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二十四节气之处暑PPT模板)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每年8月7、8或9日立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到了立秋,梧桐树必定开始落叶,因此才有“落一叶而知秋”的成语。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立秋是秋季的第一
节气简介PART01习俗活动PART03天气特点PART02农谚PART04CONTENT目录 节气简介PARTONE 01节气简介节气简介天文专家称,处暑当天,太阳直射点已经由“夏至”那天的北纬23°26′,向南移动到北纬11°28′。
简介:目录处暑的由来处暑的特点处暑的习俗处暑的诗歌一二三四 处暑的由来01 处暑的由来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处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时间点为公历8月23日,太阳到达黄经150°。处暑节气意味着即将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处暑后中国黄河以北地区气温逐渐下降。天文专家称,处暑当天,太阳直射点已经由“夏至”那天的北纬23°26′,向南移动到北纬11°28′。北京城区,白昼长度已经由夏至的15小时缩短到13小时25分钟,正午太阳高度也由夏至的73°32′降低至61°34′,人们可以明显感觉到太阳开始偏南了。随着太阳高度的继续降低,所带来的热力也随之减弱。 太阳到达黄经150°时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处暑。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处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节气,它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处暑的由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处暑》处暑,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鹰乃祭鸟,鹰,义禽也。秋令属金,五行为义,金气肃杀,鹰感其气始捕击诸鸟,然必先祭之,犹人饮食祭先代为之者也。不击有胎之禽,故谓之义。天地始肃秋者,阴之始,故曰天地始肃。禾乃登。禾者。谷连藁秸之总名。又,稻秫苽粱之属皆禾也。成热曰登。 处暑的特点02 处暑的特点处暑节气,单单用气温开始走低来描述是不够的。气温走低仅是其中的一个现象。产生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首先应是太阳的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二是副热带高压跨越式地向南撤退,蒙古冷高压开始跃跃欲试,出拳出脚,小露锋芒。气温下降 处暑的特点开始影响中国的冷高压,在它的控制下,形成的下沉的、干燥的冷空气,先是宣告了中国东北、华北、西北雨季的结束,率先开始了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天气–秋高气爽。处暑期间,真正进入秋季的只是东北和西北地区。但每当冷空气影响中国时,若空气干燥,往往带来刮风天气,若大气中有暖湿气流输送,往往形成一场像样的秋雨。每每风雨过后,特别是下雨过后,人们会感到较明显的降温。故有:“一场秋雨(风)一场寒”之说。北方南部的江淮地区,还有可能出现较大的降水过程。气温下降明显,昼夜温差加大,雨后艳阳当空,人们往往对夏秋之交的冷热变化不很适应,一不小心就容易引发呼吸道、肠胃炎、感冒等疾病。秋高气爽 处暑的特点夏季称雄的副热带高压,虽说大步南撤,但绝不肯轻易让出主导权、轻易退到西太平洋的海上。在它控制的南方地区,刚刚感受一丝秋凉的人们,往往在处暑尾声,再次感受高温天气,这就是名副其实的”秋老虎”。对于刚刚走出三伏,并且遭遇严重伏旱的地区,如果继续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往往容易形成夏秋连旱,使秋季防火期大大提前,需要警惕。秋老虎 处暑的特点它是中国西部地区秋季的一种特殊的天气现象。华西秋雨的范围,除渭水和汉水流域外,还包括四川、贵州大部、云南东部、湖南西部、湖北西部一带发生的秋雨。因秋雨早的年份8月下旬就可以出现。最早出现日期有时可从8月下旬开始,最晚在11月下旬结束。但主要降雨时段是出现在9、10两个月。雷暴活动 处暑的习俗03 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是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萧红《呼兰河传》中的一段文字,是这种习俗的最好注脚:“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处暑的习俗放河灯 对于沿海渔民来说,处暑以后渔业收获的时节,每年处暑期间;在浙江省沿海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开渔节,决定在东海休渔结束的那一天,举行盛大的开渔仪式,欢送渔民开船出海。2006年第九届中国开渔节,在9月6日浙江省象山县举行。因为;这时海域水温依然偏高,鱼群还是会停留在海域周围,鱼虾贝类发育成熟。因此,从这一时间开始,人们往往可以享受到种类繁多的海鲜。处暑的习俗开渔节 在日本,从大暑到处暑的一个月时间内,日本各地有组织泼水降温的习俗。处暑的习俗泼水习俗 处暑的习俗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多与祭祖及迎秋有关。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旧时民间从七月初一起,就有开鬼门的仪式,直到月底关鬼门止,都会举行普渡布施活动。据说普度活动由开鬼门开始,然后竖灯篙,放河灯招致孤魂;而主体则在搭建普度坛,架设孤棚,穿插抢孤等行事,最后以关鬼门结束。时至今日,已成为祭祖的重大活动时段。此外,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处暑过,暑气止,就连天上的那些云彩也显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时浓云成块。民间向来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其间就有“出游迎秋”之意。出游迎秋 处暑的诗歌04 《长江二首》(宋)苏泂 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 白头更世事,青草印禅心。 放鹤婆娑舞,听蛩断续吟。 极知仁者寿,未必海之深。处暑的诗歌 《二十四节气之处暑》贵谷子天地乾坤始渐肃,鹰隼捕鸟稷乃登。冷热交换试拳脚,一场秋雨一场寒。处暑的诗歌 《秋日喜雨题周材老壁》(宋)王之道 大旱弥千里,群心迫望霓。 檐声闻夜溜,山气见朝隮。 处暑余三日,高原满一犁。 我来何所喜,焦槁免无泥。处暑的诗歌 《处暑后风雨》(宋)仇远 疾风驱急雨,残暑扫除空。 因识炎凉态,都来顷刻中。 纸窗嫌有隙,纨扇笑无功。 儿读秋声赋,令人忆醉翁。处暑的诗歌 谢谢观看!
简介:目录处暑的由来处暑的特点处暑的习俗处暑的诗歌一二三四 处暑的由来01 处暑的由来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处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时间点为公历8月23日,太阳到达黄经150°。处暑节气意味着即将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处暑后中国黄河以北地区气温逐渐下降。天文专家称,处暑当天,太阳直射点已经由“夏至”那天的北纬23°26′,向南移动到北纬11°28′。北京城区,白昼长度已经由夏至的15小时缩短到13小时25分钟,正午太阳高度也由夏至的73°32′降低至61°34′,人们可以明显感觉到太阳开始偏南了。随着太阳高度的继续降低,所带来的热力也随之减弱。 太阳到达黄经150°时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处暑。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处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节气,它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处暑的由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处暑》处暑,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鹰乃祭鸟,鹰,义禽也。秋令属金,五行为义,金气肃杀,鹰感其气始捕击诸鸟,然必先祭之,犹人饮食祭先代为之者也。不击有胎之禽,故谓之义。天地始肃秋者,阴之始,故曰天地始肃。禾乃登。禾者。谷连藁秸之总名。又,稻秫苽粱之属皆禾也。成热曰登。 处暑的特点02 处暑的特点处暑节气,单单用气温开始走低来描述是不够的。气温走低仅是其中的一个现象。产生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首先应是太阳的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二是副热带高压跨越式地向南撤退,蒙古冷高压开始跃跃欲试,出拳出脚,小露锋芒。气温下降 处暑的特点开始影响中国的冷高压,在它的控制下,形成的下沉的、干燥的冷空气,先是宣告了中国东北、华北、西北雨季的结束,率先开始了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天气–秋高气爽。处暑期间,真正进入秋季的只是东北和西北地区。但每当冷空气影响中国时,若空气干燥,往往带来刮风天气,若大气中有暖湿气流输送,往往形成一场像样的秋雨。每每风雨过后,特别是下雨过后,人们会感到较明显的降温。故有:“一场秋雨(风)一场寒”之说。北方南部的江淮地区,还有可能出现较大的降水过程。气温下降明显,昼夜温差加大,雨后艳阳当空,人们往往对夏秋之交的冷热变化不很适应,一不小心就容易引发呼吸道、肠胃炎、感冒等疾病。秋高气爽 处暑的特点夏季称雄的副热带高压,虽说大步南撤,但绝不肯轻易让出主导权、轻易退到西太平洋的海上。在它控制的南方地区,刚刚感受一丝秋凉的人们,往往在处暑尾声,再次感受高温天气,这就是名副其实的”秋老虎”。对于刚刚走出三伏,并且遭遇严重伏旱的地区,如果继续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往往容易形成夏秋连旱,使秋季防火期大大提前,需要警惕。秋老虎 处暑的特点它是中国西部地区秋季的一种特殊的天气现象。华西秋雨的范围,除渭水和汉水流域外,还包括四川、贵州大部、云南东部、湖南西部、湖北西部一带发生的秋雨。因秋雨早的年份8月下旬就可以出现。最早出现日期有时可从8月下旬开始,最晚在11月下旬结束。但主要降雨时段是出现在9、10两个月。雷暴活动 处暑的习俗03 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是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萧红《呼兰河传》中的一段文字,是这种习俗的最好注脚:“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处暑的习俗放河灯 对于沿海渔民来说,处暑以后渔业收获的时节,每年处暑期间;在浙江省沿海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开渔节,决定在东海休渔结束的那一天,举行盛大的开渔仪式,欢送渔民开船出海。2006年第九届中国开渔节,在9月6日浙江省象山县举行。因为;这时海域水温依然偏高,鱼群还是会停留在海域周围,鱼虾贝类发育成熟。因此,从这一时间开始,人们往往可以享受到种类繁多的海鲜。处暑的习俗开渔节 在日本,从大暑到处暑的一个月时间内,日本各地有组织泼水降温的习俗。处暑的习俗泼水习俗 处暑的习俗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多与祭祖及迎秋有关。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旧时民间从七月初一起,就有开鬼门的仪式,直到月底关鬼门止,都会举行普渡布施活动。据说普度活动由开鬼门开始,然后竖灯篙,放河灯招致孤魂;而主体则在搭建普度坛,架设孤棚,穿插抢孤等行事,最后以关鬼门结束。时至今日,已成为祭祖的重大活动时段。此外,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处暑过,暑气止,就连天上的那些云彩也显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时浓云成块。民间向来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其间就有“出游迎秋”之意。出游迎秋 处暑的诗歌04 《长江二首》(宋)苏泂 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 白头更世事,青草印禅心。 放鹤婆娑舞,听蛩断续吟。 极知仁者寿,未必海之深。处暑的诗歌 《二十四节气之处暑》贵谷子天地乾坤始渐肃,鹰隼捕鸟稷乃登。冷热交换试拳脚,一场秋雨一场寒。处暑的诗歌 《秋日喜雨题周材老壁》(宋)王之道 大旱弥千里,群心迫望霓。 檐声闻夜溜,山气见朝隮。 处暑余三日,高原满一犁。 我来何所喜,焦槁免无泥。处暑的诗歌 《处暑后风雨》(宋)仇远 疾风驱急雨,残暑扫除空。 因识炎凉态,都来顷刻中。 纸窗嫌有隙,纨扇笑无功。 儿读秋声赋,令人忆醉翁。处暑的诗歌 谢谢观看!
简介:目录处暑的由来处暑的特点处暑的习俗处暑的诗歌一二三四 处暑的由来01 处暑的由来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处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时间点为公历8月23日,太阳到达黄经150°。处暑节气意味着即将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处暑后中国黄河以北地区气温逐渐下降。天文专家称,处暑当天,太阳直射点已经由“夏至”那天的北纬23°26′,向南移动到北纬11°28′。北京城区,白昼长度已经由夏至的15小时缩短到13小时25分钟,正午太阳高度也由夏至的73°32′降低至61°34′,人们可以明显感觉到太阳开始偏南了。随着太阳高度的继续降低,所带来的热力也随之减弱。 太阳到达黄经150°时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处暑。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处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节气,它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处暑的由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处暑》处暑,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鹰乃祭鸟,鹰,义禽也。秋令属金,五行为义,金气肃杀,鹰感其气始捕击诸鸟,然必先祭之,犹人饮食祭先代为之者也。不击有胎之禽,故谓之义。天地始肃秋者,阴之始,故曰天地始肃。禾乃登。禾者。谷连藁秸之总名。又,稻秫苽粱之属皆禾也。成热曰登。 处暑的特点02 处暑的特点处暑节气,单单用气温开始走低来描述是不够的。气温走低仅是其中的一个现象。产生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首先应是太阳的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二是副热带高压跨越式地向南撤退,蒙古冷高压开始跃跃欲试,出拳出脚,小露锋芒。气温下降 处暑的特点开始影响中国的冷高压,在它的控制下,形成的下沉的、干燥的冷空气,先是宣告了中国东北、华北、西北雨季的结束,率先开始了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天气–秋高气爽。处暑期间,真正进入秋季的只是东北和西北地区。但每当冷空气影响中国时,若空气干燥,往往带来刮风天气,若大气中有暖湿气流输送,往往形成一场像样的秋雨。每每风雨过后,特别是下雨过后,人们会感到较明显的降温。故有:“一场秋雨(风)一场寒”之说。北方南部的江淮地区,还有可能出现较大的降水过程。气温下降明显,昼夜温差加大,雨后艳阳当空,人们往往对夏秋之交的冷热变化不很适应,一不小心就容易引发呼吸道、肠胃炎、感冒等疾病。秋高气爽 处暑的特点夏季称雄的副热带高压,虽说大步南撤,但绝不肯轻易让出主导权、轻易退到西太平洋的海上。在它控制的南方地区,刚刚感受一丝秋凉的人们,往往在处暑尾声,再次感受高温天气,这就是名副其实的”秋老虎”。对于刚刚走出三伏,并且遭遇严重伏旱的地区,如果继续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往往容易形成夏秋连旱,使秋季防火期大大提前,需要警惕。秋老虎 处暑的特点它是中国西部地区秋季的一种特殊的天气现象。华西秋雨的范围,除渭水和汉水流域外,还包括四川、贵州大部、云南东部、湖南西部、湖北西部一带发生的秋雨。因秋雨早的年份8月下旬就可以出现。最早出现日期有时可从8月下旬开始,最晚在11月下旬结束。但主要降雨时段是出现在9、10两个月。雷暴活动 处暑的习俗03 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是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萧红《呼兰河传》中的一段文字,是这种习俗的最好注脚:“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处暑的习俗放河灯 对于沿海渔民来说,处暑以后渔业收获的时节,每年处暑期间;在浙江省沿海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开渔节,决定在东海休渔结束的那一天,举行盛大的开渔仪式,欢送渔民开船出海。2006年第九届中国开渔节,在9月6日浙江省象山县举行。因为;这时海域水温依然偏高,鱼群还是会停留在海域周围,鱼虾贝类发育成熟。因此,从这一时间开始,人们往往可以享受到种类繁多的海鲜。处暑的习俗开渔节 在日本,从大暑到处暑的一个月时间内,日本各地有组织泼水降温的习俗。处暑的习俗泼水习俗 处暑的习俗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多与祭祖及迎秋有关。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旧时民间从七月初一起,就有开鬼门的仪式,直到月底关鬼门止,都会举行普渡布施活动。据说普度活动由开鬼门开始,然后竖灯篙,放河灯招致孤魂;而主体则在搭建普度坛,架设孤棚,穿插抢孤等行事,最后以关鬼门结束。时至今日,已成为祭祖的重大活动时段。此外,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处暑过,暑气止,就连天上的那些云彩也显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时浓云成块。民间向来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其间就有“出游迎秋”之意。出游迎秋 处暑的诗歌04 《长江二首》(宋)苏泂 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 白头更世事,青草印禅心。 放鹤婆娑舞,听蛩断续吟。 极知仁者寿,未必海之深。处暑的诗歌 《二十四节气之处暑》贵谷子天地乾坤始渐肃,鹰隼捕鸟稷乃登。冷热交换试拳脚,一场秋雨一场寒。处暑的诗歌 《秋日喜雨题周材老壁》(宋)王之道 大旱弥千里,群心迫望霓。 檐声闻夜溜,山气见朝隮。 处暑余三日,高原满一犁。 我来何所喜,焦槁免无泥。处暑的诗歌 《处暑后风雨》(宋)仇远 疾风驱急雨,残暑扫除空。 因识炎凉态,都来顷刻中。 纸窗嫌有隙,纨扇笑无功。 儿读秋声赋,令人忆醉翁。处暑的诗歌 谢谢观看!
简介:目录处暑的由来处暑的特点处暑的习俗处暑的诗歌一二三四 处暑的由来01 处暑的由来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处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时间点为公历8月23日,太阳到达黄经150°。处暑节气意味着即将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处暑后中国黄河以北地区气温逐渐下降。天文专家称,处暑当天,太阳直射点已经由“夏至”那天的北纬23°26′,向南移动到北纬11°28′。北京城区,白昼长度已经由夏至的15小时缩短到13小时25分钟,正午太阳高度也由夏至的73°32′降低至61°34′,人们可以明显感觉到太阳开始偏南了。随着太阳高度的继续降低,所带来的热力也随之减弱。 太阳到达黄经150°时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处暑。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处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节气,它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处暑的由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处暑》处暑,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鹰乃祭鸟,鹰,义禽也。秋令属金,五行为义,金气肃杀,鹰感其气始捕击诸鸟,然必先祭之,犹人饮食祭先代为之者也。不击有胎之禽,故谓之义。天地始肃秋者,阴之始,故曰天地始肃。禾乃登。禾者。谷连藁秸之总名。又,稻秫苽粱之属皆禾也。成热曰登。 处暑的特点02 处暑的特点处暑节气,单单用气温开始走低来描述是不够的。气温走低仅是其中的一个现象。产生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首先应是太阳的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二是副热带高压跨越式地向南撤退,蒙古冷高压开始跃跃欲试,出拳出脚,小露锋芒。气温下降 处暑的特点开始影响中国的冷高压,在它的控制下,形成的下沉的、干燥的冷空气,先是宣告了中国东北、华北、西北雨季的结束,率先开始了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天气–秋高气爽。处暑期间,真正进入秋季的只是东北和西北地区。但每当冷空气影响中国时,若空气干燥,往往带来刮风天气,若大气中有暖湿气流输送,往往形成一场像样的秋雨。每每风雨过后,特别是下雨过后,人们会感到较明显的降温。故有:“一场秋雨(风)一场寒”之说。北方南部的江淮地区,还有可能出现较大的降水过程。气温下降明显,昼夜温差加大,雨后艳阳当空,人们往往对夏秋之交的冷热变化不很适应,一不小心就容易引发呼吸道、肠胃炎、感冒等疾病。秋高气爽 处暑的特点夏季称雄的副热带高压,虽说大步南撤,但绝不肯轻易让出主导权、轻易退到西太平洋的海上。在它控制的南方地区,刚刚感受一丝秋凉的人们,往往在处暑尾声,再次感受高温天气,这就是名副其实的”秋老虎”。对于刚刚走出三伏,并且遭遇严重伏旱的地区,如果继续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往往容易形成夏秋连旱,使秋季防火期大大提前,需要警惕。秋老虎 处暑的特点它是中国西部地区秋季的一种特殊的天气现象。华西秋雨的范围,除渭水和汉水流域外,还包括四川、贵州大部、云南东部、湖南西部、湖北西部一带发生的秋雨。因秋雨早的年份8月下旬就可以出现。最早出现日期有时可从8月下旬开始,最晚在11月下旬结束。但主要降雨时段是出现在9、10两个月。雷暴活动 处暑的习俗03 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是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萧红《呼兰河传》中的一段文字,是这种习俗的最好注脚:“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处暑的习俗放河灯 对于沿海渔民来说,处暑以后渔业收获的时节,每年处暑期间;在浙江省沿海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开渔节,决定在东海休渔结束的那一天,举行盛大的开渔仪式,欢送渔民开船出海。2006年第九届中国开渔节,在9月6日浙江省象山县举行。因为;这时海域水温依然偏高,鱼群还是会停留在海域周围,鱼虾贝类发育成熟。因此,从这一时间开始,人们往往可以享受到种类繁多的海鲜。处暑的习俗开渔节 在日本,从大暑到处暑的一个月时间内,日本各地有组织泼水降温的习俗。处暑的习俗泼水习俗 处暑的习俗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多与祭祖及迎秋有关。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旧时民间从七月初一起,就有开鬼门的仪式,直到月底关鬼门止,都会举行普渡布施活动。据说普度活动由开鬼门开始,然后竖灯篙,放河灯招致孤魂;而主体则在搭建普度坛,架设孤棚,穿插抢孤等行事,最后以关鬼门结束。时至今日,已成为祭祖的重大活动时段。此外,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处暑过,暑气止,就连天上的那些云彩也显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时浓云成块。民间向来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其间就有“出游迎秋”之意。出游迎秋 处暑的诗歌04 《长江二首》(宋)苏泂 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 白头更世事,青草印禅心。 放鹤婆娑舞,听蛩断续吟。 极知仁者寿,未必海之深。处暑的诗歌 《二十四节气之处暑》贵谷子天地乾坤始渐肃,鹰隼捕鸟稷乃登。冷热交换试拳脚,一场秋雨一场寒。处暑的诗歌 《秋日喜雨题周材老壁》(宋)王之道 大旱弥千里,群心迫望霓。 檐声闻夜溜,山气见朝隮。 处暑余三日,高原满一犁。 我来何所喜,焦槁免无泥。处暑的诗歌 《处暑后风雨》(宋)仇远 疾风驱急雨,残暑扫除空。 因识炎凉态,都来顷刻中。 纸窗嫌有隙,纨扇笑无功。 儿读秋声赋,令人忆醉翁。处暑的诗歌 谢谢观看!
简介:目录处暑的由来处暑的特点处暑的习俗处暑的诗歌一二三四 处暑的由来01 处暑的由来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处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时间点为公历8月23日,太阳到达黄经150°。处暑节气意味着即将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处暑后中国黄河以北地区气温逐渐下降。天文专家称,处暑当天,太阳直射点已经由“夏至”那天的北纬23°26′,向南移动到北纬11°28′。北京城区,白昼长度已经由夏至的15小时缩短到13小时25分钟,正午太阳高度也由夏至的73°32′降低至61°34′,人们可以明显感觉到太阳开始偏南了。随着太阳高度的继续降低,所带来的热力也随之减弱。 太阳到达黄经150°时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处暑。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处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节气,它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处暑的由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处暑》处暑,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鹰乃祭鸟,鹰,义禽也。秋令属金,五行为义,金气肃杀,鹰感其气始捕击诸鸟,然必先祭之,犹人饮食祭先代为之者也。不击有胎之禽,故谓之义。天地始肃秋者,阴之始,故曰天地始肃。禾乃登。禾者。谷连藁秸之总名。又,稻秫苽粱之属皆禾也。成热曰登。 处暑的特点02 处暑的特点处暑节气,单单用气温开始走低来描述是不够的。气温走低仅是其中的一个现象。产生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首先应是太阳的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二是副热带高压跨越式地向南撤退,蒙古冷高压开始跃跃欲试,出拳出脚,小露锋芒。气温下降 处暑的特点开始影响中国的冷高压,在它的控制下,形成的下沉的、干燥的冷空气,先是宣告了中国东北、华北、西北雨季的结束,率先开始了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天气–秋高气爽。处暑期间,真正进入秋季的只是东北和西北地区。但每当冷空气影响中国时,若空气干燥,往往带来刮风天气,若大气中有暖湿气流输送,往往形成一场像样的秋雨。每每风雨过后,特别是下雨过后,人们会感到较明显的降温。故有:“一场秋雨(风)一场寒”之说。北方南部的江淮地区,还有可能出现较大的降水过程。气温下降明显,昼夜温差加大,雨后艳阳当空,人们往往对夏秋之交的冷热变化不很适应,一不小心就容易引发呼吸道、肠胃炎、感冒等疾病。秋高气爽 处暑的特点夏季称雄的副热带高压,虽说大步南撤,但绝不肯轻易让出主导权、轻易退到西太平洋的海上。在它控制的南方地区,刚刚感受一丝秋凉的人们,往往在处暑尾声,再次感受高温天气,这就是名副其实的”秋老虎”。对于刚刚走出三伏,并且遭遇严重伏旱的地区,如果继续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往往容易形成夏秋连旱,使秋季防火期大大提前,需要警惕。秋老虎 处暑的特点它是中国西部地区秋季的一种特殊的天气现象。华西秋雨的范围,除渭水和汉水流域外,还包括四川、贵州大部、云南东部、湖南西部、湖北西部一带发生的秋雨。因秋雨早的年份8月下旬就可以出现。最早出现日期有时可从8月下旬开始,最晚在11月下旬结束。但主要降雨时段是出现在9、10两个月。雷暴活动 处暑的习俗03 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是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萧红《呼兰河传》中的一段文字,是这种习俗的最好注脚:“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处暑的习俗放河灯 对于沿海渔民来说,处暑以后渔业收获的时节,每年处暑期间;在浙江省沿海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开渔节,决定在东海休渔结束的那一天,举行盛大的开渔仪式,欢送渔民开船出海。2006年第九届中国开渔节,在9月6日浙江省象山县举行。因为;这时海域水温依然偏高,鱼群还是会停留在海域周围,鱼虾贝类发育成熟。因此,从这一时间开始,人们往往可以享受到种类繁多的海鲜。处暑的习俗开渔节 在日本,从大暑到处暑的一个月时间内,日本各地有组织泼水降温的习俗。处暑的习俗泼水习俗 处暑的习俗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多与祭祖及迎秋有关。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旧时民间从七月初一起,就有开鬼门的仪式,直到月底关鬼门止,都会举行普渡布施活动。据说普度活动由开鬼门开始,然后竖灯篙,放河灯招致孤魂;而主体则在搭建普度坛,架设孤棚,穿插抢孤等行事,最后以关鬼门结束。时至今日,已成为祭祖的重大活动时段。此外,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处暑过,暑气止,就连天上的那些云彩也显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时浓云成块。民间向来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其间就有“出游迎秋”之意。出游迎秋 处暑的诗歌04 《长江二首》(宋)苏泂 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 白头更世事,青草印禅心。 放鹤婆娑舞,听蛩断续吟。 极知仁者寿,未必海之深。处暑的诗歌 《二十四节气之处暑》贵谷子天地乾坤始渐肃,鹰隼捕鸟稷乃登。冷热交换试拳脚,一场秋雨一场寒。处暑的诗歌 《秋日喜雨题周材老壁》(宋)王之道 大旱弥千里,群心迫望霓。 檐声闻夜溜,山气见朝隮。 处暑余三日,高原满一犁。 我来何所喜,焦槁免无泥。处暑的诗歌 《处暑后风雨》(宋)仇远 疾风驱急雨,残暑扫除空。 因识炎凉态,都来顷刻中。 纸窗嫌有隙,纨扇笑无功。 儿读秋声赋,令人忆醉翁。处暑的诗歌 谢谢观看!
简介:目录处暑的由来处暑的特点处暑的习俗处暑的诗歌一二三四 处暑的由来01 处暑的由来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处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时间点为公历8月23日,太阳到达黄经150°。处暑节气意味着即将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处暑后中国黄河以北地区气温逐渐下降。天文专家称,处暑当天,太阳直射点已经由“夏至”那天的北纬23°26′,向南移动到北纬11°28′。北京城区,白昼长度已经由夏至的15小时缩短到13小时25分钟,正午太阳高度也由夏至的73°32′降低至61°34′,人们可以明显感觉到太阳开始偏南了。随着太阳高度的继续降低,所带来的热力也随之减弱。 太阳到达黄经150°时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处暑。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处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节气,它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处暑的由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处暑》处暑,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鹰乃祭鸟,鹰,义禽也。秋令属金,五行为义,金气肃杀,鹰感其气始捕击诸鸟,然必先祭之,犹人饮食祭先代为之者也。不击有胎之禽,故谓之义。天地始肃秋者,阴之始,故曰天地始肃。禾乃登。禾者。谷连藁秸之总名。又,稻秫苽粱之属皆禾也。成热曰登。 处暑的特点02 处暑的特点处暑节气,单单用气温开始走低来描述是不够的。气温走低仅是其中的一个现象。产生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首先应是太阳的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二是副热带高压跨越式地向南撤退,蒙古冷高压开始跃跃欲试,出拳出脚,小露锋芒。气温下降 处暑的特点开始影响中国的冷高压,在它的控制下,形成的下沉的、干燥的冷空气,先是宣告了中国东北、华北、西北雨季的结束,率先开始了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天气–秋高气爽。处暑期间,真正进入秋季的只是东北和西北地区。但每当冷空气影响中国时,若空气干燥,往往带来刮风天气,若大气中有暖湿气流输送,往往形成一场像样的秋雨。每每风雨过后,特别是下雨过后,人们会感到较明显的降温。故有:“一场秋雨(风)一场寒”之说。北方南部的江淮地区,还有可能出现较大的降水过程。气温下降明显,昼夜温差加大,雨后艳阳当空,人们往往对夏秋之交的冷热变化不很适应,一不小心就容易引发呼吸道、肠胃炎、感冒等疾病。秋高气爽 处暑的特点夏季称雄的副热带高压,虽说大步南撤,但绝不肯轻易让出主导权、轻易退到西太平洋的海上。在它控制的南方地区,刚刚感受一丝秋凉的人们,往往在处暑尾声,再次感受高温天气,这就是名副其实的”秋老虎”。对于刚刚走出三伏,并且遭遇严重伏旱的地区,如果继续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往往容易形成夏秋连旱,使秋季防火期大大提前,需要警惕。秋老虎 处暑的特点它是中国西部地区秋季的一种特殊的天气现象。华西秋雨的范围,除渭水和汉水流域外,还包括四川、贵州大部、云南东部、湖南西部、湖北西部一带发生的秋雨。因秋雨早的年份8月下旬就可以出现。最早出现日期有时可从8月下旬开始,最晚在11月下旬结束。但主要降雨时段是出现在9、10两个月。雷暴活动 处暑的习俗03 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是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萧红《呼兰河传》中的一段文字,是这种习俗的最好注脚:“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处暑的习俗放河灯 对于沿海渔民来说,处暑以后渔业收获的时节,每年处暑期间;在浙江省沿海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开渔节,决定在东海休渔结束的那一天,举行盛大的开渔仪式,欢送渔民开船出海。2006年第九届中国开渔节,在9月6日浙江省象山县举行。因为;这时海域水温依然偏高,鱼群还是会停留在海域周围,鱼虾贝类发育成熟。因此,从这一时间开始,人们往往可以享受到种类繁多的海鲜。处暑的习俗开渔节 在日本,从大暑到处暑的一个月时间内,日本各地有组织泼水降温的习俗。处暑的习俗泼水习俗 处暑的习俗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多与祭祖及迎秋有关。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旧时民间从七月初一起,就有开鬼门的仪式,直到月底关鬼门止,都会举行普渡布施活动。据说普度活动由开鬼门开始,然后竖灯篙,放河灯招致孤魂;而主体则在搭建普度坛,架设孤棚,穿插抢孤等行事,最后以关鬼门结束。时至今日,已成为祭祖的重大活动时段。此外,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处暑过,暑气止,就连天上的那些云彩也显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时浓云成块。民间向来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其间就有“出游迎秋”之意。出游迎秋 处暑的诗歌04 《长江二首》(宋)苏泂 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 白头更世事,青草印禅心。 放鹤婆娑舞,听蛩断续吟。 极知仁者寿,未必海之深。处暑的诗歌 《二十四节气之处暑》贵谷子天地乾坤始渐肃,鹰隼捕鸟稷乃登。冷热交换试拳脚,一场秋雨一场寒。处暑的诗歌 《秋日喜雨题周材老壁》(宋)王之道 大旱弥千里,群心迫望霓。 檐声闻夜溜,山气见朝隮。 处暑余三日,高原满一犁。 我来何所喜,焦槁免无泥。处暑的诗歌 《处暑后风雨》(宋)仇远 疾风驱急雨,残暑扫除空。 因识炎凉态,都来顷刻中。 纸窗嫌有隙,纨扇笑无功。 儿读秋声赋,令人忆醉翁。处暑的诗歌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