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心肺功能的方法

要坚持不懈把学党史作为必修课必修课

要坚持不懈把学党史作为必修课必修课党的百年历史波澜壮阔,文献资料浩如烟海,党员干部必须老老实实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知原义上下一番苦功夫、硬功夫,潜心钻研,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学深悟透,全面准确把握其真谛要义、思想精

增强心肺功能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朋友都是这种表现,逛街2个小时也不觉得累,一到爬楼梯或是爬山时,气喘吁吁特别严重,爬10秒就要歇一下,这说明可能心肺功能已经下降了。气喘吁吁可能与多种脏器有关,其中大部分是因为供氧出现了问题。呼吸道疾

简介:优化师德考核评价培养壮大好老师队伍随着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和教育“双减”政策落地,学校切实发挥好师德考核评价的引领作用,以师德评价促进教育教学,以师德评价推动教育教学改革,能有效发挥师德评价的导向功能。因此,积极探索、实践、创新和优化师德考核评价,不仅有利于壮大学校好老师队伍,更有利于推动学校规范发展、内涵发展、高质量发展。一、案例介绍及分析教师是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和决定力量。长期以来,学校教师评价过分依赖“分数”和“成绩”评价,重结果性、终端性评价,轻过程性、发展性评价,虽然便于考核操作,节省考核成本,但是不能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教师的教育智慧和奉献付出,尤其是教师在育人和立德树人层面的付出,很难用简单的分数或成绩来衡量。因此,学校根据教育部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和教育“双减”政策,及时改进教师师德评价理念、评价策略和方法措施,引导激励全校教师紧跟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步伐,促进教师师德素养、课堂教学水平全面提升,不断提高教育服务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二、问题解决及过程吴忠市裕民小学以“中国好老师基地校”和自治区师德师风示范校创建为抓手,以《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为师德红线,积极探索实践教师师德考核策略,不断壮大“四有”好老师队伍。(一)重视师德考核综合评价 一是建立师德综合考核档案。对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从师德、教育教学能力、工作出勤、任教学科成绩、廉洁自律等方面,健全师德考核档案,为教师师德综合考核评价提供资料及数据支撑。二是师德综合评价与特色工作相结合。师德考核评价从单一维度的评价转向师德、师能、师范等多维度综合评价和关键能力的评价,评价尊重师生的差异性和育人成果的多样性。比如教师师德评价与学校美育文化创建、与教师积极参与疫情防控、路队执勤、学困生辅导、承担课后延时教育服务等有机结合,让教师的初心使命、责任担当、爱心奉献等师德指标具体化、行动化、事例化、故事化,建设学校师德师风“七彩文化”宣传长廊,学校各类师德典型让师生每天看得见、听得到。三是师德综合评价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基础。在师德考核评价中淡化“以考试成绩论英雄”的单一评价和片面评价,不断以科学合理的评价,引领教师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健康成长。学校师德考核评价关注思想政治主题教育,关注班风、学风及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学生校内外文明行为等表现,引领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二)强化师德考核过程评价在师德考核实施中,我校通过收集、整理教师在备课、作业批改、承担课后延时服务、参加志愿服务、学生养成教育等方面的突出表现及案例,结合教师自评、学生评价、家长评价、教师互评、师德问卷等多种方式,对无法通过“分数成绩”直接量化的师德表现,进行行为评价、 案例评价、数据成效分析等过程性性评价。在过程性评价中,学校领导注重倾听教师的声音,寻求共鸣性理解,不仅看到教师工作的成绩、效果等表象,更看到获得成绩效果的方法措施,分析工作绩效背后的动机、原因,让教师师德考核评价始终拥有“德育”元素,聚焦立德树人。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利用现代技术对平时所收集的教师教育教学过程性信息数据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提高过程性评价的科学性、时效性,同时将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结合,准确描绘、正确反映教师的师德素养、工作绩效与育人智慧。过程性评价促进了师德评价与教育教学工作的融合,将师德评价变成引领师生成长、促进学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师德评价与教学、管理融合,构成三位一体的整体时,师德评价不再是学校与教师之间单向、冰冷、简单的评价与被评价的关系,而是基于教育教学目标、教育教学内容和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健康成长的互动。(三)注重教师发展性评价在教师师德考核评价中,学校领导以倾听和尊重教师为前提,师德评价不是止步于对教师某一个阶段的教学过程或教学成果、及问题的反馈,更不是以教师“某一教育教学节点”的表现,作为评判教师师德素养、工作态度和能力的依据,而是要用持续发展的眼光进行科学、全面、客观的评价,激励教师持续进步和发展。在发展性评价中,我校立足于现实情境,注重开放式的、个性化的、动态的观察和数据、案例收集分析,以此作为调整师德考核评价策略的 依据,健全师德建设导向标准,注重发展性,体现针对性。比如,学校“三支队伍”建设,在师德层面具体提出了不同品牌创建要求:班子队伍,创建“六项服务”品牌,开展承诺践诺、群众访谈、牵头功能组室、爱心奉献、岗位创优、心理疏导服务;党员队伍,创建“红烛先锋”品牌,进行党员先锋岗、党员志愿服务、党员名师工作室、党员联谊结对退休老教师服务;教师队伍,创建“四有好老师”品牌,落实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师德标准。让师德考核评价有层次、有针对性,体现不同层面的发展需求。在师德考核评价目标的制定、评价方法的研制和选择,我们立足于对教师长期的师德师风、教育教学观察,立足于教师的教育实践和反思,使教师师德评价回归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互动生成的良性状态。实践证明,发展性评价用于教师评价,更有利于学校特色发展和教师个性化专业成长,对当前教育“双减”背景下学生、家长乃至社会对教育的个性化、优质化、特色化服务,更为有利。三、成效及反思1.采用发展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综合性评价有机结合的方式,可以根据评价对象、评价目的、评价要求等,实施科学合理、恰当有效的评价方式或标准,可以增强教师师德考核评价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特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2.教师师德评价与学校特色发展、教师志愿服务、课后延时服务等 工作有机结合,将身边优秀教师的责任担当和好老师的优秀品质具体化、事例化、显性化,注重师德正面形象宣传和师德正能量积累,能有效激励教师守初心、担使命,强师德、铸师魂,不断培育和壮大好老师队伍。3.教师师德考核评价与打造师德文化有机结合,有利于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更有利于激励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我校注重师德师风文化环境建设,建成了“四有”好老师主题文化墙,师德师风主题文化宣传长廊,广泛深入宣传“守初心、担使命,强师德、铸师魂”等师德主题文化,让学校师德考核评价有灵魂,有抓手,让教师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同时,学校党总支引领学校师德考核评价,把师德考核评价与师德资源库建设有机结合:对标“校本资源”,学习身边的师德典型;对标“区域资源”,宣传利通区、吴忠市师德典型;对标“全国资源”,学习全国最美教师先进事迹典型;对标“世界资源”,学习世界级教育家典型。让师德评价立足校本,辐射区域,放眼全国,不断浸润师德文化,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育人氛围。
简介:优化师德考核评价培养壮大好老师队伍随着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和教育“双减”政策落地,学校切实发挥好师德考核评价的引领作用,以师德评价促进教育教学,以师德评价推动教育教学改革,能有效发挥师德评价的导向功能。因此,积极探索、实践、创新和优化师德考核评价,不仅有利于壮大学校好老师队伍,更有利于推动学校规范发展、内涵发展、高质量发展。一、案例介绍及分析教师是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和决定力量。长期以来,学校教师评价过分依赖“分数”和“成绩”评价,重结果性、终端性评价,轻过程性、发展性评价,虽然便于考核操作,节省考核成本,但是不能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教师的教育智慧和奉献付出,尤其是教师在育人和立德树人层面的付出,很难用简单的分数或成绩来衡量。因此,学校根据教育部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和教育“双减”政策,及时改进教师师德评价理念、评价策略和方法措施,引导激励全校教师紧跟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步伐,促进教师师德素养、课堂教学水平全面提升,不断提高教育服务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二、问题解决及过程吴忠市裕民小学以“中国好老师基地校”和自治区师德师风示范校创建为抓手,以《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为师德红线,积极探索实践教师师德考核策略,不断壮大“四有”好老师队伍。(一)重视师德考核综合评价 一是建立师德综合考核档案。对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从师德、教育教学能力、工作出勤、任教学科成绩、廉洁自律等方面,健全师德考核档案,为教师师德综合考核评价提供资料及数据支撑。二是师德综合评价与特色工作相结合。师德考核评价从单一维度的评价转向师德、师能、师范等多维度综合评价和关键能力的评价,评价尊重师生的差异性和育人成果的多样性。比如教师师德评价与学校美育文化创建、与教师积极参与疫情防控、路队执勤、学困生辅导、承担课后延时教育服务等有机结合,让教师的初心使命、责任担当、爱心奉献等师德指标具体化、行动化、事例化、故事化,建设学校师德师风“七彩文化”宣传长廊,学校各类师德典型让师生每天看得见、听得到。三是师德综合评价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基础。在师德考核评价中淡化“以考试成绩论英雄”的单一评价和片面评价,不断以科学合理的评价,引领教师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健康成长。学校师德考核评价关注思想政治主题教育,关注班风、学风及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学生校内外文明行为等表现,引领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二)强化师德考核过程评价在师德考核实施中,我校通过收集、整理教师在备课、作业批改、承担课后延时服务、参加志愿服务、学生养成教育等方面的突出表现及案例,结合教师自评、学生评价、家长评价、教师互评、师德问卷等多种方式,对无法通过“分数成绩”直接量化的师德表现,进行行为评价、 案例评价、数据成效分析等过程性性评价。在过程性评价中,学校领导注重倾听教师的声音,寻求共鸣性理解,不仅看到教师工作的成绩、效果等表象,更看到获得成绩效果的方法措施,分析工作绩效背后的动机、原因,让教师师德考核评价始终拥有“德育”元素,聚焦立德树人。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利用现代技术对平时所收集的教师教育教学过程性信息数据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提高过程性评价的科学性、时效性,同时将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结合,准确描绘、正确反映教师的师德素养、工作绩效与育人智慧。过程性评价促进了师德评价与教育教学工作的融合,将师德评价变成引领师生成长、促进学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师德评价与教学、管理融合,构成三位一体的整体时,师德评价不再是学校与教师之间单向、冰冷、简单的评价与被评价的关系,而是基于教育教学目标、教育教学内容和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健康成长的互动。(三)注重教师发展性评价在教师师德考核评价中,学校领导以倾听和尊重教师为前提,师德评价不是止步于对教师某一个阶段的教学过程或教学成果、及问题的反馈,更不是以教师“某一教育教学节点”的表现,作为评判教师师德素养、工作态度和能力的依据,而是要用持续发展的眼光进行科学、全面、客观的评价,激励教师持续进步和发展。在发展性评价中,我校立足于现实情境,注重开放式的、个性化的、动态的观察和数据、案例收集分析,以此作为调整师德考核评价策略的 依据,健全师德建设导向标准,注重发展性,体现针对性。比如,学校“三支队伍”建设,在师德层面具体提出了不同品牌创建要求:班子队伍,创建“六项服务”品牌,开展承诺践诺、群众访谈、牵头功能组室、爱心奉献、岗位创优、心理疏导服务;党员队伍,创建“红烛先锋”品牌,进行党员先锋岗、党员志愿服务、党员名师工作室、党员联谊结对退休老教师服务;教师队伍,创建“四有好老师”品牌,落实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师德标准。让师德考核评价有层次、有针对性,体现不同层面的发展需求。在师德考核评价目标的制定、评价方法的研制和选择,我们立足于对教师长期的师德师风、教育教学观察,立足于教师的教育实践和反思,使教师师德评价回归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互动生成的良性状态。实践证明,发展性评价用于教师评价,更有利于学校特色发展和教师个性化专业成长,对当前教育“双减”背景下学生、家长乃至社会对教育的个性化、优质化、特色化服务,更为有利。三、成效及反思1.采用发展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综合性评价有机结合的方式,可以根据评价对象、评价目的、评价要求等,实施科学合理、恰当有效的评价方式或标准,可以增强教师师德考核评价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特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2.教师师德评价与学校特色发展、教师志愿服务、课后延时服务等 工作有机结合,将身边优秀教师的责任担当和好老师的优秀品质具体化、事例化、显性化,注重师德正面形象宣传和师德正能量积累,能有效激励教师守初心、担使命,强师德、铸师魂,不断培育和壮大好老师队伍。3.教师师德考核评价与打造师德文化有机结合,有利于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更有利于激励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我校注重师德师风文化环境建设,建成了“四有”好老师主题文化墙,师德师风主题文化宣传长廊,广泛深入宣传“守初心、担使命,强师德、铸师魂”等师德主题文化,让学校师德考核评价有灵魂,有抓手,让教师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同时,学校党总支引领学校师德考核评价,把师德考核评价与师德资源库建设有机结合:对标“校本资源”,学习身边的师德典型;对标“区域资源”,宣传利通区、吴忠市师德典型;对标“全国资源”,学习全国最美教师先进事迹典型;对标“世界资源”,学习世界级教育家典型。让师德评价立足校本,辐射区域,放眼全国,不断浸润师德文化,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育人氛围。
简介:优化师德考核评价培养壮大好老师队伍随着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和教育“双减”政策落地,学校切实发挥好师德考核评价的引领作用,以师德评价促进教育教学,以师德评价推动教育教学改革,能有效发挥师德评价的导向功能。因此,积极探索、实践、创新和优化师德考核评价,不仅有利于壮大学校好老师队伍,更有利于推动学校规范发展、内涵发展、高质量发展。一、案例介绍及分析教师是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和决定力量。长期以来,学校教师评价过分依赖“分数”和“成绩”评价,重结果性、终端性评价,轻过程性、发展性评价,虽然便于考核操作,节省考核成本,但是不能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教师的教育智慧和奉献付出,尤其是教师在育人和立德树人层面的付出,很难用简单的分数或成绩来衡量。因此,学校根据教育部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和教育“双减”政策,及时改进教师师德评价理念、评价策略和方法措施,引导激励全校教师紧跟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步伐,促进教师师德素养、课堂教学水平全面提升,不断提高教育服务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二、问题解决及过程吴忠市裕民小学以“中国好老师基地校”和自治区师德师风示范校创建为抓手,以《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为师德红线,积极探索实践教师师德考核策略,不断壮大“四有”好老师队伍。(一)重视师德考核综合评价 一是建立师德综合考核档案。对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从师德、教育教学能力、工作出勤、任教学科成绩、廉洁自律等方面,健全师德考核档案,为教师师德综合考核评价提供资料及数据支撑。二是师德综合评价与特色工作相结合。师德考核评价从单一维度的评价转向师德、师能、师范等多维度综合评价和关键能力的评价,评价尊重师生的差异性和育人成果的多样性。比如教师师德评价与学校美育文化创建、与教师积极参与疫情防控、路队执勤、学困生辅导、承担课后延时教育服务等有机结合,让教师的初心使命、责任担当、爱心奉献等师德指标具体化、行动化、事例化、故事化,建设学校师德师风“七彩文化”宣传长廊,学校各类师德典型让师生每天看得见、听得到。三是师德综合评价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基础。在师德考核评价中淡化“以考试成绩论英雄”的单一评价和片面评价,不断以科学合理的评价,引领教师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健康成长。学校师德考核评价关注思想政治主题教育,关注班风、学风及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学生校内外文明行为等表现,引领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二)强化师德考核过程评价在师德考核实施中,我校通过收集、整理教师在备课、作业批改、承担课后延时服务、参加志愿服务、学生养成教育等方面的突出表现及案例,结合教师自评、学生评价、家长评价、教师互评、师德问卷等多种方式,对无法通过“分数成绩”直接量化的师德表现,进行行为评价、 案例评价、数据成效分析等过程性性评价。在过程性评价中,学校领导注重倾听教师的声音,寻求共鸣性理解,不仅看到教师工作的成绩、效果等表象,更看到获得成绩效果的方法措施,分析工作绩效背后的动机、原因,让教师师德考核评价始终拥有“德育”元素,聚焦立德树人。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利用现代技术对平时所收集的教师教育教学过程性信息数据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提高过程性评价的科学性、时效性,同时将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结合,准确描绘、正确反映教师的师德素养、工作绩效与育人智慧。过程性评价促进了师德评价与教育教学工作的融合,将师德评价变成引领师生成长、促进学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师德评价与教学、管理融合,构成三位一体的整体时,师德评价不再是学校与教师之间单向、冰冷、简单的评价与被评价的关系,而是基于教育教学目标、教育教学内容和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健康成长的互动。(三)注重教师发展性评价在教师师德考核评价中,学校领导以倾听和尊重教师为前提,师德评价不是止步于对教师某一个阶段的教学过程或教学成果、及问题的反馈,更不是以教师“某一教育教学节点”的表现,作为评判教师师德素养、工作态度和能力的依据,而是要用持续发展的眼光进行科学、全面、客观的评价,激励教师持续进步和发展。在发展性评价中,我校立足于现实情境,注重开放式的、个性化的、动态的观察和数据、案例收集分析,以此作为调整师德考核评价策略的 依据,健全师德建设导向标准,注重发展性,体现针对性。比如,学校“三支队伍”建设,在师德层面具体提出了不同品牌创建要求:班子队伍,创建“六项服务”品牌,开展承诺践诺、群众访谈、牵头功能组室、爱心奉献、岗位创优、心理疏导服务;党员队伍,创建“红烛先锋”品牌,进行党员先锋岗、党员志愿服务、党员名师工作室、党员联谊结对退休老教师服务;教师队伍,创建“四有好老师”品牌,落实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师德标准。让师德考核评价有层次、有针对性,体现不同层面的发展需求。在师德考核评价目标的制定、评价方法的研制和选择,我们立足于对教师长期的师德师风、教育教学观察,立足于教师的教育实践和反思,使教师师德评价回归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互动生成的良性状态。实践证明,发展性评价用于教师评价,更有利于学校特色发展和教师个性化专业成长,对当前教育“双减”背景下学生、家长乃至社会对教育的个性化、优质化、特色化服务,更为有利。三、成效及反思1.采用发展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综合性评价有机结合的方式,可以根据评价对象、评价目的、评价要求等,实施科学合理、恰当有效的评价方式或标准,可以增强教师师德考核评价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特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2.教师师德评价与学校特色发展、教师志愿服务、课后延时服务等 工作有机结合,将身边优秀教师的责任担当和好老师的优秀品质具体化、事例化、显性化,注重师德正面形象宣传和师德正能量积累,能有效激励教师守初心、担使命,强师德、铸师魂,不断培育和壮大好老师队伍。3.教师师德考核评价与打造师德文化有机结合,有利于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更有利于激励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我校注重师德师风文化环境建设,建成了“四有”好老师主题文化墙,师德师风主题文化宣传长廊,广泛深入宣传“守初心、担使命,强师德、铸师魂”等师德主题文化,让学校师德考核评价有灵魂,有抓手,让教师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同时,学校党总支引领学校师德考核评价,把师德考核评价与师德资源库建设有机结合:对标“校本资源”,学习身边的师德典型;对标“区域资源”,宣传利通区、吴忠市师德典型;对标“全国资源”,学习全国最美教师先进事迹典型;对标“世界资源”,学习世界级教育家典型。让师德评价立足校本,辐射区域,放眼全国,不断浸润师德文化,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育人氛围。
简介:优化师德考核评价培养壮大好老师队伍随着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和教育“双减”政策落地,学校切实发挥好师德考核评价的引领作用,以师德评价促进教育教学,以师德评价推动教育教学改革,能有效发挥师德评价的导向功能。因此,积极探索、实践、创新和优化师德考核评价,不仅有利于壮大学校好老师队伍,更有利于推动学校规范发展、内涵发展、高质量发展。一、案例介绍及分析教师是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和决定力量。长期以来,学校教师评价过分依赖“分数”和“成绩”评价,重结果性、终端性评价,轻过程性、发展性评价,虽然便于考核操作,节省考核成本,但是不能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教师的教育智慧和奉献付出,尤其是教师在育人和立德树人层面的付出,很难用简单的分数或成绩来衡量。因此,学校根据教育部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和教育“双减”政策,及时改进教师师德评价理念、评价策略和方法措施,引导激励全校教师紧跟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步伐,促进教师师德素养、课堂教学水平全面提升,不断提高教育服务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二、问题解决及过程吴忠市裕民小学以“中国好老师基地校”和自治区师德师风示范校创建为抓手,以《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为师德红线,积极探索实践教师师德考核策略,不断壮大“四有”好老师队伍。(一)重视师德考核综合评价 一是建立师德综合考核档案。对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从师德、教育教学能力、工作出勤、任教学科成绩、廉洁自律等方面,健全师德考核档案,为教师师德综合考核评价提供资料及数据支撑。二是师德综合评价与特色工作相结合。师德考核评价从单一维度的评价转向师德、师能、师范等多维度综合评价和关键能力的评价,评价尊重师生的差异性和育人成果的多样性。比如教师师德评价与学校美育文化创建、与教师积极参与疫情防控、路队执勤、学困生辅导、承担课后延时教育服务等有机结合,让教师的初心使命、责任担当、爱心奉献等师德指标具体化、行动化、事例化、故事化,建设学校师德师风“七彩文化”宣传长廊,学校各类师德典型让师生每天看得见、听得到。三是师德综合评价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基础。在师德考核评价中淡化“以考试成绩论英雄”的单一评价和片面评价,不断以科学合理的评价,引领教师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健康成长。学校师德考核评价关注思想政治主题教育,关注班风、学风及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学生校内外文明行为等表现,引领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二)强化师德考核过程评价在师德考核实施中,我校通过收集、整理教师在备课、作业批改、承担课后延时服务、参加志愿服务、学生养成教育等方面的突出表现及案例,结合教师自评、学生评价、家长评价、教师互评、师德问卷等多种方式,对无法通过“分数成绩”直接量化的师德表现,进行行为评价、 案例评价、数据成效分析等过程性性评价。在过程性评价中,学校领导注重倾听教师的声音,寻求共鸣性理解,不仅看到教师工作的成绩、效果等表象,更看到获得成绩效果的方法措施,分析工作绩效背后的动机、原因,让教师师德考核评价始终拥有“德育”元素,聚焦立德树人。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利用现代技术对平时所收集的教师教育教学过程性信息数据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提高过程性评价的科学性、时效性,同时将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结合,准确描绘、正确反映教师的师德素养、工作绩效与育人智慧。过程性评价促进了师德评价与教育教学工作的融合,将师德评价变成引领师生成长、促进学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师德评价与教学、管理融合,构成三位一体的整体时,师德评价不再是学校与教师之间单向、冰冷、简单的评价与被评价的关系,而是基于教育教学目标、教育教学内容和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健康成长的互动。(三)注重教师发展性评价在教师师德考核评价中,学校领导以倾听和尊重教师为前提,师德评价不是止步于对教师某一个阶段的教学过程或教学成果、及问题的反馈,更不是以教师“某一教育教学节点”的表现,作为评判教师师德素养、工作态度和能力的依据,而是要用持续发展的眼光进行科学、全面、客观的评价,激励教师持续进步和发展。在发展性评价中,我校立足于现实情境,注重开放式的、个性化的、动态的观察和数据、案例收集分析,以此作为调整师德考核评价策略的 依据,健全师德建设导向标准,注重发展性,体现针对性。比如,学校“三支队伍”建设,在师德层面具体提出了不同品牌创建要求:班子队伍,创建“六项服务”品牌,开展承诺践诺、群众访谈、牵头功能组室、爱心奉献、岗位创优、心理疏导服务;党员队伍,创建“红烛先锋”品牌,进行党员先锋岗、党员志愿服务、党员名师工作室、党员联谊结对退休老教师服务;教师队伍,创建“四有好老师”品牌,落实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师德标准。让师德考核评价有层次、有针对性,体现不同层面的发展需求。在师德考核评价目标的制定、评价方法的研制和选择,我们立足于对教师长期的师德师风、教育教学观察,立足于教师的教育实践和反思,使教师师德评价回归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互动生成的良性状态。实践证明,发展性评价用于教师评价,更有利于学校特色发展和教师个性化专业成长,对当前教育“双减”背景下学生、家长乃至社会对教育的个性化、优质化、特色化服务,更为有利。三、成效及反思1.采用发展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综合性评价有机结合的方式,可以根据评价对象、评价目的、评价要求等,实施科学合理、恰当有效的评价方式或标准,可以增强教师师德考核评价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特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2.教师师德评价与学校特色发展、教师志愿服务、课后延时服务等 工作有机结合,将身边优秀教师的责任担当和好老师的优秀品质具体化、事例化、显性化,注重师德正面形象宣传和师德正能量积累,能有效激励教师守初心、担使命,强师德、铸师魂,不断培育和壮大好老师队伍。3.教师师德考核评价与打造师德文化有机结合,有利于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更有利于激励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我校注重师德师风文化环境建设,建成了“四有”好老师主题文化墙,师德师风主题文化宣传长廊,广泛深入宣传“守初心、担使命,强师德、铸师魂”等师德主题文化,让学校师德考核评价有灵魂,有抓手,让教师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同时,学校党总支引领学校师德考核评价,把师德考核评价与师德资源库建设有机结合:对标“校本资源”,学习身边的师德典型;对标“区域资源”,宣传利通区、吴忠市师德典型;对标“全国资源”,学习全国最美教师先进事迹典型;对标“世界资源”,学习世界级教育家典型。让师德评价立足校本,辐射区域,放眼全国,不断浸润师德文化,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育人氛围。
简介:优化师德考核评价培养壮大好老师队伍随着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和教育“双减”政策落地,学校切实发挥好师德考核评价的引领作用,以师德评价促进教育教学,以师德评价推动教育教学改革,能有效发挥师德评价的导向功能。因此,积极探索、实践、创新和优化师德考核评价,不仅有利于壮大学校好老师队伍,更有利于推动学校规范发展、内涵发展、高质量发展。一、案例介绍及分析教师是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和决定力量。长期以来,学校教师评价过分依赖“分数”和“成绩”评价,重结果性、终端性评价,轻过程性、发展性评价,虽然便于考核操作,节省考核成本,但是不能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教师的教育智慧和奉献付出,尤其是教师在育人和立德树人层面的付出,很难用简单的分数或成绩来衡量。因此,学校根据教育部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和教育“双减”政策,及时改进教师师德评价理念、评价策略和方法措施,引导激励全校教师紧跟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步伐,促进教师师德素养、课堂教学水平全面提升,不断提高教育服务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二、问题解决及过程吴忠市裕民小学以“中国好老师基地校”和自治区师德师风示范校创建为抓手,以《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为师德红线,积极探索实践教师师德考核策略,不断壮大“四有”好老师队伍。(一)重视师德考核综合评价 一是建立师德综合考核档案。对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从师德、教育教学能力、工作出勤、任教学科成绩、廉洁自律等方面,健全师德考核档案,为教师师德综合考核评价提供资料及数据支撑。二是师德综合评价与特色工作相结合。师德考核评价从单一维度的评价转向师德、师能、师范等多维度综合评价和关键能力的评价,评价尊重师生的差异性和育人成果的多样性。比如教师师德评价与学校美育文化创建、与教师积极参与疫情防控、路队执勤、学困生辅导、承担课后延时教育服务等有机结合,让教师的初心使命、责任担当、爱心奉献等师德指标具体化、行动化、事例化、故事化,建设学校师德师风“七彩文化”宣传长廊,学校各类师德典型让师生每天看得见、听得到。三是师德综合评价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基础。在师德考核评价中淡化“以考试成绩论英雄”的单一评价和片面评价,不断以科学合理的评价,引领教师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健康成长。学校师德考核评价关注思想政治主题教育,关注班风、学风及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学生校内外文明行为等表现,引领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二)强化师德考核过程评价在师德考核实施中,我校通过收集、整理教师在备课、作业批改、承担课后延时服务、参加志愿服务、学生养成教育等方面的突出表现及案例,结合教师自评、学生评价、家长评价、教师互评、师德问卷等多种方式,对无法通过“分数成绩”直接量化的师德表现,进行行为评价、 案例评价、数据成效分析等过程性性评价。在过程性评价中,学校领导注重倾听教师的声音,寻求共鸣性理解,不仅看到教师工作的成绩、效果等表象,更看到获得成绩效果的方法措施,分析工作绩效背后的动机、原因,让教师师德考核评价始终拥有“德育”元素,聚焦立德树人。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利用现代技术对平时所收集的教师教育教学过程性信息数据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提高过程性评价的科学性、时效性,同时将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结合,准确描绘、正确反映教师的师德素养、工作绩效与育人智慧。过程性评价促进了师德评价与教育教学工作的融合,将师德评价变成引领师生成长、促进学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师德评价与教学、管理融合,构成三位一体的整体时,师德评价不再是学校与教师之间单向、冰冷、简单的评价与被评价的关系,而是基于教育教学目标、教育教学内容和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健康成长的互动。(三)注重教师发展性评价在教师师德考核评价中,学校领导以倾听和尊重教师为前提,师德评价不是止步于对教师某一个阶段的教学过程或教学成果、及问题的反馈,更不是以教师“某一教育教学节点”的表现,作为评判教师师德素养、工作态度和能力的依据,而是要用持续发展的眼光进行科学、全面、客观的评价,激励教师持续进步和发展。在发展性评价中,我校立足于现实情境,注重开放式的、个性化的、动态的观察和数据、案例收集分析,以此作为调整师德考核评价策略的 依据,健全师德建设导向标准,注重发展性,体现针对性。比如,学校“三支队伍”建设,在师德层面具体提出了不同品牌创建要求:班子队伍,创建“六项服务”品牌,开展承诺践诺、群众访谈、牵头功能组室、爱心奉献、岗位创优、心理疏导服务;党员队伍,创建“红烛先锋”品牌,进行党员先锋岗、党员志愿服务、党员名师工作室、党员联谊结对退休老教师服务;教师队伍,创建“四有好老师”品牌,落实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师德标准。让师德考核评价有层次、有针对性,体现不同层面的发展需求。在师德考核评价目标的制定、评价方法的研制和选择,我们立足于对教师长期的师德师风、教育教学观察,立足于教师的教育实践和反思,使教师师德评价回归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互动生成的良性状态。实践证明,发展性评价用于教师评价,更有利于学校特色发展和教师个性化专业成长,对当前教育“双减”背景下学生、家长乃至社会对教育的个性化、优质化、特色化服务,更为有利。三、成效及反思1.采用发展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综合性评价有机结合的方式,可以根据评价对象、评价目的、评价要求等,实施科学合理、恰当有效的评价方式或标准,可以增强教师师德考核评价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特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2.教师师德评价与学校特色发展、教师志愿服务、课后延时服务等 工作有机结合,将身边优秀教师的责任担当和好老师的优秀品质具体化、事例化、显性化,注重师德正面形象宣传和师德正能量积累,能有效激励教师守初心、担使命,强师德、铸师魂,不断培育和壮大好老师队伍。3.教师师德考核评价与打造师德文化有机结合,有利于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更有利于激励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我校注重师德师风文化环境建设,建成了“四有”好老师主题文化墙,师德师风主题文化宣传长廊,广泛深入宣传“守初心、担使命,强师德、铸师魂”等师德主题文化,让学校师德考核评价有灵魂,有抓手,让教师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同时,学校党总支引领学校师德考核评价,把师德考核评价与师德资源库建设有机结合:对标“校本资源”,学习身边的师德典型;对标“区域资源”,宣传利通区、吴忠市师德典型;对标“全国资源”,学习全国最美教师先进事迹典型;对标“世界资源”,学习世界级教育家典型。让师德评价立足校本,辐射区域,放眼全国,不断浸润师德文化,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育人氛围。
简介:优化师德考核评价培养壮大好老师队伍随着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和教育“双减”政策落地,学校切实发挥好师德考核评价的引领作用,以师德评价促进教育教学,以师德评价推动教育教学改革,能有效发挥师德评价的导向功能。因此,积极探索、实践、创新和优化师德考核评价,不仅有利于壮大学校好老师队伍,更有利于推动学校规范发展、内涵发展、高质量发展。一、案例介绍及分析教师是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和决定力量。长期以来,学校教师评价过分依赖“分数”和“成绩”评价,重结果性、终端性评价,轻过程性、发展性评价,虽然便于考核操作,节省考核成本,但是不能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教师的教育智慧和奉献付出,尤其是教师在育人和立德树人层面的付出,很难用简单的分数或成绩来衡量。因此,学校根据教育部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和教育“双减”政策,及时改进教师师德评价理念、评价策略和方法措施,引导激励全校教师紧跟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步伐,促进教师师德素养、课堂教学水平全面提升,不断提高教育服务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二、问题解决及过程吴忠市裕民小学以“中国好老师基地校”和自治区师德师风示范校创建为抓手,以《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为师德红线,积极探索实践教师师德考核策略,不断壮大“四有”好老师队伍。(一)重视师德考核综合评价 一是建立师德综合考核档案。对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从师德、教育教学能力、工作出勤、任教学科成绩、廉洁自律等方面,健全师德考核档案,为教师师德综合考核评价提供资料及数据支撑。二是师德综合评价与特色工作相结合。师德考核评价从单一维度的评价转向师德、师能、师范等多维度综合评价和关键能力的评价,评价尊重师生的差异性和育人成果的多样性。比如教师师德评价与学校美育文化创建、与教师积极参与疫情防控、路队执勤、学困生辅导、承担课后延时教育服务等有机结合,让教师的初心使命、责任担当、爱心奉献等师德指标具体化、行动化、事例化、故事化,建设学校师德师风“七彩文化”宣传长廊,学校各类师德典型让师生每天看得见、听得到。三是师德综合评价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基础。在师德考核评价中淡化“以考试成绩论英雄”的单一评价和片面评价,不断以科学合理的评价,引领教师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健康成长。学校师德考核评价关注思想政治主题教育,关注班风、学风及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学生校内外文明行为等表现,引领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二)强化师德考核过程评价在师德考核实施中,我校通过收集、整理教师在备课、作业批改、承担课后延时服务、参加志愿服务、学生养成教育等方面的突出表现及案例,结合教师自评、学生评价、家长评价、教师互评、师德问卷等多种方式,对无法通过“分数成绩”直接量化的师德表现,进行行为评价、 案例评价、数据成效分析等过程性性评价。在过程性评价中,学校领导注重倾听教师的声音,寻求共鸣性理解,不仅看到教师工作的成绩、效果等表象,更看到获得成绩效果的方法措施,分析工作绩效背后的动机、原因,让教师师德考核评价始终拥有“德育”元素,聚焦立德树人。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利用现代技术对平时所收集的教师教育教学过程性信息数据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提高过程性评价的科学性、时效性,同时将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结合,准确描绘、正确反映教师的师德素养、工作绩效与育人智慧。过程性评价促进了师德评价与教育教学工作的融合,将师德评价变成引领师生成长、促进学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师德评价与教学、管理融合,构成三位一体的整体时,师德评价不再是学校与教师之间单向、冰冷、简单的评价与被评价的关系,而是基于教育教学目标、教育教学内容和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健康成长的互动。(三)注重教师发展性评价在教师师德考核评价中,学校领导以倾听和尊重教师为前提,师德评价不是止步于对教师某一个阶段的教学过程或教学成果、及问题的反馈,更不是以教师“某一教育教学节点”的表现,作为评判教师师德素养、工作态度和能力的依据,而是要用持续发展的眼光进行科学、全面、客观的评价,激励教师持续进步和发展。在发展性评价中,我校立足于现实情境,注重开放式的、个性化的、动态的观察和数据、案例收集分析,以此作为调整师德考核评价策略的 依据,健全师德建设导向标准,注重发展性,体现针对性。比如,学校“三支队伍”建设,在师德层面具体提出了不同品牌创建要求:班子队伍,创建“六项服务”品牌,开展承诺践诺、群众访谈、牵头功能组室、爱心奉献、岗位创优、心理疏导服务;党员队伍,创建“红烛先锋”品牌,进行党员先锋岗、党员志愿服务、党员名师工作室、党员联谊结对退休老教师服务;教师队伍,创建“四有好老师”品牌,落实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师德标准。让师德考核评价有层次、有针对性,体现不同层面的发展需求。在师德考核评价目标的制定、评价方法的研制和选择,我们立足于对教师长期的师德师风、教育教学观察,立足于教师的教育实践和反思,使教师师德评价回归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互动生成的良性状态。实践证明,发展性评价用于教师评价,更有利于学校特色发展和教师个性化专业成长,对当前教育“双减”背景下学生、家长乃至社会对教育的个性化、优质化、特色化服务,更为有利。三、成效及反思1.采用发展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综合性评价有机结合的方式,可以根据评价对象、评价目的、评价要求等,实施科学合理、恰当有效的评价方式或标准,可以增强教师师德考核评价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特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2.教师师德评价与学校特色发展、教师志愿服务、课后延时服务等 工作有机结合,将身边优秀教师的责任担当和好老师的优秀品质具体化、事例化、显性化,注重师德正面形象宣传和师德正能量积累,能有效激励教师守初心、担使命,强师德、铸师魂,不断培育和壮大好老师队伍。3.教师师德考核评价与打造师德文化有机结合,有利于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更有利于激励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我校注重师德师风文化环境建设,建成了“四有”好老师主题文化墙,师德师风主题文化宣传长廊,广泛深入宣传“守初心、担使命,强师德、铸师魂”等师德主题文化,让学校师德考核评价有灵魂,有抓手,让教师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同时,学校党总支引领学校师德考核评价,把师德考核评价与师德资源库建设有机结合:对标“校本资源”,学习身边的师德典型;对标“区域资源”,宣传利通区、吴忠市师德典型;对标“全国资源”,学习全国最美教师先进事迹典型;对标“世界资源”,学习世界级教育家典型。让师德评价立足校本,辐射区域,放眼全国,不断浸润师德文化,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育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