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湘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美术全册优质教案含教学计划
新人美版一年级下册全册美术优质课教案1画自己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比较、谈论等方法抓住自己的主要特点。2、养成大胆、酣畅、痛快淋漓地表现的习惯。3、渗透没有集体和环境,个人也无法生存的观念。 4、通过互赠作品等形式,使学生进一步感受
小学三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的美术课教学,高兴之余,我也暗下决心,把美术这一科教好,让美育开花结果。为了更好地开展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如下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教材体现了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简介:教学设计学年度:2022–2023学年度科目:美术年级:六(1)班教师:李心愿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即将升入中学,他们对美术这一学科了解的相对较多,有的学生对美术有着相当的兴趣,动手的能力较强。但据了解这个班的学生学习态度不够好,因此在课堂上免不了用新颖的手法,自身过硬的基本功来吸引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对美术活动一定的兴趣,从而感受美术所带来的乐趣。这样才能了解更多的美术知识,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二、教材分析教材的课目编制以《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为依据,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养成,满足学生不断发展的需要,体现人文关怀,关注学生长期的健康成长。本教材的选择组织方面,注重学生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成长的需要,描述视觉审美的丰富含意,注意学习过程中对美术活动的多角度的体验和尝试,注重学习内容的知识综合,利用不同类别、不同层面的知识综合,使学科内、学科间的综合效应得到加强,学习目标和评价标准也做了一些控制,专业要求力求降低,综合能力则相对具体。 本册教材的课目是单元设课,每一课目即为一个单元。教材分为12个单元,各单元后设置了“学生作业”“学习屋” 等栏目,既保证了课堂教学主体内容的完整性,又提供了学习的完善和迁移途径,还可根据学校当地实际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相关的课程,满足学生深入学习的愿望和要求,鼓励学生在课外通过不同的方法、途径开展相关的美术学习活动。三、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2、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促进学生的智力和才能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发展学生的形象记忆力、想象力、手工制作能力。3、了解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灵活的掌握对造型、色彩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渗透人文。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难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五、教学措施1.认真学习美术新课标、认真备课,处理好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能力教育、能力培养和双基训练的关系。在传授双基、培养能力过程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2.改进学习、教学方法,从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研究“教”和“学” 的方法,充分运用视觉形象,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巩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并逐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3.坚持学习,做到深入钻研教材,抓基础,制作好范画,手工范品及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即使进行直观教学。4.加强个别辅导,抓好课堂巡回辅导的环节,认真的帮助学生解决练习中的具体问题。推荐成绩优秀的学生参加课外美术兴趣小组活动,使他们得到更大的提高。5.关心美术教学的改革和发展,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实验,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六、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本书共12课,每周一节课,共19课时)课序课题课时第一课我们去旅行第二课光影变幻第三课美丽家园第四课编花篮第五课纸魔方第六课秦陵兵马俑第七课小小园艺师第八课田间的精灵第九课生命的甘露第十课艰苦岁月 第十一课劳动最光荣第十二课废物新用新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一课我们去旅行学习目标:1.根据假定的旅行情境,画一画自己的旅行物品,并以旅行包为主体,把它与其他生活用品一起合理安排在画面之中。2.能根据客观物象的内在结构、比例,用流畅的线条塑造旅行用品。3.善于收集整理资料,能用文字、图像形式记录、整理旅行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4.能运用简单的平面设计的形式原理,集体合作制作一个集锦本。5.在有趣的美术活动中,寻访自然美景,了解社会历史、文化渊源,探究世界奥秘,激发热爱生活、艺术的情感。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1.教师讲自己亲身经历的旅行笑话,说明旅行前物质准备的重要性2.学生说说自己最希望到哪里去旅游。3.细心思考出行前的物质准备。根据当地的天气、地理环境、自己的生活需要进行准备(例女百:路线图、备忘录、衣服、雨伞、洗漱用品、零食、药品、钱、照相机等)。展示要准备的物品二、观赏背包1.出示背包,引导观察、思考:(1)旅行使用的包应该有哪些功能、样式?(2)这些产品的结构、材质、构成、各部分的比例是怎样的?2.了解背包的结构。(1)背包的结构:圆柱体、圆球体、立方体、三角锥体。(2)构成:功能袋、背带、拉链、装饰图案。(3)材质:皮革、帆布、尼龙布料、普通布料。(4)样式:手提、肩挂、背负、一个功能袋、多个功能袋组合、附件、纽扣。展示不同种类的包1.旅行包2.会议、公务包3.购物的手袋4.时装包5.书包 展示背包的结构、构成、材质、样式三、绘画指导1.教师示范画背包,学生总结步骤、方法。2.小结表现方法:(1)抓住背包的外形特点与哪种立体形相近。(2)从不同角度观察背包。(3)表现背包的背带、拉链等细节。(4)添画生活用品,学生做教材中的小训练。出示步骤:背包摄影图片—-背包的剪影—-与背包近似的立体形—-背包的线描作品—-添加生活用品四、作品欣赏1.欣赏学生作品。2.分析学生作品的成功和不足之处。(1)背包的形体画得比较准确,构图大方。(2)线条流畅,有疏有密。(3)注意了细节描绘。(4)生活用品的摆放有紧有松、有前有后、有大有小。展示学生作品五、学生作业1.学生自由摆放自己的书包和水壶。2.学生进行观察性绘画。出示作业要求六、评析交流1.学生作业展示2.学生自主介绍自己的作品。3.教师布置学生收集活动二的学习资料。教学反思: 第2课光影变幻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光影变幻下形体的明暗、层次感的皴线方法和形体空间的造型能力,探索光影下的各种美妙效果。2、感受明暗的深浅、强弱、浓淡,增进对形体美的审美体验。3、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探索美的精神和创造美的能力。导入课题1.展示色彩斑斓的光影图片《热闹的船舶交易市场》、《玻璃杯》。2.揭示课题——《光影变幻》。出示画家名作以及优秀的摄影图片《热闹的船舶交易市场》、《玻璃杯》。揭示《光影变幻》的课题。尝试表现探究方法1.提出思考,观察图片上的物体存在着哪些明显的明暗变化,怎样用线条来表现明暗效果。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倾听,参与讨论。3.交流讨论结果,教师板书:用笔轻则淡、重则浓;线条疏则弱、密则强。4.学生尝试用铅笔皴线。 板书,图片、铅笔、纸等。深入感知巧妙联想1.教师引导学生联想有一些什么样的几何形。2.小组讨论:你会想像画出哪些几何形,并如何重叠、穿插。3.以小组开火车的形式,学生轮流上台画一个几何形,并组成完整画面。画板、铅笔、画纸及轻音乐。赏析作品第二课时拓展思路1.讨论评议:请大家一起评议这幅集体创作的作品 哪些地方好,哪些地方不好?记录评分记录卡。2.发散思维:生活中变化着的几何形和明暗变化的效果。作品、评分记录卡。表现创作总结评价1.学生独自创作一幅作品,画一组几何图形,运用铅笔皴线的方法,想像画出几何形的明暗效果,表现层次感。评析作品:完成创作的同学将作业贴至展示板后可自由欣赏各组作业,与身边的同学说一说、评一评。2.教师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精心绘画,赞扬学生的大胆表现。展示板、作业,播放轻音乐。教学反思: 第3课美丽家园一、学习目标:让学生通过对周围景物的观察、记忆和想象,用集体讨论、集体创作的方式画出自己美丽的家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才能;加强相互合作的群体意识,增强热爱家乡的感情。三、重点和难点:1、集体创作,相互合作完成绘画作业。2、集体讨论绘画题材、内容绘画选取哪些有特色的景物和采用什么绘画方法。四、课前准备和作业要求:1、为学生提供绘画材料——大画纸。2、学生代色纸、各色碎布、剪刀、颜色、胶水。3、要求4—8人组成一组,用集体创作的方式画出自己生活周围环境,要求突出景物形象特征,色彩鲜明,表现形式不限,但要统一。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导学生欣赏课本图例,说明家园是我们生活、成长的地方,每人对家乡的一草一木都很熟悉,并有深厚的感情,画出来很有意义。激发学生创作兴趣。(二)、分析课本图例,启发学生讲述三幅同龄人创作的《美丽的家园》L具有什么地方特点。1.用剪贴的方法,表现了城市小朋友家居特色和少儿活动中心去活动的情景。2.用壁画的形式表现了金秋时节农村丰收的景色和农村家居的美丽风光。3.请你讲一讲自己家居周围有什么特别的景物?如小区的特色,儿童乐园、儿童活动中心、农贸市场等都可以选入画中。(三)、绘画步骤:1.构思。集体讨论绘画的题材、内容、确定选取哪些有特色的景物,有什么样的手法表现,用一人先画出大体构图。2.根据各人的长处分工绘画,各人所画的景物形象的大小、色彩和表现手法均要以总体构图为依据,通力协作,力求整体效果统一。3.选一位同学对画面作统一整理。(四)、作业要求:8人为一个创作小组,共同构思商议画面的大小(一般用横副,用全开纸3—5张合并使用,大小共同讨论确定),构图及手法表现,然后分工合作(例如有画房子,有的添树木,有的画人物……),画出当地景物特色。本课要求完成草稿。(五)、学生分组集体创作,教师辅导,出现问题时共同讨论解决。(六)、讲评草稿,共同评论能否表现家园的景色美。第二课时 本节课继续完成集体创作画《美丽的家园》,重点在于形象刻划。(一)、分析课文中的学生作品,提出用不同表现形式绘画时所要注意的事项。1.色彩画:①颜色要鲜明。②注意对比色和谐。2.线描画:注意线条疏密对比和黑白灰调子的处理。3.剪贴画:注意发挥材料质感的美,注意色彩的搭配。(二)、学生继续进行集体创作。教师鼓励学生团结合作,努力完成一幅《美丽的家园》,集体创作画,看哪一组画最好、最美。(三)、讲评作业,师生共同评议作品,请同学谈谈绘画感受。把作品展览在学校中心的地放,让全校师生共欣赏。教学反思: 第4课编花篮学习目标 1掌握编花篮的基本方法、技能,能编出一个小花篮。2了解有关插花的基本方法和形式美法则,制作一件插花作品。3养成精心制作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重难点:1掌握编花篮的基本方法、技能,能编出一个小花篮。2了解有关插花的基本方法和形式美法则制作一件插花作品。学具准备:小花篮学习方法:观察、讨论,小组合作动手制作法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1播放歌曲《编花篮》,从这首歌曲中你听到了什么?2、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分小礼物。出示一个自编的装饰精美的花篮。伴着音乐,手拎小花篮从各个方位展示给学生们看,这是老师自己动手编的。 3展示各具特色的漂亮的小花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看到这些精美的花篮,你想说些什么?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编花篮?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自己编制花篮,享受劳动的乐趣。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兴趣是学生的动力之源,此处激趣的目的就是要引起学生行为冲动,让其呈现出行为欲望。二、观察,讨论,探索新知1、师把自制的花篮每组分发一个,请学生首先从外观上观察花篮,然后动手拆花篮。要求学生自己认真观察:(1)花篮由几部分组成(2)各部分怎么做(鼓励学生细心观察大胆拆开)2、各小组讨论花篮的组成部分和制作方法。3、学生汇报观察讨论结果。 4、老师在学生汇报的在基础上小结,用课件播放编花篮的过程:花篮是由篮提手、篮沿、篮身、篮底、装饰物几部分组成,及量、剪、粘、编、卷、贴的制作过程。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探讨花篮的制作方法,并从观察中总结出编制过程,体现探究性的学习过程。注意引导学生测量篮沿、篮身、篮底、篮提手各部分,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劳动课中,体现学科间整合。三、合作享受制作快乐(放轻音乐)(一)师强调在制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1〉全班分五个小组进行评比(分设五个展示台)①制作时比一比哪个组分工合理,进展顺利。②制作后比一比哪个组作品最漂亮、最有创意。(教师要强调合作的重要性,鼓励有创意)〈2〉注意使用刀具安全性,保证室内卫生(二)制作: 1、小组同学分工制作花篮的各部分2、各部分完成后,小组合作,把它们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小花篮。3、师巡视,帮助困难生,随时参与学生的活动中去,评价学生的制作行为,鼓励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给同学们提供装饰物,让花篮更完美。(三)活动预设:学生在动手制作过程中可能:1、小组分工不合理,致使制作进度慢,师及时给予指点。2、在纸编小辫的过程中,可能出现:A一人牵绳一人编;B一人牵绳两人编;C两人相对同对编。师在巡视过程中,评价表扬C种方法,鼓励学生提高效率。3、学生在制作小辫时可能不用手编,而是用手搓小绳,这种方法比较简便,有创意,师应给予鼓励。4、学生在盘绕粘小辫时,可能出现:A固定花篮转动小辫;B手持小辫转动花篮。师鼓励生用B种方法,因为这种方法盘绕速度快些。设计意图[制作过程有分工有合作,体现自主合作的学习过程,设置五个小组激发学生劳动情趣,培养集体荣誉感。教师的参与体现师生间的互助合作关系]四、成果展示1、小组派出代表展示自己小组小花篮的最亮丽的一面,介绍制作过程。2、学生评价:说说你最喜爱的作品,要说出原因。3、同学们评选优秀作品,并请编织能手谈体会,说说劳动后的感受以及在劳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如何克服困难的。4、师生评价(1)评价最佳作品。(2)对其它作品抓住优点给予肯定。(每一个花篮的制作都有它最闪亮的一点,老师要善于发现给予肯定)(3)评出优秀作品,进行奖励 设计意图 [让学生介绍制作过程和谈劳动后的感受,实际上就是在关注劳动过程,感悟劳动情趣,也是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切入点。生生互评及教师评价充分利用了评价功能,从而规范了学生的劳动行为,对学生的热情也是一种鼓励。五、课堂小结同学们,你们觉得编织有趣吗?母亲节快到了,你想为你的妈妈做点什么吗?动手编织一个小礼物送给她吧!大胆选择编制材料,充分发挥想象力构思编制物件,你亲手的杰作,她一定会喜欢!课外举办一个“送给我最亲爱的妈妈”编织展览。设计意图 [结合生活实际,鼓励学生把课内所学知识向课外延伸,同时也给学生一个充分利用课外资源的机会,从而养成劳动习惯。教学反思: 第5课纸魔方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编纸条的基本制作方法、技能,能制作出一件编纸条作品。过程与方法:了解穿编工艺的形式美法则及构成的基本原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耐心、细致的良好工作习惯。教学重、难点:掌握编纸条的基本制作方法、技能,能制作出一件编纸条作品。课型:制作教学准备:课件、彩纸、剪刀、固体胶等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活动一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编纸条的基本制作方法、技能,能制作出一件编纸条作品。过程与方法:了解穿编工艺的形式美法则及构成的基本原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耐心、细致的良好工作习惯。教学重、难点:掌握编纸条的基本制作方法、技能,能制作出一件编纸条作品。课型:制作教学准备:彩纸、剪刀、固体胶等教学过程:一、欣赏激趣教师在课前运用“一提一压”的穿编方法,制作一件双色对比色调的编纸条作品。选用不同颜色同等长度的纸条,在作品背面将有关纬条加长,加长部分隐藏在作品背面。1.展示这件“一提一压”双色编纸条作品正面。2.教师依次拉动加长的纬条,将这件双色编纸条作品变成三色编纸条作品。3.再依次拉动加长的纬条,将这件三色编纸条作品变成四色编纸条作品。4.展示一件协调色调编纸条作品,和这件冷暖对比色调作品进行对比分析。5.完整展示一件编纸条作品的正面和背面。6.揭示课题——编纸条。二、方法探究1.学生自学教材左页的制作步骤和制作图示。2.师生讨论:(1)经条和纬条的制作有什么不同?(2)为什么经条的上下两段要相连?(3)整理作品时不粘牢纬条两端可以吗?3.学生上台尝试“一提一压”的穿编方法。三、创新探索 1.教师问:怎样让你的编纸条作品与众不同?学生自学教材右页的创新方法。2.师生讨论,小结创新方法:(1)纬条:改变纬条的材料和宽度。(2)经条:改变经条的形状和宽度,如折线形、弧线形。(3)穿编方法:改变提压数目,如两提一压或一提三压。由此作品可分为抽象类和具象类的变化。四、欣赏评价1.展开自评和互评,交流感受和体会。2.教师小结,肯定学生的制作热情,并使学生对下节课充满期待。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活动二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编纸条的基本制作方法、技能,能制作出一件编纸条作品。过程与方法:了解穿编工艺的形式美法则及构成的基本原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耐心、细致的良好工作习惯。教学重、难点:掌握编纸条的基本制作方法、技能,能制作出一件编纸条作品。课型:制作教学准备:彩纸、剪刀、固体胶等教学过程:一、思维拓展1.展示、欣赏几件不同尺寸的编纸条作品,问学生它们适合用在哪里?2.各小组之间展开讨论,并交流设想。3.教师出示一张未经装饰的贺卡用纸和一本书。师生讨论、交流,共同将编纸条作品改装、组合成贺卡、书签、包书纸等。二、创造表现1.学生之间交谈自己的创作设想。2.明确作业要求:制作一件实用的编纸条作品。3.学生自主表现,教师巡视指导。三、欣赏评析1.展示作品,欣赏评析。2.学生下位,自由欣赏他人作品,交流感受。教学反思: 第6课秦陵兵马俑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秦兵马俑的发现发掘过程,认识秦兵马俑的艺术价值。2.学习一些考古常识,提高文物保护意识,增强热爱祖国文物的观念。3.能通过调查、分析、讨论、评述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具有艺术价值的文物的了解和感受。1.师生对话师:有谁认识这个字——“俑”?它是什么意思?生: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偶像,如:陶俑、女俑等。2.导入课题1974年3月,位于秦始皇陵东侧西杨村的农民,在一片荒寂的沙石地上挖井,偶然发现了一些陶俑的残片和青铜兵器,接着轰动中国、震撼世界的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与世人见面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关注这一项气势磅礴的艺术创举。(板书课题)观察分析研究讨论1.了解考古工作的一般流程、分工以及考古工作的重要意义。(1)学生通过课件观看现代化的文物保护大厅结构,以及考古工作人员的工作场景。(2)学生讨论:大厅各处有什么性能?考古任务艰巨,队员非常辛苦。根据考古任务,可以将考古队员分成哪些工种?(3)展示铜车马的全图,并简要地演示出土的铜 车马复原的全过程,让学生体会到考古队员工作的艰辛。教师小结:考古人员发掘了许多艺术珍品,为我国文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展示出土的各种物品(1)学生讨论:这些艺术珍品分成几类?各有什么特点?(2)学生总结:有陶俑、陶马、兵器三大类。3.观察陶俑(1)学生讨论:陶俑分为哪几种?分别有什么不同的神态、服饰、姿势?(将军俑、军吏俑、武士俑、立射俑、跪射俑、骑兵鞍马俑、御手车左车右俑。)(2)分析陶俑形体结构。学生总结:陶俑由头、颈、躯干、四肢几个部分组成。课件播放中央电视台《探索与发现》栏目考古工作细节。图片展示出土的各种物品展示,让学生参观秦陵的一号坑和二号坑.重点从各个角度展示不同的陶俑。第二课时创造表现1.仿照陶俑的大体形状,学生尝试做一个陶俑。 1.学生相互评价作品,交流心得2.教师示范。(1)团泥。(2)整体捏塑脖子与头。(3)捏塑躯干和下肢。可以把躯干和下肢作为一个整体来捏。(4)把头与躯体黏结起来形成大体造型。(5)黏结上肢部分,调整陶俑的姿势,添加、刻画、装饰各部位。总结制作要点:先做大体的形状,在做细部的修饰。4.出示造型生动的陶俑作品给学生欣赏,启发学生捏制神情生动,各部分装饰精细的陶俑作品。5.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课件播放古典音乐.出示姿势不同的几种陶俑 (将军俑、跪射俑、说唱俑、歌舞俑)供学生参考。作品反馈总结拓展1.表扬制作出神情兼备的作品的学生,并展示其作品。2.观赏其他出土的艺术珍品,请学生回家后上网查询下节课相关资料。展示出土的艺术珍品。教学反思: 第7课小园艺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感受园林文化,了解园林建造的一般内容、布局方法和功能。2.能用园林知识,绘制一幅园林小景的平面设计图。3.大胆收集和利用材料制作园林小景模型,培养协作精神,提高动手能力。4.引起学生对自然、绿色、环境的关注,增强对园林的审美意识和环保意识。导人新课揭示课题直入主题同学们,园艺师是园林艺术的建设者,在学校、在街头、在社区,甚至在家里,我们都见到过许多大小不一、各式各样的花园、公园等园林景观,请问在座各位“小园艺师”,你对所见的哪一处园林景观印象最深?请你介绍给我们大家。人们为什么要使用这么多地域空间造园呢?在《我们的祖国是花园》的音乐声中,把学生带入新课学习。教师小结园林景观是人们生活中心灵的栖息场所。现代人对于公共空间的建设投以越来越多的关注,它给紧张生活的人们提供了放松身心的环境。人们从对自然环境的依赖中,懂得了健康的生活方式需要新鲜的空气、阳光和活动空间,懂得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环境,保护自然。第二课时园林景观又是先进文化的载体,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阵地。因此,我们不仅要学会建设它,还要学会去欣赏它,保护它。爱护园林景观,保护公共环境是我们的神圣职责。欣赏引导师生共同欣赏一组园林图片,在欣赏中,我们扩大眼界,积累素材,思考园林设计的一般内容和布局方式。互动交流在学生讨论中,师生共同归类总结。一般内容:山石:假山、石碑、石柱、雕塑,水:水池、小溪、喷泉,树木花草:独立大树、成行小树、成片的小灌木造型。路桥:石桥、木桥、直路、弯道、梯,建筑、配景:亭子、走廊、路灯、坐椅。布局方式:中轴对称式、散点分列式、点线面结合。板书要点示范提示1.设计一幅园林全貌的平面图,须采用俯视图画法。2.先总体布局,后局部细画,注意近大远小,3.先画近景,后画远景,注意画出一定立体感。 自主创作1.自主选择为学校或为社区绿化地设计规划图。2.注意要新颖独特,有创意。3.可以为自己设计的园林命名。评价活动1.互相观摩。2.学生互评,说说同学的作品中一个突出的优点或最有创意的地方。教学反思: 第8课田间的精灵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用多种色彩描绘田野;2、能力目标:记忆、想象能力和以线布局以色构成的表现力;3、情义目标:体验线与色有机结合的造型乐趣,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二、学习内容:本课属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体验各种绘画工具和不同材料的使用效果(水笔的流畅,油画棒的厚重),尝试使用各种线条、形状和色彩进行绘画表现活动,借助色彩表达自己的想法:能流畅稳定地画出较长的线条,进行随意交织的布局划分;认识常用的颜色,在划分的各区域中涂画田地的色彩,表现出一片想象中的田野。三、学习重点:认识颜色,用各种颜色涂画出一片田野。四、学习难点:1、流畅的运用曲线或直线交织出田地;2、运用各种颜色效果表现出不同的田地。五、教学准备:水彩笔、油画棒、展示板六、教学程序:(一)线线交织,构成田野:1、我们把画纸想象成一片肥沃的土地,现在熊老师牵着大家在这画纸上散步,我们随意的走着,踩出了一条弯弯曲曲的田间小路,再从另一个方向走一走?三条路,把这片土地分成了好多块田地了,这几块太大了点,谁能画条小路再分一下?谢谢你,又多了几块地了。2、现在我们换一种走法,在这片更广阔平整的土地上,我们快速的直直的开垦农田,老师快速示范用直线分割田地。请一位喜欢直线的同学帮我再分分。(二)色彩认知,参观田野:有了这么多田地,种点啥呢?1、我们来向农民伯伯学习学习。农民伯伯说要先要考考大家——知识抢答。(课件出示几种代表性的田地)认识它吗?是什么颜色的?1)、这几块田是什么颜色的?是什么田?——蓝色,刚刚插秧的水田。2)、这是什么颜色?生长的是什么?——绿色,没有成熟的水稻3)、这一片呢?——橙色,成熟的水稻4)、这是什么颜色?——棕色的土壤。5)、这个呢?——油菜花、红高粱、紫云英,这些都是田里的庄稼,没想到有这么多颜色!2、现在农民伯伯请我们坐飞机,去参观他们耕耘的田野,出发吧!你最喜欢哪块田野?为什么?(三)启发想象,涂画田野:看完了农民伯伯的田野,农民伯伯也想看看我们小朋友心中的田野,那我们的田野里种些什么呢,是什么颜色的?我们一起来试试。 1、师生共同尝试大片涂色(哪里也种这个呢?)、线条排列(新翻的土壤也可以用波浪线)、点点播种(表现苗、花、果子)、颜色叠加(色彩更丰富)等方法画出几片田野。2、这几片中间还留了一块画什么颜色好呢?相邻的颜色要有变化。3、如果你想还可以在一个田里画个田野守护精灵或者是收割机、稻草人、谷仓。(四)欣赏范作,明确目标:1、看看小朋友的画作,他们希望的田野是什么样子。2、作业要求:线线交织、块块涂色,画出一片心中的田野。(五)学生作业,巡行指导(六)展评作业,在歌声中结束本课。(制作“希望的田野”展示板)看到这么美丽充满希望的田野,农民伯伯忍不住要唱一首田间小调了,我们来听一听,学一学。教学反思: 第9课生命的甘露学习目标:1.了解地球水资源现状认识水对生命的重要作用。2.养成学生在生活中关心水资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3.学习并设计保护水的招贴画。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节水和环保意识,尝试设计招贴画。教学难点:招贴画创意设计。教学思路:水是生命的基础,它不仅关系到人类生活的质量,还影响到人类的生存能力。所有的自然生物几乎都是从水中生出来的。没有了水,生命就会终结。90年代以来,世界淡水资源日渐短缺,污染日益严重,全球生态失衡,气候紊乱,暴雪、干旱,地震频发,灾难愈演愈烈,人类作为地球上最大的资源收益者也是最大的破坏者,在索取的同时是不是也该进行一番反思,反思我们的行为,我们为地球做了哪些有意义的事?所以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不仅是注重了美术技能与技巧的学习和训练,更重要是培养学生爱护地球资源,节约用水的意识。希望节约用水不再是一句苍白无力的口号。我想,如果一节课下来,学生对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依然淡漠、无动于衷,就算他们画出很好的作品也是没用的,因为美,不仅需要创造发现,更需要珍惜保护。所以,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节:教学过程环节一:情境创设出示课题:生命的甘露众所周知,水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水资源相对充足的地方,人们很难想象,没有水的情景,那么今天就让事实告诉我们,如果没有了水,人类将面临何种绝境。课件播放我国西南地区干旱造成的可怕景象让学生观看。【意图:从介绍学生还不太关注的西南旱情现状开始授课。课件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向学生展示西南缺水造成的可怕景象,灾区人们悲伤无助的表情配上伤感的音乐以期达到震撼学生心灵的效果,使学生深入认识生命与水的重要关系。】环节二:预习反馈1.出示问题:地球差不多都被水包裹着,为什么又缺水呢?我们怎样来节约用水?怎样才能让更多的人都来保护和爱惜水?【意图:学生针对在网上查的地球水资源资料进行回答,用自己亲自收集的资料说服自己,明白水资源问题是当前急需关注和解决的问题,有了深入认识和感受就会有保护和爱惜水的强烈愿望:呼吁和倡导他人也加入节水护水的行列。污水、缺水已成事实;那么怎样做才算保护节约了水呢。通过启发和引导使学生明白,生活中哪些方面是可以节约用水的,只有弄明白如何节水,设计制作就好办了。】环节三:探究方法为让更多的人爱惜和节约水,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设计招贴画。1.出示学习要求: 欣赏课本中的三幅招贴画,说说作品各表现了什么内容。找一找作品的相同特点,试着总结招贴画由那几要素组成。【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小结招贴画的一般格式要求:①.主题与画面要明确、醒目、新颖,具有视觉冲击力,使人看着明白。②.主题一般用文字口号来强调,简洁、通顺、突出。可用拼音或字母加以标示、装饰2.出示两幅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一幅完整,一幅不完整)哪幅是真正的招贴画?师生交流,教师结合图片进行讲解示范。【意图:通过对错鉴别,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招贴画特点,对招贴画的基本构成要素加深印象。】环节四:自主设计1.出示作业要求:拿起我们的画笔,设计一幅招贴画,以无声的呐喊唤醒那些沉睡的心灵——珍惜生命甘露,保护生命之源!2.出示设计提示和参考如果没有了水,破坏了水资源,田地将会?江河将会?大自然将会?天上的飞鸟会?水生物又会?人类将?……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角度进行设计。【意图:保护水资源是一个广泛而抽象的主题,要用招贴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还是不容易的。所以,给学生一些指向性的提示,使其有内容可画。参考资料的出示,为的是拓宽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也为造型能力弱的学生提供了参考,减轻了学生的畏难情绪。】环节五:评价交流展示部分学生作业,师生评价交流。【意图:因为本课课时安排是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构思并绘制草图。所以评价交流不宜太长,只选择典型的作业和创意新颖的作品讲评,总结优缺点,使学生在下节课的作业中完善自己的构思,并尽量避免或改正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教学反思: 第10课艰苦岁月一、学习目标1、了解美术与情感,美术与时代,美术与历史等方面的关系,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美术的社会功能。2、用美术语言描述美术作品。3、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情感。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革命历史题材美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分析难点:革命历史题材美术作品的人文内涵。学习目标:学会用美术语言描述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教学重难点:学会分析美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及人文内涵。课前准备:(学生)美术常规课本(教师)相关图片三、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1)出示三幅巨大的汉白玉浮雕《虎门销烟》《抗日游击战》《胜利渡长江解放中国》。问:“你能说出这几幅雕塑各自表现什么历史事件?”教师简要讲述,带动学生对历史革命的红色情绪,引入新课《红色记忆》。2、深入理解1)放映《开国大典》视频,引导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再放映历史照片中的《开国大典》,影视剧中的《开国大典》,最后引入董希文创作的油画作品《开国大典》。2)举例分析《开国大典》,教师引导学生用美术语言分析作品。构图上:(1)左实右虚(2)主体人物突出色彩上:(1)西方油画和中国传统工笔重彩结合(2)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绘画3)引导学生自主尝试从色彩,构图等方面去欣赏《启航》、《占领总统府》4)将三幅作品结合,提问这三幅画的视觉中心在哪里?画家为何这么处理?引导学生思考整理革命历史题材美术作品的基本创作内容,创作手法,并强调作品中要突出重点,强化视觉中心。3、分析讨论,层层深入1)放映《太行山铁壁》《狼牙山五壮士》问:画家采用了什么样构图?画面产生什么气氛?对人塑造又产生哪些影响?2)放映《支柱》《艰苦岁月》问艺术家为何会选择这样的场景表现战争,你可体会艺术家的独具匠心的创作么?引导学生从作品的构图、情感、题材去分析作品。4、欣赏评述通过《母亲》和《血衣》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综合评述的方法。第11课劳动最光荣 一、学习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人物在劳动中的动态美,激发热爱劳动的情感。2.了解劳动时的动态规律,初步学习画人物动态的方法。3.在创作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表现能力。二、设计思路三、重点难点重点:学习人物动态的画法。难点:劳动场景的美感表现。四、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课前准备(学生)记号笔、油画棒、水粉画颜料等(教师)有关劳动场景的课件资料等教学过程一、音乐导入,回忆交流1.教师用录音机播放《劳动最光荣》的音乐,展示各行各业人们辛勤工作的画面。启发学生:(1)你们平时都参加过哪些劳动?需要使用哪些工具?当时的心情怎样?(2)学生回忆并交流。2、人类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劳动人民辛勤劳作,大家通过劳动创造出举世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劳动是最为光荣。出示课题《劳动最光荣》。二、欣赏感受,研究体验1.欣赏作品《夯歌》。师生讨论:(1)作品中的人物在干什么?(2)画中人物的具有怎样的心情?你从哪些方面看出来的?(3)整张画给你怎样的感受?2.教师小结:在劳动时常常产生最典型和最美丽的动作瞬间。许多画家就是捕捉那最美的片刻,创作出了充满劳动激情和快乐的绘画作品,让人感受到劳动时有规律、有节奏的动态美。3.研究体验。(1)动作模拟。请部分同学模拟《夯歌》作品中人物动作。其他同学观察分析身体各部位的变化,寻找规律。头部仰府如何变化?身体摆动如何变化?手臂起伏如何变化?教师结合图片以及学生表演,用简笔画画出人的基本动态,把握动态线。(2)尝试练习。小组内同学表演一个动作,其他同学观察并用动态线表现人物动作。比如一个小组的活动:一个学生来模仿平时拖地板的动作。观察:这位同学在拖地板的时候,他的身体有哪些变化?头怎样变化?(看地下了。)身体怎样变化?(有点弯曲。)手怎样变化?(一个上一个下。) 脚如何变化?(前后分开了。)小组成员用简笔画画出人的基本动态,把握动态线。(3)交流作品。生活中我们还可以画哪些动作?画这些动作的时候身体各个部分又是怎么样的呢?教师小结:任何动态都有他的动态特点,头、躯干和四肢之间相互配合,发生位置关系。人在活动时都有身体的活动趋向,从而身体产生了不同趋向的线,这就是动态线。绘画时抓住表现出动态趋向的动态线,就很容易表达动态。三、尝试练习。(1)作业要求:用记号笔尝试描绘单个人物劳动的动态。(2)提出建议:人体活动时肩胛线和骨盆线倾斜呈相反状,可以参考书中的动态线范例。四、作品交流。展示学生作品,师生共同评价。第二课时课前准备(学生)记号笔、油画棒、水粉画颜料等(教师)有关劳动场景的课件资料等教学过程一、表扬作品,点明题意师生共同点评上节课学生作品。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我们爱劳动》二、欣赏名作,感受场景中的劳动1.用录音机播放大师作品《拾穗者》劳动源自于生活,在18世纪的法国就有一个叫米勒的画家非常喜欢画劳动题材的作品,出示作品《拾穗者》。(1)这是一个怎样的季节?什么时候的场景?(2)画中人物在干嘛?你从从那些地方看出来的?(3)周围的环境告诉我们什么?教师帮助解读《拾穗者》:画中描写了一个农村中最普通的情景:秋天,金黄色的田野看上去一望无际,麦收后的土地上,有3个农妇正弯着身子十分细心地拾取遗落的麦穗,以补充家中的食物。我们虽然看不清这3个农妇的相貌及脸部的表情,但画家却将她们的身姿描绘有古典雕刻一般庄重的美。3个农妇的动作,略有角度的不同,又有动作连环的美,好像是一个农妇拾穗动作分解图。扎红色头巾的农妇正快速地拾着,另一只手握着麦穗的袋子里那一大束,看得出她已经捡了一会了;扎蓝头巾的妇女已经被不断重复的一上一下弯腰动作累坏了,她显得疲惫不堪,将左手撑在腰后,来支撑身体的力量;画右边的妇女,侧脸半弯着腰,手里捏着一束麦子,正仔细巡视那已经拾过一遍的麦地,看是否有漏捡的麦穗。画面上,画家使用了迷人的暖黄色调,红、蓝两块头巾那种沉稳的浓郁色彩也融化在黄色中,整个画面安静而又庄重,牧歌式地传达了米勒对农民艰难生活的深刻同情,对农村生活的特别挚爱。 教师小结:选择劳动中最典型的动作和周围的环境可以使画面达到传神的效果。2.用课件播放大师作品《夯歌》你从作品中感受到怎样的氛围?说说你的感受。教师帮助解读作品,表现了改革开放初期人民挖完路夯平的画面,表现出了当时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心理非常高兴的场景。教师小结:通过欣赏大师们的作品,我们发现可以通过表现人物的动态、表情以及周围的场景渲染,可以表现劳动中人物的情感以及画家的思想。三、同龄作品欣赏展现其他小朋友的作品。我们一起来看看别人小朋友的画,他们是怎么来表现劳动场景的呢?(1)作品是抓住劳动中哪些最典型的动作和环境来表现主题的?(2)作品采用了什么表现方法?(3)你认为这些作品哪些地方处理得特别好?教师小结:看了这么多其他同学的作品,他们把人物画有趣了,画生动了,关键在于抓住人物的典型动作,并充分利用环境烘托人物。四、学生作业1.在上节课的基础上,给自己画的人物添加一个动人的背景,还可以多添加几个人物。2.也可以重新创作,通过色彩、场景、人物动态表现一个劳动场面。五、作业展示展现优秀的作业,说说我画得最棒的地方。教学反思: 第12课废物新用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并在此基础上搜集各种废旧材料。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各种废旧材料加工成各种物品。3.通过制作,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评价建议1.是否在课前仔细观察了物体的颜色,外形收集了相关废旧材料。2.能否合理利用废旧材料进行组合和创造,制作立体造型。3.能否体会到变废为宝和保护环境的乐趣。4.能否在活动结束后进行合理的回收和整理。5.在美术教学在如何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物的研究。6.如何合理运用各种材料开发新的教学内容的研究。教学活动过程第一课时活动一1.启发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并能对各种物体的外形,颜色等特征进行简单的描述。2.师生共同收集各种废旧材料,如旧挂历,易拉罐,吸管等。活动二:引导学生在上节课的基础上,更仔细地观察各种物体,根据其外形,颜色等,讨论用那些废旧材料可以将它表现出来,并使其具有立体感。可适当分析几种物体的立体造型,示范几种基本制作方法,如卷,插,支撑等,教师还可通过半立体的圆等较特殊的立体造型,让学生领会多种立体造型表现法。活动三:“奇思妙想阶段”,启发深长在现有事物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打破物体的原有形态,充分发挥身边废旧材料的作用,进行组合或创造,制作一伯立体的工艺品。“情感升华阶段”,引导学生懂得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制作出立体的工艺品来美化身边的环境,是一个一举两得的环保好方法。收拾与整理作业完成后,应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先回收可再利用的材料,再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来整洁。课后拓展1.我们是否可以用更多的材料的方法来表现各种物体的立体造型。2.在生活在,我们应仔细观察,将各种废旧材料变废为宝。札记:我向学生们展示了历届学生们用废旧材料制作的工艺品,孩子们看得目瞪口呆。我告诉他们这也是三年级的同学做的,只要肯动脑,你们会做出更好的。受到了鼓励,孩子设计的思路非常广,效果图画得很好。我很庆幸自己积攒了这么多的学生作品,这些积累工作永远有效。 第二课时活动一:1、同学们,这件工艺品漂亮吗?(漂亮)2、这件工艺品表现的是什么形象?(人物)3、你们能不能看出这件工艺品是用什么做成的?[可让学生用手摸一摸][学生小结] 那么,这些材料是从哪里来得呢?[学生自由猜]小结:这么精美的工艺品都是用一些废弃物做成的。活动二:1.材料展示:在平日的生活中很多物品用旧之后都会被我们丢弃掉,你能举例来说一说吗?[学生交流]你今天都带来了哪些废旧物品?[学生展示]2.分析:我们来看一看这些废弃物都是什么形状?都有哪些颜色?[分析造型与色彩]3.构思练习[讨论形象的组合与材料的选择]出示几样大小不同的废弃物,请学生进行联想并把自己的想法画一个简单的草图。交流构思情况,并提出自己的意见。[鼓励学生大胆的谈出自己的感想][出示形象]谁来帮老师设计一下,这个形象的每一步我都该选择哪些材料最合适?[学生交流并可以动手来试一试][鼓励学生大胆去研究、试验]。4.制作步骤通过刚才的交流你是否也能将自己手中的废弃物来设计一下使其变废为宝呢?我们应该按照怎样的步骤去进行制作呢?请同学们分组交流拿出制作方案来。 请学生进行小结。5.欣赏课本中就有许多运用废旧材料进行制作的工艺品,请大家来欣赏一下,看有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小结:我认为在这些工艺品中一些小的装饰运用的十分巧妙,真实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我们都可以运用什么材料来做小的装饰呢?[学生交流]。活动三:我要开一个工艺品商店,我这个工艺品商店出售的可不是一般的工艺品,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用废弃物来制作而成的。而你们就是这些作品的设计师,好,就请大家快动手吧。学生可以自由组合几个人完成一件作品。能力弱的同学可以进行临摹制作,也可以制作的形象简单。[放音乐]小结:今天是我们工艺品商店开业的日子,请大家来当顾客选择你最喜欢的工艺品。札记:评价时我说:“如果不知道我真不相信这些工艺品是利用废弃物制作而成的,由此可见每一样东西只要我们能留意加以精心的设计就能将其变废为宝。” 这句有些夸大事实的话学生却很爱听,因为老师肯定了他们的努力。所以说,有时教师的一句话,可能成为促进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催化剂,也可能成为毁灭剂。
简介:教学设计学年度:2022–2023学年度科目:美术年级:六(1)班教师:李心愿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即将升入中学,他们对美术这一学科了解的相对较多,有的学生对美术有着相当的兴趣,动手的能力较强。但据了解这个班的学生学习态度不够好,因此在课堂上免不了用新颖的手法,自身过硬的基本功来吸引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对美术活动一定的兴趣,从而感受美术所带来的乐趣。这样才能了解更多的美术知识,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二、教材分析教材的课目编制以《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为依据,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养成,满足学生不断发展的需要,体现人文关怀,关注学生长期的健康成长。本教材的选择组织方面,注重学生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成长的需要,描述视觉审美的丰富含意,注意学习过程中对美术活动的多角度的体验和尝试,注重学习内容的知识综合,利用不同类别、不同层面的知识综合,使学科内、学科间的综合效应得到加强,学习目标和评价标准也做了一些控制,专业要求力求降低,综合能力则相对具体。 本册教材的课目是单元设课,每一课目即为一个单元。教材分为12个单元,各单元后设置了“学生作业”“学习屋” 等栏目,既保证了课堂教学主体内容的完整性,又提供了学习的完善和迁移途径,还可根据学校当地实际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相关的课程,满足学生深入学习的愿望和要求,鼓励学生在课外通过不同的方法、途径开展相关的美术学习活动。三、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2、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促进学生的智力和才能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发展学生的形象记忆力、想象力、手工制作能力。3、了解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灵活的掌握对造型、色彩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渗透人文。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难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五、教学措施1.认真学习美术新课标、认真备课,处理好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能力教育、能力培养和双基训练的关系。在传授双基、培养能力过程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2.改进学习、教学方法,从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研究“教”和“学” 的方法,充分运用视觉形象,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巩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并逐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3.坚持学习,做到深入钻研教材,抓基础,制作好范画,手工范品及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即使进行直观教学。4.加强个别辅导,抓好课堂巡回辅导的环节,认真的帮助学生解决练习中的具体问题。推荐成绩优秀的学生参加课外美术兴趣小组活动,使他们得到更大的提高。5.关心美术教学的改革和发展,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实验,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六、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本书共12课,每周一节课,共19课时)课序课题课时第一课我们去旅行第二课光影变幻第三课美丽家园第四课编花篮第五课纸魔方第六课秦陵兵马俑第七课小小园艺师第八课田间的精灵第九课生命的甘露第十课艰苦岁月 第十一课劳动最光荣第十二课废物新用新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一课我们去旅行学习目标:1.根据假定的旅行情境,画一画自己的旅行物品,并以旅行包为主体,把它与其他生活用品一起合理安排在画面之中。2.能根据客观物象的内在结构、比例,用流畅的线条塑造旅行用品。3.善于收集整理资料,能用文字、图像形式记录、整理旅行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4.能运用简单的平面设计的形式原理,集体合作制作一个集锦本。5.在有趣的美术活动中,寻访自然美景,了解社会历史、文化渊源,探究世界奥秘,激发热爱生活、艺术的情感。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1.教师讲自己亲身经历的旅行笑话,说明旅行前物质准备的重要性2.学生说说自己最希望到哪里去旅游。3.细心思考出行前的物质准备。根据当地的天气、地理环境、自己的生活需要进行准备(例女百:路线图、备忘录、衣服、雨伞、洗漱用品、零食、药品、钱、照相机等)。展示要准备的物品二、观赏背包1.出示背包,引导观察、思考:(1)旅行使用的包应该有哪些功能、样式?(2)这些产品的结构、材质、构成、各部分的比例是怎样的?2.了解背包的结构。(1)背包的结构:圆柱体、圆球体、立方体、三角锥体。(2)构成:功能袋、背带、拉链、装饰图案。(3)材质:皮革、帆布、尼龙布料、普通布料。(4)样式:手提、肩挂、背负、一个功能袋、多个功能袋组合、附件、纽扣。展示不同种类的包1.旅行包2.会议、公务包3.购物的手袋4.时装包5.书包 展示背包的结构、构成、材质、样式三、绘画指导1.教师示范画背包,学生总结步骤、方法。2.小结表现方法:(1)抓住背包的外形特点与哪种立体形相近。(2)从不同角度观察背包。(3)表现背包的背带、拉链等细节。(4)添画生活用品,学生做教材中的小训练。出示步骤:背包摄影图片—-背包的剪影—-与背包近似的立体形—-背包的线描作品—-添加生活用品四、作品欣赏1.欣赏学生作品。2.分析学生作品的成功和不足之处。(1)背包的形体画得比较准确,构图大方。(2)线条流畅,有疏有密。(3)注意了细节描绘。(4)生活用品的摆放有紧有松、有前有后、有大有小。展示学生作品五、学生作业1.学生自由摆放自己的书包和水壶。2.学生进行观察性绘画。出示作业要求六、评析交流1.学生作业展示2.学生自主介绍自己的作品。3.教师布置学生收集活动二的学习资料。教学反思: 第2课光影变幻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光影变幻下形体的明暗、层次感的皴线方法和形体空间的造型能力,探索光影下的各种美妙效果。2、感受明暗的深浅、强弱、浓淡,增进对形体美的审美体验。3、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探索美的精神和创造美的能力。导入课题1.展示色彩斑斓的光影图片《热闹的船舶交易市场》、《玻璃杯》。2.揭示课题——《光影变幻》。出示画家名作以及优秀的摄影图片《热闹的船舶交易市场》、《玻璃杯》。揭示《光影变幻》的课题。尝试表现探究方法1.提出思考,观察图片上的物体存在着哪些明显的明暗变化,怎样用线条来表现明暗效果。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倾听,参与讨论。3.交流讨论结果,教师板书:用笔轻则淡、重则浓;线条疏则弱、密则强。4.学生尝试用铅笔皴线。 板书,图片、铅笔、纸等。深入感知巧妙联想1.教师引导学生联想有一些什么样的几何形。2.小组讨论:你会想像画出哪些几何形,并如何重叠、穿插。3.以小组开火车的形式,学生轮流上台画一个几何形,并组成完整画面。画板、铅笔、画纸及轻音乐。赏析作品第二课时拓展思路1.讨论评议:请大家一起评议这幅集体创作的作品 哪些地方好,哪些地方不好?记录评分记录卡。2.发散思维:生活中变化着的几何形和明暗变化的效果。作品、评分记录卡。表现创作总结评价1.学生独自创作一幅作品,画一组几何图形,运用铅笔皴线的方法,想像画出几何形的明暗效果,表现层次感。评析作品:完成创作的同学将作业贴至展示板后可自由欣赏各组作业,与身边的同学说一说、评一评。2.教师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精心绘画,赞扬学生的大胆表现。展示板、作业,播放轻音乐。教学反思: 第3课美丽家园一、学习目标:让学生通过对周围景物的观察、记忆和想象,用集体讨论、集体创作的方式画出自己美丽的家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才能;加强相互合作的群体意识,增强热爱家乡的感情。三、重点和难点:1、集体创作,相互合作完成绘画作业。2、集体讨论绘画题材、内容绘画选取哪些有特色的景物和采用什么绘画方法。四、课前准备和作业要求:1、为学生提供绘画材料——大画纸。2、学生代色纸、各色碎布、剪刀、颜色、胶水。3、要求4—8人组成一组,用集体创作的方式画出自己生活周围环境,要求突出景物形象特征,色彩鲜明,表现形式不限,但要统一。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导学生欣赏课本图例,说明家园是我们生活、成长的地方,每人对家乡的一草一木都很熟悉,并有深厚的感情,画出来很有意义。激发学生创作兴趣。(二)、分析课本图例,启发学生讲述三幅同龄人创作的《美丽的家园》L具有什么地方特点。1.用剪贴的方法,表现了城市小朋友家居特色和少儿活动中心去活动的情景。2.用壁画的形式表现了金秋时节农村丰收的景色和农村家居的美丽风光。3.请你讲一讲自己家居周围有什么特别的景物?如小区的特色,儿童乐园、儿童活动中心、农贸市场等都可以选入画中。(三)、绘画步骤:1.构思。集体讨论绘画的题材、内容、确定选取哪些有特色的景物,有什么样的手法表现,用一人先画出大体构图。2.根据各人的长处分工绘画,各人所画的景物形象的大小、色彩和表现手法均要以总体构图为依据,通力协作,力求整体效果统一。3.选一位同学对画面作统一整理。(四)、作业要求:8人为一个创作小组,共同构思商议画面的大小(一般用横副,用全开纸3—5张合并使用,大小共同讨论确定),构图及手法表现,然后分工合作(例如有画房子,有的添树木,有的画人物……),画出当地景物特色。本课要求完成草稿。(五)、学生分组集体创作,教师辅导,出现问题时共同讨论解决。(六)、讲评草稿,共同评论能否表现家园的景色美。第二课时 本节课继续完成集体创作画《美丽的家园》,重点在于形象刻划。(一)、分析课文中的学生作品,提出用不同表现形式绘画时所要注意的事项。1.色彩画:①颜色要鲜明。②注意对比色和谐。2.线描画:注意线条疏密对比和黑白灰调子的处理。3.剪贴画:注意发挥材料质感的美,注意色彩的搭配。(二)、学生继续进行集体创作。教师鼓励学生团结合作,努力完成一幅《美丽的家园》,集体创作画,看哪一组画最好、最美。(三)、讲评作业,师生共同评议作品,请同学谈谈绘画感受。把作品展览在学校中心的地放,让全校师生共欣赏。教学反思: 第4课编花篮学习目标 1掌握编花篮的基本方法、技能,能编出一个小花篮。2了解有关插花的基本方法和形式美法则,制作一件插花作品。3养成精心制作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重难点:1掌握编花篮的基本方法、技能,能编出一个小花篮。2了解有关插花的基本方法和形式美法则制作一件插花作品。学具准备:小花篮学习方法:观察、讨论,小组合作动手制作法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1播放歌曲《编花篮》,从这首歌曲中你听到了什么?2、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分小礼物。出示一个自编的装饰精美的花篮。伴着音乐,手拎小花篮从各个方位展示给学生们看,这是老师自己动手编的。 3展示各具特色的漂亮的小花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看到这些精美的花篮,你想说些什么?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编花篮?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自己编制花篮,享受劳动的乐趣。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兴趣是学生的动力之源,此处激趣的目的就是要引起学生行为冲动,让其呈现出行为欲望。二、观察,讨论,探索新知1、师把自制的花篮每组分发一个,请学生首先从外观上观察花篮,然后动手拆花篮。要求学生自己认真观察:(1)花篮由几部分组成(2)各部分怎么做(鼓励学生细心观察大胆拆开)2、各小组讨论花篮的组成部分和制作方法。3、学生汇报观察讨论结果。 4、老师在学生汇报的在基础上小结,用课件播放编花篮的过程:花篮是由篮提手、篮沿、篮身、篮底、装饰物几部分组成,及量、剪、粘、编、卷、贴的制作过程。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探讨花篮的制作方法,并从观察中总结出编制过程,体现探究性的学习过程。注意引导学生测量篮沿、篮身、篮底、篮提手各部分,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劳动课中,体现学科间整合。三、合作享受制作快乐(放轻音乐)(一)师强调在制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1〉全班分五个小组进行评比(分设五个展示台)①制作时比一比哪个组分工合理,进展顺利。②制作后比一比哪个组作品最漂亮、最有创意。(教师要强调合作的重要性,鼓励有创意)〈2〉注意使用刀具安全性,保证室内卫生(二)制作: 1、小组同学分工制作花篮的各部分2、各部分完成后,小组合作,把它们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小花篮。3、师巡视,帮助困难生,随时参与学生的活动中去,评价学生的制作行为,鼓励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给同学们提供装饰物,让花篮更完美。(三)活动预设:学生在动手制作过程中可能:1、小组分工不合理,致使制作进度慢,师及时给予指点。2、在纸编小辫的过程中,可能出现:A一人牵绳一人编;B一人牵绳两人编;C两人相对同对编。师在巡视过程中,评价表扬C种方法,鼓励学生提高效率。3、学生在制作小辫时可能不用手编,而是用手搓小绳,这种方法比较简便,有创意,师应给予鼓励。4、学生在盘绕粘小辫时,可能出现:A固定花篮转动小辫;B手持小辫转动花篮。师鼓励生用B种方法,因为这种方法盘绕速度快些。设计意图[制作过程有分工有合作,体现自主合作的学习过程,设置五个小组激发学生劳动情趣,培养集体荣誉感。教师的参与体现师生间的互助合作关系]四、成果展示1、小组派出代表展示自己小组小花篮的最亮丽的一面,介绍制作过程。2、学生评价:说说你最喜爱的作品,要说出原因。3、同学们评选优秀作品,并请编织能手谈体会,说说劳动后的感受以及在劳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如何克服困难的。4、师生评价(1)评价最佳作品。(2)对其它作品抓住优点给予肯定。(每一个花篮的制作都有它最闪亮的一点,老师要善于发现给予肯定)(3)评出优秀作品,进行奖励 设计意图 [让学生介绍制作过程和谈劳动后的感受,实际上就是在关注劳动过程,感悟劳动情趣,也是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切入点。生生互评及教师评价充分利用了评价功能,从而规范了学生的劳动行为,对学生的热情也是一种鼓励。五、课堂小结同学们,你们觉得编织有趣吗?母亲节快到了,你想为你的妈妈做点什么吗?动手编织一个小礼物送给她吧!大胆选择编制材料,充分发挥想象力构思编制物件,你亲手的杰作,她一定会喜欢!课外举办一个“送给我最亲爱的妈妈”编织展览。设计意图 [结合生活实际,鼓励学生把课内所学知识向课外延伸,同时也给学生一个充分利用课外资源的机会,从而养成劳动习惯。教学反思: 第5课纸魔方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编纸条的基本制作方法、技能,能制作出一件编纸条作品。过程与方法:了解穿编工艺的形式美法则及构成的基本原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耐心、细致的良好工作习惯。教学重、难点:掌握编纸条的基本制作方法、技能,能制作出一件编纸条作品。课型:制作教学准备:课件、彩纸、剪刀、固体胶等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活动一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编纸条的基本制作方法、技能,能制作出一件编纸条作品。过程与方法:了解穿编工艺的形式美法则及构成的基本原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耐心、细致的良好工作习惯。教学重、难点:掌握编纸条的基本制作方法、技能,能制作出一件编纸条作品。课型:制作教学准备:彩纸、剪刀、固体胶等教学过程:一、欣赏激趣教师在课前运用“一提一压”的穿编方法,制作一件双色对比色调的编纸条作品。选用不同颜色同等长度的纸条,在作品背面将有关纬条加长,加长部分隐藏在作品背面。1.展示这件“一提一压”双色编纸条作品正面。2.教师依次拉动加长的纬条,将这件双色编纸条作品变成三色编纸条作品。3.再依次拉动加长的纬条,将这件三色编纸条作品变成四色编纸条作品。4.展示一件协调色调编纸条作品,和这件冷暖对比色调作品进行对比分析。5.完整展示一件编纸条作品的正面和背面。6.揭示课题——编纸条。二、方法探究1.学生自学教材左页的制作步骤和制作图示。2.师生讨论:(1)经条和纬条的制作有什么不同?(2)为什么经条的上下两段要相连?(3)整理作品时不粘牢纬条两端可以吗?3.学生上台尝试“一提一压”的穿编方法。三、创新探索 1.教师问:怎样让你的编纸条作品与众不同?学生自学教材右页的创新方法。2.师生讨论,小结创新方法:(1)纬条:改变纬条的材料和宽度。(2)经条:改变经条的形状和宽度,如折线形、弧线形。(3)穿编方法:改变提压数目,如两提一压或一提三压。由此作品可分为抽象类和具象类的变化。四、欣赏评价1.展开自评和互评,交流感受和体会。2.教师小结,肯定学生的制作热情,并使学生对下节课充满期待。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活动二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编纸条的基本制作方法、技能,能制作出一件编纸条作品。过程与方法:了解穿编工艺的形式美法则及构成的基本原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耐心、细致的良好工作习惯。教学重、难点:掌握编纸条的基本制作方法、技能,能制作出一件编纸条作品。课型:制作教学准备:彩纸、剪刀、固体胶等教学过程:一、思维拓展1.展示、欣赏几件不同尺寸的编纸条作品,问学生它们适合用在哪里?2.各小组之间展开讨论,并交流设想。3.教师出示一张未经装饰的贺卡用纸和一本书。师生讨论、交流,共同将编纸条作品改装、组合成贺卡、书签、包书纸等。二、创造表现1.学生之间交谈自己的创作设想。2.明确作业要求:制作一件实用的编纸条作品。3.学生自主表现,教师巡视指导。三、欣赏评析1.展示作品,欣赏评析。2.学生下位,自由欣赏他人作品,交流感受。教学反思: 第6课秦陵兵马俑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秦兵马俑的发现发掘过程,认识秦兵马俑的艺术价值。2.学习一些考古常识,提高文物保护意识,增强热爱祖国文物的观念。3.能通过调查、分析、讨论、评述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具有艺术价值的文物的了解和感受。1.师生对话师:有谁认识这个字——“俑”?它是什么意思?生: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偶像,如:陶俑、女俑等。2.导入课题1974年3月,位于秦始皇陵东侧西杨村的农民,在一片荒寂的沙石地上挖井,偶然发现了一些陶俑的残片和青铜兵器,接着轰动中国、震撼世界的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与世人见面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关注这一项气势磅礴的艺术创举。(板书课题)观察分析研究讨论1.了解考古工作的一般流程、分工以及考古工作的重要意义。(1)学生通过课件观看现代化的文物保护大厅结构,以及考古工作人员的工作场景。(2)学生讨论:大厅各处有什么性能?考古任务艰巨,队员非常辛苦。根据考古任务,可以将考古队员分成哪些工种?(3)展示铜车马的全图,并简要地演示出土的铜 车马复原的全过程,让学生体会到考古队员工作的艰辛。教师小结:考古人员发掘了许多艺术珍品,为我国文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展示出土的各种物品(1)学生讨论:这些艺术珍品分成几类?各有什么特点?(2)学生总结:有陶俑、陶马、兵器三大类。3.观察陶俑(1)学生讨论:陶俑分为哪几种?分别有什么不同的神态、服饰、姿势?(将军俑、军吏俑、武士俑、立射俑、跪射俑、骑兵鞍马俑、御手车左车右俑。)(2)分析陶俑形体结构。学生总结:陶俑由头、颈、躯干、四肢几个部分组成。课件播放中央电视台《探索与发现》栏目考古工作细节。图片展示出土的各种物品展示,让学生参观秦陵的一号坑和二号坑.重点从各个角度展示不同的陶俑。第二课时创造表现1.仿照陶俑的大体形状,学生尝试做一个陶俑。 1.学生相互评价作品,交流心得2.教师示范。(1)团泥。(2)整体捏塑脖子与头。(3)捏塑躯干和下肢。可以把躯干和下肢作为一个整体来捏。(4)把头与躯体黏结起来形成大体造型。(5)黏结上肢部分,调整陶俑的姿势,添加、刻画、装饰各部位。总结制作要点:先做大体的形状,在做细部的修饰。4.出示造型生动的陶俑作品给学生欣赏,启发学生捏制神情生动,各部分装饰精细的陶俑作品。5.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课件播放古典音乐.出示姿势不同的几种陶俑 (将军俑、跪射俑、说唱俑、歌舞俑)供学生参考。作品反馈总结拓展1.表扬制作出神情兼备的作品的学生,并展示其作品。2.观赏其他出土的艺术珍品,请学生回家后上网查询下节课相关资料。展示出土的艺术珍品。教学反思: 第7课小园艺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感受园林文化,了解园林建造的一般内容、布局方法和功能。2.能用园林知识,绘制一幅园林小景的平面设计图。3.大胆收集和利用材料制作园林小景模型,培养协作精神,提高动手能力。4.引起学生对自然、绿色、环境的关注,增强对园林的审美意识和环保意识。导人新课揭示课题直入主题同学们,园艺师是园林艺术的建设者,在学校、在街头、在社区,甚至在家里,我们都见到过许多大小不一、各式各样的花园、公园等园林景观,请问在座各位“小园艺师”,你对所见的哪一处园林景观印象最深?请你介绍给我们大家。人们为什么要使用这么多地域空间造园呢?在《我们的祖国是花园》的音乐声中,把学生带入新课学习。教师小结园林景观是人们生活中心灵的栖息场所。现代人对于公共空间的建设投以越来越多的关注,它给紧张生活的人们提供了放松身心的环境。人们从对自然环境的依赖中,懂得了健康的生活方式需要新鲜的空气、阳光和活动空间,懂得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环境,保护自然。第二课时园林景观又是先进文化的载体,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阵地。因此,我们不仅要学会建设它,还要学会去欣赏它,保护它。爱护园林景观,保护公共环境是我们的神圣职责。欣赏引导师生共同欣赏一组园林图片,在欣赏中,我们扩大眼界,积累素材,思考园林设计的一般内容和布局方式。互动交流在学生讨论中,师生共同归类总结。一般内容:山石:假山、石碑、石柱、雕塑,水:水池、小溪、喷泉,树木花草:独立大树、成行小树、成片的小灌木造型。路桥:石桥、木桥、直路、弯道、梯,建筑、配景:亭子、走廊、路灯、坐椅。布局方式:中轴对称式、散点分列式、点线面结合。板书要点示范提示1.设计一幅园林全貌的平面图,须采用俯视图画法。2.先总体布局,后局部细画,注意近大远小,3.先画近景,后画远景,注意画出一定立体感。 自主创作1.自主选择为学校或为社区绿化地设计规划图。2.注意要新颖独特,有创意。3.可以为自己设计的园林命名。评价活动1.互相观摩。2.学生互评,说说同学的作品中一个突出的优点或最有创意的地方。教学反思: 第8课田间的精灵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用多种色彩描绘田野;2、能力目标:记忆、想象能力和以线布局以色构成的表现力;3、情义目标:体验线与色有机结合的造型乐趣,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二、学习内容:本课属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体验各种绘画工具和不同材料的使用效果(水笔的流畅,油画棒的厚重),尝试使用各种线条、形状和色彩进行绘画表现活动,借助色彩表达自己的想法:能流畅稳定地画出较长的线条,进行随意交织的布局划分;认识常用的颜色,在划分的各区域中涂画田地的色彩,表现出一片想象中的田野。三、学习重点:认识颜色,用各种颜色涂画出一片田野。四、学习难点:1、流畅的运用曲线或直线交织出田地;2、运用各种颜色效果表现出不同的田地。五、教学准备:水彩笔、油画棒、展示板六、教学程序:(一)线线交织,构成田野:1、我们把画纸想象成一片肥沃的土地,现在熊老师牵着大家在这画纸上散步,我们随意的走着,踩出了一条弯弯曲曲的田间小路,再从另一个方向走一走?三条路,把这片土地分成了好多块田地了,这几块太大了点,谁能画条小路再分一下?谢谢你,又多了几块地了。2、现在我们换一种走法,在这片更广阔平整的土地上,我们快速的直直的开垦农田,老师快速示范用直线分割田地。请一位喜欢直线的同学帮我再分分。(二)色彩认知,参观田野:有了这么多田地,种点啥呢?1、我们来向农民伯伯学习学习。农民伯伯说要先要考考大家——知识抢答。(课件出示几种代表性的田地)认识它吗?是什么颜色的?1)、这几块田是什么颜色的?是什么田?——蓝色,刚刚插秧的水田。2)、这是什么颜色?生长的是什么?——绿色,没有成熟的水稻3)、这一片呢?——橙色,成熟的水稻4)、这是什么颜色?——棕色的土壤。5)、这个呢?——油菜花、红高粱、紫云英,这些都是田里的庄稼,没想到有这么多颜色!2、现在农民伯伯请我们坐飞机,去参观他们耕耘的田野,出发吧!你最喜欢哪块田野?为什么?(三)启发想象,涂画田野:看完了农民伯伯的田野,农民伯伯也想看看我们小朋友心中的田野,那我们的田野里种些什么呢,是什么颜色的?我们一起来试试。 1、师生共同尝试大片涂色(哪里也种这个呢?)、线条排列(新翻的土壤也可以用波浪线)、点点播种(表现苗、花、果子)、颜色叠加(色彩更丰富)等方法画出几片田野。2、这几片中间还留了一块画什么颜色好呢?相邻的颜色要有变化。3、如果你想还可以在一个田里画个田野守护精灵或者是收割机、稻草人、谷仓。(四)欣赏范作,明确目标:1、看看小朋友的画作,他们希望的田野是什么样子。2、作业要求:线线交织、块块涂色,画出一片心中的田野。(五)学生作业,巡行指导(六)展评作业,在歌声中结束本课。(制作“希望的田野”展示板)看到这么美丽充满希望的田野,农民伯伯忍不住要唱一首田间小调了,我们来听一听,学一学。教学反思: 第9课生命的甘露学习目标:1.了解地球水资源现状认识水对生命的重要作用。2.养成学生在生活中关心水资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3.学习并设计保护水的招贴画。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节水和环保意识,尝试设计招贴画。教学难点:招贴画创意设计。教学思路:水是生命的基础,它不仅关系到人类生活的质量,还影响到人类的生存能力。所有的自然生物几乎都是从水中生出来的。没有了水,生命就会终结。90年代以来,世界淡水资源日渐短缺,污染日益严重,全球生态失衡,气候紊乱,暴雪、干旱,地震频发,灾难愈演愈烈,人类作为地球上最大的资源收益者也是最大的破坏者,在索取的同时是不是也该进行一番反思,反思我们的行为,我们为地球做了哪些有意义的事?所以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不仅是注重了美术技能与技巧的学习和训练,更重要是培养学生爱护地球资源,节约用水的意识。希望节约用水不再是一句苍白无力的口号。我想,如果一节课下来,学生对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依然淡漠、无动于衷,就算他们画出很好的作品也是没用的,因为美,不仅需要创造发现,更需要珍惜保护。所以,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节:教学过程环节一:情境创设出示课题:生命的甘露众所周知,水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水资源相对充足的地方,人们很难想象,没有水的情景,那么今天就让事实告诉我们,如果没有了水,人类将面临何种绝境。课件播放我国西南地区干旱造成的可怕景象让学生观看。【意图:从介绍学生还不太关注的西南旱情现状开始授课。课件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向学生展示西南缺水造成的可怕景象,灾区人们悲伤无助的表情配上伤感的音乐以期达到震撼学生心灵的效果,使学生深入认识生命与水的重要关系。】环节二:预习反馈1.出示问题:地球差不多都被水包裹着,为什么又缺水呢?我们怎样来节约用水?怎样才能让更多的人都来保护和爱惜水?【意图:学生针对在网上查的地球水资源资料进行回答,用自己亲自收集的资料说服自己,明白水资源问题是当前急需关注和解决的问题,有了深入认识和感受就会有保护和爱惜水的强烈愿望:呼吁和倡导他人也加入节水护水的行列。污水、缺水已成事实;那么怎样做才算保护节约了水呢。通过启发和引导使学生明白,生活中哪些方面是可以节约用水的,只有弄明白如何节水,设计制作就好办了。】环节三:探究方法为让更多的人爱惜和节约水,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设计招贴画。1.出示学习要求: 欣赏课本中的三幅招贴画,说说作品各表现了什么内容。找一找作品的相同特点,试着总结招贴画由那几要素组成。【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小结招贴画的一般格式要求:①.主题与画面要明确、醒目、新颖,具有视觉冲击力,使人看着明白。②.主题一般用文字口号来强调,简洁、通顺、突出。可用拼音或字母加以标示、装饰2.出示两幅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一幅完整,一幅不完整)哪幅是真正的招贴画?师生交流,教师结合图片进行讲解示范。【意图:通过对错鉴别,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招贴画特点,对招贴画的基本构成要素加深印象。】环节四:自主设计1.出示作业要求:拿起我们的画笔,设计一幅招贴画,以无声的呐喊唤醒那些沉睡的心灵——珍惜生命甘露,保护生命之源!2.出示设计提示和参考如果没有了水,破坏了水资源,田地将会?江河将会?大自然将会?天上的飞鸟会?水生物又会?人类将?……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角度进行设计。【意图:保护水资源是一个广泛而抽象的主题,要用招贴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还是不容易的。所以,给学生一些指向性的提示,使其有内容可画。参考资料的出示,为的是拓宽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也为造型能力弱的学生提供了参考,减轻了学生的畏难情绪。】环节五:评价交流展示部分学生作业,师生评价交流。【意图:因为本课课时安排是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构思并绘制草图。所以评价交流不宜太长,只选择典型的作业和创意新颖的作品讲评,总结优缺点,使学生在下节课的作业中完善自己的构思,并尽量避免或改正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教学反思: 第10课艰苦岁月一、学习目标1、了解美术与情感,美术与时代,美术与历史等方面的关系,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美术的社会功能。2、用美术语言描述美术作品。3、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情感。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革命历史题材美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分析难点:革命历史题材美术作品的人文内涵。学习目标:学会用美术语言描述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教学重难点:学会分析美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及人文内涵。课前准备:(学生)美术常规课本(教师)相关图片三、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1)出示三幅巨大的汉白玉浮雕《虎门销烟》《抗日游击战》《胜利渡长江解放中国》。问:“你能说出这几幅雕塑各自表现什么历史事件?”教师简要讲述,带动学生对历史革命的红色情绪,引入新课《红色记忆》。2、深入理解1)放映《开国大典》视频,引导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再放映历史照片中的《开国大典》,影视剧中的《开国大典》,最后引入董希文创作的油画作品《开国大典》。2)举例分析《开国大典》,教师引导学生用美术语言分析作品。构图上:(1)左实右虚(2)主体人物突出色彩上:(1)西方油画和中国传统工笔重彩结合(2)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绘画3)引导学生自主尝试从色彩,构图等方面去欣赏《启航》、《占领总统府》4)将三幅作品结合,提问这三幅画的视觉中心在哪里?画家为何这么处理?引导学生思考整理革命历史题材美术作品的基本创作内容,创作手法,并强调作品中要突出重点,强化视觉中心。3、分析讨论,层层深入1)放映《太行山铁壁》《狼牙山五壮士》问:画家采用了什么样构图?画面产生什么气氛?对人塑造又产生哪些影响?2)放映《支柱》《艰苦岁月》问艺术家为何会选择这样的场景表现战争,你可体会艺术家的独具匠心的创作么?引导学生从作品的构图、情感、题材去分析作品。4、欣赏评述通过《母亲》和《血衣》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综合评述的方法。第11课劳动最光荣 一、学习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人物在劳动中的动态美,激发热爱劳动的情感。2.了解劳动时的动态规律,初步学习画人物动态的方法。3.在创作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表现能力。二、设计思路三、重点难点重点:学习人物动态的画法。难点:劳动场景的美感表现。四、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课前准备(学生)记号笔、油画棒、水粉画颜料等(教师)有关劳动场景的课件资料等教学过程一、音乐导入,回忆交流1.教师用录音机播放《劳动最光荣》的音乐,展示各行各业人们辛勤工作的画面。启发学生:(1)你们平时都参加过哪些劳动?需要使用哪些工具?当时的心情怎样?(2)学生回忆并交流。2、人类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劳动人民辛勤劳作,大家通过劳动创造出举世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劳动是最为光荣。出示课题《劳动最光荣》。二、欣赏感受,研究体验1.欣赏作品《夯歌》。师生讨论:(1)作品中的人物在干什么?(2)画中人物的具有怎样的心情?你从哪些方面看出来的?(3)整张画给你怎样的感受?2.教师小结:在劳动时常常产生最典型和最美丽的动作瞬间。许多画家就是捕捉那最美的片刻,创作出了充满劳动激情和快乐的绘画作品,让人感受到劳动时有规律、有节奏的动态美。3.研究体验。(1)动作模拟。请部分同学模拟《夯歌》作品中人物动作。其他同学观察分析身体各部位的变化,寻找规律。头部仰府如何变化?身体摆动如何变化?手臂起伏如何变化?教师结合图片以及学生表演,用简笔画画出人的基本动态,把握动态线。(2)尝试练习。小组内同学表演一个动作,其他同学观察并用动态线表现人物动作。比如一个小组的活动:一个学生来模仿平时拖地板的动作。观察:这位同学在拖地板的时候,他的身体有哪些变化?头怎样变化?(看地下了。)身体怎样变化?(有点弯曲。)手怎样变化?(一个上一个下。) 脚如何变化?(前后分开了。)小组成员用简笔画画出人的基本动态,把握动态线。(3)交流作品。生活中我们还可以画哪些动作?画这些动作的时候身体各个部分又是怎么样的呢?教师小结:任何动态都有他的动态特点,头、躯干和四肢之间相互配合,发生位置关系。人在活动时都有身体的活动趋向,从而身体产生了不同趋向的线,这就是动态线。绘画时抓住表现出动态趋向的动态线,就很容易表达动态。三、尝试练习。(1)作业要求:用记号笔尝试描绘单个人物劳动的动态。(2)提出建议:人体活动时肩胛线和骨盆线倾斜呈相反状,可以参考书中的动态线范例。四、作品交流。展示学生作品,师生共同评价。第二课时课前准备(学生)记号笔、油画棒、水粉画颜料等(教师)有关劳动场景的课件资料等教学过程一、表扬作品,点明题意师生共同点评上节课学生作品。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我们爱劳动》二、欣赏名作,感受场景中的劳动1.用录音机播放大师作品《拾穗者》劳动源自于生活,在18世纪的法国就有一个叫米勒的画家非常喜欢画劳动题材的作品,出示作品《拾穗者》。(1)这是一个怎样的季节?什么时候的场景?(2)画中人物在干嘛?你从从那些地方看出来的?(3)周围的环境告诉我们什么?教师帮助解读《拾穗者》:画中描写了一个农村中最普通的情景:秋天,金黄色的田野看上去一望无际,麦收后的土地上,有3个农妇正弯着身子十分细心地拾取遗落的麦穗,以补充家中的食物。我们虽然看不清这3个农妇的相貌及脸部的表情,但画家却将她们的身姿描绘有古典雕刻一般庄重的美。3个农妇的动作,略有角度的不同,又有动作连环的美,好像是一个农妇拾穗动作分解图。扎红色头巾的农妇正快速地拾着,另一只手握着麦穗的袋子里那一大束,看得出她已经捡了一会了;扎蓝头巾的妇女已经被不断重复的一上一下弯腰动作累坏了,她显得疲惫不堪,将左手撑在腰后,来支撑身体的力量;画右边的妇女,侧脸半弯着腰,手里捏着一束麦子,正仔细巡视那已经拾过一遍的麦地,看是否有漏捡的麦穗。画面上,画家使用了迷人的暖黄色调,红、蓝两块头巾那种沉稳的浓郁色彩也融化在黄色中,整个画面安静而又庄重,牧歌式地传达了米勒对农民艰难生活的深刻同情,对农村生活的特别挚爱。 教师小结:选择劳动中最典型的动作和周围的环境可以使画面达到传神的效果。2.用课件播放大师作品《夯歌》你从作品中感受到怎样的氛围?说说你的感受。教师帮助解读作品,表现了改革开放初期人民挖完路夯平的画面,表现出了当时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心理非常高兴的场景。教师小结:通过欣赏大师们的作品,我们发现可以通过表现人物的动态、表情以及周围的场景渲染,可以表现劳动中人物的情感以及画家的思想。三、同龄作品欣赏展现其他小朋友的作品。我们一起来看看别人小朋友的画,他们是怎么来表现劳动场景的呢?(1)作品是抓住劳动中哪些最典型的动作和环境来表现主题的?(2)作品采用了什么表现方法?(3)你认为这些作品哪些地方处理得特别好?教师小结:看了这么多其他同学的作品,他们把人物画有趣了,画生动了,关键在于抓住人物的典型动作,并充分利用环境烘托人物。四、学生作业1.在上节课的基础上,给自己画的人物添加一个动人的背景,还可以多添加几个人物。2.也可以重新创作,通过色彩、场景、人物动态表现一个劳动场面。五、作业展示展现优秀的作业,说说我画得最棒的地方。教学反思: 第12课废物新用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并在此基础上搜集各种废旧材料。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各种废旧材料加工成各种物品。3.通过制作,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评价建议1.是否在课前仔细观察了物体的颜色,外形收集了相关废旧材料。2.能否合理利用废旧材料进行组合和创造,制作立体造型。3.能否体会到变废为宝和保护环境的乐趣。4.能否在活动结束后进行合理的回收和整理。5.在美术教学在如何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物的研究。6.如何合理运用各种材料开发新的教学内容的研究。教学活动过程第一课时活动一1.启发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并能对各种物体的外形,颜色等特征进行简单的描述。2.师生共同收集各种废旧材料,如旧挂历,易拉罐,吸管等。活动二:引导学生在上节课的基础上,更仔细地观察各种物体,根据其外形,颜色等,讨论用那些废旧材料可以将它表现出来,并使其具有立体感。可适当分析几种物体的立体造型,示范几种基本制作方法,如卷,插,支撑等,教师还可通过半立体的圆等较特殊的立体造型,让学生领会多种立体造型表现法。活动三:“奇思妙想阶段”,启发深长在现有事物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打破物体的原有形态,充分发挥身边废旧材料的作用,进行组合或创造,制作一伯立体的工艺品。“情感升华阶段”,引导学生懂得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制作出立体的工艺品来美化身边的环境,是一个一举两得的环保好方法。收拾与整理作业完成后,应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先回收可再利用的材料,再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来整洁。课后拓展1.我们是否可以用更多的材料的方法来表现各种物体的立体造型。2.在生活在,我们应仔细观察,将各种废旧材料变废为宝。札记:我向学生们展示了历届学生们用废旧材料制作的工艺品,孩子们看得目瞪口呆。我告诉他们这也是三年级的同学做的,只要肯动脑,你们会做出更好的。受到了鼓励,孩子设计的思路非常广,效果图画得很好。我很庆幸自己积攒了这么多的学生作品,这些积累工作永远有效。 第二课时活动一:1、同学们,这件工艺品漂亮吗?(漂亮)2、这件工艺品表现的是什么形象?(人物)3、你们能不能看出这件工艺品是用什么做成的?[可让学生用手摸一摸][学生小结] 那么,这些材料是从哪里来得呢?[学生自由猜]小结:这么精美的工艺品都是用一些废弃物做成的。活动二:1.材料展示:在平日的生活中很多物品用旧之后都会被我们丢弃掉,你能举例来说一说吗?[学生交流]你今天都带来了哪些废旧物品?[学生展示]2.分析:我们来看一看这些废弃物都是什么形状?都有哪些颜色?[分析造型与色彩]3.构思练习[讨论形象的组合与材料的选择]出示几样大小不同的废弃物,请学生进行联想并把自己的想法画一个简单的草图。交流构思情况,并提出自己的意见。[鼓励学生大胆的谈出自己的感想][出示形象]谁来帮老师设计一下,这个形象的每一步我都该选择哪些材料最合适?[学生交流并可以动手来试一试][鼓励学生大胆去研究、试验]。4.制作步骤通过刚才的交流你是否也能将自己手中的废弃物来设计一下使其变废为宝呢?我们应该按照怎样的步骤去进行制作呢?请同学们分组交流拿出制作方案来。 请学生进行小结。5.欣赏课本中就有许多运用废旧材料进行制作的工艺品,请大家来欣赏一下,看有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小结:我认为在这些工艺品中一些小的装饰运用的十分巧妙,真实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我们都可以运用什么材料来做小的装饰呢?[学生交流]。活动三:我要开一个工艺品商店,我这个工艺品商店出售的可不是一般的工艺品,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用废弃物来制作而成的。而你们就是这些作品的设计师,好,就请大家快动手吧。学生可以自由组合几个人完成一件作品。能力弱的同学可以进行临摹制作,也可以制作的形象简单。[放音乐]小结:今天是我们工艺品商店开业的日子,请大家来当顾客选择你最喜欢的工艺品。札记:评价时我说:“如果不知道我真不相信这些工艺品是利用废弃物制作而成的,由此可见每一样东西只要我们能留意加以精心的设计就能将其变废为宝。” 这句有些夸大事实的话学生却很爱听,因为老师肯定了他们的努力。所以说,有时教师的一句话,可能成为促进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催化剂,也可能成为毁灭剂。
简介:教学设计学年度:2022–2023学年度科目:美术年级:六(1)班教师:李心愿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即将升入中学,他们对美术这一学科了解的相对较多,有的学生对美术有着相当的兴趣,动手的能力较强。但据了解这个班的学生学习态度不够好,因此在课堂上免不了用新颖的手法,自身过硬的基本功来吸引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对美术活动一定的兴趣,从而感受美术所带来的乐趣。这样才能了解更多的美术知识,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二、教材分析教材的课目编制以《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为依据,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养成,满足学生不断发展的需要,体现人文关怀,关注学生长期的健康成长。本教材的选择组织方面,注重学生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成长的需要,描述视觉审美的丰富含意,注意学习过程中对美术活动的多角度的体验和尝试,注重学习内容的知识综合,利用不同类别、不同层面的知识综合,使学科内、学科间的综合效应得到加强,学习目标和评价标准也做了一些控制,专业要求力求降低,综合能力则相对具体。 本册教材的课目是单元设课,每一课目即为一个单元。教材分为12个单元,各单元后设置了“学生作业”“学习屋” 等栏目,既保证了课堂教学主体内容的完整性,又提供了学习的完善和迁移途径,还可根据学校当地实际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相关的课程,满足学生深入学习的愿望和要求,鼓励学生在课外通过不同的方法、途径开展相关的美术学习活动。三、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2、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促进学生的智力和才能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发展学生的形象记忆力、想象力、手工制作能力。3、了解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灵活的掌握对造型、色彩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渗透人文。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难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五、教学措施1.认真学习美术新课标、认真备课,处理好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能力教育、能力培养和双基训练的关系。在传授双基、培养能力过程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2.改进学习、教学方法,从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研究“教”和“学” 的方法,充分运用视觉形象,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巩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并逐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3.坚持学习,做到深入钻研教材,抓基础,制作好范画,手工范品及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即使进行直观教学。4.加强个别辅导,抓好课堂巡回辅导的环节,认真的帮助学生解决练习中的具体问题。推荐成绩优秀的学生参加课外美术兴趣小组活动,使他们得到更大的提高。5.关心美术教学的改革和发展,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实验,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六、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本书共12课,每周一节课,共19课时)课序课题课时第一课我们去旅行第二课光影变幻第三课美丽家园第四课编花篮第五课纸魔方第六课秦陵兵马俑第七课小小园艺师第八课田间的精灵第九课生命的甘露第十课艰苦岁月 第十一课劳动最光荣第十二课废物新用新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一课我们去旅行学习目标:1.根据假定的旅行情境,画一画自己的旅行物品,并以旅行包为主体,把它与其他生活用品一起合理安排在画面之中。2.能根据客观物象的内在结构、比例,用流畅的线条塑造旅行用品。3.善于收集整理资料,能用文字、图像形式记录、整理旅行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4.能运用简单的平面设计的形式原理,集体合作制作一个集锦本。5.在有趣的美术活动中,寻访自然美景,了解社会历史、文化渊源,探究世界奥秘,激发热爱生活、艺术的情感。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1.教师讲自己亲身经历的旅行笑话,说明旅行前物质准备的重要性2.学生说说自己最希望到哪里去旅游。3.细心思考出行前的物质准备。根据当地的天气、地理环境、自己的生活需要进行准备(例女百:路线图、备忘录、衣服、雨伞、洗漱用品、零食、药品、钱、照相机等)。展示要准备的物品二、观赏背包1.出示背包,引导观察、思考:(1)旅行使用的包应该有哪些功能、样式?(2)这些产品的结构、材质、构成、各部分的比例是怎样的?2.了解背包的结构。(1)背包的结构:圆柱体、圆球体、立方体、三角锥体。(2)构成:功能袋、背带、拉链、装饰图案。(3)材质:皮革、帆布、尼龙布料、普通布料。(4)样式:手提、肩挂、背负、一个功能袋、多个功能袋组合、附件、纽扣。展示不同种类的包1.旅行包2.会议、公务包3.购物的手袋4.时装包5.书包 展示背包的结构、构成、材质、样式三、绘画指导1.教师示范画背包,学生总结步骤、方法。2.小结表现方法:(1)抓住背包的外形特点与哪种立体形相近。(2)从不同角度观察背包。(3)表现背包的背带、拉链等细节。(4)添画生活用品,学生做教材中的小训练。出示步骤:背包摄影图片—-背包的剪影—-与背包近似的立体形—-背包的线描作品—-添加生活用品四、作品欣赏1.欣赏学生作品。2.分析学生作品的成功和不足之处。(1)背包的形体画得比较准确,构图大方。(2)线条流畅,有疏有密。(3)注意了细节描绘。(4)生活用品的摆放有紧有松、有前有后、有大有小。展示学生作品五、学生作业1.学生自由摆放自己的书包和水壶。2.学生进行观察性绘画。出示作业要求六、评析交流1.学生作业展示2.学生自主介绍自己的作品。3.教师布置学生收集活动二的学习资料。教学反思: 第2课光影变幻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光影变幻下形体的明暗、层次感的皴线方法和形体空间的造型能力,探索光影下的各种美妙效果。2、感受明暗的深浅、强弱、浓淡,增进对形体美的审美体验。3、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探索美的精神和创造美的能力。导入课题1.展示色彩斑斓的光影图片《热闹的船舶交易市场》、《玻璃杯》。2.揭示课题——《光影变幻》。出示画家名作以及优秀的摄影图片《热闹的船舶交易市场》、《玻璃杯》。揭示《光影变幻》的课题。尝试表现探究方法1.提出思考,观察图片上的物体存在着哪些明显的明暗变化,怎样用线条来表现明暗效果。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倾听,参与讨论。3.交流讨论结果,教师板书:用笔轻则淡、重则浓;线条疏则弱、密则强。4.学生尝试用铅笔皴线。 板书,图片、铅笔、纸等。深入感知巧妙联想1.教师引导学生联想有一些什么样的几何形。2.小组讨论:你会想像画出哪些几何形,并如何重叠、穿插。3.以小组开火车的形式,学生轮流上台画一个几何形,并组成完整画面。画板、铅笔、画纸及轻音乐。赏析作品第二课时拓展思路1.讨论评议:请大家一起评议这幅集体创作的作品 哪些地方好,哪些地方不好?记录评分记录卡。2.发散思维:生活中变化着的几何形和明暗变化的效果。作品、评分记录卡。表现创作总结评价1.学生独自创作一幅作品,画一组几何图形,运用铅笔皴线的方法,想像画出几何形的明暗效果,表现层次感。评析作品:完成创作的同学将作业贴至展示板后可自由欣赏各组作业,与身边的同学说一说、评一评。2.教师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精心绘画,赞扬学生的大胆表现。展示板、作业,播放轻音乐。教学反思: 第3课美丽家园一、学习目标:让学生通过对周围景物的观察、记忆和想象,用集体讨论、集体创作的方式画出自己美丽的家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才能;加强相互合作的群体意识,增强热爱家乡的感情。三、重点和难点:1、集体创作,相互合作完成绘画作业。2、集体讨论绘画题材、内容绘画选取哪些有特色的景物和采用什么绘画方法。四、课前准备和作业要求:1、为学生提供绘画材料——大画纸。2、学生代色纸、各色碎布、剪刀、颜色、胶水。3、要求4—8人组成一组,用集体创作的方式画出自己生活周围环境,要求突出景物形象特征,色彩鲜明,表现形式不限,但要统一。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导学生欣赏课本图例,说明家园是我们生活、成长的地方,每人对家乡的一草一木都很熟悉,并有深厚的感情,画出来很有意义。激发学生创作兴趣。(二)、分析课本图例,启发学生讲述三幅同龄人创作的《美丽的家园》L具有什么地方特点。1.用剪贴的方法,表现了城市小朋友家居特色和少儿活动中心去活动的情景。2.用壁画的形式表现了金秋时节农村丰收的景色和农村家居的美丽风光。3.请你讲一讲自己家居周围有什么特别的景物?如小区的特色,儿童乐园、儿童活动中心、农贸市场等都可以选入画中。(三)、绘画步骤:1.构思。集体讨论绘画的题材、内容、确定选取哪些有特色的景物,有什么样的手法表现,用一人先画出大体构图。2.根据各人的长处分工绘画,各人所画的景物形象的大小、色彩和表现手法均要以总体构图为依据,通力协作,力求整体效果统一。3.选一位同学对画面作统一整理。(四)、作业要求:8人为一个创作小组,共同构思商议画面的大小(一般用横副,用全开纸3—5张合并使用,大小共同讨论确定),构图及手法表现,然后分工合作(例如有画房子,有的添树木,有的画人物……),画出当地景物特色。本课要求完成草稿。(五)、学生分组集体创作,教师辅导,出现问题时共同讨论解决。(六)、讲评草稿,共同评论能否表现家园的景色美。第二课时 本节课继续完成集体创作画《美丽的家园》,重点在于形象刻划。(一)、分析课文中的学生作品,提出用不同表现形式绘画时所要注意的事项。1.色彩画:①颜色要鲜明。②注意对比色和谐。2.线描画:注意线条疏密对比和黑白灰调子的处理。3.剪贴画:注意发挥材料质感的美,注意色彩的搭配。(二)、学生继续进行集体创作。教师鼓励学生团结合作,努力完成一幅《美丽的家园》,集体创作画,看哪一组画最好、最美。(三)、讲评作业,师生共同评议作品,请同学谈谈绘画感受。把作品展览在学校中心的地放,让全校师生共欣赏。教学反思: 第4课编花篮学习目标 1掌握编花篮的基本方法、技能,能编出一个小花篮。2了解有关插花的基本方法和形式美法则,制作一件插花作品。3养成精心制作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重难点:1掌握编花篮的基本方法、技能,能编出一个小花篮。2了解有关插花的基本方法和形式美法则制作一件插花作品。学具准备:小花篮学习方法:观察、讨论,小组合作动手制作法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1播放歌曲《编花篮》,从这首歌曲中你听到了什么?2、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分小礼物。出示一个自编的装饰精美的花篮。伴着音乐,手拎小花篮从各个方位展示给学生们看,这是老师自己动手编的。 3展示各具特色的漂亮的小花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看到这些精美的花篮,你想说些什么?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编花篮?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自己编制花篮,享受劳动的乐趣。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兴趣是学生的动力之源,此处激趣的目的就是要引起学生行为冲动,让其呈现出行为欲望。二、观察,讨论,探索新知1、师把自制的花篮每组分发一个,请学生首先从外观上观察花篮,然后动手拆花篮。要求学生自己认真观察:(1)花篮由几部分组成(2)各部分怎么做(鼓励学生细心观察大胆拆开)2、各小组讨论花篮的组成部分和制作方法。3、学生汇报观察讨论结果。 4、老师在学生汇报的在基础上小结,用课件播放编花篮的过程:花篮是由篮提手、篮沿、篮身、篮底、装饰物几部分组成,及量、剪、粘、编、卷、贴的制作过程。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探讨花篮的制作方法,并从观察中总结出编制过程,体现探究性的学习过程。注意引导学生测量篮沿、篮身、篮底、篮提手各部分,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劳动课中,体现学科间整合。三、合作享受制作快乐(放轻音乐)(一)师强调在制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1〉全班分五个小组进行评比(分设五个展示台)①制作时比一比哪个组分工合理,进展顺利。②制作后比一比哪个组作品最漂亮、最有创意。(教师要强调合作的重要性,鼓励有创意)〈2〉注意使用刀具安全性,保证室内卫生(二)制作: 1、小组同学分工制作花篮的各部分2、各部分完成后,小组合作,把它们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小花篮。3、师巡视,帮助困难生,随时参与学生的活动中去,评价学生的制作行为,鼓励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给同学们提供装饰物,让花篮更完美。(三)活动预设:学生在动手制作过程中可能:1、小组分工不合理,致使制作进度慢,师及时给予指点。2、在纸编小辫的过程中,可能出现:A一人牵绳一人编;B一人牵绳两人编;C两人相对同对编。师在巡视过程中,评价表扬C种方法,鼓励学生提高效率。3、学生在制作小辫时可能不用手编,而是用手搓小绳,这种方法比较简便,有创意,师应给予鼓励。4、学生在盘绕粘小辫时,可能出现:A固定花篮转动小辫;B手持小辫转动花篮。师鼓励生用B种方法,因为这种方法盘绕速度快些。设计意图[制作过程有分工有合作,体现自主合作的学习过程,设置五个小组激发学生劳动情趣,培养集体荣誉感。教师的参与体现师生间的互助合作关系]四、成果展示1、小组派出代表展示自己小组小花篮的最亮丽的一面,介绍制作过程。2、学生评价:说说你最喜爱的作品,要说出原因。3、同学们评选优秀作品,并请编织能手谈体会,说说劳动后的感受以及在劳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如何克服困难的。4、师生评价(1)评价最佳作品。(2)对其它作品抓住优点给予肯定。(每一个花篮的制作都有它最闪亮的一点,老师要善于发现给予肯定)(3)评出优秀作品,进行奖励 设计意图 [让学生介绍制作过程和谈劳动后的感受,实际上就是在关注劳动过程,感悟劳动情趣,也是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切入点。生生互评及教师评价充分利用了评价功能,从而规范了学生的劳动行为,对学生的热情也是一种鼓励。五、课堂小结同学们,你们觉得编织有趣吗?母亲节快到了,你想为你的妈妈做点什么吗?动手编织一个小礼物送给她吧!大胆选择编制材料,充分发挥想象力构思编制物件,你亲手的杰作,她一定会喜欢!课外举办一个“送给我最亲爱的妈妈”编织展览。设计意图 [结合生活实际,鼓励学生把课内所学知识向课外延伸,同时也给学生一个充分利用课外资源的机会,从而养成劳动习惯。教学反思: 第5课纸魔方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编纸条的基本制作方法、技能,能制作出一件编纸条作品。过程与方法:了解穿编工艺的形式美法则及构成的基本原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耐心、细致的良好工作习惯。教学重、难点:掌握编纸条的基本制作方法、技能,能制作出一件编纸条作品。课型:制作教学准备:课件、彩纸、剪刀、固体胶等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活动一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编纸条的基本制作方法、技能,能制作出一件编纸条作品。过程与方法:了解穿编工艺的形式美法则及构成的基本原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耐心、细致的良好工作习惯。教学重、难点:掌握编纸条的基本制作方法、技能,能制作出一件编纸条作品。课型:制作教学准备:彩纸、剪刀、固体胶等教学过程:一、欣赏激趣教师在课前运用“一提一压”的穿编方法,制作一件双色对比色调的编纸条作品。选用不同颜色同等长度的纸条,在作品背面将有关纬条加长,加长部分隐藏在作品背面。1.展示这件“一提一压”双色编纸条作品正面。2.教师依次拉动加长的纬条,将这件双色编纸条作品变成三色编纸条作品。3.再依次拉动加长的纬条,将这件三色编纸条作品变成四色编纸条作品。4.展示一件协调色调编纸条作品,和这件冷暖对比色调作品进行对比分析。5.完整展示一件编纸条作品的正面和背面。6.揭示课题——编纸条。二、方法探究1.学生自学教材左页的制作步骤和制作图示。2.师生讨论:(1)经条和纬条的制作有什么不同?(2)为什么经条的上下两段要相连?(3)整理作品时不粘牢纬条两端可以吗?3.学生上台尝试“一提一压”的穿编方法。三、创新探索 1.教师问:怎样让你的编纸条作品与众不同?学生自学教材右页的创新方法。2.师生讨论,小结创新方法:(1)纬条:改变纬条的材料和宽度。(2)经条:改变经条的形状和宽度,如折线形、弧线形。(3)穿编方法:改变提压数目,如两提一压或一提三压。由此作品可分为抽象类和具象类的变化。四、欣赏评价1.展开自评和互评,交流感受和体会。2.教师小结,肯定学生的制作热情,并使学生对下节课充满期待。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活动二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编纸条的基本制作方法、技能,能制作出一件编纸条作品。过程与方法:了解穿编工艺的形式美法则及构成的基本原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耐心、细致的良好工作习惯。教学重、难点:掌握编纸条的基本制作方法、技能,能制作出一件编纸条作品。课型:制作教学准备:彩纸、剪刀、固体胶等教学过程:一、思维拓展1.展示、欣赏几件不同尺寸的编纸条作品,问学生它们适合用在哪里?2.各小组之间展开讨论,并交流设想。3.教师出示一张未经装饰的贺卡用纸和一本书。师生讨论、交流,共同将编纸条作品改装、组合成贺卡、书签、包书纸等。二、创造表现1.学生之间交谈自己的创作设想。2.明确作业要求:制作一件实用的编纸条作品。3.学生自主表现,教师巡视指导。三、欣赏评析1.展示作品,欣赏评析。2.学生下位,自由欣赏他人作品,交流感受。教学反思: 第6课秦陵兵马俑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秦兵马俑的发现发掘过程,认识秦兵马俑的艺术价值。2.学习一些考古常识,提高文物保护意识,增强热爱祖国文物的观念。3.能通过调查、分析、讨论、评述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具有艺术价值的文物的了解和感受。1.师生对话师:有谁认识这个字——“俑”?它是什么意思?生: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偶像,如:陶俑、女俑等。2.导入课题1974年3月,位于秦始皇陵东侧西杨村的农民,在一片荒寂的沙石地上挖井,偶然发现了一些陶俑的残片和青铜兵器,接着轰动中国、震撼世界的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与世人见面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关注这一项气势磅礴的艺术创举。(板书课题)观察分析研究讨论1.了解考古工作的一般流程、分工以及考古工作的重要意义。(1)学生通过课件观看现代化的文物保护大厅结构,以及考古工作人员的工作场景。(2)学生讨论:大厅各处有什么性能?考古任务艰巨,队员非常辛苦。根据考古任务,可以将考古队员分成哪些工种?(3)展示铜车马的全图,并简要地演示出土的铜 车马复原的全过程,让学生体会到考古队员工作的艰辛。教师小结:考古人员发掘了许多艺术珍品,为我国文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展示出土的各种物品(1)学生讨论:这些艺术珍品分成几类?各有什么特点?(2)学生总结:有陶俑、陶马、兵器三大类。3.观察陶俑(1)学生讨论:陶俑分为哪几种?分别有什么不同的神态、服饰、姿势?(将军俑、军吏俑、武士俑、立射俑、跪射俑、骑兵鞍马俑、御手车左车右俑。)(2)分析陶俑形体结构。学生总结:陶俑由头、颈、躯干、四肢几个部分组成。课件播放中央电视台《探索与发现》栏目考古工作细节。图片展示出土的各种物品展示,让学生参观秦陵的一号坑和二号坑.重点从各个角度展示不同的陶俑。第二课时创造表现1.仿照陶俑的大体形状,学生尝试做一个陶俑。 1.学生相互评价作品,交流心得2.教师示范。(1)团泥。(2)整体捏塑脖子与头。(3)捏塑躯干和下肢。可以把躯干和下肢作为一个整体来捏。(4)把头与躯体黏结起来形成大体造型。(5)黏结上肢部分,调整陶俑的姿势,添加、刻画、装饰各部位。总结制作要点:先做大体的形状,在做细部的修饰。4.出示造型生动的陶俑作品给学生欣赏,启发学生捏制神情生动,各部分装饰精细的陶俑作品。5.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课件播放古典音乐.出示姿势不同的几种陶俑 (将军俑、跪射俑、说唱俑、歌舞俑)供学生参考。作品反馈总结拓展1.表扬制作出神情兼备的作品的学生,并展示其作品。2.观赏其他出土的艺术珍品,请学生回家后上网查询下节课相关资料。展示出土的艺术珍品。教学反思: 第7课小园艺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感受园林文化,了解园林建造的一般内容、布局方法和功能。2.能用园林知识,绘制一幅园林小景的平面设计图。3.大胆收集和利用材料制作园林小景模型,培养协作精神,提高动手能力。4.引起学生对自然、绿色、环境的关注,增强对园林的审美意识和环保意识。导人新课揭示课题直入主题同学们,园艺师是园林艺术的建设者,在学校、在街头、在社区,甚至在家里,我们都见到过许多大小不一、各式各样的花园、公园等园林景观,请问在座各位“小园艺师”,你对所见的哪一处园林景观印象最深?请你介绍给我们大家。人们为什么要使用这么多地域空间造园呢?在《我们的祖国是花园》的音乐声中,把学生带入新课学习。教师小结园林景观是人们生活中心灵的栖息场所。现代人对于公共空间的建设投以越来越多的关注,它给紧张生活的人们提供了放松身心的环境。人们从对自然环境的依赖中,懂得了健康的生活方式需要新鲜的空气、阳光和活动空间,懂得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环境,保护自然。第二课时园林景观又是先进文化的载体,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阵地。因此,我们不仅要学会建设它,还要学会去欣赏它,保护它。爱护园林景观,保护公共环境是我们的神圣职责。欣赏引导师生共同欣赏一组园林图片,在欣赏中,我们扩大眼界,积累素材,思考园林设计的一般内容和布局方式。互动交流在学生讨论中,师生共同归类总结。一般内容:山石:假山、石碑、石柱、雕塑,水:水池、小溪、喷泉,树木花草:独立大树、成行小树、成片的小灌木造型。路桥:石桥、木桥、直路、弯道、梯,建筑、配景:亭子、走廊、路灯、坐椅。布局方式:中轴对称式、散点分列式、点线面结合。板书要点示范提示1.设计一幅园林全貌的平面图,须采用俯视图画法。2.先总体布局,后局部细画,注意近大远小,3.先画近景,后画远景,注意画出一定立体感。 自主创作1.自主选择为学校或为社区绿化地设计规划图。2.注意要新颖独特,有创意。3.可以为自己设计的园林命名。评价活动1.互相观摩。2.学生互评,说说同学的作品中一个突出的优点或最有创意的地方。教学反思: 第8课田间的精灵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用多种色彩描绘田野;2、能力目标:记忆、想象能力和以线布局以色构成的表现力;3、情义目标:体验线与色有机结合的造型乐趣,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二、学习内容:本课属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体验各种绘画工具和不同材料的使用效果(水笔的流畅,油画棒的厚重),尝试使用各种线条、形状和色彩进行绘画表现活动,借助色彩表达自己的想法:能流畅稳定地画出较长的线条,进行随意交织的布局划分;认识常用的颜色,在划分的各区域中涂画田地的色彩,表现出一片想象中的田野。三、学习重点:认识颜色,用各种颜色涂画出一片田野。四、学习难点:1、流畅的运用曲线或直线交织出田地;2、运用各种颜色效果表现出不同的田地。五、教学准备:水彩笔、油画棒、展示板六、教学程序:(一)线线交织,构成田野:1、我们把画纸想象成一片肥沃的土地,现在熊老师牵着大家在这画纸上散步,我们随意的走着,踩出了一条弯弯曲曲的田间小路,再从另一个方向走一走?三条路,把这片土地分成了好多块田地了,这几块太大了点,谁能画条小路再分一下?谢谢你,又多了几块地了。2、现在我们换一种走法,在这片更广阔平整的土地上,我们快速的直直的开垦农田,老师快速示范用直线分割田地。请一位喜欢直线的同学帮我再分分。(二)色彩认知,参观田野:有了这么多田地,种点啥呢?1、我们来向农民伯伯学习学习。农民伯伯说要先要考考大家——知识抢答。(课件出示几种代表性的田地)认识它吗?是什么颜色的?1)、这几块田是什么颜色的?是什么田?——蓝色,刚刚插秧的水田。2)、这是什么颜色?生长的是什么?——绿色,没有成熟的水稻3)、这一片呢?——橙色,成熟的水稻4)、这是什么颜色?——棕色的土壤。5)、这个呢?——油菜花、红高粱、紫云英,这些都是田里的庄稼,没想到有这么多颜色!2、现在农民伯伯请我们坐飞机,去参观他们耕耘的田野,出发吧!你最喜欢哪块田野?为什么?(三)启发想象,涂画田野:看完了农民伯伯的田野,农民伯伯也想看看我们小朋友心中的田野,那我们的田野里种些什么呢,是什么颜色的?我们一起来试试。 1、师生共同尝试大片涂色(哪里也种这个呢?)、线条排列(新翻的土壤也可以用波浪线)、点点播种(表现苗、花、果子)、颜色叠加(色彩更丰富)等方法画出几片田野。2、这几片中间还留了一块画什么颜色好呢?相邻的颜色要有变化。3、如果你想还可以在一个田里画个田野守护精灵或者是收割机、稻草人、谷仓。(四)欣赏范作,明确目标:1、看看小朋友的画作,他们希望的田野是什么样子。2、作业要求:线线交织、块块涂色,画出一片心中的田野。(五)学生作业,巡行指导(六)展评作业,在歌声中结束本课。(制作“希望的田野”展示板)看到这么美丽充满希望的田野,农民伯伯忍不住要唱一首田间小调了,我们来听一听,学一学。教学反思: 第9课生命的甘露学习目标:1.了解地球水资源现状认识水对生命的重要作用。2.养成学生在生活中关心水资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3.学习并设计保护水的招贴画。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节水和环保意识,尝试设计招贴画。教学难点:招贴画创意设计。教学思路:水是生命的基础,它不仅关系到人类生活的质量,还影响到人类的生存能力。所有的自然生物几乎都是从水中生出来的。没有了水,生命就会终结。90年代以来,世界淡水资源日渐短缺,污染日益严重,全球生态失衡,气候紊乱,暴雪、干旱,地震频发,灾难愈演愈烈,人类作为地球上最大的资源收益者也是最大的破坏者,在索取的同时是不是也该进行一番反思,反思我们的行为,我们为地球做了哪些有意义的事?所以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不仅是注重了美术技能与技巧的学习和训练,更重要是培养学生爱护地球资源,节约用水的意识。希望节约用水不再是一句苍白无力的口号。我想,如果一节课下来,学生对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依然淡漠、无动于衷,就算他们画出很好的作品也是没用的,因为美,不仅需要创造发现,更需要珍惜保护。所以,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节:教学过程环节一:情境创设出示课题:生命的甘露众所周知,水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水资源相对充足的地方,人们很难想象,没有水的情景,那么今天就让事实告诉我们,如果没有了水,人类将面临何种绝境。课件播放我国西南地区干旱造成的可怕景象让学生观看。【意图:从介绍学生还不太关注的西南旱情现状开始授课。课件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向学生展示西南缺水造成的可怕景象,灾区人们悲伤无助的表情配上伤感的音乐以期达到震撼学生心灵的效果,使学生深入认识生命与水的重要关系。】环节二:预习反馈1.出示问题:地球差不多都被水包裹着,为什么又缺水呢?我们怎样来节约用水?怎样才能让更多的人都来保护和爱惜水?【意图:学生针对在网上查的地球水资源资料进行回答,用自己亲自收集的资料说服自己,明白水资源问题是当前急需关注和解决的问题,有了深入认识和感受就会有保护和爱惜水的强烈愿望:呼吁和倡导他人也加入节水护水的行列。污水、缺水已成事实;那么怎样做才算保护节约了水呢。通过启发和引导使学生明白,生活中哪些方面是可以节约用水的,只有弄明白如何节水,设计制作就好办了。】环节三:探究方法为让更多的人爱惜和节约水,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设计招贴画。1.出示学习要求: 欣赏课本中的三幅招贴画,说说作品各表现了什么内容。找一找作品的相同特点,试着总结招贴画由那几要素组成。【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小结招贴画的一般格式要求:①.主题与画面要明确、醒目、新颖,具有视觉冲击力,使人看着明白。②.主题一般用文字口号来强调,简洁、通顺、突出。可用拼音或字母加以标示、装饰2.出示两幅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一幅完整,一幅不完整)哪幅是真正的招贴画?师生交流,教师结合图片进行讲解示范。【意图:通过对错鉴别,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招贴画特点,对招贴画的基本构成要素加深印象。】环节四:自主设计1.出示作业要求:拿起我们的画笔,设计一幅招贴画,以无声的呐喊唤醒那些沉睡的心灵——珍惜生命甘露,保护生命之源!2.出示设计提示和参考如果没有了水,破坏了水资源,田地将会?江河将会?大自然将会?天上的飞鸟会?水生物又会?人类将?……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角度进行设计。【意图:保护水资源是一个广泛而抽象的主题,要用招贴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还是不容易的。所以,给学生一些指向性的提示,使其有内容可画。参考资料的出示,为的是拓宽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也为造型能力弱的学生提供了参考,减轻了学生的畏难情绪。】环节五:评价交流展示部分学生作业,师生评价交流。【意图:因为本课课时安排是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构思并绘制草图。所以评价交流不宜太长,只选择典型的作业和创意新颖的作品讲评,总结优缺点,使学生在下节课的作业中完善自己的构思,并尽量避免或改正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教学反思: 第10课艰苦岁月一、学习目标1、了解美术与情感,美术与时代,美术与历史等方面的关系,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美术的社会功能。2、用美术语言描述美术作品。3、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情感。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革命历史题材美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分析难点:革命历史题材美术作品的人文内涵。学习目标:学会用美术语言描述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教学重难点:学会分析美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及人文内涵。课前准备:(学生)美术常规课本(教师)相关图片三、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1)出示三幅巨大的汉白玉浮雕《虎门销烟》《抗日游击战》《胜利渡长江解放中国》。问:“你能说出这几幅雕塑各自表现什么历史事件?”教师简要讲述,带动学生对历史革命的红色情绪,引入新课《红色记忆》。2、深入理解1)放映《开国大典》视频,引导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再放映历史照片中的《开国大典》,影视剧中的《开国大典》,最后引入董希文创作的油画作品《开国大典》。2)举例分析《开国大典》,教师引导学生用美术语言分析作品。构图上:(1)左实右虚(2)主体人物突出色彩上:(1)西方油画和中国传统工笔重彩结合(2)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绘画3)引导学生自主尝试从色彩,构图等方面去欣赏《启航》、《占领总统府》4)将三幅作品结合,提问这三幅画的视觉中心在哪里?画家为何这么处理?引导学生思考整理革命历史题材美术作品的基本创作内容,创作手法,并强调作品中要突出重点,强化视觉中心。3、分析讨论,层层深入1)放映《太行山铁壁》《狼牙山五壮士》问:画家采用了什么样构图?画面产生什么气氛?对人塑造又产生哪些影响?2)放映《支柱》《艰苦岁月》问艺术家为何会选择这样的场景表现战争,你可体会艺术家的独具匠心的创作么?引导学生从作品的构图、情感、题材去分析作品。4、欣赏评述通过《母亲》和《血衣》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综合评述的方法。第11课劳动最光荣 一、学习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人物在劳动中的动态美,激发热爱劳动的情感。2.了解劳动时的动态规律,初步学习画人物动态的方法。3.在创作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表现能力。二、设计思路三、重点难点重点:学习人物动态的画法。难点:劳动场景的美感表现。四、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课前准备(学生)记号笔、油画棒、水粉画颜料等(教师)有关劳动场景的课件资料等教学过程一、音乐导入,回忆交流1.教师用录音机播放《劳动最光荣》的音乐,展示各行各业人们辛勤工作的画面。启发学生:(1)你们平时都参加过哪些劳动?需要使用哪些工具?当时的心情怎样?(2)学生回忆并交流。2、人类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劳动人民辛勤劳作,大家通过劳动创造出举世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劳动是最为光荣。出示课题《劳动最光荣》。二、欣赏感受,研究体验1.欣赏作品《夯歌》。师生讨论:(1)作品中的人物在干什么?(2)画中人物的具有怎样的心情?你从哪些方面看出来的?(3)整张画给你怎样的感受?2.教师小结:在劳动时常常产生最典型和最美丽的动作瞬间。许多画家就是捕捉那最美的片刻,创作出了充满劳动激情和快乐的绘画作品,让人感受到劳动时有规律、有节奏的动态美。3.研究体验。(1)动作模拟。请部分同学模拟《夯歌》作品中人物动作。其他同学观察分析身体各部位的变化,寻找规律。头部仰府如何变化?身体摆动如何变化?手臂起伏如何变化?教师结合图片以及学生表演,用简笔画画出人的基本动态,把握动态线。(2)尝试练习。小组内同学表演一个动作,其他同学观察并用动态线表现人物动作。比如一个小组的活动:一个学生来模仿平时拖地板的动作。观察:这位同学在拖地板的时候,他的身体有哪些变化?头怎样变化?(看地下了。)身体怎样变化?(有点弯曲。)手怎样变化?(一个上一个下。) 脚如何变化?(前后分开了。)小组成员用简笔画画出人的基本动态,把握动态线。(3)交流作品。生活中我们还可以画哪些动作?画这些动作的时候身体各个部分又是怎么样的呢?教师小结:任何动态都有他的动态特点,头、躯干和四肢之间相互配合,发生位置关系。人在活动时都有身体的活动趋向,从而身体产生了不同趋向的线,这就是动态线。绘画时抓住表现出动态趋向的动态线,就很容易表达动态。三、尝试练习。(1)作业要求:用记号笔尝试描绘单个人物劳动的动态。(2)提出建议:人体活动时肩胛线和骨盆线倾斜呈相反状,可以参考书中的动态线范例。四、作品交流。展示学生作品,师生共同评价。第二课时课前准备(学生)记号笔、油画棒、水粉画颜料等(教师)有关劳动场景的课件资料等教学过程一、表扬作品,点明题意师生共同点评上节课学生作品。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我们爱劳动》二、欣赏名作,感受场景中的劳动1.用录音机播放大师作品《拾穗者》劳动源自于生活,在18世纪的法国就有一个叫米勒的画家非常喜欢画劳动题材的作品,出示作品《拾穗者》。(1)这是一个怎样的季节?什么时候的场景?(2)画中人物在干嘛?你从从那些地方看出来的?(3)周围的环境告诉我们什么?教师帮助解读《拾穗者》:画中描写了一个农村中最普通的情景:秋天,金黄色的田野看上去一望无际,麦收后的土地上,有3个农妇正弯着身子十分细心地拾取遗落的麦穗,以补充家中的食物。我们虽然看不清这3个农妇的相貌及脸部的表情,但画家却将她们的身姿描绘有古典雕刻一般庄重的美。3个农妇的动作,略有角度的不同,又有动作连环的美,好像是一个农妇拾穗动作分解图。扎红色头巾的农妇正快速地拾着,另一只手握着麦穗的袋子里那一大束,看得出她已经捡了一会了;扎蓝头巾的妇女已经被不断重复的一上一下弯腰动作累坏了,她显得疲惫不堪,将左手撑在腰后,来支撑身体的力量;画右边的妇女,侧脸半弯着腰,手里捏着一束麦子,正仔细巡视那已经拾过一遍的麦地,看是否有漏捡的麦穗。画面上,画家使用了迷人的暖黄色调,红、蓝两块头巾那种沉稳的浓郁色彩也融化在黄色中,整个画面安静而又庄重,牧歌式地传达了米勒对农民艰难生活的深刻同情,对农村生活的特别挚爱。 教师小结:选择劳动中最典型的动作和周围的环境可以使画面达到传神的效果。2.用课件播放大师作品《夯歌》你从作品中感受到怎样的氛围?说说你的感受。教师帮助解读作品,表现了改革开放初期人民挖完路夯平的画面,表现出了当时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心理非常高兴的场景。教师小结:通过欣赏大师们的作品,我们发现可以通过表现人物的动态、表情以及周围的场景渲染,可以表现劳动中人物的情感以及画家的思想。三、同龄作品欣赏展现其他小朋友的作品。我们一起来看看别人小朋友的画,他们是怎么来表现劳动场景的呢?(1)作品是抓住劳动中哪些最典型的动作和环境来表现主题的?(2)作品采用了什么表现方法?(3)你认为这些作品哪些地方处理得特别好?教师小结:看了这么多其他同学的作品,他们把人物画有趣了,画生动了,关键在于抓住人物的典型动作,并充分利用环境烘托人物。四、学生作业1.在上节课的基础上,给自己画的人物添加一个动人的背景,还可以多添加几个人物。2.也可以重新创作,通过色彩、场景、人物动态表现一个劳动场面。五、作业展示展现优秀的作业,说说我画得最棒的地方。教学反思: 第12课废物新用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并在此基础上搜集各种废旧材料。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各种废旧材料加工成各种物品。3.通过制作,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评价建议1.是否在课前仔细观察了物体的颜色,外形收集了相关废旧材料。2.能否合理利用废旧材料进行组合和创造,制作立体造型。3.能否体会到变废为宝和保护环境的乐趣。4.能否在活动结束后进行合理的回收和整理。5.在美术教学在如何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物的研究。6.如何合理运用各种材料开发新的教学内容的研究。教学活动过程第一课时活动一1.启发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并能对各种物体的外形,颜色等特征进行简单的描述。2.师生共同收集各种废旧材料,如旧挂历,易拉罐,吸管等。活动二:引导学生在上节课的基础上,更仔细地观察各种物体,根据其外形,颜色等,讨论用那些废旧材料可以将它表现出来,并使其具有立体感。可适当分析几种物体的立体造型,示范几种基本制作方法,如卷,插,支撑等,教师还可通过半立体的圆等较特殊的立体造型,让学生领会多种立体造型表现法。活动三:“奇思妙想阶段”,启发深长在现有事物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打破物体的原有形态,充分发挥身边废旧材料的作用,进行组合或创造,制作一伯立体的工艺品。“情感升华阶段”,引导学生懂得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制作出立体的工艺品来美化身边的环境,是一个一举两得的环保好方法。收拾与整理作业完成后,应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先回收可再利用的材料,再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来整洁。课后拓展1.我们是否可以用更多的材料的方法来表现各种物体的立体造型。2.在生活在,我们应仔细观察,将各种废旧材料变废为宝。札记:我向学生们展示了历届学生们用废旧材料制作的工艺品,孩子们看得目瞪口呆。我告诉他们这也是三年级的同学做的,只要肯动脑,你们会做出更好的。受到了鼓励,孩子设计的思路非常广,效果图画得很好。我很庆幸自己积攒了这么多的学生作品,这些积累工作永远有效。 第二课时活动一:1、同学们,这件工艺品漂亮吗?(漂亮)2、这件工艺品表现的是什么形象?(人物)3、你们能不能看出这件工艺品是用什么做成的?[可让学生用手摸一摸][学生小结] 那么,这些材料是从哪里来得呢?[学生自由猜]小结:这么精美的工艺品都是用一些废弃物做成的。活动二:1.材料展示:在平日的生活中很多物品用旧之后都会被我们丢弃掉,你能举例来说一说吗?[学生交流]你今天都带来了哪些废旧物品?[学生展示]2.分析:我们来看一看这些废弃物都是什么形状?都有哪些颜色?[分析造型与色彩]3.构思练习[讨论形象的组合与材料的选择]出示几样大小不同的废弃物,请学生进行联想并把自己的想法画一个简单的草图。交流构思情况,并提出自己的意见。[鼓励学生大胆的谈出自己的感想][出示形象]谁来帮老师设计一下,这个形象的每一步我都该选择哪些材料最合适?[学生交流并可以动手来试一试][鼓励学生大胆去研究、试验]。4.制作步骤通过刚才的交流你是否也能将自己手中的废弃物来设计一下使其变废为宝呢?我们应该按照怎样的步骤去进行制作呢?请同学们分组交流拿出制作方案来。 请学生进行小结。5.欣赏课本中就有许多运用废旧材料进行制作的工艺品,请大家来欣赏一下,看有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小结:我认为在这些工艺品中一些小的装饰运用的十分巧妙,真实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我们都可以运用什么材料来做小的装饰呢?[学生交流]。活动三:我要开一个工艺品商店,我这个工艺品商店出售的可不是一般的工艺品,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用废弃物来制作而成的。而你们就是这些作品的设计师,好,就请大家快动手吧。学生可以自由组合几个人完成一件作品。能力弱的同学可以进行临摹制作,也可以制作的形象简单。[放音乐]小结:今天是我们工艺品商店开业的日子,请大家来当顾客选择你最喜欢的工艺品。札记:评价时我说:“如果不知道我真不相信这些工艺品是利用废弃物制作而成的,由此可见每一样东西只要我们能留意加以精心的设计就能将其变废为宝。” 这句有些夸大事实的话学生却很爱听,因为老师肯定了他们的努力。所以说,有时教师的一句话,可能成为促进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催化剂,也可能成为毁灭剂。
简介:教学设计学年度:2022–2023学年度科目:美术年级:六(1)班教师:李心愿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即将升入中学,他们对美术这一学科了解的相对较多,有的学生对美术有着相当的兴趣,动手的能力较强。但据了解这个班的学生学习态度不够好,因此在课堂上免不了用新颖的手法,自身过硬的基本功来吸引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对美术活动一定的兴趣,从而感受美术所带来的乐趣。这样才能了解更多的美术知识,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二、教材分析教材的课目编制以《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为依据,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养成,满足学生不断发展的需要,体现人文关怀,关注学生长期的健康成长。本教材的选择组织方面,注重学生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成长的需要,描述视觉审美的丰富含意,注意学习过程中对美术活动的多角度的体验和尝试,注重学习内容的知识综合,利用不同类别、不同层面的知识综合,使学科内、学科间的综合效应得到加强,学习目标和评价标准也做了一些控制,专业要求力求降低,综合能力则相对具体。 本册教材的课目是单元设课,每一课目即为一个单元。教材分为12个单元,各单元后设置了“学生作业”“学习屋” 等栏目,既保证了课堂教学主体内容的完整性,又提供了学习的完善和迁移途径,还可根据学校当地实际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相关的课程,满足学生深入学习的愿望和要求,鼓励学生在课外通过不同的方法、途径开展相关的美术学习活动。三、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2、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促进学生的智力和才能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发展学生的形象记忆力、想象力、手工制作能力。3、了解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灵活的掌握对造型、色彩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渗透人文。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难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五、教学措施1.认真学习美术新课标、认真备课,处理好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能力教育、能力培养和双基训练的关系。在传授双基、培养能力过程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2.改进学习、教学方法,从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研究“教”和“学” 的方法,充分运用视觉形象,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巩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并逐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3.坚持学习,做到深入钻研教材,抓基础,制作好范画,手工范品及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即使进行直观教学。4.加强个别辅导,抓好课堂巡回辅导的环节,认真的帮助学生解决练习中的具体问题。推荐成绩优秀的学生参加课外美术兴趣小组活动,使他们得到更大的提高。5.关心美术教学的改革和发展,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实验,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六、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本书共12课,每周一节课,共19课时)课序课题课时第一课我们去旅行第二课光影变幻第三课美丽家园第四课编花篮第五课纸魔方第六课秦陵兵马俑第七课小小园艺师第八课田间的精灵第九课生命的甘露第十课艰苦岁月 第十一课劳动最光荣第十二课废物新用新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一课我们去旅行学习目标:1.根据假定的旅行情境,画一画自己的旅行物品,并以旅行包为主体,把它与其他生活用品一起合理安排在画面之中。2.能根据客观物象的内在结构、比例,用流畅的线条塑造旅行用品。3.善于收集整理资料,能用文字、图像形式记录、整理旅行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4.能运用简单的平面设计的形式原理,集体合作制作一个集锦本。5.在有趣的美术活动中,寻访自然美景,了解社会历史、文化渊源,探究世界奥秘,激发热爱生活、艺术的情感。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1.教师讲自己亲身经历的旅行笑话,说明旅行前物质准备的重要性2.学生说说自己最希望到哪里去旅游。3.细心思考出行前的物质准备。根据当地的天气、地理环境、自己的生活需要进行准备(例女百:路线图、备忘录、衣服、雨伞、洗漱用品、零食、药品、钱、照相机等)。展示要准备的物品二、观赏背包1.出示背包,引导观察、思考:(1)旅行使用的包应该有哪些功能、样式?(2)这些产品的结构、材质、构成、各部分的比例是怎样的?2.了解背包的结构。(1)背包的结构:圆柱体、圆球体、立方体、三角锥体。(2)构成:功能袋、背带、拉链、装饰图案。(3)材质:皮革、帆布、尼龙布料、普通布料。(4)样式:手提、肩挂、背负、一个功能袋、多个功能袋组合、附件、纽扣。展示不同种类的包1.旅行包2.会议、公务包3.购物的手袋4.时装包5.书包 展示背包的结构、构成、材质、样式三、绘画指导1.教师示范画背包,学生总结步骤、方法。2.小结表现方法:(1)抓住背包的外形特点与哪种立体形相近。(2)从不同角度观察背包。(3)表现背包的背带、拉链等细节。(4)添画生活用品,学生做教材中的小训练。出示步骤:背包摄影图片—-背包的剪影—-与背包近似的立体形—-背包的线描作品—-添加生活用品四、作品欣赏1.欣赏学生作品。2.分析学生作品的成功和不足之处。(1)背包的形体画得比较准确,构图大方。(2)线条流畅,有疏有密。(3)注意了细节描绘。(4)生活用品的摆放有紧有松、有前有后、有大有小。展示学生作品五、学生作业1.学生自由摆放自己的书包和水壶。2.学生进行观察性绘画。出示作业要求六、评析交流1.学生作业展示2.学生自主介绍自己的作品。3.教师布置学生收集活动二的学习资料。教学反思: 第2课光影变幻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光影变幻下形体的明暗、层次感的皴线方法和形体空间的造型能力,探索光影下的各种美妙效果。2、感受明暗的深浅、强弱、浓淡,增进对形体美的审美体验。3、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探索美的精神和创造美的能力。导入课题1.展示色彩斑斓的光影图片《热闹的船舶交易市场》、《玻璃杯》。2.揭示课题——《光影变幻》。出示画家名作以及优秀的摄影图片《热闹的船舶交易市场》、《玻璃杯》。揭示《光影变幻》的课题。尝试表现探究方法1.提出思考,观察图片上的物体存在着哪些明显的明暗变化,怎样用线条来表现明暗效果。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倾听,参与讨论。3.交流讨论结果,教师板书:用笔轻则淡、重则浓;线条疏则弱、密则强。4.学生尝试用铅笔皴线。 板书,图片、铅笔、纸等。深入感知巧妙联想1.教师引导学生联想有一些什么样的几何形。2.小组讨论:你会想像画出哪些几何形,并如何重叠、穿插。3.以小组开火车的形式,学生轮流上台画一个几何形,并组成完整画面。画板、铅笔、画纸及轻音乐。赏析作品第二课时拓展思路1.讨论评议:请大家一起评议这幅集体创作的作品 哪些地方好,哪些地方不好?记录评分记录卡。2.发散思维:生活中变化着的几何形和明暗变化的效果。作品、评分记录卡。表现创作总结评价1.学生独自创作一幅作品,画一组几何图形,运用铅笔皴线的方法,想像画出几何形的明暗效果,表现层次感。评析作品:完成创作的同学将作业贴至展示板后可自由欣赏各组作业,与身边的同学说一说、评一评。2.教师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精心绘画,赞扬学生的大胆表现。展示板、作业,播放轻音乐。教学反思: 第3课美丽家园一、学习目标:让学生通过对周围景物的观察、记忆和想象,用集体讨论、集体创作的方式画出自己美丽的家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才能;加强相互合作的群体意识,增强热爱家乡的感情。三、重点和难点:1、集体创作,相互合作完成绘画作业。2、集体讨论绘画题材、内容绘画选取哪些有特色的景物和采用什么绘画方法。四、课前准备和作业要求:1、为学生提供绘画材料——大画纸。2、学生代色纸、各色碎布、剪刀、颜色、胶水。3、要求4—8人组成一组,用集体创作的方式画出自己生活周围环境,要求突出景物形象特征,色彩鲜明,表现形式不限,但要统一。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导学生欣赏课本图例,说明家园是我们生活、成长的地方,每人对家乡的一草一木都很熟悉,并有深厚的感情,画出来很有意义。激发学生创作兴趣。(二)、分析课本图例,启发学生讲述三幅同龄人创作的《美丽的家园》L具有什么地方特点。1.用剪贴的方法,表现了城市小朋友家居特色和少儿活动中心去活动的情景。2.用壁画的形式表现了金秋时节农村丰收的景色和农村家居的美丽风光。3.请你讲一讲自己家居周围有什么特别的景物?如小区的特色,儿童乐园、儿童活动中心、农贸市场等都可以选入画中。(三)、绘画步骤:1.构思。集体讨论绘画的题材、内容、确定选取哪些有特色的景物,有什么样的手法表现,用一人先画出大体构图。2.根据各人的长处分工绘画,各人所画的景物形象的大小、色彩和表现手法均要以总体构图为依据,通力协作,力求整体效果统一。3.选一位同学对画面作统一整理。(四)、作业要求:8人为一个创作小组,共同构思商议画面的大小(一般用横副,用全开纸3—5张合并使用,大小共同讨论确定),构图及手法表现,然后分工合作(例如有画房子,有的添树木,有的画人物……),画出当地景物特色。本课要求完成草稿。(五)、学生分组集体创作,教师辅导,出现问题时共同讨论解决。(六)、讲评草稿,共同评论能否表现家园的景色美。第二课时 本节课继续完成集体创作画《美丽的家园》,重点在于形象刻划。(一)、分析课文中的学生作品,提出用不同表现形式绘画时所要注意的事项。1.色彩画:①颜色要鲜明。②注意对比色和谐。2.线描画:注意线条疏密对比和黑白灰调子的处理。3.剪贴画:注意发挥材料质感的美,注意色彩的搭配。(二)、学生继续进行集体创作。教师鼓励学生团结合作,努力完成一幅《美丽的家园》,集体创作画,看哪一组画最好、最美。(三)、讲评作业,师生共同评议作品,请同学谈谈绘画感受。把作品展览在学校中心的地放,让全校师生共欣赏。教学反思: 第4课编花篮学习目标 1掌握编花篮的基本方法、技能,能编出一个小花篮。2了解有关插花的基本方法和形式美法则,制作一件插花作品。3养成精心制作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重难点:1掌握编花篮的基本方法、技能,能编出一个小花篮。2了解有关插花的基本方法和形式美法则制作一件插花作品。学具准备:小花篮学习方法:观察、讨论,小组合作动手制作法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1播放歌曲《编花篮》,从这首歌曲中你听到了什么?2、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分小礼物。出示一个自编的装饰精美的花篮。伴着音乐,手拎小花篮从各个方位展示给学生们看,这是老师自己动手编的。 3展示各具特色的漂亮的小花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看到这些精美的花篮,你想说些什么?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编花篮?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自己编制花篮,享受劳动的乐趣。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兴趣是学生的动力之源,此处激趣的目的就是要引起学生行为冲动,让其呈现出行为欲望。二、观察,讨论,探索新知1、师把自制的花篮每组分发一个,请学生首先从外观上观察花篮,然后动手拆花篮。要求学生自己认真观察:(1)花篮由几部分组成(2)各部分怎么做(鼓励学生细心观察大胆拆开)2、各小组讨论花篮的组成部分和制作方法。3、学生汇报观察讨论结果。 4、老师在学生汇报的在基础上小结,用课件播放编花篮的过程:花篮是由篮提手、篮沿、篮身、篮底、装饰物几部分组成,及量、剪、粘、编、卷、贴的制作过程。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探讨花篮的制作方法,并从观察中总结出编制过程,体现探究性的学习过程。注意引导学生测量篮沿、篮身、篮底、篮提手各部分,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劳动课中,体现学科间整合。三、合作享受制作快乐(放轻音乐)(一)师强调在制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1〉全班分五个小组进行评比(分设五个展示台)①制作时比一比哪个组分工合理,进展顺利。②制作后比一比哪个组作品最漂亮、最有创意。(教师要强调合作的重要性,鼓励有创意)〈2〉注意使用刀具安全性,保证室内卫生(二)制作: 1、小组同学分工制作花篮的各部分2、各部分完成后,小组合作,把它们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小花篮。3、师巡视,帮助困难生,随时参与学生的活动中去,评价学生的制作行为,鼓励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给同学们提供装饰物,让花篮更完美。(三)活动预设:学生在动手制作过程中可能:1、小组分工不合理,致使制作进度慢,师及时给予指点。2、在纸编小辫的过程中,可能出现:A一人牵绳一人编;B一人牵绳两人编;C两人相对同对编。师在巡视过程中,评价表扬C种方法,鼓励学生提高效率。3、学生在制作小辫时可能不用手编,而是用手搓小绳,这种方法比较简便,有创意,师应给予鼓励。4、学生在盘绕粘小辫时,可能出现:A固定花篮转动小辫;B手持小辫转动花篮。师鼓励生用B种方法,因为这种方法盘绕速度快些。设计意图[制作过程有分工有合作,体现自主合作的学习过程,设置五个小组激发学生劳动情趣,培养集体荣誉感。教师的参与体现师生间的互助合作关系]四、成果展示1、小组派出代表展示自己小组小花篮的最亮丽的一面,介绍制作过程。2、学生评价:说说你最喜爱的作品,要说出原因。3、同学们评选优秀作品,并请编织能手谈体会,说说劳动后的感受以及在劳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如何克服困难的。4、师生评价(1)评价最佳作品。(2)对其它作品抓住优点给予肯定。(每一个花篮的制作都有它最闪亮的一点,老师要善于发现给予肯定)(3)评出优秀作品,进行奖励 设计意图 [让学生介绍制作过程和谈劳动后的感受,实际上就是在关注劳动过程,感悟劳动情趣,也是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切入点。生生互评及教师评价充分利用了评价功能,从而规范了学生的劳动行为,对学生的热情也是一种鼓励。五、课堂小结同学们,你们觉得编织有趣吗?母亲节快到了,你想为你的妈妈做点什么吗?动手编织一个小礼物送给她吧!大胆选择编制材料,充分发挥想象力构思编制物件,你亲手的杰作,她一定会喜欢!课外举办一个“送给我最亲爱的妈妈”编织展览。设计意图 [结合生活实际,鼓励学生把课内所学知识向课外延伸,同时也给学生一个充分利用课外资源的机会,从而养成劳动习惯。教学反思: 第5课纸魔方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编纸条的基本制作方法、技能,能制作出一件编纸条作品。过程与方法:了解穿编工艺的形式美法则及构成的基本原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耐心、细致的良好工作习惯。教学重、难点:掌握编纸条的基本制作方法、技能,能制作出一件编纸条作品。课型:制作教学准备:课件、彩纸、剪刀、固体胶等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活动一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编纸条的基本制作方法、技能,能制作出一件编纸条作品。过程与方法:了解穿编工艺的形式美法则及构成的基本原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耐心、细致的良好工作习惯。教学重、难点:掌握编纸条的基本制作方法、技能,能制作出一件编纸条作品。课型:制作教学准备:彩纸、剪刀、固体胶等教学过程:一、欣赏激趣教师在课前运用“一提一压”的穿编方法,制作一件双色对比色调的编纸条作品。选用不同颜色同等长度的纸条,在作品背面将有关纬条加长,加长部分隐藏在作品背面。1.展示这件“一提一压”双色编纸条作品正面。2.教师依次拉动加长的纬条,将这件双色编纸条作品变成三色编纸条作品。3.再依次拉动加长的纬条,将这件三色编纸条作品变成四色编纸条作品。4.展示一件协调色调编纸条作品,和这件冷暖对比色调作品进行对比分析。5.完整展示一件编纸条作品的正面和背面。6.揭示课题——编纸条。二、方法探究1.学生自学教材左页的制作步骤和制作图示。2.师生讨论:(1)经条和纬条的制作有什么不同?(2)为什么经条的上下两段要相连?(3)整理作品时不粘牢纬条两端可以吗?3.学生上台尝试“一提一压”的穿编方法。三、创新探索 1.教师问:怎样让你的编纸条作品与众不同?学生自学教材右页的创新方法。2.师生讨论,小结创新方法:(1)纬条:改变纬条的材料和宽度。(2)经条:改变经条的形状和宽度,如折线形、弧线形。(3)穿编方法:改变提压数目,如两提一压或一提三压。由此作品可分为抽象类和具象类的变化。四、欣赏评价1.展开自评和互评,交流感受和体会。2.教师小结,肯定学生的制作热情,并使学生对下节课充满期待。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活动二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编纸条的基本制作方法、技能,能制作出一件编纸条作品。过程与方法:了解穿编工艺的形式美法则及构成的基本原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耐心、细致的良好工作习惯。教学重、难点:掌握编纸条的基本制作方法、技能,能制作出一件编纸条作品。课型:制作教学准备:彩纸、剪刀、固体胶等教学过程:一、思维拓展1.展示、欣赏几件不同尺寸的编纸条作品,问学生它们适合用在哪里?2.各小组之间展开讨论,并交流设想。3.教师出示一张未经装饰的贺卡用纸和一本书。师生讨论、交流,共同将编纸条作品改装、组合成贺卡、书签、包书纸等。二、创造表现1.学生之间交谈自己的创作设想。2.明确作业要求:制作一件实用的编纸条作品。3.学生自主表现,教师巡视指导。三、欣赏评析1.展示作品,欣赏评析。2.学生下位,自由欣赏他人作品,交流感受。教学反思: 第6课秦陵兵马俑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秦兵马俑的发现发掘过程,认识秦兵马俑的艺术价值。2.学习一些考古常识,提高文物保护意识,增强热爱祖国文物的观念。3.能通过调查、分析、讨论、评述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具有艺术价值的文物的了解和感受。1.师生对话师:有谁认识这个字——“俑”?它是什么意思?生: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偶像,如:陶俑、女俑等。2.导入课题1974年3月,位于秦始皇陵东侧西杨村的农民,在一片荒寂的沙石地上挖井,偶然发现了一些陶俑的残片和青铜兵器,接着轰动中国、震撼世界的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与世人见面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关注这一项气势磅礴的艺术创举。(板书课题)观察分析研究讨论1.了解考古工作的一般流程、分工以及考古工作的重要意义。(1)学生通过课件观看现代化的文物保护大厅结构,以及考古工作人员的工作场景。(2)学生讨论:大厅各处有什么性能?考古任务艰巨,队员非常辛苦。根据考古任务,可以将考古队员分成哪些工种?(3)展示铜车马的全图,并简要地演示出土的铜 车马复原的全过程,让学生体会到考古队员工作的艰辛。教师小结:考古人员发掘了许多艺术珍品,为我国文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展示出土的各种物品(1)学生讨论:这些艺术珍品分成几类?各有什么特点?(2)学生总结:有陶俑、陶马、兵器三大类。3.观察陶俑(1)学生讨论:陶俑分为哪几种?分别有什么不同的神态、服饰、姿势?(将军俑、军吏俑、武士俑、立射俑、跪射俑、骑兵鞍马俑、御手车左车右俑。)(2)分析陶俑形体结构。学生总结:陶俑由头、颈、躯干、四肢几个部分组成。课件播放中央电视台《探索与发现》栏目考古工作细节。图片展示出土的各种物品展示,让学生参观秦陵的一号坑和二号坑.重点从各个角度展示不同的陶俑。第二课时创造表现1.仿照陶俑的大体形状,学生尝试做一个陶俑。 1.学生相互评价作品,交流心得2.教师示范。(1)团泥。(2)整体捏塑脖子与头。(3)捏塑躯干和下肢。可以把躯干和下肢作为一个整体来捏。(4)把头与躯体黏结起来形成大体造型。(5)黏结上肢部分,调整陶俑的姿势,添加、刻画、装饰各部位。总结制作要点:先做大体的形状,在做细部的修饰。4.出示造型生动的陶俑作品给学生欣赏,启发学生捏制神情生动,各部分装饰精细的陶俑作品。5.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课件播放古典音乐.出示姿势不同的几种陶俑 (将军俑、跪射俑、说唱俑、歌舞俑)供学生参考。作品反馈总结拓展1.表扬制作出神情兼备的作品的学生,并展示其作品。2.观赏其他出土的艺术珍品,请学生回家后上网查询下节课相关资料。展示出土的艺术珍品。教学反思: 第7课小园艺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感受园林文化,了解园林建造的一般内容、布局方法和功能。2.能用园林知识,绘制一幅园林小景的平面设计图。3.大胆收集和利用材料制作园林小景模型,培养协作精神,提高动手能力。4.引起学生对自然、绿色、环境的关注,增强对园林的审美意识和环保意识。导人新课揭示课题直入主题同学们,园艺师是园林艺术的建设者,在学校、在街头、在社区,甚至在家里,我们都见到过许多大小不一、各式各样的花园、公园等园林景观,请问在座各位“小园艺师”,你对所见的哪一处园林景观印象最深?请你介绍给我们大家。人们为什么要使用这么多地域空间造园呢?在《我们的祖国是花园》的音乐声中,把学生带入新课学习。教师小结园林景观是人们生活中心灵的栖息场所。现代人对于公共空间的建设投以越来越多的关注,它给紧张生活的人们提供了放松身心的环境。人们从对自然环境的依赖中,懂得了健康的生活方式需要新鲜的空气、阳光和活动空间,懂得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环境,保护自然。第二课时园林景观又是先进文化的载体,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阵地。因此,我们不仅要学会建设它,还要学会去欣赏它,保护它。爱护园林景观,保护公共环境是我们的神圣职责。欣赏引导师生共同欣赏一组园林图片,在欣赏中,我们扩大眼界,积累素材,思考园林设计的一般内容和布局方式。互动交流在学生讨论中,师生共同归类总结。一般内容:山石:假山、石碑、石柱、雕塑,水:水池、小溪、喷泉,树木花草:独立大树、成行小树、成片的小灌木造型。路桥:石桥、木桥、直路、弯道、梯,建筑、配景:亭子、走廊、路灯、坐椅。布局方式:中轴对称式、散点分列式、点线面结合。板书要点示范提示1.设计一幅园林全貌的平面图,须采用俯视图画法。2.先总体布局,后局部细画,注意近大远小,3.先画近景,后画远景,注意画出一定立体感。 自主创作1.自主选择为学校或为社区绿化地设计规划图。2.注意要新颖独特,有创意。3.可以为自己设计的园林命名。评价活动1.互相观摩。2.学生互评,说说同学的作品中一个突出的优点或最有创意的地方。教学反思: 第8课田间的精灵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用多种色彩描绘田野;2、能力目标:记忆、想象能力和以线布局以色构成的表现力;3、情义目标:体验线与色有机结合的造型乐趣,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二、学习内容:本课属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体验各种绘画工具和不同材料的使用效果(水笔的流畅,油画棒的厚重),尝试使用各种线条、形状和色彩进行绘画表现活动,借助色彩表达自己的想法:能流畅稳定地画出较长的线条,进行随意交织的布局划分;认识常用的颜色,在划分的各区域中涂画田地的色彩,表现出一片想象中的田野。三、学习重点:认识颜色,用各种颜色涂画出一片田野。四、学习难点:1、流畅的运用曲线或直线交织出田地;2、运用各种颜色效果表现出不同的田地。五、教学准备:水彩笔、油画棒、展示板六、教学程序:(一)线线交织,构成田野:1、我们把画纸想象成一片肥沃的土地,现在熊老师牵着大家在这画纸上散步,我们随意的走着,踩出了一条弯弯曲曲的田间小路,再从另一个方向走一走?三条路,把这片土地分成了好多块田地了,这几块太大了点,谁能画条小路再分一下?谢谢你,又多了几块地了。2、现在我们换一种走法,在这片更广阔平整的土地上,我们快速的直直的开垦农田,老师快速示范用直线分割田地。请一位喜欢直线的同学帮我再分分。(二)色彩认知,参观田野:有了这么多田地,种点啥呢?1、我们来向农民伯伯学习学习。农民伯伯说要先要考考大家——知识抢答。(课件出示几种代表性的田地)认识它吗?是什么颜色的?1)、这几块田是什么颜色的?是什么田?——蓝色,刚刚插秧的水田。2)、这是什么颜色?生长的是什么?——绿色,没有成熟的水稻3)、这一片呢?——橙色,成熟的水稻4)、这是什么颜色?——棕色的土壤。5)、这个呢?——油菜花、红高粱、紫云英,这些都是田里的庄稼,没想到有这么多颜色!2、现在农民伯伯请我们坐飞机,去参观他们耕耘的田野,出发吧!你最喜欢哪块田野?为什么?(三)启发想象,涂画田野:看完了农民伯伯的田野,农民伯伯也想看看我们小朋友心中的田野,那我们的田野里种些什么呢,是什么颜色的?我们一起来试试。 1、师生共同尝试大片涂色(哪里也种这个呢?)、线条排列(新翻的土壤也可以用波浪线)、点点播种(表现苗、花、果子)、颜色叠加(色彩更丰富)等方法画出几片田野。2、这几片中间还留了一块画什么颜色好呢?相邻的颜色要有变化。3、如果你想还可以在一个田里画个田野守护精灵或者是收割机、稻草人、谷仓。(四)欣赏范作,明确目标:1、看看小朋友的画作,他们希望的田野是什么样子。2、作业要求:线线交织、块块涂色,画出一片心中的田野。(五)学生作业,巡行指导(六)展评作业,在歌声中结束本课。(制作“希望的田野”展示板)看到这么美丽充满希望的田野,农民伯伯忍不住要唱一首田间小调了,我们来听一听,学一学。教学反思: 第9课生命的甘露学习目标:1.了解地球水资源现状认识水对生命的重要作用。2.养成学生在生活中关心水资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3.学习并设计保护水的招贴画。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节水和环保意识,尝试设计招贴画。教学难点:招贴画创意设计。教学思路:水是生命的基础,它不仅关系到人类生活的质量,还影响到人类的生存能力。所有的自然生物几乎都是从水中生出来的。没有了水,生命就会终结。90年代以来,世界淡水资源日渐短缺,污染日益严重,全球生态失衡,气候紊乱,暴雪、干旱,地震频发,灾难愈演愈烈,人类作为地球上最大的资源收益者也是最大的破坏者,在索取的同时是不是也该进行一番反思,反思我们的行为,我们为地球做了哪些有意义的事?所以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不仅是注重了美术技能与技巧的学习和训练,更重要是培养学生爱护地球资源,节约用水的意识。希望节约用水不再是一句苍白无力的口号。我想,如果一节课下来,学生对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依然淡漠、无动于衷,就算他们画出很好的作品也是没用的,因为美,不仅需要创造发现,更需要珍惜保护。所以,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节:教学过程环节一:情境创设出示课题:生命的甘露众所周知,水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水资源相对充足的地方,人们很难想象,没有水的情景,那么今天就让事实告诉我们,如果没有了水,人类将面临何种绝境。课件播放我国西南地区干旱造成的可怕景象让学生观看。【意图:从介绍学生还不太关注的西南旱情现状开始授课。课件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向学生展示西南缺水造成的可怕景象,灾区人们悲伤无助的表情配上伤感的音乐以期达到震撼学生心灵的效果,使学生深入认识生命与水的重要关系。】环节二:预习反馈1.出示问题:地球差不多都被水包裹着,为什么又缺水呢?我们怎样来节约用水?怎样才能让更多的人都来保护和爱惜水?【意图:学生针对在网上查的地球水资源资料进行回答,用自己亲自收集的资料说服自己,明白水资源问题是当前急需关注和解决的问题,有了深入认识和感受就会有保护和爱惜水的强烈愿望:呼吁和倡导他人也加入节水护水的行列。污水、缺水已成事实;那么怎样做才算保护节约了水呢。通过启发和引导使学生明白,生活中哪些方面是可以节约用水的,只有弄明白如何节水,设计制作就好办了。】环节三:探究方法为让更多的人爱惜和节约水,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设计招贴画。1.出示学习要求: 欣赏课本中的三幅招贴画,说说作品各表现了什么内容。找一找作品的相同特点,试着总结招贴画由那几要素组成。【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小结招贴画的一般格式要求:①.主题与画面要明确、醒目、新颖,具有视觉冲击力,使人看着明白。②.主题一般用文字口号来强调,简洁、通顺、突出。可用拼音或字母加以标示、装饰2.出示两幅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一幅完整,一幅不完整)哪幅是真正的招贴画?师生交流,教师结合图片进行讲解示范。【意图:通过对错鉴别,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招贴画特点,对招贴画的基本构成要素加深印象。】环节四:自主设计1.出示作业要求:拿起我们的画笔,设计一幅招贴画,以无声的呐喊唤醒那些沉睡的心灵——珍惜生命甘露,保护生命之源!2.出示设计提示和参考如果没有了水,破坏了水资源,田地将会?江河将会?大自然将会?天上的飞鸟会?水生物又会?人类将?……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角度进行设计。【意图:保护水资源是一个广泛而抽象的主题,要用招贴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还是不容易的。所以,给学生一些指向性的提示,使其有内容可画。参考资料的出示,为的是拓宽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也为造型能力弱的学生提供了参考,减轻了学生的畏难情绪。】环节五:评价交流展示部分学生作业,师生评价交流。【意图:因为本课课时安排是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构思并绘制草图。所以评价交流不宜太长,只选择典型的作业和创意新颖的作品讲评,总结优缺点,使学生在下节课的作业中完善自己的构思,并尽量避免或改正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教学反思: 第10课艰苦岁月一、学习目标1、了解美术与情感,美术与时代,美术与历史等方面的关系,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美术的社会功能。2、用美术语言描述美术作品。3、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情感。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革命历史题材美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分析难点:革命历史题材美术作品的人文内涵。学习目标:学会用美术语言描述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教学重难点:学会分析美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及人文内涵。课前准备:(学生)美术常规课本(教师)相关图片三、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1)出示三幅巨大的汉白玉浮雕《虎门销烟》《抗日游击战》《胜利渡长江解放中国》。问:“你能说出这几幅雕塑各自表现什么历史事件?”教师简要讲述,带动学生对历史革命的红色情绪,引入新课《红色记忆》。2、深入理解1)放映《开国大典》视频,引导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再放映历史照片中的《开国大典》,影视剧中的《开国大典》,最后引入董希文创作的油画作品《开国大典》。2)举例分析《开国大典》,教师引导学生用美术语言分析作品。构图上:(1)左实右虚(2)主体人物突出色彩上:(1)西方油画和中国传统工笔重彩结合(2)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绘画3)引导学生自主尝试从色彩,构图等方面去欣赏《启航》、《占领总统府》4)将三幅作品结合,提问这三幅画的视觉中心在哪里?画家为何这么处理?引导学生思考整理革命历史题材美术作品的基本创作内容,创作手法,并强调作品中要突出重点,强化视觉中心。3、分析讨论,层层深入1)放映《太行山铁壁》《狼牙山五壮士》问:画家采用了什么样构图?画面产生什么气氛?对人塑造又产生哪些影响?2)放映《支柱》《艰苦岁月》问艺术家为何会选择这样的场景表现战争,你可体会艺术家的独具匠心的创作么?引导学生从作品的构图、情感、题材去分析作品。4、欣赏评述通过《母亲》和《血衣》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综合评述的方法。第11课劳动最光荣 一、学习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人物在劳动中的动态美,激发热爱劳动的情感。2.了解劳动时的动态规律,初步学习画人物动态的方法。3.在创作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表现能力。二、设计思路三、重点难点重点:学习人物动态的画法。难点:劳动场景的美感表现。四、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课前准备(学生)记号笔、油画棒、水粉画颜料等(教师)有关劳动场景的课件资料等教学过程一、音乐导入,回忆交流1.教师用录音机播放《劳动最光荣》的音乐,展示各行各业人们辛勤工作的画面。启发学生:(1)你们平时都参加过哪些劳动?需要使用哪些工具?当时的心情怎样?(2)学生回忆并交流。2、人类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劳动人民辛勤劳作,大家通过劳动创造出举世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劳动是最为光荣。出示课题《劳动最光荣》。二、欣赏感受,研究体验1.欣赏作品《夯歌》。师生讨论:(1)作品中的人物在干什么?(2)画中人物的具有怎样的心情?你从哪些方面看出来的?(3)整张画给你怎样的感受?2.教师小结:在劳动时常常产生最典型和最美丽的动作瞬间。许多画家就是捕捉那最美的片刻,创作出了充满劳动激情和快乐的绘画作品,让人感受到劳动时有规律、有节奏的动态美。3.研究体验。(1)动作模拟。请部分同学模拟《夯歌》作品中人物动作。其他同学观察分析身体各部位的变化,寻找规律。头部仰府如何变化?身体摆动如何变化?手臂起伏如何变化?教师结合图片以及学生表演,用简笔画画出人的基本动态,把握动态线。(2)尝试练习。小组内同学表演一个动作,其他同学观察并用动态线表现人物动作。比如一个小组的活动:一个学生来模仿平时拖地板的动作。观察:这位同学在拖地板的时候,他的身体有哪些变化?头怎样变化?(看地下了。)身体怎样变化?(有点弯曲。)手怎样变化?(一个上一个下。) 脚如何变化?(前后分开了。)小组成员用简笔画画出人的基本动态,把握动态线。(3)交流作品。生活中我们还可以画哪些动作?画这些动作的时候身体各个部分又是怎么样的呢?教师小结:任何动态都有他的动态特点,头、躯干和四肢之间相互配合,发生位置关系。人在活动时都有身体的活动趋向,从而身体产生了不同趋向的线,这就是动态线。绘画时抓住表现出动态趋向的动态线,就很容易表达动态。三、尝试练习。(1)作业要求:用记号笔尝试描绘单个人物劳动的动态。(2)提出建议:人体活动时肩胛线和骨盆线倾斜呈相反状,可以参考书中的动态线范例。四、作品交流。展示学生作品,师生共同评价。第二课时课前准备(学生)记号笔、油画棒、水粉画颜料等(教师)有关劳动场景的课件资料等教学过程一、表扬作品,点明题意师生共同点评上节课学生作品。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我们爱劳动》二、欣赏名作,感受场景中的劳动1.用录音机播放大师作品《拾穗者》劳动源自于生活,在18世纪的法国就有一个叫米勒的画家非常喜欢画劳动题材的作品,出示作品《拾穗者》。(1)这是一个怎样的季节?什么时候的场景?(2)画中人物在干嘛?你从从那些地方看出来的?(3)周围的环境告诉我们什么?教师帮助解读《拾穗者》:画中描写了一个农村中最普通的情景:秋天,金黄色的田野看上去一望无际,麦收后的土地上,有3个农妇正弯着身子十分细心地拾取遗落的麦穗,以补充家中的食物。我们虽然看不清这3个农妇的相貌及脸部的表情,但画家却将她们的身姿描绘有古典雕刻一般庄重的美。3个农妇的动作,略有角度的不同,又有动作连环的美,好像是一个农妇拾穗动作分解图。扎红色头巾的农妇正快速地拾着,另一只手握着麦穗的袋子里那一大束,看得出她已经捡了一会了;扎蓝头巾的妇女已经被不断重复的一上一下弯腰动作累坏了,她显得疲惫不堪,将左手撑在腰后,来支撑身体的力量;画右边的妇女,侧脸半弯着腰,手里捏着一束麦子,正仔细巡视那已经拾过一遍的麦地,看是否有漏捡的麦穗。画面上,画家使用了迷人的暖黄色调,红、蓝两块头巾那种沉稳的浓郁色彩也融化在黄色中,整个画面安静而又庄重,牧歌式地传达了米勒对农民艰难生活的深刻同情,对农村生活的特别挚爱。 教师小结:选择劳动中最典型的动作和周围的环境可以使画面达到传神的效果。2.用课件播放大师作品《夯歌》你从作品中感受到怎样的氛围?说说你的感受。教师帮助解读作品,表现了改革开放初期人民挖完路夯平的画面,表现出了当时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心理非常高兴的场景。教师小结:通过欣赏大师们的作品,我们发现可以通过表现人物的动态、表情以及周围的场景渲染,可以表现劳动中人物的情感以及画家的思想。三、同龄作品欣赏展现其他小朋友的作品。我们一起来看看别人小朋友的画,他们是怎么来表现劳动场景的呢?(1)作品是抓住劳动中哪些最典型的动作和环境来表现主题的?(2)作品采用了什么表现方法?(3)你认为这些作品哪些地方处理得特别好?教师小结:看了这么多其他同学的作品,他们把人物画有趣了,画生动了,关键在于抓住人物的典型动作,并充分利用环境烘托人物。四、学生作业1.在上节课的基础上,给自己画的人物添加一个动人的背景,还可以多添加几个人物。2.也可以重新创作,通过色彩、场景、人物动态表现一个劳动场面。五、作业展示展现优秀的作业,说说我画得最棒的地方。教学反思: 第12课废物新用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并在此基础上搜集各种废旧材料。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各种废旧材料加工成各种物品。3.通过制作,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评价建议1.是否在课前仔细观察了物体的颜色,外形收集了相关废旧材料。2.能否合理利用废旧材料进行组合和创造,制作立体造型。3.能否体会到变废为宝和保护环境的乐趣。4.能否在活动结束后进行合理的回收和整理。5.在美术教学在如何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物的研究。6.如何合理运用各种材料开发新的教学内容的研究。教学活动过程第一课时活动一1.启发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并能对各种物体的外形,颜色等特征进行简单的描述。2.师生共同收集各种废旧材料,如旧挂历,易拉罐,吸管等。活动二:引导学生在上节课的基础上,更仔细地观察各种物体,根据其外形,颜色等,讨论用那些废旧材料可以将它表现出来,并使其具有立体感。可适当分析几种物体的立体造型,示范几种基本制作方法,如卷,插,支撑等,教师还可通过半立体的圆等较特殊的立体造型,让学生领会多种立体造型表现法。活动三:“奇思妙想阶段”,启发深长在现有事物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打破物体的原有形态,充分发挥身边废旧材料的作用,进行组合或创造,制作一伯立体的工艺品。“情感升华阶段”,引导学生懂得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制作出立体的工艺品来美化身边的环境,是一个一举两得的环保好方法。收拾与整理作业完成后,应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先回收可再利用的材料,再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来整洁。课后拓展1.我们是否可以用更多的材料的方法来表现各种物体的立体造型。2.在生活在,我们应仔细观察,将各种废旧材料变废为宝。札记:我向学生们展示了历届学生们用废旧材料制作的工艺品,孩子们看得目瞪口呆。我告诉他们这也是三年级的同学做的,只要肯动脑,你们会做出更好的。受到了鼓励,孩子设计的思路非常广,效果图画得很好。我很庆幸自己积攒了这么多的学生作品,这些积累工作永远有效。 第二课时活动一:1、同学们,这件工艺品漂亮吗?(漂亮)2、这件工艺品表现的是什么形象?(人物)3、你们能不能看出这件工艺品是用什么做成的?[可让学生用手摸一摸][学生小结] 那么,这些材料是从哪里来得呢?[学生自由猜]小结:这么精美的工艺品都是用一些废弃物做成的。活动二:1.材料展示:在平日的生活中很多物品用旧之后都会被我们丢弃掉,你能举例来说一说吗?[学生交流]你今天都带来了哪些废旧物品?[学生展示]2.分析:我们来看一看这些废弃物都是什么形状?都有哪些颜色?[分析造型与色彩]3.构思练习[讨论形象的组合与材料的选择]出示几样大小不同的废弃物,请学生进行联想并把自己的想法画一个简单的草图。交流构思情况,并提出自己的意见。[鼓励学生大胆的谈出自己的感想][出示形象]谁来帮老师设计一下,这个形象的每一步我都该选择哪些材料最合适?[学生交流并可以动手来试一试][鼓励学生大胆去研究、试验]。4.制作步骤通过刚才的交流你是否也能将自己手中的废弃物来设计一下使其变废为宝呢?我们应该按照怎样的步骤去进行制作呢?请同学们分组交流拿出制作方案来。 请学生进行小结。5.欣赏课本中就有许多运用废旧材料进行制作的工艺品,请大家来欣赏一下,看有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小结:我认为在这些工艺品中一些小的装饰运用的十分巧妙,真实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我们都可以运用什么材料来做小的装饰呢?[学生交流]。活动三:我要开一个工艺品商店,我这个工艺品商店出售的可不是一般的工艺品,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用废弃物来制作而成的。而你们就是这些作品的设计师,好,就请大家快动手吧。学生可以自由组合几个人完成一件作品。能力弱的同学可以进行临摹制作,也可以制作的形象简单。[放音乐]小结:今天是我们工艺品商店开业的日子,请大家来当顾客选择你最喜欢的工艺品。札记:评价时我说:“如果不知道我真不相信这些工艺品是利用废弃物制作而成的,由此可见每一样东西只要我们能留意加以精心的设计就能将其变废为宝。” 这句有些夸大事实的话学生却很爱听,因为老师肯定了他们的努力。所以说,有时教师的一句话,可能成为促进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催化剂,也可能成为毁灭剂。
简介:教学设计学年度:2022–2023学年度科目:美术年级:六(1)班教师:李心愿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即将升入中学,他们对美术这一学科了解的相对较多,有的学生对美术有着相当的兴趣,动手的能力较强。但据了解这个班的学生学习态度不够好,因此在课堂上免不了用新颖的手法,自身过硬的基本功来吸引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对美术活动一定的兴趣,从而感受美术所带来的乐趣。这样才能了解更多的美术知识,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二、教材分析教材的课目编制以《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为依据,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养成,满足学生不断发展的需要,体现人文关怀,关注学生长期的健康成长。本教材的选择组织方面,注重学生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成长的需要,描述视觉审美的丰富含意,注意学习过程中对美术活动的多角度的体验和尝试,注重学习内容的知识综合,利用不同类别、不同层面的知识综合,使学科内、学科间的综合效应得到加强,学习目标和评价标准也做了一些控制,专业要求力求降低,综合能力则相对具体。 本册教材的课目是单元设课,每一课目即为一个单元。教材分为12个单元,各单元后设置了“学生作业”“学习屋” 等栏目,既保证了课堂教学主体内容的完整性,又提供了学习的完善和迁移途径,还可根据学校当地实际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相关的课程,满足学生深入学习的愿望和要求,鼓励学生在课外通过不同的方法、途径开展相关的美术学习活动。三、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2、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促进学生的智力和才能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发展学生的形象记忆力、想象力、手工制作能力。3、了解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灵活的掌握对造型、色彩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渗透人文。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难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五、教学措施1.认真学习美术新课标、认真备课,处理好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能力教育、能力培养和双基训练的关系。在传授双基、培养能力过程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2.改进学习、教学方法,从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研究“教”和“学” 的方法,充分运用视觉形象,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巩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并逐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3.坚持学习,做到深入钻研教材,抓基础,制作好范画,手工范品及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即使进行直观教学。4.加强个别辅导,抓好课堂巡回辅导的环节,认真的帮助学生解决练习中的具体问题。推荐成绩优秀的学生参加课外美术兴趣小组活动,使他们得到更大的提高。5.关心美术教学的改革和发展,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实验,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六、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本书共12课,每周一节课,共19课时)课序课题课时第一课我们去旅行第二课光影变幻第三课美丽家园第四课编花篮第五课纸魔方第六课秦陵兵马俑第七课小小园艺师第八课田间的精灵第九课生命的甘露第十课艰苦岁月 第十一课劳动最光荣第十二课废物新用新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一课我们去旅行学习目标:1.根据假定的旅行情境,画一画自己的旅行物品,并以旅行包为主体,把它与其他生活用品一起合理安排在画面之中。2.能根据客观物象的内在结构、比例,用流畅的线条塑造旅行用品。3.善于收集整理资料,能用文字、图像形式记录、整理旅行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4.能运用简单的平面设计的形式原理,集体合作制作一个集锦本。5.在有趣的美术活动中,寻访自然美景,了解社会历史、文化渊源,探究世界奥秘,激发热爱生活、艺术的情感。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1.教师讲自己亲身经历的旅行笑话,说明旅行前物质准备的重要性2.学生说说自己最希望到哪里去旅游。3.细心思考出行前的物质准备。根据当地的天气、地理环境、自己的生活需要进行准备(例女百:路线图、备忘录、衣服、雨伞、洗漱用品、零食、药品、钱、照相机等)。展示要准备的物品二、观赏背包1.出示背包,引导观察、思考:(1)旅行使用的包应该有哪些功能、样式?(2)这些产品的结构、材质、构成、各部分的比例是怎样的?2.了解背包的结构。(1)背包的结构:圆柱体、圆球体、立方体、三角锥体。(2)构成:功能袋、背带、拉链、装饰图案。(3)材质:皮革、帆布、尼龙布料、普通布料。(4)样式:手提、肩挂、背负、一个功能袋、多个功能袋组合、附件、纽扣。展示不同种类的包1.旅行包2.会议、公务包3.购物的手袋4.时装包5.书包 展示背包的结构、构成、材质、样式三、绘画指导1.教师示范画背包,学生总结步骤、方法。2.小结表现方法:(1)抓住背包的外形特点与哪种立体形相近。(2)从不同角度观察背包。(3)表现背包的背带、拉链等细节。(4)添画生活用品,学生做教材中的小训练。出示步骤:背包摄影图片—-背包的剪影—-与背包近似的立体形—-背包的线描作品—-添加生活用品四、作品欣赏1.欣赏学生作品。2.分析学生作品的成功和不足之处。(1)背包的形体画得比较准确,构图大方。(2)线条流畅,有疏有密。(3)注意了细节描绘。(4)生活用品的摆放有紧有松、有前有后、有大有小。展示学生作品五、学生作业1.学生自由摆放自己的书包和水壶。2.学生进行观察性绘画。出示作业要求六、评析交流1.学生作业展示2.学生自主介绍自己的作品。3.教师布置学生收集活动二的学习资料。教学反思: 第2课光影变幻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光影变幻下形体的明暗、层次感的皴线方法和形体空间的造型能力,探索光影下的各种美妙效果。2、感受明暗的深浅、强弱、浓淡,增进对形体美的审美体验。3、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探索美的精神和创造美的能力。导入课题1.展示色彩斑斓的光影图片《热闹的船舶交易市场》、《玻璃杯》。2.揭示课题——《光影变幻》。出示画家名作以及优秀的摄影图片《热闹的船舶交易市场》、《玻璃杯》。揭示《光影变幻》的课题。尝试表现探究方法1.提出思考,观察图片上的物体存在着哪些明显的明暗变化,怎样用线条来表现明暗效果。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倾听,参与讨论。3.交流讨论结果,教师板书:用笔轻则淡、重则浓;线条疏则弱、密则强。4.学生尝试用铅笔皴线。 板书,图片、铅笔、纸等。深入感知巧妙联想1.教师引导学生联想有一些什么样的几何形。2.小组讨论:你会想像画出哪些几何形,并如何重叠、穿插。3.以小组开火车的形式,学生轮流上台画一个几何形,并组成完整画面。画板、铅笔、画纸及轻音乐。赏析作品第二课时拓展思路1.讨论评议:请大家一起评议这幅集体创作的作品 哪些地方好,哪些地方不好?记录评分记录卡。2.发散思维:生活中变化着的几何形和明暗变化的效果。作品、评分记录卡。表现创作总结评价1.学生独自创作一幅作品,画一组几何图形,运用铅笔皴线的方法,想像画出几何形的明暗效果,表现层次感。评析作品:完成创作的同学将作业贴至展示板后可自由欣赏各组作业,与身边的同学说一说、评一评。2.教师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精心绘画,赞扬学生的大胆表现。展示板、作业,播放轻音乐。教学反思: 第3课美丽家园一、学习目标:让学生通过对周围景物的观察、记忆和想象,用集体讨论、集体创作的方式画出自己美丽的家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才能;加强相互合作的群体意识,增强热爱家乡的感情。三、重点和难点:1、集体创作,相互合作完成绘画作业。2、集体讨论绘画题材、内容绘画选取哪些有特色的景物和采用什么绘画方法。四、课前准备和作业要求:1、为学生提供绘画材料——大画纸。2、学生代色纸、各色碎布、剪刀、颜色、胶水。3、要求4—8人组成一组,用集体创作的方式画出自己生活周围环境,要求突出景物形象特征,色彩鲜明,表现形式不限,但要统一。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导学生欣赏课本图例,说明家园是我们生活、成长的地方,每人对家乡的一草一木都很熟悉,并有深厚的感情,画出来很有意义。激发学生创作兴趣。(二)、分析课本图例,启发学生讲述三幅同龄人创作的《美丽的家园》L具有什么地方特点。1.用剪贴的方法,表现了城市小朋友家居特色和少儿活动中心去活动的情景。2.用壁画的形式表现了金秋时节农村丰收的景色和农村家居的美丽风光。3.请你讲一讲自己家居周围有什么特别的景物?如小区的特色,儿童乐园、儿童活动中心、农贸市场等都可以选入画中。(三)、绘画步骤:1.构思。集体讨论绘画的题材、内容、确定选取哪些有特色的景物,有什么样的手法表现,用一人先画出大体构图。2.根据各人的长处分工绘画,各人所画的景物形象的大小、色彩和表现手法均要以总体构图为依据,通力协作,力求整体效果统一。3.选一位同学对画面作统一整理。(四)、作业要求:8人为一个创作小组,共同构思商议画面的大小(一般用横副,用全开纸3—5张合并使用,大小共同讨论确定),构图及手法表现,然后分工合作(例如有画房子,有的添树木,有的画人物……),画出当地景物特色。本课要求完成草稿。(五)、学生分组集体创作,教师辅导,出现问题时共同讨论解决。(六)、讲评草稿,共同评论能否表现家园的景色美。第二课时 本节课继续完成集体创作画《美丽的家园》,重点在于形象刻划。(一)、分析课文中的学生作品,提出用不同表现形式绘画时所要注意的事项。1.色彩画:①颜色要鲜明。②注意对比色和谐。2.线描画:注意线条疏密对比和黑白灰调子的处理。3.剪贴画:注意发挥材料质感的美,注意色彩的搭配。(二)、学生继续进行集体创作。教师鼓励学生团结合作,努力完成一幅《美丽的家园》,集体创作画,看哪一组画最好、最美。(三)、讲评作业,师生共同评议作品,请同学谈谈绘画感受。把作品展览在学校中心的地放,让全校师生共欣赏。教学反思: 第4课编花篮学习目标 1掌握编花篮的基本方法、技能,能编出一个小花篮。2了解有关插花的基本方法和形式美法则,制作一件插花作品。3养成精心制作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重难点:1掌握编花篮的基本方法、技能,能编出一个小花篮。2了解有关插花的基本方法和形式美法则制作一件插花作品。学具准备:小花篮学习方法:观察、讨论,小组合作动手制作法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1播放歌曲《编花篮》,从这首歌曲中你听到了什么?2、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分小礼物。出示一个自编的装饰精美的花篮。伴着音乐,手拎小花篮从各个方位展示给学生们看,这是老师自己动手编的。 3展示各具特色的漂亮的小花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看到这些精美的花篮,你想说些什么?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编花篮?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自己编制花篮,享受劳动的乐趣。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兴趣是学生的动力之源,此处激趣的目的就是要引起学生行为冲动,让其呈现出行为欲望。二、观察,讨论,探索新知1、师把自制的花篮每组分发一个,请学生首先从外观上观察花篮,然后动手拆花篮。要求学生自己认真观察:(1)花篮由几部分组成(2)各部分怎么做(鼓励学生细心观察大胆拆开)2、各小组讨论花篮的组成部分和制作方法。3、学生汇报观察讨论结果。 4、老师在学生汇报的在基础上小结,用课件播放编花篮的过程:花篮是由篮提手、篮沿、篮身、篮底、装饰物几部分组成,及量、剪、粘、编、卷、贴的制作过程。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探讨花篮的制作方法,并从观察中总结出编制过程,体现探究性的学习过程。注意引导学生测量篮沿、篮身、篮底、篮提手各部分,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劳动课中,体现学科间整合。三、合作享受制作快乐(放轻音乐)(一)师强调在制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1〉全班分五个小组进行评比(分设五个展示台)①制作时比一比哪个组分工合理,进展顺利。②制作后比一比哪个组作品最漂亮、最有创意。(教师要强调合作的重要性,鼓励有创意)〈2〉注意使用刀具安全性,保证室内卫生(二)制作: 1、小组同学分工制作花篮的各部分2、各部分完成后,小组合作,把它们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小花篮。3、师巡视,帮助困难生,随时参与学生的活动中去,评价学生的制作行为,鼓励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给同学们提供装饰物,让花篮更完美。(三)活动预设:学生在动手制作过程中可能:1、小组分工不合理,致使制作进度慢,师及时给予指点。2、在纸编小辫的过程中,可能出现:A一人牵绳一人编;B一人牵绳两人编;C两人相对同对编。师在巡视过程中,评价表扬C种方法,鼓励学生提高效率。3、学生在制作小辫时可能不用手编,而是用手搓小绳,这种方法比较简便,有创意,师应给予鼓励。4、学生在盘绕粘小辫时,可能出现:A固定花篮转动小辫;B手持小辫转动花篮。师鼓励生用B种方法,因为这种方法盘绕速度快些。设计意图[制作过程有分工有合作,体现自主合作的学习过程,设置五个小组激发学生劳动情趣,培养集体荣誉感。教师的参与体现师生间的互助合作关系]四、成果展示1、小组派出代表展示自己小组小花篮的最亮丽的一面,介绍制作过程。2、学生评价:说说你最喜爱的作品,要说出原因。3、同学们评选优秀作品,并请编织能手谈体会,说说劳动后的感受以及在劳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如何克服困难的。4、师生评价(1)评价最佳作品。(2)对其它作品抓住优点给予肯定。(每一个花篮的制作都有它最闪亮的一点,老师要善于发现给予肯定)(3)评出优秀作品,进行奖励 设计意图 [让学生介绍制作过程和谈劳动后的感受,实际上就是在关注劳动过程,感悟劳动情趣,也是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切入点。生生互评及教师评价充分利用了评价功能,从而规范了学生的劳动行为,对学生的热情也是一种鼓励。五、课堂小结同学们,你们觉得编织有趣吗?母亲节快到了,你想为你的妈妈做点什么吗?动手编织一个小礼物送给她吧!大胆选择编制材料,充分发挥想象力构思编制物件,你亲手的杰作,她一定会喜欢!课外举办一个“送给我最亲爱的妈妈”编织展览。设计意图 [结合生活实际,鼓励学生把课内所学知识向课外延伸,同时也给学生一个充分利用课外资源的机会,从而养成劳动习惯。教学反思: 第5课纸魔方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编纸条的基本制作方法、技能,能制作出一件编纸条作品。过程与方法:了解穿编工艺的形式美法则及构成的基本原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耐心、细致的良好工作习惯。教学重、难点:掌握编纸条的基本制作方法、技能,能制作出一件编纸条作品。课型:制作教学准备:课件、彩纸、剪刀、固体胶等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活动一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编纸条的基本制作方法、技能,能制作出一件编纸条作品。过程与方法:了解穿编工艺的形式美法则及构成的基本原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耐心、细致的良好工作习惯。教学重、难点:掌握编纸条的基本制作方法、技能,能制作出一件编纸条作品。课型:制作教学准备:彩纸、剪刀、固体胶等教学过程:一、欣赏激趣教师在课前运用“一提一压”的穿编方法,制作一件双色对比色调的编纸条作品。选用不同颜色同等长度的纸条,在作品背面将有关纬条加长,加长部分隐藏在作品背面。1.展示这件“一提一压”双色编纸条作品正面。2.教师依次拉动加长的纬条,将这件双色编纸条作品变成三色编纸条作品。3.再依次拉动加长的纬条,将这件三色编纸条作品变成四色编纸条作品。4.展示一件协调色调编纸条作品,和这件冷暖对比色调作品进行对比分析。5.完整展示一件编纸条作品的正面和背面。6.揭示课题——编纸条。二、方法探究1.学生自学教材左页的制作步骤和制作图示。2.师生讨论:(1)经条和纬条的制作有什么不同?(2)为什么经条的上下两段要相连?(3)整理作品时不粘牢纬条两端可以吗?3.学生上台尝试“一提一压”的穿编方法。三、创新探索 1.教师问:怎样让你的编纸条作品与众不同?学生自学教材右页的创新方法。2.师生讨论,小结创新方法:(1)纬条:改变纬条的材料和宽度。(2)经条:改变经条的形状和宽度,如折线形、弧线形。(3)穿编方法:改变提压数目,如两提一压或一提三压。由此作品可分为抽象类和具象类的变化。四、欣赏评价1.展开自评和互评,交流感受和体会。2.教师小结,肯定学生的制作热情,并使学生对下节课充满期待。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活动二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编纸条的基本制作方法、技能,能制作出一件编纸条作品。过程与方法:了解穿编工艺的形式美法则及构成的基本原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耐心、细致的良好工作习惯。教学重、难点:掌握编纸条的基本制作方法、技能,能制作出一件编纸条作品。课型:制作教学准备:彩纸、剪刀、固体胶等教学过程:一、思维拓展1.展示、欣赏几件不同尺寸的编纸条作品,问学生它们适合用在哪里?2.各小组之间展开讨论,并交流设想。3.教师出示一张未经装饰的贺卡用纸和一本书。师生讨论、交流,共同将编纸条作品改装、组合成贺卡、书签、包书纸等。二、创造表现1.学生之间交谈自己的创作设想。2.明确作业要求:制作一件实用的编纸条作品。3.学生自主表现,教师巡视指导。三、欣赏评析1.展示作品,欣赏评析。2.学生下位,自由欣赏他人作品,交流感受。教学反思: 第6课秦陵兵马俑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秦兵马俑的发现发掘过程,认识秦兵马俑的艺术价值。2.学习一些考古常识,提高文物保护意识,增强热爱祖国文物的观念。3.能通过调查、分析、讨论、评述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具有艺术价值的文物的了解和感受。1.师生对话师:有谁认识这个字——“俑”?它是什么意思?生: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偶像,如:陶俑、女俑等。2.导入课题1974年3月,位于秦始皇陵东侧西杨村的农民,在一片荒寂的沙石地上挖井,偶然发现了一些陶俑的残片和青铜兵器,接着轰动中国、震撼世界的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与世人见面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关注这一项气势磅礴的艺术创举。(板书课题)观察分析研究讨论1.了解考古工作的一般流程、分工以及考古工作的重要意义。(1)学生通过课件观看现代化的文物保护大厅结构,以及考古工作人员的工作场景。(2)学生讨论:大厅各处有什么性能?考古任务艰巨,队员非常辛苦。根据考古任务,可以将考古队员分成哪些工种?(3)展示铜车马的全图,并简要地演示出土的铜 车马复原的全过程,让学生体会到考古队员工作的艰辛。教师小结:考古人员发掘了许多艺术珍品,为我国文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展示出土的各种物品(1)学生讨论:这些艺术珍品分成几类?各有什么特点?(2)学生总结:有陶俑、陶马、兵器三大类。3.观察陶俑(1)学生讨论:陶俑分为哪几种?分别有什么不同的神态、服饰、姿势?(将军俑、军吏俑、武士俑、立射俑、跪射俑、骑兵鞍马俑、御手车左车右俑。)(2)分析陶俑形体结构。学生总结:陶俑由头、颈、躯干、四肢几个部分组成。课件播放中央电视台《探索与发现》栏目考古工作细节。图片展示出土的各种物品展示,让学生参观秦陵的一号坑和二号坑.重点从各个角度展示不同的陶俑。第二课时创造表现1.仿照陶俑的大体形状,学生尝试做一个陶俑。 1.学生相互评价作品,交流心得2.教师示范。(1)团泥。(2)整体捏塑脖子与头。(3)捏塑躯干和下肢。可以把躯干和下肢作为一个整体来捏。(4)把头与躯体黏结起来形成大体造型。(5)黏结上肢部分,调整陶俑的姿势,添加、刻画、装饰各部位。总结制作要点:先做大体的形状,在做细部的修饰。4.出示造型生动的陶俑作品给学生欣赏,启发学生捏制神情生动,各部分装饰精细的陶俑作品。5.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课件播放古典音乐.出示姿势不同的几种陶俑 (将军俑、跪射俑、说唱俑、歌舞俑)供学生参考。作品反馈总结拓展1.表扬制作出神情兼备的作品的学生,并展示其作品。2.观赏其他出土的艺术珍品,请学生回家后上网查询下节课相关资料。展示出土的艺术珍品。教学反思: 第7课小园艺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感受园林文化,了解园林建造的一般内容、布局方法和功能。2.能用园林知识,绘制一幅园林小景的平面设计图。3.大胆收集和利用材料制作园林小景模型,培养协作精神,提高动手能力。4.引起学生对自然、绿色、环境的关注,增强对园林的审美意识和环保意识。导人新课揭示课题直入主题同学们,园艺师是园林艺术的建设者,在学校、在街头、在社区,甚至在家里,我们都见到过许多大小不一、各式各样的花园、公园等园林景观,请问在座各位“小园艺师”,你对所见的哪一处园林景观印象最深?请你介绍给我们大家。人们为什么要使用这么多地域空间造园呢?在《我们的祖国是花园》的音乐声中,把学生带入新课学习。教师小结园林景观是人们生活中心灵的栖息场所。现代人对于公共空间的建设投以越来越多的关注,它给紧张生活的人们提供了放松身心的环境。人们从对自然环境的依赖中,懂得了健康的生活方式需要新鲜的空气、阳光和活动空间,懂得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环境,保护自然。第二课时园林景观又是先进文化的载体,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阵地。因此,我们不仅要学会建设它,还要学会去欣赏它,保护它。爱护园林景观,保护公共环境是我们的神圣职责。欣赏引导师生共同欣赏一组园林图片,在欣赏中,我们扩大眼界,积累素材,思考园林设计的一般内容和布局方式。互动交流在学生讨论中,师生共同归类总结。一般内容:山石:假山、石碑、石柱、雕塑,水:水池、小溪、喷泉,树木花草:独立大树、成行小树、成片的小灌木造型。路桥:石桥、木桥、直路、弯道、梯,建筑、配景:亭子、走廊、路灯、坐椅。布局方式:中轴对称式、散点分列式、点线面结合。板书要点示范提示1.设计一幅园林全貌的平面图,须采用俯视图画法。2.先总体布局,后局部细画,注意近大远小,3.先画近景,后画远景,注意画出一定立体感。 自主创作1.自主选择为学校或为社区绿化地设计规划图。2.注意要新颖独特,有创意。3.可以为自己设计的园林命名。评价活动1.互相观摩。2.学生互评,说说同学的作品中一个突出的优点或最有创意的地方。教学反思: 第8课田间的精灵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用多种色彩描绘田野;2、能力目标:记忆、想象能力和以线布局以色构成的表现力;3、情义目标:体验线与色有机结合的造型乐趣,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二、学习内容:本课属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体验各种绘画工具和不同材料的使用效果(水笔的流畅,油画棒的厚重),尝试使用各种线条、形状和色彩进行绘画表现活动,借助色彩表达自己的想法:能流畅稳定地画出较长的线条,进行随意交织的布局划分;认识常用的颜色,在划分的各区域中涂画田地的色彩,表现出一片想象中的田野。三、学习重点:认识颜色,用各种颜色涂画出一片田野。四、学习难点:1、流畅的运用曲线或直线交织出田地;2、运用各种颜色效果表现出不同的田地。五、教学准备:水彩笔、油画棒、展示板六、教学程序:(一)线线交织,构成田野:1、我们把画纸想象成一片肥沃的土地,现在熊老师牵着大家在这画纸上散步,我们随意的走着,踩出了一条弯弯曲曲的田间小路,再从另一个方向走一走?三条路,把这片土地分成了好多块田地了,这几块太大了点,谁能画条小路再分一下?谢谢你,又多了几块地了。2、现在我们换一种走法,在这片更广阔平整的土地上,我们快速的直直的开垦农田,老师快速示范用直线分割田地。请一位喜欢直线的同学帮我再分分。(二)色彩认知,参观田野:有了这么多田地,种点啥呢?1、我们来向农民伯伯学习学习。农民伯伯说要先要考考大家——知识抢答。(课件出示几种代表性的田地)认识它吗?是什么颜色的?1)、这几块田是什么颜色的?是什么田?——蓝色,刚刚插秧的水田。2)、这是什么颜色?生长的是什么?——绿色,没有成熟的水稻3)、这一片呢?——橙色,成熟的水稻4)、这是什么颜色?——棕色的土壤。5)、这个呢?——油菜花、红高粱、紫云英,这些都是田里的庄稼,没想到有这么多颜色!2、现在农民伯伯请我们坐飞机,去参观他们耕耘的田野,出发吧!你最喜欢哪块田野?为什么?(三)启发想象,涂画田野:看完了农民伯伯的田野,农民伯伯也想看看我们小朋友心中的田野,那我们的田野里种些什么呢,是什么颜色的?我们一起来试试。 1、师生共同尝试大片涂色(哪里也种这个呢?)、线条排列(新翻的土壤也可以用波浪线)、点点播种(表现苗、花、果子)、颜色叠加(色彩更丰富)等方法画出几片田野。2、这几片中间还留了一块画什么颜色好呢?相邻的颜色要有变化。3、如果你想还可以在一个田里画个田野守护精灵或者是收割机、稻草人、谷仓。(四)欣赏范作,明确目标:1、看看小朋友的画作,他们希望的田野是什么样子。2、作业要求:线线交织、块块涂色,画出一片心中的田野。(五)学生作业,巡行指导(六)展评作业,在歌声中结束本课。(制作“希望的田野”展示板)看到这么美丽充满希望的田野,农民伯伯忍不住要唱一首田间小调了,我们来听一听,学一学。教学反思: 第9课生命的甘露学习目标:1.了解地球水资源现状认识水对生命的重要作用。2.养成学生在生活中关心水资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3.学习并设计保护水的招贴画。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节水和环保意识,尝试设计招贴画。教学难点:招贴画创意设计。教学思路:水是生命的基础,它不仅关系到人类生活的质量,还影响到人类的生存能力。所有的自然生物几乎都是从水中生出来的。没有了水,生命就会终结。90年代以来,世界淡水资源日渐短缺,污染日益严重,全球生态失衡,气候紊乱,暴雪、干旱,地震频发,灾难愈演愈烈,人类作为地球上最大的资源收益者也是最大的破坏者,在索取的同时是不是也该进行一番反思,反思我们的行为,我们为地球做了哪些有意义的事?所以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不仅是注重了美术技能与技巧的学习和训练,更重要是培养学生爱护地球资源,节约用水的意识。希望节约用水不再是一句苍白无力的口号。我想,如果一节课下来,学生对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依然淡漠、无动于衷,就算他们画出很好的作品也是没用的,因为美,不仅需要创造发现,更需要珍惜保护。所以,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节:教学过程环节一:情境创设出示课题:生命的甘露众所周知,水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水资源相对充足的地方,人们很难想象,没有水的情景,那么今天就让事实告诉我们,如果没有了水,人类将面临何种绝境。课件播放我国西南地区干旱造成的可怕景象让学生观看。【意图:从介绍学生还不太关注的西南旱情现状开始授课。课件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向学生展示西南缺水造成的可怕景象,灾区人们悲伤无助的表情配上伤感的音乐以期达到震撼学生心灵的效果,使学生深入认识生命与水的重要关系。】环节二:预习反馈1.出示问题:地球差不多都被水包裹着,为什么又缺水呢?我们怎样来节约用水?怎样才能让更多的人都来保护和爱惜水?【意图:学生针对在网上查的地球水资源资料进行回答,用自己亲自收集的资料说服自己,明白水资源问题是当前急需关注和解决的问题,有了深入认识和感受就会有保护和爱惜水的强烈愿望:呼吁和倡导他人也加入节水护水的行列。污水、缺水已成事实;那么怎样做才算保护节约了水呢。通过启发和引导使学生明白,生活中哪些方面是可以节约用水的,只有弄明白如何节水,设计制作就好办了。】环节三:探究方法为让更多的人爱惜和节约水,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设计招贴画。1.出示学习要求: 欣赏课本中的三幅招贴画,说说作品各表现了什么内容。找一找作品的相同特点,试着总结招贴画由那几要素组成。【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小结招贴画的一般格式要求:①.主题与画面要明确、醒目、新颖,具有视觉冲击力,使人看着明白。②.主题一般用文字口号来强调,简洁、通顺、突出。可用拼音或字母加以标示、装饰2.出示两幅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一幅完整,一幅不完整)哪幅是真正的招贴画?师生交流,教师结合图片进行讲解示范。【意图:通过对错鉴别,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招贴画特点,对招贴画的基本构成要素加深印象。】环节四:自主设计1.出示作业要求:拿起我们的画笔,设计一幅招贴画,以无声的呐喊唤醒那些沉睡的心灵——珍惜生命甘露,保护生命之源!2.出示设计提示和参考如果没有了水,破坏了水资源,田地将会?江河将会?大自然将会?天上的飞鸟会?水生物又会?人类将?……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角度进行设计。【意图:保护水资源是一个广泛而抽象的主题,要用招贴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还是不容易的。所以,给学生一些指向性的提示,使其有内容可画。参考资料的出示,为的是拓宽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也为造型能力弱的学生提供了参考,减轻了学生的畏难情绪。】环节五:评价交流展示部分学生作业,师生评价交流。【意图:因为本课课时安排是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构思并绘制草图。所以评价交流不宜太长,只选择典型的作业和创意新颖的作品讲评,总结优缺点,使学生在下节课的作业中完善自己的构思,并尽量避免或改正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教学反思: 第10课艰苦岁月一、学习目标1、了解美术与情感,美术与时代,美术与历史等方面的关系,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美术的社会功能。2、用美术语言描述美术作品。3、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情感。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革命历史题材美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分析难点:革命历史题材美术作品的人文内涵。学习目标:学会用美术语言描述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教学重难点:学会分析美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及人文内涵。课前准备:(学生)美术常规课本(教师)相关图片三、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1)出示三幅巨大的汉白玉浮雕《虎门销烟》《抗日游击战》《胜利渡长江解放中国》。问:“你能说出这几幅雕塑各自表现什么历史事件?”教师简要讲述,带动学生对历史革命的红色情绪,引入新课《红色记忆》。2、深入理解1)放映《开国大典》视频,引导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再放映历史照片中的《开国大典》,影视剧中的《开国大典》,最后引入董希文创作的油画作品《开国大典》。2)举例分析《开国大典》,教师引导学生用美术语言分析作品。构图上:(1)左实右虚(2)主体人物突出色彩上:(1)西方油画和中国传统工笔重彩结合(2)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绘画3)引导学生自主尝试从色彩,构图等方面去欣赏《启航》、《占领总统府》4)将三幅作品结合,提问这三幅画的视觉中心在哪里?画家为何这么处理?引导学生思考整理革命历史题材美术作品的基本创作内容,创作手法,并强调作品中要突出重点,强化视觉中心。3、分析讨论,层层深入1)放映《太行山铁壁》《狼牙山五壮士》问:画家采用了什么样构图?画面产生什么气氛?对人塑造又产生哪些影响?2)放映《支柱》《艰苦岁月》问艺术家为何会选择这样的场景表现战争,你可体会艺术家的独具匠心的创作么?引导学生从作品的构图、情感、题材去分析作品。4、欣赏评述通过《母亲》和《血衣》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综合评述的方法。第11课劳动最光荣 一、学习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人物在劳动中的动态美,激发热爱劳动的情感。2.了解劳动时的动态规律,初步学习画人物动态的方法。3.在创作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表现能力。二、设计思路三、重点难点重点:学习人物动态的画法。难点:劳动场景的美感表现。四、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课前准备(学生)记号笔、油画棒、水粉画颜料等(教师)有关劳动场景的课件资料等教学过程一、音乐导入,回忆交流1.教师用录音机播放《劳动最光荣》的音乐,展示各行各业人们辛勤工作的画面。启发学生:(1)你们平时都参加过哪些劳动?需要使用哪些工具?当时的心情怎样?(2)学生回忆并交流。2、人类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劳动人民辛勤劳作,大家通过劳动创造出举世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劳动是最为光荣。出示课题《劳动最光荣》。二、欣赏感受,研究体验1.欣赏作品《夯歌》。师生讨论:(1)作品中的人物在干什么?(2)画中人物的具有怎样的心情?你从哪些方面看出来的?(3)整张画给你怎样的感受?2.教师小结:在劳动时常常产生最典型和最美丽的动作瞬间。许多画家就是捕捉那最美的片刻,创作出了充满劳动激情和快乐的绘画作品,让人感受到劳动时有规律、有节奏的动态美。3.研究体验。(1)动作模拟。请部分同学模拟《夯歌》作品中人物动作。其他同学观察分析身体各部位的变化,寻找规律。头部仰府如何变化?身体摆动如何变化?手臂起伏如何变化?教师结合图片以及学生表演,用简笔画画出人的基本动态,把握动态线。(2)尝试练习。小组内同学表演一个动作,其他同学观察并用动态线表现人物动作。比如一个小组的活动:一个学生来模仿平时拖地板的动作。观察:这位同学在拖地板的时候,他的身体有哪些变化?头怎样变化?(看地下了。)身体怎样变化?(有点弯曲。)手怎样变化?(一个上一个下。) 脚如何变化?(前后分开了。)小组成员用简笔画画出人的基本动态,把握动态线。(3)交流作品。生活中我们还可以画哪些动作?画这些动作的时候身体各个部分又是怎么样的呢?教师小结:任何动态都有他的动态特点,头、躯干和四肢之间相互配合,发生位置关系。人在活动时都有身体的活动趋向,从而身体产生了不同趋向的线,这就是动态线。绘画时抓住表现出动态趋向的动态线,就很容易表达动态。三、尝试练习。(1)作业要求:用记号笔尝试描绘单个人物劳动的动态。(2)提出建议:人体活动时肩胛线和骨盆线倾斜呈相反状,可以参考书中的动态线范例。四、作品交流。展示学生作品,师生共同评价。第二课时课前准备(学生)记号笔、油画棒、水粉画颜料等(教师)有关劳动场景的课件资料等教学过程一、表扬作品,点明题意师生共同点评上节课学生作品。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我们爱劳动》二、欣赏名作,感受场景中的劳动1.用录音机播放大师作品《拾穗者》劳动源自于生活,在18世纪的法国就有一个叫米勒的画家非常喜欢画劳动题材的作品,出示作品《拾穗者》。(1)这是一个怎样的季节?什么时候的场景?(2)画中人物在干嘛?你从从那些地方看出来的?(3)周围的环境告诉我们什么?教师帮助解读《拾穗者》:画中描写了一个农村中最普通的情景:秋天,金黄色的田野看上去一望无际,麦收后的土地上,有3个农妇正弯着身子十分细心地拾取遗落的麦穗,以补充家中的食物。我们虽然看不清这3个农妇的相貌及脸部的表情,但画家却将她们的身姿描绘有古典雕刻一般庄重的美。3个农妇的动作,略有角度的不同,又有动作连环的美,好像是一个农妇拾穗动作分解图。扎红色头巾的农妇正快速地拾着,另一只手握着麦穗的袋子里那一大束,看得出她已经捡了一会了;扎蓝头巾的妇女已经被不断重复的一上一下弯腰动作累坏了,她显得疲惫不堪,将左手撑在腰后,来支撑身体的力量;画右边的妇女,侧脸半弯着腰,手里捏着一束麦子,正仔细巡视那已经拾过一遍的麦地,看是否有漏捡的麦穗。画面上,画家使用了迷人的暖黄色调,红、蓝两块头巾那种沉稳的浓郁色彩也融化在黄色中,整个画面安静而又庄重,牧歌式地传达了米勒对农民艰难生活的深刻同情,对农村生活的特别挚爱。 教师小结:选择劳动中最典型的动作和周围的环境可以使画面达到传神的效果。2.用课件播放大师作品《夯歌》你从作品中感受到怎样的氛围?说说你的感受。教师帮助解读作品,表现了改革开放初期人民挖完路夯平的画面,表现出了当时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心理非常高兴的场景。教师小结:通过欣赏大师们的作品,我们发现可以通过表现人物的动态、表情以及周围的场景渲染,可以表现劳动中人物的情感以及画家的思想。三、同龄作品欣赏展现其他小朋友的作品。我们一起来看看别人小朋友的画,他们是怎么来表现劳动场景的呢?(1)作品是抓住劳动中哪些最典型的动作和环境来表现主题的?(2)作品采用了什么表现方法?(3)你认为这些作品哪些地方处理得特别好?教师小结:看了这么多其他同学的作品,他们把人物画有趣了,画生动了,关键在于抓住人物的典型动作,并充分利用环境烘托人物。四、学生作业1.在上节课的基础上,给自己画的人物添加一个动人的背景,还可以多添加几个人物。2.也可以重新创作,通过色彩、场景、人物动态表现一个劳动场面。五、作业展示展现优秀的作业,说说我画得最棒的地方。教学反思: 第12课废物新用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并在此基础上搜集各种废旧材料。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各种废旧材料加工成各种物品。3.通过制作,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评价建议1.是否在课前仔细观察了物体的颜色,外形收集了相关废旧材料。2.能否合理利用废旧材料进行组合和创造,制作立体造型。3.能否体会到变废为宝和保护环境的乐趣。4.能否在活动结束后进行合理的回收和整理。5.在美术教学在如何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物的研究。6.如何合理运用各种材料开发新的教学内容的研究。教学活动过程第一课时活动一1.启发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并能对各种物体的外形,颜色等特征进行简单的描述。2.师生共同收集各种废旧材料,如旧挂历,易拉罐,吸管等。活动二:引导学生在上节课的基础上,更仔细地观察各种物体,根据其外形,颜色等,讨论用那些废旧材料可以将它表现出来,并使其具有立体感。可适当分析几种物体的立体造型,示范几种基本制作方法,如卷,插,支撑等,教师还可通过半立体的圆等较特殊的立体造型,让学生领会多种立体造型表现法。活动三:“奇思妙想阶段”,启发深长在现有事物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打破物体的原有形态,充分发挥身边废旧材料的作用,进行组合或创造,制作一伯立体的工艺品。“情感升华阶段”,引导学生懂得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制作出立体的工艺品来美化身边的环境,是一个一举两得的环保好方法。收拾与整理作业完成后,应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先回收可再利用的材料,再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来整洁。课后拓展1.我们是否可以用更多的材料的方法来表现各种物体的立体造型。2.在生活在,我们应仔细观察,将各种废旧材料变废为宝。札记:我向学生们展示了历届学生们用废旧材料制作的工艺品,孩子们看得目瞪口呆。我告诉他们这也是三年级的同学做的,只要肯动脑,你们会做出更好的。受到了鼓励,孩子设计的思路非常广,效果图画得很好。我很庆幸自己积攒了这么多的学生作品,这些积累工作永远有效。 第二课时活动一:1、同学们,这件工艺品漂亮吗?(漂亮)2、这件工艺品表现的是什么形象?(人物)3、你们能不能看出这件工艺品是用什么做成的?[可让学生用手摸一摸][学生小结] 那么,这些材料是从哪里来得呢?[学生自由猜]小结:这么精美的工艺品都是用一些废弃物做成的。活动二:1.材料展示:在平日的生活中很多物品用旧之后都会被我们丢弃掉,你能举例来说一说吗?[学生交流]你今天都带来了哪些废旧物品?[学生展示]2.分析:我们来看一看这些废弃物都是什么形状?都有哪些颜色?[分析造型与色彩]3.构思练习[讨论形象的组合与材料的选择]出示几样大小不同的废弃物,请学生进行联想并把自己的想法画一个简单的草图。交流构思情况,并提出自己的意见。[鼓励学生大胆的谈出自己的感想][出示形象]谁来帮老师设计一下,这个形象的每一步我都该选择哪些材料最合适?[学生交流并可以动手来试一试][鼓励学生大胆去研究、试验]。4.制作步骤通过刚才的交流你是否也能将自己手中的废弃物来设计一下使其变废为宝呢?我们应该按照怎样的步骤去进行制作呢?请同学们分组交流拿出制作方案来。 请学生进行小结。5.欣赏课本中就有许多运用废旧材料进行制作的工艺品,请大家来欣赏一下,看有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小结:我认为在这些工艺品中一些小的装饰运用的十分巧妙,真实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我们都可以运用什么材料来做小的装饰呢?[学生交流]。活动三:我要开一个工艺品商店,我这个工艺品商店出售的可不是一般的工艺品,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用废弃物来制作而成的。而你们就是这些作品的设计师,好,就请大家快动手吧。学生可以自由组合几个人完成一件作品。能力弱的同学可以进行临摹制作,也可以制作的形象简单。[放音乐]小结:今天是我们工艺品商店开业的日子,请大家来当顾客选择你最喜欢的工艺品。札记:评价时我说:“如果不知道我真不相信这些工艺品是利用废弃物制作而成的,由此可见每一样东西只要我们能留意加以精心的设计就能将其变废为宝。” 这句有些夸大事实的话学生却很爱听,因为老师肯定了他们的努力。所以说,有时教师的一句话,可能成为促进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催化剂,也可能成为毁灭剂。
简介:教学设计学年度:2022–2023学年度科目:美术年级:六(1)班教师:李心愿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即将升入中学,他们对美术这一学科了解的相对较多,有的学生对美术有着相当的兴趣,动手的能力较强。但据了解这个班的学生学习态度不够好,因此在课堂上免不了用新颖的手法,自身过硬的基本功来吸引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对美术活动一定的兴趣,从而感受美术所带来的乐趣。这样才能了解更多的美术知识,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二、教材分析教材的课目编制以《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为依据,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养成,满足学生不断发展的需要,体现人文关怀,关注学生长期的健康成长。本教材的选择组织方面,注重学生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成长的需要,描述视觉审美的丰富含意,注意学习过程中对美术活动的多角度的体验和尝试,注重学习内容的知识综合,利用不同类别、不同层面的知识综合,使学科内、学科间的综合效应得到加强,学习目标和评价标准也做了一些控制,专业要求力求降低,综合能力则相对具体。 本册教材的课目是单元设课,每一课目即为一个单元。教材分为12个单元,各单元后设置了“学生作业”“学习屋” 等栏目,既保证了课堂教学主体内容的完整性,又提供了学习的完善和迁移途径,还可根据学校当地实际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相关的课程,满足学生深入学习的愿望和要求,鼓励学生在课外通过不同的方法、途径开展相关的美术学习活动。三、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2、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促进学生的智力和才能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发展学生的形象记忆力、想象力、手工制作能力。3、了解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灵活的掌握对造型、色彩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渗透人文。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难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五、教学措施1.认真学习美术新课标、认真备课,处理好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能力教育、能力培养和双基训练的关系。在传授双基、培养能力过程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2.改进学习、教学方法,从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研究“教”和“学” 的方法,充分运用视觉形象,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巩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并逐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3.坚持学习,做到深入钻研教材,抓基础,制作好范画,手工范品及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即使进行直观教学。4.加强个别辅导,抓好课堂巡回辅导的环节,认真的帮助学生解决练习中的具体问题。推荐成绩优秀的学生参加课外美术兴趣小组活动,使他们得到更大的提高。5.关心美术教学的改革和发展,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实验,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六、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本书共12课,每周一节课,共19课时)课序课题课时第一课我们去旅行第二课光影变幻第三课美丽家园第四课编花篮第五课纸魔方第六课秦陵兵马俑第七课小小园艺师第八课田间的精灵第九课生命的甘露第十课艰苦岁月 第十一课劳动最光荣第十二课废物新用新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一课我们去旅行学习目标:1.根据假定的旅行情境,画一画自己的旅行物品,并以旅行包为主体,把它与其他生活用品一起合理安排在画面之中。2.能根据客观物象的内在结构、比例,用流畅的线条塑造旅行用品。3.善于收集整理资料,能用文字、图像形式记录、整理旅行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4.能运用简单的平面设计的形式原理,集体合作制作一个集锦本。5.在有趣的美术活动中,寻访自然美景,了解社会历史、文化渊源,探究世界奥秘,激发热爱生活、艺术的情感。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1.教师讲自己亲身经历的旅行笑话,说明旅行前物质准备的重要性2.学生说说自己最希望到哪里去旅游。3.细心思考出行前的物质准备。根据当地的天气、地理环境、自己的生活需要进行准备(例女百:路线图、备忘录、衣服、雨伞、洗漱用品、零食、药品、钱、照相机等)。展示要准备的物品二、观赏背包1.出示背包,引导观察、思考:(1)旅行使用的包应该有哪些功能、样式?(2)这些产品的结构、材质、构成、各部分的比例是怎样的?2.了解背包的结构。(1)背包的结构:圆柱体、圆球体、立方体、三角锥体。(2)构成:功能袋、背带、拉链、装饰图案。(3)材质:皮革、帆布、尼龙布料、普通布料。(4)样式:手提、肩挂、背负、一个功能袋、多个功能袋组合、附件、纽扣。展示不同种类的包1.旅行包2.会议、公务包3.购物的手袋4.时装包5.书包 展示背包的结构、构成、材质、样式三、绘画指导1.教师示范画背包,学生总结步骤、方法。2.小结表现方法:(1)抓住背包的外形特点与哪种立体形相近。(2)从不同角度观察背包。(3)表现背包的背带、拉链等细节。(4)添画生活用品,学生做教材中的小训练。出示步骤:背包摄影图片—-背包的剪影—-与背包近似的立体形—-背包的线描作品—-添加生活用品四、作品欣赏1.欣赏学生作品。2.分析学生作品的成功和不足之处。(1)背包的形体画得比较准确,构图大方。(2)线条流畅,有疏有密。(3)注意了细节描绘。(4)生活用品的摆放有紧有松、有前有后、有大有小。展示学生作品五、学生作业1.学生自由摆放自己的书包和水壶。2.学生进行观察性绘画。出示作业要求六、评析交流1.学生作业展示2.学生自主介绍自己的作品。3.教师布置学生收集活动二的学习资料。教学反思: 第2课光影变幻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光影变幻下形体的明暗、层次感的皴线方法和形体空间的造型能力,探索光影下的各种美妙效果。2、感受明暗的深浅、强弱、浓淡,增进对形体美的审美体验。3、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探索美的精神和创造美的能力。导入课题1.展示色彩斑斓的光影图片《热闹的船舶交易市场》、《玻璃杯》。2.揭示课题——《光影变幻》。出示画家名作以及优秀的摄影图片《热闹的船舶交易市场》、《玻璃杯》。揭示《光影变幻》的课题。尝试表现探究方法1.提出思考,观察图片上的物体存在着哪些明显的明暗变化,怎样用线条来表现明暗效果。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倾听,参与讨论。3.交流讨论结果,教师板书:用笔轻则淡、重则浓;线条疏则弱、密则强。4.学生尝试用铅笔皴线。 板书,图片、铅笔、纸等。深入感知巧妙联想1.教师引导学生联想有一些什么样的几何形。2.小组讨论:你会想像画出哪些几何形,并如何重叠、穿插。3.以小组开火车的形式,学生轮流上台画一个几何形,并组成完整画面。画板、铅笔、画纸及轻音乐。赏析作品第二课时拓展思路1.讨论评议:请大家一起评议这幅集体创作的作品 哪些地方好,哪些地方不好?记录评分记录卡。2.发散思维:生活中变化着的几何形和明暗变化的效果。作品、评分记录卡。表现创作总结评价1.学生独自创作一幅作品,画一组几何图形,运用铅笔皴线的方法,想像画出几何形的明暗效果,表现层次感。评析作品:完成创作的同学将作业贴至展示板后可自由欣赏各组作业,与身边的同学说一说、评一评。2.教师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精心绘画,赞扬学生的大胆表现。展示板、作业,播放轻音乐。教学反思: 第3课美丽家园一、学习目标:让学生通过对周围景物的观察、记忆和想象,用集体讨论、集体创作的方式画出自己美丽的家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才能;加强相互合作的群体意识,增强热爱家乡的感情。三、重点和难点:1、集体创作,相互合作完成绘画作业。2、集体讨论绘画题材、内容绘画选取哪些有特色的景物和采用什么绘画方法。四、课前准备和作业要求:1、为学生提供绘画材料——大画纸。2、学生代色纸、各色碎布、剪刀、颜色、胶水。3、要求4—8人组成一组,用集体创作的方式画出自己生活周围环境,要求突出景物形象特征,色彩鲜明,表现形式不限,但要统一。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导学生欣赏课本图例,说明家园是我们生活、成长的地方,每人对家乡的一草一木都很熟悉,并有深厚的感情,画出来很有意义。激发学生创作兴趣。(二)、分析课本图例,启发学生讲述三幅同龄人创作的《美丽的家园》L具有什么地方特点。1.用剪贴的方法,表现了城市小朋友家居特色和少儿活动中心去活动的情景。2.用壁画的形式表现了金秋时节农村丰收的景色和农村家居的美丽风光。3.请你讲一讲自己家居周围有什么特别的景物?如小区的特色,儿童乐园、儿童活动中心、农贸市场等都可以选入画中。(三)、绘画步骤:1.构思。集体讨论绘画的题材、内容、确定选取哪些有特色的景物,有什么样的手法表现,用一人先画出大体构图。2.根据各人的长处分工绘画,各人所画的景物形象的大小、色彩和表现手法均要以总体构图为依据,通力协作,力求整体效果统一。3.选一位同学对画面作统一整理。(四)、作业要求:8人为一个创作小组,共同构思商议画面的大小(一般用横副,用全开纸3—5张合并使用,大小共同讨论确定),构图及手法表现,然后分工合作(例如有画房子,有的添树木,有的画人物……),画出当地景物特色。本课要求完成草稿。(五)、学生分组集体创作,教师辅导,出现问题时共同讨论解决。(六)、讲评草稿,共同评论能否表现家园的景色美。第二课时 本节课继续完成集体创作画《美丽的家园》,重点在于形象刻划。(一)、分析课文中的学生作品,提出用不同表现形式绘画时所要注意的事项。1.色彩画:①颜色要鲜明。②注意对比色和谐。2.线描画:注意线条疏密对比和黑白灰调子的处理。3.剪贴画:注意发挥材料质感的美,注意色彩的搭配。(二)、学生继续进行集体创作。教师鼓励学生团结合作,努力完成一幅《美丽的家园》,集体创作画,看哪一组画最好、最美。(三)、讲评作业,师生共同评议作品,请同学谈谈绘画感受。把作品展览在学校中心的地放,让全校师生共欣赏。教学反思: 第4课编花篮学习目标 1掌握编花篮的基本方法、技能,能编出一个小花篮。2了解有关插花的基本方法和形式美法则,制作一件插花作品。3养成精心制作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重难点:1掌握编花篮的基本方法、技能,能编出一个小花篮。2了解有关插花的基本方法和形式美法则制作一件插花作品。学具准备:小花篮学习方法:观察、讨论,小组合作动手制作法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1播放歌曲《编花篮》,从这首歌曲中你听到了什么?2、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分小礼物。出示一个自编的装饰精美的花篮。伴着音乐,手拎小花篮从各个方位展示给学生们看,这是老师自己动手编的。 3展示各具特色的漂亮的小花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看到这些精美的花篮,你想说些什么?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编花篮?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自己编制花篮,享受劳动的乐趣。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兴趣是学生的动力之源,此处激趣的目的就是要引起学生行为冲动,让其呈现出行为欲望。二、观察,讨论,探索新知1、师把自制的花篮每组分发一个,请学生首先从外观上观察花篮,然后动手拆花篮。要求学生自己认真观察:(1)花篮由几部分组成(2)各部分怎么做(鼓励学生细心观察大胆拆开)2、各小组讨论花篮的组成部分和制作方法。3、学生汇报观察讨论结果。 4、老师在学生汇报的在基础上小结,用课件播放编花篮的过程:花篮是由篮提手、篮沿、篮身、篮底、装饰物几部分组成,及量、剪、粘、编、卷、贴的制作过程。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探讨花篮的制作方法,并从观察中总结出编制过程,体现探究性的学习过程。注意引导学生测量篮沿、篮身、篮底、篮提手各部分,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劳动课中,体现学科间整合。三、合作享受制作快乐(放轻音乐)(一)师强调在制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1〉全班分五个小组进行评比(分设五个展示台)①制作时比一比哪个组分工合理,进展顺利。②制作后比一比哪个组作品最漂亮、最有创意。(教师要强调合作的重要性,鼓励有创意)〈2〉注意使用刀具安全性,保证室内卫生(二)制作: 1、小组同学分工制作花篮的各部分2、各部分完成后,小组合作,把它们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小花篮。3、师巡视,帮助困难生,随时参与学生的活动中去,评价学生的制作行为,鼓励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给同学们提供装饰物,让花篮更完美。(三)活动预设:学生在动手制作过程中可能:1、小组分工不合理,致使制作进度慢,师及时给予指点。2、在纸编小辫的过程中,可能出现:A一人牵绳一人编;B一人牵绳两人编;C两人相对同对编。师在巡视过程中,评价表扬C种方法,鼓励学生提高效率。3、学生在制作小辫时可能不用手编,而是用手搓小绳,这种方法比较简便,有创意,师应给予鼓励。4、学生在盘绕粘小辫时,可能出现:A固定花篮转动小辫;B手持小辫转动花篮。师鼓励生用B种方法,因为这种方法盘绕速度快些。设计意图[制作过程有分工有合作,体现自主合作的学习过程,设置五个小组激发学生劳动情趣,培养集体荣誉感。教师的参与体现师生间的互助合作关系]四、成果展示1、小组派出代表展示自己小组小花篮的最亮丽的一面,介绍制作过程。2、学生评价:说说你最喜爱的作品,要说出原因。3、同学们评选优秀作品,并请编织能手谈体会,说说劳动后的感受以及在劳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如何克服困难的。4、师生评价(1)评价最佳作品。(2)对其它作品抓住优点给予肯定。(每一个花篮的制作都有它最闪亮的一点,老师要善于发现给予肯定)(3)评出优秀作品,进行奖励 设计意图 [让学生介绍制作过程和谈劳动后的感受,实际上就是在关注劳动过程,感悟劳动情趣,也是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切入点。生生互评及教师评价充分利用了评价功能,从而规范了学生的劳动行为,对学生的热情也是一种鼓励。五、课堂小结同学们,你们觉得编织有趣吗?母亲节快到了,你想为你的妈妈做点什么吗?动手编织一个小礼物送给她吧!大胆选择编制材料,充分发挥想象力构思编制物件,你亲手的杰作,她一定会喜欢!课外举办一个“送给我最亲爱的妈妈”编织展览。设计意图 [结合生活实际,鼓励学生把课内所学知识向课外延伸,同时也给学生一个充分利用课外资源的机会,从而养成劳动习惯。教学反思: 第5课纸魔方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编纸条的基本制作方法、技能,能制作出一件编纸条作品。过程与方法:了解穿编工艺的形式美法则及构成的基本原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耐心、细致的良好工作习惯。教学重、难点:掌握编纸条的基本制作方法、技能,能制作出一件编纸条作品。课型:制作教学准备:课件、彩纸、剪刀、固体胶等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活动一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编纸条的基本制作方法、技能,能制作出一件编纸条作品。过程与方法:了解穿编工艺的形式美法则及构成的基本原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耐心、细致的良好工作习惯。教学重、难点:掌握编纸条的基本制作方法、技能,能制作出一件编纸条作品。课型:制作教学准备:彩纸、剪刀、固体胶等教学过程:一、欣赏激趣教师在课前运用“一提一压”的穿编方法,制作一件双色对比色调的编纸条作品。选用不同颜色同等长度的纸条,在作品背面将有关纬条加长,加长部分隐藏在作品背面。1.展示这件“一提一压”双色编纸条作品正面。2.教师依次拉动加长的纬条,将这件双色编纸条作品变成三色编纸条作品。3.再依次拉动加长的纬条,将这件三色编纸条作品变成四色编纸条作品。4.展示一件协调色调编纸条作品,和这件冷暖对比色调作品进行对比分析。5.完整展示一件编纸条作品的正面和背面。6.揭示课题——编纸条。二、方法探究1.学生自学教材左页的制作步骤和制作图示。2.师生讨论:(1)经条和纬条的制作有什么不同?(2)为什么经条的上下两段要相连?(3)整理作品时不粘牢纬条两端可以吗?3.学生上台尝试“一提一压”的穿编方法。三、创新探索 1.教师问:怎样让你的编纸条作品与众不同?学生自学教材右页的创新方法。2.师生讨论,小结创新方法:(1)纬条:改变纬条的材料和宽度。(2)经条:改变经条的形状和宽度,如折线形、弧线形。(3)穿编方法:改变提压数目,如两提一压或一提三压。由此作品可分为抽象类和具象类的变化。四、欣赏评价1.展开自评和互评,交流感受和体会。2.教师小结,肯定学生的制作热情,并使学生对下节课充满期待。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活动二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编纸条的基本制作方法、技能,能制作出一件编纸条作品。过程与方法:了解穿编工艺的形式美法则及构成的基本原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耐心、细致的良好工作习惯。教学重、难点:掌握编纸条的基本制作方法、技能,能制作出一件编纸条作品。课型:制作教学准备:彩纸、剪刀、固体胶等教学过程:一、思维拓展1.展示、欣赏几件不同尺寸的编纸条作品,问学生它们适合用在哪里?2.各小组之间展开讨论,并交流设想。3.教师出示一张未经装饰的贺卡用纸和一本书。师生讨论、交流,共同将编纸条作品改装、组合成贺卡、书签、包书纸等。二、创造表现1.学生之间交谈自己的创作设想。2.明确作业要求:制作一件实用的编纸条作品。3.学生自主表现,教师巡视指导。三、欣赏评析1.展示作品,欣赏评析。2.学生下位,自由欣赏他人作品,交流感受。教学反思: 第6课秦陵兵马俑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秦兵马俑的发现发掘过程,认识秦兵马俑的艺术价值。2.学习一些考古常识,提高文物保护意识,增强热爱祖国文物的观念。3.能通过调查、分析、讨论、评述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具有艺术价值的文物的了解和感受。1.师生对话师:有谁认识这个字——“俑”?它是什么意思?生: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偶像,如:陶俑、女俑等。2.导入课题1974年3月,位于秦始皇陵东侧西杨村的农民,在一片荒寂的沙石地上挖井,偶然发现了一些陶俑的残片和青铜兵器,接着轰动中国、震撼世界的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与世人见面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关注这一项气势磅礴的艺术创举。(板书课题)观察分析研究讨论1.了解考古工作的一般流程、分工以及考古工作的重要意义。(1)学生通过课件观看现代化的文物保护大厅结构,以及考古工作人员的工作场景。(2)学生讨论:大厅各处有什么性能?考古任务艰巨,队员非常辛苦。根据考古任务,可以将考古队员分成哪些工种?(3)展示铜车马的全图,并简要地演示出土的铜 车马复原的全过程,让学生体会到考古队员工作的艰辛。教师小结:考古人员发掘了许多艺术珍品,为我国文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展示出土的各种物品(1)学生讨论:这些艺术珍品分成几类?各有什么特点?(2)学生总结:有陶俑、陶马、兵器三大类。3.观察陶俑(1)学生讨论:陶俑分为哪几种?分别有什么不同的神态、服饰、姿势?(将军俑、军吏俑、武士俑、立射俑、跪射俑、骑兵鞍马俑、御手车左车右俑。)(2)分析陶俑形体结构。学生总结:陶俑由头、颈、躯干、四肢几个部分组成。课件播放中央电视台《探索与发现》栏目考古工作细节。图片展示出土的各种物品展示,让学生参观秦陵的一号坑和二号坑.重点从各个角度展示不同的陶俑。第二课时创造表现1.仿照陶俑的大体形状,学生尝试做一个陶俑。 1.学生相互评价作品,交流心得2.教师示范。(1)团泥。(2)整体捏塑脖子与头。(3)捏塑躯干和下肢。可以把躯干和下肢作为一个整体来捏。(4)把头与躯体黏结起来形成大体造型。(5)黏结上肢部分,调整陶俑的姿势,添加、刻画、装饰各部位。总结制作要点:先做大体的形状,在做细部的修饰。4.出示造型生动的陶俑作品给学生欣赏,启发学生捏制神情生动,各部分装饰精细的陶俑作品。5.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课件播放古典音乐.出示姿势不同的几种陶俑 (将军俑、跪射俑、说唱俑、歌舞俑)供学生参考。作品反馈总结拓展1.表扬制作出神情兼备的作品的学生,并展示其作品。2.观赏其他出土的艺术珍品,请学生回家后上网查询下节课相关资料。展示出土的艺术珍品。教学反思: 第7课小园艺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感受园林文化,了解园林建造的一般内容、布局方法和功能。2.能用园林知识,绘制一幅园林小景的平面设计图。3.大胆收集和利用材料制作园林小景模型,培养协作精神,提高动手能力。4.引起学生对自然、绿色、环境的关注,增强对园林的审美意识和环保意识。导人新课揭示课题直入主题同学们,园艺师是园林艺术的建设者,在学校、在街头、在社区,甚至在家里,我们都见到过许多大小不一、各式各样的花园、公园等园林景观,请问在座各位“小园艺师”,你对所见的哪一处园林景观印象最深?请你介绍给我们大家。人们为什么要使用这么多地域空间造园呢?在《我们的祖国是花园》的音乐声中,把学生带入新课学习。教师小结园林景观是人们生活中心灵的栖息场所。现代人对于公共空间的建设投以越来越多的关注,它给紧张生活的人们提供了放松身心的环境。人们从对自然环境的依赖中,懂得了健康的生活方式需要新鲜的空气、阳光和活动空间,懂得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环境,保护自然。第二课时园林景观又是先进文化的载体,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阵地。因此,我们不仅要学会建设它,还要学会去欣赏它,保护它。爱护园林景观,保护公共环境是我们的神圣职责。欣赏引导师生共同欣赏一组园林图片,在欣赏中,我们扩大眼界,积累素材,思考园林设计的一般内容和布局方式。互动交流在学生讨论中,师生共同归类总结。一般内容:山石:假山、石碑、石柱、雕塑,水:水池、小溪、喷泉,树木花草:独立大树、成行小树、成片的小灌木造型。路桥:石桥、木桥、直路、弯道、梯,建筑、配景:亭子、走廊、路灯、坐椅。布局方式:中轴对称式、散点分列式、点线面结合。板书要点示范提示1.设计一幅园林全貌的平面图,须采用俯视图画法。2.先总体布局,后局部细画,注意近大远小,3.先画近景,后画远景,注意画出一定立体感。 自主创作1.自主选择为学校或为社区绿化地设计规划图。2.注意要新颖独特,有创意。3.可以为自己设计的园林命名。评价活动1.互相观摩。2.学生互评,说说同学的作品中一个突出的优点或最有创意的地方。教学反思: 第8课田间的精灵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用多种色彩描绘田野;2、能力目标:记忆、想象能力和以线布局以色构成的表现力;3、情义目标:体验线与色有机结合的造型乐趣,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二、学习内容:本课属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体验各种绘画工具和不同材料的使用效果(水笔的流畅,油画棒的厚重),尝试使用各种线条、形状和色彩进行绘画表现活动,借助色彩表达自己的想法:能流畅稳定地画出较长的线条,进行随意交织的布局划分;认识常用的颜色,在划分的各区域中涂画田地的色彩,表现出一片想象中的田野。三、学习重点:认识颜色,用各种颜色涂画出一片田野。四、学习难点:1、流畅的运用曲线或直线交织出田地;2、运用各种颜色效果表现出不同的田地。五、教学准备:水彩笔、油画棒、展示板六、教学程序:(一)线线交织,构成田野:1、我们把画纸想象成一片肥沃的土地,现在熊老师牵着大家在这画纸上散步,我们随意的走着,踩出了一条弯弯曲曲的田间小路,再从另一个方向走一走?三条路,把这片土地分成了好多块田地了,这几块太大了点,谁能画条小路再分一下?谢谢你,又多了几块地了。2、现在我们换一种走法,在这片更广阔平整的土地上,我们快速的直直的开垦农田,老师快速示范用直线分割田地。请一位喜欢直线的同学帮我再分分。(二)色彩认知,参观田野:有了这么多田地,种点啥呢?1、我们来向农民伯伯学习学习。农民伯伯说要先要考考大家——知识抢答。(课件出示几种代表性的田地)认识它吗?是什么颜色的?1)、这几块田是什么颜色的?是什么田?——蓝色,刚刚插秧的水田。2)、这是什么颜色?生长的是什么?——绿色,没有成熟的水稻3)、这一片呢?——橙色,成熟的水稻4)、这是什么颜色?——棕色的土壤。5)、这个呢?——油菜花、红高粱、紫云英,这些都是田里的庄稼,没想到有这么多颜色!2、现在农民伯伯请我们坐飞机,去参观他们耕耘的田野,出发吧!你最喜欢哪块田野?为什么?(三)启发想象,涂画田野:看完了农民伯伯的田野,农民伯伯也想看看我们小朋友心中的田野,那我们的田野里种些什么呢,是什么颜色的?我们一起来试试。 1、师生共同尝试大片涂色(哪里也种这个呢?)、线条排列(新翻的土壤也可以用波浪线)、点点播种(表现苗、花、果子)、颜色叠加(色彩更丰富)等方法画出几片田野。2、这几片中间还留了一块画什么颜色好呢?相邻的颜色要有变化。3、如果你想还可以在一个田里画个田野守护精灵或者是收割机、稻草人、谷仓。(四)欣赏范作,明确目标:1、看看小朋友的画作,他们希望的田野是什么样子。2、作业要求:线线交织、块块涂色,画出一片心中的田野。(五)学生作业,巡行指导(六)展评作业,在歌声中结束本课。(制作“希望的田野”展示板)看到这么美丽充满希望的田野,农民伯伯忍不住要唱一首田间小调了,我们来听一听,学一学。教学反思: 第9课生命的甘露学习目标:1.了解地球水资源现状认识水对生命的重要作用。2.养成学生在生活中关心水资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3.学习并设计保护水的招贴画。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节水和环保意识,尝试设计招贴画。教学难点:招贴画创意设计。教学思路:水是生命的基础,它不仅关系到人类生活的质量,还影响到人类的生存能力。所有的自然生物几乎都是从水中生出来的。没有了水,生命就会终结。90年代以来,世界淡水资源日渐短缺,污染日益严重,全球生态失衡,气候紊乱,暴雪、干旱,地震频发,灾难愈演愈烈,人类作为地球上最大的资源收益者也是最大的破坏者,在索取的同时是不是也该进行一番反思,反思我们的行为,我们为地球做了哪些有意义的事?所以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不仅是注重了美术技能与技巧的学习和训练,更重要是培养学生爱护地球资源,节约用水的意识。希望节约用水不再是一句苍白无力的口号。我想,如果一节课下来,学生对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依然淡漠、无动于衷,就算他们画出很好的作品也是没用的,因为美,不仅需要创造发现,更需要珍惜保护。所以,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节:教学过程环节一:情境创设出示课题:生命的甘露众所周知,水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水资源相对充足的地方,人们很难想象,没有水的情景,那么今天就让事实告诉我们,如果没有了水,人类将面临何种绝境。课件播放我国西南地区干旱造成的可怕景象让学生观看。【意图:从介绍学生还不太关注的西南旱情现状开始授课。课件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向学生展示西南缺水造成的可怕景象,灾区人们悲伤无助的表情配上伤感的音乐以期达到震撼学生心灵的效果,使学生深入认识生命与水的重要关系。】环节二:预习反馈1.出示问题:地球差不多都被水包裹着,为什么又缺水呢?我们怎样来节约用水?怎样才能让更多的人都来保护和爱惜水?【意图:学生针对在网上查的地球水资源资料进行回答,用自己亲自收集的资料说服自己,明白水资源问题是当前急需关注和解决的问题,有了深入认识和感受就会有保护和爱惜水的强烈愿望:呼吁和倡导他人也加入节水护水的行列。污水、缺水已成事实;那么怎样做才算保护节约了水呢。通过启发和引导使学生明白,生活中哪些方面是可以节约用水的,只有弄明白如何节水,设计制作就好办了。】环节三:探究方法为让更多的人爱惜和节约水,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设计招贴画。1.出示学习要求: 欣赏课本中的三幅招贴画,说说作品各表现了什么内容。找一找作品的相同特点,试着总结招贴画由那几要素组成。【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小结招贴画的一般格式要求:①.主题与画面要明确、醒目、新颖,具有视觉冲击力,使人看着明白。②.主题一般用文字口号来强调,简洁、通顺、突出。可用拼音或字母加以标示、装饰2.出示两幅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一幅完整,一幅不完整)哪幅是真正的招贴画?师生交流,教师结合图片进行讲解示范。【意图:通过对错鉴别,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招贴画特点,对招贴画的基本构成要素加深印象。】环节四:自主设计1.出示作业要求:拿起我们的画笔,设计一幅招贴画,以无声的呐喊唤醒那些沉睡的心灵——珍惜生命甘露,保护生命之源!2.出示设计提示和参考如果没有了水,破坏了水资源,田地将会?江河将会?大自然将会?天上的飞鸟会?水生物又会?人类将?……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角度进行设计。【意图:保护水资源是一个广泛而抽象的主题,要用招贴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还是不容易的。所以,给学生一些指向性的提示,使其有内容可画。参考资料的出示,为的是拓宽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也为造型能力弱的学生提供了参考,减轻了学生的畏难情绪。】环节五:评价交流展示部分学生作业,师生评价交流。【意图:因为本课课时安排是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构思并绘制草图。所以评价交流不宜太长,只选择典型的作业和创意新颖的作品讲评,总结优缺点,使学生在下节课的作业中完善自己的构思,并尽量避免或改正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教学反思: 第10课艰苦岁月一、学习目标1、了解美术与情感,美术与时代,美术与历史等方面的关系,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美术的社会功能。2、用美术语言描述美术作品。3、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情感。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革命历史题材美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分析难点:革命历史题材美术作品的人文内涵。学习目标:学会用美术语言描述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教学重难点:学会分析美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及人文内涵。课前准备:(学生)美术常规课本(教师)相关图片三、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1)出示三幅巨大的汉白玉浮雕《虎门销烟》《抗日游击战》《胜利渡长江解放中国》。问:“你能说出这几幅雕塑各自表现什么历史事件?”教师简要讲述,带动学生对历史革命的红色情绪,引入新课《红色记忆》。2、深入理解1)放映《开国大典》视频,引导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再放映历史照片中的《开国大典》,影视剧中的《开国大典》,最后引入董希文创作的油画作品《开国大典》。2)举例分析《开国大典》,教师引导学生用美术语言分析作品。构图上:(1)左实右虚(2)主体人物突出色彩上:(1)西方油画和中国传统工笔重彩结合(2)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绘画3)引导学生自主尝试从色彩,构图等方面去欣赏《启航》、《占领总统府》4)将三幅作品结合,提问这三幅画的视觉中心在哪里?画家为何这么处理?引导学生思考整理革命历史题材美术作品的基本创作内容,创作手法,并强调作品中要突出重点,强化视觉中心。3、分析讨论,层层深入1)放映《太行山铁壁》《狼牙山五壮士》问:画家采用了什么样构图?画面产生什么气氛?对人塑造又产生哪些影响?2)放映《支柱》《艰苦岁月》问艺术家为何会选择这样的场景表现战争,你可体会艺术家的独具匠心的创作么?引导学生从作品的构图、情感、题材去分析作品。4、欣赏评述通过《母亲》和《血衣》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综合评述的方法。第11课劳动最光荣 一、学习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人物在劳动中的动态美,激发热爱劳动的情感。2.了解劳动时的动态规律,初步学习画人物动态的方法。3.在创作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表现能力。二、设计思路三、重点难点重点:学习人物动态的画法。难点:劳动场景的美感表现。四、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课前准备(学生)记号笔、油画棒、水粉画颜料等(教师)有关劳动场景的课件资料等教学过程一、音乐导入,回忆交流1.教师用录音机播放《劳动最光荣》的音乐,展示各行各业人们辛勤工作的画面。启发学生:(1)你们平时都参加过哪些劳动?需要使用哪些工具?当时的心情怎样?(2)学生回忆并交流。2、人类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劳动人民辛勤劳作,大家通过劳动创造出举世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劳动是最为光荣。出示课题《劳动最光荣》。二、欣赏感受,研究体验1.欣赏作品《夯歌》。师生讨论:(1)作品中的人物在干什么?(2)画中人物的具有怎样的心情?你从哪些方面看出来的?(3)整张画给你怎样的感受?2.教师小结:在劳动时常常产生最典型和最美丽的动作瞬间。许多画家就是捕捉那最美的片刻,创作出了充满劳动激情和快乐的绘画作品,让人感受到劳动时有规律、有节奏的动态美。3.研究体验。(1)动作模拟。请部分同学模拟《夯歌》作品中人物动作。其他同学观察分析身体各部位的变化,寻找规律。头部仰府如何变化?身体摆动如何变化?手臂起伏如何变化?教师结合图片以及学生表演,用简笔画画出人的基本动态,把握动态线。(2)尝试练习。小组内同学表演一个动作,其他同学观察并用动态线表现人物动作。比如一个小组的活动:一个学生来模仿平时拖地板的动作。观察:这位同学在拖地板的时候,他的身体有哪些变化?头怎样变化?(看地下了。)身体怎样变化?(有点弯曲。)手怎样变化?(一个上一个下。) 脚如何变化?(前后分开了。)小组成员用简笔画画出人的基本动态,把握动态线。(3)交流作品。生活中我们还可以画哪些动作?画这些动作的时候身体各个部分又是怎么样的呢?教师小结:任何动态都有他的动态特点,头、躯干和四肢之间相互配合,发生位置关系。人在活动时都有身体的活动趋向,从而身体产生了不同趋向的线,这就是动态线。绘画时抓住表现出动态趋向的动态线,就很容易表达动态。三、尝试练习。(1)作业要求:用记号笔尝试描绘单个人物劳动的动态。(2)提出建议:人体活动时肩胛线和骨盆线倾斜呈相反状,可以参考书中的动态线范例。四、作品交流。展示学生作品,师生共同评价。第二课时课前准备(学生)记号笔、油画棒、水粉画颜料等(教师)有关劳动场景的课件资料等教学过程一、表扬作品,点明题意师生共同点评上节课学生作品。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我们爱劳动》二、欣赏名作,感受场景中的劳动1.用录音机播放大师作品《拾穗者》劳动源自于生活,在18世纪的法国就有一个叫米勒的画家非常喜欢画劳动题材的作品,出示作品《拾穗者》。(1)这是一个怎样的季节?什么时候的场景?(2)画中人物在干嘛?你从从那些地方看出来的?(3)周围的环境告诉我们什么?教师帮助解读《拾穗者》:画中描写了一个农村中最普通的情景:秋天,金黄色的田野看上去一望无际,麦收后的土地上,有3个农妇正弯着身子十分细心地拾取遗落的麦穗,以补充家中的食物。我们虽然看不清这3个农妇的相貌及脸部的表情,但画家却将她们的身姿描绘有古典雕刻一般庄重的美。3个农妇的动作,略有角度的不同,又有动作连环的美,好像是一个农妇拾穗动作分解图。扎红色头巾的农妇正快速地拾着,另一只手握着麦穗的袋子里那一大束,看得出她已经捡了一会了;扎蓝头巾的妇女已经被不断重复的一上一下弯腰动作累坏了,她显得疲惫不堪,将左手撑在腰后,来支撑身体的力量;画右边的妇女,侧脸半弯着腰,手里捏着一束麦子,正仔细巡视那已经拾过一遍的麦地,看是否有漏捡的麦穗。画面上,画家使用了迷人的暖黄色调,红、蓝两块头巾那种沉稳的浓郁色彩也融化在黄色中,整个画面安静而又庄重,牧歌式地传达了米勒对农民艰难生活的深刻同情,对农村生活的特别挚爱。 教师小结:选择劳动中最典型的动作和周围的环境可以使画面达到传神的效果。2.用课件播放大师作品《夯歌》你从作品中感受到怎样的氛围?说说你的感受。教师帮助解读作品,表现了改革开放初期人民挖完路夯平的画面,表现出了当时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心理非常高兴的场景。教师小结:通过欣赏大师们的作品,我们发现可以通过表现人物的动态、表情以及周围的场景渲染,可以表现劳动中人物的情感以及画家的思想。三、同龄作品欣赏展现其他小朋友的作品。我们一起来看看别人小朋友的画,他们是怎么来表现劳动场景的呢?(1)作品是抓住劳动中哪些最典型的动作和环境来表现主题的?(2)作品采用了什么表现方法?(3)你认为这些作品哪些地方处理得特别好?教师小结:看了这么多其他同学的作品,他们把人物画有趣了,画生动了,关键在于抓住人物的典型动作,并充分利用环境烘托人物。四、学生作业1.在上节课的基础上,给自己画的人物添加一个动人的背景,还可以多添加几个人物。2.也可以重新创作,通过色彩、场景、人物动态表现一个劳动场面。五、作业展示展现优秀的作业,说说我画得最棒的地方。教学反思: 第12课废物新用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并在此基础上搜集各种废旧材料。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各种废旧材料加工成各种物品。3.通过制作,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评价建议1.是否在课前仔细观察了物体的颜色,外形收集了相关废旧材料。2.能否合理利用废旧材料进行组合和创造,制作立体造型。3.能否体会到变废为宝和保护环境的乐趣。4.能否在活动结束后进行合理的回收和整理。5.在美术教学在如何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物的研究。6.如何合理运用各种材料开发新的教学内容的研究。教学活动过程第一课时活动一1.启发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并能对各种物体的外形,颜色等特征进行简单的描述。2.师生共同收集各种废旧材料,如旧挂历,易拉罐,吸管等。活动二:引导学生在上节课的基础上,更仔细地观察各种物体,根据其外形,颜色等,讨论用那些废旧材料可以将它表现出来,并使其具有立体感。可适当分析几种物体的立体造型,示范几种基本制作方法,如卷,插,支撑等,教师还可通过半立体的圆等较特殊的立体造型,让学生领会多种立体造型表现法。活动三:“奇思妙想阶段”,启发深长在现有事物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打破物体的原有形态,充分发挥身边废旧材料的作用,进行组合或创造,制作一伯立体的工艺品。“情感升华阶段”,引导学生懂得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制作出立体的工艺品来美化身边的环境,是一个一举两得的环保好方法。收拾与整理作业完成后,应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先回收可再利用的材料,再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来整洁。课后拓展1.我们是否可以用更多的材料的方法来表现各种物体的立体造型。2.在生活在,我们应仔细观察,将各种废旧材料变废为宝。札记:我向学生们展示了历届学生们用废旧材料制作的工艺品,孩子们看得目瞪口呆。我告诉他们这也是三年级的同学做的,只要肯动脑,你们会做出更好的。受到了鼓励,孩子设计的思路非常广,效果图画得很好。我很庆幸自己积攒了这么多的学生作品,这些积累工作永远有效。 第二课时活动一:1、同学们,这件工艺品漂亮吗?(漂亮)2、这件工艺品表现的是什么形象?(人物)3、你们能不能看出这件工艺品是用什么做成的?[可让学生用手摸一摸][学生小结] 那么,这些材料是从哪里来得呢?[学生自由猜]小结:这么精美的工艺品都是用一些废弃物做成的。活动二:1.材料展示:在平日的生活中很多物品用旧之后都会被我们丢弃掉,你能举例来说一说吗?[学生交流]你今天都带来了哪些废旧物品?[学生展示]2.分析:我们来看一看这些废弃物都是什么形状?都有哪些颜色?[分析造型与色彩]3.构思练习[讨论形象的组合与材料的选择]出示几样大小不同的废弃物,请学生进行联想并把自己的想法画一个简单的草图。交流构思情况,并提出自己的意见。[鼓励学生大胆的谈出自己的感想][出示形象]谁来帮老师设计一下,这个形象的每一步我都该选择哪些材料最合适?[学生交流并可以动手来试一试][鼓励学生大胆去研究、试验]。4.制作步骤通过刚才的交流你是否也能将自己手中的废弃物来设计一下使其变废为宝呢?我们应该按照怎样的步骤去进行制作呢?请同学们分组交流拿出制作方案来。 请学生进行小结。5.欣赏课本中就有许多运用废旧材料进行制作的工艺品,请大家来欣赏一下,看有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小结:我认为在这些工艺品中一些小的装饰运用的十分巧妙,真实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我们都可以运用什么材料来做小的装饰呢?[学生交流]。活动三:我要开一个工艺品商店,我这个工艺品商店出售的可不是一般的工艺品,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用废弃物来制作而成的。而你们就是这些作品的设计师,好,就请大家快动手吧。学生可以自由组合几个人完成一件作品。能力弱的同学可以进行临摹制作,也可以制作的形象简单。[放音乐]小结:今天是我们工艺品商店开业的日子,请大家来当顾客选择你最喜欢的工艺品。札记:评价时我说:“如果不知道我真不相信这些工艺品是利用废弃物制作而成的,由此可见每一样东西只要我们能留意加以精心的设计就能将其变废为宝。” 这句有些夸大事实的话学生却很爱听,因为老师肯定了他们的努力。所以说,有时教师的一句话,可能成为促进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催化剂,也可能成为毁灭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