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下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练习(附参考答案)

机关部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预案范文五篇

机关部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预案范文五篇切实做好预防、控制重大动物疫病的突发与流行,对我街道农村经济发展、社会与谐构建,人民身体健康农民脱贫致富,畜牧业安全生产,有着十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根据国务院《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与省、《突发重大动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三峡》1、从视觉角度描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2、《三峡》中极尽夸张,从侧面烘托出三峡山的高峻险要、壮丽绚美的句子是:()3、《三峡》中描写三峡夏水洪大凶险的句子是:()4、《三峡》中描写

简介:幼儿园老师读书心得体会范文五篇看这本书时很多次有感动到极致的感觉,就像看一部个性好的电影。电影是虚构的,但这本书记录的是真实的,这让我对原本感觉缺乏感觉的生活,又萌生了一丝期望。或许擦亮眼睛,仔细找,感动还是能找到的,个性是我们还有天使一般的孩子做引领。则像一股细细的沙,慢慢流进心里,一点一点填补了石头的缝隙,同时带来一份柔润,抹平石头的棱棱角角。作者马丽娟老师:中国第一批理解国际华德福?史坦纳幼儿教育协会培训的幼儿教师李跃儿芭学园资深教师,擅长教育管理,培养、提升教师团队以及对教育感悟的总结。在10年不间断地教育实践和教育管理工作中,积累了超多的教学观察笔记及随笔心得,最终构成本书。我带着这样的疑惑去读这本书:我们天天都在讲“要给孩子幸福”,那么究竟怎样样才算是给了孩子幸福?怎样样才能够让孩子感受当下的幸福?在书中马老师给出了答案:马老师的答案:幸福对于有的人来说就是,他能撅着_在沙坑里玩一上午;能滚着一个破旧的轮胎在院子里撒欢似的跑上几圈;能七扭八扭地缝一个布包包;能将豆沙酱包在面团里放进烤箱;能拿个大瓢给菜地浇水,给羊洗澡……我的理解:给孩子当下的幸福,就就应让孩子享受他这个年龄段就应享受的任何事情,而不是给予孩子我们所理解的“幸福”。所以,当你看见孩子不顾刚穿上 的新衣服,专注地趴在地上看蚂蚁时,请你不要阻止他;当孩子不顾弄脏双手玩泥巴时,请你不要指责他;当孩子天马行空地给你描绘他的理想时,请你不要嘲笑他……因为,这就是孩子眼中的“幸福”。在读这本书时,有一些精彩片段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片段一:点燃心灵的蜡烛“我们要给予孩子机会,让他们真实地学会一件事情,就像他们真实地学会等待一样,孩子们才会真实地活在当下。”我的收获:孩子们一旦学会了一件事情,他就是真正地学会了,不会忘记的一种学会。如果我们让一个小孩子很快地学会一件事情,那么相信他忘记得也快。因为,那是他人将别人的发现硬塞进孩子的记忆中,并不是孩子自我想真实地经验它而记住它。所以,就如马老师所说的“我们要做的是帮忙孩子点燃他们内心那盏不灭的蜡烛,保护好它,让它燃烧得更明亮、更久远。”片段二:长着棉花糖腿的人“一眼看上去,一个孩子和另一个孩子并没有什么不一样,我们所看到的都是孩子。但是,透过孩子生活中的活动,我们会认识到,每个孩子状态背后都有一些东西是我们所看不到的。而要想真正地帮忙到一个孩子成长,了解孩子状态背后的一些缘由,是我们务必要做的事情。”我的收获:每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他们原本走的路就会不一样,正因为这样的不一样才使得每个人都具有他自我独一无二的个性。然而,孩子是需要我们成人的帮忙,才会渐渐地了解这个世界的。那么,作为教师,如何让一个有困难的孩子得到真正的帮忙,显得尤为 重要。而帮忙一个孩子,不仅仅仅是指,对着孩子微笑,问他我能够帮忙你吗,实际上,帮忙的好处远不止这些,这是需记住的事情。我们不仅仅仅要蹲下身来看孩子,更要蹲下心来看孩子。片段三:“难相处”背后的秘密“从教育的角度看,我们成人要带着一种敬畏和理解这个孩子的态度去感受他、帮忙他。同时,还要看这个孩子的状态是不是已经超出了教育者所能帮忙的范围,不管从哪一个角度帮忙,我们都有必要了解他状态背后我们看不到的那部分东西。”我的收获:应对这类孩子,我们需要的还不只是接纳这个孩子,更需要深入地了解在他的生活中,成人用什么方式在和他交流,还有他的生活环境、饮食、作息规律等都是什么样的状况。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帮忙孩子建立一个适合他的生活环境和具有规律的生活节奏,还需要帮忙他的人给他带给能够学习的情景。让他看到大人是如何对待一条金鱼,如何收拾打翻在地的鱼缸,如何与人一齐做一个事情,如何表达自我……当他看到这样的场景,会从中学习到怎样真正地去照顾一条鱼,会学会用抹布擦拭桌面上的水渍,会学会协助同伴做一个事情,会学会在群众中表达自我的想法。读这本书,我就像在看一个个生动搞笑的小故事,字里行间充满着温馨爱与亲切。看着故事里的孩子们游戏、学习、捣乱,看着看着我就会被这些小家伙感染,跟着他们一齐哭,一齐笑,一齐学习,一齐思考,一齐感悟,一齐成长。我喜欢这本书。因为书里没有深奥难懂的语言,没有惊人的创见,没有苦心的劝导,有的只是老师对孩子浓浓的爱,一种发现优点的眼神,一种能 够温暖孩子心灵的光,引领幼儿成长。透过马老师的眼睛,我更好地看到了孩子们的世界:一个宁静的世界,一个充满力量的世界,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我觉得就应像她学习,用心去体会孩子,真心将自我的生活和孩子们融汇在一齐。幼儿园老师,绝对不是我们以前想象的那样,只是一个“能带孩子的人”。同其他工作一样,幼儿教育工作需要具备必须的知识基础,工作经验,职业素养,专业技能,个人魅力,创造才华……这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并不是仅仅有“爱心”就足够的。我相信,透过自我的努力,我要成为一名我自我心中的理想幼儿园教师。篇二初读《爬上豆蔓看自我》,有很多朦胧的感悟,可惜一支拙笔无法尽情地表达出来。这本书我会经常阅读,一向珍藏。它让我的思想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度,激发我去反思、体验自我生活和工作的价值和好处,让自我真实地活着,做真实的事情,用自我真实的声音生活,用自我真挚的情感从事教育,构成自我个性化的教育生活。仔细想来,作者的工作状态似成相识,原先我平时也是这么工作的吧,只是我不是一个有心人。“以铜为镜,能够正衣冠;以人为镜,能够明得失”,那我就把辛黛瑞拉当成我的镜子,经常来照照,因为我明白我是喜欢我的职业,我也能从观察、了解并理解孩子的过程中获得极大的幸福。本书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丛书之一,是一本充满感性色彩又令人深思的一线幼儿教师的教育日记,作者详尽地叙述了自我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以及对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环节的感悟与反思,记录了一个普通幼儿园教师在和孩 子、家长交流中的喜怒哀乐,自我专业成长的足迹,对生活、工作以及生命的感悟与体会。本书真实反映了幼儿教师的生活原貌,从个案的角度记录了幼儿教师的成长历程。全书共分六部分,第一、二部分介绍了作者的理想教育生活和日常教育生活;第三部分介绍了作者和孩子的沟通、交流;第四部分介绍了作者在教学中的感悟;第五部分介绍了作者和家长的爱心联系;第六部分抒发了作者对生活好处的思考。书中浓厚的生活气息,教师良好的反思和学习精神对于新教师有着推进作用。从作者的言行中能够看出,教育对其而言是一种信仰,她的文字中给人的感受是,从事幼儿教育事业是一种意志的磨练,更是一种享受。她能更多真正的从孩子出发,当看到孩子的表现没有预想完美时,她能看到孩子的进步,在诸多篇日记中都能看到作者一一讲述每名幼儿的进步,将理解、宽容孩子贯穿在现实生活中,而不仅仅仅是放在嘴上。因此,她能走出常态,坚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看这本书时,觉得真像是自我在写日记。同是幼教工作者,写的都是我们最熟悉的,每看一篇,生活中的某一片段就会跳出来。如有一篇随笔是《爱唱歌的小麻雀》,讲了她上午因为一向在纠正孩子的常规,结果该上的课都没有上,下午又受老师之邀去听课。回到教室以后正好课程安排是讲故事活动就给孩子讲述《爱唱歌的小麻雀》。因为是临时决定的,没有任何的教具,但是她调整了教学方法,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讲述故事,再让孩子在体验中学习故事,最后以小麻雀的口吻把早晨没有唱的歌唱给小鹿宝宝听,其实就是唱给孩子们听,之后孩子们也跟着唱起来,收到了理想的效果。这也让我想起公开课,她的做法可能就是我们的做法,我们的做法可能比她更好,但是 我们因为公开课结束就过去了,时光长了可能就忘记了,但是这位老师能及时记录下自我的教学感悟,再次打开的时候也是一种经验的借鉴。所以边读书边思考,是阅读《爬上豆蔓看自我》中养成的习惯,会被一句话、一个小片段所吸引,便停下来细细思索。因为这些日记吸引人的地方就是我们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反思精神,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反思意味着对自我有一种新的审视和批判精神。所以刚开学的时候也曾试着每一天在博客里写写自我的教学感悟,发生在身边的精彩瞬间,觉得也是一份快乐,但是之后因为家里很忙就慢慢疏忽了,只是偶尔想到了就写点东西在里面。高美霞的日记给我最深的印象有这样几点:第一,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看了这些日记,给人的感觉是:教育是一种充满智慧的生活。这些教育日记反映的就是教师和孩子的生活,是对幼儿园日常生活的叙述,也是对教师生活感悟的叙述。其中体现了教师的专业敏感,体现了教师的生活趣味,生活态度。在日记里,我们能够感受老师和幼儿鲜活的生活场景和活动,我们能够认识一个个反复出现的有自我思想的、充满活力幼儿。在日记中,我们也能看到老师的困惑和苦恼,看到老师和孩子之间的互动、磨合。在日记中,我们也看到了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协作和沟通。作者的文笔平实中透着优美,叙述的很多生活事实充满情趣,让人感受到与孩子的共同生活也是诗意的生活。第二,有反思的职业习惯。看了这些日记,我觉得,呈此刻我们面前的不只是一个事实的文本,也是一个心理的文本,是一个教师不断反思的文本。对幼儿教师而言,人人都 在实践,但并不意味着人人都在反思。这些日记吸引人的原因之一就是我们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反思精神,在反思中不断调整自我的行为。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反思意味着对自我有一种审视和批判的精神。其实,这些日记本身就是反思的产物,写日记本身就是给自我“照镜子”,就是审视自我言行。这些日记中,作者对自我言行的很多分析是难能可贵的。第三,有自觉的学习精神。看了这些日记,我觉得作者有很高的学习热情,有自觉的学习精神。对教育实践的敏感,对自身教育行为的分析,需要教育理论和综合素养的支撑。从日记中可见,作者的阅读面是很广的,对一些理论和思想有一种渴求的精神。有些著作作者是精读的,充满感悟的。这种学习精神对一个教师来说是专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更值得称道的是,作者能将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将学习与个人的生活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不断丰富充实自我,努力用先进的理念引领自我。第四,有完美的职业理想。看了这些日记,给人的感觉是,从事幼儿教育是一种意志的磨练,更是一种享受,幼儿园生活是多彩的,灿烂的。幼儿教师的职业是阳光的职业,是有挑战也是充满快乐的职业。我们所得到的这种感觉是建立在作者完美的职业理想的基础之上的。对孩子充满爱,充满关怀,对孩子给予宽容,给予理解,给予展现自我的机会,这就是一种新的儿童观引领的职业态度,有了这种职业态度,就有可能去享受职业,而不是忍受职业;去迎接职业生活的挑战,而不是回避职业生活中的困难。读了这些日记,能够感受到作者的职业理想不是文字上的,不是口头上的,而是融入到每一天的具体的行为之中的。 是职业理想在支撑着作者的工作和生活,是职业理想在引领着作者去反思和不断努力。我的收获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无论家长还是老师都就应经常反思自我的教育行为,多学习(向其他老师和家长学,向书本学,向网络学……),多看书,多反思,多动笔。反思是个总结教训、积累经验、改善方法的过程。很多家长都表示自我脾气暴躁,对孩子缺少耐心,如果能经常反思,就会逐渐增强自我监督的力量,进而逐渐控制自我的脾气,处理问题时更趋平和与理智。如果头脑中装有更多对理性重要性的认识,懂得更多教育孩子的知识,那家长原先那些不科学、不理智的做法肯定会越来越少。家长们必须要抛弃这样的想法:我天生就是急脾气的人,根本改变不了,孩子将来会明白我发火是为他好的。我个人的切身经历使我相信:知识和智慧拥有强大的力量,如果用它们武装头脑,任何家长在教育孩子时都能够变得更冷静、更睿智、更从容!二、要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多给他们一些正面的、真正的关注。家长就应爱“真实”的孩子,而不是仅仅爱大人理想的或期盼的孩子。经常听家长对孩子这样说:“你再哭/闹/撒谎/不好好吃饭……妈妈(或爸爸)就不喜欢你了!”家长的本意是要制止孩子的不良行为,孩子却领会成:爸爸妈妈根本不爱我,除非我不犯一点点错误,否则他们就会骂我、厌恶我,甚至不要我了。父母太多善意的想法变成对孩子无意的伤害,当孩子遍体鳞伤时,父母或许还浑然不觉,以为都是孩子出了问题。我们对孩子“真正”的关注太少了:心不在焉地回答他们的问题;敷衍了事地应付他们的请求;三心二意地参与他们的活动……很多家长抱怨孩子不肯向父母吐露心事、表达思想,原因正 是我们没有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不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孩子怎样可能信任并接纳我们?其实全身心的关注并不需要太多时光,跟孩子一齐沉浸在一个游戏中,陶醉于一个故事里,认真的表情、专注的眼神……都能给予孩子莫大的满足,增进孩子与父母间亲密的情感。三、应对孩子幼小的心灵、稚嫩的思想、脆弱的情感,家长和老师需要细腻、再细腻。抛弃那种旧的教育观念:无论我做什么,只要是为孩子好就行了。这份“好”不就应让孩子长大成人后才去回味、体验和理解,而就应如春风化雨般滋润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让他们从小就能感受到并喜爱这份好。我们的教育的确太粗线条了,我们很少探究孩子那小而敏感的脑袋里究竟有什么奇妙又丰富的想法,我们很少思考该如何理解和尊重孩子,如何引导他们想得更多更深。家长通常觉得反正我是为孩子好,只要孩子照我说的做就行了,孩子始终处于可怜的被动地位。其实,很多孩子自我的事情完全能够由他们自我做主,家长能够跟孩子商量着做,如吃什么样的早饭、穿哪件衣服、要不要把玩具借给小朋友等等。教育,真的是一件需要细心加耐心加爱心的事情。羡慕作者身上那种蓬勃向上、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和激情。我想大多数教师都是努力的,他们会为自我讲的故事引起孩子的共鸣而高兴,为孩子们对活动的聚精会神而欣慰,为自我的收获而欢欣鼓舞,但这种快乐并不是一向存在的,他们会灰心,会沮丧。为什么孩子这么浮躁?为什么家长这么难以沟通?这种状态说明教师还没有把工作当作心灵的享受。完成了一天的工作任务后,教师反思过这天的活动了吗?孩子和自我都收获了什么?享受到什么?翻看教师的反思笔记,写得更多的可能是有关孩子的状况,以及一日教学 活动环节哪些需要改善等,很少写到自我一天的情绪。其实,教师就应记下自我的情绪体验,这种体验反映了教师是否用心去做了,反映了教师做事的精神状态。孩子的激情需要教师来点燃。如果教师自我没有激情,而只是为了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选取的资料和材料对孩子没有挑战,那么孩子在活动中就无法产生来自活动本身的原动力,就像作者说的“孩子的眼中找不到发亮的、渴求的眼神”。因此,只有教师产生蓬勃向上的激情,才有可能点燃孩子的激情。教师就应用心灵去享受工作。从辛黛瑞拉的这些日记中,能够感受到高老师的职业理想不是文字上的,不是口头上的,而是融入到每一天的具体的行为。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最让我感动的也正是作者只言片语中所表达出来的对教育的信仰、职责感、使命感、成就感。但是也不是每个人都在教育上有如此的悟性,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有一份坚持,日复一日坚持做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是需要有伟大的灵魂的,用用心的心态对待孩子、给予孩子细腻而恰当的关爱更要用尊重和平等的态度应对孩子。篇三《慢养,给孩子一个好性格》读这本书,看一眼题目我就喜欢上了,因为这和我最近悟得的道理是相同的,再看了序,觉得有许多想法不谋而合的,一路读来亲切而感动,所以迫不及待要读完,再推荐给周围的人。培养孩子自信、沟通以及跟别人相处的潜力,才是最重要的。“家是一个很奇妙的地方,有人在这儿得到爱,有些人却得到伤害。父母们给孩子爱的时候,就应想想,你给孩子的是控制、伤害,还是真正无怨无悔的爱?爱,是慢慢‘养’出来的……”黑家培养孩子的方式真的很令人吃 惊,但是冷静下来也令人佩服。读到其中描述黑立国时最令我感叹,看看他做的那些事,哪里仅仅是调皮捣蛋就可形容的啊,简直不可思议,简直就是品质低下,就算是父母能容忍,但内心也必定会对这个孩子忧心忡忡,从而可能就会处处留意翼翼地另眼看待。把鞭炮丢进草堆、想把火柴丢进汽车的汽油里(好险没有酿成大祸),扮演怪盗,在卖场“偷”手套……哪样事情不值得引起父母情绪上惊天动地的反应,但是父母却并没有给他贴上坏孩子的标签。若是我们平常人必须会觉得这个孩子思想有问题,道德品质差之类的,你看故意捣乱搞破坏,还想着“偷”东西,这不是有问题吗?但是谁能想到其实这样的孩子仍然是十分有爱心的,在大人眼里孩子的那些错误,其实并非是大人心里想的那样坏透到极点,他们有各种各样的想法,其实他们并不坏,他们还有很多的可塑性的。就像立国自我所说:“当我们做错事时,其实自我心里不是不明白,但是若是遇到有人用训斥的方式来责备我们,那只会激发我们的防卫心理,我们反而死不认错。”“一个孩子一生的环境,每个人对待他的方式就是这个小孩世界的自然规律,也会影响他的一生,他的世界是充满完美还是充满仇恨与怀疑,都是透过和周遭环境互动得来,从这个角度看,父母跟子女的很多互动,老师和孩子的许多互动,都不能那个太低估对孩子的影响力。”还有就是立琍,爱追潮流,青春期化妆,交各式男友,真是让人难以理解,妈妈在屡次劝说无效之后,便干脆主动带孩子到医药商店去买药妆给孩子化妆,因为既然她喜欢这样就尊重她的选取,与其随她瞎用化妆品损害皮肤,干脆母亲主动指导购买不至于对皮肤伤害大的化妆品。无法想象父母能用这样的态度和方式来应对,我真的好震撼。 青春期的孩子可塑性还是很大的,很容易就会走极端,做父母的必须要把握好度。此刻我们很多老_母常常抱怨孩子没有职责心,责怪孩子,此刻我最后明白,不是孩子没有职责心,而是父母老师剥夺了孩子职责心的担当意识,什么事情都被安排得好好的,什么事情都务必按长者的意思来,孩子没有个性,没有了自主的权利,谁还能担当?孩子被要求不能够尝试,不能够犯错,没有这些宝贵的经历,谁又懂得去担当?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很多错误是必不可少的,那些是他们该去经历的成长。其实职责心和担当意识就是被家长们剥夺了。“期望孩子长大后拥有一个自由的灵魂,那么就要放下很多世俗的标准。期望孩子未来有职责感,对自我的行为负责的话,那么我们务必给他机会,让他去思考、作决定,并有机会为自我的决定负责。信任孩子、相信孩子十分重要,也因为有父母的信任,他们会更诚实而负职责。”都说“美国的教育就像是在挖矿,把孩子切、割、磨变成一个宝石,就像许多拿到诺贝尔奖的杰出学者一样。而欧洲的教育就像种花,教育人员做的是浇水、加肥料,让种子变成它本来的样貌,无论是玫瑰、康乃馨、山茶花,他们都会细心呵护,让每一株花朵都有自我独特的模样。台湾的教育是塑料工厂里头的射出成型,要求个个一模一样。”听了这些生动的比喻之后,我不禁想起我们身边的教育呢?我们属于哪一类教育?我感觉我们是个_走捷径的教育,为分数急,为一切想追寻的结果着急,而失去慢慢等待,慢慢享受过程的耐心和体验。这天早晨晨会课时,我还对小孩儿讲,生命就是享受过程的一次体验的旅程,否则谁的目标都一样——死亡之旅,那么人生还有什么意思!一心只盯着分数,从小学开始就完全盯着分数看,完全不顾孩子热情兴趣爱好,即便是学个兴趣班那也很明确地功利 性,孩子所有的生活就只有分数、作业、学习、培训班,这也是为什么孩子一旦离开了校园就没有人再愿意碰书本的缘故了,因为从小对书本的热情已经被消磨殆尽了。我们的教育完全是只注重灌输结果的教育,完全没有任何的沉淀,关键是只要把结果告诉孩子就好了,孩子呢,掌握了这一结果也就万事大吉了,所有在学校的学习对今后人生路几乎很少有作用,这也就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读书无用论,其实不是读书无用,而是我们的读书方式出了问题,而是我们的目标和观念出了问题。很多人都明白分数真的不重要,却不明白分数真的不重要在什么地方,而且有时候也是飘摇不定,嘴上大喊分数不重要,但是手上践行的却是分数之上的实际。其实我觉得并不是不要分数,不要学习,不要那些兴趣培训,而是在这一切的学习过程中,慢慢地体验过程,慢慢地培养引导性格和态度,慢慢地获得情感的体验,在收获结果的同时,过程中的那些生命的体验和成长比结果更重要,这就是我们本末倒置或是方式方法错误的根源,并非我们不要那个结果或是那个分数,而是我们会有更好的方式更慢的态度来收获那个结果。不求一时的速度与效率,不以当下的表现评断孩子,尊重每个孩子的差异。“慢养”,并不代表放任孩子,而是能够给孩子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中成长,找到的自我。如此,家,就是孩子生命力的来源,家才能为孩子的人生加分。孩子在长大过程中有许多变量和条件,没有一个道理放诸四海而皆准。慢养,能够让父母找到相信孩子的力量,孩子能够发现的自我。这几年,我此刻一向觉得孩子的成长就是就应不断地犯错,一向不犯错的孩子真的值得人担心,犯错的孩子说明他正视自我的内心,有个性,犯错不可多得的人生经历,更是难得的成长经验。很多时候有些事情我们虽然已 经认识到了,但是还只是停留在理论状态,有可能连潜意识的观点都没能改正过来,更不要说落实到实际行动中了。但是我觉得自我有一点进步的就是把孩子当成自我的镜子——孩子身上的每一个我认为比较重要的习惯问题,我都拿来照照自我,这些问题从我身上而来吗?篇四当今社会的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于我们转岗的幼儿园教师更是一个新的挑战,我们只有不断的充电学习才能顺应时代潮流,适应社会发展。在一次会上,我们园长给我们介绍外出学习时带回的几本幼儿专业的书籍,我带着好奇心向园长借了一本,在我读了这本名为《给幼儿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我受益匪浅。这是一本用爱和经验写出的书,我读了之后让我感到既亲切又实用,它为我们幼儿教师指引了方向,让我深深领悟到怎样才能当好一名幼儿教师。书中有很多教育成功的案例,它像一盏明灯,为我的教育工作导航,让我从中找到了不断完善自己的金钥匙。有人说:“幼儿教师是高级保姆,低人一等”,也有人说:“家有三斗粮,不做孩子王”。其实,幼儿教师“站起来是老师,蹲下来是妈妈”。每天超负荷的工作,练就了超强的工作效率,但其精神也高度紧张。幼儿园工作的核心是“爱”,我们要学会热爱。赞可夫说过:“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因此,教师要做到热爱每一个幼儿,主动接近幼儿,用教师广博而无私的爱去理解、宽容、尊重和关心每一个幼儿,使他们感受来自老师的母亲般的温暖。课上,应用亲切的态度、夸张的表情吸引幼儿的注意,课下,应和幼儿一起玩耍,和他们成为好朋友,努力让每 一位幼儿在快乐中得到感知、获得进步。我们幼儿园教师干这一行是幸福的,我们有了不同于别的称呼——幼儿教师,繁忙与琐碎兼容,责任与压力并重,忙碌于疲倦同行这正是幼儿教师工作的真正含义。为此,我们怀着一颗平常心并充满自信,坦然地面对挫折,用一份爱、一颗心,获得孩子的爱,赢得家长的心。这种被需要、被尊重和支持的体验是幸福的。在幼儿园想上好课也是不容易的,首先要备课,备课之前先要研读教材,把教材吃透才能上好一节课。尹紫昕老师用一个实际案例指出研读教材对于一个教学活动的成功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适用于语言活动,在数学、科学、社会等教学活动中也是非常必要的。我们转岗教师,刚开始对于幼儿园的教材真是一头雾水,不知该上些什么,该怎样上,经过多次的学习、培训,让我们慢慢地从小学教师的角色走出来,熟悉幼儿教师的课堂,知道给幼儿上好一节课,不仅要备好课,还要多准备教玩具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课后,还需要我们老师多进行反思,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反思,长则一二百字,短则寥寥数语,一个有用的活动反思将会对自己以后的教育活动有着指导意义。《给幼儿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中,给我们指出教师在整个国民群体中,应该是一个阅读率比较高的群体,因为这个群体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作为幼儿教师,我们更应该读书,这与幼儿教育的特点密切相关,幼儿教育的特点是基础而全面的,幼儿的特点是好奇、好问,这些对教师的个人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常读书,不充实自己,便无以做好这项工作。所以,要在专业上取得成绩,就非读书不可。我们反思一下,是否正在读书?是否在意 读书?在以前我还真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现在才惊觉:自己实际上是不怎么读专业书的。往往我们总在抱怨整天工作的辛劳,总在抱怨没有时间读书,但是“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要挤总是有的”,我们要拿出实际行动来,挤出时间用于读书。在书中,我找到了适合幼儿教师的读书方法:1、要读专业的期刊。好的期刊有哪些呢?例如《幼儿教育》、《学前教育》、《早期教育》、《上海托幼》等。2、要读经典的专业书籍。如蒙台梭利的《童年的密秘》,陈鹤琴的《家庭教育》等。3、要阅读通俗易懂、与幼教职业有实际联系的书籍。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坚信要多读书,读好书,阅读专业书籍有利于成长和发展,无论如何繁忙、劳累,我们要挤出一点时间来读书,力求在有限的读书时间里获得的收获。《给幼儿教师的建议》一书,让我读懂了教育,也读懂了人生。也许我们教师这个角色太小不起眼,擂不动那惊天大鼓,但我们可以时刻准备着,以智慧守望理想、以真情坚定信念,去追逐生命的完满、去求索教育的真谛。我自豪,我奉献于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我骄傲我是一名幼儿教师,我们工作固然繁琐和辛苦,但是,付出总有回报,给予本身不仅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而且会带给我们更多的快乐。我们给孩子真诚的爱,孩子也会给我们纯真的爱,这就是我们得到的的回报。篇五最近幼儿园组织我们学习了一些关于幼师方面的书籍与法律法规文献。这些天的读书让我切切实实的感受到读书带来的好处,使我深切地感受到多读书,可以变聪明,变得有智慧去战胜对手。我们变得更聪明,才可以勇敢地面对困难,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这样,就又向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迈 出了一步。多读书,也能使自己的心情变得快乐。在书的海洋里遨游也是一种无限快乐的事情。用读书来为自己放松心情也是一种十分明智的。阅读中,我系统的了解了关于幼儿教师的一些专业性知识,其中《做一个专业的幼儿教师》一书中,不仅有一些理论性的专业知识,更是列举了一些老教师多年经验的实际案例,对于我们经常遇到的一些小麻烦小事情的处理技巧等有很大的帮助。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有”抓伤”事件,一起简单的抓伤事件,由于两个老师的不同态度以及说话的技巧,事情也经过了两三个转折,这就告诉我们说话之前要先考虑好该怎样说,组织好语言,不然出口之后往往会收到不一样的效果,同时也告诫我们老师这一职业的严谨性,应为我们要面对的家长是各行各业的人,他们不是单一的从事一个职业的,面对不同的人也要有不同的处事技巧,学会了这个才能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便利,自己也能在工作中有所收获。另外,我们无论是面对面对家长和孩子,都要用心,无论什么事情,只要用心就能做到。尤其是对我们的孩子,毕竟跟跟我们朝夕相处的还是孩子,我们用心对待孩子,家长也会感觉得到,对于我们的工作,他们自然而然的就会给与支持与鼓励,这些都是相关联的。另外,虽然工作中会遇到很多不顺心的事情,但我们尽量不要表现出来,我们最应该做的事就是尽量把烦恼留给自己,把快乐带给别人。这就要求我们要有宽广的胸襟,要有海纳百川的气度。我感觉如果用几句话来形容我们的职业的话,最合适的莫过于”微笑面对每一天,真诚对待每一位家长,爱心呵护每一个孩子。”
简介:幼儿园老师读书心得体会范文五篇看这本书时很多次有感动到极致的感觉,就像看一部个性好的电影。电影是虚构的,但这本书记录的是真实的,这让我对原本感觉缺乏感觉的生活,又萌生了一丝期望。或许擦亮眼睛,仔细找,感动还是能找到的,个性是我们还有天使一般的孩子做引领。则像一股细细的沙,慢慢流进心里,一点一点填补了石头的缝隙,同时带来一份柔润,抹平石头的棱棱角角。作者马丽娟老师:中国第一批理解国际华德福?史坦纳幼儿教育协会培训的幼儿教师李跃儿芭学园资深教师,擅长教育管理,培养、提升教师团队以及对教育感悟的总结。在10年不间断地教育实践和教育管理工作中,积累了超多的教学观察笔记及随笔心得,最终构成本书。我带着这样的疑惑去读这本书:我们天天都在讲“要给孩子幸福”,那么究竟怎样样才算是给了孩子幸福?怎样样才能够让孩子感受当下的幸福?在书中马老师给出了答案:马老师的答案:幸福对于有的人来说就是,他能撅着_在沙坑里玩一上午;能滚着一个破旧的轮胎在院子里撒欢似的跑上几圈;能七扭八扭地缝一个布包包;能将豆沙酱包在面团里放进烤箱;能拿个大瓢给菜地浇水,给羊洗澡……我的理解:给孩子当下的幸福,就就应让孩子享受他这个年龄段就应享受的任何事情,而不是给予孩子我们所理解的“幸福”。所以,当你看见孩子不顾刚穿上 的新衣服,专注地趴在地上看蚂蚁时,请你不要阻止他;当孩子不顾弄脏双手玩泥巴时,请你不要指责他;当孩子天马行空地给你描绘他的理想时,请你不要嘲笑他……因为,这就是孩子眼中的“幸福”。在读这本书时,有一些精彩片段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片段一:点燃心灵的蜡烛“我们要给予孩子机会,让他们真实地学会一件事情,就像他们真实地学会等待一样,孩子们才会真实地活在当下。”我的收获:孩子们一旦学会了一件事情,他就是真正地学会了,不会忘记的一种学会。如果我们让一个小孩子很快地学会一件事情,那么相信他忘记得也快。因为,那是他人将别人的发现硬塞进孩子的记忆中,并不是孩子自我想真实地经验它而记住它。所以,就如马老师所说的“我们要做的是帮忙孩子点燃他们内心那盏不灭的蜡烛,保护好它,让它燃烧得更明亮、更久远。”片段二:长着棉花糖腿的人“一眼看上去,一个孩子和另一个孩子并没有什么不一样,我们所看到的都是孩子。但是,透过孩子生活中的活动,我们会认识到,每个孩子状态背后都有一些东西是我们所看不到的。而要想真正地帮忙到一个孩子成长,了解孩子状态背后的一些缘由,是我们务必要做的事情。”我的收获:每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他们原本走的路就会不一样,正因为这样的不一样才使得每个人都具有他自我独一无二的个性。然而,孩子是需要我们成人的帮忙,才会渐渐地了解这个世界的。那么,作为教师,如何让一个有困难的孩子得到真正的帮忙,显得尤为 重要。而帮忙一个孩子,不仅仅仅是指,对着孩子微笑,问他我能够帮忙你吗,实际上,帮忙的好处远不止这些,这是需记住的事情。我们不仅仅仅要蹲下身来看孩子,更要蹲下心来看孩子。片段三:“难相处”背后的秘密“从教育的角度看,我们成人要带着一种敬畏和理解这个孩子的态度去感受他、帮忙他。同时,还要看这个孩子的状态是不是已经超出了教育者所能帮忙的范围,不管从哪一个角度帮忙,我们都有必要了解他状态背后我们看不到的那部分东西。”我的收获:应对这类孩子,我们需要的还不只是接纳这个孩子,更需要深入地了解在他的生活中,成人用什么方式在和他交流,还有他的生活环境、饮食、作息规律等都是什么样的状况。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帮忙孩子建立一个适合他的生活环境和具有规律的生活节奏,还需要帮忙他的人给他带给能够学习的情景。让他看到大人是如何对待一条金鱼,如何收拾打翻在地的鱼缸,如何与人一齐做一个事情,如何表达自我……当他看到这样的场景,会从中学习到怎样真正地去照顾一条鱼,会学会用抹布擦拭桌面上的水渍,会学会协助同伴做一个事情,会学会在群众中表达自我的想法。读这本书,我就像在看一个个生动搞笑的小故事,字里行间充满着温馨爱与亲切。看着故事里的孩子们游戏、学习、捣乱,看着看着我就会被这些小家伙感染,跟着他们一齐哭,一齐笑,一齐学习,一齐思考,一齐感悟,一齐成长。我喜欢这本书。因为书里没有深奥难懂的语言,没有惊人的创见,没有苦心的劝导,有的只是老师对孩子浓浓的爱,一种发现优点的眼神,一种能 够温暖孩子心灵的光,引领幼儿成长。透过马老师的眼睛,我更好地看到了孩子们的世界:一个宁静的世界,一个充满力量的世界,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我觉得就应像她学习,用心去体会孩子,真心将自我的生活和孩子们融汇在一齐。幼儿园老师,绝对不是我们以前想象的那样,只是一个“能带孩子的人”。同其他工作一样,幼儿教育工作需要具备必须的知识基础,工作经验,职业素养,专业技能,个人魅力,创造才华……这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并不是仅仅有“爱心”就足够的。我相信,透过自我的努力,我要成为一名我自我心中的理想幼儿园教师。篇二初读《爬上豆蔓看自我》,有很多朦胧的感悟,可惜一支拙笔无法尽情地表达出来。这本书我会经常阅读,一向珍藏。它让我的思想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度,激发我去反思、体验自我生活和工作的价值和好处,让自我真实地活着,做真实的事情,用自我真实的声音生活,用自我真挚的情感从事教育,构成自我个性化的教育生活。仔细想来,作者的工作状态似成相识,原先我平时也是这么工作的吧,只是我不是一个有心人。“以铜为镜,能够正衣冠;以人为镜,能够明得失”,那我就把辛黛瑞拉当成我的镜子,经常来照照,因为我明白我是喜欢我的职业,我也能从观察、了解并理解孩子的过程中获得极大的幸福。本书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丛书之一,是一本充满感性色彩又令人深思的一线幼儿教师的教育日记,作者详尽地叙述了自我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以及对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环节的感悟与反思,记录了一个普通幼儿园教师在和孩 子、家长交流中的喜怒哀乐,自我专业成长的足迹,对生活、工作以及生命的感悟与体会。本书真实反映了幼儿教师的生活原貌,从个案的角度记录了幼儿教师的成长历程。全书共分六部分,第一、二部分介绍了作者的理想教育生活和日常教育生活;第三部分介绍了作者和孩子的沟通、交流;第四部分介绍了作者在教学中的感悟;第五部分介绍了作者和家长的爱心联系;第六部分抒发了作者对生活好处的思考。书中浓厚的生活气息,教师良好的反思和学习精神对于新教师有着推进作用。从作者的言行中能够看出,教育对其而言是一种信仰,她的文字中给人的感受是,从事幼儿教育事业是一种意志的磨练,更是一种享受。她能更多真正的从孩子出发,当看到孩子的表现没有预想完美时,她能看到孩子的进步,在诸多篇日记中都能看到作者一一讲述每名幼儿的进步,将理解、宽容孩子贯穿在现实生活中,而不仅仅仅是放在嘴上。因此,她能走出常态,坚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看这本书时,觉得真像是自我在写日记。同是幼教工作者,写的都是我们最熟悉的,每看一篇,生活中的某一片段就会跳出来。如有一篇随笔是《爱唱歌的小麻雀》,讲了她上午因为一向在纠正孩子的常规,结果该上的课都没有上,下午又受老师之邀去听课。回到教室以后正好课程安排是讲故事活动就给孩子讲述《爱唱歌的小麻雀》。因为是临时决定的,没有任何的教具,但是她调整了教学方法,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讲述故事,再让孩子在体验中学习故事,最后以小麻雀的口吻把早晨没有唱的歌唱给小鹿宝宝听,其实就是唱给孩子们听,之后孩子们也跟着唱起来,收到了理想的效果。这也让我想起公开课,她的做法可能就是我们的做法,我们的做法可能比她更好,但是 我们因为公开课结束就过去了,时光长了可能就忘记了,但是这位老师能及时记录下自我的教学感悟,再次打开的时候也是一种经验的借鉴。所以边读书边思考,是阅读《爬上豆蔓看自我》中养成的习惯,会被一句话、一个小片段所吸引,便停下来细细思索。因为这些日记吸引人的地方就是我们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反思精神,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反思意味着对自我有一种新的审视和批判精神。所以刚开学的时候也曾试着每一天在博客里写写自我的教学感悟,发生在身边的精彩瞬间,觉得也是一份快乐,但是之后因为家里很忙就慢慢疏忽了,只是偶尔想到了就写点东西在里面。高美霞的日记给我最深的印象有这样几点:第一,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看了这些日记,给人的感觉是:教育是一种充满智慧的生活。这些教育日记反映的就是教师和孩子的生活,是对幼儿园日常生活的叙述,也是对教师生活感悟的叙述。其中体现了教师的专业敏感,体现了教师的生活趣味,生活态度。在日记里,我们能够感受老师和幼儿鲜活的生活场景和活动,我们能够认识一个个反复出现的有自我思想的、充满活力幼儿。在日记中,我们也能看到老师的困惑和苦恼,看到老师和孩子之间的互动、磨合。在日记中,我们也看到了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协作和沟通。作者的文笔平实中透着优美,叙述的很多生活事实充满情趣,让人感受到与孩子的共同生活也是诗意的生活。第二,有反思的职业习惯。看了这些日记,我觉得,呈此刻我们面前的不只是一个事实的文本,也是一个心理的文本,是一个教师不断反思的文本。对幼儿教师而言,人人都 在实践,但并不意味着人人都在反思。这些日记吸引人的原因之一就是我们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反思精神,在反思中不断调整自我的行为。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反思意味着对自我有一种审视和批判的精神。其实,这些日记本身就是反思的产物,写日记本身就是给自我“照镜子”,就是审视自我言行。这些日记中,作者对自我言行的很多分析是难能可贵的。第三,有自觉的学习精神。看了这些日记,我觉得作者有很高的学习热情,有自觉的学习精神。对教育实践的敏感,对自身教育行为的分析,需要教育理论和综合素养的支撑。从日记中可见,作者的阅读面是很广的,对一些理论和思想有一种渴求的精神。有些著作作者是精读的,充满感悟的。这种学习精神对一个教师来说是专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更值得称道的是,作者能将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将学习与个人的生活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不断丰富充实自我,努力用先进的理念引领自我。第四,有完美的职业理想。看了这些日记,给人的感觉是,从事幼儿教育是一种意志的磨练,更是一种享受,幼儿园生活是多彩的,灿烂的。幼儿教师的职业是阳光的职业,是有挑战也是充满快乐的职业。我们所得到的这种感觉是建立在作者完美的职业理想的基础之上的。对孩子充满爱,充满关怀,对孩子给予宽容,给予理解,给予展现自我的机会,这就是一种新的儿童观引领的职业态度,有了这种职业态度,就有可能去享受职业,而不是忍受职业;去迎接职业生活的挑战,而不是回避职业生活中的困难。读了这些日记,能够感受到作者的职业理想不是文字上的,不是口头上的,而是融入到每一天的具体的行为之中的。 是职业理想在支撑着作者的工作和生活,是职业理想在引领着作者去反思和不断努力。我的收获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无论家长还是老师都就应经常反思自我的教育行为,多学习(向其他老师和家长学,向书本学,向网络学……),多看书,多反思,多动笔。反思是个总结教训、积累经验、改善方法的过程。很多家长都表示自我脾气暴躁,对孩子缺少耐心,如果能经常反思,就会逐渐增强自我监督的力量,进而逐渐控制自我的脾气,处理问题时更趋平和与理智。如果头脑中装有更多对理性重要性的认识,懂得更多教育孩子的知识,那家长原先那些不科学、不理智的做法肯定会越来越少。家长们必须要抛弃这样的想法:我天生就是急脾气的人,根本改变不了,孩子将来会明白我发火是为他好的。我个人的切身经历使我相信:知识和智慧拥有强大的力量,如果用它们武装头脑,任何家长在教育孩子时都能够变得更冷静、更睿智、更从容!二、要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多给他们一些正面的、真正的关注。家长就应爱“真实”的孩子,而不是仅仅爱大人理想的或期盼的孩子。经常听家长对孩子这样说:“你再哭/闹/撒谎/不好好吃饭……妈妈(或爸爸)就不喜欢你了!”家长的本意是要制止孩子的不良行为,孩子却领会成:爸爸妈妈根本不爱我,除非我不犯一点点错误,否则他们就会骂我、厌恶我,甚至不要我了。父母太多善意的想法变成对孩子无意的伤害,当孩子遍体鳞伤时,父母或许还浑然不觉,以为都是孩子出了问题。我们对孩子“真正”的关注太少了:心不在焉地回答他们的问题;敷衍了事地应付他们的请求;三心二意地参与他们的活动……很多家长抱怨孩子不肯向父母吐露心事、表达思想,原因正 是我们没有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不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孩子怎样可能信任并接纳我们?其实全身心的关注并不需要太多时光,跟孩子一齐沉浸在一个游戏中,陶醉于一个故事里,认真的表情、专注的眼神……都能给予孩子莫大的满足,增进孩子与父母间亲密的情感。三、应对孩子幼小的心灵、稚嫩的思想、脆弱的情感,家长和老师需要细腻、再细腻。抛弃那种旧的教育观念:无论我做什么,只要是为孩子好就行了。这份“好”不就应让孩子长大成人后才去回味、体验和理解,而就应如春风化雨般滋润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让他们从小就能感受到并喜爱这份好。我们的教育的确太粗线条了,我们很少探究孩子那小而敏感的脑袋里究竟有什么奇妙又丰富的想法,我们很少思考该如何理解和尊重孩子,如何引导他们想得更多更深。家长通常觉得反正我是为孩子好,只要孩子照我说的做就行了,孩子始终处于可怜的被动地位。其实,很多孩子自我的事情完全能够由他们自我做主,家长能够跟孩子商量着做,如吃什么样的早饭、穿哪件衣服、要不要把玩具借给小朋友等等。教育,真的是一件需要细心加耐心加爱心的事情。羡慕作者身上那种蓬勃向上、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和激情。我想大多数教师都是努力的,他们会为自我讲的故事引起孩子的共鸣而高兴,为孩子们对活动的聚精会神而欣慰,为自我的收获而欢欣鼓舞,但这种快乐并不是一向存在的,他们会灰心,会沮丧。为什么孩子这么浮躁?为什么家长这么难以沟通?这种状态说明教师还没有把工作当作心灵的享受。完成了一天的工作任务后,教师反思过这天的活动了吗?孩子和自我都收获了什么?享受到什么?翻看教师的反思笔记,写得更多的可能是有关孩子的状况,以及一日教学 活动环节哪些需要改善等,很少写到自我一天的情绪。其实,教师就应记下自我的情绪体验,这种体验反映了教师是否用心去做了,反映了教师做事的精神状态。孩子的激情需要教师来点燃。如果教师自我没有激情,而只是为了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选取的资料和材料对孩子没有挑战,那么孩子在活动中就无法产生来自活动本身的原动力,就像作者说的“孩子的眼中找不到发亮的、渴求的眼神”。因此,只有教师产生蓬勃向上的激情,才有可能点燃孩子的激情。教师就应用心灵去享受工作。从辛黛瑞拉的这些日记中,能够感受到高老师的职业理想不是文字上的,不是口头上的,而是融入到每一天的具体的行为。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最让我感动的也正是作者只言片语中所表达出来的对教育的信仰、职责感、使命感、成就感。但是也不是每个人都在教育上有如此的悟性,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有一份坚持,日复一日坚持做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是需要有伟大的灵魂的,用用心的心态对待孩子、给予孩子细腻而恰当的关爱更要用尊重和平等的态度应对孩子。篇三《慢养,给孩子一个好性格》读这本书,看一眼题目我就喜欢上了,因为这和我最近悟得的道理是相同的,再看了序,觉得有许多想法不谋而合的,一路读来亲切而感动,所以迫不及待要读完,再推荐给周围的人。培养孩子自信、沟通以及跟别人相处的潜力,才是最重要的。“家是一个很奇妙的地方,有人在这儿得到爱,有些人却得到伤害。父母们给孩子爱的时候,就应想想,你给孩子的是控制、伤害,还是真正无怨无悔的爱?爱,是慢慢‘养’出来的……”黑家培养孩子的方式真的很令人吃 惊,但是冷静下来也令人佩服。读到其中描述黑立国时最令我感叹,看看他做的那些事,哪里仅仅是调皮捣蛋就可形容的啊,简直不可思议,简直就是品质低下,就算是父母能容忍,但内心也必定会对这个孩子忧心忡忡,从而可能就会处处留意翼翼地另眼看待。把鞭炮丢进草堆、想把火柴丢进汽车的汽油里(好险没有酿成大祸),扮演怪盗,在卖场“偷”手套……哪样事情不值得引起父母情绪上惊天动地的反应,但是父母却并没有给他贴上坏孩子的标签。若是我们平常人必须会觉得这个孩子思想有问题,道德品质差之类的,你看故意捣乱搞破坏,还想着“偷”东西,这不是有问题吗?但是谁能想到其实这样的孩子仍然是十分有爱心的,在大人眼里孩子的那些错误,其实并非是大人心里想的那样坏透到极点,他们有各种各样的想法,其实他们并不坏,他们还有很多的可塑性的。就像立国自我所说:“当我们做错事时,其实自我心里不是不明白,但是若是遇到有人用训斥的方式来责备我们,那只会激发我们的防卫心理,我们反而死不认错。”“一个孩子一生的环境,每个人对待他的方式就是这个小孩世界的自然规律,也会影响他的一生,他的世界是充满完美还是充满仇恨与怀疑,都是透过和周遭环境互动得来,从这个角度看,父母跟子女的很多互动,老师和孩子的许多互动,都不能那个太低估对孩子的影响力。”还有就是立琍,爱追潮流,青春期化妆,交各式男友,真是让人难以理解,妈妈在屡次劝说无效之后,便干脆主动带孩子到医药商店去买药妆给孩子化妆,因为既然她喜欢这样就尊重她的选取,与其随她瞎用化妆品损害皮肤,干脆母亲主动指导购买不至于对皮肤伤害大的化妆品。无法想象父母能用这样的态度和方式来应对,我真的好震撼。 青春期的孩子可塑性还是很大的,很容易就会走极端,做父母的必须要把握好度。此刻我们很多老_母常常抱怨孩子没有职责心,责怪孩子,此刻我最后明白,不是孩子没有职责心,而是父母老师剥夺了孩子职责心的担当意识,什么事情都被安排得好好的,什么事情都务必按长者的意思来,孩子没有个性,没有了自主的权利,谁还能担当?孩子被要求不能够尝试,不能够犯错,没有这些宝贵的经历,谁又懂得去担当?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很多错误是必不可少的,那些是他们该去经历的成长。其实职责心和担当意识就是被家长们剥夺了。“期望孩子长大后拥有一个自由的灵魂,那么就要放下很多世俗的标准。期望孩子未来有职责感,对自我的行为负责的话,那么我们务必给他机会,让他去思考、作决定,并有机会为自我的决定负责。信任孩子、相信孩子十分重要,也因为有父母的信任,他们会更诚实而负职责。”都说“美国的教育就像是在挖矿,把孩子切、割、磨变成一个宝石,就像许多拿到诺贝尔奖的杰出学者一样。而欧洲的教育就像种花,教育人员做的是浇水、加肥料,让种子变成它本来的样貌,无论是玫瑰、康乃馨、山茶花,他们都会细心呵护,让每一株花朵都有自我独特的模样。台湾的教育是塑料工厂里头的射出成型,要求个个一模一样。”听了这些生动的比喻之后,我不禁想起我们身边的教育呢?我们属于哪一类教育?我感觉我们是个_走捷径的教育,为分数急,为一切想追寻的结果着急,而失去慢慢等待,慢慢享受过程的耐心和体验。这天早晨晨会课时,我还对小孩儿讲,生命就是享受过程的一次体验的旅程,否则谁的目标都一样——死亡之旅,那么人生还有什么意思!一心只盯着分数,从小学开始就完全盯着分数看,完全不顾孩子热情兴趣爱好,即便是学个兴趣班那也很明确地功利 性,孩子所有的生活就只有分数、作业、学习、培训班,这也是为什么孩子一旦离开了校园就没有人再愿意碰书本的缘故了,因为从小对书本的热情已经被消磨殆尽了。我们的教育完全是只注重灌输结果的教育,完全没有任何的沉淀,关键是只要把结果告诉孩子就好了,孩子呢,掌握了这一结果也就万事大吉了,所有在学校的学习对今后人生路几乎很少有作用,这也就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读书无用论,其实不是读书无用,而是我们的读书方式出了问题,而是我们的目标和观念出了问题。很多人都明白分数真的不重要,却不明白分数真的不重要在什么地方,而且有时候也是飘摇不定,嘴上大喊分数不重要,但是手上践行的却是分数之上的实际。其实我觉得并不是不要分数,不要学习,不要那些兴趣培训,而是在这一切的学习过程中,慢慢地体验过程,慢慢地培养引导性格和态度,慢慢地获得情感的体验,在收获结果的同时,过程中的那些生命的体验和成长比结果更重要,这就是我们本末倒置或是方式方法错误的根源,并非我们不要那个结果或是那个分数,而是我们会有更好的方式更慢的态度来收获那个结果。不求一时的速度与效率,不以当下的表现评断孩子,尊重每个孩子的差异。“慢养”,并不代表放任孩子,而是能够给孩子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中成长,找到的自我。如此,家,就是孩子生命力的来源,家才能为孩子的人生加分。孩子在长大过程中有许多变量和条件,没有一个道理放诸四海而皆准。慢养,能够让父母找到相信孩子的力量,孩子能够发现的自我。这几年,我此刻一向觉得孩子的成长就是就应不断地犯错,一向不犯错的孩子真的值得人担心,犯错的孩子说明他正视自我的内心,有个性,犯错不可多得的人生经历,更是难得的成长经验。很多时候有些事情我们虽然已 经认识到了,但是还只是停留在理论状态,有可能连潜意识的观点都没能改正过来,更不要说落实到实际行动中了。但是我觉得自我有一点进步的就是把孩子当成自我的镜子——孩子身上的每一个我认为比较重要的习惯问题,我都拿来照照自我,这些问题从我身上而来吗?篇四当今社会的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于我们转岗的幼儿园教师更是一个新的挑战,我们只有不断的充电学习才能顺应时代潮流,适应社会发展。在一次会上,我们园长给我们介绍外出学习时带回的几本幼儿专业的书籍,我带着好奇心向园长借了一本,在我读了这本名为《给幼儿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我受益匪浅。这是一本用爱和经验写出的书,我读了之后让我感到既亲切又实用,它为我们幼儿教师指引了方向,让我深深领悟到怎样才能当好一名幼儿教师。书中有很多教育成功的案例,它像一盏明灯,为我的教育工作导航,让我从中找到了不断完善自己的金钥匙。有人说:“幼儿教师是高级保姆,低人一等”,也有人说:“家有三斗粮,不做孩子王”。其实,幼儿教师“站起来是老师,蹲下来是妈妈”。每天超负荷的工作,练就了超强的工作效率,但其精神也高度紧张。幼儿园工作的核心是“爱”,我们要学会热爱。赞可夫说过:“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因此,教师要做到热爱每一个幼儿,主动接近幼儿,用教师广博而无私的爱去理解、宽容、尊重和关心每一个幼儿,使他们感受来自老师的母亲般的温暖。课上,应用亲切的态度、夸张的表情吸引幼儿的注意,课下,应和幼儿一起玩耍,和他们成为好朋友,努力让每 一位幼儿在快乐中得到感知、获得进步。我们幼儿园教师干这一行是幸福的,我们有了不同于别的称呼——幼儿教师,繁忙与琐碎兼容,责任与压力并重,忙碌于疲倦同行这正是幼儿教师工作的真正含义。为此,我们怀着一颗平常心并充满自信,坦然地面对挫折,用一份爱、一颗心,获得孩子的爱,赢得家长的心。这种被需要、被尊重和支持的体验是幸福的。在幼儿园想上好课也是不容易的,首先要备课,备课之前先要研读教材,把教材吃透才能上好一节课。尹紫昕老师用一个实际案例指出研读教材对于一个教学活动的成功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适用于语言活动,在数学、科学、社会等教学活动中也是非常必要的。我们转岗教师,刚开始对于幼儿园的教材真是一头雾水,不知该上些什么,该怎样上,经过多次的学习、培训,让我们慢慢地从小学教师的角色走出来,熟悉幼儿教师的课堂,知道给幼儿上好一节课,不仅要备好课,还要多准备教玩具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课后,还需要我们老师多进行反思,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反思,长则一二百字,短则寥寥数语,一个有用的活动反思将会对自己以后的教育活动有着指导意义。《给幼儿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中,给我们指出教师在整个国民群体中,应该是一个阅读率比较高的群体,因为这个群体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作为幼儿教师,我们更应该读书,这与幼儿教育的特点密切相关,幼儿教育的特点是基础而全面的,幼儿的特点是好奇、好问,这些对教师的个人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常读书,不充实自己,便无以做好这项工作。所以,要在专业上取得成绩,就非读书不可。我们反思一下,是否正在读书?是否在意 读书?在以前我还真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现在才惊觉:自己实际上是不怎么读专业书的。往往我们总在抱怨整天工作的辛劳,总在抱怨没有时间读书,但是“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要挤总是有的”,我们要拿出实际行动来,挤出时间用于读书。在书中,我找到了适合幼儿教师的读书方法:1、要读专业的期刊。好的期刊有哪些呢?例如《幼儿教育》、《学前教育》、《早期教育》、《上海托幼》等。2、要读经典的专业书籍。如蒙台梭利的《童年的密秘》,陈鹤琴的《家庭教育》等。3、要阅读通俗易懂、与幼教职业有实际联系的书籍。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坚信要多读书,读好书,阅读专业书籍有利于成长和发展,无论如何繁忙、劳累,我们要挤出一点时间来读书,力求在有限的读书时间里获得的收获。《给幼儿教师的建议》一书,让我读懂了教育,也读懂了人生。也许我们教师这个角色太小不起眼,擂不动那惊天大鼓,但我们可以时刻准备着,以智慧守望理想、以真情坚定信念,去追逐生命的完满、去求索教育的真谛。我自豪,我奉献于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我骄傲我是一名幼儿教师,我们工作固然繁琐和辛苦,但是,付出总有回报,给予本身不仅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而且会带给我们更多的快乐。我们给孩子真诚的爱,孩子也会给我们纯真的爱,这就是我们得到的的回报。篇五最近幼儿园组织我们学习了一些关于幼师方面的书籍与法律法规文献。这些天的读书让我切切实实的感受到读书带来的好处,使我深切地感受到多读书,可以变聪明,变得有智慧去战胜对手。我们变得更聪明,才可以勇敢地面对困难,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这样,就又向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迈 出了一步。多读书,也能使自己的心情变得快乐。在书的海洋里遨游也是一种无限快乐的事情。用读书来为自己放松心情也是一种十分明智的。阅读中,我系统的了解了关于幼儿教师的一些专业性知识,其中《做一个专业的幼儿教师》一书中,不仅有一些理论性的专业知识,更是列举了一些老教师多年经验的实际案例,对于我们经常遇到的一些小麻烦小事情的处理技巧等有很大的帮助。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有”抓伤”事件,一起简单的抓伤事件,由于两个老师的不同态度以及说话的技巧,事情也经过了两三个转折,这就告诉我们说话之前要先考虑好该怎样说,组织好语言,不然出口之后往往会收到不一样的效果,同时也告诫我们老师这一职业的严谨性,应为我们要面对的家长是各行各业的人,他们不是单一的从事一个职业的,面对不同的人也要有不同的处事技巧,学会了这个才能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便利,自己也能在工作中有所收获。另外,我们无论是面对面对家长和孩子,都要用心,无论什么事情,只要用心就能做到。尤其是对我们的孩子,毕竟跟跟我们朝夕相处的还是孩子,我们用心对待孩子,家长也会感觉得到,对于我们的工作,他们自然而然的就会给与支持与鼓励,这些都是相关联的。另外,虽然工作中会遇到很多不顺心的事情,但我们尽量不要表现出来,我们最应该做的事就是尽量把烦恼留给自己,把快乐带给别人。这就要求我们要有宽广的胸襟,要有海纳百川的气度。我感觉如果用几句话来形容我们的职业的话,最合适的莫过于”微笑面对每一天,真诚对待每一位家长,爱心呵护每一个孩子。”
简介:幼儿园老师读书心得体会范文五篇看这本书时很多次有感动到极致的感觉,就像看一部个性好的电影。电影是虚构的,但这本书记录的是真实的,这让我对原本感觉缺乏感觉的生活,又萌生了一丝期望。或许擦亮眼睛,仔细找,感动还是能找到的,个性是我们还有天使一般的孩子做引领。则像一股细细的沙,慢慢流进心里,一点一点填补了石头的缝隙,同时带来一份柔润,抹平石头的棱棱角角。作者马丽娟老师:中国第一批理解国际华德福?史坦纳幼儿教育协会培训的幼儿教师李跃儿芭学园资深教师,擅长教育管理,培养、提升教师团队以及对教育感悟的总结。在10年不间断地教育实践和教育管理工作中,积累了超多的教学观察笔记及随笔心得,最终构成本书。我带着这样的疑惑去读这本书:我们天天都在讲“要给孩子幸福”,那么究竟怎样样才算是给了孩子幸福?怎样样才能够让孩子感受当下的幸福?在书中马老师给出了答案:马老师的答案:幸福对于有的人来说就是,他能撅着_在沙坑里玩一上午;能滚着一个破旧的轮胎在院子里撒欢似的跑上几圈;能七扭八扭地缝一个布包包;能将豆沙酱包在面团里放进烤箱;能拿个大瓢给菜地浇水,给羊洗澡……我的理解:给孩子当下的幸福,就就应让孩子享受他这个年龄段就应享受的任何事情,而不是给予孩子我们所理解的“幸福”。所以,当你看见孩子不顾刚穿上 的新衣服,专注地趴在地上看蚂蚁时,请你不要阻止他;当孩子不顾弄脏双手玩泥巴时,请你不要指责他;当孩子天马行空地给你描绘他的理想时,请你不要嘲笑他……因为,这就是孩子眼中的“幸福”。在读这本书时,有一些精彩片段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片段一:点燃心灵的蜡烛“我们要给予孩子机会,让他们真实地学会一件事情,就像他们真实地学会等待一样,孩子们才会真实地活在当下。”我的收获:孩子们一旦学会了一件事情,他就是真正地学会了,不会忘记的一种学会。如果我们让一个小孩子很快地学会一件事情,那么相信他忘记得也快。因为,那是他人将别人的发现硬塞进孩子的记忆中,并不是孩子自我想真实地经验它而记住它。所以,就如马老师所说的“我们要做的是帮忙孩子点燃他们内心那盏不灭的蜡烛,保护好它,让它燃烧得更明亮、更久远。”片段二:长着棉花糖腿的人“一眼看上去,一个孩子和另一个孩子并没有什么不一样,我们所看到的都是孩子。但是,透过孩子生活中的活动,我们会认识到,每个孩子状态背后都有一些东西是我们所看不到的。而要想真正地帮忙到一个孩子成长,了解孩子状态背后的一些缘由,是我们务必要做的事情。”我的收获:每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他们原本走的路就会不一样,正因为这样的不一样才使得每个人都具有他自我独一无二的个性。然而,孩子是需要我们成人的帮忙,才会渐渐地了解这个世界的。那么,作为教师,如何让一个有困难的孩子得到真正的帮忙,显得尤为 重要。而帮忙一个孩子,不仅仅仅是指,对着孩子微笑,问他我能够帮忙你吗,实际上,帮忙的好处远不止这些,这是需记住的事情。我们不仅仅仅要蹲下身来看孩子,更要蹲下心来看孩子。片段三:“难相处”背后的秘密“从教育的角度看,我们成人要带着一种敬畏和理解这个孩子的态度去感受他、帮忙他。同时,还要看这个孩子的状态是不是已经超出了教育者所能帮忙的范围,不管从哪一个角度帮忙,我们都有必要了解他状态背后我们看不到的那部分东西。”我的收获:应对这类孩子,我们需要的还不只是接纳这个孩子,更需要深入地了解在他的生活中,成人用什么方式在和他交流,还有他的生活环境、饮食、作息规律等都是什么样的状况。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帮忙孩子建立一个适合他的生活环境和具有规律的生活节奏,还需要帮忙他的人给他带给能够学习的情景。让他看到大人是如何对待一条金鱼,如何收拾打翻在地的鱼缸,如何与人一齐做一个事情,如何表达自我……当他看到这样的场景,会从中学习到怎样真正地去照顾一条鱼,会学会用抹布擦拭桌面上的水渍,会学会协助同伴做一个事情,会学会在群众中表达自我的想法。读这本书,我就像在看一个个生动搞笑的小故事,字里行间充满着温馨爱与亲切。看着故事里的孩子们游戏、学习、捣乱,看着看着我就会被这些小家伙感染,跟着他们一齐哭,一齐笑,一齐学习,一齐思考,一齐感悟,一齐成长。我喜欢这本书。因为书里没有深奥难懂的语言,没有惊人的创见,没有苦心的劝导,有的只是老师对孩子浓浓的爱,一种发现优点的眼神,一种能 够温暖孩子心灵的光,引领幼儿成长。透过马老师的眼睛,我更好地看到了孩子们的世界:一个宁静的世界,一个充满力量的世界,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我觉得就应像她学习,用心去体会孩子,真心将自我的生活和孩子们融汇在一齐。幼儿园老师,绝对不是我们以前想象的那样,只是一个“能带孩子的人”。同其他工作一样,幼儿教育工作需要具备必须的知识基础,工作经验,职业素养,专业技能,个人魅力,创造才华……这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并不是仅仅有“爱心”就足够的。我相信,透过自我的努力,我要成为一名我自我心中的理想幼儿园教师。篇二初读《爬上豆蔓看自我》,有很多朦胧的感悟,可惜一支拙笔无法尽情地表达出来。这本书我会经常阅读,一向珍藏。它让我的思想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度,激发我去反思、体验自我生活和工作的价值和好处,让自我真实地活着,做真实的事情,用自我真实的声音生活,用自我真挚的情感从事教育,构成自我个性化的教育生活。仔细想来,作者的工作状态似成相识,原先我平时也是这么工作的吧,只是我不是一个有心人。“以铜为镜,能够正衣冠;以人为镜,能够明得失”,那我就把辛黛瑞拉当成我的镜子,经常来照照,因为我明白我是喜欢我的职业,我也能从观察、了解并理解孩子的过程中获得极大的幸福。本书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丛书之一,是一本充满感性色彩又令人深思的一线幼儿教师的教育日记,作者详尽地叙述了自我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以及对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环节的感悟与反思,记录了一个普通幼儿园教师在和孩 子、家长交流中的喜怒哀乐,自我专业成长的足迹,对生活、工作以及生命的感悟与体会。本书真实反映了幼儿教师的生活原貌,从个案的角度记录了幼儿教师的成长历程。全书共分六部分,第一、二部分介绍了作者的理想教育生活和日常教育生活;第三部分介绍了作者和孩子的沟通、交流;第四部分介绍了作者在教学中的感悟;第五部分介绍了作者和家长的爱心联系;第六部分抒发了作者对生活好处的思考。书中浓厚的生活气息,教师良好的反思和学习精神对于新教师有着推进作用。从作者的言行中能够看出,教育对其而言是一种信仰,她的文字中给人的感受是,从事幼儿教育事业是一种意志的磨练,更是一种享受。她能更多真正的从孩子出发,当看到孩子的表现没有预想完美时,她能看到孩子的进步,在诸多篇日记中都能看到作者一一讲述每名幼儿的进步,将理解、宽容孩子贯穿在现实生活中,而不仅仅仅是放在嘴上。因此,她能走出常态,坚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看这本书时,觉得真像是自我在写日记。同是幼教工作者,写的都是我们最熟悉的,每看一篇,生活中的某一片段就会跳出来。如有一篇随笔是《爱唱歌的小麻雀》,讲了她上午因为一向在纠正孩子的常规,结果该上的课都没有上,下午又受老师之邀去听课。回到教室以后正好课程安排是讲故事活动就给孩子讲述《爱唱歌的小麻雀》。因为是临时决定的,没有任何的教具,但是她调整了教学方法,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讲述故事,再让孩子在体验中学习故事,最后以小麻雀的口吻把早晨没有唱的歌唱给小鹿宝宝听,其实就是唱给孩子们听,之后孩子们也跟着唱起来,收到了理想的效果。这也让我想起公开课,她的做法可能就是我们的做法,我们的做法可能比她更好,但是 我们因为公开课结束就过去了,时光长了可能就忘记了,但是这位老师能及时记录下自我的教学感悟,再次打开的时候也是一种经验的借鉴。所以边读书边思考,是阅读《爬上豆蔓看自我》中养成的习惯,会被一句话、一个小片段所吸引,便停下来细细思索。因为这些日记吸引人的地方就是我们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反思精神,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反思意味着对自我有一种新的审视和批判精神。所以刚开学的时候也曾试着每一天在博客里写写自我的教学感悟,发生在身边的精彩瞬间,觉得也是一份快乐,但是之后因为家里很忙就慢慢疏忽了,只是偶尔想到了就写点东西在里面。高美霞的日记给我最深的印象有这样几点:第一,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看了这些日记,给人的感觉是:教育是一种充满智慧的生活。这些教育日记反映的就是教师和孩子的生活,是对幼儿园日常生活的叙述,也是对教师生活感悟的叙述。其中体现了教师的专业敏感,体现了教师的生活趣味,生活态度。在日记里,我们能够感受老师和幼儿鲜活的生活场景和活动,我们能够认识一个个反复出现的有自我思想的、充满活力幼儿。在日记中,我们也能看到老师的困惑和苦恼,看到老师和孩子之间的互动、磨合。在日记中,我们也看到了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协作和沟通。作者的文笔平实中透着优美,叙述的很多生活事实充满情趣,让人感受到与孩子的共同生活也是诗意的生活。第二,有反思的职业习惯。看了这些日记,我觉得,呈此刻我们面前的不只是一个事实的文本,也是一个心理的文本,是一个教师不断反思的文本。对幼儿教师而言,人人都 在实践,但并不意味着人人都在反思。这些日记吸引人的原因之一就是我们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反思精神,在反思中不断调整自我的行为。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反思意味着对自我有一种审视和批判的精神。其实,这些日记本身就是反思的产物,写日记本身就是给自我“照镜子”,就是审视自我言行。这些日记中,作者对自我言行的很多分析是难能可贵的。第三,有自觉的学习精神。看了这些日记,我觉得作者有很高的学习热情,有自觉的学习精神。对教育实践的敏感,对自身教育行为的分析,需要教育理论和综合素养的支撑。从日记中可见,作者的阅读面是很广的,对一些理论和思想有一种渴求的精神。有些著作作者是精读的,充满感悟的。这种学习精神对一个教师来说是专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更值得称道的是,作者能将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将学习与个人的生活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不断丰富充实自我,努力用先进的理念引领自我。第四,有完美的职业理想。看了这些日记,给人的感觉是,从事幼儿教育是一种意志的磨练,更是一种享受,幼儿园生活是多彩的,灿烂的。幼儿教师的职业是阳光的职业,是有挑战也是充满快乐的职业。我们所得到的这种感觉是建立在作者完美的职业理想的基础之上的。对孩子充满爱,充满关怀,对孩子给予宽容,给予理解,给予展现自我的机会,这就是一种新的儿童观引领的职业态度,有了这种职业态度,就有可能去享受职业,而不是忍受职业;去迎接职业生活的挑战,而不是回避职业生活中的困难。读了这些日记,能够感受到作者的职业理想不是文字上的,不是口头上的,而是融入到每一天的具体的行为之中的。 是职业理想在支撑着作者的工作和生活,是职业理想在引领着作者去反思和不断努力。我的收获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无论家长还是老师都就应经常反思自我的教育行为,多学习(向其他老师和家长学,向书本学,向网络学……),多看书,多反思,多动笔。反思是个总结教训、积累经验、改善方法的过程。很多家长都表示自我脾气暴躁,对孩子缺少耐心,如果能经常反思,就会逐渐增强自我监督的力量,进而逐渐控制自我的脾气,处理问题时更趋平和与理智。如果头脑中装有更多对理性重要性的认识,懂得更多教育孩子的知识,那家长原先那些不科学、不理智的做法肯定会越来越少。家长们必须要抛弃这样的想法:我天生就是急脾气的人,根本改变不了,孩子将来会明白我发火是为他好的。我个人的切身经历使我相信:知识和智慧拥有强大的力量,如果用它们武装头脑,任何家长在教育孩子时都能够变得更冷静、更睿智、更从容!二、要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多给他们一些正面的、真正的关注。家长就应爱“真实”的孩子,而不是仅仅爱大人理想的或期盼的孩子。经常听家长对孩子这样说:“你再哭/闹/撒谎/不好好吃饭……妈妈(或爸爸)就不喜欢你了!”家长的本意是要制止孩子的不良行为,孩子却领会成:爸爸妈妈根本不爱我,除非我不犯一点点错误,否则他们就会骂我、厌恶我,甚至不要我了。父母太多善意的想法变成对孩子无意的伤害,当孩子遍体鳞伤时,父母或许还浑然不觉,以为都是孩子出了问题。我们对孩子“真正”的关注太少了:心不在焉地回答他们的问题;敷衍了事地应付他们的请求;三心二意地参与他们的活动……很多家长抱怨孩子不肯向父母吐露心事、表达思想,原因正 是我们没有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不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孩子怎样可能信任并接纳我们?其实全身心的关注并不需要太多时光,跟孩子一齐沉浸在一个游戏中,陶醉于一个故事里,认真的表情、专注的眼神……都能给予孩子莫大的满足,增进孩子与父母间亲密的情感。三、应对孩子幼小的心灵、稚嫩的思想、脆弱的情感,家长和老师需要细腻、再细腻。抛弃那种旧的教育观念:无论我做什么,只要是为孩子好就行了。这份“好”不就应让孩子长大成人后才去回味、体验和理解,而就应如春风化雨般滋润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让他们从小就能感受到并喜爱这份好。我们的教育的确太粗线条了,我们很少探究孩子那小而敏感的脑袋里究竟有什么奇妙又丰富的想法,我们很少思考该如何理解和尊重孩子,如何引导他们想得更多更深。家长通常觉得反正我是为孩子好,只要孩子照我说的做就行了,孩子始终处于可怜的被动地位。其实,很多孩子自我的事情完全能够由他们自我做主,家长能够跟孩子商量着做,如吃什么样的早饭、穿哪件衣服、要不要把玩具借给小朋友等等。教育,真的是一件需要细心加耐心加爱心的事情。羡慕作者身上那种蓬勃向上、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和激情。我想大多数教师都是努力的,他们会为自我讲的故事引起孩子的共鸣而高兴,为孩子们对活动的聚精会神而欣慰,为自我的收获而欢欣鼓舞,但这种快乐并不是一向存在的,他们会灰心,会沮丧。为什么孩子这么浮躁?为什么家长这么难以沟通?这种状态说明教师还没有把工作当作心灵的享受。完成了一天的工作任务后,教师反思过这天的活动了吗?孩子和自我都收获了什么?享受到什么?翻看教师的反思笔记,写得更多的可能是有关孩子的状况,以及一日教学 活动环节哪些需要改善等,很少写到自我一天的情绪。其实,教师就应记下自我的情绪体验,这种体验反映了教师是否用心去做了,反映了教师做事的精神状态。孩子的激情需要教师来点燃。如果教师自我没有激情,而只是为了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选取的资料和材料对孩子没有挑战,那么孩子在活动中就无法产生来自活动本身的原动力,就像作者说的“孩子的眼中找不到发亮的、渴求的眼神”。因此,只有教师产生蓬勃向上的激情,才有可能点燃孩子的激情。教师就应用心灵去享受工作。从辛黛瑞拉的这些日记中,能够感受到高老师的职业理想不是文字上的,不是口头上的,而是融入到每一天的具体的行为。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最让我感动的也正是作者只言片语中所表达出来的对教育的信仰、职责感、使命感、成就感。但是也不是每个人都在教育上有如此的悟性,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有一份坚持,日复一日坚持做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是需要有伟大的灵魂的,用用心的心态对待孩子、给予孩子细腻而恰当的关爱更要用尊重和平等的态度应对孩子。篇三《慢养,给孩子一个好性格》读这本书,看一眼题目我就喜欢上了,因为这和我最近悟得的道理是相同的,再看了序,觉得有许多想法不谋而合的,一路读来亲切而感动,所以迫不及待要读完,再推荐给周围的人。培养孩子自信、沟通以及跟别人相处的潜力,才是最重要的。“家是一个很奇妙的地方,有人在这儿得到爱,有些人却得到伤害。父母们给孩子爱的时候,就应想想,你给孩子的是控制、伤害,还是真正无怨无悔的爱?爱,是慢慢‘养’出来的……”黑家培养孩子的方式真的很令人吃 惊,但是冷静下来也令人佩服。读到其中描述黑立国时最令我感叹,看看他做的那些事,哪里仅仅是调皮捣蛋就可形容的啊,简直不可思议,简直就是品质低下,就算是父母能容忍,但内心也必定会对这个孩子忧心忡忡,从而可能就会处处留意翼翼地另眼看待。把鞭炮丢进草堆、想把火柴丢进汽车的汽油里(好险没有酿成大祸),扮演怪盗,在卖场“偷”手套……哪样事情不值得引起父母情绪上惊天动地的反应,但是父母却并没有给他贴上坏孩子的标签。若是我们平常人必须会觉得这个孩子思想有问题,道德品质差之类的,你看故意捣乱搞破坏,还想着“偷”东西,这不是有问题吗?但是谁能想到其实这样的孩子仍然是十分有爱心的,在大人眼里孩子的那些错误,其实并非是大人心里想的那样坏透到极点,他们有各种各样的想法,其实他们并不坏,他们还有很多的可塑性的。就像立国自我所说:“当我们做错事时,其实自我心里不是不明白,但是若是遇到有人用训斥的方式来责备我们,那只会激发我们的防卫心理,我们反而死不认错。”“一个孩子一生的环境,每个人对待他的方式就是这个小孩世界的自然规律,也会影响他的一生,他的世界是充满完美还是充满仇恨与怀疑,都是透过和周遭环境互动得来,从这个角度看,父母跟子女的很多互动,老师和孩子的许多互动,都不能那个太低估对孩子的影响力。”还有就是立琍,爱追潮流,青春期化妆,交各式男友,真是让人难以理解,妈妈在屡次劝说无效之后,便干脆主动带孩子到医药商店去买药妆给孩子化妆,因为既然她喜欢这样就尊重她的选取,与其随她瞎用化妆品损害皮肤,干脆母亲主动指导购买不至于对皮肤伤害大的化妆品。无法想象父母能用这样的态度和方式来应对,我真的好震撼。 青春期的孩子可塑性还是很大的,很容易就会走极端,做父母的必须要把握好度。此刻我们很多老_母常常抱怨孩子没有职责心,责怪孩子,此刻我最后明白,不是孩子没有职责心,而是父母老师剥夺了孩子职责心的担当意识,什么事情都被安排得好好的,什么事情都务必按长者的意思来,孩子没有个性,没有了自主的权利,谁还能担当?孩子被要求不能够尝试,不能够犯错,没有这些宝贵的经历,谁又懂得去担当?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很多错误是必不可少的,那些是他们该去经历的成长。其实职责心和担当意识就是被家长们剥夺了。“期望孩子长大后拥有一个自由的灵魂,那么就要放下很多世俗的标准。期望孩子未来有职责感,对自我的行为负责的话,那么我们务必给他机会,让他去思考、作决定,并有机会为自我的决定负责。信任孩子、相信孩子十分重要,也因为有父母的信任,他们会更诚实而负职责。”都说“美国的教育就像是在挖矿,把孩子切、割、磨变成一个宝石,就像许多拿到诺贝尔奖的杰出学者一样。而欧洲的教育就像种花,教育人员做的是浇水、加肥料,让种子变成它本来的样貌,无论是玫瑰、康乃馨、山茶花,他们都会细心呵护,让每一株花朵都有自我独特的模样。台湾的教育是塑料工厂里头的射出成型,要求个个一模一样。”听了这些生动的比喻之后,我不禁想起我们身边的教育呢?我们属于哪一类教育?我感觉我们是个_走捷径的教育,为分数急,为一切想追寻的结果着急,而失去慢慢等待,慢慢享受过程的耐心和体验。这天早晨晨会课时,我还对小孩儿讲,生命就是享受过程的一次体验的旅程,否则谁的目标都一样——死亡之旅,那么人生还有什么意思!一心只盯着分数,从小学开始就完全盯着分数看,完全不顾孩子热情兴趣爱好,即便是学个兴趣班那也很明确地功利 性,孩子所有的生活就只有分数、作业、学习、培训班,这也是为什么孩子一旦离开了校园就没有人再愿意碰书本的缘故了,因为从小对书本的热情已经被消磨殆尽了。我们的教育完全是只注重灌输结果的教育,完全没有任何的沉淀,关键是只要把结果告诉孩子就好了,孩子呢,掌握了这一结果也就万事大吉了,所有在学校的学习对今后人生路几乎很少有作用,这也就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读书无用论,其实不是读书无用,而是我们的读书方式出了问题,而是我们的目标和观念出了问题。很多人都明白分数真的不重要,却不明白分数真的不重要在什么地方,而且有时候也是飘摇不定,嘴上大喊分数不重要,但是手上践行的却是分数之上的实际。其实我觉得并不是不要分数,不要学习,不要那些兴趣培训,而是在这一切的学习过程中,慢慢地体验过程,慢慢地培养引导性格和态度,慢慢地获得情感的体验,在收获结果的同时,过程中的那些生命的体验和成长比结果更重要,这就是我们本末倒置或是方式方法错误的根源,并非我们不要那个结果或是那个分数,而是我们会有更好的方式更慢的态度来收获那个结果。不求一时的速度与效率,不以当下的表现评断孩子,尊重每个孩子的差异。“慢养”,并不代表放任孩子,而是能够给孩子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中成长,找到的自我。如此,家,就是孩子生命力的来源,家才能为孩子的人生加分。孩子在长大过程中有许多变量和条件,没有一个道理放诸四海而皆准。慢养,能够让父母找到相信孩子的力量,孩子能够发现的自我。这几年,我此刻一向觉得孩子的成长就是就应不断地犯错,一向不犯错的孩子真的值得人担心,犯错的孩子说明他正视自我的内心,有个性,犯错不可多得的人生经历,更是难得的成长经验。很多时候有些事情我们虽然已 经认识到了,但是还只是停留在理论状态,有可能连潜意识的观点都没能改正过来,更不要说落实到实际行动中了。但是我觉得自我有一点进步的就是把孩子当成自我的镜子——孩子身上的每一个我认为比较重要的习惯问题,我都拿来照照自我,这些问题从我身上而来吗?篇四当今社会的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于我们转岗的幼儿园教师更是一个新的挑战,我们只有不断的充电学习才能顺应时代潮流,适应社会发展。在一次会上,我们园长给我们介绍外出学习时带回的几本幼儿专业的书籍,我带着好奇心向园长借了一本,在我读了这本名为《给幼儿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我受益匪浅。这是一本用爱和经验写出的书,我读了之后让我感到既亲切又实用,它为我们幼儿教师指引了方向,让我深深领悟到怎样才能当好一名幼儿教师。书中有很多教育成功的案例,它像一盏明灯,为我的教育工作导航,让我从中找到了不断完善自己的金钥匙。有人说:“幼儿教师是高级保姆,低人一等”,也有人说:“家有三斗粮,不做孩子王”。其实,幼儿教师“站起来是老师,蹲下来是妈妈”。每天超负荷的工作,练就了超强的工作效率,但其精神也高度紧张。幼儿园工作的核心是“爱”,我们要学会热爱。赞可夫说过:“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因此,教师要做到热爱每一个幼儿,主动接近幼儿,用教师广博而无私的爱去理解、宽容、尊重和关心每一个幼儿,使他们感受来自老师的母亲般的温暖。课上,应用亲切的态度、夸张的表情吸引幼儿的注意,课下,应和幼儿一起玩耍,和他们成为好朋友,努力让每 一位幼儿在快乐中得到感知、获得进步。我们幼儿园教师干这一行是幸福的,我们有了不同于别的称呼——幼儿教师,繁忙与琐碎兼容,责任与压力并重,忙碌于疲倦同行这正是幼儿教师工作的真正含义。为此,我们怀着一颗平常心并充满自信,坦然地面对挫折,用一份爱、一颗心,获得孩子的爱,赢得家长的心。这种被需要、被尊重和支持的体验是幸福的。在幼儿园想上好课也是不容易的,首先要备课,备课之前先要研读教材,把教材吃透才能上好一节课。尹紫昕老师用一个实际案例指出研读教材对于一个教学活动的成功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适用于语言活动,在数学、科学、社会等教学活动中也是非常必要的。我们转岗教师,刚开始对于幼儿园的教材真是一头雾水,不知该上些什么,该怎样上,经过多次的学习、培训,让我们慢慢地从小学教师的角色走出来,熟悉幼儿教师的课堂,知道给幼儿上好一节课,不仅要备好课,还要多准备教玩具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课后,还需要我们老师多进行反思,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反思,长则一二百字,短则寥寥数语,一个有用的活动反思将会对自己以后的教育活动有着指导意义。《给幼儿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中,给我们指出教师在整个国民群体中,应该是一个阅读率比较高的群体,因为这个群体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作为幼儿教师,我们更应该读书,这与幼儿教育的特点密切相关,幼儿教育的特点是基础而全面的,幼儿的特点是好奇、好问,这些对教师的个人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常读书,不充实自己,便无以做好这项工作。所以,要在专业上取得成绩,就非读书不可。我们反思一下,是否正在读书?是否在意 读书?在以前我还真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现在才惊觉:自己实际上是不怎么读专业书的。往往我们总在抱怨整天工作的辛劳,总在抱怨没有时间读书,但是“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要挤总是有的”,我们要拿出实际行动来,挤出时间用于读书。在书中,我找到了适合幼儿教师的读书方法:1、要读专业的期刊。好的期刊有哪些呢?例如《幼儿教育》、《学前教育》、《早期教育》、《上海托幼》等。2、要读经典的专业书籍。如蒙台梭利的《童年的密秘》,陈鹤琴的《家庭教育》等。3、要阅读通俗易懂、与幼教职业有实际联系的书籍。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坚信要多读书,读好书,阅读专业书籍有利于成长和发展,无论如何繁忙、劳累,我们要挤出一点时间来读书,力求在有限的读书时间里获得的收获。《给幼儿教师的建议》一书,让我读懂了教育,也读懂了人生。也许我们教师这个角色太小不起眼,擂不动那惊天大鼓,但我们可以时刻准备着,以智慧守望理想、以真情坚定信念,去追逐生命的完满、去求索教育的真谛。我自豪,我奉献于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我骄傲我是一名幼儿教师,我们工作固然繁琐和辛苦,但是,付出总有回报,给予本身不仅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而且会带给我们更多的快乐。我们给孩子真诚的爱,孩子也会给我们纯真的爱,这就是我们得到的的回报。篇五最近幼儿园组织我们学习了一些关于幼师方面的书籍与法律法规文献。这些天的读书让我切切实实的感受到读书带来的好处,使我深切地感受到多读书,可以变聪明,变得有智慧去战胜对手。我们变得更聪明,才可以勇敢地面对困难,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这样,就又向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迈 出了一步。多读书,也能使自己的心情变得快乐。在书的海洋里遨游也是一种无限快乐的事情。用读书来为自己放松心情也是一种十分明智的。阅读中,我系统的了解了关于幼儿教师的一些专业性知识,其中《做一个专业的幼儿教师》一书中,不仅有一些理论性的专业知识,更是列举了一些老教师多年经验的实际案例,对于我们经常遇到的一些小麻烦小事情的处理技巧等有很大的帮助。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有”抓伤”事件,一起简单的抓伤事件,由于两个老师的不同态度以及说话的技巧,事情也经过了两三个转折,这就告诉我们说话之前要先考虑好该怎样说,组织好语言,不然出口之后往往会收到不一样的效果,同时也告诫我们老师这一职业的严谨性,应为我们要面对的家长是各行各业的人,他们不是单一的从事一个职业的,面对不同的人也要有不同的处事技巧,学会了这个才能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便利,自己也能在工作中有所收获。另外,我们无论是面对面对家长和孩子,都要用心,无论什么事情,只要用心就能做到。尤其是对我们的孩子,毕竟跟跟我们朝夕相处的还是孩子,我们用心对待孩子,家长也会感觉得到,对于我们的工作,他们自然而然的就会给与支持与鼓励,这些都是相关联的。另外,虽然工作中会遇到很多不顺心的事情,但我们尽量不要表现出来,我们最应该做的事就是尽量把烦恼留给自己,把快乐带给别人。这就要求我们要有宽广的胸襟,要有海纳百川的气度。我感觉如果用几句话来形容我们的职业的话,最合适的莫过于”微笑面对每一天,真诚对待每一位家长,爱心呵护每一个孩子。”
简介:幼儿园老师读书心得体会范文五篇看这本书时很多次有感动到极致的感觉,就像看一部个性好的电影。电影是虚构的,但这本书记录的是真实的,这让我对原本感觉缺乏感觉的生活,又萌生了一丝期望。或许擦亮眼睛,仔细找,感动还是能找到的,个性是我们还有天使一般的孩子做引领。则像一股细细的沙,慢慢流进心里,一点一点填补了石头的缝隙,同时带来一份柔润,抹平石头的棱棱角角。作者马丽娟老师:中国第一批理解国际华德福?史坦纳幼儿教育协会培训的幼儿教师李跃儿芭学园资深教师,擅长教育管理,培养、提升教师团队以及对教育感悟的总结。在10年不间断地教育实践和教育管理工作中,积累了超多的教学观察笔记及随笔心得,最终构成本书。我带着这样的疑惑去读这本书:我们天天都在讲“要给孩子幸福”,那么究竟怎样样才算是给了孩子幸福?怎样样才能够让孩子感受当下的幸福?在书中马老师给出了答案:马老师的答案:幸福对于有的人来说就是,他能撅着_在沙坑里玩一上午;能滚着一个破旧的轮胎在院子里撒欢似的跑上几圈;能七扭八扭地缝一个布包包;能将豆沙酱包在面团里放进烤箱;能拿个大瓢给菜地浇水,给羊洗澡……我的理解:给孩子当下的幸福,就就应让孩子享受他这个年龄段就应享受的任何事情,而不是给予孩子我们所理解的“幸福”。所以,当你看见孩子不顾刚穿上 的新衣服,专注地趴在地上看蚂蚁时,请你不要阻止他;当孩子不顾弄脏双手玩泥巴时,请你不要指责他;当孩子天马行空地给你描绘他的理想时,请你不要嘲笑他……因为,这就是孩子眼中的“幸福”。在读这本书时,有一些精彩片段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片段一:点燃心灵的蜡烛“我们要给予孩子机会,让他们真实地学会一件事情,就像他们真实地学会等待一样,孩子们才会真实地活在当下。”我的收获:孩子们一旦学会了一件事情,他就是真正地学会了,不会忘记的一种学会。如果我们让一个小孩子很快地学会一件事情,那么相信他忘记得也快。因为,那是他人将别人的发现硬塞进孩子的记忆中,并不是孩子自我想真实地经验它而记住它。所以,就如马老师所说的“我们要做的是帮忙孩子点燃他们内心那盏不灭的蜡烛,保护好它,让它燃烧得更明亮、更久远。”片段二:长着棉花糖腿的人“一眼看上去,一个孩子和另一个孩子并没有什么不一样,我们所看到的都是孩子。但是,透过孩子生活中的活动,我们会认识到,每个孩子状态背后都有一些东西是我们所看不到的。而要想真正地帮忙到一个孩子成长,了解孩子状态背后的一些缘由,是我们务必要做的事情。”我的收获:每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他们原本走的路就会不一样,正因为这样的不一样才使得每个人都具有他自我独一无二的个性。然而,孩子是需要我们成人的帮忙,才会渐渐地了解这个世界的。那么,作为教师,如何让一个有困难的孩子得到真正的帮忙,显得尤为 重要。而帮忙一个孩子,不仅仅仅是指,对着孩子微笑,问他我能够帮忙你吗,实际上,帮忙的好处远不止这些,这是需记住的事情。我们不仅仅仅要蹲下身来看孩子,更要蹲下心来看孩子。片段三:“难相处”背后的秘密“从教育的角度看,我们成人要带着一种敬畏和理解这个孩子的态度去感受他、帮忙他。同时,还要看这个孩子的状态是不是已经超出了教育者所能帮忙的范围,不管从哪一个角度帮忙,我们都有必要了解他状态背后我们看不到的那部分东西。”我的收获:应对这类孩子,我们需要的还不只是接纳这个孩子,更需要深入地了解在他的生活中,成人用什么方式在和他交流,还有他的生活环境、饮食、作息规律等都是什么样的状况。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帮忙孩子建立一个适合他的生活环境和具有规律的生活节奏,还需要帮忙他的人给他带给能够学习的情景。让他看到大人是如何对待一条金鱼,如何收拾打翻在地的鱼缸,如何与人一齐做一个事情,如何表达自我……当他看到这样的场景,会从中学习到怎样真正地去照顾一条鱼,会学会用抹布擦拭桌面上的水渍,会学会协助同伴做一个事情,会学会在群众中表达自我的想法。读这本书,我就像在看一个个生动搞笑的小故事,字里行间充满着温馨爱与亲切。看着故事里的孩子们游戏、学习、捣乱,看着看着我就会被这些小家伙感染,跟着他们一齐哭,一齐笑,一齐学习,一齐思考,一齐感悟,一齐成长。我喜欢这本书。因为书里没有深奥难懂的语言,没有惊人的创见,没有苦心的劝导,有的只是老师对孩子浓浓的爱,一种发现优点的眼神,一种能 够温暖孩子心灵的光,引领幼儿成长。透过马老师的眼睛,我更好地看到了孩子们的世界:一个宁静的世界,一个充满力量的世界,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我觉得就应像她学习,用心去体会孩子,真心将自我的生活和孩子们融汇在一齐。幼儿园老师,绝对不是我们以前想象的那样,只是一个“能带孩子的人”。同其他工作一样,幼儿教育工作需要具备必须的知识基础,工作经验,职业素养,专业技能,个人魅力,创造才华……这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并不是仅仅有“爱心”就足够的。我相信,透过自我的努力,我要成为一名我自我心中的理想幼儿园教师。篇二初读《爬上豆蔓看自我》,有很多朦胧的感悟,可惜一支拙笔无法尽情地表达出来。这本书我会经常阅读,一向珍藏。它让我的思想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度,激发我去反思、体验自我生活和工作的价值和好处,让自我真实地活着,做真实的事情,用自我真实的声音生活,用自我真挚的情感从事教育,构成自我个性化的教育生活。仔细想来,作者的工作状态似成相识,原先我平时也是这么工作的吧,只是我不是一个有心人。“以铜为镜,能够正衣冠;以人为镜,能够明得失”,那我就把辛黛瑞拉当成我的镜子,经常来照照,因为我明白我是喜欢我的职业,我也能从观察、了解并理解孩子的过程中获得极大的幸福。本书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丛书之一,是一本充满感性色彩又令人深思的一线幼儿教师的教育日记,作者详尽地叙述了自我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以及对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环节的感悟与反思,记录了一个普通幼儿园教师在和孩 子、家长交流中的喜怒哀乐,自我专业成长的足迹,对生活、工作以及生命的感悟与体会。本书真实反映了幼儿教师的生活原貌,从个案的角度记录了幼儿教师的成长历程。全书共分六部分,第一、二部分介绍了作者的理想教育生活和日常教育生活;第三部分介绍了作者和孩子的沟通、交流;第四部分介绍了作者在教学中的感悟;第五部分介绍了作者和家长的爱心联系;第六部分抒发了作者对生活好处的思考。书中浓厚的生活气息,教师良好的反思和学习精神对于新教师有着推进作用。从作者的言行中能够看出,教育对其而言是一种信仰,她的文字中给人的感受是,从事幼儿教育事业是一种意志的磨练,更是一种享受。她能更多真正的从孩子出发,当看到孩子的表现没有预想完美时,她能看到孩子的进步,在诸多篇日记中都能看到作者一一讲述每名幼儿的进步,将理解、宽容孩子贯穿在现实生活中,而不仅仅仅是放在嘴上。因此,她能走出常态,坚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看这本书时,觉得真像是自我在写日记。同是幼教工作者,写的都是我们最熟悉的,每看一篇,生活中的某一片段就会跳出来。如有一篇随笔是《爱唱歌的小麻雀》,讲了她上午因为一向在纠正孩子的常规,结果该上的课都没有上,下午又受老师之邀去听课。回到教室以后正好课程安排是讲故事活动就给孩子讲述《爱唱歌的小麻雀》。因为是临时决定的,没有任何的教具,但是她调整了教学方法,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讲述故事,再让孩子在体验中学习故事,最后以小麻雀的口吻把早晨没有唱的歌唱给小鹿宝宝听,其实就是唱给孩子们听,之后孩子们也跟着唱起来,收到了理想的效果。这也让我想起公开课,她的做法可能就是我们的做法,我们的做法可能比她更好,但是 我们因为公开课结束就过去了,时光长了可能就忘记了,但是这位老师能及时记录下自我的教学感悟,再次打开的时候也是一种经验的借鉴。所以边读书边思考,是阅读《爬上豆蔓看自我》中养成的习惯,会被一句话、一个小片段所吸引,便停下来细细思索。因为这些日记吸引人的地方就是我们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反思精神,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反思意味着对自我有一种新的审视和批判精神。所以刚开学的时候也曾试着每一天在博客里写写自我的教学感悟,发生在身边的精彩瞬间,觉得也是一份快乐,但是之后因为家里很忙就慢慢疏忽了,只是偶尔想到了就写点东西在里面。高美霞的日记给我最深的印象有这样几点:第一,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看了这些日记,给人的感觉是:教育是一种充满智慧的生活。这些教育日记反映的就是教师和孩子的生活,是对幼儿园日常生活的叙述,也是对教师生活感悟的叙述。其中体现了教师的专业敏感,体现了教师的生活趣味,生活态度。在日记里,我们能够感受老师和幼儿鲜活的生活场景和活动,我们能够认识一个个反复出现的有自我思想的、充满活力幼儿。在日记中,我们也能看到老师的困惑和苦恼,看到老师和孩子之间的互动、磨合。在日记中,我们也看到了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协作和沟通。作者的文笔平实中透着优美,叙述的很多生活事实充满情趣,让人感受到与孩子的共同生活也是诗意的生活。第二,有反思的职业习惯。看了这些日记,我觉得,呈此刻我们面前的不只是一个事实的文本,也是一个心理的文本,是一个教师不断反思的文本。对幼儿教师而言,人人都 在实践,但并不意味着人人都在反思。这些日记吸引人的原因之一就是我们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反思精神,在反思中不断调整自我的行为。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反思意味着对自我有一种审视和批判的精神。其实,这些日记本身就是反思的产物,写日记本身就是给自我“照镜子”,就是审视自我言行。这些日记中,作者对自我言行的很多分析是难能可贵的。第三,有自觉的学习精神。看了这些日记,我觉得作者有很高的学习热情,有自觉的学习精神。对教育实践的敏感,对自身教育行为的分析,需要教育理论和综合素养的支撑。从日记中可见,作者的阅读面是很广的,对一些理论和思想有一种渴求的精神。有些著作作者是精读的,充满感悟的。这种学习精神对一个教师来说是专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更值得称道的是,作者能将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将学习与个人的生活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不断丰富充实自我,努力用先进的理念引领自我。第四,有完美的职业理想。看了这些日记,给人的感觉是,从事幼儿教育是一种意志的磨练,更是一种享受,幼儿园生活是多彩的,灿烂的。幼儿教师的职业是阳光的职业,是有挑战也是充满快乐的职业。我们所得到的这种感觉是建立在作者完美的职业理想的基础之上的。对孩子充满爱,充满关怀,对孩子给予宽容,给予理解,给予展现自我的机会,这就是一种新的儿童观引领的职业态度,有了这种职业态度,就有可能去享受职业,而不是忍受职业;去迎接职业生活的挑战,而不是回避职业生活中的困难。读了这些日记,能够感受到作者的职业理想不是文字上的,不是口头上的,而是融入到每一天的具体的行为之中的。 是职业理想在支撑着作者的工作和生活,是职业理想在引领着作者去反思和不断努力。我的收获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无论家长还是老师都就应经常反思自我的教育行为,多学习(向其他老师和家长学,向书本学,向网络学……),多看书,多反思,多动笔。反思是个总结教训、积累经验、改善方法的过程。很多家长都表示自我脾气暴躁,对孩子缺少耐心,如果能经常反思,就会逐渐增强自我监督的力量,进而逐渐控制自我的脾气,处理问题时更趋平和与理智。如果头脑中装有更多对理性重要性的认识,懂得更多教育孩子的知识,那家长原先那些不科学、不理智的做法肯定会越来越少。家长们必须要抛弃这样的想法:我天生就是急脾气的人,根本改变不了,孩子将来会明白我发火是为他好的。我个人的切身经历使我相信:知识和智慧拥有强大的力量,如果用它们武装头脑,任何家长在教育孩子时都能够变得更冷静、更睿智、更从容!二、要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多给他们一些正面的、真正的关注。家长就应爱“真实”的孩子,而不是仅仅爱大人理想的或期盼的孩子。经常听家长对孩子这样说:“你再哭/闹/撒谎/不好好吃饭……妈妈(或爸爸)就不喜欢你了!”家长的本意是要制止孩子的不良行为,孩子却领会成:爸爸妈妈根本不爱我,除非我不犯一点点错误,否则他们就会骂我、厌恶我,甚至不要我了。父母太多善意的想法变成对孩子无意的伤害,当孩子遍体鳞伤时,父母或许还浑然不觉,以为都是孩子出了问题。我们对孩子“真正”的关注太少了:心不在焉地回答他们的问题;敷衍了事地应付他们的请求;三心二意地参与他们的活动……很多家长抱怨孩子不肯向父母吐露心事、表达思想,原因正 是我们没有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不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孩子怎样可能信任并接纳我们?其实全身心的关注并不需要太多时光,跟孩子一齐沉浸在一个游戏中,陶醉于一个故事里,认真的表情、专注的眼神……都能给予孩子莫大的满足,增进孩子与父母间亲密的情感。三、应对孩子幼小的心灵、稚嫩的思想、脆弱的情感,家长和老师需要细腻、再细腻。抛弃那种旧的教育观念:无论我做什么,只要是为孩子好就行了。这份“好”不就应让孩子长大成人后才去回味、体验和理解,而就应如春风化雨般滋润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让他们从小就能感受到并喜爱这份好。我们的教育的确太粗线条了,我们很少探究孩子那小而敏感的脑袋里究竟有什么奇妙又丰富的想法,我们很少思考该如何理解和尊重孩子,如何引导他们想得更多更深。家长通常觉得反正我是为孩子好,只要孩子照我说的做就行了,孩子始终处于可怜的被动地位。其实,很多孩子自我的事情完全能够由他们自我做主,家长能够跟孩子商量着做,如吃什么样的早饭、穿哪件衣服、要不要把玩具借给小朋友等等。教育,真的是一件需要细心加耐心加爱心的事情。羡慕作者身上那种蓬勃向上、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和激情。我想大多数教师都是努力的,他们会为自我讲的故事引起孩子的共鸣而高兴,为孩子们对活动的聚精会神而欣慰,为自我的收获而欢欣鼓舞,但这种快乐并不是一向存在的,他们会灰心,会沮丧。为什么孩子这么浮躁?为什么家长这么难以沟通?这种状态说明教师还没有把工作当作心灵的享受。完成了一天的工作任务后,教师反思过这天的活动了吗?孩子和自我都收获了什么?享受到什么?翻看教师的反思笔记,写得更多的可能是有关孩子的状况,以及一日教学 活动环节哪些需要改善等,很少写到自我一天的情绪。其实,教师就应记下自我的情绪体验,这种体验反映了教师是否用心去做了,反映了教师做事的精神状态。孩子的激情需要教师来点燃。如果教师自我没有激情,而只是为了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选取的资料和材料对孩子没有挑战,那么孩子在活动中就无法产生来自活动本身的原动力,就像作者说的“孩子的眼中找不到发亮的、渴求的眼神”。因此,只有教师产生蓬勃向上的激情,才有可能点燃孩子的激情。教师就应用心灵去享受工作。从辛黛瑞拉的这些日记中,能够感受到高老师的职业理想不是文字上的,不是口头上的,而是融入到每一天的具体的行为。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最让我感动的也正是作者只言片语中所表达出来的对教育的信仰、职责感、使命感、成就感。但是也不是每个人都在教育上有如此的悟性,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有一份坚持,日复一日坚持做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是需要有伟大的灵魂的,用用心的心态对待孩子、给予孩子细腻而恰当的关爱更要用尊重和平等的态度应对孩子。篇三《慢养,给孩子一个好性格》读这本书,看一眼题目我就喜欢上了,因为这和我最近悟得的道理是相同的,再看了序,觉得有许多想法不谋而合的,一路读来亲切而感动,所以迫不及待要读完,再推荐给周围的人。培养孩子自信、沟通以及跟别人相处的潜力,才是最重要的。“家是一个很奇妙的地方,有人在这儿得到爱,有些人却得到伤害。父母们给孩子爱的时候,就应想想,你给孩子的是控制、伤害,还是真正无怨无悔的爱?爱,是慢慢‘养’出来的……”黑家培养孩子的方式真的很令人吃 惊,但是冷静下来也令人佩服。读到其中描述黑立国时最令我感叹,看看他做的那些事,哪里仅仅是调皮捣蛋就可形容的啊,简直不可思议,简直就是品质低下,就算是父母能容忍,但内心也必定会对这个孩子忧心忡忡,从而可能就会处处留意翼翼地另眼看待。把鞭炮丢进草堆、想把火柴丢进汽车的汽油里(好险没有酿成大祸),扮演怪盗,在卖场“偷”手套……哪样事情不值得引起父母情绪上惊天动地的反应,但是父母却并没有给他贴上坏孩子的标签。若是我们平常人必须会觉得这个孩子思想有问题,道德品质差之类的,你看故意捣乱搞破坏,还想着“偷”东西,这不是有问题吗?但是谁能想到其实这样的孩子仍然是十分有爱心的,在大人眼里孩子的那些错误,其实并非是大人心里想的那样坏透到极点,他们有各种各样的想法,其实他们并不坏,他们还有很多的可塑性的。就像立国自我所说:“当我们做错事时,其实自我心里不是不明白,但是若是遇到有人用训斥的方式来责备我们,那只会激发我们的防卫心理,我们反而死不认错。”“一个孩子一生的环境,每个人对待他的方式就是这个小孩世界的自然规律,也会影响他的一生,他的世界是充满完美还是充满仇恨与怀疑,都是透过和周遭环境互动得来,从这个角度看,父母跟子女的很多互动,老师和孩子的许多互动,都不能那个太低估对孩子的影响力。”还有就是立琍,爱追潮流,青春期化妆,交各式男友,真是让人难以理解,妈妈在屡次劝说无效之后,便干脆主动带孩子到医药商店去买药妆给孩子化妆,因为既然她喜欢这样就尊重她的选取,与其随她瞎用化妆品损害皮肤,干脆母亲主动指导购买不至于对皮肤伤害大的化妆品。无法想象父母能用这样的态度和方式来应对,我真的好震撼。 青春期的孩子可塑性还是很大的,很容易就会走极端,做父母的必须要把握好度。此刻我们很多老_母常常抱怨孩子没有职责心,责怪孩子,此刻我最后明白,不是孩子没有职责心,而是父母老师剥夺了孩子职责心的担当意识,什么事情都被安排得好好的,什么事情都务必按长者的意思来,孩子没有个性,没有了自主的权利,谁还能担当?孩子被要求不能够尝试,不能够犯错,没有这些宝贵的经历,谁又懂得去担当?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很多错误是必不可少的,那些是他们该去经历的成长。其实职责心和担当意识就是被家长们剥夺了。“期望孩子长大后拥有一个自由的灵魂,那么就要放下很多世俗的标准。期望孩子未来有职责感,对自我的行为负责的话,那么我们务必给他机会,让他去思考、作决定,并有机会为自我的决定负责。信任孩子、相信孩子十分重要,也因为有父母的信任,他们会更诚实而负职责。”都说“美国的教育就像是在挖矿,把孩子切、割、磨变成一个宝石,就像许多拿到诺贝尔奖的杰出学者一样。而欧洲的教育就像种花,教育人员做的是浇水、加肥料,让种子变成它本来的样貌,无论是玫瑰、康乃馨、山茶花,他们都会细心呵护,让每一株花朵都有自我独特的模样。台湾的教育是塑料工厂里头的射出成型,要求个个一模一样。”听了这些生动的比喻之后,我不禁想起我们身边的教育呢?我们属于哪一类教育?我感觉我们是个_走捷径的教育,为分数急,为一切想追寻的结果着急,而失去慢慢等待,慢慢享受过程的耐心和体验。这天早晨晨会课时,我还对小孩儿讲,生命就是享受过程的一次体验的旅程,否则谁的目标都一样——死亡之旅,那么人生还有什么意思!一心只盯着分数,从小学开始就完全盯着分数看,完全不顾孩子热情兴趣爱好,即便是学个兴趣班那也很明确地功利 性,孩子所有的生活就只有分数、作业、学习、培训班,这也是为什么孩子一旦离开了校园就没有人再愿意碰书本的缘故了,因为从小对书本的热情已经被消磨殆尽了。我们的教育完全是只注重灌输结果的教育,完全没有任何的沉淀,关键是只要把结果告诉孩子就好了,孩子呢,掌握了这一结果也就万事大吉了,所有在学校的学习对今后人生路几乎很少有作用,这也就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读书无用论,其实不是读书无用,而是我们的读书方式出了问题,而是我们的目标和观念出了问题。很多人都明白分数真的不重要,却不明白分数真的不重要在什么地方,而且有时候也是飘摇不定,嘴上大喊分数不重要,但是手上践行的却是分数之上的实际。其实我觉得并不是不要分数,不要学习,不要那些兴趣培训,而是在这一切的学习过程中,慢慢地体验过程,慢慢地培养引导性格和态度,慢慢地获得情感的体验,在收获结果的同时,过程中的那些生命的体验和成长比结果更重要,这就是我们本末倒置或是方式方法错误的根源,并非我们不要那个结果或是那个分数,而是我们会有更好的方式更慢的态度来收获那个结果。不求一时的速度与效率,不以当下的表现评断孩子,尊重每个孩子的差异。“慢养”,并不代表放任孩子,而是能够给孩子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中成长,找到的自我。如此,家,就是孩子生命力的来源,家才能为孩子的人生加分。孩子在长大过程中有许多变量和条件,没有一个道理放诸四海而皆准。慢养,能够让父母找到相信孩子的力量,孩子能够发现的自我。这几年,我此刻一向觉得孩子的成长就是就应不断地犯错,一向不犯错的孩子真的值得人担心,犯错的孩子说明他正视自我的内心,有个性,犯错不可多得的人生经历,更是难得的成长经验。很多时候有些事情我们虽然已 经认识到了,但是还只是停留在理论状态,有可能连潜意识的观点都没能改正过来,更不要说落实到实际行动中了。但是我觉得自我有一点进步的就是把孩子当成自我的镜子——孩子身上的每一个我认为比较重要的习惯问题,我都拿来照照自我,这些问题从我身上而来吗?篇四当今社会的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于我们转岗的幼儿园教师更是一个新的挑战,我们只有不断的充电学习才能顺应时代潮流,适应社会发展。在一次会上,我们园长给我们介绍外出学习时带回的几本幼儿专业的书籍,我带着好奇心向园长借了一本,在我读了这本名为《给幼儿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我受益匪浅。这是一本用爱和经验写出的书,我读了之后让我感到既亲切又实用,它为我们幼儿教师指引了方向,让我深深领悟到怎样才能当好一名幼儿教师。书中有很多教育成功的案例,它像一盏明灯,为我的教育工作导航,让我从中找到了不断完善自己的金钥匙。有人说:“幼儿教师是高级保姆,低人一等”,也有人说:“家有三斗粮,不做孩子王”。其实,幼儿教师“站起来是老师,蹲下来是妈妈”。每天超负荷的工作,练就了超强的工作效率,但其精神也高度紧张。幼儿园工作的核心是“爱”,我们要学会热爱。赞可夫说过:“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因此,教师要做到热爱每一个幼儿,主动接近幼儿,用教师广博而无私的爱去理解、宽容、尊重和关心每一个幼儿,使他们感受来自老师的母亲般的温暖。课上,应用亲切的态度、夸张的表情吸引幼儿的注意,课下,应和幼儿一起玩耍,和他们成为好朋友,努力让每 一位幼儿在快乐中得到感知、获得进步。我们幼儿园教师干这一行是幸福的,我们有了不同于别的称呼——幼儿教师,繁忙与琐碎兼容,责任与压力并重,忙碌于疲倦同行这正是幼儿教师工作的真正含义。为此,我们怀着一颗平常心并充满自信,坦然地面对挫折,用一份爱、一颗心,获得孩子的爱,赢得家长的心。这种被需要、被尊重和支持的体验是幸福的。在幼儿园想上好课也是不容易的,首先要备课,备课之前先要研读教材,把教材吃透才能上好一节课。尹紫昕老师用一个实际案例指出研读教材对于一个教学活动的成功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适用于语言活动,在数学、科学、社会等教学活动中也是非常必要的。我们转岗教师,刚开始对于幼儿园的教材真是一头雾水,不知该上些什么,该怎样上,经过多次的学习、培训,让我们慢慢地从小学教师的角色走出来,熟悉幼儿教师的课堂,知道给幼儿上好一节课,不仅要备好课,还要多准备教玩具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课后,还需要我们老师多进行反思,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反思,长则一二百字,短则寥寥数语,一个有用的活动反思将会对自己以后的教育活动有着指导意义。《给幼儿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中,给我们指出教师在整个国民群体中,应该是一个阅读率比较高的群体,因为这个群体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作为幼儿教师,我们更应该读书,这与幼儿教育的特点密切相关,幼儿教育的特点是基础而全面的,幼儿的特点是好奇、好问,这些对教师的个人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常读书,不充实自己,便无以做好这项工作。所以,要在专业上取得成绩,就非读书不可。我们反思一下,是否正在读书?是否在意 读书?在以前我还真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现在才惊觉:自己实际上是不怎么读专业书的。往往我们总在抱怨整天工作的辛劳,总在抱怨没有时间读书,但是“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要挤总是有的”,我们要拿出实际行动来,挤出时间用于读书。在书中,我找到了适合幼儿教师的读书方法:1、要读专业的期刊。好的期刊有哪些呢?例如《幼儿教育》、《学前教育》、《早期教育》、《上海托幼》等。2、要读经典的专业书籍。如蒙台梭利的《童年的密秘》,陈鹤琴的《家庭教育》等。3、要阅读通俗易懂、与幼教职业有实际联系的书籍。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坚信要多读书,读好书,阅读专业书籍有利于成长和发展,无论如何繁忙、劳累,我们要挤出一点时间来读书,力求在有限的读书时间里获得的收获。《给幼儿教师的建议》一书,让我读懂了教育,也读懂了人生。也许我们教师这个角色太小不起眼,擂不动那惊天大鼓,但我们可以时刻准备着,以智慧守望理想、以真情坚定信念,去追逐生命的完满、去求索教育的真谛。我自豪,我奉献于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我骄傲我是一名幼儿教师,我们工作固然繁琐和辛苦,但是,付出总有回报,给予本身不仅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而且会带给我们更多的快乐。我们给孩子真诚的爱,孩子也会给我们纯真的爱,这就是我们得到的的回报。篇五最近幼儿园组织我们学习了一些关于幼师方面的书籍与法律法规文献。这些天的读书让我切切实实的感受到读书带来的好处,使我深切地感受到多读书,可以变聪明,变得有智慧去战胜对手。我们变得更聪明,才可以勇敢地面对困难,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这样,就又向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迈 出了一步。多读书,也能使自己的心情变得快乐。在书的海洋里遨游也是一种无限快乐的事情。用读书来为自己放松心情也是一种十分明智的。阅读中,我系统的了解了关于幼儿教师的一些专业性知识,其中《做一个专业的幼儿教师》一书中,不仅有一些理论性的专业知识,更是列举了一些老教师多年经验的实际案例,对于我们经常遇到的一些小麻烦小事情的处理技巧等有很大的帮助。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有”抓伤”事件,一起简单的抓伤事件,由于两个老师的不同态度以及说话的技巧,事情也经过了两三个转折,这就告诉我们说话之前要先考虑好该怎样说,组织好语言,不然出口之后往往会收到不一样的效果,同时也告诫我们老师这一职业的严谨性,应为我们要面对的家长是各行各业的人,他们不是单一的从事一个职业的,面对不同的人也要有不同的处事技巧,学会了这个才能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便利,自己也能在工作中有所收获。另外,我们无论是面对面对家长和孩子,都要用心,无论什么事情,只要用心就能做到。尤其是对我们的孩子,毕竟跟跟我们朝夕相处的还是孩子,我们用心对待孩子,家长也会感觉得到,对于我们的工作,他们自然而然的就会给与支持与鼓励,这些都是相关联的。另外,虽然工作中会遇到很多不顺心的事情,但我们尽量不要表现出来,我们最应该做的事就是尽量把烦恼留给自己,把快乐带给别人。这就要求我们要有宽广的胸襟,要有海纳百川的气度。我感觉如果用几句话来形容我们的职业的话,最合适的莫过于”微笑面对每一天,真诚对待每一位家长,爱心呵护每一个孩子。”
简介:幼儿园老师读书心得体会范文五篇看这本书时很多次有感动到极致的感觉,就像看一部个性好的电影。电影是虚构的,但这本书记录的是真实的,这让我对原本感觉缺乏感觉的生活,又萌生了一丝期望。或许擦亮眼睛,仔细找,感动还是能找到的,个性是我们还有天使一般的孩子做引领。则像一股细细的沙,慢慢流进心里,一点一点填补了石头的缝隙,同时带来一份柔润,抹平石头的棱棱角角。作者马丽娟老师:中国第一批理解国际华德福?史坦纳幼儿教育协会培训的幼儿教师李跃儿芭学园资深教师,擅长教育管理,培养、提升教师团队以及对教育感悟的总结。在10年不间断地教育实践和教育管理工作中,积累了超多的教学观察笔记及随笔心得,最终构成本书。我带着这样的疑惑去读这本书:我们天天都在讲“要给孩子幸福”,那么究竟怎样样才算是给了孩子幸福?怎样样才能够让孩子感受当下的幸福?在书中马老师给出了答案:马老师的答案:幸福对于有的人来说就是,他能撅着_在沙坑里玩一上午;能滚着一个破旧的轮胎在院子里撒欢似的跑上几圈;能七扭八扭地缝一个布包包;能将豆沙酱包在面团里放进烤箱;能拿个大瓢给菜地浇水,给羊洗澡……我的理解:给孩子当下的幸福,就就应让孩子享受他这个年龄段就应享受的任何事情,而不是给予孩子我们所理解的“幸福”。所以,当你看见孩子不顾刚穿上 的新衣服,专注地趴在地上看蚂蚁时,请你不要阻止他;当孩子不顾弄脏双手玩泥巴时,请你不要指责他;当孩子天马行空地给你描绘他的理想时,请你不要嘲笑他……因为,这就是孩子眼中的“幸福”。在读这本书时,有一些精彩片段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片段一:点燃心灵的蜡烛“我们要给予孩子机会,让他们真实地学会一件事情,就像他们真实地学会等待一样,孩子们才会真实地活在当下。”我的收获:孩子们一旦学会了一件事情,他就是真正地学会了,不会忘记的一种学会。如果我们让一个小孩子很快地学会一件事情,那么相信他忘记得也快。因为,那是他人将别人的发现硬塞进孩子的记忆中,并不是孩子自我想真实地经验它而记住它。所以,就如马老师所说的“我们要做的是帮忙孩子点燃他们内心那盏不灭的蜡烛,保护好它,让它燃烧得更明亮、更久远。”片段二:长着棉花糖腿的人“一眼看上去,一个孩子和另一个孩子并没有什么不一样,我们所看到的都是孩子。但是,透过孩子生活中的活动,我们会认识到,每个孩子状态背后都有一些东西是我们所看不到的。而要想真正地帮忙到一个孩子成长,了解孩子状态背后的一些缘由,是我们务必要做的事情。”我的收获:每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他们原本走的路就会不一样,正因为这样的不一样才使得每个人都具有他自我独一无二的个性。然而,孩子是需要我们成人的帮忙,才会渐渐地了解这个世界的。那么,作为教师,如何让一个有困难的孩子得到真正的帮忙,显得尤为 重要。而帮忙一个孩子,不仅仅仅是指,对着孩子微笑,问他我能够帮忙你吗,实际上,帮忙的好处远不止这些,这是需记住的事情。我们不仅仅仅要蹲下身来看孩子,更要蹲下心来看孩子。片段三:“难相处”背后的秘密“从教育的角度看,我们成人要带着一种敬畏和理解这个孩子的态度去感受他、帮忙他。同时,还要看这个孩子的状态是不是已经超出了教育者所能帮忙的范围,不管从哪一个角度帮忙,我们都有必要了解他状态背后我们看不到的那部分东西。”我的收获:应对这类孩子,我们需要的还不只是接纳这个孩子,更需要深入地了解在他的生活中,成人用什么方式在和他交流,还有他的生活环境、饮食、作息规律等都是什么样的状况。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帮忙孩子建立一个适合他的生活环境和具有规律的生活节奏,还需要帮忙他的人给他带给能够学习的情景。让他看到大人是如何对待一条金鱼,如何收拾打翻在地的鱼缸,如何与人一齐做一个事情,如何表达自我……当他看到这样的场景,会从中学习到怎样真正地去照顾一条鱼,会学会用抹布擦拭桌面上的水渍,会学会协助同伴做一个事情,会学会在群众中表达自我的想法。读这本书,我就像在看一个个生动搞笑的小故事,字里行间充满着温馨爱与亲切。看着故事里的孩子们游戏、学习、捣乱,看着看着我就会被这些小家伙感染,跟着他们一齐哭,一齐笑,一齐学习,一齐思考,一齐感悟,一齐成长。我喜欢这本书。因为书里没有深奥难懂的语言,没有惊人的创见,没有苦心的劝导,有的只是老师对孩子浓浓的爱,一种发现优点的眼神,一种能 够温暖孩子心灵的光,引领幼儿成长。透过马老师的眼睛,我更好地看到了孩子们的世界:一个宁静的世界,一个充满力量的世界,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我觉得就应像她学习,用心去体会孩子,真心将自我的生活和孩子们融汇在一齐。幼儿园老师,绝对不是我们以前想象的那样,只是一个“能带孩子的人”。同其他工作一样,幼儿教育工作需要具备必须的知识基础,工作经验,职业素养,专业技能,个人魅力,创造才华……这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并不是仅仅有“爱心”就足够的。我相信,透过自我的努力,我要成为一名我自我心中的理想幼儿园教师。篇二初读《爬上豆蔓看自我》,有很多朦胧的感悟,可惜一支拙笔无法尽情地表达出来。这本书我会经常阅读,一向珍藏。它让我的思想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度,激发我去反思、体验自我生活和工作的价值和好处,让自我真实地活着,做真实的事情,用自我真实的声音生活,用自我真挚的情感从事教育,构成自我个性化的教育生活。仔细想来,作者的工作状态似成相识,原先我平时也是这么工作的吧,只是我不是一个有心人。“以铜为镜,能够正衣冠;以人为镜,能够明得失”,那我就把辛黛瑞拉当成我的镜子,经常来照照,因为我明白我是喜欢我的职业,我也能从观察、了解并理解孩子的过程中获得极大的幸福。本书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丛书之一,是一本充满感性色彩又令人深思的一线幼儿教师的教育日记,作者详尽地叙述了自我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以及对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环节的感悟与反思,记录了一个普通幼儿园教师在和孩 子、家长交流中的喜怒哀乐,自我专业成长的足迹,对生活、工作以及生命的感悟与体会。本书真实反映了幼儿教师的生活原貌,从个案的角度记录了幼儿教师的成长历程。全书共分六部分,第一、二部分介绍了作者的理想教育生活和日常教育生活;第三部分介绍了作者和孩子的沟通、交流;第四部分介绍了作者在教学中的感悟;第五部分介绍了作者和家长的爱心联系;第六部分抒发了作者对生活好处的思考。书中浓厚的生活气息,教师良好的反思和学习精神对于新教师有着推进作用。从作者的言行中能够看出,教育对其而言是一种信仰,她的文字中给人的感受是,从事幼儿教育事业是一种意志的磨练,更是一种享受。她能更多真正的从孩子出发,当看到孩子的表现没有预想完美时,她能看到孩子的进步,在诸多篇日记中都能看到作者一一讲述每名幼儿的进步,将理解、宽容孩子贯穿在现实生活中,而不仅仅仅是放在嘴上。因此,她能走出常态,坚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看这本书时,觉得真像是自我在写日记。同是幼教工作者,写的都是我们最熟悉的,每看一篇,生活中的某一片段就会跳出来。如有一篇随笔是《爱唱歌的小麻雀》,讲了她上午因为一向在纠正孩子的常规,结果该上的课都没有上,下午又受老师之邀去听课。回到教室以后正好课程安排是讲故事活动就给孩子讲述《爱唱歌的小麻雀》。因为是临时决定的,没有任何的教具,但是她调整了教学方法,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讲述故事,再让孩子在体验中学习故事,最后以小麻雀的口吻把早晨没有唱的歌唱给小鹿宝宝听,其实就是唱给孩子们听,之后孩子们也跟着唱起来,收到了理想的效果。这也让我想起公开课,她的做法可能就是我们的做法,我们的做法可能比她更好,但是 我们因为公开课结束就过去了,时光长了可能就忘记了,但是这位老师能及时记录下自我的教学感悟,再次打开的时候也是一种经验的借鉴。所以边读书边思考,是阅读《爬上豆蔓看自我》中养成的习惯,会被一句话、一个小片段所吸引,便停下来细细思索。因为这些日记吸引人的地方就是我们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反思精神,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反思意味着对自我有一种新的审视和批判精神。所以刚开学的时候也曾试着每一天在博客里写写自我的教学感悟,发生在身边的精彩瞬间,觉得也是一份快乐,但是之后因为家里很忙就慢慢疏忽了,只是偶尔想到了就写点东西在里面。高美霞的日记给我最深的印象有这样几点:第一,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看了这些日记,给人的感觉是:教育是一种充满智慧的生活。这些教育日记反映的就是教师和孩子的生活,是对幼儿园日常生活的叙述,也是对教师生活感悟的叙述。其中体现了教师的专业敏感,体现了教师的生活趣味,生活态度。在日记里,我们能够感受老师和幼儿鲜活的生活场景和活动,我们能够认识一个个反复出现的有自我思想的、充满活力幼儿。在日记中,我们也能看到老师的困惑和苦恼,看到老师和孩子之间的互动、磨合。在日记中,我们也看到了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协作和沟通。作者的文笔平实中透着优美,叙述的很多生活事实充满情趣,让人感受到与孩子的共同生活也是诗意的生活。第二,有反思的职业习惯。看了这些日记,我觉得,呈此刻我们面前的不只是一个事实的文本,也是一个心理的文本,是一个教师不断反思的文本。对幼儿教师而言,人人都 在实践,但并不意味着人人都在反思。这些日记吸引人的原因之一就是我们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反思精神,在反思中不断调整自我的行为。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反思意味着对自我有一种审视和批判的精神。其实,这些日记本身就是反思的产物,写日记本身就是给自我“照镜子”,就是审视自我言行。这些日记中,作者对自我言行的很多分析是难能可贵的。第三,有自觉的学习精神。看了这些日记,我觉得作者有很高的学习热情,有自觉的学习精神。对教育实践的敏感,对自身教育行为的分析,需要教育理论和综合素养的支撑。从日记中可见,作者的阅读面是很广的,对一些理论和思想有一种渴求的精神。有些著作作者是精读的,充满感悟的。这种学习精神对一个教师来说是专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更值得称道的是,作者能将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将学习与个人的生活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不断丰富充实自我,努力用先进的理念引领自我。第四,有完美的职业理想。看了这些日记,给人的感觉是,从事幼儿教育是一种意志的磨练,更是一种享受,幼儿园生活是多彩的,灿烂的。幼儿教师的职业是阳光的职业,是有挑战也是充满快乐的职业。我们所得到的这种感觉是建立在作者完美的职业理想的基础之上的。对孩子充满爱,充满关怀,对孩子给予宽容,给予理解,给予展现自我的机会,这就是一种新的儿童观引领的职业态度,有了这种职业态度,就有可能去享受职业,而不是忍受职业;去迎接职业生活的挑战,而不是回避职业生活中的困难。读了这些日记,能够感受到作者的职业理想不是文字上的,不是口头上的,而是融入到每一天的具体的行为之中的。 是职业理想在支撑着作者的工作和生活,是职业理想在引领着作者去反思和不断努力。我的收获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无论家长还是老师都就应经常反思自我的教育行为,多学习(向其他老师和家长学,向书本学,向网络学……),多看书,多反思,多动笔。反思是个总结教训、积累经验、改善方法的过程。很多家长都表示自我脾气暴躁,对孩子缺少耐心,如果能经常反思,就会逐渐增强自我监督的力量,进而逐渐控制自我的脾气,处理问题时更趋平和与理智。如果头脑中装有更多对理性重要性的认识,懂得更多教育孩子的知识,那家长原先那些不科学、不理智的做法肯定会越来越少。家长们必须要抛弃这样的想法:我天生就是急脾气的人,根本改变不了,孩子将来会明白我发火是为他好的。我个人的切身经历使我相信:知识和智慧拥有强大的力量,如果用它们武装头脑,任何家长在教育孩子时都能够变得更冷静、更睿智、更从容!二、要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多给他们一些正面的、真正的关注。家长就应爱“真实”的孩子,而不是仅仅爱大人理想的或期盼的孩子。经常听家长对孩子这样说:“你再哭/闹/撒谎/不好好吃饭……妈妈(或爸爸)就不喜欢你了!”家长的本意是要制止孩子的不良行为,孩子却领会成:爸爸妈妈根本不爱我,除非我不犯一点点错误,否则他们就会骂我、厌恶我,甚至不要我了。父母太多善意的想法变成对孩子无意的伤害,当孩子遍体鳞伤时,父母或许还浑然不觉,以为都是孩子出了问题。我们对孩子“真正”的关注太少了:心不在焉地回答他们的问题;敷衍了事地应付他们的请求;三心二意地参与他们的活动……很多家长抱怨孩子不肯向父母吐露心事、表达思想,原因正 是我们没有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不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孩子怎样可能信任并接纳我们?其实全身心的关注并不需要太多时光,跟孩子一齐沉浸在一个游戏中,陶醉于一个故事里,认真的表情、专注的眼神……都能给予孩子莫大的满足,增进孩子与父母间亲密的情感。三、应对孩子幼小的心灵、稚嫩的思想、脆弱的情感,家长和老师需要细腻、再细腻。抛弃那种旧的教育观念:无论我做什么,只要是为孩子好就行了。这份“好”不就应让孩子长大成人后才去回味、体验和理解,而就应如春风化雨般滋润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让他们从小就能感受到并喜爱这份好。我们的教育的确太粗线条了,我们很少探究孩子那小而敏感的脑袋里究竟有什么奇妙又丰富的想法,我们很少思考该如何理解和尊重孩子,如何引导他们想得更多更深。家长通常觉得反正我是为孩子好,只要孩子照我说的做就行了,孩子始终处于可怜的被动地位。其实,很多孩子自我的事情完全能够由他们自我做主,家长能够跟孩子商量着做,如吃什么样的早饭、穿哪件衣服、要不要把玩具借给小朋友等等。教育,真的是一件需要细心加耐心加爱心的事情。羡慕作者身上那种蓬勃向上、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和激情。我想大多数教师都是努力的,他们会为自我讲的故事引起孩子的共鸣而高兴,为孩子们对活动的聚精会神而欣慰,为自我的收获而欢欣鼓舞,但这种快乐并不是一向存在的,他们会灰心,会沮丧。为什么孩子这么浮躁?为什么家长这么难以沟通?这种状态说明教师还没有把工作当作心灵的享受。完成了一天的工作任务后,教师反思过这天的活动了吗?孩子和自我都收获了什么?享受到什么?翻看教师的反思笔记,写得更多的可能是有关孩子的状况,以及一日教学 活动环节哪些需要改善等,很少写到自我一天的情绪。其实,教师就应记下自我的情绪体验,这种体验反映了教师是否用心去做了,反映了教师做事的精神状态。孩子的激情需要教师来点燃。如果教师自我没有激情,而只是为了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选取的资料和材料对孩子没有挑战,那么孩子在活动中就无法产生来自活动本身的原动力,就像作者说的“孩子的眼中找不到发亮的、渴求的眼神”。因此,只有教师产生蓬勃向上的激情,才有可能点燃孩子的激情。教师就应用心灵去享受工作。从辛黛瑞拉的这些日记中,能够感受到高老师的职业理想不是文字上的,不是口头上的,而是融入到每一天的具体的行为。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最让我感动的也正是作者只言片语中所表达出来的对教育的信仰、职责感、使命感、成就感。但是也不是每个人都在教育上有如此的悟性,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有一份坚持,日复一日坚持做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是需要有伟大的灵魂的,用用心的心态对待孩子、给予孩子细腻而恰当的关爱更要用尊重和平等的态度应对孩子。篇三《慢养,给孩子一个好性格》读这本书,看一眼题目我就喜欢上了,因为这和我最近悟得的道理是相同的,再看了序,觉得有许多想法不谋而合的,一路读来亲切而感动,所以迫不及待要读完,再推荐给周围的人。培养孩子自信、沟通以及跟别人相处的潜力,才是最重要的。“家是一个很奇妙的地方,有人在这儿得到爱,有些人却得到伤害。父母们给孩子爱的时候,就应想想,你给孩子的是控制、伤害,还是真正无怨无悔的爱?爱,是慢慢‘养’出来的……”黑家培养孩子的方式真的很令人吃 惊,但是冷静下来也令人佩服。读到其中描述黑立国时最令我感叹,看看他做的那些事,哪里仅仅是调皮捣蛋就可形容的啊,简直不可思议,简直就是品质低下,就算是父母能容忍,但内心也必定会对这个孩子忧心忡忡,从而可能就会处处留意翼翼地另眼看待。把鞭炮丢进草堆、想把火柴丢进汽车的汽油里(好险没有酿成大祸),扮演怪盗,在卖场“偷”手套……哪样事情不值得引起父母情绪上惊天动地的反应,但是父母却并没有给他贴上坏孩子的标签。若是我们平常人必须会觉得这个孩子思想有问题,道德品质差之类的,你看故意捣乱搞破坏,还想着“偷”东西,这不是有问题吗?但是谁能想到其实这样的孩子仍然是十分有爱心的,在大人眼里孩子的那些错误,其实并非是大人心里想的那样坏透到极点,他们有各种各样的想法,其实他们并不坏,他们还有很多的可塑性的。就像立国自我所说:“当我们做错事时,其实自我心里不是不明白,但是若是遇到有人用训斥的方式来责备我们,那只会激发我们的防卫心理,我们反而死不认错。”“一个孩子一生的环境,每个人对待他的方式就是这个小孩世界的自然规律,也会影响他的一生,他的世界是充满完美还是充满仇恨与怀疑,都是透过和周遭环境互动得来,从这个角度看,父母跟子女的很多互动,老师和孩子的许多互动,都不能那个太低估对孩子的影响力。”还有就是立琍,爱追潮流,青春期化妆,交各式男友,真是让人难以理解,妈妈在屡次劝说无效之后,便干脆主动带孩子到医药商店去买药妆给孩子化妆,因为既然她喜欢这样就尊重她的选取,与其随她瞎用化妆品损害皮肤,干脆母亲主动指导购买不至于对皮肤伤害大的化妆品。无法想象父母能用这样的态度和方式来应对,我真的好震撼。 青春期的孩子可塑性还是很大的,很容易就会走极端,做父母的必须要把握好度。此刻我们很多老_母常常抱怨孩子没有职责心,责怪孩子,此刻我最后明白,不是孩子没有职责心,而是父母老师剥夺了孩子职责心的担当意识,什么事情都被安排得好好的,什么事情都务必按长者的意思来,孩子没有个性,没有了自主的权利,谁还能担当?孩子被要求不能够尝试,不能够犯错,没有这些宝贵的经历,谁又懂得去担当?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很多错误是必不可少的,那些是他们该去经历的成长。其实职责心和担当意识就是被家长们剥夺了。“期望孩子长大后拥有一个自由的灵魂,那么就要放下很多世俗的标准。期望孩子未来有职责感,对自我的行为负责的话,那么我们务必给他机会,让他去思考、作决定,并有机会为自我的决定负责。信任孩子、相信孩子十分重要,也因为有父母的信任,他们会更诚实而负职责。”都说“美国的教育就像是在挖矿,把孩子切、割、磨变成一个宝石,就像许多拿到诺贝尔奖的杰出学者一样。而欧洲的教育就像种花,教育人员做的是浇水、加肥料,让种子变成它本来的样貌,无论是玫瑰、康乃馨、山茶花,他们都会细心呵护,让每一株花朵都有自我独特的模样。台湾的教育是塑料工厂里头的射出成型,要求个个一模一样。”听了这些生动的比喻之后,我不禁想起我们身边的教育呢?我们属于哪一类教育?我感觉我们是个_走捷径的教育,为分数急,为一切想追寻的结果着急,而失去慢慢等待,慢慢享受过程的耐心和体验。这天早晨晨会课时,我还对小孩儿讲,生命就是享受过程的一次体验的旅程,否则谁的目标都一样——死亡之旅,那么人生还有什么意思!一心只盯着分数,从小学开始就完全盯着分数看,完全不顾孩子热情兴趣爱好,即便是学个兴趣班那也很明确地功利 性,孩子所有的生活就只有分数、作业、学习、培训班,这也是为什么孩子一旦离开了校园就没有人再愿意碰书本的缘故了,因为从小对书本的热情已经被消磨殆尽了。我们的教育完全是只注重灌输结果的教育,完全没有任何的沉淀,关键是只要把结果告诉孩子就好了,孩子呢,掌握了这一结果也就万事大吉了,所有在学校的学习对今后人生路几乎很少有作用,这也就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读书无用论,其实不是读书无用,而是我们的读书方式出了问题,而是我们的目标和观念出了问题。很多人都明白分数真的不重要,却不明白分数真的不重要在什么地方,而且有时候也是飘摇不定,嘴上大喊分数不重要,但是手上践行的却是分数之上的实际。其实我觉得并不是不要分数,不要学习,不要那些兴趣培训,而是在这一切的学习过程中,慢慢地体验过程,慢慢地培养引导性格和态度,慢慢地获得情感的体验,在收获结果的同时,过程中的那些生命的体验和成长比结果更重要,这就是我们本末倒置或是方式方法错误的根源,并非我们不要那个结果或是那个分数,而是我们会有更好的方式更慢的态度来收获那个结果。不求一时的速度与效率,不以当下的表现评断孩子,尊重每个孩子的差异。“慢养”,并不代表放任孩子,而是能够给孩子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中成长,找到的自我。如此,家,就是孩子生命力的来源,家才能为孩子的人生加分。孩子在长大过程中有许多变量和条件,没有一个道理放诸四海而皆准。慢养,能够让父母找到相信孩子的力量,孩子能够发现的自我。这几年,我此刻一向觉得孩子的成长就是就应不断地犯错,一向不犯错的孩子真的值得人担心,犯错的孩子说明他正视自我的内心,有个性,犯错不可多得的人生经历,更是难得的成长经验。很多时候有些事情我们虽然已 经认识到了,但是还只是停留在理论状态,有可能连潜意识的观点都没能改正过来,更不要说落实到实际行动中了。但是我觉得自我有一点进步的就是把孩子当成自我的镜子——孩子身上的每一个我认为比较重要的习惯问题,我都拿来照照自我,这些问题从我身上而来吗?篇四当今社会的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于我们转岗的幼儿园教师更是一个新的挑战,我们只有不断的充电学习才能顺应时代潮流,适应社会发展。在一次会上,我们园长给我们介绍外出学习时带回的几本幼儿专业的书籍,我带着好奇心向园长借了一本,在我读了这本名为《给幼儿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我受益匪浅。这是一本用爱和经验写出的书,我读了之后让我感到既亲切又实用,它为我们幼儿教师指引了方向,让我深深领悟到怎样才能当好一名幼儿教师。书中有很多教育成功的案例,它像一盏明灯,为我的教育工作导航,让我从中找到了不断完善自己的金钥匙。有人说:“幼儿教师是高级保姆,低人一等”,也有人说:“家有三斗粮,不做孩子王”。其实,幼儿教师“站起来是老师,蹲下来是妈妈”。每天超负荷的工作,练就了超强的工作效率,但其精神也高度紧张。幼儿园工作的核心是“爱”,我们要学会热爱。赞可夫说过:“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因此,教师要做到热爱每一个幼儿,主动接近幼儿,用教师广博而无私的爱去理解、宽容、尊重和关心每一个幼儿,使他们感受来自老师的母亲般的温暖。课上,应用亲切的态度、夸张的表情吸引幼儿的注意,课下,应和幼儿一起玩耍,和他们成为好朋友,努力让每 一位幼儿在快乐中得到感知、获得进步。我们幼儿园教师干这一行是幸福的,我们有了不同于别的称呼——幼儿教师,繁忙与琐碎兼容,责任与压力并重,忙碌于疲倦同行这正是幼儿教师工作的真正含义。为此,我们怀着一颗平常心并充满自信,坦然地面对挫折,用一份爱、一颗心,获得孩子的爱,赢得家长的心。这种被需要、被尊重和支持的体验是幸福的。在幼儿园想上好课也是不容易的,首先要备课,备课之前先要研读教材,把教材吃透才能上好一节课。尹紫昕老师用一个实际案例指出研读教材对于一个教学活动的成功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适用于语言活动,在数学、科学、社会等教学活动中也是非常必要的。我们转岗教师,刚开始对于幼儿园的教材真是一头雾水,不知该上些什么,该怎样上,经过多次的学习、培训,让我们慢慢地从小学教师的角色走出来,熟悉幼儿教师的课堂,知道给幼儿上好一节课,不仅要备好课,还要多准备教玩具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课后,还需要我们老师多进行反思,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反思,长则一二百字,短则寥寥数语,一个有用的活动反思将会对自己以后的教育活动有着指导意义。《给幼儿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中,给我们指出教师在整个国民群体中,应该是一个阅读率比较高的群体,因为这个群体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作为幼儿教师,我们更应该读书,这与幼儿教育的特点密切相关,幼儿教育的特点是基础而全面的,幼儿的特点是好奇、好问,这些对教师的个人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常读书,不充实自己,便无以做好这项工作。所以,要在专业上取得成绩,就非读书不可。我们反思一下,是否正在读书?是否在意 读书?在以前我还真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现在才惊觉:自己实际上是不怎么读专业书的。往往我们总在抱怨整天工作的辛劳,总在抱怨没有时间读书,但是“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要挤总是有的”,我们要拿出实际行动来,挤出时间用于读书。在书中,我找到了适合幼儿教师的读书方法:1、要读专业的期刊。好的期刊有哪些呢?例如《幼儿教育》、《学前教育》、《早期教育》、《上海托幼》等。2、要读经典的专业书籍。如蒙台梭利的《童年的密秘》,陈鹤琴的《家庭教育》等。3、要阅读通俗易懂、与幼教职业有实际联系的书籍。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坚信要多读书,读好书,阅读专业书籍有利于成长和发展,无论如何繁忙、劳累,我们要挤出一点时间来读书,力求在有限的读书时间里获得的收获。《给幼儿教师的建议》一书,让我读懂了教育,也读懂了人生。也许我们教师这个角色太小不起眼,擂不动那惊天大鼓,但我们可以时刻准备着,以智慧守望理想、以真情坚定信念,去追逐生命的完满、去求索教育的真谛。我自豪,我奉献于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我骄傲我是一名幼儿教师,我们工作固然繁琐和辛苦,但是,付出总有回报,给予本身不仅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而且会带给我们更多的快乐。我们给孩子真诚的爱,孩子也会给我们纯真的爱,这就是我们得到的的回报。篇五最近幼儿园组织我们学习了一些关于幼师方面的书籍与法律法规文献。这些天的读书让我切切实实的感受到读书带来的好处,使我深切地感受到多读书,可以变聪明,变得有智慧去战胜对手。我们变得更聪明,才可以勇敢地面对困难,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这样,就又向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迈 出了一步。多读书,也能使自己的心情变得快乐。在书的海洋里遨游也是一种无限快乐的事情。用读书来为自己放松心情也是一种十分明智的。阅读中,我系统的了解了关于幼儿教师的一些专业性知识,其中《做一个专业的幼儿教师》一书中,不仅有一些理论性的专业知识,更是列举了一些老教师多年经验的实际案例,对于我们经常遇到的一些小麻烦小事情的处理技巧等有很大的帮助。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有”抓伤”事件,一起简单的抓伤事件,由于两个老师的不同态度以及说话的技巧,事情也经过了两三个转折,这就告诉我们说话之前要先考虑好该怎样说,组织好语言,不然出口之后往往会收到不一样的效果,同时也告诫我们老师这一职业的严谨性,应为我们要面对的家长是各行各业的人,他们不是单一的从事一个职业的,面对不同的人也要有不同的处事技巧,学会了这个才能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便利,自己也能在工作中有所收获。另外,我们无论是面对面对家长和孩子,都要用心,无论什么事情,只要用心就能做到。尤其是对我们的孩子,毕竟跟跟我们朝夕相处的还是孩子,我们用心对待孩子,家长也会感觉得到,对于我们的工作,他们自然而然的就会给与支持与鼓励,这些都是相关联的。另外,虽然工作中会遇到很多不顺心的事情,但我们尽量不要表现出来,我们最应该做的事就是尽量把烦恼留给自己,把快乐带给别人。这就要求我们要有宽广的胸襟,要有海纳百川的气度。我感觉如果用几句话来形容我们的职业的话,最合适的莫过于”微笑面对每一天,真诚对待每一位家长,爱心呵护每一个孩子。”
简介:幼儿园老师读书心得体会范文五篇看这本书时很多次有感动到极致的感觉,就像看一部个性好的电影。电影是虚构的,但这本书记录的是真实的,这让我对原本感觉缺乏感觉的生活,又萌生了一丝期望。或许擦亮眼睛,仔细找,感动还是能找到的,个性是我们还有天使一般的孩子做引领。则像一股细细的沙,慢慢流进心里,一点一点填补了石头的缝隙,同时带来一份柔润,抹平石头的棱棱角角。作者马丽娟老师:中国第一批理解国际华德福?史坦纳幼儿教育协会培训的幼儿教师李跃儿芭学园资深教师,擅长教育管理,培养、提升教师团队以及对教育感悟的总结。在10年不间断地教育实践和教育管理工作中,积累了超多的教学观察笔记及随笔心得,最终构成本书。我带着这样的疑惑去读这本书:我们天天都在讲“要给孩子幸福”,那么究竟怎样样才算是给了孩子幸福?怎样样才能够让孩子感受当下的幸福?在书中马老师给出了答案:马老师的答案:幸福对于有的人来说就是,他能撅着_在沙坑里玩一上午;能滚着一个破旧的轮胎在院子里撒欢似的跑上几圈;能七扭八扭地缝一个布包包;能将豆沙酱包在面团里放进烤箱;能拿个大瓢给菜地浇水,给羊洗澡……我的理解:给孩子当下的幸福,就就应让孩子享受他这个年龄段就应享受的任何事情,而不是给予孩子我们所理解的“幸福”。所以,当你看见孩子不顾刚穿上 的新衣服,专注地趴在地上看蚂蚁时,请你不要阻止他;当孩子不顾弄脏双手玩泥巴时,请你不要指责他;当孩子天马行空地给你描绘他的理想时,请你不要嘲笑他……因为,这就是孩子眼中的“幸福”。在读这本书时,有一些精彩片段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片段一:点燃心灵的蜡烛“我们要给予孩子机会,让他们真实地学会一件事情,就像他们真实地学会等待一样,孩子们才会真实地活在当下。”我的收获:孩子们一旦学会了一件事情,他就是真正地学会了,不会忘记的一种学会。如果我们让一个小孩子很快地学会一件事情,那么相信他忘记得也快。因为,那是他人将别人的发现硬塞进孩子的记忆中,并不是孩子自我想真实地经验它而记住它。所以,就如马老师所说的“我们要做的是帮忙孩子点燃他们内心那盏不灭的蜡烛,保护好它,让它燃烧得更明亮、更久远。”片段二:长着棉花糖腿的人“一眼看上去,一个孩子和另一个孩子并没有什么不一样,我们所看到的都是孩子。但是,透过孩子生活中的活动,我们会认识到,每个孩子状态背后都有一些东西是我们所看不到的。而要想真正地帮忙到一个孩子成长,了解孩子状态背后的一些缘由,是我们务必要做的事情。”我的收获:每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他们原本走的路就会不一样,正因为这样的不一样才使得每个人都具有他自我独一无二的个性。然而,孩子是需要我们成人的帮忙,才会渐渐地了解这个世界的。那么,作为教师,如何让一个有困难的孩子得到真正的帮忙,显得尤为 重要。而帮忙一个孩子,不仅仅仅是指,对着孩子微笑,问他我能够帮忙你吗,实际上,帮忙的好处远不止这些,这是需记住的事情。我们不仅仅仅要蹲下身来看孩子,更要蹲下心来看孩子。片段三:“难相处”背后的秘密“从教育的角度看,我们成人要带着一种敬畏和理解这个孩子的态度去感受他、帮忙他。同时,还要看这个孩子的状态是不是已经超出了教育者所能帮忙的范围,不管从哪一个角度帮忙,我们都有必要了解他状态背后我们看不到的那部分东西。”我的收获:应对这类孩子,我们需要的还不只是接纳这个孩子,更需要深入地了解在他的生活中,成人用什么方式在和他交流,还有他的生活环境、饮食、作息规律等都是什么样的状况。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帮忙孩子建立一个适合他的生活环境和具有规律的生活节奏,还需要帮忙他的人给他带给能够学习的情景。让他看到大人是如何对待一条金鱼,如何收拾打翻在地的鱼缸,如何与人一齐做一个事情,如何表达自我……当他看到这样的场景,会从中学习到怎样真正地去照顾一条鱼,会学会用抹布擦拭桌面上的水渍,会学会协助同伴做一个事情,会学会在群众中表达自我的想法。读这本书,我就像在看一个个生动搞笑的小故事,字里行间充满着温馨爱与亲切。看着故事里的孩子们游戏、学习、捣乱,看着看着我就会被这些小家伙感染,跟着他们一齐哭,一齐笑,一齐学习,一齐思考,一齐感悟,一齐成长。我喜欢这本书。因为书里没有深奥难懂的语言,没有惊人的创见,没有苦心的劝导,有的只是老师对孩子浓浓的爱,一种发现优点的眼神,一种能 够温暖孩子心灵的光,引领幼儿成长。透过马老师的眼睛,我更好地看到了孩子们的世界:一个宁静的世界,一个充满力量的世界,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我觉得就应像她学习,用心去体会孩子,真心将自我的生活和孩子们融汇在一齐。幼儿园老师,绝对不是我们以前想象的那样,只是一个“能带孩子的人”。同其他工作一样,幼儿教育工作需要具备必须的知识基础,工作经验,职业素养,专业技能,个人魅力,创造才华……这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并不是仅仅有“爱心”就足够的。我相信,透过自我的努力,我要成为一名我自我心中的理想幼儿园教师。篇二初读《爬上豆蔓看自我》,有很多朦胧的感悟,可惜一支拙笔无法尽情地表达出来。这本书我会经常阅读,一向珍藏。它让我的思想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度,激发我去反思、体验自我生活和工作的价值和好处,让自我真实地活着,做真实的事情,用自我真实的声音生活,用自我真挚的情感从事教育,构成自我个性化的教育生活。仔细想来,作者的工作状态似成相识,原先我平时也是这么工作的吧,只是我不是一个有心人。“以铜为镜,能够正衣冠;以人为镜,能够明得失”,那我就把辛黛瑞拉当成我的镜子,经常来照照,因为我明白我是喜欢我的职业,我也能从观察、了解并理解孩子的过程中获得极大的幸福。本书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丛书之一,是一本充满感性色彩又令人深思的一线幼儿教师的教育日记,作者详尽地叙述了自我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以及对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环节的感悟与反思,记录了一个普通幼儿园教师在和孩 子、家长交流中的喜怒哀乐,自我专业成长的足迹,对生活、工作以及生命的感悟与体会。本书真实反映了幼儿教师的生活原貌,从个案的角度记录了幼儿教师的成长历程。全书共分六部分,第一、二部分介绍了作者的理想教育生活和日常教育生活;第三部分介绍了作者和孩子的沟通、交流;第四部分介绍了作者在教学中的感悟;第五部分介绍了作者和家长的爱心联系;第六部分抒发了作者对生活好处的思考。书中浓厚的生活气息,教师良好的反思和学习精神对于新教师有着推进作用。从作者的言行中能够看出,教育对其而言是一种信仰,她的文字中给人的感受是,从事幼儿教育事业是一种意志的磨练,更是一种享受。她能更多真正的从孩子出发,当看到孩子的表现没有预想完美时,她能看到孩子的进步,在诸多篇日记中都能看到作者一一讲述每名幼儿的进步,将理解、宽容孩子贯穿在现实生活中,而不仅仅仅是放在嘴上。因此,她能走出常态,坚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看这本书时,觉得真像是自我在写日记。同是幼教工作者,写的都是我们最熟悉的,每看一篇,生活中的某一片段就会跳出来。如有一篇随笔是《爱唱歌的小麻雀》,讲了她上午因为一向在纠正孩子的常规,结果该上的课都没有上,下午又受老师之邀去听课。回到教室以后正好课程安排是讲故事活动就给孩子讲述《爱唱歌的小麻雀》。因为是临时决定的,没有任何的教具,但是她调整了教学方法,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讲述故事,再让孩子在体验中学习故事,最后以小麻雀的口吻把早晨没有唱的歌唱给小鹿宝宝听,其实就是唱给孩子们听,之后孩子们也跟着唱起来,收到了理想的效果。这也让我想起公开课,她的做法可能就是我们的做法,我们的做法可能比她更好,但是 我们因为公开课结束就过去了,时光长了可能就忘记了,但是这位老师能及时记录下自我的教学感悟,再次打开的时候也是一种经验的借鉴。所以边读书边思考,是阅读《爬上豆蔓看自我》中养成的习惯,会被一句话、一个小片段所吸引,便停下来细细思索。因为这些日记吸引人的地方就是我们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反思精神,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反思意味着对自我有一种新的审视和批判精神。所以刚开学的时候也曾试着每一天在博客里写写自我的教学感悟,发生在身边的精彩瞬间,觉得也是一份快乐,但是之后因为家里很忙就慢慢疏忽了,只是偶尔想到了就写点东西在里面。高美霞的日记给我最深的印象有这样几点:第一,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看了这些日记,给人的感觉是:教育是一种充满智慧的生活。这些教育日记反映的就是教师和孩子的生活,是对幼儿园日常生活的叙述,也是对教师生活感悟的叙述。其中体现了教师的专业敏感,体现了教师的生活趣味,生活态度。在日记里,我们能够感受老师和幼儿鲜活的生活场景和活动,我们能够认识一个个反复出现的有自我思想的、充满活力幼儿。在日记中,我们也能看到老师的困惑和苦恼,看到老师和孩子之间的互动、磨合。在日记中,我们也看到了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协作和沟通。作者的文笔平实中透着优美,叙述的很多生活事实充满情趣,让人感受到与孩子的共同生活也是诗意的生活。第二,有反思的职业习惯。看了这些日记,我觉得,呈此刻我们面前的不只是一个事实的文本,也是一个心理的文本,是一个教师不断反思的文本。对幼儿教师而言,人人都 在实践,但并不意味着人人都在反思。这些日记吸引人的原因之一就是我们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反思精神,在反思中不断调整自我的行为。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反思意味着对自我有一种审视和批判的精神。其实,这些日记本身就是反思的产物,写日记本身就是给自我“照镜子”,就是审视自我言行。这些日记中,作者对自我言行的很多分析是难能可贵的。第三,有自觉的学习精神。看了这些日记,我觉得作者有很高的学习热情,有自觉的学习精神。对教育实践的敏感,对自身教育行为的分析,需要教育理论和综合素养的支撑。从日记中可见,作者的阅读面是很广的,对一些理论和思想有一种渴求的精神。有些著作作者是精读的,充满感悟的。这种学习精神对一个教师来说是专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更值得称道的是,作者能将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将学习与个人的生活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不断丰富充实自我,努力用先进的理念引领自我。第四,有完美的职业理想。看了这些日记,给人的感觉是,从事幼儿教育是一种意志的磨练,更是一种享受,幼儿园生活是多彩的,灿烂的。幼儿教师的职业是阳光的职业,是有挑战也是充满快乐的职业。我们所得到的这种感觉是建立在作者完美的职业理想的基础之上的。对孩子充满爱,充满关怀,对孩子给予宽容,给予理解,给予展现自我的机会,这就是一种新的儿童观引领的职业态度,有了这种职业态度,就有可能去享受职业,而不是忍受职业;去迎接职业生活的挑战,而不是回避职业生活中的困难。读了这些日记,能够感受到作者的职业理想不是文字上的,不是口头上的,而是融入到每一天的具体的行为之中的。 是职业理想在支撑着作者的工作和生活,是职业理想在引领着作者去反思和不断努力。我的收获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无论家长还是老师都就应经常反思自我的教育行为,多学习(向其他老师和家长学,向书本学,向网络学……),多看书,多反思,多动笔。反思是个总结教训、积累经验、改善方法的过程。很多家长都表示自我脾气暴躁,对孩子缺少耐心,如果能经常反思,就会逐渐增强自我监督的力量,进而逐渐控制自我的脾气,处理问题时更趋平和与理智。如果头脑中装有更多对理性重要性的认识,懂得更多教育孩子的知识,那家长原先那些不科学、不理智的做法肯定会越来越少。家长们必须要抛弃这样的想法:我天生就是急脾气的人,根本改变不了,孩子将来会明白我发火是为他好的。我个人的切身经历使我相信:知识和智慧拥有强大的力量,如果用它们武装头脑,任何家长在教育孩子时都能够变得更冷静、更睿智、更从容!二、要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多给他们一些正面的、真正的关注。家长就应爱“真实”的孩子,而不是仅仅爱大人理想的或期盼的孩子。经常听家长对孩子这样说:“你再哭/闹/撒谎/不好好吃饭……妈妈(或爸爸)就不喜欢你了!”家长的本意是要制止孩子的不良行为,孩子却领会成:爸爸妈妈根本不爱我,除非我不犯一点点错误,否则他们就会骂我、厌恶我,甚至不要我了。父母太多善意的想法变成对孩子无意的伤害,当孩子遍体鳞伤时,父母或许还浑然不觉,以为都是孩子出了问题。我们对孩子“真正”的关注太少了:心不在焉地回答他们的问题;敷衍了事地应付他们的请求;三心二意地参与他们的活动……很多家长抱怨孩子不肯向父母吐露心事、表达思想,原因正 是我们没有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不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孩子怎样可能信任并接纳我们?其实全身心的关注并不需要太多时光,跟孩子一齐沉浸在一个游戏中,陶醉于一个故事里,认真的表情、专注的眼神……都能给予孩子莫大的满足,增进孩子与父母间亲密的情感。三、应对孩子幼小的心灵、稚嫩的思想、脆弱的情感,家长和老师需要细腻、再细腻。抛弃那种旧的教育观念:无论我做什么,只要是为孩子好就行了。这份“好”不就应让孩子长大成人后才去回味、体验和理解,而就应如春风化雨般滋润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让他们从小就能感受到并喜爱这份好。我们的教育的确太粗线条了,我们很少探究孩子那小而敏感的脑袋里究竟有什么奇妙又丰富的想法,我们很少思考该如何理解和尊重孩子,如何引导他们想得更多更深。家长通常觉得反正我是为孩子好,只要孩子照我说的做就行了,孩子始终处于可怜的被动地位。其实,很多孩子自我的事情完全能够由他们自我做主,家长能够跟孩子商量着做,如吃什么样的早饭、穿哪件衣服、要不要把玩具借给小朋友等等。教育,真的是一件需要细心加耐心加爱心的事情。羡慕作者身上那种蓬勃向上、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和激情。我想大多数教师都是努力的,他们会为自我讲的故事引起孩子的共鸣而高兴,为孩子们对活动的聚精会神而欣慰,为自我的收获而欢欣鼓舞,但这种快乐并不是一向存在的,他们会灰心,会沮丧。为什么孩子这么浮躁?为什么家长这么难以沟通?这种状态说明教师还没有把工作当作心灵的享受。完成了一天的工作任务后,教师反思过这天的活动了吗?孩子和自我都收获了什么?享受到什么?翻看教师的反思笔记,写得更多的可能是有关孩子的状况,以及一日教学 活动环节哪些需要改善等,很少写到自我一天的情绪。其实,教师就应记下自我的情绪体验,这种体验反映了教师是否用心去做了,反映了教师做事的精神状态。孩子的激情需要教师来点燃。如果教师自我没有激情,而只是为了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选取的资料和材料对孩子没有挑战,那么孩子在活动中就无法产生来自活动本身的原动力,就像作者说的“孩子的眼中找不到发亮的、渴求的眼神”。因此,只有教师产生蓬勃向上的激情,才有可能点燃孩子的激情。教师就应用心灵去享受工作。从辛黛瑞拉的这些日记中,能够感受到高老师的职业理想不是文字上的,不是口头上的,而是融入到每一天的具体的行为。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最让我感动的也正是作者只言片语中所表达出来的对教育的信仰、职责感、使命感、成就感。但是也不是每个人都在教育上有如此的悟性,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有一份坚持,日复一日坚持做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是需要有伟大的灵魂的,用用心的心态对待孩子、给予孩子细腻而恰当的关爱更要用尊重和平等的态度应对孩子。篇三《慢养,给孩子一个好性格》读这本书,看一眼题目我就喜欢上了,因为这和我最近悟得的道理是相同的,再看了序,觉得有许多想法不谋而合的,一路读来亲切而感动,所以迫不及待要读完,再推荐给周围的人。培养孩子自信、沟通以及跟别人相处的潜力,才是最重要的。“家是一个很奇妙的地方,有人在这儿得到爱,有些人却得到伤害。父母们给孩子爱的时候,就应想想,你给孩子的是控制、伤害,还是真正无怨无悔的爱?爱,是慢慢‘养’出来的……”黑家培养孩子的方式真的很令人吃 惊,但是冷静下来也令人佩服。读到其中描述黑立国时最令我感叹,看看他做的那些事,哪里仅仅是调皮捣蛋就可形容的啊,简直不可思议,简直就是品质低下,就算是父母能容忍,但内心也必定会对这个孩子忧心忡忡,从而可能就会处处留意翼翼地另眼看待。把鞭炮丢进草堆、想把火柴丢进汽车的汽油里(好险没有酿成大祸),扮演怪盗,在卖场“偷”手套……哪样事情不值得引起父母情绪上惊天动地的反应,但是父母却并没有给他贴上坏孩子的标签。若是我们平常人必须会觉得这个孩子思想有问题,道德品质差之类的,你看故意捣乱搞破坏,还想着“偷”东西,这不是有问题吗?但是谁能想到其实这样的孩子仍然是十分有爱心的,在大人眼里孩子的那些错误,其实并非是大人心里想的那样坏透到极点,他们有各种各样的想法,其实他们并不坏,他们还有很多的可塑性的。就像立国自我所说:“当我们做错事时,其实自我心里不是不明白,但是若是遇到有人用训斥的方式来责备我们,那只会激发我们的防卫心理,我们反而死不认错。”“一个孩子一生的环境,每个人对待他的方式就是这个小孩世界的自然规律,也会影响他的一生,他的世界是充满完美还是充满仇恨与怀疑,都是透过和周遭环境互动得来,从这个角度看,父母跟子女的很多互动,老师和孩子的许多互动,都不能那个太低估对孩子的影响力。”还有就是立琍,爱追潮流,青春期化妆,交各式男友,真是让人难以理解,妈妈在屡次劝说无效之后,便干脆主动带孩子到医药商店去买药妆给孩子化妆,因为既然她喜欢这样就尊重她的选取,与其随她瞎用化妆品损害皮肤,干脆母亲主动指导购买不至于对皮肤伤害大的化妆品。无法想象父母能用这样的态度和方式来应对,我真的好震撼。 青春期的孩子可塑性还是很大的,很容易就会走极端,做父母的必须要把握好度。此刻我们很多老_母常常抱怨孩子没有职责心,责怪孩子,此刻我最后明白,不是孩子没有职责心,而是父母老师剥夺了孩子职责心的担当意识,什么事情都被安排得好好的,什么事情都务必按长者的意思来,孩子没有个性,没有了自主的权利,谁还能担当?孩子被要求不能够尝试,不能够犯错,没有这些宝贵的经历,谁又懂得去担当?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很多错误是必不可少的,那些是他们该去经历的成长。其实职责心和担当意识就是被家长们剥夺了。“期望孩子长大后拥有一个自由的灵魂,那么就要放下很多世俗的标准。期望孩子未来有职责感,对自我的行为负责的话,那么我们务必给他机会,让他去思考、作决定,并有机会为自我的决定负责。信任孩子、相信孩子十分重要,也因为有父母的信任,他们会更诚实而负职责。”都说“美国的教育就像是在挖矿,把孩子切、割、磨变成一个宝石,就像许多拿到诺贝尔奖的杰出学者一样。而欧洲的教育就像种花,教育人员做的是浇水、加肥料,让种子变成它本来的样貌,无论是玫瑰、康乃馨、山茶花,他们都会细心呵护,让每一株花朵都有自我独特的模样。台湾的教育是塑料工厂里头的射出成型,要求个个一模一样。”听了这些生动的比喻之后,我不禁想起我们身边的教育呢?我们属于哪一类教育?我感觉我们是个_走捷径的教育,为分数急,为一切想追寻的结果着急,而失去慢慢等待,慢慢享受过程的耐心和体验。这天早晨晨会课时,我还对小孩儿讲,生命就是享受过程的一次体验的旅程,否则谁的目标都一样——死亡之旅,那么人生还有什么意思!一心只盯着分数,从小学开始就完全盯着分数看,完全不顾孩子热情兴趣爱好,即便是学个兴趣班那也很明确地功利 性,孩子所有的生活就只有分数、作业、学习、培训班,这也是为什么孩子一旦离开了校园就没有人再愿意碰书本的缘故了,因为从小对书本的热情已经被消磨殆尽了。我们的教育完全是只注重灌输结果的教育,完全没有任何的沉淀,关键是只要把结果告诉孩子就好了,孩子呢,掌握了这一结果也就万事大吉了,所有在学校的学习对今后人生路几乎很少有作用,这也就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读书无用论,其实不是读书无用,而是我们的读书方式出了问题,而是我们的目标和观念出了问题。很多人都明白分数真的不重要,却不明白分数真的不重要在什么地方,而且有时候也是飘摇不定,嘴上大喊分数不重要,但是手上践行的却是分数之上的实际。其实我觉得并不是不要分数,不要学习,不要那些兴趣培训,而是在这一切的学习过程中,慢慢地体验过程,慢慢地培养引导性格和态度,慢慢地获得情感的体验,在收获结果的同时,过程中的那些生命的体验和成长比结果更重要,这就是我们本末倒置或是方式方法错误的根源,并非我们不要那个结果或是那个分数,而是我们会有更好的方式更慢的态度来收获那个结果。不求一时的速度与效率,不以当下的表现评断孩子,尊重每个孩子的差异。“慢养”,并不代表放任孩子,而是能够给孩子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中成长,找到的自我。如此,家,就是孩子生命力的来源,家才能为孩子的人生加分。孩子在长大过程中有许多变量和条件,没有一个道理放诸四海而皆准。慢养,能够让父母找到相信孩子的力量,孩子能够发现的自我。这几年,我此刻一向觉得孩子的成长就是就应不断地犯错,一向不犯错的孩子真的值得人担心,犯错的孩子说明他正视自我的内心,有个性,犯错不可多得的人生经历,更是难得的成长经验。很多时候有些事情我们虽然已 经认识到了,但是还只是停留在理论状态,有可能连潜意识的观点都没能改正过来,更不要说落实到实际行动中了。但是我觉得自我有一点进步的就是把孩子当成自我的镜子——孩子身上的每一个我认为比较重要的习惯问题,我都拿来照照自我,这些问题从我身上而来吗?篇四当今社会的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于我们转岗的幼儿园教师更是一个新的挑战,我们只有不断的充电学习才能顺应时代潮流,适应社会发展。在一次会上,我们园长给我们介绍外出学习时带回的几本幼儿专业的书籍,我带着好奇心向园长借了一本,在我读了这本名为《给幼儿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我受益匪浅。这是一本用爱和经验写出的书,我读了之后让我感到既亲切又实用,它为我们幼儿教师指引了方向,让我深深领悟到怎样才能当好一名幼儿教师。书中有很多教育成功的案例,它像一盏明灯,为我的教育工作导航,让我从中找到了不断完善自己的金钥匙。有人说:“幼儿教师是高级保姆,低人一等”,也有人说:“家有三斗粮,不做孩子王”。其实,幼儿教师“站起来是老师,蹲下来是妈妈”。每天超负荷的工作,练就了超强的工作效率,但其精神也高度紧张。幼儿园工作的核心是“爱”,我们要学会热爱。赞可夫说过:“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因此,教师要做到热爱每一个幼儿,主动接近幼儿,用教师广博而无私的爱去理解、宽容、尊重和关心每一个幼儿,使他们感受来自老师的母亲般的温暖。课上,应用亲切的态度、夸张的表情吸引幼儿的注意,课下,应和幼儿一起玩耍,和他们成为好朋友,努力让每 一位幼儿在快乐中得到感知、获得进步。我们幼儿园教师干这一行是幸福的,我们有了不同于别的称呼——幼儿教师,繁忙与琐碎兼容,责任与压力并重,忙碌于疲倦同行这正是幼儿教师工作的真正含义。为此,我们怀着一颗平常心并充满自信,坦然地面对挫折,用一份爱、一颗心,获得孩子的爱,赢得家长的心。这种被需要、被尊重和支持的体验是幸福的。在幼儿园想上好课也是不容易的,首先要备课,备课之前先要研读教材,把教材吃透才能上好一节课。尹紫昕老师用一个实际案例指出研读教材对于一个教学活动的成功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适用于语言活动,在数学、科学、社会等教学活动中也是非常必要的。我们转岗教师,刚开始对于幼儿园的教材真是一头雾水,不知该上些什么,该怎样上,经过多次的学习、培训,让我们慢慢地从小学教师的角色走出来,熟悉幼儿教师的课堂,知道给幼儿上好一节课,不仅要备好课,还要多准备教玩具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课后,还需要我们老师多进行反思,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反思,长则一二百字,短则寥寥数语,一个有用的活动反思将会对自己以后的教育活动有着指导意义。《给幼儿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中,给我们指出教师在整个国民群体中,应该是一个阅读率比较高的群体,因为这个群体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作为幼儿教师,我们更应该读书,这与幼儿教育的特点密切相关,幼儿教育的特点是基础而全面的,幼儿的特点是好奇、好问,这些对教师的个人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常读书,不充实自己,便无以做好这项工作。所以,要在专业上取得成绩,就非读书不可。我们反思一下,是否正在读书?是否在意 读书?在以前我还真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现在才惊觉:自己实际上是不怎么读专业书的。往往我们总在抱怨整天工作的辛劳,总在抱怨没有时间读书,但是“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要挤总是有的”,我们要拿出实际行动来,挤出时间用于读书。在书中,我找到了适合幼儿教师的读书方法:1、要读专业的期刊。好的期刊有哪些呢?例如《幼儿教育》、《学前教育》、《早期教育》、《上海托幼》等。2、要读经典的专业书籍。如蒙台梭利的《童年的密秘》,陈鹤琴的《家庭教育》等。3、要阅读通俗易懂、与幼教职业有实际联系的书籍。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坚信要多读书,读好书,阅读专业书籍有利于成长和发展,无论如何繁忙、劳累,我们要挤出一点时间来读书,力求在有限的读书时间里获得的收获。《给幼儿教师的建议》一书,让我读懂了教育,也读懂了人生。也许我们教师这个角色太小不起眼,擂不动那惊天大鼓,但我们可以时刻准备着,以智慧守望理想、以真情坚定信念,去追逐生命的完满、去求索教育的真谛。我自豪,我奉献于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我骄傲我是一名幼儿教师,我们工作固然繁琐和辛苦,但是,付出总有回报,给予本身不仅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而且会带给我们更多的快乐。我们给孩子真诚的爱,孩子也会给我们纯真的爱,这就是我们得到的的回报。篇五最近幼儿园组织我们学习了一些关于幼师方面的书籍与法律法规文献。这些天的读书让我切切实实的感受到读书带来的好处,使我深切地感受到多读书,可以变聪明,变得有智慧去战胜对手。我们变得更聪明,才可以勇敢地面对困难,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这样,就又向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迈 出了一步。多读书,也能使自己的心情变得快乐。在书的海洋里遨游也是一种无限快乐的事情。用读书来为自己放松心情也是一种十分明智的。阅读中,我系统的了解了关于幼儿教师的一些专业性知识,其中《做一个专业的幼儿教师》一书中,不仅有一些理论性的专业知识,更是列举了一些老教师多年经验的实际案例,对于我们经常遇到的一些小麻烦小事情的处理技巧等有很大的帮助。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有”抓伤”事件,一起简单的抓伤事件,由于两个老师的不同态度以及说话的技巧,事情也经过了两三个转折,这就告诉我们说话之前要先考虑好该怎样说,组织好语言,不然出口之后往往会收到不一样的效果,同时也告诫我们老师这一职业的严谨性,应为我们要面对的家长是各行各业的人,他们不是单一的从事一个职业的,面对不同的人也要有不同的处事技巧,学会了这个才能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便利,自己也能在工作中有所收获。另外,我们无论是面对面对家长和孩子,都要用心,无论什么事情,只要用心就能做到。尤其是对我们的孩子,毕竟跟跟我们朝夕相处的还是孩子,我们用心对待孩子,家长也会感觉得到,对于我们的工作,他们自然而然的就会给与支持与鼓励,这些都是相关联的。另外,虽然工作中会遇到很多不顺心的事情,但我们尽量不要表现出来,我们最应该做的事就是尽量把烦恼留给自己,把快乐带给别人。这就要求我们要有宽广的胸襟,要有海纳百川的气度。我感觉如果用几句话来形容我们的职业的话,最合适的莫过于”微笑面对每一天,真诚对待每一位家长,爱心呵护每一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