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导航:【教学内容】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课本第 29~31 页的内容,课本第 30 页的例1 及第 32 页练习七的第 6 题)。【教学目标】1.通过讲授,引导学生找出规律,总结出体积的公式。2.指导学生运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3.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探索新知的思维品质。【重点难点】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教学准备】正方体木块若干。教学过程:【复习导入】1

|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导航:【教学内容】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课本第 29~31 页的内容,课本第 30 页的例1 及第 32 页练习七的第 6 题)。【教学目标】1.通过讲授,引导学生找出规律,总结出体积的公式。2.指导学生运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3.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探索新知的思维品质。【重点难点】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教学准备】正方体木块若干。教学过程:【复习导入】1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导航:【教学内容】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材第 27、28 页的内容、第 28 页的“做一做”,及第 32页练习七的第 1~5 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形成表象。2.培养学生比较、观察的能力。3.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加强学生空间概念的发展。【重点难点】常用体积单位。【教学准备】“乌鸦喝水”课件,玻璃杯、水、沙子、木条……教学过程:【复习导入】口答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导航:【教学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概念,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教材第24 页以及第 25~26 页练习六第 3、4、6、7 题)。【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操作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并初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2.会用求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3.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重点难点】 掌握长方体和
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导航:【教学内容】正方体的认识(教材第 20 页的内容及教材第 21~22 页练习五的第 4、5、8、9 题)。【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正方体、掌握正方体的特征。2.通过观察比较弄清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联系与区别。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空间概念。【重点难点】1.认识正方体的特征。2.理清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教学准备】正方体教具、课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导航:【教学内容】长方体的认识(教材第 18~19 页的内容及第 21~22 页练习五的 1、2、3、6、7 题)。【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立体图形、认识长方体的特征。2.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3.继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形成勇于探索、善于合作交流的学习品质。【重点难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教学准备】一些长方体物品,课件。教学过程:【复习导入】
奇数和偶数的运算性质教学导航:【教学内容】 数的奇偶性(教材第 15 页例 2,以及第 16~17 页练习四第 4~7 题)。【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加减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发现加法中的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在活动中体验研究方法,提高推理能力。2.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应用数学的意识。【重点难点】 1.探索并理解数的奇偶性。2.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
质数和合数教学导航:【教学内容】质数和合数(课本第 14 页例 1 及第 16 页练习四 1~3 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2.知道 100 以内的质数,熟悉 20 以内的质数。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4.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点难点】质数、合数的意义。教学过程:【复习导入】
3 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导航:【教学内容】3 的倍数的特征(教材第 10 页的内容及教材第 11 页练习三的第 3~6 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验证、理解并掌握 3 的倍数的特征。2.引导学生学会判断一个数能否被 3 整除。3.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概括的能力。【重点难点】理解并掌握 3 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过程:【复习导入】1.学生口述 2 的倍数的特征,5 的倍数的特征。2.练习:
习题课件第10课时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应用三 因数与倍数SJ 五年级下册 1 2 3 4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5 6知识点 利用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解决问题1.写出下列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5和3( ) 9和6( )6和8( ) 4和7( )15 18 24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SJ 五年级下册 三 因数与倍数2说出14和56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14和56的公因数有1、2、7和14,最大公因数是14。3课后作业探索新知当堂检测课堂小结1.公倍数的意义2.求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1 课堂探究点2 课时流程4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分别铺右边的两个正方形。可以正好铺满哪个正方形?探究点1 公倍数的意义5不能正好铺满边长8厘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