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教案(部编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教案(部编人教版),金与南宋的对峙,莲山课件.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课 题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知 识 目 标 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契丹的兴起;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澶渊之盟;辽宋边境贸易;党项族建立西夏;宋夏间的战与和。知道北宋建立的同时,周边民族的相继崛起又在更大范围内形成了民族政权并立的格局。
能 力 目 标 通过对澶渊之盟的分析,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 国”和“党项族建立西夏”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 民族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贡献。通过对“澶渊之盟”多角度的分析,让学生明确各族人民之间的友好相处、民族融合始终是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学重点 知道辽、宋、西夏是三个并立的政权;契丹的兴起与北宋的关系;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辽和西夏、北宋的关系;如何评价檀渊之盟,宋、西夏和战?中华民族大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教学准备 注意梳理知识。试作探索和研究的尝试。结合教学的实际(包括课程、教材、班级、学生和教师的实际)选择最适当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阅读指导、归 纳法、对比法、讨论法、史料分析法。
教 学 过 程
【图片导入】
出示四幅图片:隋、唐疆域图;《五代十国后期形势图》、《辽、北宋、西夏形势图》,让学生观察图片发现中国这一时期总的形势有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老师介绍唐末的藩镇割据,以及唐朝灭亡后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分裂动荡时期的情形,在这一时期后,我国先后出现辽、宋、夏、金多个政权并立的局面。
【新课教学】
活动一 整体感知:制定和出示教学目标(在教师指导下师生共同制定目标)
1、浏览课本,了解本课学习哪些历史知识
2、学生发言,明确学习目标与任务
活动二 预习导学
1、分享预习成果:小老师,你最棒!
2、根据导学案,对照、评判,检查。
3、同学们反馈、纠正。
活动三 课堂笔记与关键点拨
1、探索知识重点,做好课堂笔记。
2、教师指导,大家根据自己预习导学结果,对照课本,做好知识标记。
3、尝试寻找关键词句活动:找一找每个知识点的关键词句有哪些,并作重点记号。 备 注
通过图片研究导入,引起学习的兴趣和探求问题的欲望,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整体感知,明确学习目标。
开展自主学习与成果展示,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学会学习,培训学生查找、阅读能力。
活动四 合作学习探究: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比一比,哪个小组表现最好。
目标导学一:辽建立政权的基本情况是怎样建立?(学生讨论回答)
(1)结合P34《相关史事》中诗“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与图《契丹人引马图》,或介绍关于契丹族的起源的美丽传说。让学生从诗、图、故事里描写这个民族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对契丹有一个感性认识。
(2)契丹的兴起:隋唐时期,游牧在北方的契丹族与汉族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唐朝末年,北方汉人纷纷避乱,北出长城,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到9世纪后期,契 丹已经有了农耕、冶铁和纺织等生产事业,并开始建筑房屋、城邑。
2.契丹政权建立:建立政权: ———— 辽(契丹)
建立政权民族:契丹族
建立时间:10世纪初
都城:上京
建立者:阿保机(辽太祖)
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契丹、辽),定都上京。
对课本插图组织学生讨论:“契丹货币”和“契丹文字”说明了什么?
(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师归纳:“契丹货币”反映了契丹族经 济的发展;“契丹文字”是学习汉文化的重要成果。说明契丹民族的强大。
目标导学二 党项族:西夏建立政权的基本情况是怎样建立?(学生讨论回答)
(1)兴起: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党项族,原属羌族的一支。唐朝时集中到甘肃、陕西一带,与中原文化的接触渐多,社会有所发展。
(2)建立政权: ———— 西夏
国号大夏,史称西夏
建立政权民族:党 项族
建立时间:11世纪前期(1038年)
建立者:元昊
都城:兴庆(今天的银川)
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制了西夏文字。 教师总结:西夏文字是学习了汉字的方块字形、采用了汉字的笔両创制的,是民族融合、少数民族发展进步的重要体现。
目标导学三 辽与北宋的和战
一、北宋为什么北伐?结果怎样?为什么北宋的北伐会失败?
二、 辽军发动对北宋大规模进攻的目的是什么?(掠夺、扩大地盘;战争性质)
三、什么是“澶渊之盟”?
四、对于宋辽之间的“澶渊之盟”,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部编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部编人教版),宋代经济的发展,莲山课件.
有人认为北宋在战争有利的形势下,还签订和议,是无能的表现,也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弊大于利,有人认为,北宋用“岁币”换和平,有利于双方的发展,利大于弊?
看待历史问题要一分为二,澶渊之盟在当时是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但从民族发展的长远利益来看,澶渊之盟使辽宋人民得到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对双方的发展都是有利的。
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1.辽与北宋的前期关系:
①辽占领燕云十六州,从此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②宋太祖晚期,北宋与辽保持友好关系,双方互通使节。③宋太宗即位后,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
2.澶渊之盟
让学生绘声绘色地讲述“澶州之战”。通过故事了解辽攻宋的目的(掠夺、扩大领地)、了解寇准主战具有反掠夺的正义性以及宋真宗的懦弱、妥协,知道宋朝 是在有利的形势下订立了 “澶渊之盟”。让学生了解盟约内容。
教师总结: 1004年辽军大规模地进攻北宋,寇准主战,宋军在澶州打败辽军后,于第二年1005年宋、辽和议—–澶渊之盟.
组织学生讨论:对“澶渊之盟”谈谈你的看法,你怎么评价?
教师通过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得到正确认识,从而作出客观的评价,如:
① 当时辽宋为什么会议和?
辽军事上的失败和北宋的 软弱。
② 北宋政府每年送给辽的‘岁币’是从哪儿来的?
加重人民的负担。
③ 签订了盟约,基本不打仗了,对双方有什么好处?
和 平的局面,有利于双方,有利于中 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澶渊之盟是在辽宋双方实力相对平衡的情况下互相妥协的产物。对于辽来说,澶渊之盟不仅使辽兵安然脱险,还获得了战场上本来得不到的东西——“岁币”。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的沉重负担。
目标导学四 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1.组织学生阅读讨论归纳几个问题:西夏为什么要进攻北宋?西夏和北宋达成议和的原因是什么?元昊称帝后,西夏军队不断向北宋边境大举进攻。在这种情况下宋和西夏和战,那么和战的结果是什么样的呢?
了解到宋夏之间也存在长期的战争,双方损失都很大,既消耗了国力,也违背了双方人民的意愿。在这种情况下,双方达成和议。
2.宋夏议和的影响: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目标导学五 宋辽与宋夏之间的战争性质是否是正义呢?
宋辽与宋 夏之间的战争,只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内部的兄弟之争,决不是侵略和反侵略的战争。虽是兄弟之争,但也存在着正义性和非正义性,无论是哪一方,只要以掠夺为目的而发动战争,就是非正义的。辽与西夏对北宋发动的战争都是非 正义的掠夺战争;而北宋进行的反掠夺的正义之战。
【课堂小结】
中国是一 个多民族的国家,历史上少数民族建立过很多政权,少数民族同汉族政权之间有战争也有和平,和平是主流,对双方都有好处。中华民族正是在不断的民族交往、融合中发展壮大起来的。民族间的战争是兄弟民族之间的事情,不同于异族的侵略。
【达标检测】
族政权 建国时间 族 杰首领 城 与的大件
辽 10世纪初 契丹族 耶律阿保机 上京 澶渊之盟
夏 11世纪前期 党项族 元昊 兴庆 宁夏和约
完成下列表格。
见顶尖课课练选择题 【作业布置】
1、预习《第8课》完成导学部分。
2、选做部分成历史顶尖课课练习第7课及历史填充图册习题。
附:板书设计
学生小组合作,,引导学生学会讨论、思考、归结、总结。
通过史料分析,培训学生史料分析研究的能力。
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学会讨论、思考、归结、总结,有利学生学习能力提升。
教学反思: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案(部编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案(部编人教版),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莲山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