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二9日月明教案(部编人教版)
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二9日月明教案(部编人教版),日月明,莲山课件.
8 小书包
教材解析
本课由 6 个词语和一首轻快、活泼的儿歌组成。课本、作业本、铅笔、转笔刀等学生 常用的学习用具,被编进了朗朗上口的儿歌中。儿歌节奏明快,浅显易懂,不仅展示了 “小书包”里的各种文具,还告诉学生这些学习用品是他们读书写字的好伙伴,陪伴着他 们的学习。从而引导学生要好好爱护这些“小伙伴”,养成整理、爱惜文具的好习惯。
教学目标
1. 通过图画对照、归类识记等方法,认识“书、包”等 11 个生字和包字头、单人旁、 竹字头 3 个偏旁。会写“早、书”等 5 个字。
2. 正确朗读课文。知道学习用品的名称,了解它们的用处。
3. 爱护文具,学着自己摆放文具,整理书包。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课文;掌握常见学习用品的名称。 【教学难点】 了解文具是学习的伙伴,知道爱惜文具,会整理文具。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 识字。 本课多数生字出现在文具名称中,识字时,可以将生字融入文具名称中进行认读。借
助学生熟悉的文具名称识记相关生字,将认字、学词和认识事物相结合。 生字的读音可以通过认读词语,朗读儿歌来正音。注意翘舌音“书、尺”,平舌音
“作、早”,前鼻音“本”。“子”字单独出现时读第三声,加在“尺”的后面,成为词语 后缀时,读轻声,可引导学生回顾第 7 课刚学过的“鸭子、杏子”等相关词语,巩固轻声 读法。也可以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看图说话,在说话中正音。
可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自主识记字形,理解字义。
176
(1)生活情境识记。如“书”,可引导学生回忆在图书馆、阅览室、书店、家等地方 见过的书。“作业本”3 个生字,学生天天见面,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在哪里见
过这 3 个生字,指着认一认。 (2)用熟字加偏旁、加笔画的方法识记生字。 笔:毛 + 竹字头 课:果 + 言字旁 早:十 + 日字头 本:木 + 一
结合“笔”的认识,引导学生认识竹字头。教师可出 示古代毛笔的图片,让学生意识到为什么“笔”是竹字头。
有些学生课外已认识了不少字,也可以鼓励他们用自己 认识的熟字加偏旁、换偏旁的方法来识记“校”和“作”。
笔,会意字。从 竹, 从聿。“ 筆” 是 笔的本字,小篆像用 手执笔。古时毛笔笔 杆都是用竹制成的, 故从竹。
(3)在识记生字的时候,可以列举关联的词语,帮助理解字的意思。如:
笔:铅笔、毛笔、钢笔、笔袋、笔套 尺:直尺、卷尺、三角尺 本:书本、作业本、笔记本、课本
2. 写字。
本课要写的 5 个字,有 4 个独体字,1 个上下结构的字。4 个独体字里,有 2 个含有笔 画撇和捺,但撇的写法不同。教学时要注意区别。
本课 5 个字书写要点:
6 画,上下结构。
早
日字头略小略扁,下面的“十”横要写得长一些,竖写在竖中线上。
4 画,独体字。
书
第一笔横折略小,第二笔横折钩略宽,竖要直,点不碰到横折。
4 画,独体字。
尺
“尸”的头部略扁,捺与撇的收笔在同一水平线上。
2 画,独体字。
刀
横折钩的折要稍向左倾斜,撇收笔与横折钩在同一水平线上。
5 画,独体字。
本 横要写得平直,竖与竖中线重合要写端正,撇捺要舒展,最后一笔短横不 碰到撇和捺。
第五单元 177
本课要写的字,可以组成新的常用词语,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写一写。如,“尺子、 书本、本子、刀子、大刀、小刀、早上”。
二、课文学习
1. 朗读指导。 朗读儿歌时,注意句子间的适当停顿,句末可以稍微延长。可以先听读、跟读儿歌,
感受儿歌句中和句末的停顿,再让学生试着自己读一读。教师应注意部分汉字轻声的朗读 示范。例如“的”和“得”,要念得轻而短,不拖音。“真不少、课本、铅笔、作业本、转 笔刀”等词语的朗读可以适当突出,从而说明小书包的用处大。
2. 理解运用。 联系生活,理解文具。学生平时都在使用这些文具,对文具的名称比较熟悉,作用也
基本了解,教学时可通过图文对照,学习词语。儿歌中出现“课本、作业本、铅笔、转笔 刀”等词语,可以利用图画,让学生去找找。还可以联系生活,引导学生回顾一下,这些 学习用品该到什么商店去购买,从而明白这些都是“文具”。儿歌中的“宝贝”一词,是 对文具的爱称。除了“课本、作业本、铅笔、转笔刀”,可以结合课后第一题,让学生说 说自己书包里有哪些文具“宝贝”,也可以试着用课文的句式来表达。
借助儿歌,培养良好习惯。儿歌的后四行,重在对学习习惯的提示。“上课静悄悄”, 即上课时,不要玩文具,让它们静静地待着;“下课不乱跑”,即下课了,要及时收拾好文 具不乱丢乱放。从而让学生明白文具是我们的好伙伴,天天陪同我们上学校,学知识,学 本领。引导学生也要像照顾好朋友那样照顾好文具,要爱惜,会整理。
3. 课后练习。 课后练习的设计,第一题指向学生的现实生活,认识自己书包里的文具;第二题指向
养成良好的自主整理文具、爱护文具的习惯。第一题,可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
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二10升国旗教案(部编人教版)
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二10升国旗教案(部编人教版),升国旗,莲山课件.
让学生借 助自己书包里的文具来介绍,认读有关词语。第二题通过图文对照,引导学生学习用“我 会……”的句式说说自己能做的事情。可以先引导学生看图说说他们在干什么,再借助拼 音读句子,然后学着图上样子学习摆放文具、整理书包。也可以引导学生用“我会……” 说说自己还会怎么爱惜、整理文具。
三、实践活动
1. 课后,随父母到文具商店或柜台认识更多的文具,将新认识的文具用彩笔画下来, 再写上名称,贴在教室一角,布置一个文具展示栏,将认识事物、学习汉字结合起来。
2. 游戏“整理小书包”。帮助学生了解课程表上写着什么、书包里该放些什么、每天 怎样整理书包,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预设活动有三个环节:第一部分是激发学生的兴 趣,说说书包里该放些什么;第二部分是看课程表;第三部分是学习整理书包。
178
教学设计举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图画对照、归类识字等方法,认识 8 个生字和 3 个 偏旁,会写“书、本”2 个生字。
2. 正确朗读课文。知道学习用品的名称,了解它们的用处。 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课件一组。
2. 让学生画一张自己喜欢的文具画,并想办法写上文具 的名字。可以是一种文具,也可以是多种文具。
3. 为每小组准备一份本课的生字卡片。
绿 色 圃 中 小 学 教 育 网h t t p : / / w w w . l s p j y . c o m
教学过程: 一、儿歌引入,学习“书包”
1. 复习《上学歌》,交流每天陪伴我们的好朋友小书包。
2. 出示书包图和标注拼音的汉字“书、包”。 引导学生交流 (1)读准“书包”的字音。 识字途径, 倡导生
引导学生自己拼读,反馈中重点正音翘舌音“书”,再开 火车巩固读。
(2)识记生字“书、包”。 说说平时在哪里见过“书”,根据学生的经验理解“书”。 “包”,结合实物书包,进行形象记忆:“书包”把所有的
学习用品都“包”在里面了。随机学习包字头。
二、小组合作,识记生字
1. 请学生说说书包里有哪些文具,根据学生的回答,出 示本课要学习的文具名称及相关图片:橡皮、尺子、作业本、 笔袋、铅笔、转笔刀等,请学生对应图画,猜猜文具的名称, 给文具贴上标签。
2. 学习本课新词。
(1)学生自己拼读课文中的词语。 (2)多种形式反馈读。如,个别读,男女生比赛读。 (3)打乱顺序,归类读。
活识字, 并结合不 同的识字方法理解 字义。
3. 课间操。出示配乐儿歌,教师先示范,再带领学生边 低年级学生注
读边做动作。 意力集中的时间有
转笔刀,转起来,(左手微微握拳,右手转动。) 限, 课中间安排与
作业本,翻开来,(左右手伸直,掌心向下,再同时向上 课文学习内容相关
翻开。) 的课中操, 能有效
小橡皮,来回擦,(左右手五指捏拢,呈空心拳样,掌心 排除学习疲劳, 提
向下,再做来回擦的动作。) 高学习效率。
小尺子,拉拉直,(左右手拉成直线,再做左右拉伸动作。)
小笔袋,包起来,(左右手收回,在胸前做滚动动作。)
小铅笔,站直了。(左右踏步,最后站正。)
4. 识记生字。 识记生字体现
(1)认读没有图片和拼音提示的词语。 学生的主体性, 借
(2)认读生字。词语中生字标红,先自己读,再跳读。 助已有的识字经验,
(3)认读单个生字。可以先自己读,再同桌读,互相教一 重在激发学生的识
教,然后小老师带读,接着开火车读,最后词语卡片认读。 字兴趣。
(4)归类识记生字。用加一加、生活识记等方法识记生
字,随机结合认识竹字头、包字头、单人旁等偏旁。
三、运用游戏,复习巩固
1. 教师逐一贴文具词卡,学生抢读。
2. 每组发一个装有文具词卡的信封,组长逐一抽出轮流 读,谁读对了,就收下词卡。
3. 请得到文具词卡的同学站在台上,邀请学习伙伴读读创设生活情境,
文具的名字,读对了,就赠送这张词卡。 以超市购物的方式
4. 创设班级小超市,获得赠送词卡的同学到班级小超市 促进复习巩固, 激
“购买”文具,选对文具的获得奖励。 发学习兴趣。
四、观察辨析,学写“书、本”
1. 出示“书、本”,学生观察,边书空边说说书写笔顺。
2. 指导发现“书、本”两个字都是上紧下松,且竖都写 从 整 体 观 察,
在竖中线上,是关键笔画,要写得直。 发现结构特点, 再
3. 教师范写“书”,学生书空,再临写。写一个就及时点 到 发 现 关 键 笔 画,
评,指导。学生再写一个。 最 后 范 写、 练 写、
4. 教师范写“本”,学生书空,再临写。写一个就及时点 反 馈, 一 步 一 步,
评,指导。学生再写一个。 要扎扎实实。
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二语文园地五教案(部编人教版)
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二语文园地五教案(部编人教版),语文园地五,莲山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