解释出词语的语境义。符号的意思是象征、代表、标志等意思。“村庄的符号”意思就是这五十六棵香樟树已经是村庄的标志了,村庄以“樟树下”命名;“几代人的记忆”结合文章④⑦⑧段内容可知,“几代人”指我读书前外婆家艰苦生活时期,村民积极投身革命的时期,从几年前到现在的精准扶贫政策下的脱贫致富时期,这些时期成了人们心中永久的记忆。48.本题考查对句段的作用分析。解答时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外婆十几年前已长眠于村后的一座山冈”交代了外婆已经去世多年,那么疼爱自己的外婆不在了,也表达了作者对外婆去世的遗憾、感恩、追念和怀想;独句成段,更加强调突出了情感;结构上是对第④段外婆照顾我,心疼我的承接和收束;与第⑨段“若是外婆还在人世,该有多欢喜呢?”相照应。49.本题考查句子赏析。句中“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棵樟树”作者将自己比成一颗香樟树,“立于时间之中”说明我和香樟树站在历史长河中,见证了村庄成为“扩红[第一村”,从贫苦变得富饶的历史变迁过程,“枝叶婆娑,周身浸透绿意”可见生长旺盛,说明在见证历史的同时,村庄也滋养着我,给我希望。50.本题考查口语表达能力。导游词的内容围绕介绍欧阳汝明家的红色故事来写。从“后一个故事的主人公欧阳汝明,成家很晚,1928年,当革命的火种在瑞金点燃时,欧阳汝明做通老母亲刘氏的思想工作,又挨个说服儿子们投身革命。他的大儿子欧阳克茂参军时,不到三十岁;他的小儿子欧阳克荣随红军北上时,刚满十六岁。悲伤的是,他的七个儿子,全部壮烈牺牲在了长征路上,”可知欧阳汝明是“七子参军”故事的主人公,1928年,欧阳汝明做通老母亲的思想工作,说服七个儿子投身革命。后来,七个儿子全部牺牲在长征路上。介绍之前要有称呼,比如:各位游客;介绍完后要有总结,表达对这种革命精神的赞美和敬佩:这种为大家舍小家,无畏的革命精神多么令人敬佩!
简介:文学类文本阅读-《樟树下,外婆家》(附答案及解析)(2021·重庆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樟树下,外婆家朝颜①一群老樟树,时常绵密地铺进梦境里。顺着它们挥舞的长臂,童年、外婆、乡愁,时间的经纬,无数次重新映现在一座名叫樟树下的村庄深处。②大巴车一路畅行,开进了村委会门前的宽阔停车场,车上走下来一群来自全省各地的文艺家,作为其中一员,你忍不住动情地向众人指认这个村庄在你生命中的特殊意义——外婆家。③儿时钻进钻出的土房子、老洞水、泥巴路、猪栏牛舍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白墙黛瓦的徽派建筑,还有整洁的水泥路、青砖地。原来供全村人洗衣服的泥堰池塘,如今用片石砌得方方正正,成了荷花池。一口用来汲取饮用水的简易水井不见了,你还记得,井面上垫着一块湿滑的木板,上面长满青苔。④念书前,你是外婆家的常客,父母忙得脚不沾地的年月,一个无人看顾的野孩子,多么需要一个随时可以倚靠的温暖怀抱,外婆给了你一张共卧的床铺,还有许多个在鼾声中如梦的夜晚。只是,她和三舅三舅母共同生活的这个家很穷,给不了你像样的吃食。有一年夏天,三舅母种了一大块地的胡萝卜,于是到了收获季节,餐桌上便每天都是这一样菜,荤腥就更别提了。你瘦弱,敏感,胆小,食欲总是不佳,又从不敢像表弟妹那样无所顾忌地吐露愿望。外婆担心你瘦得不成人形,便每天晚上在你饭碗底下悄悄埋一个煎荷包蛋,用眼神暗示你到门口屋坪趁黑吃掉。那时候,鸡蛋是不舍得自己吃,要拿去卖钱的,外婆甘冒婆媳不和之风险,给予你的特殊慈爱,何尝不是那个时代不可言说的心酸。⑤外婆十几年前已长眠于村后的一座山冈。⑥那群老樟树还在,它还用宽大的枝叶覆盖一座村庄的日升月落,炊烟袅袅。五十六棵老樟树,围绕着一个村庄,已经活了一百年甚至几百年了,它们用自己的存在和气息,成就了一个村庄的符号,也丰满了几代人的记忆。⑦这是一座地道的红军村,村里人念念不忘的,有“一家五兄弟齐革命”的故事,也有“七子参军”的故事。后一个故事的主人公欧阳汝明,成家很晚,1928年,当革命的火种在瑞金点燃时,欧阳汝明做通老母亲刘氏的思想工作,又挨个说服儿子们投身革命。他的大儿子欧阳克茂参军时,不到三十岁;他的小儿子欧阳克荣随红军北上时,刚满十六岁。悲伤的是,他的七个儿子,全部壮烈牺牲在了长征路上,1934年,这里荣获了“扩红[1]第一村”的旗帜。⑧几年前,一场前所未有的精准扶贫攻坚战在这片红色土地上拉开,短短的时间,全村环境好了,产业做起来了,三舅承包的脐橙园,一年四季长得郁郁葱葱,后来,他们又加种了奈李、甜柚,还在果园里散养母鸡和花鸭,受了大半辈子穷的三舅和三舅母,笑声一日比一日爽朗。⑨若是外婆还在人世,该有多欢喜呢?⑩几声鸟鸣隐入稠密的枝叶,阳光在叶隙间跳荡,你闻到樟树的香气,像闻到一股源自光阴的醇酿。临别时,和同行的文艺家们在大樟树下合影留念,身后是一排红色大字:“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你体味着一座村庄的前世今生,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棵樟树,立于时间之中,枝叶婆娑,周身浸透绿意。(选自《民族文学》2020年第8期,有删改)[1]扩红:扩大红军的力量。46.本文着力叙写了三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另外两件。 ①②樟树下的红色故事。③47.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第⑥段画线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五十六棵这样的老樟树,……它们用自己的存在和气息,成就了一个村庄的符号,也丰满了几代人的记忆。48.请结合全文分析第⑤段的作用。49.第⑩段画线句运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法,请结合全文品析这样表达的妙处。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棵樟树,立于时间之中,枝叶婆娑,周身浸透绿意。50.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地方政府拟将欧阳汝明家打造成“红色旅游景点”,请你为该景点写一段导游词。不超过100字。【答案】46.①念书前,外婆担心我太瘦为我煎荷包蛋。(答成“外婆甘冒婆媳不和之风险,给予你的特殊慈爱”也可)②现在,精准扶贫政策让樟树下产业发达,人民生活富足。47.“村庄的符号”,老樟树己经成了村庄的标志。(“标志”答成“特征”“象征”“代表”也可):村庄名叫“樟树下”。“几代人的记忆”:当年樟树下百姓投身革命,参加红军的时代;我读书前外婆家生活艰辛的年代;如今脱贫致富的生活。48.①交代外婆去世的信息,表达了对外婆去世的遗憾、感恩、追念和怀想。②独立成段,起强调作用。③是对第4段内容的承接和收束。④与第9段形成呼应。49.把自己比拟为樟树,物我相融,表明作者与樟树都是村庄历史变革的见证者,写出了村庄给我滋养,给我希望。50.各位游客:欢迎来到“七子参军之家”,这家主人叫欧阳汝明,1928年,他做通老母亲的思想工作,说服七个儿子投身革命。后来,七个儿子全部牺牲在长征路上。这种革命精神,多么令人敬仰!【分析】4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梳理概括能力。解答时先确定答案区间,然后结合示例格式进行概括。第一件事集中在文章第④段,从“念书前,你是外婆家的常客”和“外婆担心你瘦得不成人形,便每天晚上在你饭碗底下悄悄埋一个煎荷包蛋,用眼神暗示你到门口屋坪趁黑吃掉”可以概括成:念书前,外婆担心我太瘦为我煎荷包蛋;第三件事集中在文章第⑧段,从“几年前,一场前所未有的精准扶贫攻坚战在这片红色土地上拉开”可知这里开展了精准扶贫项目,“后来,他们又加种了奈李、甜柚,还在果园里散养母鸡和花鸭,受了大半辈子穷的三舅和三舅母,笑声一日比一日爽朗”可以看出人们的生活变好了,综合概括为:现在,精准扶贫政策让樟树下产业发达,人民生活富足。47. 本题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力。解答时结合上下文解释出词语的语境义。符号的意思是象征、代表、标志等意思。“村庄的符号”意思就是这五十六棵香樟树已经是村庄的标志了,村庄以“樟树下”命名;“几代人的记忆”结合文章④⑦⑧段内容可知,“几代人”指我读书前外婆家艰苦生活时期,村民积极投身革命的时期,从几年前到现在的精准扶贫政策下的脱贫致富时期,这些时期成了人们心中永久的记忆。48.本题考查对句段的作用分析。解答时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外婆十几年前已长眠于村后的一座山冈”交代了外婆已经去世多年,那么疼爱自己的外婆不在了,也表达了作者对外婆去世的遗憾、感恩、追念和怀想;独句成段,更加强调突出了情感;结构上是对第④段外婆照顾我,心疼我的承接和收束;与第⑨段“若是外婆还在人世,该有多欢喜呢?”相照应。49.本题考查句子赏析。句中“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棵樟树”作者将自己比成一颗香樟树,“立于时间之中”说明我和香樟树站在历史长河中,见证了村庄成为“扩红[第一村”,从贫苦变得富饶的历史变迁过程,“枝叶婆娑,周身浸透绿意”可见生长旺盛,说明在见证历史的同时,村庄也滋养着我,给我希望。50.本题考查口语表达能力。导游词的内容围绕介绍欧阳汝明家的红色故事来写。从“后一个故事的主人公欧阳汝明,成家很晚,1928年,当革命的火种在瑞金点燃时,欧阳汝明做通老母亲刘氏的思想工作,又挨个说服儿子们投身革命。他的大儿子欧阳克茂参军时,不到三十岁;他的小儿子欧阳克荣随红军北上时,刚满十六岁。悲伤的是,他的七个儿子,全部壮烈牺牲在了长征路上,”可知欧阳汝明是“七子参军”故事的主人公,1928年,欧阳汝明做通老母亲的思想工作,说服七个儿子投身革命。后来,七个儿子全部牺牲在长征路上。介绍之前要有称呼,比如:各位游客;介绍完后要有总结,表达对这种革命精神的赞美和敬佩:这种为大家舍小家,无畏的革命精神多么令人敬佩!
简介:文学类文本阅读-《樟树下,外婆家》(附答案及解析)(2021·重庆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樟树下,外婆家朝颜①一群老樟树,时常绵密地铺进梦境里。顺着它们挥舞的长臂,童年、外婆、乡愁,时间的经纬,无数次重新映现在一座名叫樟树下的村庄深处。②大巴车一路畅行,开进了村委会门前的宽阔停车场,车上走下来一群来自全省各地的文艺家,作为其中一员,你忍不住动情地向众人指认这个村庄在你生命中的特殊意义——外婆家。③儿时钻进钻出的土房子、老洞水、泥巴路、猪栏牛舍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白墙黛瓦的徽派建筑,还有整洁的水泥路、青砖地。原来供全村人洗衣服的泥堰池塘,如今用片石砌得方方正正,成了荷花池。一口用来汲取饮用水的简易水井不见了,你还记得,井面上垫着一块湿滑的木板,上面长满青苔。④念书前,你是外婆家的常客,父母忙得脚不沾地的年月,一个无人看顾的野孩子,多么需要一个随时可以倚靠的温暖怀抱,外婆给了你一张共卧的床铺,还有许多个在鼾声中如梦的夜晚。只是,她和三舅三舅母共同生活的这个家很穷,给不了你像样的吃食。有一年夏天,三舅母种了一大块地的胡萝卜,于是到了收获季节,餐桌上便每天都是这一样菜,荤腥就更别提了。你瘦弱,敏感,胆小,食欲总是不佳,又从不敢像表弟妹那样无所顾忌地吐露愿望。外婆担心你瘦得不成人形,便每天晚上在你饭碗底下悄悄埋一个煎荷包蛋,用眼神暗示你到门口屋坪趁黑吃掉。那时候,鸡蛋是不舍得自己吃,要拿去卖钱的,外婆甘冒婆媳不和之风险,给予你的特殊慈爱,何尝不是那个时代不可言说的心酸。⑤外婆十几年前已长眠于村后的一座山冈。⑥那群老樟树还在,它还用宽大的枝叶覆盖一座村庄的日升月落,炊烟袅袅。五十六棵老樟树,围绕着一个村庄,已经活了一百年甚至几百年了,它们用自己的存在和气息,成就了一个村庄的符号,也丰满了几代人的记忆。⑦这是一座地道的红军村,村里人念念不忘的,有“一家五兄弟齐革命”的故事,也有“七子参军”的故事。后一个故事的主人公欧阳汝明,成家很晚,1928年,当革命的火种在瑞金点燃时,欧阳汝明做通老母亲刘氏的思想工作,又挨个说服儿子们投身革命。他的大儿子欧阳克茂参军时,不到三十岁;他的小儿子欧阳克荣随红军北上时,刚满十六岁。悲伤的是,他的七个儿子,全部壮烈牺牲在了长征路上,1934年,这里荣获了“扩红[1]第一村”的旗帜。⑧几年前,一场前所未有的精准扶贫攻坚战在这片红色土地上拉开,短短的时间,全村环境好了,产业做起来了,三舅承包的脐橙园,一年四季长得郁郁葱葱,后来,他们又加种了奈李、甜柚,还在果园里散养母鸡和花鸭,受了大半辈子穷的三舅和三舅母,笑声一日比一日爽朗。⑨若是外婆还在人世,该有多欢喜呢?⑩几声鸟鸣隐入稠密的枝叶,阳光在叶隙间跳荡,你闻到樟树的香气,像闻到一股源自光阴的醇酿。临别时,和同行的文艺家们在大樟树下合影留念,身后是一排红色大字:“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你体味着一座村庄的前世今生,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棵樟树,立于时间之中,枝叶婆娑,周身浸透绿意。(选自《民族文学》2020年第8期,有删改)[1]扩红:扩大红军的力量。46.本文着力叙写了三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另外两件。 ①②樟树下的红色故事。③47.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第⑥段画线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五十六棵这样的老樟树,……它们用自己的存在和气息,成就了一个村庄的符号,也丰满了几代人的记忆。48.请结合全文分析第⑤段的作用。49.第⑩段画线句运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法,请结合全文品析这样表达的妙处。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棵樟树,立于时间之中,枝叶婆娑,周身浸透绿意。50.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地方政府拟将欧阳汝明家打造成“红色旅游景点”,请你为该景点写一段导游词。不超过100字。【答案】46.①念书前,外婆担心我太瘦为我煎荷包蛋。(答成“外婆甘冒婆媳不和之风险,给予你的特殊慈爱”也可)②现在,精准扶贫政策让樟树下产业发达,人民生活富足。47.“村庄的符号”,老樟树己经成了村庄的标志。(“标志”答成“特征”“象征”“代表”也可):村庄名叫“樟树下”。“几代人的记忆”:当年樟树下百姓投身革命,参加红军的时代;我读书前外婆家生活艰辛的年代;如今脱贫致富的生活。48.①交代外婆去世的信息,表达了对外婆去世的遗憾、感恩、追念和怀想。②独立成段,起强调作用。③是对第4段内容的承接和收束。④与第9段形成呼应。49.把自己比拟为樟树,物我相融,表明作者与樟树都是村庄历史变革的见证者,写出了村庄给我滋养,给我希望。50.各位游客:欢迎来到“七子参军之家”,这家主人叫欧阳汝明,1928年,他做通老母亲的思想工作,说服七个儿子投身革命。后来,七个儿子全部牺牲在长征路上。这种革命精神,多么令人敬仰!【分析】4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梳理概括能力。解答时先确定答案区间,然后结合示例格式进行概括。第一件事集中在文章第④段,从“念书前,你是外婆家的常客”和“外婆担心你瘦得不成人形,便每天晚上在你饭碗底下悄悄埋一个煎荷包蛋,用眼神暗示你到门口屋坪趁黑吃掉”可以概括成:念书前,外婆担心我太瘦为我煎荷包蛋;第三件事集中在文章第⑧段,从“几年前,一场前所未有的精准扶贫攻坚战在这片红色土地上拉开”可知这里开展了精准扶贫项目,“后来,他们又加种了奈李、甜柚,还在果园里散养母鸡和花鸭,受了大半辈子穷的三舅和三舅母,笑声一日比一日爽朗”可以看出人们的生活变好了,综合概括为:现在,精准扶贫政策让樟树下产业发达,人民生活富足。47. 本题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力。解答时结合上下文解释出词语的语境义。符号的意思是象征、代表、标志等意思。“村庄的符号”意思就是这五十六棵香樟树已经是村庄的标志了,村庄以“樟树下”命名;“几代人的记忆”结合文章④⑦⑧段内容可知,“几代人”指我读书前外婆家艰苦生活时期,村民积极投身革命的时期,从几年前到现在的精准扶贫政策下的脱贫致富时期,这些时期成了人们心中永久的记忆。48.本题考查对句段的作用分析。解答时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外婆十几年前已长眠于村后的一座山冈”交代了外婆已经去世多年,那么疼爱自己的外婆不在了,也表达了作者对外婆去世的遗憾、感恩、追念和怀想;独句成段,更加强调突出了情感;结构上是对第④段外婆照顾我,心疼我的承接和收束;与第⑨段“若是外婆还在人世,该有多欢喜呢?”相照应。49.本题考查句子赏析。句中“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棵樟树”作者将自己比成一颗香樟树,“立于时间之中”说明我和香樟树站在历史长河中,见证了村庄成为“扩红[第一村”,从贫苦变得富饶的历史变迁过程,“枝叶婆娑,周身浸透绿意”可见生长旺盛,说明在见证历史的同时,村庄也滋养着我,给我希望。50.本题考查口语表达能力。导游词的内容围绕介绍欧阳汝明家的红色故事来写。从“后一个故事的主人公欧阳汝明,成家很晚,1928年,当革命的火种在瑞金点燃时,欧阳汝明做通老母亲刘氏的思想工作,又挨个说服儿子们投身革命。他的大儿子欧阳克茂参军时,不到三十岁;他的小儿子欧阳克荣随红军北上时,刚满十六岁。悲伤的是,他的七个儿子,全部壮烈牺牲在了长征路上,”可知欧阳汝明是“七子参军”故事的主人公,1928年,欧阳汝明做通老母亲的思想工作,说服七个儿子投身革命。后来,七个儿子全部牺牲在长征路上。介绍之前要有称呼,比如:各位游客;介绍完后要有总结,表达对这种革命精神的赞美和敬佩:这种为大家舍小家,无畏的革命精神多么令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