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九单元第一课PPT课件:《维新运动的兴起》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九单元第一课PPT课件:《维新运动的兴起》,维新运动的兴起,莲山课件.

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 

课标要求:

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分析其特点。

导入:

    假如你是19世纪末的一位知识分子,面对此种现象,你会做出怎样的反应?而以康有为为代表的一些知识分子群体,他们又做出了怎样的反应呢?

第 2 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

一.早期改良思潮

二. 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

三. 公车上书和强学会

四. 梁启超与《时务报》

早期改良思潮   

  结合课本及所学知识,思考早期改良思潮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一、早期改良思潮:

时间:19世纪60、70年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背景: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经济、阶级)

2.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影响(思想)

3.洋务运动的弊端

代表人物:王韬、薛福成、郑观应等

(4)思想主张:

经济上:振兴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同外国人“商战”。

政治上:学习西方先进制度,设立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文化上: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5)影响:

⑴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⑵为康、梁的维新思想奠定理论基础;

⑶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并且没有付诸于实践。

二、康有为、梁启超等思想家的主张及维新活动

①康有为简介:

康有为(1858—1927)

广东南海人,自幼受过严格的封建教育,后来接触西方资产阶级文化,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曾设立“万木草堂”,领导“公车上书”,是“戊戌变法”的主要发起者。

       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立定宪法,同受治焉。人主尊为神圣,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九单元第一课课件:《维新运动的兴起》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九单元第一课课件:《维新运动的兴起》,维新运动的兴起,莲山课件.

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咨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伏乞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二.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

1)人类社会进化过程要经过“据乱世”“升平世(小康)”和“太平世(大同)”

    据乱世:君主专制制度;    

    升平世:君主立宪制度;

    太平世:民主共和制度。

2)主张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制

3)救亡图存

思考:康有为的思想主张、著作有哪些?其维新思想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1)康有为思想主张、著作:社会发展三阶段(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根据“学思之窗”

讨论:康有为借儒家学说宣传维新主张的利弊得失? 

利:有利于宣传资产阶级改良思想,减少改革阻力。

弊:反映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软弱性,这使他们不可能与封建思想彻底决裂

早期改良思想与康、梁维新思想的联系和区别

1.联系:

(1)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继承和发展。

(2)思想内容上都主张变法:经济上主张振兴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政治上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文化上主张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创办新式学校。

(3)阶级属性同:都是代表民资的利益和要求,都是爱国和进步的。2.区别:

(1)理论的完整性不同:

前者只是具体改革主张,没有形成完整理论。

后者为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历史根据,形成了较完整的理论。

(2)实践程度不同:

前者没有付诸行动。

后者与挽救民族危亡结合,迅速发展为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九单元第一课课件:《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九单元第一课课件:《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莲山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