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时、分、秒第 1 课时 认识钟表(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6~77页例1、例2和第78页相关的课堂活动。【教学目标】1、通过对钟面的观察,认识秒针和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2、在感受用1分时

|
第六单元 时、分、秒第 1 课时 认识钟表(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6~77页例1、例2和第78页相关的课堂活动。【教学目标】1、通过对钟面的观察,认识秒针和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2、在感受用1分时
第五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第 1 课时 有余数的除法(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0~71页例1、例2和课堂活动。【教学目标】1、在探索中初步学会除法竖式的写法,会列竖式计算表内除法。2、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
第四单元 认识图形第1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4~65页例题及课堂活动。【教学过程】1、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2、在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探索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
第三单元 三位数的加减法第 1 课时 整十、整百数的加减(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0页的主题图,第31页例1、例2及相应的练习。【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感受三位数加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二单元 千米的认识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是学习千米和毫米的相关知识,包括理解千米、了解毫米、简单的单位换算。在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中,体会千米的含义;通过认一认、量一量、说一说等活动,认识、了解毫米;能结
第一单元 万以内数的认识第 1 课时 数数(1)【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3页例1~例3及课堂活动。【教学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经历计数单位(千、万)产生的过程,认识计数单位“千”、“万”,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进一步培养数感。【教学
第 4 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加深学生对收集数据的意义的理解。2.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加深对收集数据的意义的理解。教学难点:灵活运用解决问题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系统整理1.谈话:这学期我们学过解决问题的策略有哪些?学生回答,教师小结:从问题想
第 3 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1.结合实际情境理解面积的含义,并通过操作活动进一步体会面积和周长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能进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2.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逐步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等基础知识。教学难点:体会面积和周长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第 2 课时 年、月、日与千米和吨、分数和小数 教学目标:1.在复习中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千米和吨的认识,并能熟练地进行换算。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会将分数改写成小数;进一步掌握年、月、日的相关知识,能正确判断平年和闰年。3.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重点:系统地整理知识点。教学难点
、第 1 课时 两位数乘两位数和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通过对本学期学习内容和学习情况进行回顾,培养学生总结和反思自身学习情况的习惯和能力,提高整理和复习的效率。2.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及混合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教学重点:正确、熟练地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以及混合运算。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梳理知识,系统地了解本册教材所学的知识。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系统整理 1.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