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寒假复习资料小学语文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大全

语文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大全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分为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又名激问、反诘、诘问)、引用、反语、对比、反复、双关、联想、顶真、通感、互文、回环、移情、呼告等。修辞手法的作用:(1)比喻:打比方。例如:月亮像镰刀。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深刻鲜明形象,使说理更透彻。(2)拟人:把事物当人来写。例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

Read More

2021寒假复习资料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词语盘点

1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词语盘点第一单元读读写写nuó yí zhēnɡ rónɡ yóu sī chā yānɡ kū wěi jī yè xìnɡ ér yì fān挪移 蒸融 游丝 插秧 枯萎 基业 幸而 一番kǎo yàn duàn liàn zhuǎn huà yōu yǎ chì luǒ luǒ zhuān xīn zhì zhì 考验 锻炼 转化 优雅 赤裸

Read More

2021年寒假预习资料初中语文常考成语详解及积累

1 / 31 成语 一、常考成语大全 1. 安然无恙:恙:病。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现泛指事物平安未遭损害。 【出自】:《战国策·齐策》:“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 注意:安然无恙是一点损害都没有,有一点的小伤也不能叫“无恙”。............................... 2. 拔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出自】:《孟子·公

Read More

2021年寒假预习资料初中语文诗词鉴赏答题技巧

1 初中诗词鉴赏答题技巧 一、第一种模式 【内容情感型】 提问方式: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选出下列对这首诗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例 1】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

Read More

2021年寒假预习资料初中语文修改病句和判断病句的方法

1 一、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例 1:他那和蔼可亲的笑容,循循善诱的教导,时时出现在我眼前。 【解析】这句话的病因在于主谓搭配不当,主语中心语“教导”和谓语中心语“出现”不搭配。将“循循善诱的教导”删去即可。 2.动宾搭配不当 例 2:我们参观了这个学校开展学英雄活动的经验。 【解析】这句话的病因在于动宾搭配不当,谓语中心语“参观”和宾语中心语“经验”不搭

Read More

2021年寒假预习资料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提纲

第一单元梳理 一、课文内容梳理 《邓稼先》一文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更不同于一般写人的记叙文,而是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民族情结、五十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文章的形式是“散”的,它没有系统介绍邓稼先的事迹,文中还插入了古文、诗歌、电报等内容,但主题是集中的:中华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邓稼先,邓稼先这类杰出人物又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

Read More

高三上学期语文寒假学习笔记梳理

必修一第一单元“1.沁园春·长沙① 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族人民的领袖。一生著书很多,他的科学著作是毛泽东思想的集中概括。他创作的诗词,气魄雄浑,意境阔大,描绘出中国革命的壮丽图画,表现了一个伟大革命家的情怀。② 寒秋:即深秋,深秋已有寒意。

Read More

部编八下语文第六单元写作学写故事教案

1写作(六) 学写故事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掌握写故事的相关知识。过程与方法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并合理地运用到写作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通过写故事,学会尊重他人的爱,学会关爱他人。重点、难点运用写故事的相关知识和技巧写出完整的故事,并且让故事有趣,引人入胜。1课时一、新课导入同学们,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有过很多精彩纷呈的故事,有获得成功的喜悦,有遭受挫折的烦恼等。我们认真聆听他人的故

Read More

部编八下语文第六单元24唐诗三首第3课时教案

124 唐诗三首卖炭翁2017 年春季《人民的民义》电视剧被各电视台热播,这再一次说明把握时代脉搏,反映人民心声的作品往往会受到人民的欢迎。在唐朝就有一位诗人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意思是创作文章、诗歌要紧跟时代,反映现实生活。这位诗人就是白居易,他写的《卖炭翁》就是“合为时而著”的诗歌。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Read More

部编八下语文第六单元24唐诗三首第2课时教案

124 唐诗三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文章憎命达”,无数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恰恰是作者苦难生活和悲惨命运的产物。对诗人杜甫来说,更是这样。他一生中,几乎没有享受过一天好日子。那是公元 760年春天,杜甫求亲告友,费尽周折,好不容易在成都浣花溪畔盖起了一座茅屋,暂时结束了辗转飘零的流浪生活,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所。但是,老天好像故意要跟他作对似的,到了八月,一阵秋风掀去了屋顶上的茅草,大雨淋漓而至。诗人长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