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六年级下册语文14.2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2)
2021年福建小升初英语真题及答案〔后附听力材料〕〔试卷总分值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听力局部(30分)一、听录音,选出正确的图片,每题读两遍。〔共5小题,计10分〕二、听录音,选择你所听到的答语,每题读两遍。〔共5小题,计10分〕〔〕
统编版《两小儿辩日》教案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两小儿是如何争辩的。(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过程与方法(1)借助注释与工具书,读懂文中字、词、句的意思
简介:统编版14 文言文二则第一课时 学 弈【课时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理解本课新词。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根据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过程与方法:根据课题质疑、解疑,小组合作突破重难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讨论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根据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教学难点】让学生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谈话: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n2.解题:(出示插图)“学弈”是什么意思?(弈,下棋)学习下围棋。3.根据课文题目质疑:(1)谁学下棋?(2)怎么学下棋?(3)学弈的结果怎么样?(4)《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4.(出示课件)作者简介:孟子,名轲,战国时期思想家。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孟子》一书主要由孟子的言论汇编而成,是孟子的弟子共同编写而成的。设计意图:初步了解文言文的特点,由题目质疑,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二、初读课文,读通句子。1.教师范读课文,强调按朗读节奏读准课文。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2.本课生字。援、俱、弗、辩3.读一读,注意以下字的读音。yìyǔjùfúyǐhuìhónɡhúzhuóyú学弈 与之俱学 弗若之矣诲 鸿鹄 弓缴 弗若与4.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正误。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读通课文,读通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1.出示课件,自学提纲。n(1)小组合作,疏通文义。(2)小组内把不懂的字、词记下来。2.学生汇报,并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点拨。3.解释句中加点的字。(1)通国之善弈者也 善:擅长。(2)使弈秋诲二人弈 诲:教导。 弈:下棋。(3)思援弓缴而射之 援:引,拉。 弓缴:弓箭。(4)弗若之矣 弗若:不如。4.说说文中的“之”的意思。(1)一人虽听之。(弈秋的教导)(2)思援弓缴而射之。(鸿鹄)(3)虽与之俱学。(前一个人,专心致志者)(4)弗若之矣。(前一个人,专心致志者)(5)通国之善弈者也。(的)(6)惟弈秋之为听。(助词)5.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意思。设计意图:小组交流理解古文意思,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四、自读思考,体会文中的道理。教师引导学生逐一解答就课题提出的问题。1.谁学下棋?谁是老师?——有两个人学下棋,老师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弈秋。2.(这两个人)怎么学下棋?——“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注意力十分集中,一心一意);“一人虽听之,n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三心二意)。3.二人学弈的结果怎么样?“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虽然后一个人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解答这个问题后,教师可以追问:是什么原因使“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引导学生理解: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别,而是他们的学习态度不同——前一个专心致志,后一个三心二意)。4.《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学习、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五、联系生活,深化认识。1.请学生谈谈学习本文的体会。(做事情只有专心致志,一心一意才有可能成功。)2.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让学生联系生活、学习中的经历充分发言,认识到不专心产生的不良结果,增强做事专心致志的意识。)设计意图:与生活联系起来,进一步理解文章所蕴含的道理。六、背诵课文。七、布置作业。1.把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讲给你身边的人听。2.运用这节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阅读下一篇文言文。【板书设计】学 弈一人 专心致志(成功)一人 三心二意(失败)态度决定成败第二课时 两小儿辩日n【课时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理解本课新词。2.培养学生流利地朗读古文的能力,并达到熟读成诵。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过程与方法:学生质疑、交流,教师点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2.引导学生体会《两小儿辩日》中所体现的古代劳动人民认识自然,探求真理、敢于思考,大胆质疑的求真精神。【教学重难点】1.朗读短文,并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指导学生在熟读基础上复述故事情节,同时指出自己对此事的看法。2.《两小儿辩日》的思想内涵。【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1.请生背诵《学弈》。2.板书课题:两小儿辩日。3.介绍资料:《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列子》相传为列御寇的论集。列御寇,战国时郑国人,《列子》共8篇,其中保存了许多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黄帝神游》《杞人忧天》等,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n4.理解课题,质疑问难:(1)看了课题,你知道了些什么?(知道了文中的主人公是两个小孩;知道了这篇文章主要是写两个小孩辩日这件事的)(2)看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些什么?(①他们为什么争辩?②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③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教师及时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设计意图:由题目质疑,激发学生的兴趣。二、总结学法,明确目标。1.回顾学习《学弈》一文的过程,总结学习方法。(1)理解课题,提出问题。(2)读准字词,读通课文。(3)结合注释,疏通文义。(4)解疑释惑,体会道理。(5)复述故事,熟读成诵。2.明确方法,自主学习。(1)读准字词,读通课文。(2)结合注释,疏通文义。设计意图:在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后,放手让学生自学。3.解疑释惑,体会道理。(1)两小儿为什么争辩?(太阳是远是近)(2)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①一小儿的观点是:“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依据是:“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n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近,中午离人远,他是根据太阳的形状、大小来判断的。②另一小儿的观点是:“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依据是:“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远,中午离人近,他是根据温度来判断的。)(3)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孔子不能决也——孔子也不能判断谁对谁错。)(4)对两小儿所持观点,你同意哪一种?为什么?(引导学生积极发表看法,保护他们大胆发表自己见解的积极性。)(教师适时补充资料供学生阅读:其实太阳早上和中午离我们的距离是一样的。①远小近大的原因:A、早晨和中午的时候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是一样的。由于视觉的误差。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则显得大。同样的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的太阳就显得大了。B、同一物体白色比黑色的显得大些,这种物理现象叫“光渗作用”。当太阳初升的时候,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阳显得明亮;中午时,背景是万里蓝天,太阳与其亮度反差不大,就显得小些。②日初出凉、日中热的原因:A、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相等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B、在夜里,太阳照射到地面上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设计意图:了解两个小孩争辩的原因。4.这个故事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你想对他说什么?(1)两小儿聪明可爱,善于动脑,对自己不懂的问题大胆质疑,勇于争辩。(2)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尽管学识渊博,可是仍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引导学生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引导学生肯定两小儿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或赞扬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精神。)n三、拓展。1.练习有感情地背诵课文。2.向学生推荐阅读《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文言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兴趣。【板书设计】两小儿辩日 观点 依据经过一儿:日初出近 日中远——近大远小一儿:日初出远 日中近——远凉近热角度不同结果:孔子不能决(实事求是)
简介:统编版14 文言文二则第一课时 学 弈【课时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理解本课新词。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根据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过程与方法:根据课题质疑、解疑,小组合作突破重难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讨论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根据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教学难点】让学生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谈话: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n2.解题:(出示插图)“学弈”是什么意思?(弈,下棋)学习下围棋。3.根据课文题目质疑:(1)谁学下棋?(2)怎么学下棋?(3)学弈的结果怎么样?(4)《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4.(出示课件)作者简介:孟子,名轲,战国时期思想家。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孟子》一书主要由孟子的言论汇编而成,是孟子的弟子共同编写而成的。设计意图:初步了解文言文的特点,由题目质疑,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二、初读课文,读通句子。1.教师范读课文,强调按朗读节奏读准课文。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2.本课生字。援、俱、弗、辩3.读一读,注意以下字的读音。yìyǔjùfúyǐhuìhónɡhúzhuóyú学弈 与之俱学 弗若之矣诲 鸿鹄 弓缴 弗若与4.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正误。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读通课文,读通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1.出示课件,自学提纲。n(1)小组合作,疏通文义。(2)小组内把不懂的字、词记下来。2.学生汇报,并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点拨。3.解释句中加点的字。(1)通国之善弈者也 善:擅长。(2)使弈秋诲二人弈 诲:教导。 弈:下棋。(3)思援弓缴而射之 援:引,拉。 弓缴:弓箭。(4)弗若之矣 弗若:不如。4.说说文中的“之”的意思。(1)一人虽听之。(弈秋的教导)(2)思援弓缴而射之。(鸿鹄)(3)虽与之俱学。(前一个人,专心致志者)(4)弗若之矣。(前一个人,专心致志者)(5)通国之善弈者也。(的)(6)惟弈秋之为听。(助词)5.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意思。设计意图:小组交流理解古文意思,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四、自读思考,体会文中的道理。教师引导学生逐一解答就课题提出的问题。1.谁学下棋?谁是老师?——有两个人学下棋,老师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弈秋。2.(这两个人)怎么学下棋?——“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注意力十分集中,一心一意);“一人虽听之,n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三心二意)。3.二人学弈的结果怎么样?“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虽然后一个人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解答这个问题后,教师可以追问:是什么原因使“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引导学生理解: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别,而是他们的学习态度不同——前一个专心致志,后一个三心二意)。4.《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学习、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五、联系生活,深化认识。1.请学生谈谈学习本文的体会。(做事情只有专心致志,一心一意才有可能成功。)2.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让学生联系生活、学习中的经历充分发言,认识到不专心产生的不良结果,增强做事专心致志的意识。)设计意图:与生活联系起来,进一步理解文章所蕴含的道理。六、背诵课文。七、布置作业。1.把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讲给你身边的人听。2.运用这节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阅读下一篇文言文。【板书设计】学 弈一人 专心致志(成功)一人 三心二意(失败)态度决定成败第二课时 两小儿辩日n【课时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理解本课新词。2.培养学生流利地朗读古文的能力,并达到熟读成诵。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过程与方法:学生质疑、交流,教师点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2.引导学生体会《两小儿辩日》中所体现的古代劳动人民认识自然,探求真理、敢于思考,大胆质疑的求真精神。【教学重难点】1.朗读短文,并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指导学生在熟读基础上复述故事情节,同时指出自己对此事的看法。2.《两小儿辩日》的思想内涵。【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1.请生背诵《学弈》。2.板书课题:两小儿辩日。3.介绍资料:《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列子》相传为列御寇的论集。列御寇,战国时郑国人,《列子》共8篇,其中保存了许多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黄帝神游》《杞人忧天》等,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n4.理解课题,质疑问难:(1)看了课题,你知道了些什么?(知道了文中的主人公是两个小孩;知道了这篇文章主要是写两个小孩辩日这件事的)(2)看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些什么?(①他们为什么争辩?②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③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教师及时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设计意图:由题目质疑,激发学生的兴趣。二、总结学法,明确目标。1.回顾学习《学弈》一文的过程,总结学习方法。(1)理解课题,提出问题。(2)读准字词,读通课文。(3)结合注释,疏通文义。(4)解疑释惑,体会道理。(5)复述故事,熟读成诵。2.明确方法,自主学习。(1)读准字词,读通课文。(2)结合注释,疏通文义。设计意图:在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后,放手让学生自学。3.解疑释惑,体会道理。(1)两小儿为什么争辩?(太阳是远是近)(2)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①一小儿的观点是:“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依据是:“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n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近,中午离人远,他是根据太阳的形状、大小来判断的。②另一小儿的观点是:“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依据是:“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远,中午离人近,他是根据温度来判断的。)(3)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孔子不能决也——孔子也不能判断谁对谁错。)(4)对两小儿所持观点,你同意哪一种?为什么?(引导学生积极发表看法,保护他们大胆发表自己见解的积极性。)(教师适时补充资料供学生阅读:其实太阳早上和中午离我们的距离是一样的。①远小近大的原因:A、早晨和中午的时候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是一样的。由于视觉的误差。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则显得大。同样的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的太阳就显得大了。B、同一物体白色比黑色的显得大些,这种物理现象叫“光渗作用”。当太阳初升的时候,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阳显得明亮;中午时,背景是万里蓝天,太阳与其亮度反差不大,就显得小些。②日初出凉、日中热的原因:A、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相等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B、在夜里,太阳照射到地面上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设计意图:了解两个小孩争辩的原因。4.这个故事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你想对他说什么?(1)两小儿聪明可爱,善于动脑,对自己不懂的问题大胆质疑,勇于争辩。(2)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尽管学识渊博,可是仍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引导学生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引导学生肯定两小儿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或赞扬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精神。)n三、拓展。1.练习有感情地背诵课文。2.向学生推荐阅读《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文言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兴趣。【板书设计】两小儿辩日 观点 依据经过一儿:日初出近 日中远——近大远小一儿:日初出远 日中近——远凉近热角度不同结果:孔子不能决(实事求是)
简介:统编版14 文言文二则第一课时 学 弈【课时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理解本课新词。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根据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过程与方法:根据课题质疑、解疑,小组合作突破重难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讨论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根据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教学难点】让学生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谈话: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解题:(出示插图)“学弈”是什么意思?(弈,下棋)学习下围棋。3.根据课文题目质疑:(1)谁学下棋?(2)怎么学下棋?(3)学弈的结果怎么样?(4)《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4.(出示课件)作者简介:孟子,名轲,战国时期思想家。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孟子》一书主要由孟子的言论汇编而成,是孟子的弟子共同编写而成的。设计意图:初步了解文言文的特点,由题目质疑,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二、初读课文,读通句子。1.教师范读课文,强调按朗读节奏读准课文。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2.本课生字。援、俱、弗、辩3.读一读,注意以下字的读音。yìyǔjùfúyǐhuìhónɡhúzhuóyú学弈 与之俱学 弗若之矣诲 鸿鹄 弓缴 弗若与4.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正误。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读通课文,读通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1.出示课件,自学提纲。 (1)小组合作,疏通文义。(2)小组内把不懂的字、词记下来。2.学生汇报,并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点拨。3.解释句中加点的字。(1)通国之善弈者也 善:擅长。(2)使弈秋诲二人弈 诲:教导。 弈:下棋。(3)思援弓缴而射之 援:引,拉。 弓缴:弓箭。(4)弗若之矣 弗若:不如。4.说说文中的“之”的意思。(1)一人虽听之。(弈秋的教导)(2)思援弓缴而射之。(鸿鹄)(3)虽与之俱学。(前一个人,专心致志者)(4)弗若之矣。(前一个人,专心致志者)(5)通国之善弈者也。(的)(6)惟弈秋之为听。(助词)5.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意思。设计意图:小组交流理解古文意思,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四、自读思考,体会文中的道理。教师引导学生逐一解答就课题提出的问题。1.谁学下棋?谁是老师?——有两个人学下棋,老师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弈秋。2.(这两个人)怎么学下棋?——“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注意力十分集中,一心一意);“一人虽听之,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三心二意)。3.二人学弈的结果怎么样?“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虽然后一个人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解答这个问题后,教师可以追问:是什么原因使“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引导学生理解: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别,而是他们的学习态度不同——前一个专心致志,后一个三心二意)。4.《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学习、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五、联系生活,深化认识。1.请学生谈谈学习本文的体会。(做事情只有专心致志,一心一意才有可能成功。)2.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让学生联系生活、学习中的经历充分发言,认识到不专心产生的不良结果,增强做事专心致志的意识。)设计意图:与生活联系起来,进一步理解文章所蕴含的道理。六、背诵课文。七、布置作业。1.把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讲给你身边的人听。2.运用这节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阅读下一篇文言文。【板书设计】学 弈一人 专心致志(成功)一人 三心二意(失败)态度决定成败第二课时 两小儿辩日 【课时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理解本课新词。2.培养学生流利地朗读古文的能力,并达到熟读成诵。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过程与方法:学生质疑、交流,教师点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2.引导学生体会《两小儿辩日》中所体现的古代劳动人民认识自然,探求真理、敢于思考,大胆质疑的求真精神。【教学重难点】1.朗读短文,并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指导学生在熟读基础上复述故事情节,同时指出自己对此事的看法。2.《两小儿辩日》的思想内涵。【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1.请生背诵《学弈》。2.板书课题:两小儿辩日。3.介绍资料:《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列子》相传为列御寇的论集。列御寇,战国时郑国人,《列子》共8篇,其中保存了许多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黄帝神游》《杞人忧天》等,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4.理解课题,质疑问难:(1)看了课题,你知道了些什么?(知道了文中的主人公是两个小孩;知道了这篇文章主要是写两个小孩辩日这件事的)(2)看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些什么?(①他们为什么争辩?②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③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教师及时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设计意图:由题目质疑,激发学生的兴趣。二、总结学法,明确目标。1.回顾学习《学弈》一文的过程,总结学习方法。(1)理解课题,提出问题。(2)读准字词,读通课文。(3)结合注释,疏通文义。(4)解疑释惑,体会道理。(5)复述故事,熟读成诵。2.明确方法,自主学习。(1)读准字词,读通课文。(2)结合注释,疏通文义。设计意图:在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后,放手让学生自学。3.解疑释惑,体会道理。(1)两小儿为什么争辩?(太阳是远是近)(2)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①一小儿的观点是:“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依据是:“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近,中午离人远,他是根据太阳的形状、大小来判断的。②另一小儿的观点是:“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依据是:“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远,中午离人近,他是根据温度来判断的。)(3)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孔子不能决也——孔子也不能判断谁对谁错。)(4)对两小儿所持观点,你同意哪一种?为什么?(引导学生积极发表看法,保护他们大胆发表自己见解的积极性。)(教师适时补充资料供学生阅读:其实太阳早上和中午离我们的距离是一样的。①远小近大的原因:A、早晨和中午的时候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是一样的。由于视觉的误差。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则显得大。同样的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的太阳就显得大了。B、同一物体白色比黑色的显得大些,这种物理现象叫“光渗作用”。当太阳初升的时候,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阳显得明亮;中午时,背景是万里蓝天,太阳与其亮度反差不大,就显得小些。②日初出凉、日中热的原因:A、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相等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B、在夜里,太阳照射到地面上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设计意图:了解两个小孩争辩的原因。4.这个故事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你想对他说什么?(1)两小儿聪明可爱,善于动脑,对自己不懂的问题大胆质疑,勇于争辩。(2)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尽管学识渊博,可是仍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引导学生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引导学生肯定两小儿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或赞扬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精神。) 三、拓展。1.练习有感情地背诵课文。2.向学生推荐阅读《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文言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兴趣。【板书设计】两小儿辩日 观点 依据经过一儿:日初出近 日中远——近大远小一儿:日初出远 日中近——远凉近热角度不同结果:孔子不能决(实事求是)
简介:统编版14 文言文二则第一课时 学 弈【课时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理解本课新词。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根据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过程与方法:根据课题质疑、解疑,小组合作突破重难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讨论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根据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教学难点】让学生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谈话: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n2.解题:(出示插图)“学弈”是什么意思?(弈,下棋)学习下围棋。3.根据课文题目质疑:(1)谁学下棋?(2)怎么学下棋?(3)学弈的结果怎么样?(4)《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4.(出示课件)作者简介:孟子,名轲,战国时期思想家。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孟子》一书主要由孟子的言论汇编而成,是孟子的弟子共同编写而成的。设计意图:初步了解文言文的特点,由题目质疑,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二、初读课文,读通句子。1.教师范读课文,强调按朗读节奏读准课文。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2.本课生字。援、俱、弗、辩3.读一读,注意以下字的读音。yìyǔjùfúyǐhuìhónɡhúzhuóyú学弈 与之俱学 弗若之矣诲 鸿鹄 弓缴 弗若与4.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正误。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读通课文,读通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1.出示课件,自学提纲。n(1)小组合作,疏通文义。(2)小组内把不懂的字、词记下来。2.学生汇报,并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点拨。3.解释句中加点的字。(1)通国之善弈者也 善:擅长。(2)使弈秋诲二人弈 诲:教导。 弈:下棋。(3)思援弓缴而射之 援:引,拉。 弓缴:弓箭。(4)弗若之矣 弗若:不如。4.说说文中的“之”的意思。(1)一人虽听之。(弈秋的教导)(2)思援弓缴而射之。(鸿鹄)(3)虽与之俱学。(前一个人,专心致志者)(4)弗若之矣。(前一个人,专心致志者)(5)通国之善弈者也。(的)(6)惟弈秋之为听。(助词)5.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意思。设计意图:小组交流理解古文意思,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四、自读思考,体会文中的道理。教师引导学生逐一解答就课题提出的问题。1.谁学下棋?谁是老师?——有两个人学下棋,老师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弈秋。2.(这两个人)怎么学下棋?——“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注意力十分集中,一心一意);“一人虽听之,n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三心二意)。3.二人学弈的结果怎么样?“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虽然后一个人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解答这个问题后,教师可以追问:是什么原因使“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引导学生理解: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别,而是他们的学习态度不同——前一个专心致志,后一个三心二意)。4.《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学习、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五、联系生活,深化认识。1.请学生谈谈学习本文的体会。(做事情只有专心致志,一心一意才有可能成功。)2.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让学生联系生活、学习中的经历充分发言,认识到不专心产生的不良结果,增强做事专心致志的意识。)设计意图:与生活联系起来,进一步理解文章所蕴含的道理。六、背诵课文。七、布置作业。1.把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讲给你身边的人听。2.运用这节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阅读下一篇文言文。【板书设计】学 弈一人 专心致志(成功)一人 三心二意(失败)态度决定成败第二课时 两小儿辩日n【课时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理解本课新词。2.培养学生流利地朗读古文的能力,并达到熟读成诵。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过程与方法:学生质疑、交流,教师点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2.引导学生体会《两小儿辩日》中所体现的古代劳动人民认识自然,探求真理、敢于思考,大胆质疑的求真精神。【教学重难点】1.朗读短文,并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指导学生在熟读基础上复述故事情节,同时指出自己对此事的看法。2.《两小儿辩日》的思想内涵。【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1.请生背诵《学弈》。2.板书课题:两小儿辩日。3.介绍资料:《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列子》相传为列御寇的论集。列御寇,战国时郑国人,《列子》共8篇,其中保存了许多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黄帝神游》《杞人忧天》等,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n4.理解课题,质疑问难:(1)看了课题,你知道了些什么?(知道了文中的主人公是两个小孩;知道了这篇文章主要是写两个小孩辩日这件事的)(2)看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些什么?(①他们为什么争辩?②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③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教师及时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设计意图:由题目质疑,激发学生的兴趣。二、总结学法,明确目标。1.回顾学习《学弈》一文的过程,总结学习方法。(1)理解课题,提出问题。(2)读准字词,读通课文。(3)结合注释,疏通文义。(4)解疑释惑,体会道理。(5)复述故事,熟读成诵。2.明确方法,自主学习。(1)读准字词,读通课文。(2)结合注释,疏通文义。设计意图:在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后,放手让学生自学。3.解疑释惑,体会道理。(1)两小儿为什么争辩?(太阳是远是近)(2)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①一小儿的观点是:“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依据是:“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n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近,中午离人远,他是根据太阳的形状、大小来判断的。②另一小儿的观点是:“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依据是:“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远,中午离人近,他是根据温度来判断的。)(3)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孔子不能决也——孔子也不能判断谁对谁错。)(4)对两小儿所持观点,你同意哪一种?为什么?(引导学生积极发表看法,保护他们大胆发表自己见解的积极性。)(教师适时补充资料供学生阅读:其实太阳早上和中午离我们的距离是一样的。①远小近大的原因:A、早晨和中午的时候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是一样的。由于视觉的误差。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则显得大。同样的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的太阳就显得大了。B、同一物体白色比黑色的显得大些,这种物理现象叫“光渗作用”。当太阳初升的时候,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阳显得明亮;中午时,背景是万里蓝天,太阳与其亮度反差不大,就显得小些。②日初出凉、日中热的原因:A、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相等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B、在夜里,太阳照射到地面上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设计意图:了解两个小孩争辩的原因。4.这个故事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你想对他说什么?(1)两小儿聪明可爱,善于动脑,对自己不懂的问题大胆质疑,勇于争辩。(2)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尽管学识渊博,可是仍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引导学生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引导学生肯定两小儿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或赞扬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精神。)n三、拓展。1.练习有感情地背诵课文。2.向学生推荐阅读《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文言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兴趣。【板书设计】两小儿辩日 观点 依据经过一儿:日初出近 日中远——近大远小一儿:日初出远 日中近——远凉近热角度不同结果:孔子不能决(实事求是)
简介:统编版14 文言文二则第一课时 学 弈【课时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理解本课新词。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根据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过程与方法:根据课题质疑、解疑,小组合作突破重难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讨论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根据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教学难点】让学生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谈话: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n2.解题:(出示插图)“学弈”是什么意思?(弈,下棋)学习下围棋。3.根据课文题目质疑:(1)谁学下棋?(2)怎么学下棋?(3)学弈的结果怎么样?(4)《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4.(出示课件)作者简介:孟子,名轲,战国时期思想家。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孟子》一书主要由孟子的言论汇编而成,是孟子的弟子共同编写而成的。设计意图:初步了解文言文的特点,由题目质疑,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二、初读课文,读通句子。1.教师范读课文,强调按朗读节奏读准课文。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2.本课生字。援、俱、弗、辩3.读一读,注意以下字的读音。yìyǔjùfúyǐhuìhónɡhúzhuóyú学弈 与之俱学 弗若之矣诲 鸿鹄 弓缴 弗若与4.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正误。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读通课文,读通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1.出示课件,自学提纲。n(1)小组合作,疏通文义。(2)小组内把不懂的字、词记下来。2.学生汇报,并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点拨。3.解释句中加点的字。(1)通国之善弈者也 善:擅长。(2)使弈秋诲二人弈 诲:教导。 弈:下棋。(3)思援弓缴而射之 援:引,拉。 弓缴:弓箭。(4)弗若之矣 弗若:不如。4.说说文中的“之”的意思。(1)一人虽听之。(弈秋的教导)(2)思援弓缴而射之。(鸿鹄)(3)虽与之俱学。(前一个人,专心致志者)(4)弗若之矣。(前一个人,专心致志者)(5)通国之善弈者也。(的)(6)惟弈秋之为听。(助词)5.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意思。设计意图:小组交流理解古文意思,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四、自读思考,体会文中的道理。教师引导学生逐一解答就课题提出的问题。1.谁学下棋?谁是老师?——有两个人学下棋,老师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弈秋。2.(这两个人)怎么学下棋?——“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注意力十分集中,一心一意);“一人虽听之,n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三心二意)。3.二人学弈的结果怎么样?“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虽然后一个人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解答这个问题后,教师可以追问:是什么原因使“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引导学生理解: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别,而是他们的学习态度不同——前一个专心致志,后一个三心二意)。4.《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学习、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五、联系生活,深化认识。1.请学生谈谈学习本文的体会。(做事情只有专心致志,一心一意才有可能成功。)2.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让学生联系生活、学习中的经历充分发言,认识到不专心产生的不良结果,增强做事专心致志的意识。)设计意图:与生活联系起来,进一步理解文章所蕴含的道理。六、背诵课文。七、布置作业。1.把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讲给你身边的人听。2.运用这节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阅读下一篇文言文。【板书设计】学 弈一人 专心致志(成功)一人 三心二意(失败)态度决定成败第二课时 两小儿辩日n【课时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理解本课新词。2.培养学生流利地朗读古文的能力,并达到熟读成诵。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过程与方法:学生质疑、交流,教师点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2.引导学生体会《两小儿辩日》中所体现的古代劳动人民认识自然,探求真理、敢于思考,大胆质疑的求真精神。【教学重难点】1.朗读短文,并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指导学生在熟读基础上复述故事情节,同时指出自己对此事的看法。2.《两小儿辩日》的思想内涵。【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1.请生背诵《学弈》。2.板书课题:两小儿辩日。3.介绍资料:《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列子》相传为列御寇的论集。列御寇,战国时郑国人,《列子》共8篇,其中保存了许多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黄帝神游》《杞人忧天》等,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n4.理解课题,质疑问难:(1)看了课题,你知道了些什么?(知道了文中的主人公是两个小孩;知道了这篇文章主要是写两个小孩辩日这件事的)(2)看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些什么?(①他们为什么争辩?②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③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教师及时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设计意图:由题目质疑,激发学生的兴趣。二、总结学法,明确目标。1.回顾学习《学弈》一文的过程,总结学习方法。(1)理解课题,提出问题。(2)读准字词,读通课文。(3)结合注释,疏通文义。(4)解疑释惑,体会道理。(5)复述故事,熟读成诵。2.明确方法,自主学习。(1)读准字词,读通课文。(2)结合注释,疏通文义。设计意图:在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后,放手让学生自学。3.解疑释惑,体会道理。(1)两小儿为什么争辩?(太阳是远是近)(2)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①一小儿的观点是:“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依据是:“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n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近,中午离人远,他是根据太阳的形状、大小来判断的。②另一小儿的观点是:“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依据是:“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远,中午离人近,他是根据温度来判断的。)(3)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孔子不能决也——孔子也不能判断谁对谁错。)(4)对两小儿所持观点,你同意哪一种?为什么?(引导学生积极发表看法,保护他们大胆发表自己见解的积极性。)(教师适时补充资料供学生阅读:其实太阳早上和中午离我们的距离是一样的。①远小近大的原因:A、早晨和中午的时候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是一样的。由于视觉的误差。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则显得大。同样的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的太阳就显得大了。B、同一物体白色比黑色的显得大些,这种物理现象叫“光渗作用”。当太阳初升的时候,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阳显得明亮;中午时,背景是万里蓝天,太阳与其亮度反差不大,就显得小些。②日初出凉、日中热的原因:A、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相等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B、在夜里,太阳照射到地面上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设计意图:了解两个小孩争辩的原因。4.这个故事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你想对他说什么?(1)两小儿聪明可爱,善于动脑,对自己不懂的问题大胆质疑,勇于争辩。(2)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尽管学识渊博,可是仍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引导学生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引导学生肯定两小儿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或赞扬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精神。)n三、拓展。1.练习有感情地背诵课文。2.向学生推荐阅读《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文言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兴趣。【板书设计】两小儿辩日 观点 依据经过一儿:日初出近 日中远——近大远小一儿:日初出远 日中近——远凉近热角度不同结果:孔子不能决(实事求是)
简介:统编版14 文言文二则第一课时 学 弈【课时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理解本课新词。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根据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过程与方法:根据课题质疑、解疑,小组合作突破重难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讨论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根据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教学难点】让学生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谈话: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解题:(出示插图)“学弈”是什么意思?(弈,下棋)学习下围棋。3.根据课文题目质疑:(1)谁学下棋?(2)怎么学下棋?(3)学弈的结果怎么样?(4)《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4.(出示课件)作者简介:孟子,名轲,战国时期思想家。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孟子》一书主要由孟子的言论汇编而成,是孟子的弟子共同编写而成的。设计意图:初步了解文言文的特点,由题目质疑,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二、初读课文,读通句子。1.教师范读课文,强调按朗读节奏读准课文。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2.本课生字。援、俱、弗、辩3.读一读,注意以下字的读音。yìyǔjùfúyǐhuìhónɡhúzhuóyú学弈 与之俱学 弗若之矣诲 鸿鹄 弓缴 弗若与4.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正误。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读通课文,读通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1.出示课件,自学提纲。 (1)小组合作,疏通文义。(2)小组内把不懂的字、词记下来。2.学生汇报,并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点拨。3.解释句中加点的字。(1)通国之善弈者也 善:擅长。(2)使弈秋诲二人弈 诲:教导。 弈:下棋。(3)思援弓缴而射之 援:引,拉。 弓缴:弓箭。(4)弗若之矣 弗若:不如。4.说说文中的“之”的意思。(1)一人虽听之。(弈秋的教导)(2)思援弓缴而射之。(鸿鹄)(3)虽与之俱学。(前一个人,专心致志者)(4)弗若之矣。(前一个人,专心致志者)(5)通国之善弈者也。(的)(6)惟弈秋之为听。(助词)5.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意思。设计意图:小组交流理解古文意思,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四、自读思考,体会文中的道理。教师引导学生逐一解答就课题提出的问题。1.谁学下棋?谁是老师?——有两个人学下棋,老师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弈秋。2.(这两个人)怎么学下棋?——“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注意力十分集中,一心一意);“一人虽听之,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三心二意)。3.二人学弈的结果怎么样?“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虽然后一个人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解答这个问题后,教师可以追问:是什么原因使“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引导学生理解: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别,而是他们的学习态度不同——前一个专心致志,后一个三心二意)。4.《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学习、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五、联系生活,深化认识。1.请学生谈谈学习本文的体会。(做事情只有专心致志,一心一意才有可能成功。)2.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让学生联系生活、学习中的经历充分发言,认识到不专心产生的不良结果,增强做事专心致志的意识。)设计意图:与生活联系起来,进一步理解文章所蕴含的道理。六、背诵课文。七、布置作业。1.把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讲给你身边的人听。2.运用这节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阅读下一篇文言文。【板书设计】学 弈一人 专心致志(成功)一人 三心二意(失败)态度决定成败第二课时 两小儿辩日 【课时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理解本课新词。2.培养学生流利地朗读古文的能力,并达到熟读成诵。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过程与方法:学生质疑、交流,教师点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2.引导学生体会《两小儿辩日》中所体现的古代劳动人民认识自然,探求真理、敢于思考,大胆质疑的求真精神。【教学重难点】1.朗读短文,并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指导学生在熟读基础上复述故事情节,同时指出自己对此事的看法。2.《两小儿辩日》的思想内涵。【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1.请生背诵《学弈》。2.板书课题:两小儿辩日。3.介绍资料:《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列子》相传为列御寇的论集。列御寇,战国时郑国人,《列子》共8篇,其中保存了许多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黄帝神游》《杞人忧天》等,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4.理解课题,质疑问难:(1)看了课题,你知道了些什么?(知道了文中的主人公是两个小孩;知道了这篇文章主要是写两个小孩辩日这件事的)(2)看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些什么?(①他们为什么争辩?②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③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教师及时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设计意图:由题目质疑,激发学生的兴趣。二、总结学法,明确目标。1.回顾学习《学弈》一文的过程,总结学习方法。(1)理解课题,提出问题。(2)读准字词,读通课文。(3)结合注释,疏通文义。(4)解疑释惑,体会道理。(5)复述故事,熟读成诵。2.明确方法,自主学习。(1)读准字词,读通课文。(2)结合注释,疏通文义。设计意图:在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后,放手让学生自学。3.解疑释惑,体会道理。(1)两小儿为什么争辩?(太阳是远是近)(2)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①一小儿的观点是:“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依据是:“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近,中午离人远,他是根据太阳的形状、大小来判断的。②另一小儿的观点是:“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依据是:“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远,中午离人近,他是根据温度来判断的。)(3)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孔子不能决也——孔子也不能判断谁对谁错。)(4)对两小儿所持观点,你同意哪一种?为什么?(引导学生积极发表看法,保护他们大胆发表自己见解的积极性。)(教师适时补充资料供学生阅读:其实太阳早上和中午离我们的距离是一样的。①远小近大的原因:A、早晨和中午的时候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是一样的。由于视觉的误差。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则显得大。同样的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的太阳就显得大了。B、同一物体白色比黑色的显得大些,这种物理现象叫“光渗作用”。当太阳初升的时候,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阳显得明亮;中午时,背景是万里蓝天,太阳与其亮度反差不大,就显得小些。②日初出凉、日中热的原因:A、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相等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B、在夜里,太阳照射到地面上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设计意图:了解两个小孩争辩的原因。4.这个故事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你想对他说什么?(1)两小儿聪明可爱,善于动脑,对自己不懂的问题大胆质疑,勇于争辩。(2)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尽管学识渊博,可是仍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引导学生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引导学生肯定两小儿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或赞扬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精神。) 三、拓展。1.练习有感情地背诵课文。2.向学生推荐阅读《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文言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兴趣。【板书设计】两小儿辩日 观点 依据经过一儿:日初出近 日中远——近大远小一儿:日初出远 日中近——远凉近热角度不同结果:孔子不能决(实事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