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复习课教案及综合测试题(有答案)
学生实习日志自我鉴定范文七篇 进入公司的三个月时间里,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悉心关怀和指导协助下,使我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了公司的工作环境,也熟悉了公司的工作流程,现在基本能完成各项分配到的工作;同时让我充分感受到了领导们海纳百川的胸襟,体会到了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复习课教案【学习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作者的语言魅力和思想感情,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2.了解不同类型散文的特点,着重把握各类散文在写法上的独特之
简介: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学习目标】1.掌握本单元中的一些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子,理解其含义。提高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阅读古诗文的能力,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2.了解诗文创设的优美意境,了解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动静结合等写景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借助联想和想象,品味诗文,体会作者的情怀。3.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借助联想和想象,还原作者观景时的情景和视角,在脑海中再现作者描绘的景物,体会景物的特点。感受诗文意境,感受山川之美,体会作者寄托于山水中的情感。(此文档由心平如水编写,请勿转载。)【核心素养】了解诗文创设的优美意境,了解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动静结合等写景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借助联想和想象,品味诗文,体会作者的情怀。【重难点】1.提高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阅读古诗文的能力,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2.引导学生在掌握内容的基础上,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学习作者描写自然风光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力。【评价任务】引导学生积累一些方法,学习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引导学生利用注释、工具书、前后勾连等方法,去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二、复习本单元学习内容1.生字、词语。学生认读,抽查学生听写。2.课文复习郦道元的《三峡》:先写三峡总体形势,再抓住季节特点,分别写夏天、冬春之时和秋天各个不同季节的景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绘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n《短文二篇》:是两篇风格迥异的写景短章,表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其中,《答谢中书书》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山川之秀美,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乐在林泉的情趣。《记承天寺夜游》如一篇短小的日记,记述了作者夜游承天寺的经历,传达出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与朱元思书》:以书札形式,描绘了富阳至桐庐一百余里秀丽的山水景物,文章骈散相间,清新隽永,历历如绘,是六朝山水小品中的佳作。《唐诗五首》:选入从初唐到中唐的五首唐人律诗,有五言,有七言,或写田园风光,抒发诗人孤独彷徨之情,表现对个人荣辱浮沉的达观之情;或摹写诗人辞亲远游所见景象,表达对故乡的依依惜别之情;或点染西湖早春气象,表现诗人内心的喜悦之情。五首诗歌,遣词造句、意境格调各有特点,颇值品味。“写作”的内容是“学习描写景物”,主要是培养学生准确运用词语、修辞对景物进行多角度描写的能力,以及运用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进行写作的能力,让学生将前面课文中学到的写景的方法运用到实践中。三、反馈矫正,深化提高。1.矫正。教师根据学生复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讲解,纠正错误,使他们对所学知识形成正确、清晰的印象。2.深化提高。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西湖袁宏道从武林门向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年二月十四日也。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遍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1.给加点的字注音。(1)突兀()(2)即棹()小舟入湖n(3)已不觉目酣()神醉(4)波纹如绫()2.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即棹小舟入湖(名词,船桨,这里做动词,划桨)B.已不觉目酣神醉(喝醉酒)C.觅阿宾旧住僧房(寻找)D.余游西湖始此(开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茶毕,即棹小舟入湖。(2)已不觉目酣神醉。4.文中游西湖的路线是怎样的?5.按下面的意思,分别写出相关的文句。(1)作者描写西湖全景的句子是:。(2)描写初见西湖美景时心态的句子是:。6.用现代汉语描绘下列景色。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四、单元小结,增强自信1.这个单元的课文,都具有传记类文本的基本特点:内容真实,事件典型,同时注重艺术表现。学习时要把握回忆性散文、传记的特点,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体会风格多样的语言。2.谈谈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你在写作方法是最大的收获是什么?3.对复习情况予以鼓励,增强自信。五、评价检测1.下列各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nA.曦月落晖水皆缥碧急湍甚箭B.征蓬燕然互相轩邈泠泠作响C.东皋徙倚嘤嘤成韵鸢飞戾天D.萋萋侯骑经纶世务沉鳞竞跃2.下列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清荣峻茂(茂盛)晓雾将歇(消散)B.欣然起行(走)长歌怀采薇(大声喊)C.从流飘荡(跟、随)浅草才能没马蹄(刚刚可以)D.窥谷忘反(同“返”,返回)单车欲问边(慰问)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我出国的时候,父亲送给我的那套石印的前四史,充塞了我的半个行囊。B.我区作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首批改革38个实验区,从今年起进行课改实验。C.他的画作风格清新,色彩丰富,色调和谐,得到画界及评论界的一致好评。D.我国古代,为区别韵文和骈文,凡不押韵、不重对偶和排比的散体文章,一律称之为散文。【教学反思】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时间:120分钟分值120分)一、积累与运用。(29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襄陵(xiānɡ)绝(yǎn)藻、荇交横(xìn)竹柏(bǎi)B.属引(zhǔ)飞漱(sòu)n竞跃(jìnɡ)素湍(tuān)C.御风(yù)猿鸣(yuán)好鸟相鸣(hǎo)鹦鹉洲(yīnɡwǔ)D.缥碧(piǎo)经纶(lún)重岩叠嶂(zhànɡ)燕然(yān)2.下列各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曦月落晖水皆缥碧急湍甚箭B.征蓬燕然互相轩邈泠泠作响C.东皋徙倚嘤嘤成韵鸢飞戾天D.萋萋侯骑经纶世务沉鳞竞跃3.下列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清荣峻茂(茂盛)晓雾将歇(消散)B.欣然起行(走)长歌怀采薇(大声喊)C.从流飘荡(跟、随)浅草才能没马蹄(刚刚可以)D.窥谷忘反(同“返”,返回)单车欲问边(慰问)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我出国的时候,父亲送给我的那套石印的前四史,充塞了我的半个行囊。B.我区作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首批改革38个实验区,从今年起进行课改实验。C.他的画作风格清新,色彩丰富,色调和谐,得到画界及评论界的一致好评。D.我国古代,为区别韵文和骈文,凡不押韵、不重对偶和排比的散体文章,一律称之为散文。5.下列语段空白处依次填入三个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3分)当时间变得越发昂贵,消磨时间、降低速度的“闲”便越发奢侈。久远年代的诗词里,“海鸥无事,闲飞闲宿”,;“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n花”,;“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生活的忙碌让我们怎能不怀想“闲”的飘逸。①是何等馨香又空灵的意境②是何等悠远又自在的心绪③是何等寂寞又淡然的雅趣A.②③①B.③①②C.②①③D.①③②6.下列作家、作品、朝代连线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黄鹤楼》——崔颢——唐代B.《与朱元思书》——吴均——唐代C.《水经注》——郦道元——北魏D.《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北宋7.默写填空。(8分)(1)至于夏水襄陵,。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2)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两岸石壁,五色交辉。,。(3)《渡荆门送别》中以一种独特方式抒发作者思乡惜别之情的句子是:,。(4)《使至塞上》中写塞外奇特美丽风光的千古名句是:,。(5)《钱塘湖春行》中以鸟儿活动来展示初春活动的句子是:,。体现花草茂盛的句子是:,。(6)《记承天寺夜游》中对月色加以描写的语句是:。8.观察下面黎雄才的画作《驾云松》,写一段解说文字,至少用上一个成语。(3分)n二、阅读与欣赏。(共41分)(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13分)游白水书付过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zhuì)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山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余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1)其源殆可熟物(2)循山而东(3)折处辄为潭(4)顾影颓然(5)不复甚寐(6)书以付过10.将文中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2分)11.写出作者与其幼子苏过出游的时间、地点以及到家的时间。(3分)n(1)出游时间:(2)地点:(3)到家时间:12.找出文中描写潭中水的语句。(2分)13.请分析作者“不复甚寐,书以付过”的原因。(3分)(二)西湖(15分)袁宏道从武林门向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年二月十四日也。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遍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14.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1)突兀()(2)即棹()小舟入湖(3)已不觉目酣()神醉(4)波纹如绫()15.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即棹小舟入湖(名词,船桨,这里做动词,划桨)B.已不觉目酣神醉(喝醉酒)C.觅阿宾旧住僧房(寻找)D.余游西湖始此(开始)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茶毕,即棹小舟入湖。n(2)已不觉目酣神醉。17.文中游西湖的路线是怎样的?(2分)18.按下面的意思,分别写出相关的文句。(2分)(1)作者描写西湖全景的句子是:。(2)描写初见西湖美景时心态的句子是:。19.用现代汉语描绘下列景色。(3分)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3分)美哉陶公①庐山脚下,栗里小村,几栋茅屋,烟云舒展,竹篱密密,杨柳依依。陶渊明就居于斯。②每日,他或耕地、种园,或读书、饮酒。陶公“性乐酒德”,端起酒杯,就远离了凡尘,就仿佛置身先于他100多年的“竹林七贤”弹奏的韶乐之中。在那激扬的生命乐曲里,他相识了以酒以诗为命的“七贤”之一刘伶。常于醉眼蒙眬中,恍惚看刘伶出门带一壶酒,叫随从带一铁锹,说:“死便埋我。”陶公竟拍案叫绝,引为知己。③一次,陶公的好友颜延之出任始安太守,路过浔阳,临别前留了两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有时陶渊明做东在席上喝酒先醉,便向客人说:“我醉欲眠。卿可去。”④陶渊明慧性别具。一张无弦琴,伴他终生。和朋友饮酒之后,或独对明月的静夜,常常抚弄这张无弦之琴。他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⑤把一顶小小的乌纱,换成了一件宽大的布衣。陶公隐居的日子,一个个朝廷在变更。在他的一生,三个朝代,十个皇帝,都如镜花水月一瞬即逝。滚滚红n尘的阵阵厮杀,在他看来,不过是窗前一阵风,一串雨罢了。⑥做个无忧无虑、心地善良的田园诗人,做个智慧而快乐的老人。在陶公的诗文里,无处不流露着这种酷爱人生的情感。⑦在最黑暗的日子里,灵魂深处却充满灿烂阳光。陶公能这样。⑧在古代高人韵士的眼里,隐逸是一种最高尚、最自然的人生。⑨陶渊明的好朋友颜延之称他为“幽居者”,稍后的沈约把他请进《宋书·隐逸传》,跟着钟嵘又封给他“古代隐逸诗人之宗”的桂冠。于是陶先生成了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隐”。⑩可陶渊明并不是真正看破红尘、心如止水的“隐士”,他的隐逸,不是出于对人生意义的虚无主义理解,他要逃避的是无可奈何的政治,而不是生活本身,他曾这样歌吟: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⑪陶公心界空灵、幽美。他像一个纯真的孩童,唱着无邪的歌。他以精进的人生态度获得了他所特有的与生和谐的感觉。也是这种生之和谐,丰富了汉文学伟大的诗歌和散文。⑫在栗里那栋茅舍里,陶渊明度过了许多不眠之夜。在漫漫长夜里,他要为所有的人设计一个最辉煌的宫殿。一个黎明,他心里的菩提树繁花绽放啦,于是,诞生了《桃花源记》。20.请结合语境理解第⑦段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21.请结合语境写出文中第⑤段画线句子的含义及作用。(3分)22.阅读第②段,说说陶渊明为什么将“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引为知己?(3n分)23.“在漫漫长夜里,他要为所有的人设计一个最辉煌的宫殿”,这座“最辉煌的宫殿”指的是什么?这一设计表达了陶渊明怎样的理想与情怀?(3分)24.有人说“隐逸”是消极遁世,是对人生的逃避。联系本文,说说你的看法。(2分)三、写作与表达。(50分)2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清代大学问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诗词作品中,“一切景语皆情语”。确实,我们所读过的很多名篇,都能证明王国维先生的这一论断。不单所读的作品如此,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所见之景、所用之物,哪一样不关联着人的感情?现代著名作家茅盾先生在《风景谈》中甚至说:人是风景的构成者,人类高贵精神的辐射,增添了自然界的景色,其实,人是最好的风景。请根据你的认识、经历或想象,以“一景一物总关情”为题,写一篇文章。提示与要求:(1)内容自选,立意自定,请你打开思路,选择熟识的人、事、物、景、情作文,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2)文体自选,可以记叙经历,编写故事,抒发情感,发表议论,介绍说明等等,请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作文。(3)文中不得使用生活中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n(4)文章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20行。(5)不得抄袭。参考答案1.C2.D3.B4.C5.A6.B7.(1)沿溯阻绝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青林翠竹四时俱备(3)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5)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6)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8.示例一:画面由一棵松树、一方巨石、数座山峰和云雾组成。画的主体是一棵高大的松树,树枝向一侧伸展,枝繁叶茂,四周云雾缭绕,远处是数座钻出云雾的山峰。这松树仿佛腾云驾雾落到了山巅。而松树紧挨一方巨大的岩石,树干的下部隐入山石中,原来它能高驾于峰顶云端,源自于“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意志和自强不息、进取向上的精神。这幅画融主观与客观、静与动、自然与理趣于一体,构思不落窠臼,手法以形传神,具有发人深思的艺术魅力。示例二:画面由一棵松树、一方巨石、数座山峰和云雾组成。这幅画主体是一棵松树,树枝向右边伸展,仿佛是腾云驾雾落到了山巅。松树傍依一块巨石,将根扎到山石深处,大有“咬定青山不放松”之势。远处的山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把松树烘托得更加坚韧和挺拔。整幅画气韵生动,浑然一体,匠心独运,给人以美的享受,又发人深思。9.(1)差不多,大概(2)沿着(3)是(4)看,看到(5)睡(6)写10.山崖上有几十个像巨人的脚印,就是人们所说的佛迹。n11.(1)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2)白水佛迹院(3)二鼓12.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13.作者对白天的景色印象深刻,陶醉于那优美的景色,因而不能入睡,故写下此文给幼子苏过。14.wùzhàohānlínɡ15.B16.(1)喝完了茶,就划着小船进了西湖。(2)已经不知不觉让人看得如醉如痴了。17.从武林门出西行,到昭庆,然后棹小舟入湖。18.(1)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2)不觉目酣神醉,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19.山色葱绿,宛若美人的黛眉;(岸上)春花嫣红,恰似少女的面颊;湖上和风,如同酒香一样醉人;湖中波纹似白发一样起伏。刚一抬头放眼,已经不由得眼花缭乱,如痴如醉。20.酷爱人生,心界空灵、幽美、纯真。21.生动形象地写出朝廷的纷争在他心中是转瞬即逝、不留痕迹的。22.刘伶“以酒为务”,酒龄长,酒龄大,世所公认,性格爽直,不求闻达。陶公也“性嗜酒”,自认为性气相投,故陶渊明将他引为知己。23.它描绘了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和平安乐的社会图景。与东晋末年的社会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表现了一种社会理想,又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24.言之有理即可。
简介: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学习目标】1.掌握本单元中的一些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子,理解其含义。提高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阅读古诗文的能力,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2.了解诗文创设的优美意境,了解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动静结合等写景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借助联想和想象,品味诗文,体会作者的情怀。3.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借助联想和想象,还原作者观景时的情景和视角,在脑海中再现作者描绘的景物,体会景物的特点。感受诗文意境,感受山川之美,体会作者寄托于山水中的情感。(此文档由心平如水编写,请勿转载。)【核心素养】了解诗文创设的优美意境,了解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动静结合等写景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借助联想和想象,品味诗文,体会作者的情怀。【重难点】1.提高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阅读古诗文的能力,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2.引导学生在掌握内容的基础上,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学习作者描写自然风光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力。【评价任务】引导学生积累一些方法,学习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引导学生利用注释、工具书、前后勾连等方法,去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二、复习本单元学习内容1.生字、词语。学生认读,抽查学生听写。2.课文复习郦道元的《三峡》:先写三峡总体形势,再抓住季节特点,分别写夏天、冬春之时和秋天各个不同季节的景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绘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n《短文二篇》:是两篇风格迥异的写景短章,表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其中,《答谢中书书》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山川之秀美,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乐在林泉的情趣。《记承天寺夜游》如一篇短小的日记,记述了作者夜游承天寺的经历,传达出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与朱元思书》:以书札形式,描绘了富阳至桐庐一百余里秀丽的山水景物,文章骈散相间,清新隽永,历历如绘,是六朝山水小品中的佳作。《唐诗五首》:选入从初唐到中唐的五首唐人律诗,有五言,有七言,或写田园风光,抒发诗人孤独彷徨之情,表现对个人荣辱浮沉的达观之情;或摹写诗人辞亲远游所见景象,表达对故乡的依依惜别之情;或点染西湖早春气象,表现诗人内心的喜悦之情。五首诗歌,遣词造句、意境格调各有特点,颇值品味。“写作”的内容是“学习描写景物”,主要是培养学生准确运用词语、修辞对景物进行多角度描写的能力,以及运用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进行写作的能力,让学生将前面课文中学到的写景的方法运用到实践中。三、反馈矫正,深化提高。1.矫正。教师根据学生复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讲解,纠正错误,使他们对所学知识形成正确、清晰的印象。2.深化提高。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西湖袁宏道从武林门向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年二月十四日也。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遍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1.给加点的字注音。(1)突兀()(2)即棹()小舟入湖n(3)已不觉目酣()神醉(4)波纹如绫()2.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即棹小舟入湖(名词,船桨,这里做动词,划桨)B.已不觉目酣神醉(喝醉酒)C.觅阿宾旧住僧房(寻找)D.余游西湖始此(开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茶毕,即棹小舟入湖。(2)已不觉目酣神醉。4.文中游西湖的路线是怎样的?5.按下面的意思,分别写出相关的文句。(1)作者描写西湖全景的句子是:。(2)描写初见西湖美景时心态的句子是:。6.用现代汉语描绘下列景色。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四、单元小结,增强自信1.这个单元的课文,都具有传记类文本的基本特点:内容真实,事件典型,同时注重艺术表现。学习时要把握回忆性散文、传记的特点,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体会风格多样的语言。2.谈谈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你在写作方法是最大的收获是什么?3.对复习情况予以鼓励,增强自信。五、评价检测1.下列各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nA.曦月落晖水皆缥碧急湍甚箭B.征蓬燕然互相轩邈泠泠作响C.东皋徙倚嘤嘤成韵鸢飞戾天D.萋萋侯骑经纶世务沉鳞竞跃2.下列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清荣峻茂(茂盛)晓雾将歇(消散)B.欣然起行(走)长歌怀采薇(大声喊)C.从流飘荡(跟、随)浅草才能没马蹄(刚刚可以)D.窥谷忘反(同“返”,返回)单车欲问边(慰问)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我出国的时候,父亲送给我的那套石印的前四史,充塞了我的半个行囊。B.我区作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首批改革38个实验区,从今年起进行课改实验。C.他的画作风格清新,色彩丰富,色调和谐,得到画界及评论界的一致好评。D.我国古代,为区别韵文和骈文,凡不押韵、不重对偶和排比的散体文章,一律称之为散文。【教学反思】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时间:120分钟分值120分)一、积累与运用。(29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襄陵(xiānɡ)绝(yǎn)藻、荇交横(xìn)竹柏(bǎi)B.属引(zhǔ)飞漱(sòu)n竞跃(jìnɡ)素湍(tuān)C.御风(yù)猿鸣(yuán)好鸟相鸣(hǎo)鹦鹉洲(yīnɡwǔ)D.缥碧(piǎo)经纶(lún)重岩叠嶂(zhànɡ)燕然(yān)2.下列各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曦月落晖水皆缥碧急湍甚箭B.征蓬燕然互相轩邈泠泠作响C.东皋徙倚嘤嘤成韵鸢飞戾天D.萋萋侯骑经纶世务沉鳞竞跃3.下列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清荣峻茂(茂盛)晓雾将歇(消散)B.欣然起行(走)长歌怀采薇(大声喊)C.从流飘荡(跟、随)浅草才能没马蹄(刚刚可以)D.窥谷忘反(同“返”,返回)单车欲问边(慰问)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我出国的时候,父亲送给我的那套石印的前四史,充塞了我的半个行囊。B.我区作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首批改革38个实验区,从今年起进行课改实验。C.他的画作风格清新,色彩丰富,色调和谐,得到画界及评论界的一致好评。D.我国古代,为区别韵文和骈文,凡不押韵、不重对偶和排比的散体文章,一律称之为散文。5.下列语段空白处依次填入三个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3分)当时间变得越发昂贵,消磨时间、降低速度的“闲”便越发奢侈。久远年代的诗词里,“海鸥无事,闲飞闲宿”,;“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n花”,;“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生活的忙碌让我们怎能不怀想“闲”的飘逸。①是何等馨香又空灵的意境②是何等悠远又自在的心绪③是何等寂寞又淡然的雅趣A.②③①B.③①②C.②①③D.①③②6.下列作家、作品、朝代连线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黄鹤楼》——崔颢——唐代B.《与朱元思书》——吴均——唐代C.《水经注》——郦道元——北魏D.《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北宋7.默写填空。(8分)(1)至于夏水襄陵,。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2)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两岸石壁,五色交辉。,。(3)《渡荆门送别》中以一种独特方式抒发作者思乡惜别之情的句子是:,。(4)《使至塞上》中写塞外奇特美丽风光的千古名句是:,。(5)《钱塘湖春行》中以鸟儿活动来展示初春活动的句子是:,。体现花草茂盛的句子是:,。(6)《记承天寺夜游》中对月色加以描写的语句是:。8.观察下面黎雄才的画作《驾云松》,写一段解说文字,至少用上一个成语。(3分)n二、阅读与欣赏。(共41分)(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13分)游白水书付过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zhuì)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山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余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1)其源殆可熟物(2)循山而东(3)折处辄为潭(4)顾影颓然(5)不复甚寐(6)书以付过10.将文中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2分)11.写出作者与其幼子苏过出游的时间、地点以及到家的时间。(3分)n(1)出游时间:(2)地点:(3)到家时间:12.找出文中描写潭中水的语句。(2分)13.请分析作者“不复甚寐,书以付过”的原因。(3分)(二)西湖(15分)袁宏道从武林门向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年二月十四日也。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遍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14.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1)突兀()(2)即棹()小舟入湖(3)已不觉目酣()神醉(4)波纹如绫()15.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即棹小舟入湖(名词,船桨,这里做动词,划桨)B.已不觉目酣神醉(喝醉酒)C.觅阿宾旧住僧房(寻找)D.余游西湖始此(开始)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茶毕,即棹小舟入湖。n(2)已不觉目酣神醉。17.文中游西湖的路线是怎样的?(2分)18.按下面的意思,分别写出相关的文句。(2分)(1)作者描写西湖全景的句子是:。(2)描写初见西湖美景时心态的句子是:。19.用现代汉语描绘下列景色。(3分)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3分)美哉陶公①庐山脚下,栗里小村,几栋茅屋,烟云舒展,竹篱密密,杨柳依依。陶渊明就居于斯。②每日,他或耕地、种园,或读书、饮酒。陶公“性乐酒德”,端起酒杯,就远离了凡尘,就仿佛置身先于他100多年的“竹林七贤”弹奏的韶乐之中。在那激扬的生命乐曲里,他相识了以酒以诗为命的“七贤”之一刘伶。常于醉眼蒙眬中,恍惚看刘伶出门带一壶酒,叫随从带一铁锹,说:“死便埋我。”陶公竟拍案叫绝,引为知己。③一次,陶公的好友颜延之出任始安太守,路过浔阳,临别前留了两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有时陶渊明做东在席上喝酒先醉,便向客人说:“我醉欲眠。卿可去。”④陶渊明慧性别具。一张无弦琴,伴他终生。和朋友饮酒之后,或独对明月的静夜,常常抚弄这张无弦之琴。他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⑤把一顶小小的乌纱,换成了一件宽大的布衣。陶公隐居的日子,一个个朝廷在变更。在他的一生,三个朝代,十个皇帝,都如镜花水月一瞬即逝。滚滚红n尘的阵阵厮杀,在他看来,不过是窗前一阵风,一串雨罢了。⑥做个无忧无虑、心地善良的田园诗人,做个智慧而快乐的老人。在陶公的诗文里,无处不流露着这种酷爱人生的情感。⑦在最黑暗的日子里,灵魂深处却充满灿烂阳光。陶公能这样。⑧在古代高人韵士的眼里,隐逸是一种最高尚、最自然的人生。⑨陶渊明的好朋友颜延之称他为“幽居者”,稍后的沈约把他请进《宋书·隐逸传》,跟着钟嵘又封给他“古代隐逸诗人之宗”的桂冠。于是陶先生成了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隐”。⑩可陶渊明并不是真正看破红尘、心如止水的“隐士”,他的隐逸,不是出于对人生意义的虚无主义理解,他要逃避的是无可奈何的政治,而不是生活本身,他曾这样歌吟: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⑪陶公心界空灵、幽美。他像一个纯真的孩童,唱着无邪的歌。他以精进的人生态度获得了他所特有的与生和谐的感觉。也是这种生之和谐,丰富了汉文学伟大的诗歌和散文。⑫在栗里那栋茅舍里,陶渊明度过了许多不眠之夜。在漫漫长夜里,他要为所有的人设计一个最辉煌的宫殿。一个黎明,他心里的菩提树繁花绽放啦,于是,诞生了《桃花源记》。20.请结合语境理解第⑦段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21.请结合语境写出文中第⑤段画线句子的含义及作用。(3分)22.阅读第②段,说说陶渊明为什么将“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引为知己?(3n分)23.“在漫漫长夜里,他要为所有的人设计一个最辉煌的宫殿”,这座“最辉煌的宫殿”指的是什么?这一设计表达了陶渊明怎样的理想与情怀?(3分)24.有人说“隐逸”是消极遁世,是对人生的逃避。联系本文,说说你的看法。(2分)三、写作与表达。(50分)2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清代大学问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诗词作品中,“一切景语皆情语”。确实,我们所读过的很多名篇,都能证明王国维先生的这一论断。不单所读的作品如此,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所见之景、所用之物,哪一样不关联着人的感情?现代著名作家茅盾先生在《风景谈》中甚至说:人是风景的构成者,人类高贵精神的辐射,增添了自然界的景色,其实,人是最好的风景。请根据你的认识、经历或想象,以“一景一物总关情”为题,写一篇文章。提示与要求:(1)内容自选,立意自定,请你打开思路,选择熟识的人、事、物、景、情作文,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2)文体自选,可以记叙经历,编写故事,抒发情感,发表议论,介绍说明等等,请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作文。(3)文中不得使用生活中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n(4)文章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20行。(5)不得抄袭。参考答案1.C2.D3.B4.C5.A6.B7.(1)沿溯阻绝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青林翠竹四时俱备(3)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5)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6)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8.示例一:画面由一棵松树、一方巨石、数座山峰和云雾组成。画的主体是一棵高大的松树,树枝向一侧伸展,枝繁叶茂,四周云雾缭绕,远处是数座钻出云雾的山峰。这松树仿佛腾云驾雾落到了山巅。而松树紧挨一方巨大的岩石,树干的下部隐入山石中,原来它能高驾于峰顶云端,源自于“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意志和自强不息、进取向上的精神。这幅画融主观与客观、静与动、自然与理趣于一体,构思不落窠臼,手法以形传神,具有发人深思的艺术魅力。示例二:画面由一棵松树、一方巨石、数座山峰和云雾组成。这幅画主体是一棵松树,树枝向右边伸展,仿佛是腾云驾雾落到了山巅。松树傍依一块巨石,将根扎到山石深处,大有“咬定青山不放松”之势。远处的山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把松树烘托得更加坚韧和挺拔。整幅画气韵生动,浑然一体,匠心独运,给人以美的享受,又发人深思。9.(1)差不多,大概(2)沿着(3)是(4)看,看到(5)睡(6)写10.山崖上有几十个像巨人的脚印,就是人们所说的佛迹。n11.(1)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2)白水佛迹院(3)二鼓12.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13.作者对白天的景色印象深刻,陶醉于那优美的景色,因而不能入睡,故写下此文给幼子苏过。14.wùzhàohānlínɡ15.B16.(1)喝完了茶,就划着小船进了西湖。(2)已经不知不觉让人看得如醉如痴了。17.从武林门出西行,到昭庆,然后棹小舟入湖。18.(1)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2)不觉目酣神醉,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19.山色葱绿,宛若美人的黛眉;(岸上)春花嫣红,恰似少女的面颊;湖上和风,如同酒香一样醉人;湖中波纹似白发一样起伏。刚一抬头放眼,已经不由得眼花缭乱,如痴如醉。20.酷爱人生,心界空灵、幽美、纯真。21.生动形象地写出朝廷的纷争在他心中是转瞬即逝、不留痕迹的。22.刘伶“以酒为务”,酒龄长,酒龄大,世所公认,性格爽直,不求闻达。陶公也“性嗜酒”,自认为性气相投,故陶渊明将他引为知己。23.它描绘了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和平安乐的社会图景。与东晋末年的社会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表现了一种社会理想,又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24.言之有理即可。
简介: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学习目标】1.掌握本单元中的一些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子,理解其含义。提高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阅读古诗文的能力,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2.了解诗文创设的优美意境,了解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动静结合等写景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借助联想和想象,品味诗文,体会作者的情怀。3.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借助联想和想象,还原作者观景时的情景和视角,在脑海中再现作者描绘的景物,体会景物的特点。感受诗文意境,感受山川之美,体会作者寄托于山水中的情感。(此文档由心平如水编写,请勿转载。)【核心素养】了解诗文创设的优美意境,了解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动静结合等写景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借助联想和想象,品味诗文,体会作者的情怀。【重难点】1.提高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阅读古诗文的能力,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2.引导学生在掌握内容的基础上,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学习作者描写自然风光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力。【评价任务】引导学生积累一些方法,学习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引导学生利用注释、工具书、前后勾连等方法,去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二、复习本单元学习内容1.生字、词语。学生认读,抽查学生听写。2.课文复习郦道元的《三峡》:先写三峡总体形势,再抓住季节特点,分别写夏天、冬春之时和秋天各个不同季节的景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绘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n《短文二篇》:是两篇风格迥异的写景短章,表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其中,《答谢中书书》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山川之秀美,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乐在林泉的情趣。《记承天寺夜游》如一篇短小的日记,记述了作者夜游承天寺的经历,传达出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与朱元思书》:以书札形式,描绘了富阳至桐庐一百余里秀丽的山水景物,文章骈散相间,清新隽永,历历如绘,是六朝山水小品中的佳作。《唐诗五首》:选入从初唐到中唐的五首唐人律诗,有五言,有七言,或写田园风光,抒发诗人孤独彷徨之情,表现对个人荣辱浮沉的达观之情;或摹写诗人辞亲远游所见景象,表达对故乡的依依惜别之情;或点染西湖早春气象,表现诗人内心的喜悦之情。五首诗歌,遣词造句、意境格调各有特点,颇值品味。“写作”的内容是“学习描写景物”,主要是培养学生准确运用词语、修辞对景物进行多角度描写的能力,以及运用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进行写作的能力,让学生将前面课文中学到的写景的方法运用到实践中。三、反馈矫正,深化提高。1.矫正。教师根据学生复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讲解,纠正错误,使他们对所学知识形成正确、清晰的印象。2.深化提高。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西湖袁宏道从武林门向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年二月十四日也。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遍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1.给加点的字注音。(1)突兀()(2)即棹()小舟入湖n(3)已不觉目酣()神醉(4)波纹如绫()2.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即棹小舟入湖(名词,船桨,这里做动词,划桨)B.已不觉目酣神醉(喝醉酒)C.觅阿宾旧住僧房(寻找)D.余游西湖始此(开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茶毕,即棹小舟入湖。(2)已不觉目酣神醉。4.文中游西湖的路线是怎样的?5.按下面的意思,分别写出相关的文句。(1)作者描写西湖全景的句子是:。(2)描写初见西湖美景时心态的句子是:。6.用现代汉语描绘下列景色。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四、单元小结,增强自信1.这个单元的课文,都具有传记类文本的基本特点:内容真实,事件典型,同时注重艺术表现。学习时要把握回忆性散文、传记的特点,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体会风格多样的语言。2.谈谈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你在写作方法是最大的收获是什么?3.对复习情况予以鼓励,增强自信。五、评价检测1.下列各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nA.曦月落晖水皆缥碧急湍甚箭B.征蓬燕然互相轩邈泠泠作响C.东皋徙倚嘤嘤成韵鸢飞戾天D.萋萋侯骑经纶世务沉鳞竞跃2.下列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清荣峻茂(茂盛)晓雾将歇(消散)B.欣然起行(走)长歌怀采薇(大声喊)C.从流飘荡(跟、随)浅草才能没马蹄(刚刚可以)D.窥谷忘反(同“返”,返回)单车欲问边(慰问)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我出国的时候,父亲送给我的那套石印的前四史,充塞了我的半个行囊。B.我区作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首批改革38个实验区,从今年起进行课改实验。C.他的画作风格清新,色彩丰富,色调和谐,得到画界及评论界的一致好评。D.我国古代,为区别韵文和骈文,凡不押韵、不重对偶和排比的散体文章,一律称之为散文。【教学反思】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时间:120分钟分值120分)一、积累与运用。(29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襄陵(xiānɡ)绝(yǎn)藻、荇交横(xìn)竹柏(bǎi)B.属引(zhǔ)飞漱(sòu)n竞跃(jìnɡ)素湍(tuān)C.御风(yù)猿鸣(yuán)好鸟相鸣(hǎo)鹦鹉洲(yīnɡwǔ)D.缥碧(piǎo)经纶(lún)重岩叠嶂(zhànɡ)燕然(yān)2.下列各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曦月落晖水皆缥碧急湍甚箭B.征蓬燕然互相轩邈泠泠作响C.东皋徙倚嘤嘤成韵鸢飞戾天D.萋萋侯骑经纶世务沉鳞竞跃3.下列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清荣峻茂(茂盛)晓雾将歇(消散)B.欣然起行(走)长歌怀采薇(大声喊)C.从流飘荡(跟、随)浅草才能没马蹄(刚刚可以)D.窥谷忘反(同“返”,返回)单车欲问边(慰问)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我出国的时候,父亲送给我的那套石印的前四史,充塞了我的半个行囊。B.我区作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首批改革38个实验区,从今年起进行课改实验。C.他的画作风格清新,色彩丰富,色调和谐,得到画界及评论界的一致好评。D.我国古代,为区别韵文和骈文,凡不押韵、不重对偶和排比的散体文章,一律称之为散文。5.下列语段空白处依次填入三个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3分)当时间变得越发昂贵,消磨时间、降低速度的“闲”便越发奢侈。久远年代的诗词里,“海鸥无事,闲飞闲宿”,;“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n花”,;“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生活的忙碌让我们怎能不怀想“闲”的飘逸。①是何等馨香又空灵的意境②是何等悠远又自在的心绪③是何等寂寞又淡然的雅趣A.②③①B.③①②C.②①③D.①③②6.下列作家、作品、朝代连线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黄鹤楼》——崔颢——唐代B.《与朱元思书》——吴均——唐代C.《水经注》——郦道元——北魏D.《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北宋7.默写填空。(8分)(1)至于夏水襄陵,。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2)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两岸石壁,五色交辉。,。(3)《渡荆门送别》中以一种独特方式抒发作者思乡惜别之情的句子是:,。(4)《使至塞上》中写塞外奇特美丽风光的千古名句是:,。(5)《钱塘湖春行》中以鸟儿活动来展示初春活动的句子是:,。体现花草茂盛的句子是:,。(6)《记承天寺夜游》中对月色加以描写的语句是:。8.观察下面黎雄才的画作《驾云松》,写一段解说文字,至少用上一个成语。(3分)n二、阅读与欣赏。(共41分)(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13分)游白水书付过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zhuì)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山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余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1)其源殆可熟物(2)循山而东(3)折处辄为潭(4)顾影颓然(5)不复甚寐(6)书以付过10.将文中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2分)11.写出作者与其幼子苏过出游的时间、地点以及到家的时间。(3分)n(1)出游时间:(2)地点:(3)到家时间:12.找出文中描写潭中水的语句。(2分)13.请分析作者“不复甚寐,书以付过”的原因。(3分)(二)西湖(15分)袁宏道从武林门向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年二月十四日也。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遍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14.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1)突兀()(2)即棹()小舟入湖(3)已不觉目酣()神醉(4)波纹如绫()15.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即棹小舟入湖(名词,船桨,这里做动词,划桨)B.已不觉目酣神醉(喝醉酒)C.觅阿宾旧住僧房(寻找)D.余游西湖始此(开始)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茶毕,即棹小舟入湖。n(2)已不觉目酣神醉。17.文中游西湖的路线是怎样的?(2分)18.按下面的意思,分别写出相关的文句。(2分)(1)作者描写西湖全景的句子是:。(2)描写初见西湖美景时心态的句子是:。19.用现代汉语描绘下列景色。(3分)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3分)美哉陶公①庐山脚下,栗里小村,几栋茅屋,烟云舒展,竹篱密密,杨柳依依。陶渊明就居于斯。②每日,他或耕地、种园,或读书、饮酒。陶公“性乐酒德”,端起酒杯,就远离了凡尘,就仿佛置身先于他100多年的“竹林七贤”弹奏的韶乐之中。在那激扬的生命乐曲里,他相识了以酒以诗为命的“七贤”之一刘伶。常于醉眼蒙眬中,恍惚看刘伶出门带一壶酒,叫随从带一铁锹,说:“死便埋我。”陶公竟拍案叫绝,引为知己。③一次,陶公的好友颜延之出任始安太守,路过浔阳,临别前留了两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有时陶渊明做东在席上喝酒先醉,便向客人说:“我醉欲眠。卿可去。”④陶渊明慧性别具。一张无弦琴,伴他终生。和朋友饮酒之后,或独对明月的静夜,常常抚弄这张无弦之琴。他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⑤把一顶小小的乌纱,换成了一件宽大的布衣。陶公隐居的日子,一个个朝廷在变更。在他的一生,三个朝代,十个皇帝,都如镜花水月一瞬即逝。滚滚红n尘的阵阵厮杀,在他看来,不过是窗前一阵风,一串雨罢了。⑥做个无忧无虑、心地善良的田园诗人,做个智慧而快乐的老人。在陶公的诗文里,无处不流露着这种酷爱人生的情感。⑦在最黑暗的日子里,灵魂深处却充满灿烂阳光。陶公能这样。⑧在古代高人韵士的眼里,隐逸是一种最高尚、最自然的人生。⑨陶渊明的好朋友颜延之称他为“幽居者”,稍后的沈约把他请进《宋书·隐逸传》,跟着钟嵘又封给他“古代隐逸诗人之宗”的桂冠。于是陶先生成了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隐”。⑩可陶渊明并不是真正看破红尘、心如止水的“隐士”,他的隐逸,不是出于对人生意义的虚无主义理解,他要逃避的是无可奈何的政治,而不是生活本身,他曾这样歌吟: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⑪陶公心界空灵、幽美。他像一个纯真的孩童,唱着无邪的歌。他以精进的人生态度获得了他所特有的与生和谐的感觉。也是这种生之和谐,丰富了汉文学伟大的诗歌和散文。⑫在栗里那栋茅舍里,陶渊明度过了许多不眠之夜。在漫漫长夜里,他要为所有的人设计一个最辉煌的宫殿。一个黎明,他心里的菩提树繁花绽放啦,于是,诞生了《桃花源记》。20.请结合语境理解第⑦段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21.请结合语境写出文中第⑤段画线句子的含义及作用。(3分)22.阅读第②段,说说陶渊明为什么将“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引为知己?(3n分)23.“在漫漫长夜里,他要为所有的人设计一个最辉煌的宫殿”,这座“最辉煌的宫殿”指的是什么?这一设计表达了陶渊明怎样的理想与情怀?(3分)24.有人说“隐逸”是消极遁世,是对人生的逃避。联系本文,说说你的看法。(2分)三、写作与表达。(50分)2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清代大学问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诗词作品中,“一切景语皆情语”。确实,我们所读过的很多名篇,都能证明王国维先生的这一论断。不单所读的作品如此,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所见之景、所用之物,哪一样不关联着人的感情?现代著名作家茅盾先生在《风景谈》中甚至说:人是风景的构成者,人类高贵精神的辐射,增添了自然界的景色,其实,人是最好的风景。请根据你的认识、经历或想象,以“一景一物总关情”为题,写一篇文章。提示与要求:(1)内容自选,立意自定,请你打开思路,选择熟识的人、事、物、景、情作文,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2)文体自选,可以记叙经历,编写故事,抒发情感,发表议论,介绍说明等等,请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作文。(3)文中不得使用生活中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n(4)文章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20行。(5)不得抄袭。参考答案1.C2.D3.B4.C5.A6.B7.(1)沿溯阻绝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青林翠竹四时俱备(3)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5)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6)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8.示例一:画面由一棵松树、一方巨石、数座山峰和云雾组成。画的主体是一棵高大的松树,树枝向一侧伸展,枝繁叶茂,四周云雾缭绕,远处是数座钻出云雾的山峰。这松树仿佛腾云驾雾落到了山巅。而松树紧挨一方巨大的岩石,树干的下部隐入山石中,原来它能高驾于峰顶云端,源自于“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意志和自强不息、进取向上的精神。这幅画融主观与客观、静与动、自然与理趣于一体,构思不落窠臼,手法以形传神,具有发人深思的艺术魅力。示例二:画面由一棵松树、一方巨石、数座山峰和云雾组成。这幅画主体是一棵松树,树枝向右边伸展,仿佛是腾云驾雾落到了山巅。松树傍依一块巨石,将根扎到山石深处,大有“咬定青山不放松”之势。远处的山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把松树烘托得更加坚韧和挺拔。整幅画气韵生动,浑然一体,匠心独运,给人以美的享受,又发人深思。9.(1)差不多,大概(2)沿着(3)是(4)看,看到(5)睡(6)写10.山崖上有几十个像巨人的脚印,就是人们所说的佛迹。n11.(1)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2)白水佛迹院(3)二鼓12.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13.作者对白天的景色印象深刻,陶醉于那优美的景色,因而不能入睡,故写下此文给幼子苏过。14.wùzhàohānlínɡ15.B16.(1)喝完了茶,就划着小船进了西湖。(2)已经不知不觉让人看得如醉如痴了。17.从武林门出西行,到昭庆,然后棹小舟入湖。18.(1)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2)不觉目酣神醉,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19.山色葱绿,宛若美人的黛眉;(岸上)春花嫣红,恰似少女的面颊;湖上和风,如同酒香一样醉人;湖中波纹似白发一样起伏。刚一抬头放眼,已经不由得眼花缭乱,如痴如醉。20.酷爱人生,心界空灵、幽美、纯真。21.生动形象地写出朝廷的纷争在他心中是转瞬即逝、不留痕迹的。22.刘伶“以酒为务”,酒龄长,酒龄大,世所公认,性格爽直,不求闻达。陶公也“性嗜酒”,自认为性气相投,故陶渊明将他引为知己。23.它描绘了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和平安乐的社会图景。与东晋末年的社会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表现了一种社会理想,又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24.言之有理即可。
简介: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学习目标】1.掌握本单元中的一些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子,理解其含义。提高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阅读古诗文的能力,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2.了解诗文创设的优美意境,了解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动静结合等写景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借助联想和想象,品味诗文,体会作者的情怀。3.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借助联想和想象,还原作者观景时的情景和视角,在脑海中再现作者描绘的景物,体会景物的特点。感受诗文意境,感受山川之美,体会作者寄托于山水中的情感。(此文档由心平如水编写,请勿转载。)【核心素养】了解诗文创设的优美意境,了解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动静结合等写景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借助联想和想象,品味诗文,体会作者的情怀。【重难点】1.提高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阅读古诗文的能力,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2.引导学生在掌握内容的基础上,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学习作者描写自然风光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力。【评价任务】引导学生积累一些方法,学习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引导学生利用注释、工具书、前后勾连等方法,去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二、复习本单元学习内容1.生字、词语。学生认读,抽查学生听写。2.课文复习郦道元的《三峡》:先写三峡总体形势,再抓住季节特点,分别写夏天、冬春之时和秋天各个不同季节的景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绘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n《短文二篇》:是两篇风格迥异的写景短章,表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其中,《答谢中书书》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山川之秀美,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乐在林泉的情趣。《记承天寺夜游》如一篇短小的日记,记述了作者夜游承天寺的经历,传达出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与朱元思书》:以书札形式,描绘了富阳至桐庐一百余里秀丽的山水景物,文章骈散相间,清新隽永,历历如绘,是六朝山水小品中的佳作。《唐诗五首》:选入从初唐到中唐的五首唐人律诗,有五言,有七言,或写田园风光,抒发诗人孤独彷徨之情,表现对个人荣辱浮沉的达观之情;或摹写诗人辞亲远游所见景象,表达对故乡的依依惜别之情;或点染西湖早春气象,表现诗人内心的喜悦之情。五首诗歌,遣词造句、意境格调各有特点,颇值品味。“写作”的内容是“学习描写景物”,主要是培养学生准确运用词语、修辞对景物进行多角度描写的能力,以及运用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进行写作的能力,让学生将前面课文中学到的写景的方法运用到实践中。三、反馈矫正,深化提高。1.矫正。教师根据学生复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讲解,纠正错误,使他们对所学知识形成正确、清晰的印象。2.深化提高。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西湖袁宏道从武林门向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年二月十四日也。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遍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1.给加点的字注音。(1)突兀()(2)即棹()小舟入湖n(3)已不觉目酣()神醉(4)波纹如绫()2.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即棹小舟入湖(名词,船桨,这里做动词,划桨)B.已不觉目酣神醉(喝醉酒)C.觅阿宾旧住僧房(寻找)D.余游西湖始此(开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茶毕,即棹小舟入湖。(2)已不觉目酣神醉。4.文中游西湖的路线是怎样的?5.按下面的意思,分别写出相关的文句。(1)作者描写西湖全景的句子是:。(2)描写初见西湖美景时心态的句子是:。6.用现代汉语描绘下列景色。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四、单元小结,增强自信1.这个单元的课文,都具有传记类文本的基本特点:内容真实,事件典型,同时注重艺术表现。学习时要把握回忆性散文、传记的特点,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体会风格多样的语言。2.谈谈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你在写作方法是最大的收获是什么?3.对复习情况予以鼓励,增强自信。五、评价检测1.下列各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nA.曦月落晖水皆缥碧急湍甚箭B.征蓬燕然互相轩邈泠泠作响C.东皋徙倚嘤嘤成韵鸢飞戾天D.萋萋侯骑经纶世务沉鳞竞跃2.下列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清荣峻茂(茂盛)晓雾将歇(消散)B.欣然起行(走)长歌怀采薇(大声喊)C.从流飘荡(跟、随)浅草才能没马蹄(刚刚可以)D.窥谷忘反(同“返”,返回)单车欲问边(慰问)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我出国的时候,父亲送给我的那套石印的前四史,充塞了我的半个行囊。B.我区作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首批改革38个实验区,从今年起进行课改实验。C.他的画作风格清新,色彩丰富,色调和谐,得到画界及评论界的一致好评。D.我国古代,为区别韵文和骈文,凡不押韵、不重对偶和排比的散体文章,一律称之为散文。【教学反思】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时间:120分钟分值120分)一、积累与运用。(29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襄陵(xiānɡ)绝(yǎn)藻、荇交横(xìn)竹柏(bǎi)B.属引(zhǔ)飞漱(sòu)n竞跃(jìnɡ)素湍(tuān)C.御风(yù)猿鸣(yuán)好鸟相鸣(hǎo)鹦鹉洲(yīnɡwǔ)D.缥碧(piǎo)经纶(lún)重岩叠嶂(zhànɡ)燕然(yān)2.下列各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曦月落晖水皆缥碧急湍甚箭B.征蓬燕然互相轩邈泠泠作响C.东皋徙倚嘤嘤成韵鸢飞戾天D.萋萋侯骑经纶世务沉鳞竞跃3.下列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清荣峻茂(茂盛)晓雾将歇(消散)B.欣然起行(走)长歌怀采薇(大声喊)C.从流飘荡(跟、随)浅草才能没马蹄(刚刚可以)D.窥谷忘反(同“返”,返回)单车欲问边(慰问)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我出国的时候,父亲送给我的那套石印的前四史,充塞了我的半个行囊。B.我区作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首批改革38个实验区,从今年起进行课改实验。C.他的画作风格清新,色彩丰富,色调和谐,得到画界及评论界的一致好评。D.我国古代,为区别韵文和骈文,凡不押韵、不重对偶和排比的散体文章,一律称之为散文。5.下列语段空白处依次填入三个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3分)当时间变得越发昂贵,消磨时间、降低速度的“闲”便越发奢侈。久远年代的诗词里,“海鸥无事,闲飞闲宿”,;“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n花”,;“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生活的忙碌让我们怎能不怀想“闲”的飘逸。①是何等馨香又空灵的意境②是何等悠远又自在的心绪③是何等寂寞又淡然的雅趣A.②③①B.③①②C.②①③D.①③②6.下列作家、作品、朝代连线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黄鹤楼》——崔颢——唐代B.《与朱元思书》——吴均——唐代C.《水经注》——郦道元——北魏D.《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北宋7.默写填空。(8分)(1)至于夏水襄陵,。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2)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两岸石壁,五色交辉。,。(3)《渡荆门送别》中以一种独特方式抒发作者思乡惜别之情的句子是:,。(4)《使至塞上》中写塞外奇特美丽风光的千古名句是:,。(5)《钱塘湖春行》中以鸟儿活动来展示初春活动的句子是:,。体现花草茂盛的句子是:,。(6)《记承天寺夜游》中对月色加以描写的语句是:。8.观察下面黎雄才的画作《驾云松》,写一段解说文字,至少用上一个成语。(3分)n二、阅读与欣赏。(共41分)(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13分)游白水书付过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zhuì)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山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余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1)其源殆可熟物(2)循山而东(3)折处辄为潭(4)顾影颓然(5)不复甚寐(6)书以付过10.将文中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2分)11.写出作者与其幼子苏过出游的时间、地点以及到家的时间。(3分)n(1)出游时间:(2)地点:(3)到家时间:12.找出文中描写潭中水的语句。(2分)13.请分析作者“不复甚寐,书以付过”的原因。(3分)(二)西湖(15分)袁宏道从武林门向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年二月十四日也。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遍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14.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1)突兀()(2)即棹()小舟入湖(3)已不觉目酣()神醉(4)波纹如绫()15.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即棹小舟入湖(名词,船桨,这里做动词,划桨)B.已不觉目酣神醉(喝醉酒)C.觅阿宾旧住僧房(寻找)D.余游西湖始此(开始)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茶毕,即棹小舟入湖。n(2)已不觉目酣神醉。17.文中游西湖的路线是怎样的?(2分)18.按下面的意思,分别写出相关的文句。(2分)(1)作者描写西湖全景的句子是:。(2)描写初见西湖美景时心态的句子是:。19.用现代汉语描绘下列景色。(3分)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3分)美哉陶公①庐山脚下,栗里小村,几栋茅屋,烟云舒展,竹篱密密,杨柳依依。陶渊明就居于斯。②每日,他或耕地、种园,或读书、饮酒。陶公“性乐酒德”,端起酒杯,就远离了凡尘,就仿佛置身先于他100多年的“竹林七贤”弹奏的韶乐之中。在那激扬的生命乐曲里,他相识了以酒以诗为命的“七贤”之一刘伶。常于醉眼蒙眬中,恍惚看刘伶出门带一壶酒,叫随从带一铁锹,说:“死便埋我。”陶公竟拍案叫绝,引为知己。③一次,陶公的好友颜延之出任始安太守,路过浔阳,临别前留了两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有时陶渊明做东在席上喝酒先醉,便向客人说:“我醉欲眠。卿可去。”④陶渊明慧性别具。一张无弦琴,伴他终生。和朋友饮酒之后,或独对明月的静夜,常常抚弄这张无弦之琴。他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⑤把一顶小小的乌纱,换成了一件宽大的布衣。陶公隐居的日子,一个个朝廷在变更。在他的一生,三个朝代,十个皇帝,都如镜花水月一瞬即逝。滚滚红n尘的阵阵厮杀,在他看来,不过是窗前一阵风,一串雨罢了。⑥做个无忧无虑、心地善良的田园诗人,做个智慧而快乐的老人。在陶公的诗文里,无处不流露着这种酷爱人生的情感。⑦在最黑暗的日子里,灵魂深处却充满灿烂阳光。陶公能这样。⑧在古代高人韵士的眼里,隐逸是一种最高尚、最自然的人生。⑨陶渊明的好朋友颜延之称他为“幽居者”,稍后的沈约把他请进《宋书·隐逸传》,跟着钟嵘又封给他“古代隐逸诗人之宗”的桂冠。于是陶先生成了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隐”。⑩可陶渊明并不是真正看破红尘、心如止水的“隐士”,他的隐逸,不是出于对人生意义的虚无主义理解,他要逃避的是无可奈何的政治,而不是生活本身,他曾这样歌吟: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⑪陶公心界空灵、幽美。他像一个纯真的孩童,唱着无邪的歌。他以精进的人生态度获得了他所特有的与生和谐的感觉。也是这种生之和谐,丰富了汉文学伟大的诗歌和散文。⑫在栗里那栋茅舍里,陶渊明度过了许多不眠之夜。在漫漫长夜里,他要为所有的人设计一个最辉煌的宫殿。一个黎明,他心里的菩提树繁花绽放啦,于是,诞生了《桃花源记》。20.请结合语境理解第⑦段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21.请结合语境写出文中第⑤段画线句子的含义及作用。(3分)22.阅读第②段,说说陶渊明为什么将“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引为知己?(3n分)23.“在漫漫长夜里,他要为所有的人设计一个最辉煌的宫殿”,这座“最辉煌的宫殿”指的是什么?这一设计表达了陶渊明怎样的理想与情怀?(3分)24.有人说“隐逸”是消极遁世,是对人生的逃避。联系本文,说说你的看法。(2分)三、写作与表达。(50分)2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清代大学问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诗词作品中,“一切景语皆情语”。确实,我们所读过的很多名篇,都能证明王国维先生的这一论断。不单所读的作品如此,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所见之景、所用之物,哪一样不关联着人的感情?现代著名作家茅盾先生在《风景谈》中甚至说:人是风景的构成者,人类高贵精神的辐射,增添了自然界的景色,其实,人是最好的风景。请根据你的认识、经历或想象,以“一景一物总关情”为题,写一篇文章。提示与要求:(1)内容自选,立意自定,请你打开思路,选择熟识的人、事、物、景、情作文,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2)文体自选,可以记叙经历,编写故事,抒发情感,发表议论,介绍说明等等,请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作文。(3)文中不得使用生活中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n(4)文章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20行。(5)不得抄袭。参考答案1.C2.D3.B4.C5.A6.B7.(1)沿溯阻绝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青林翠竹四时俱备(3)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5)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6)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8.示例一:画面由一棵松树、一方巨石、数座山峰和云雾组成。画的主体是一棵高大的松树,树枝向一侧伸展,枝繁叶茂,四周云雾缭绕,远处是数座钻出云雾的山峰。这松树仿佛腾云驾雾落到了山巅。而松树紧挨一方巨大的岩石,树干的下部隐入山石中,原来它能高驾于峰顶云端,源自于“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意志和自强不息、进取向上的精神。这幅画融主观与客观、静与动、自然与理趣于一体,构思不落窠臼,手法以形传神,具有发人深思的艺术魅力。示例二:画面由一棵松树、一方巨石、数座山峰和云雾组成。这幅画主体是一棵松树,树枝向右边伸展,仿佛是腾云驾雾落到了山巅。松树傍依一块巨石,将根扎到山石深处,大有“咬定青山不放松”之势。远处的山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把松树烘托得更加坚韧和挺拔。整幅画气韵生动,浑然一体,匠心独运,给人以美的享受,又发人深思。9.(1)差不多,大概(2)沿着(3)是(4)看,看到(5)睡(6)写10.山崖上有几十个像巨人的脚印,就是人们所说的佛迹。n11.(1)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2)白水佛迹院(3)二鼓12.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13.作者对白天的景色印象深刻,陶醉于那优美的景色,因而不能入睡,故写下此文给幼子苏过。14.wùzhàohānlínɡ15.B16.(1)喝完了茶,就划着小船进了西湖。(2)已经不知不觉让人看得如醉如痴了。17.从武林门出西行,到昭庆,然后棹小舟入湖。18.(1)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2)不觉目酣神醉,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19.山色葱绿,宛若美人的黛眉;(岸上)春花嫣红,恰似少女的面颊;湖上和风,如同酒香一样醉人;湖中波纹似白发一样起伏。刚一抬头放眼,已经不由得眼花缭乱,如痴如醉。20.酷爱人生,心界空灵、幽美、纯真。21.生动形象地写出朝廷的纷争在他心中是转瞬即逝、不留痕迹的。22.刘伶“以酒为务”,酒龄长,酒龄大,世所公认,性格爽直,不求闻达。陶公也“性嗜酒”,自认为性气相投,故陶渊明将他引为知己。23.它描绘了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和平安乐的社会图景。与东晋末年的社会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表现了一种社会理想,又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24.言之有理即可。
简介: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学习目标】1.掌握本单元中的一些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子,理解其含义。提高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阅读古诗文的能力,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2.了解诗文创设的优美意境,了解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动静结合等写景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借助联想和想象,品味诗文,体会作者的情怀。3.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借助联想和想象,还原作者观景时的情景和视角,在脑海中再现作者描绘的景物,体会景物的特点。感受诗文意境,感受山川之美,体会作者寄托于山水中的情感。(此文档由心平如水编写,请勿转载。)【核心素养】了解诗文创设的优美意境,了解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动静结合等写景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借助联想和想象,品味诗文,体会作者的情怀。【重难点】1.提高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阅读古诗文的能力,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2.引导学生在掌握内容的基础上,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学习作者描写自然风光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力。【评价任务】引导学生积累一些方法,学习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引导学生利用注释、工具书、前后勾连等方法,去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二、复习本单元学习内容1.生字、词语。学生认读,抽查学生听写。2.课文复习郦道元的《三峡》:先写三峡总体形势,再抓住季节特点,分别写夏天、冬春之时和秋天各个不同季节的景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绘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短文二篇》:是两篇风格迥异的写景短章,表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其中,《答谢中书书》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山川之秀美,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乐在林泉的情趣。《记承天寺夜游》如一篇短小的日记,记述了作者夜游承天寺的经历,传达出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与朱元思书》:以书札形式,描绘了富阳至桐庐一百余里秀丽的山水景物,文章骈散相间,清新隽永,历历如绘,是六朝山水小品中的佳作。《唐诗五首》:选入从初唐到中唐的五首唐人律诗,有五言,有七言,或写田园风光,抒发诗人孤独彷徨之情,表现对个人荣辱浮沉的达观之情;或摹写诗人辞亲远游所见景象,表达对故乡的依依惜别之情;或点染西湖早春气象,表现诗人内心的喜悦之情。五首诗歌,遣词造句、意境格调各有特点,颇值品味。“写作”的内容是“学习描写景物”,主要是培养学生准确运用词语、修辞对景物进行多角度描写的能力,以及运用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进行写作的能力,让学生将前面课文中学到的写景的方法运用到实践中。三、反馈矫正,深化提高。1.矫正。教师根据学生复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讲解,纠正错误,使他们对所学知识形成正确、清晰的印象。2.深化提高。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西湖袁宏道从武林门向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年二月十四日也。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遍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1.给加点的字注音。(1)突兀()(2)即棹()小舟入湖 (3)已不觉目酣()神醉(4)波纹如绫()2.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即棹小舟入湖(名词,船桨,这里做动词,划桨)B.已不觉目酣神醉(喝醉酒)C.觅阿宾旧住僧房(寻找)D.余游西湖始此(开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茶毕,即棹小舟入湖。(2)已不觉目酣神醉。4.文中游西湖的路线是怎样的?5.按下面的意思,分别写出相关的文句。(1)作者描写西湖全景的句子是:。(2)描写初见西湖美景时心态的句子是:。6.用现代汉语描绘下列景色。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四、单元小结,增强自信1.这个单元的课文,都具有传记类文本的基本特点:内容真实,事件典型,同时注重艺术表现。学习时要把握回忆性散文、传记的特点,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体会风格多样的语言。2.谈谈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你在写作方法是最大的收获是什么?3.对复习情况予以鼓励,增强自信。五、评价检测1.下列各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曦月落晖水皆缥碧急湍甚箭B.征蓬燕然互相轩邈泠泠作响C.东皋徙倚嘤嘤成韵鸢飞戾天D.萋萋侯骑经纶世务沉鳞竞跃2.下列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清荣峻茂(茂盛)晓雾将歇(消散)B.欣然起行(走)长歌怀采薇(大声喊)C.从流飘荡(跟、随)浅草才能没马蹄(刚刚可以)D.窥谷忘反(同“返”,返回)单车欲问边(慰问)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我出国的时候,父亲送给我的那套石印的前四史,充塞了我的半个行囊。B.我区作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首批改革38个实验区,从今年起进行课改实验。C.他的画作风格清新,色彩丰富,色调和谐,得到画界及评论界的一致好评。D.我国古代,为区别韵文和骈文,凡不押韵、不重对偶和排比的散体文章,一律称之为散文。【教学反思】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时间:120分钟分值120分)一、积累与运用。(29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襄陵(xiānɡ)绝(yǎn)藻、荇交横(xìn)竹柏(bǎi)B.属引(zhǔ)飞漱(sòu) 竞跃(jìnɡ)素湍(tuān)C.御风(yù)猿鸣(yuán)好鸟相鸣(hǎo)鹦鹉洲(yīnɡwǔ)D.缥碧(piǎo)经纶(lún)重岩叠嶂(zhànɡ)燕然(yān)2.下列各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曦月落晖水皆缥碧急湍甚箭B.征蓬燕然互相轩邈泠泠作响C.东皋徙倚嘤嘤成韵鸢飞戾天D.萋萋侯骑经纶世务沉鳞竞跃3.下列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清荣峻茂(茂盛)晓雾将歇(消散)B.欣然起行(走)长歌怀采薇(大声喊)C.从流飘荡(跟、随)浅草才能没马蹄(刚刚可以)D.窥谷忘反(同“返”,返回)单车欲问边(慰问)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我出国的时候,父亲送给我的那套石印的前四史,充塞了我的半个行囊。B.我区作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首批改革38个实验区,从今年起进行课改实验。C.他的画作风格清新,色彩丰富,色调和谐,得到画界及评论界的一致好评。D.我国古代,为区别韵文和骈文,凡不押韵、不重对偶和排比的散体文章,一律称之为散文。5.下列语段空白处依次填入三个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3分)当时间变得越发昂贵,消磨时间、降低速度的“闲”便越发奢侈。久远年代的诗词里,“海鸥无事,闲飞闲宿”,;“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 花”,;“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生活的忙碌让我们怎能不怀想“闲”的飘逸。①是何等馨香又空灵的意境②是何等悠远又自在的心绪③是何等寂寞又淡然的雅趣A.②③①B.③①②C.②①③D.①③②6.下列作家、作品、朝代连线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黄鹤楼》——崔颢——唐代B.《与朱元思书》——吴均——唐代C.《水经注》——郦道元——北魏D.《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北宋7.默写填空。(8分)(1)至于夏水襄陵,。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2)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两岸石壁,五色交辉。,。(3)《渡荆门送别》中以一种独特方式抒发作者思乡惜别之情的句子是:,。(4)《使至塞上》中写塞外奇特美丽风光的千古名句是:,。(5)《钱塘湖春行》中以鸟儿活动来展示初春活动的句子是:,。体现花草茂盛的句子是:,。(6)《记承天寺夜游》中对月色加以描写的语句是:。8.观察下面黎雄才的画作《驾云松》,写一段解说文字,至少用上一个成语。(3分) 二、阅读与欣赏。(共41分)(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13分)游白水书付过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zhuì)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山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余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1)其源殆可熟物(2)循山而东(3)折处辄为潭(4)顾影颓然(5)不复甚寐(6)书以付过10.将文中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2分)11.写出作者与其幼子苏过出游的时间、地点以及到家的时间。(3分) (1)出游时间:(2)地点:(3)到家时间:12.找出文中描写潭中水的语句。(2分)13.请分析作者“不复甚寐,书以付过”的原因。(3分)(二)西湖(15分)袁宏道从武林门向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年二月十四日也。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遍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14.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1)突兀()(2)即棹()小舟入湖(3)已不觉目酣()神醉(4)波纹如绫()15.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即棹小舟入湖(名词,船桨,这里做动词,划桨)B.已不觉目酣神醉(喝醉酒)C.觅阿宾旧住僧房(寻找)D.余游西湖始此(开始)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茶毕,即棹小舟入湖。 (2)已不觉目酣神醉。17.文中游西湖的路线是怎样的?(2分)18.按下面的意思,分别写出相关的文句。(2分)(1)作者描写西湖全景的句子是:。(2)描写初见西湖美景时心态的句子是:。19.用现代汉语描绘下列景色。(3分)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3分)美哉陶公①庐山脚下,栗里小村,几栋茅屋,烟云舒展,竹篱密密,杨柳依依。陶渊明就居于斯。②每日,他或耕地、种园,或读书、饮酒。陶公“性乐酒德”,端起酒杯,就远离了凡尘,就仿佛置身先于他100多年的“竹林七贤”弹奏的韶乐之中。在那激扬的生命乐曲里,他相识了以酒以诗为命的“七贤”之一刘伶。常于醉眼蒙眬中,恍惚看刘伶出门带一壶酒,叫随从带一铁锹,说:“死便埋我。”陶公竟拍案叫绝,引为知己。③一次,陶公的好友颜延之出任始安太守,路过浔阳,临别前留了两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有时陶渊明做东在席上喝酒先醉,便向客人说:“我醉欲眠。卿可去。”④陶渊明慧性别具。一张无弦琴,伴他终生。和朋友饮酒之后,或独对明月的静夜,常常抚弄这张无弦之琴。他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⑤把一顶小小的乌纱,换成了一件宽大的布衣。陶公隐居的日子,一个个朝廷在变更。在他的一生,三个朝代,十个皇帝,都如镜花水月一瞬即逝。滚滚红 尘的阵阵厮杀,在他看来,不过是窗前一阵风,一串雨罢了。⑥做个无忧无虑、心地善良的田园诗人,做个智慧而快乐的老人。在陶公的诗文里,无处不流露着这种酷爱人生的情感。⑦在最黑暗的日子里,灵魂深处却充满灿烂阳光。陶公能这样。⑧在古代高人韵士的眼里,隐逸是一种最高尚、最自然的人生。⑨陶渊明的好朋友颜延之称他为“幽居者”,稍后的沈约把他请进《宋书·隐逸传》,跟着钟嵘又封给他“古代隐逸诗人之宗”的桂冠。于是陶先生成了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隐”。⑩可陶渊明并不是真正看破红尘、心如止水的“隐士”,他的隐逸,不是出于对人生意义的虚无主义理解,他要逃避的是无可奈何的政治,而不是生活本身,他曾这样歌吟: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⑪陶公心界空灵、幽美。他像一个纯真的孩童,唱着无邪的歌。他以精进的人生态度获得了他所特有的与生和谐的感觉。也是这种生之和谐,丰富了汉文学伟大的诗歌和散文。⑫在栗里那栋茅舍里,陶渊明度过了许多不眠之夜。在漫漫长夜里,他要为所有的人设计一个最辉煌的宫殿。一个黎明,他心里的菩提树繁花绽放啦,于是,诞生了《桃花源记》。20.请结合语境理解第⑦段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21.请结合语境写出文中第⑤段画线句子的含义及作用。(3分)22.阅读第②段,说说陶渊明为什么将“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引为知己?(3 分)23.“在漫漫长夜里,他要为所有的人设计一个最辉煌的宫殿”,这座“最辉煌的宫殿”指的是什么?这一设计表达了陶渊明怎样的理想与情怀?(3分)24.有人说“隐逸”是消极遁世,是对人生的逃避。联系本文,说说你的看法。(2分)三、写作与表达。(50分)2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清代大学问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诗词作品中,“一切景语皆情语”。确实,我们所读过的很多名篇,都能证明王国维先生的这一论断。不单所读的作品如此,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所见之景、所用之物,哪一样不关联着人的感情?现代著名作家茅盾先生在《风景谈》中甚至说:人是风景的构成者,人类高贵精神的辐射,增添了自然界的景色,其实,人是最好的风景。请根据你的认识、经历或想象,以“一景一物总关情”为题,写一篇文章。提示与要求:(1)内容自选,立意自定,请你打开思路,选择熟识的人、事、物、景、情作文,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2)文体自选,可以记叙经历,编写故事,抒发情感,发表议论,介绍说明等等,请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作文。(3)文中不得使用生活中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4)文章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20行。(5)不得抄袭。参考答案1.C2.D3.B4.C5.A6.B7.(1)沿溯阻绝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青林翠竹四时俱备(3)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5)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6)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8.示例一:画面由一棵松树、一方巨石、数座山峰和云雾组成。画的主体是一棵高大的松树,树枝向一侧伸展,枝繁叶茂,四周云雾缭绕,远处是数座钻出云雾的山峰。这松树仿佛腾云驾雾落到了山巅。而松树紧挨一方巨大的岩石,树干的下部隐入山石中,原来它能高驾于峰顶云端,源自于“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意志和自强不息、进取向上的精神。这幅画融主观与客观、静与动、自然与理趣于一体,构思不落窠臼,手法以形传神,具有发人深思的艺术魅力。示例二:画面由一棵松树、一方巨石、数座山峰和云雾组成。这幅画主体是一棵松树,树枝向右边伸展,仿佛是腾云驾雾落到了山巅。松树傍依一块巨石,将根扎到山石深处,大有“咬定青山不放松”之势。远处的山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把松树烘托得更加坚韧和挺拔。整幅画气韵生动,浑然一体,匠心独运,给人以美的享受,又发人深思。9.(1)差不多,大概(2)沿着(3)是(4)看,看到(5)睡(6)写10.山崖上有几十个像巨人的脚印,就是人们所说的佛迹。 11.(1)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2)白水佛迹院(3)二鼓12.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13.作者对白天的景色印象深刻,陶醉于那优美的景色,因而不能入睡,故写下此文给幼子苏过。14.wùzhàohānlínɡ15.B16.(1)喝完了茶,就划着小船进了西湖。(2)已经不知不觉让人看得如醉如痴了。17.从武林门出西行,到昭庆,然后棹小舟入湖。18.(1)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2)不觉目酣神醉,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19.山色葱绿,宛若美人的黛眉;(岸上)春花嫣红,恰似少女的面颊;湖上和风,如同酒香一样醉人;湖中波纹似白发一样起伏。刚一抬头放眼,已经不由得眼花缭乱,如痴如醉。20.酷爱人生,心界空灵、幽美、纯真。21.生动形象地写出朝廷的纷争在他心中是转瞬即逝、不留痕迹的。22.刘伶“以酒为务”,酒龄长,酒龄大,世所公认,性格爽直,不求闻达。陶公也“性嗜酒”,自认为性气相投,故陶渊明将他引为知己。23.它描绘了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和平安乐的社会图景。与东晋末年的社会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表现了一种社会理想,又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24.言之有理即可。
简介: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学习目标】1.掌握本单元中的一些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子,理解其含义。提高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阅读古诗文的能力,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2.了解诗文创设的优美意境,了解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动静结合等写景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借助联想和想象,品味诗文,体会作者的情怀。3.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借助联想和想象,还原作者观景时的情景和视角,在脑海中再现作者描绘的景物,体会景物的特点。感受诗文意境,感受山川之美,体会作者寄托于山水中的情感。(此文档由心平如水编写,请勿转载。)【核心素养】了解诗文创设的优美意境,了解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动静结合等写景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借助联想和想象,品味诗文,体会作者的情怀。【重难点】1.提高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阅读古诗文的能力,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2.引导学生在掌握内容的基础上,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学习作者描写自然风光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力。【评价任务】引导学生积累一些方法,学习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引导学生利用注释、工具书、前后勾连等方法,去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二、复习本单元学习内容1.生字、词语。学生认读,抽查学生听写。2.课文复习郦道元的《三峡》:先写三峡总体形势,再抓住季节特点,分别写夏天、冬春之时和秋天各个不同季节的景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绘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短文二篇》:是两篇风格迥异的写景短章,表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其中,《答谢中书书》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山川之秀美,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乐在林泉的情趣。《记承天寺夜游》如一篇短小的日记,记述了作者夜游承天寺的经历,传达出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与朱元思书》:以书札形式,描绘了富阳至桐庐一百余里秀丽的山水景物,文章骈散相间,清新隽永,历历如绘,是六朝山水小品中的佳作。《唐诗五首》:选入从初唐到中唐的五首唐人律诗,有五言,有七言,或写田园风光,抒发诗人孤独彷徨之情,表现对个人荣辱浮沉的达观之情;或摹写诗人辞亲远游所见景象,表达对故乡的依依惜别之情;或点染西湖早春气象,表现诗人内心的喜悦之情。五首诗歌,遣词造句、意境格调各有特点,颇值品味。“写作”的内容是“学习描写景物”,主要是培养学生准确运用词语、修辞对景物进行多角度描写的能力,以及运用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进行写作的能力,让学生将前面课文中学到的写景的方法运用到实践中。三、反馈矫正,深化提高。1.矫正。教师根据学生复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讲解,纠正错误,使他们对所学知识形成正确、清晰的印象。2.深化提高。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西湖袁宏道从武林门向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年二月十四日也。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遍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1.给加点的字注音。(1)突兀()(2)即棹()小舟入湖 (3)已不觉目酣()神醉(4)波纹如绫()2.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即棹小舟入湖(名词,船桨,这里做动词,划桨)B.已不觉目酣神醉(喝醉酒)C.觅阿宾旧住僧房(寻找)D.余游西湖始此(开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茶毕,即棹小舟入湖。(2)已不觉目酣神醉。4.文中游西湖的路线是怎样的?5.按下面的意思,分别写出相关的文句。(1)作者描写西湖全景的句子是:。(2)描写初见西湖美景时心态的句子是:。6.用现代汉语描绘下列景色。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四、单元小结,增强自信1.这个单元的课文,都具有传记类文本的基本特点:内容真实,事件典型,同时注重艺术表现。学习时要把握回忆性散文、传记的特点,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体会风格多样的语言。2.谈谈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你在写作方法是最大的收获是什么?3.对复习情况予以鼓励,增强自信。五、评价检测1.下列各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曦月落晖水皆缥碧急湍甚箭B.征蓬燕然互相轩邈泠泠作响C.东皋徙倚嘤嘤成韵鸢飞戾天D.萋萋侯骑经纶世务沉鳞竞跃2.下列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清荣峻茂(茂盛)晓雾将歇(消散)B.欣然起行(走)长歌怀采薇(大声喊)C.从流飘荡(跟、随)浅草才能没马蹄(刚刚可以)D.窥谷忘反(同“返”,返回)单车欲问边(慰问)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我出国的时候,父亲送给我的那套石印的前四史,充塞了我的半个行囊。B.我区作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首批改革38个实验区,从今年起进行课改实验。C.他的画作风格清新,色彩丰富,色调和谐,得到画界及评论界的一致好评。D.我国古代,为区别韵文和骈文,凡不押韵、不重对偶和排比的散体文章,一律称之为散文。【教学反思】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时间:120分钟分值120分)一、积累与运用。(29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襄陵(xiānɡ)绝(yǎn)藻、荇交横(xìn)竹柏(bǎi)B.属引(zhǔ)飞漱(sòu) 竞跃(jìnɡ)素湍(tuān)C.御风(yù)猿鸣(yuán)好鸟相鸣(hǎo)鹦鹉洲(yīnɡwǔ)D.缥碧(piǎo)经纶(lún)重岩叠嶂(zhànɡ)燕然(yān)2.下列各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曦月落晖水皆缥碧急湍甚箭B.征蓬燕然互相轩邈泠泠作响C.东皋徙倚嘤嘤成韵鸢飞戾天D.萋萋侯骑经纶世务沉鳞竞跃3.下列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清荣峻茂(茂盛)晓雾将歇(消散)B.欣然起行(走)长歌怀采薇(大声喊)C.从流飘荡(跟、随)浅草才能没马蹄(刚刚可以)D.窥谷忘反(同“返”,返回)单车欲问边(慰问)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我出国的时候,父亲送给我的那套石印的前四史,充塞了我的半个行囊。B.我区作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首批改革38个实验区,从今年起进行课改实验。C.他的画作风格清新,色彩丰富,色调和谐,得到画界及评论界的一致好评。D.我国古代,为区别韵文和骈文,凡不押韵、不重对偶和排比的散体文章,一律称之为散文。5.下列语段空白处依次填入三个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3分)当时间变得越发昂贵,消磨时间、降低速度的“闲”便越发奢侈。久远年代的诗词里,“海鸥无事,闲飞闲宿”,;“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 花”,;“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生活的忙碌让我们怎能不怀想“闲”的飘逸。①是何等馨香又空灵的意境②是何等悠远又自在的心绪③是何等寂寞又淡然的雅趣A.②③①B.③①②C.②①③D.①③②6.下列作家、作品、朝代连线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黄鹤楼》——崔颢——唐代B.《与朱元思书》——吴均——唐代C.《水经注》——郦道元——北魏D.《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北宋7.默写填空。(8分)(1)至于夏水襄陵,。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2)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两岸石壁,五色交辉。,。(3)《渡荆门送别》中以一种独特方式抒发作者思乡惜别之情的句子是:,。(4)《使至塞上》中写塞外奇特美丽风光的千古名句是:,。(5)《钱塘湖春行》中以鸟儿活动来展示初春活动的句子是:,。体现花草茂盛的句子是:,。(6)《记承天寺夜游》中对月色加以描写的语句是:。8.观察下面黎雄才的画作《驾云松》,写一段解说文字,至少用上一个成语。(3分) 二、阅读与欣赏。(共41分)(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13分)游白水书付过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zhuì)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山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余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1)其源殆可熟物(2)循山而东(3)折处辄为潭(4)顾影颓然(5)不复甚寐(6)书以付过10.将文中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2分)11.写出作者与其幼子苏过出游的时间、地点以及到家的时间。(3分) (1)出游时间:(2)地点:(3)到家时间:12.找出文中描写潭中水的语句。(2分)13.请分析作者“不复甚寐,书以付过”的原因。(3分)(二)西湖(15分)袁宏道从武林门向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年二月十四日也。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遍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14.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1)突兀()(2)即棹()小舟入湖(3)已不觉目酣()神醉(4)波纹如绫()15.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即棹小舟入湖(名词,船桨,这里做动词,划桨)B.已不觉目酣神醉(喝醉酒)C.觅阿宾旧住僧房(寻找)D.余游西湖始此(开始)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茶毕,即棹小舟入湖。 (2)已不觉目酣神醉。17.文中游西湖的路线是怎样的?(2分)18.按下面的意思,分别写出相关的文句。(2分)(1)作者描写西湖全景的句子是:。(2)描写初见西湖美景时心态的句子是:。19.用现代汉语描绘下列景色。(3分)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3分)美哉陶公①庐山脚下,栗里小村,几栋茅屋,烟云舒展,竹篱密密,杨柳依依。陶渊明就居于斯。②每日,他或耕地、种园,或读书、饮酒。陶公“性乐酒德”,端起酒杯,就远离了凡尘,就仿佛置身先于他100多年的“竹林七贤”弹奏的韶乐之中。在那激扬的生命乐曲里,他相识了以酒以诗为命的“七贤”之一刘伶。常于醉眼蒙眬中,恍惚看刘伶出门带一壶酒,叫随从带一铁锹,说:“死便埋我。”陶公竟拍案叫绝,引为知己。③一次,陶公的好友颜延之出任始安太守,路过浔阳,临别前留了两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有时陶渊明做东在席上喝酒先醉,便向客人说:“我醉欲眠。卿可去。”④陶渊明慧性别具。一张无弦琴,伴他终生。和朋友饮酒之后,或独对明月的静夜,常常抚弄这张无弦之琴。他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⑤把一顶小小的乌纱,换成了一件宽大的布衣。陶公隐居的日子,一个个朝廷在变更。在他的一生,三个朝代,十个皇帝,都如镜花水月一瞬即逝。滚滚红 尘的阵阵厮杀,在他看来,不过是窗前一阵风,一串雨罢了。⑥做个无忧无虑、心地善良的田园诗人,做个智慧而快乐的老人。在陶公的诗文里,无处不流露着这种酷爱人生的情感。⑦在最黑暗的日子里,灵魂深处却充满灿烂阳光。陶公能这样。⑧在古代高人韵士的眼里,隐逸是一种最高尚、最自然的人生。⑨陶渊明的好朋友颜延之称他为“幽居者”,稍后的沈约把他请进《宋书·隐逸传》,跟着钟嵘又封给他“古代隐逸诗人之宗”的桂冠。于是陶先生成了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隐”。⑩可陶渊明并不是真正看破红尘、心如止水的“隐士”,他的隐逸,不是出于对人生意义的虚无主义理解,他要逃避的是无可奈何的政治,而不是生活本身,他曾这样歌吟: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⑪陶公心界空灵、幽美。他像一个纯真的孩童,唱着无邪的歌。他以精进的人生态度获得了他所特有的与生和谐的感觉。也是这种生之和谐,丰富了汉文学伟大的诗歌和散文。⑫在栗里那栋茅舍里,陶渊明度过了许多不眠之夜。在漫漫长夜里,他要为所有的人设计一个最辉煌的宫殿。一个黎明,他心里的菩提树繁花绽放啦,于是,诞生了《桃花源记》。20.请结合语境理解第⑦段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21.请结合语境写出文中第⑤段画线句子的含义及作用。(3分)22.阅读第②段,说说陶渊明为什么将“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引为知己?(3 分)23.“在漫漫长夜里,他要为所有的人设计一个最辉煌的宫殿”,这座“最辉煌的宫殿”指的是什么?这一设计表达了陶渊明怎样的理想与情怀?(3分)24.有人说“隐逸”是消极遁世,是对人生的逃避。联系本文,说说你的看法。(2分)三、写作与表达。(50分)2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清代大学问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诗词作品中,“一切景语皆情语”。确实,我们所读过的很多名篇,都能证明王国维先生的这一论断。不单所读的作品如此,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所见之景、所用之物,哪一样不关联着人的感情?现代著名作家茅盾先生在《风景谈》中甚至说:人是风景的构成者,人类高贵精神的辐射,增添了自然界的景色,其实,人是最好的风景。请根据你的认识、经历或想象,以“一景一物总关情”为题,写一篇文章。提示与要求:(1)内容自选,立意自定,请你打开思路,选择熟识的人、事、物、景、情作文,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2)文体自选,可以记叙经历,编写故事,抒发情感,发表议论,介绍说明等等,请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作文。(3)文中不得使用生活中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4)文章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20行。(5)不得抄袭。参考答案1.C2.D3.B4.C5.A6.B7.(1)沿溯阻绝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青林翠竹四时俱备(3)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5)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6)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8.示例一:画面由一棵松树、一方巨石、数座山峰和云雾组成。画的主体是一棵高大的松树,树枝向一侧伸展,枝繁叶茂,四周云雾缭绕,远处是数座钻出云雾的山峰。这松树仿佛腾云驾雾落到了山巅。而松树紧挨一方巨大的岩石,树干的下部隐入山石中,原来它能高驾于峰顶云端,源自于“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意志和自强不息、进取向上的精神。这幅画融主观与客观、静与动、自然与理趣于一体,构思不落窠臼,手法以形传神,具有发人深思的艺术魅力。示例二:画面由一棵松树、一方巨石、数座山峰和云雾组成。这幅画主体是一棵松树,树枝向右边伸展,仿佛是腾云驾雾落到了山巅。松树傍依一块巨石,将根扎到山石深处,大有“咬定青山不放松”之势。远处的山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把松树烘托得更加坚韧和挺拔。整幅画气韵生动,浑然一体,匠心独运,给人以美的享受,又发人深思。9.(1)差不多,大概(2)沿着(3)是(4)看,看到(5)睡(6)写10.山崖上有几十个像巨人的脚印,就是人们所说的佛迹。 11.(1)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2)白水佛迹院(3)二鼓12.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13.作者对白天的景色印象深刻,陶醉于那优美的景色,因而不能入睡,故写下此文给幼子苏过。14.wùzhàohānlínɡ15.B16.(1)喝完了茶,就划着小船进了西湖。(2)已经不知不觉让人看得如醉如痴了。17.从武林门出西行,到昭庆,然后棹小舟入湖。18.(1)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2)不觉目酣神醉,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19.山色葱绿,宛若美人的黛眉;(岸上)春花嫣红,恰似少女的面颊;湖上和风,如同酒香一样醉人;湖中波纹似白发一样起伏。刚一抬头放眼,已经不由得眼花缭乱,如痴如醉。20.酷爱人生,心界空灵、幽美、纯真。21.生动形象地写出朝廷的纷争在他心中是转瞬即逝、不留痕迹的。22.刘伶“以酒为务”,酒龄长,酒龄大,世所公认,性格爽直,不求闻达。陶公也“性嗜酒”,自认为性气相投,故陶渊明将他引为知己。23.它描绘了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和平安乐的社会图景。与东晋末年的社会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表现了一种社会理想,又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24.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