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婚礼 A to Z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计划及进度安排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计划(2022年9月)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一班的语文教学,从学生的基础来看,学生的语文成绩和语文素养不太乐观。大部分学生习惯于接受式学习,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都不高,

A  Alternative二选一的婚礼方案  关于婚礼的程序和细节,一定是你们最为关心的话题.设计和策划的过程中,你会发现有很多好的主意可以实施,那么建议你们设计两套方案,可以有不同的行车路线,不同的程序和时间控制,因为在婚礼现场可能会有

简介:司仪的责任作为礼仪之邦,从古时皇帝的登基仪式,到如今的18岁成人仪式,从国家大典到平民庆贺,翻阅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词典,“仪式”二字无疑占据了一个举足轻重的位置。传统的文化,延续几千年的历史,将司仪这个在各种仪式中起到穿针引线作用的角色推到了台前。司仪在仪式中的作用自然就是不言而喻的了。司仪在当代涵盖的范围是很广泛的,如婚礼司仪,晚会司仪,宴会司仪等,但在日常生活当中,人们习惯于把“婚礼主持人”和司仪画上等号,所以在这里,我们主要探讨如何当好一名婚礼司仪。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都有自己地方性的婚礼习俗,在这里我们以婚礼为基础来探讨这个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人们生活水平也不断的提高,人们对婚礼司仪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最初的朋友帮忙到现在的专业司仪,甚至有电视台的专业主持人也加入到司仪的行业里来,婚礼司仪似乎一夜之间变成了香饽饽,但由于学历水平,从事行业,生活经历等的不同,现在的婚礼司仪呈现参差不齐的状况,主要表现为:1、缺乏职业精神。众所周知,婚礼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礼节,举行时间是非常严格的,一般一个司仪一天只能为一对新人主持婚礼,而有些司仪为了能够多增加一份收入,偏偏要在有限的时间赶往两对新人的婚礼现场为两对新人主持婚礼。这样一来,婚礼司仪没法集中精力主持婚礼,同时也给新人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一方面,赶场现象会对婚礼质量造成影响,另一方面,也会因为堵车等不确定因素造成第二场婚礼出现“万事俱备,只欠司仪”的现象,从而犯下婚礼时间上的忌讳。2、收取隐性收费。有些司仪在预定前态度非常好,但在婚礼结束后,需要司仪提供其他服务时却来个180度转弯,抛出了名目繁多的收费项目,如在新人敬酒时,司仪提出带领新人敬酒不包括在服务范围内,需要的话需要另外收费,另如在婚宴开始后司仪表演了节目,下台后就要求新人增加费用,理由同样是提供了“额外”的演出服务。3、生搬硬套,趋于雷同。笔者参加过很多司仪主持的婚礼,在整体上给人一种大同小异的感觉。感觉众司仪好象是一个模子里面刻出来的一样,同样的词语,同样的包袱,同样的程序,同样的游戏。但总觉得水平整体层次不高,有创意的更是少之又少。记得曾有一位在当地颇有名气的外地的司仪朋友在跟笔者交流时曾说过:“在一个婚礼中,不用多,只要有这么一两点跟别人的不一样的地方,那么你这个司仪也就能给来宾留下比较深的印象,你主持的婚礼就是成功的”,但遗憾的是这种创意太少了。在司仪界,“一套词语,包打天下”的奇怪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更有甚者,司仪临场时才知道新郎新娘的名字,为什么?因为在他们的意识里,司仪这项工作已经变的程式化,他们所要做的也只是像做填空题一样把新人的名字套在已经程式化的词语里在婚礼的现场背给大家听。4、缺少跟新人充分的交流。大家都知道,司仪是需要跟新人充分的交流才能给新人留下个性化的主持。否则一套词用仟遍还是那个样的, 这样的司仪主持的婚礼就像同一条生产线制作的产品一样,毫无个性可言。婚礼主持根据每对新人的不同特点而制订一些别人婚礼上无法体现出来的环节,更多的了解新人的情况有助于帮新人抓住婚礼当中更多的闪光点,使婚礼更加主题化。例如,如果了解到新郎新娘是从小青梅竹马的邻居,那么就可以把新人从小到大走过的历程回放,将新人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来走过的酸甜苦辣作为婚礼的闪光点,突出从“两小无猜”到“志同道合”的过程。另外,通过跟新人充分的交流还可以可以掌握新人性格,文化程度,民族,双亲等新人的基本情况。这对司仪在主持过程中避讳一些词语是有充分帮助的。例如,了解到新人一方有家长已经过世,那么在拜父母的环节中就应该将“拜父母”改为“谢家长”,这样既避免了台上只坐单亲的尴尬,又将程序圆满的进行了下来。又如,在跟新人交流后,了解到新人都不善言辞,那么就需要跟新人事先沟通是否致答谢,否则,如果在婚礼上临时决定让新人致辞,而新人又过于紧张时,尴尬就再所难免了。5、文化底蕴不够。有人说司仪的工作很简单:“无非就是把已经滚瓜烂熟的词语背给观众听,给我一套词我也能当司仪。”对这种观点,我不敢完全苟同。当然,现实中,确实还有不少这样的司仪,但事实上,当好一名司仪,除了要对基本的程序了熟于胸外,还必须具有相当的文化底蕴。司仪工作是一项综合性非常高的工作,司仪对婚俗的了解,普通话的水平,与人沟通的能力,对各种知识的了解,对语言的驾驭能力等等都是成为一名好司仪的必备要素。笔者曾参加过一位司仪给两位年轻的大学老师主持的婚礼,整个婚礼在这位司仪的掌控下,搞的井井有条,气氛温馨,尤其在婚礼的最后司仪以新人的名字为题,写一对藏头露尾的喜联作为婚礼的结尾,联既巧妙的把新人的名字融入到对联的祝福当中,又给新人的婚礼注入了浓浓的文化气息,一幅喜联与现场的气氛相得益彰,在场观众无不赞叹这位司仪的水平,无不被这位司仪的妙语连珠所折服,而没有深刻的文字功底,想短时间内写出这样的喜联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婚礼的程序本是类似的,而所谓“于细微之处见精神”,一个普通司仪较之一个好的司仪缺乏的就是一种文化底蕴衬托出来的细节差异。更有甚者,为了烘托气氛,竟在高雅婚礼上公然讲起了“黄段子”“荤笑话”,弄的座上的领导亲朋、新郎新娘、家人长辈无不面露尴尬之情。“黄段子”“荤笑话”要看客户群体的。6、缺少与时俱进的思想。据了解,现在婚礼司仪的年龄构成以三十多到五十之间居多,与新人的年龄差距少则七八岁,多则二十甚至三十岁。新郎新娘是婚礼的主角,这一点毋庸质疑,而从跟新人沟通的角度上来说,我想与新人没有什么代沟的前卫型司仪更有优势,这里所谓的前卫型司仪,是指能够将各种先进的思想,设备等运用到婚礼上的司仪。总是能够在婚礼上适时的融入最流行的元素。现在的年轻人并们不希望自己的婚礼过于程式化,而希望更多时尚的元素融入到婚礼当中。而当一个司仪可以把当年的网络第一流行歌曲《老鼠爱大米》和《夫妻双双把家还》摆在新人的面前,让他们挑选婚礼背景音乐时,我想新人更容易接受前者,也会更感到新奇。7、“牛”姓司仪越来越多。现在有个别司仪动不动就对人说,我已经为上千对新人主持过婚礼了。而事实上,在现在人们已经习惯于请专业司仪为自己主持的情况下,一个好的司仪一年能够主持100场次。而要达到1000场的目标,需要10年,而有的司仪刚做几年,就说已经为上千对新人主持过婚礼了,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有的更不像话,刚入行就在新人面前说是金牌司仪,影响婚庆同仁的口碑和形象。8、方言司仪太多,我并不反对在婚礼上用方言,但任何事情都有个“度”,如果超过了“度” ,那么好的东西也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同样的道理,婚礼本身是一个很神圣的事情,而过多的使用方言总是给人一种不舒服的感觉。而适当的使用方言用好了也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问题的关键就出在如何“用好”前辈们留下的方言,如何掌握一个“度”的问题。9、抢新人风头。有些司仪,曾经有过专业曲艺团体的经历,嘴皮子非常利索,这本身是件好事,但有时这种司仪过于卖弄自己的强项,而把婚礼搞成了演出,自己变成了主角,新郎新娘则退到一旁成了看客。要知道,新人是婚礼当天当仁不让的主角。司仪过分的买弄不仅不会让大家好感,反而会使新人产生“选错司仪”的想法。以上是总结的部分司仪身上存在的问题,司仪消费属于比较特殊的消费项目。它不像买衣服、买电视等传统消费。衣服买小了可以换货,电视有质量问题可以退货。而婚礼司仪在婚礼上出现的失误却是不可弥补的。那么对于以上提到的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呢?首先,作为司仪,应该恪守职业道德。有一句话把司仪跟客户的立场表达的非常到位:“对司仪来讲,一场婚礼只是他所有婚礼中的一场,是百分之一,而对新人来说,却是百分之百。”作为一名司仪,既然客户把一辈子一次仪式交给你主持,那么就应该把客户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杜绝赶场,乱收费等现象。用百分之百的热情,投入到每一个百分之一当中。其次,司仪可以相互借鉴长处,弥补自己的缺点。但在借鉴他人优点的同时,更要树立自己的风格。否则,今天学东,明天学西,最终只能把自己的主持风格变成四不像,不拘泥于形式,把别人的长处有机的融入到自己的主持中,形成自己的风格才会不断的推陈出新,不断进步。要将自己的特长充分发挥出来。如有的司仪嗓音好,音质佳,在婚礼中以唱的形式开场会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有的司仪会快书曲艺,那么在介绍新人时以快书的形式表现更让人感觉深刻。当年我在和笑天、阿威以及其他婚庆同仁们交流的时候,我就提醒大家。例如:阿威的书法非常好,我就建议他在婚礼现场手写一副墨宝祝贺新人,结果奇迹出了,这就是特色,任何主持人也模仿不了的。再次,充分与新人进行交流,挖掘素材,一切围绕新人作文章。这样才能在主持婚礼时思维敏捷,及时的抓取婚礼现场的细节。交流中,要掌握来宾的构成,通过分析来宾的构成,使用不同风格的语句来适应来宾的接受能力。不断学习,增强文化修养,一个博学的司仪带给来宾的,绝不仅仅是一场婚礼,更是一种享受,这种司仪身上散发着一种特殊的魅力,他能够用这种魅力把新人、来宾、领导、亲朋有机的融合,他是一个穿针引线的人,始终把新人放置在主角的位置。最后,与时俱进,不断运用新的思路和硬件设备。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欣赏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而作为婚礼司仪,也要不断用新的思路来让自己的主持适应人们的欣赏水平。不断的推陈出新,利用最新的硬件设备,达到在过去达不到的效果。给新人来宾亲朋领导意外的惊喜。几千年的古国文明,赋予现代的婚礼司仪太多的内涵,寥寥几千字根本无法概括“司仪”二字,笔者写这篇文章,也只是想起到管中窥豹的目的,通过简单的切入粗略的分析一下现在的婚礼司仪,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汇百家之言,使司仪这份“甜蜜的事业”不断走向更高的起点!
简介:司仪的责任作为礼仪之邦,从古时皇帝的登基仪式,到如今的18岁成人仪式,从国家大典到平民庆贺,翻阅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词典,“仪式”二字无疑占据了一个举足轻重的位置。传统的文化,延续几千年的历史,将司仪这个在各种仪式中起到穿针引线作用的角色推到了台前。司仪在仪式中的作用自然就是不言而喻的了。司仪在当代涵盖的范围是很广泛的,如婚礼司仪,晚会司仪,宴会司仪等,但在日常生活当中,人们习惯于把“婚礼主持人”和司仪画上等号,所以在这里,我们主要探讨如何当好一名婚礼司仪。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都有自己地方性的婚礼习俗,在这里我们以婚礼为基础来探讨这个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人们生活水平也不断的提高,人们对婚礼司仪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最初的朋友帮忙到现在的专业司仪,甚至有电视台的专业主持人也加入到司仪的行业里来,婚礼司仪似乎一夜之间变成了香饽饽,但由于学历水平,从事行业,生活经历等的不同,现在的婚礼司仪呈现参差不齐的状况,主要表现为:1、缺乏职业精神。众所周知,婚礼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礼节,举行时间是非常严格的,一般一个司仪一天只能为一对新人主持婚礼,而有些司仪为了能够多增加一份收入,偏偏要在有限的时间赶往两对新人的婚礼现场为两对新人主持婚礼。这样一来,婚礼司仪没法集中精力主持婚礼,同时也给新人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一方面,赶场现象会对婚礼质量造成影响,另一方面,也会因为堵车等不确定因素造成第二场婚礼出现“万事俱备,只欠司仪”的现象,从而犯下婚礼时间上的忌讳。2、收取隐性收费。有些司仪在预定前态度非常好,但在婚礼结束后,需要司仪提供其他服务时却来个180度转弯,抛出了名目繁多的收费项目,如在新人敬酒时,司仪提出带领新人敬酒不包括在服务范围内,需要的话需要另外收费,另如在婚宴开始后司仪表演了节目,下台后就要求新人增加费用,理由同样是提供了“额外”的演出服务。3、生搬硬套,趋于雷同。笔者参加过很多司仪主持的婚礼,在整体上给人一种大同小异的感觉。感觉众司仪好象是一个模子里面刻出来的一样,同样的词语,同样的包袱,同样的程序,同样的游戏。但总觉得水平整体层次不高,有创意的更是少之又少。记得曾有一位在当地颇有名气的外地的司仪朋友在跟笔者交流时曾说过:“在一个婚礼中,不用多,只要有这么一两点跟别人的不一样的地方,那么你这个司仪也就能给来宾留下比较深的印象,你主持的婚礼就是成功的”,但遗憾的是这种创意太少了。在司仪界,“一套词语,包打天下”的奇怪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更有甚者,司仪临场时才知道新郎新娘的名字,为什么?因为在他们的意识里,司仪这项工作已经变的程式化,他们所要做的也只是像做填空题一样把新人的名字套在已经程式化的词语里在婚礼的现场背给大家听。4、缺少跟新人充分的交流。大家都知道,司仪是需要跟新人充分的交流才能给新人留下个性化的主持。否则一套词用仟遍还是那个样的,n这样的司仪主持的婚礼就像同一条生产线制作的产品一样,毫无个性可言。婚礼主持根据每对新人的不同特点而制订一些别人婚礼上无法体现出来的环节,更多的了解新人的情况有助于帮新人抓住婚礼当中更多的闪光点,使婚礼更加主题化。例如,如果了解到新郎新娘是从小青梅竹马的邻居,那么就可以把新人从小到大走过的历程回放,将新人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来走过的酸甜苦辣作为婚礼的闪光点,突出从“两小无猜”到“志同道合”的过程。另外,通过跟新人充分的交流还可以可以掌握新人性格,文化程度,民族,双亲等新人的基本情况。这对司仪在主持过程中避讳一些词语是有充分帮助的。例如,了解到新人一方有家长已经过世,那么在拜父母的环节中就应该将“拜父母”改为“谢家长”,这样既避免了台上只坐单亲的尴尬,又将程序圆满的进行了下来。又如,在跟新人交流后,了解到新人都不善言辞,那么就需要跟新人事先沟通是否致答谢,否则,如果在婚礼上临时决定让新人致辞,而新人又过于紧张时,尴尬就再所难免了。5、文化底蕴不够。有人说司仪的工作很简单:“无非就是把已经滚瓜烂熟的词语背给观众听,给我一套词我也能当司仪。”对这种观点,我不敢完全苟同。当然,现实中,确实还有不少这样的司仪,但事实上,当好一名司仪,除了要对基本的程序了熟于胸外,还必须具有相当的文化底蕴。司仪工作是一项综合性非常高的工作,司仪对婚俗的了解,普通话的水平,与人沟通的能力,对各种知识的了解,对语言的驾驭能力等等都是成为一名好司仪的必备要素。笔者曾参加过一位司仪给两位年轻的大学老师主持的婚礼,整个婚礼在这位司仪的掌控下,搞的井井有条,气氛温馨,尤其在婚礼的最后司仪以新人的名字为题,写一对藏头露尾的喜联作为婚礼的结尾,联既巧妙的把新人的名字融入到对联的祝福当中,又给新人的婚礼注入了浓浓的文化气息,一幅喜联与现场的气氛相得益彰,在场观众无不赞叹这位司仪的水平,无不被这位司仪的妙语连珠所折服,而没有深刻的文字功底,想短时间内写出这样的喜联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婚礼的程序本是类似的,而所谓“于细微之处见精神”,一个普通司仪较之一个好的司仪缺乏的就是一种文化底蕴衬托出来的细节差异。更有甚者,为了烘托气氛,竟在高雅婚礼上公然讲起了“黄段子”“荤笑话”,弄的座上的领导亲朋、新郎新娘、家人长辈无不面露尴尬之情。“黄段子”“荤笑话”要看客户群体的。6、缺少与时俱进的思想。据了解,现在婚礼司仪的年龄构成以三十多到五十之间居多,与新人的年龄差距少则七八岁,多则二十甚至三十岁。新郎新娘是婚礼的主角,这一点毋庸质疑,而从跟新人沟通的角度上来说,我想与新人没有什么代沟的前卫型司仪更有优势,这里所谓的前卫型司仪,是指能够将各种先进的思想,设备等运用到婚礼上的司仪。总是能够在婚礼上适时的融入最流行的元素。现在的年轻人并们不希望自己的婚礼过于程式化,而希望更多时尚的元素融入到婚礼当中。而当一个司仪可以把当年的网络第一流行歌曲《老鼠爱大米》和《夫妻双双把家还》摆在新人的面前,让他们挑选婚礼背景音乐时,我想新人更容易接受前者,也会更感到新奇。7、“牛”姓司仪越来越多。现在有个别司仪动不动就对人说,我已经为上千对新人主持过婚礼了。而事实上,在现在人们已经习惯于请专业司仪为自己主持的情况下,一个好的司仪一年能够主持100场次。而要达到1000场的目标,需要10年,而有的司仪刚做几年,就说已经为上千对新人主持过婚礼了,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有的更不像话,刚入行就在新人面前说是金牌司仪,影响婚庆同仁的口碑和形象。8、方言司仪太多,我并不反对在婚礼上用方言,但任何事情都有个“度”,如果超过了“度”n,那么好的东西也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同样的道理,婚礼本身是一个很神圣的事情,而过多的使用方言总是给人一种不舒服的感觉。而适当的使用方言用好了也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问题的关键就出在如何“用好”前辈们留下的方言,如何掌握一个“度”的问题。9、抢新人风头。有些司仪,曾经有过专业曲艺团体的经历,嘴皮子非常利索,这本身是件好事,但有时这种司仪过于卖弄自己的强项,而把婚礼搞成了演出,自己变成了主角,新郎新娘则退到一旁成了看客。要知道,新人是婚礼当天当仁不让的主角。司仪过分的买弄不仅不会让大家好感,反而会使新人产生“选错司仪”的想法。以上是总结的部分司仪身上存在的问题,司仪消费属于比较特殊的消费项目。它不像买衣服、买电视等传统消费。衣服买小了可以换货,电视有质量问题可以退货。而婚礼司仪在婚礼上出现的失误却是不可弥补的。那么对于以上提到的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呢?首先,作为司仪,应该恪守职业道德。有一句话把司仪跟客户的立场表达的非常到位:“对司仪来讲,一场婚礼只是他所有婚礼中的一场,是百分之一,而对新人来说,却是百分之百。”作为一名司仪,既然客户把一辈子一次仪式交给你主持,那么就应该把客户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杜绝赶场,乱收费等现象。用百分之百的热情,投入到每一个百分之一当中。其次,司仪可以相互借鉴长处,弥补自己的缺点。但在借鉴他人优点的同时,更要树立自己的风格。否则,今天学东,明天学西,最终只能把自己的主持风格变成四不像,不拘泥于形式,把别人的长处有机的融入到自己的主持中,形成自己的风格才会不断的推陈出新,不断进步。要将自己的特长充分发挥出来。如有的司仪嗓音好,音质佳,在婚礼中以唱的形式开场会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有的司仪会快书曲艺,那么在介绍新人时以快书的形式表现更让人感觉深刻。当年我在和笑天、阿威以及其他婚庆同仁们交流的时候,我就提醒大家。例如:阿威的书法非常好,我就建议他在婚礼现场手写一副墨宝祝贺新人,结果奇迹出了,这就是特色,任何主持人也模仿不了的。再次,充分与新人进行交流,挖掘素材,一切围绕新人作文章。这样才能在主持婚礼时思维敏捷,及时的抓取婚礼现场的细节。交流中,要掌握来宾的构成,通过分析来宾的构成,使用不同风格的语句来适应来宾的接受能力。不断学习,增强文化修养,一个博学的司仪带给来宾的,绝不仅仅是一场婚礼,更是一种享受,这种司仪身上散发着一种特殊的魅力,他能够用这种魅力把新人、来宾、领导、亲朋有机的融合,他是一个穿针引线的人,始终把新人放置在主角的位置。最后,与时俱进,不断运用新的思路和硬件设备。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欣赏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而作为婚礼司仪,也要不断用新的思路来让自己的主持适应人们的欣赏水平。不断的推陈出新,利用最新的硬件设备,达到在过去达不到的效果。给新人来宾亲朋领导意外的惊喜。几千年的古国文明,赋予现代的婚礼司仪太多的内涵,寥寥几千字根本无法概括“司仪”二字,笔者写这篇文章,也只是想起到管中窥豹的目的,通过简单的切入粗略的分析一下现在的婚礼司仪,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汇百家之言,使司仪这份“甜蜜的事业”不断走向更高的起点!
简介:司仪的责任作为礼仪之邦,从古时皇帝的登基仪式,到如今的18岁成人仪式,从国家大典到平民庆贺,翻阅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词典,“仪式”二字无疑占据了一个举足轻重的位置。传统的文化,延续几千年的历史,将司仪这个在各种仪式中起到穿针引线作用的角色推到了台前。司仪在仪式中的作用自然就是不言而喻的了。司仪在当代涵盖的范围是很广泛的,如婚礼司仪,晚会司仪,宴会司仪等,但在日常生活当中,人们习惯于把“婚礼主持人”和司仪画上等号,所以在这里,我们主要探讨如何当好一名婚礼司仪。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都有自己地方性的婚礼习俗,在这里我们以婚礼为基础来探讨这个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人们生活水平也不断的提高,人们对婚礼司仪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最初的朋友帮忙到现在的专业司仪,甚至有电视台的专业主持人也加入到司仪的行业里来,婚礼司仪似乎一夜之间变成了香饽饽,但由于学历水平,从事行业,生活经历等的不同,现在的婚礼司仪呈现参差不齐的状况,主要表现为:1、缺乏职业精神。众所周知,婚礼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礼节,举行时间是非常严格的,一般一个司仪一天只能为一对新人主持婚礼,而有些司仪为了能够多增加一份收入,偏偏要在有限的时间赶往两对新人的婚礼现场为两对新人主持婚礼。这样一来,婚礼司仪没法集中精力主持婚礼,同时也给新人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一方面,赶场现象会对婚礼质量造成影响,另一方面,也会因为堵车等不确定因素造成第二场婚礼出现“万事俱备,只欠司仪”的现象,从而犯下婚礼时间上的忌讳。2、收取隐性收费。有些司仪在预定前态度非常好,但在婚礼结束后,需要司仪提供其他服务时却来个180度转弯,抛出了名目繁多的收费项目,如在新人敬酒时,司仪提出带领新人敬酒不包括在服务范围内,需要的话需要另外收费,另如在婚宴开始后司仪表演了节目,下台后就要求新人增加费用,理由同样是提供了“额外”的演出服务。3、生搬硬套,趋于雷同。笔者参加过很多司仪主持的婚礼,在整体上给人一种大同小异的感觉。感觉众司仪好象是一个模子里面刻出来的一样,同样的词语,同样的包袱,同样的程序,同样的游戏。但总觉得水平整体层次不高,有创意的更是少之又少。记得曾有一位在当地颇有名气的外地的司仪朋友在跟笔者交流时曾说过:“在一个婚礼中,不用多,只要有这么一两点跟别人的不一样的地方,那么你这个司仪也就能给来宾留下比较深的印象,你主持的婚礼就是成功的”,但遗憾的是这种创意太少了。在司仪界,“一套词语,包打天下”的奇怪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更有甚者,司仪临场时才知道新郎新娘的名字,为什么?因为在他们的意识里,司仪这项工作已经变的程式化,他们所要做的也只是像做填空题一样把新人的名字套在已经程式化的词语里在婚礼的现场背给大家听。4、缺少跟新人充分的交流。大家都知道,司仪是需要跟新人充分的交流才能给新人留下个性化的主持。否则一套词用仟遍还是那个样的,n这样的司仪主持的婚礼就像同一条生产线制作的产品一样,毫无个性可言。婚礼主持根据每对新人的不同特点而制订一些别人婚礼上无法体现出来的环节,更多的了解新人的情况有助于帮新人抓住婚礼当中更多的闪光点,使婚礼更加主题化。例如,如果了解到新郎新娘是从小青梅竹马的邻居,那么就可以把新人从小到大走过的历程回放,将新人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来走过的酸甜苦辣作为婚礼的闪光点,突出从“两小无猜”到“志同道合”的过程。另外,通过跟新人充分的交流还可以可以掌握新人性格,文化程度,民族,双亲等新人的基本情况。这对司仪在主持过程中避讳一些词语是有充分帮助的。例如,了解到新人一方有家长已经过世,那么在拜父母的环节中就应该将“拜父母”改为“谢家长”,这样既避免了台上只坐单亲的尴尬,又将程序圆满的进行了下来。又如,在跟新人交流后,了解到新人都不善言辞,那么就需要跟新人事先沟通是否致答谢,否则,如果在婚礼上临时决定让新人致辞,而新人又过于紧张时,尴尬就再所难免了。5、文化底蕴不够。有人说司仪的工作很简单:“无非就是把已经滚瓜烂熟的词语背给观众听,给我一套词我也能当司仪。”对这种观点,我不敢完全苟同。当然,现实中,确实还有不少这样的司仪,但事实上,当好一名司仪,除了要对基本的程序了熟于胸外,还必须具有相当的文化底蕴。司仪工作是一项综合性非常高的工作,司仪对婚俗的了解,普通话的水平,与人沟通的能力,对各种知识的了解,对语言的驾驭能力等等都是成为一名好司仪的必备要素。笔者曾参加过一位司仪给两位年轻的大学老师主持的婚礼,整个婚礼在这位司仪的掌控下,搞的井井有条,气氛温馨,尤其在婚礼的最后司仪以新人的名字为题,写一对藏头露尾的喜联作为婚礼的结尾,联既巧妙的把新人的名字融入到对联的祝福当中,又给新人的婚礼注入了浓浓的文化气息,一幅喜联与现场的气氛相得益彰,在场观众无不赞叹这位司仪的水平,无不被这位司仪的妙语连珠所折服,而没有深刻的文字功底,想短时间内写出这样的喜联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婚礼的程序本是类似的,而所谓“于细微之处见精神”,一个普通司仪较之一个好的司仪缺乏的就是一种文化底蕴衬托出来的细节差异。更有甚者,为了烘托气氛,竟在高雅婚礼上公然讲起了“黄段子”“荤笑话”,弄的座上的领导亲朋、新郎新娘、家人长辈无不面露尴尬之情。“黄段子”“荤笑话”要看客户群体的。6、缺少与时俱进的思想。据了解,现在婚礼司仪的年龄构成以三十多到五十之间居多,与新人的年龄差距少则七八岁,多则二十甚至三十岁。新郎新娘是婚礼的主角,这一点毋庸质疑,而从跟新人沟通的角度上来说,我想与新人没有什么代沟的前卫型司仪更有优势,这里所谓的前卫型司仪,是指能够将各种先进的思想,设备等运用到婚礼上的司仪。总是能够在婚礼上适时的融入最流行的元素。现在的年轻人并们不希望自己的婚礼过于程式化,而希望更多时尚的元素融入到婚礼当中。而当一个司仪可以把当年的网络第一流行歌曲《老鼠爱大米》和《夫妻双双把家还》摆在新人的面前,让他们挑选婚礼背景音乐时,我想新人更容易接受前者,也会更感到新奇。7、“牛”姓司仪越来越多。现在有个别司仪动不动就对人说,我已经为上千对新人主持过婚礼了。而事实上,在现在人们已经习惯于请专业司仪为自己主持的情况下,一个好的司仪一年能够主持100场次。而要达到1000场的目标,需要10年,而有的司仪刚做几年,就说已经为上千对新人主持过婚礼了,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有的更不像话,刚入行就在新人面前说是金牌司仪,影响婚庆同仁的口碑和形象。8、方言司仪太多,我并不反对在婚礼上用方言,但任何事情都有个“度”,如果超过了“度”n,那么好的东西也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同样的道理,婚礼本身是一个很神圣的事情,而过多的使用方言总是给人一种不舒服的感觉。而适当的使用方言用好了也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问题的关键就出在如何“用好”前辈们留下的方言,如何掌握一个“度”的问题。9、抢新人风头。有些司仪,曾经有过专业曲艺团体的经历,嘴皮子非常利索,这本身是件好事,但有时这种司仪过于卖弄自己的强项,而把婚礼搞成了演出,自己变成了主角,新郎新娘则退到一旁成了看客。要知道,新人是婚礼当天当仁不让的主角。司仪过分的买弄不仅不会让大家好感,反而会使新人产生“选错司仪”的想法。以上是总结的部分司仪身上存在的问题,司仪消费属于比较特殊的消费项目。它不像买衣服、买电视等传统消费。衣服买小了可以换货,电视有质量问题可以退货。而婚礼司仪在婚礼上出现的失误却是不可弥补的。那么对于以上提到的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呢?首先,作为司仪,应该恪守职业道德。有一句话把司仪跟客户的立场表达的非常到位:“对司仪来讲,一场婚礼只是他所有婚礼中的一场,是百分之一,而对新人来说,却是百分之百。”作为一名司仪,既然客户把一辈子一次仪式交给你主持,那么就应该把客户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杜绝赶场,乱收费等现象。用百分之百的热情,投入到每一个百分之一当中。其次,司仪可以相互借鉴长处,弥补自己的缺点。但在借鉴他人优点的同时,更要树立自己的风格。否则,今天学东,明天学西,最终只能把自己的主持风格变成四不像,不拘泥于形式,把别人的长处有机的融入到自己的主持中,形成自己的风格才会不断的推陈出新,不断进步。要将自己的特长充分发挥出来。如有的司仪嗓音好,音质佳,在婚礼中以唱的形式开场会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有的司仪会快书曲艺,那么在介绍新人时以快书的形式表现更让人感觉深刻。当年我在和笑天、阿威以及其他婚庆同仁们交流的时候,我就提醒大家。例如:阿威的书法非常好,我就建议他在婚礼现场手写一副墨宝祝贺新人,结果奇迹出了,这就是特色,任何主持人也模仿不了的。再次,充分与新人进行交流,挖掘素材,一切围绕新人作文章。这样才能在主持婚礼时思维敏捷,及时的抓取婚礼现场的细节。交流中,要掌握来宾的构成,通过分析来宾的构成,使用不同风格的语句来适应来宾的接受能力。不断学习,增强文化修养,一个博学的司仪带给来宾的,绝不仅仅是一场婚礼,更是一种享受,这种司仪身上散发着一种特殊的魅力,他能够用这种魅力把新人、来宾、领导、亲朋有机的融合,他是一个穿针引线的人,始终把新人放置在主角的位置。最后,与时俱进,不断运用新的思路和硬件设备。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欣赏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而作为婚礼司仪,也要不断用新的思路来让自己的主持适应人们的欣赏水平。不断的推陈出新,利用最新的硬件设备,达到在过去达不到的效果。给新人来宾亲朋领导意外的惊喜。几千年的古国文明,赋予现代的婚礼司仪太多的内涵,寥寥几千字根本无法概括“司仪”二字,笔者写这篇文章,也只是想起到管中窥豹的目的,通过简单的切入粗略的分析一下现在的婚礼司仪,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汇百家之言,使司仪这份“甜蜜的事业”不断走向更高的起点!
简介:司仪的责任作为礼仪之邦,从古时皇帝的登基仪式,到如今的18岁成人仪式,从国家大典到平民庆贺,翻阅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词典,“仪式”二字无疑占据了一个举足轻重的位置。传统的文化,延续几千年的历史,将司仪这个在各种仪式中起到穿针引线作用的角色推到了台前。司仪在仪式中的作用自然就是不言而喻的了。司仪在当代涵盖的范围是很广泛的,如婚礼司仪,晚会司仪,宴会司仪等,但在日常生活当中,人们习惯于把“婚礼主持人”和司仪画上等号,所以在这里,我们主要探讨如何当好一名婚礼司仪。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都有自己地方性的婚礼习俗,在这里我们以婚礼为基础来探讨这个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人们生活水平也不断的提高,人们对婚礼司仪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最初的朋友帮忙到现在的专业司仪,甚至有电视台的专业主持人也加入到司仪的行业里来,婚礼司仪似乎一夜之间变成了香饽饽,但由于学历水平,从事行业,生活经历等的不同,现在的婚礼司仪呈现参差不齐的状况,主要表现为:1、缺乏职业精神。众所周知,婚礼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礼节,举行时间是非常严格的,一般一个司仪一天只能为一对新人主持婚礼,而有些司仪为了能够多增加一份收入,偏偏要在有限的时间赶往两对新人的婚礼现场为两对新人主持婚礼。这样一来,婚礼司仪没法集中精力主持婚礼,同时也给新人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一方面,赶场现象会对婚礼质量造成影响,另一方面,也会因为堵车等不确定因素造成第二场婚礼出现“万事俱备,只欠司仪”的现象,从而犯下婚礼时间上的忌讳。2、收取隐性收费。有些司仪在预定前态度非常好,但在婚礼结束后,需要司仪提供其他服务时却来个180度转弯,抛出了名目繁多的收费项目,如在新人敬酒时,司仪提出带领新人敬酒不包括在服务范围内,需要的话需要另外收费,另如在婚宴开始后司仪表演了节目,下台后就要求新人增加费用,理由同样是提供了“额外”的演出服务。3、生搬硬套,趋于雷同。笔者参加过很多司仪主持的婚礼,在整体上给人一种大同小异的感觉。感觉众司仪好象是一个模子里面刻出来的一样,同样的词语,同样的包袱,同样的程序,同样的游戏。但总觉得水平整体层次不高,有创意的更是少之又少。记得曾有一位在当地颇有名气的外地的司仪朋友在跟笔者交流时曾说过:“在一个婚礼中,不用多,只要有这么一两点跟别人的不一样的地方,那么你这个司仪也就能给来宾留下比较深的印象,你主持的婚礼就是成功的”,但遗憾的是这种创意太少了。在司仪界,“一套词语,包打天下”的奇怪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更有甚者,司仪临场时才知道新郎新娘的名字,为什么?因为在他们的意识里,司仪这项工作已经变的程式化,他们所要做的也只是像做填空题一样把新人的名字套在已经程式化的词语里在婚礼的现场背给大家听。4、缺少跟新人充分的交流。大家都知道,司仪是需要跟新人充分的交流才能给新人留下个性化的主持。否则一套词用仟遍还是那个样的,n这样的司仪主持的婚礼就像同一条生产线制作的产品一样,毫无个性可言。婚礼主持根据每对新人的不同特点而制订一些别人婚礼上无法体现出来的环节,更多的了解新人的情况有助于帮新人抓住婚礼当中更多的闪光点,使婚礼更加主题化。例如,如果了解到新郎新娘是从小青梅竹马的邻居,那么就可以把新人从小到大走过的历程回放,将新人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来走过的酸甜苦辣作为婚礼的闪光点,突出从“两小无猜”到“志同道合”的过程。另外,通过跟新人充分的交流还可以可以掌握新人性格,文化程度,民族,双亲等新人的基本情况。这对司仪在主持过程中避讳一些词语是有充分帮助的。例如,了解到新人一方有家长已经过世,那么在拜父母的环节中就应该将“拜父母”改为“谢家长”,这样既避免了台上只坐单亲的尴尬,又将程序圆满的进行了下来。又如,在跟新人交流后,了解到新人都不善言辞,那么就需要跟新人事先沟通是否致答谢,否则,如果在婚礼上临时决定让新人致辞,而新人又过于紧张时,尴尬就再所难免了。5、文化底蕴不够。有人说司仪的工作很简单:“无非就是把已经滚瓜烂熟的词语背给观众听,给我一套词我也能当司仪。”对这种观点,我不敢完全苟同。当然,现实中,确实还有不少这样的司仪,但事实上,当好一名司仪,除了要对基本的程序了熟于胸外,还必须具有相当的文化底蕴。司仪工作是一项综合性非常高的工作,司仪对婚俗的了解,普通话的水平,与人沟通的能力,对各种知识的了解,对语言的驾驭能力等等都是成为一名好司仪的必备要素。笔者曾参加过一位司仪给两位年轻的大学老师主持的婚礼,整个婚礼在这位司仪的掌控下,搞的井井有条,气氛温馨,尤其在婚礼的最后司仪以新人的名字为题,写一对藏头露尾的喜联作为婚礼的结尾,联既巧妙的把新人的名字融入到对联的祝福当中,又给新人的婚礼注入了浓浓的文化气息,一幅喜联与现场的气氛相得益彰,在场观众无不赞叹这位司仪的水平,无不被这位司仪的妙语连珠所折服,而没有深刻的文字功底,想短时间内写出这样的喜联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婚礼的程序本是类似的,而所谓“于细微之处见精神”,一个普通司仪较之一个好的司仪缺乏的就是一种文化底蕴衬托出来的细节差异。更有甚者,为了烘托气氛,竟在高雅婚礼上公然讲起了“黄段子”“荤笑话”,弄的座上的领导亲朋、新郎新娘、家人长辈无不面露尴尬之情。“黄段子”“荤笑话”要看客户群体的。6、缺少与时俱进的思想。据了解,现在婚礼司仪的年龄构成以三十多到五十之间居多,与新人的年龄差距少则七八岁,多则二十甚至三十岁。新郎新娘是婚礼的主角,这一点毋庸质疑,而从跟新人沟通的角度上来说,我想与新人没有什么代沟的前卫型司仪更有优势,这里所谓的前卫型司仪,是指能够将各种先进的思想,设备等运用到婚礼上的司仪。总是能够在婚礼上适时的融入最流行的元素。现在的年轻人并们不希望自己的婚礼过于程式化,而希望更多时尚的元素融入到婚礼当中。而当一个司仪可以把当年的网络第一流行歌曲《老鼠爱大米》和《夫妻双双把家还》摆在新人的面前,让他们挑选婚礼背景音乐时,我想新人更容易接受前者,也会更感到新奇。7、“牛”姓司仪越来越多。现在有个别司仪动不动就对人说,我已经为上千对新人主持过婚礼了。而事实上,在现在人们已经习惯于请专业司仪为自己主持的情况下,一个好的司仪一年能够主持100场次。而要达到1000场的目标,需要10年,而有的司仪刚做几年,就说已经为上千对新人主持过婚礼了,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有的更不像话,刚入行就在新人面前说是金牌司仪,影响婚庆同仁的口碑和形象。8、方言司仪太多,我并不反对在婚礼上用方言,但任何事情都有个“度”,如果超过了“度”n,那么好的东西也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同样的道理,婚礼本身是一个很神圣的事情,而过多的使用方言总是给人一种不舒服的感觉。而适当的使用方言用好了也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问题的关键就出在如何“用好”前辈们留下的方言,如何掌握一个“度”的问题。9、抢新人风头。有些司仪,曾经有过专业曲艺团体的经历,嘴皮子非常利索,这本身是件好事,但有时这种司仪过于卖弄自己的强项,而把婚礼搞成了演出,自己变成了主角,新郎新娘则退到一旁成了看客。要知道,新人是婚礼当天当仁不让的主角。司仪过分的买弄不仅不会让大家好感,反而会使新人产生“选错司仪”的想法。以上是总结的部分司仪身上存在的问题,司仪消费属于比较特殊的消费项目。它不像买衣服、买电视等传统消费。衣服买小了可以换货,电视有质量问题可以退货。而婚礼司仪在婚礼上出现的失误却是不可弥补的。那么对于以上提到的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呢?首先,作为司仪,应该恪守职业道德。有一句话把司仪跟客户的立场表达的非常到位:“对司仪来讲,一场婚礼只是他所有婚礼中的一场,是百分之一,而对新人来说,却是百分之百。”作为一名司仪,既然客户把一辈子一次仪式交给你主持,那么就应该把客户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杜绝赶场,乱收费等现象。用百分之百的热情,投入到每一个百分之一当中。其次,司仪可以相互借鉴长处,弥补自己的缺点。但在借鉴他人优点的同时,更要树立自己的风格。否则,今天学东,明天学西,最终只能把自己的主持风格变成四不像,不拘泥于形式,把别人的长处有机的融入到自己的主持中,形成自己的风格才会不断的推陈出新,不断进步。要将自己的特长充分发挥出来。如有的司仪嗓音好,音质佳,在婚礼中以唱的形式开场会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有的司仪会快书曲艺,那么在介绍新人时以快书的形式表现更让人感觉深刻。当年我在和笑天、阿威以及其他婚庆同仁们交流的时候,我就提醒大家。例如:阿威的书法非常好,我就建议他在婚礼现场手写一副墨宝祝贺新人,结果奇迹出了,这就是特色,任何主持人也模仿不了的。再次,充分与新人进行交流,挖掘素材,一切围绕新人作文章。这样才能在主持婚礼时思维敏捷,及时的抓取婚礼现场的细节。交流中,要掌握来宾的构成,通过分析来宾的构成,使用不同风格的语句来适应来宾的接受能力。不断学习,增强文化修养,一个博学的司仪带给来宾的,绝不仅仅是一场婚礼,更是一种享受,这种司仪身上散发着一种特殊的魅力,他能够用这种魅力把新人、来宾、领导、亲朋有机的融合,他是一个穿针引线的人,始终把新人放置在主角的位置。最后,与时俱进,不断运用新的思路和硬件设备。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欣赏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而作为婚礼司仪,也要不断用新的思路来让自己的主持适应人们的欣赏水平。不断的推陈出新,利用最新的硬件设备,达到在过去达不到的效果。给新人来宾亲朋领导意外的惊喜。几千年的古国文明,赋予现代的婚礼司仪太多的内涵,寥寥几千字根本无法概括“司仪”二字,笔者写这篇文章,也只是想起到管中窥豹的目的,通过简单的切入粗略的分析一下现在的婚礼司仪,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汇百家之言,使司仪这份“甜蜜的事业”不断走向更高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