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讲 气候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最新考纲 核心素养定位 考情报告1.影响气候形成因素2.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形成、分布、特点等1.从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面状况、人类活动等分析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点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结合区域地理环境特征说明气候在区域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和表现。(综合思维)2.结合气候类型分布图和气压带、风带分布图,认识主要气候的特点、分布及成因。(综合思维、区域认知)1.以
Articles Tagged: 高三地理
中图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二章 第7讲外力作用和地貌
第 7 讲 外力作用和地貌最新考纲 核心素养定位 考情报告1.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作用2.地壳物质循环1.掌握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综合思维)2.掌握三大类岩石的成因、特点及转化过程。(综合思维)1.以景观图、剖面图、区域图等为载体,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考查频度高,考查形式主要为选择题。2.以循环图、示意图等为载体,考查地壳物质循环及岩石类型与特征,考查频度低,考查形式主要为选择题。
中图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二章 第6讲内力作用和地貌
第 6 讲 内力作用和地貌最新考纲 核心素养定位 考情报告1.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作用1.学会分析地球内外圈层的划分及其特征。(区域认知)2.识记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和对地貌的影响。(综合思维)3.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并会解释各种宏观地形及火山、地震的分布及成因。(综合思维、区域认知)4.理解褶皱、断层的成因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综合思维)1.以示意
中图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二章 第5讲洋流
第 5 讲 洋流最新考纲 核心素养定位 考情报告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掌握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三大洋洋流分布的具体特点。(区域认知)2.理解并掌握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综合思维)3.学会洋流图的判读,运用洋流知识解决相关地理问题。(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以区域图为背景,考查洋流的形成、分布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考查频度低,考查形式以选择题为主。[梳 理 知 识 体 系][再
中图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二章 第4讲水循环与河流特征分析
第 4 讲 水循环与河流特征分析最新考纲 核心素养定位 考情报告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结合原理示意图分析水循环的类型、环节及地理意义。理解陆地水体之间的补给关系,明确河流的补给类型及特点、原因。(综合思维、区域认知)2.利用示意图认识水循环所发生的区域,河流补给来源。(区域认知)3.动手绘制水循环示意图,分小组讨论不同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带来的影响。(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1.以
中图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二章 第3讲常见天气系统
第 3 讲 常见天气系统最新考纲 核心素养定位 考情报告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1.理解冷、暖气团和冷、暖锋的概念,掌握其成因、分布、运动变化规律及其对天气的影响。(综合思维)2.理解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的气压分布和气流运动特征及其对天气的影响。(综合思维)3.动手绘制锋面示意图和气旋、反气旋示意图,探讨各种天气系统在不同时段对天气影响的差异。(地理实践力)1.以等压线图、等温线图
中图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二章 第2讲大气环流和气候
第 2 讲 大气环流和气候最新考纲 核心素养定位 考情报告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1.掌握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季节移动规律,能够运用其分析全球气候类型的成因、分布和特点。(区域认知、综合思维)2.识记北半球冬、夏季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的气压中心;理解东亚、南亚季风的成因及影响。(区域认知、综合思维)1.以区域分布图、统计图等形式,考查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2.以等值线
中图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二章 第1讲 第2课时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
第 2 课时 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考点一 常见热力环流与等压面判读【例 1】 (四川文综,7~8)下图为北半球某平原城市冬季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1)该城市可能位于( )A.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 B.40°N 附近大陆西岸C.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 D.40°N 附近大陆东岸(2)市中心与郊区的气温差异导致市中心( )A.降水的可能性较郊区大B.降雪的可能性较郊区大C.大气污
中图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二章 第1讲 第1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
第 1 讲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最新考纲 核心素养定位 考情报告大气受热过程1.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综合思维)2.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并学会解释相关地理现象。(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3.掌握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的影响因素,并能够在等压线图上判断风向和风力大小。(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1.以统计图、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考查频度较高,考查形式主要是选择
中图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5讲 第2课时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第 2 课时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考点一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例 1】 (高考经典题)图 1 中 N 为北极点,A、M、B 位于地球表面,NP 为经线,NM 的球面最短距离为 2 553 km。若在 M 地垂直立竿,则图 2 中 MM′所示日照竿影朝向正确的是( )图 1图 2A.甲 B.乙 C.丙 D.丁[尝试自解] ________[审题能力培养]第 1 步 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由材